当前位置:空空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25 19:00:20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合集九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合集九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第一单元复习

  单元要点:

  1领略祖国山水的美丽风光,激发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情感,培养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生词。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默写指定的课文及段落。

  4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诵读品味语言中,感悟语言的魅力,提高表达能力、积累优美词句。

  一、字词

  洞庭 江南 玩赏 无瑕 扩散 攀登 泰山 骆驼 屏障 浙江 油桐 拥挤 孔隙 仰卧 臀部 稍微 额角 擦伤 蜿蜒 依据 敬亭山 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 峰峦雄伟 红叶似火 拔地而起 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 色彩明丽 危峰兀立 连绵不断 突兀森郁

  描写山的词语:峰峦雄伟 红叶似火 拔地而起 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 危峰兀立连绵不断 突兀森郁

  ABB: 白皑皑 AABB:重重叠叠 斑斑点点

  多音字:卷[juàn][juǎǖ] 似[sì][shì]转[zhuàn][zhǎun]

  重[chóng][zhòng]

  二、 日积月累

  1、 背诵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2、背诵第二课《桂林山水》全文;

  3、 背诵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自己喜欢的段落。(建议选背课文第七自然段)

  4、 背诵园地中描写祖国山水的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祯)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

  三、课文重点内容

  《古诗词三首》,

  1、读古诗词,说说词与古诗的不同。默写古诗。注意“亭”与“庭”的区别,写好“庭”

  2、注意个别字词的意思。厌?;闲?;和?潭面?谙?蓝?尽:完;胜:强过超过;如:如同;谣望:远看。

  3.、说诗句的意思。课后三句。

  4、体会作者的情感:

  《独坐敬亭山》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当时因怀才不遇而孤独寂寞的心情,其中最能表现这份心情的诗句是“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尤其是尽、孤、独、闲。

  《望洞庭》诗人用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秋月洞庭图,表达了作者对洞庭美景的喜爱和赞美的感情。“白银盘”指的是洞庭湖,“青螺”指的是君山。这里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洞庭山水秀美的诗句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忆江南》是诗人对江南的赞美,“能不忆江南?”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怀念的感情。

  运用:清晨,我来到洞庭湖,远远看到君山迷人的风光,情不自禁地吟颂起刘禹锡的诗句: ;近看湖水被朝霞染得通红,又吟颂起白居易的诗句: 。

  《桂林山水》,采用一步一景、再把所看到的景融为一体的方法来描写桂林山水的,还要学习把“……比作……”的形象的描写方法,发现排比句式的主要特点。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对身边一二处景物的描述中。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谰、瑕、攀、泰、峦、绵”的写法,“红叶似火画卷倒映迷蒙”的读音

  2、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突出漓江的水的特点静、清、绿;桂林的山的特点奇、秀、险,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课文将大海、西湖与漓江水进行比较,将泰山、香山与桂林的山进行比较,是为了说明桂林山水甲天下,“甲天下”的意思是天下第一。

  3、桂林山水真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画卷中有山、水、竹筏小舟、云雾、绿树红花等景物,让产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与这句有前后照应的是“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4、仿照课文第二三段仿写,读读。

  5、《课堂》P3第4题P4第6题第(1)题,(可讲可不讲)

  《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让学生复习作者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感。按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的方法,以及初步了解有详有略的叙述方法。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浙、臀、擦、蜿、蜒”《课堂》P6第4.5.6题

  2、作者游览的顺序是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文中还有一条线索:作者多次写到了水。途中“一路迎着溪流”,来到洞口,发现“那溪流就是从洞口流出来的”;“在外洞找了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在内洞,作者看到了“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听到“声音轻轻的”。

  作者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先描写了洞口外的景色,特点是很有气势,再写了洞口,特点是很宽,然后写了外洞,特点是大。

  “孔隙”的特点是窄小。表现在:a小得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 见书b船的进出方式是: ,c乘船必须 d通过孔隙时的感受是

  内洞的特点是黑、大、奇,重点写了奇的特点。

  3、读句子,说说从带点的部分体会到了什么。见书P11

  《七月的天山》,在写法上既按照浏览的先后顺序,又体现了一步一景的描写方法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注意生字

  2、填空: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第2段从高到低,由近及远,依次写了天山的雪峰、雪水、雪水汇成的溪流(向我们展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又解释了盛夏进入天山凉爽的原因)。第3段依次写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和马蹄溅起的水声。第4段着重写天山深处的景象:山色柔嫩,山形柔美。

  作者就是这样重点从天山的水、树、花三方面向我们展示了天山的美景。

  (水:无限生机;树:相映成趣;花:耀眼绚烂)

  4、第5段换种说法。

  《语文园地一》

  1、词语盘点:读词语,听写

  2、口语交际:略 习作:即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3、我的发现:排比句式,这样写,不仅使语言优美,而且使文章生动形象具体。

  4、日积月累: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背一背,用一用

  5、宽带网:是本组走进千山万水的拓展内容,了解五岳,五湖

  第二单元复习

  单元要点:

  1懂得诚实、首信比金钱更重要。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生词。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默写指定的课文及段落。

  4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诵读品味语言中,感悟语言的魅力,提高表达能力、积累优美词句。

  一、字词

  维持 财富 精湛 器重 属于 百货 情形 道德 号码 橡皮 尊严 逃难 善良 朴实 款待 例外 喉结 赞赏 捶背 僵硬 许配 拨电话 缓缓驶过 闷闷不乐 迷惑不解 面呈菜色 疲惫不堪狼吞虎咽 骨瘦如柴

  AABC:缓缓驶过 闷闷不乐

  多音字:卷[juàn][juǎn] 似[sì][shì]转[zhuàn][zhǎun]

  重[chóng][zhòng]

  二、 日积月累

  1、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学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颜渊》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 广陵思王荆传》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离娄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梁惠王上》

  2、说“信”

  确实地相信叫确信。非常地相信叫深信。

  坚决地相信叫坚信。忠实地信仰叫笃信。

  对自己怀有信心叫自信。履行自己的诺言叫守信。

  取得别人的信任叫取信。讲究诚实和信用叫诚信。

  三、课文重点内容

  专题是“以诚待人”。四篇都是写人记事的课文。训练的重点是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讨论解决;初步了解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方法。

  《中彩那天》,找出母亲讲的话和描写父亲的神态、动作语句,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德、属、驶、惑、拨”

  2、找出文中“我”心情变化的句子。说说“闷闷不乐、迷惑不解”的意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9个词语。认识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义内容,知道王二小是为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而光荣牺牲的小英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讲儿童团小英雄的课文。你们知道什么是儿童团吗?老师告诉你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建立的少年儿童的组织,叫儿童团。参加儿童团的孩子叫儿童团员。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儿童团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二、范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拼读音节,自由读课文。

  提要求:现在请你一边看图,一边读旁边的文字,不认识的字自己拼读音节,凭借拼音初步读懂课文。

  画出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检查初读情况。

  l.从读生字新词。

  2.分段朗读课文。

  3.小组交流: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什么。

  五、图文结合,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班内交流:我知道了什么?

  (1)王二小是儿童团员。

  (2)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2.理解词语:

  常常、放哨、一边……一边……

  (常常:经常、总是、不止一次的意思。放哨:站岗或巡逻,在本课指监视敌情,及时向八路军和乡亲们报告消息。一边……一边……:两件事同时做,这里指王二小同时又放牛又放哨,这么做既不耽误放牛,又可借放牛做掩护,帮助八路军放哨。)

  3.观察第一幅图。(王二小正在山坡上一边放牛,一边放哨。)

  4.教师小结:

  文章第一段是讲第一幅图的内容的,共有两句话,讲儿童团员王二小一边放牛,一边放哨。

  5.指导朗读。

  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放哨。要读出赞扬的语气。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帮助八路军站岗放哨。

  二、图文对照,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投影片)。仔细观察,了解第二幅图的内容。

  提示:图上都有些什么人?(敌人,日本鬼子。)他们来干什么?(“扫荡”)他们要王二小干什么?(带路。)从图上能看出敌人的表情怎样?(很凶狠)。

  (2)找出讲第二幅图内容的句子,指名读,自由读。

  (3)理解课文。

  提问:这段共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敌人为什么叫王二小带路?(①敌人走到山口迷了路。②敌人以为王二小是个放牛娃而不知道他正给八路军放哨。)

  理解词语:扫荡、山口

  扫荡:抗日战争时期,敌人派兵到他们认为有八路军的地方去打八路军。实际上常常借此机会杀害老百姓,抢东西,烧房子,无怨不作。给“扫荡”加了引号,指明这是引用敌人的话。山口:出入山经过的地方。

  (4)小结:第二个自然段讲第二幅图的内容,共有两句话,讲敌人“扫荡”迷了路,指明王二小带路。

  (5)指导朗读。注意读准“有一天”的“一”滚“yì”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观察第三幅图。

  提示:①这幅图上画了些什么?画的是哪句话的场面?(图上有敌人拔刀的凶狠样子和王二小大声喊话的.形象,画的是“突然,四面八万响起了枪声”那句话的场面。)

  ②敌人听到四面八万响起的枪声,他们怎么做的?(知道上了当,就杀害了王二小。)

  (2)找出与第三幅图相关的段落(第三、四自然段),让学生自由读。

  (3)熟读理解第三、四段课文。

  着重提示,理解如下几个问题。

  ①第三段讲了什么?(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埋伏圈。)

  ②哪个词语最能体现王二小机智勇敢的精神?

  “装着顺从”:“顺从”是听从的意思,装着顺从是假装听从,为了让敌人相信自己,这样才能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消灭掉。这个重点词语体现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精神。

  ③“埋伏圈”:指周围有八路军埋伏的一块地方。

  ④“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是八路军放枪的声音,是说周围都是八路军,敌人被包围了。

  ⑤“上了当”:上当就是受骗,敌人以为王二小真的给带路,实际上是把他们带进了埋伏圈。

  ⑤王二小是为什么牺牲的?他是个怎样的人?(王二小是为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而光荣牺牲的,他是个机智勇敢的小英雄。)

  (4)指导朗读。

  “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这句话要读出喜悦的语气。“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当了。就/杀害了小英雄/王二小。”前一句要读得稍快,急促,读出八路军向敌人进攻的“高兴心清”。最后半句“就杀害了……王二小”要读得低沉,表达沉痛、惋惜的心情。“就”后面稍顿,表示不忍说出后果。

  3.图文对照,学习第五段。

  (1)看图。提示:①图上画了些什么人在干什么?他们的神态怎样?②想象出他们在喊什么?

  (2)借助拼音,自由读第五段。

  (3)熟读,理解第五段。

  着重提示理解如下问题。

  ①战斗结果怎样?(消灭了全部敌人。)

  ②“正在这时候”指哪个时候?(正在,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中。正在这个时候,是指上段而说的,指敌人杀害王二小的时候。)

  ③课文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为什么用“冲”字而不用“跑”字?你觉得这个“冲”字用得怎样?(“冲”写出八路军既勇敢又迅速,势不可挡的气势,用得非常恰当。)

  (4)小结:第五段是讲第四幅图的,写八路军冲下山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5)齐读第五段。指导重音、停顿。

  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三、整体回顾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王二小的机智勇敢。

  四、听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激发情感,使学生受到感染、熏陶。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全文。

  2.认读生字新词。

  二、自学本课生字。

  跟同桌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怎么记住的?哪个字不好记,找出来问问同学或老师。

  三、班内交流,重点指导。

  员:下半部分是“贝”,不是“见”。

  常:上面是“ ”,中间“口”,下面是“巾”。

  军:上下结构,上面是“ ”,下面的笔顺是: 。

  四、指导书写。

  “常、路”的笔画多,要写得紧凑些。“路”左半部“ ”(足字旁),右边的上半部是“ ”(折文)不是“攵”(反文旁)。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漱、萨、腊、逻、辑”。

  2、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学难点: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见解。

  教具准备:小黑板、地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感知课文。

  1、你们独自一个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看样去的?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岁就一个人周游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

  2、检查词语的理解。

  3、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⑴分组通读课文,教师发现错误,及时引导学生纠正。

  ⑵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出示地图,介绍欧洲,让学生对乌塔油然而生敬意。

  三、深入学习课文,集会文章思想。

  (一)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再次自读课文。

  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说说你的理由和见解。

  (二)学生带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三)反馈学习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四、联系生活实际、讨论。

  1、提出讨论的论题: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

  2、初步了解学生的看法后,根据该和不该将学生分为两部分,在班级反馈。

  3、教师根据情况行当评价。

  五、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打工挣钱

  乌塔周游欧洲

  2.阅读书籍,了解各国

  3.懂得自保、自救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导入新课,解题

  1、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处你们从未去过的地方,是哪呢?(出示草塘图片)对,是草塘。(板书:草塘)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这是怎样的草塘呢?(板书:可爱的草塘)

  1、速读课文,看看作者觉得草塘哪些地方可爱?(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1~}

  3、过渡:大家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说明你们很会动脑筋,这非常可贵!刚才有同学问“题目是可爱的`草塘,为什么……”(因为作者不了解北大荒)于是,小丽就把作者带到了草塘,身临其境感受了一番。

  二、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1、来到了草塘边上,作者看到了什么?(出示第五自然段)

  两个学生读,老师范读,生自由读。(感知文本)

  2、草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觉得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塘?(感悟文本)

  3、在学生畅谈感受的过程中,让学生把体会到的感受读出来。(品味语言)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新词,练习用“读读、背背、写写”的方法学习这首诗。

  2.学习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处理信息的能力。

  3.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评:依据修订大纲精神,放低内容理解的要求,突出语文实践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准备上课。全班背诵古诗,教师板书课题。

  2.认识课题。拼读生字“蚕”(cán),齐读课题。

  师:谁能结合课本插图说一说“蚕妇”是什么人?

  生:“蚕妇”指养蚕的妇女。

  师:是养蚕的妇女。准确地说是古代靠养蚕维持生活的妇女。

  3.商定学习步骤和方法。

  师:我们已经学过好几首古诗了,准备怎样学习这首诗呢?

  生:学古诗要先背诵。

  师:先要——

  生:读熟,还要懂得意思。

  生:还要求默写。

  ……

  (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板书“读、议、背、写”)

  师:我们就按这顺序和方法学习。

  【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主体”地位怎样才能得到落实?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学生推进学习的实践活动中。詹老师善于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创造平等的交流机会,让学生制定学习程序与方法,使而后的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

  二、读诗

  1.试读。

  师:按同学们讨论的方法步骤,先读诗。请借助拼音读生字,并试着读整首诗。

  (学生自由试读)

  2.学习生字。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蚕、归、泪、罗、绮、者”,学生拼读。

  巩固读音。大屏幕上飘下写有生字的汽球,学生读准字音汽球自动爆裂。

  3.自由读古诗,或同桌互读。

  【评:没有理解字词句,就让学生读行吗?行!因为古诗虽然比现代文难理解,但由于篇幅短,又琅琅上口。因此可以先让学生读通、读好,在读中自悟,余下的稍作点拨,理解内容就容易多了】

  4.师生共同读。学生可以自由地站起来读给别人听,然后师范读。

  师:同学们读得这么高兴,老师也想读,行吗?

  生:(齐声)好!

  师:(范读)老师读得好吗?

  生:好!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老师再读一遍!(再读,学生有激情地高声朗读)

  【评:看,平等地对待学生,真诚地征求意见,很在乎学生的鼓励,课堂充满了亲和力】

  三、背诵

  1.试背。

  师:都会背读了,现在你们想干什么?

  生:(大部分)背书!

  师:背书就背书。自己试试怎样背得快。

  (学生纷纷高声背诵,课堂书声朗朗)

  【评:原定学习步骤是读通后议内容。学习中学生会读了马上要接下去背诵,也是顺理成章之举。教师根据课堂进度,顺应学生心理,灵活地变动顺序,让学生马上背诵。弹性的教学使学生主体性得到落实】

  2.汇报背诵结果。

  师:谁愿意背诵?

  (三位同学同时站起来背诵)

  师:还有谁要背?(全班大部分同学站起来集体背诵)

  师:(看到还有几位同学没背)现在给你们一个机会,大胆地站起来,老师和你们一起背。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寻找蒲公英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生字词语卡片。

  课前准备

  1.蒲公英盛开时的录像片

  2.本课的挂图和投影片

  3.生字词的卡片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出示填空:( )的草地

  引导学生根据以前所学进行口头填空。

  2.自然过渡:这道题有很多种填法,同学们看了课文就知道了。

  自读讨论

  1.各自轻声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讨论填空答案,如:(金色/可爱)的草地

  3.设疑: 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为什么作者称它为可爱的草地呢?我们继续学课文。

  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交流预习时画出的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合作,交流,力争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

  3.反馈: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说说自己认识哪些词语,带领大家一起读一读。

  4.朗读展示:你最喜欢读哪个自然段,站起来读读,让我们感受你对它的喜爱!

  再读解疑

  1.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呢?自读第一自然段体会。

  a、观看录象,给以直观的感受。

  b、引导想象:蒲公英盛开了,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到处都是金色的蒲公英,在阳光的映衬下金光闪闪,直刺你的眼。小鸟也来了,蝴蝶也来了,空气中满是青草的香气和蒲公英柔嫩的绒毛。这时候你最想做什么?指名交流。

  2.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a、思考图中这两个孩子分别是谁,他们在做什么?轻声朗读课文后说一说。

  b、你觉得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这部分课文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各自试读,指名交流。

  c、大家喜欢这草地、蒲公英吗?请你对它们说一句话。

  3.其实这草地并不是总是金色的,这里面的学问可不小!

  a、自读课文说说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蒲公英色变的规律和原因)

  b小博士讲座:有关蒲公英色变的规律和原因。

  学生上台讲述

  c、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作者是怎么形容这变化的?(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4.现在说说对这片草地几句贴心话。

  第二课时

  汇报成果

  1.分小组总结汇报你的学习成果,你每小组可以任选一项进行汇报。题目如下:

  a、多么有趣的蒲公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围绕有趣展开),因为草地上长满了这么有趣的蒲公英,所以这草地多么___________。

  b、课题汇报:蒲公英的色变规律和原因分析。

  c、画出你心目中的金色的草地,带上你的画向同学们介绍你喜欢的草地。

  2.学生汇报成果,教师相机总结指正。

  识字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例:而下加女,耍耍耍

  扰添一撇,拢拢拢

  衣服长肥,装装装

  取字会走真有趣

  3.指导写字

  a、让学生观察生字的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b、说说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左中右结构。

  c、小老师讲经验:各类字该怎么写。

  d、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e、巩固检查。

  拓展活动

  双休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到郊外的草地上去踏青,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草地,通过你喜欢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你这次郊游所得。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来之不易,懂得父母养育自己不容易,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珍爱生命的情感。

  2、帮助学生了解浅显的生命科学的知识和收集资料,获取信息技能。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学习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向父母了解自己的.出生情况,准备出生证,满意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让四名学生扮演康康熊、乐乐猴,爱爱鸽,创创鼠,另选一学生演盼盼,上台玩“点兵点将”的游戏。

  盼盼:他们讲德对不对啊?大家来评判!

  二、交流信息,讨论问题

  1、学生分组交流,向爸妈了解的四个问题

  2、选派代表发言

  三、看图,进行浅显的生命科学常识教育

  1、出示幻灯片(父母结婚照)

  照片上是谁?

  2、出生照片(婴儿)

  四、听配乐朗诵《我从哪里来》

  五、动手填填贴贴,并进行交流

  六、故事会-成长乐园

  七、教师作小结

  1、生命来之不易,每人珍惜自己。

  2、父母养育辛苦,应感激。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介绍了学校操场上的一棵高大的皂荚树,分两部分叙述的,第一部分讲皂荚树的样子。第二部分讲皂荚树给同学带来许多方便和欢乐。是按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叙述的。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2个生字;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皂荚树的特点,领悟作者的情感。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法。了解皂荚树的特点和一年四季为同学们提供的方便。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自学,读通课文,弄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构想

  本课设想从预习入手,预习时提出三个要求:一是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二是画出描写皂荚树高大、茂盛的句子;三是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皂荚树的高大、茂盛的。学习课文时多读,让学生自己体悟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投影仪

  学生学习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的《颐和园》是写景的文章。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高大的皂荚树》,一看题目就知道,它是写什么的呢?是抓住皂荚树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二、指导自学。课文除了写皂荚树的高大,还写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1 皂荚树的高大表现在哪里?课文哪几个段落描写了它的高大?

  2 课文还写了什么?

  3 画出你读不懂得地方。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可以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

  三、检查自学情况。

  1 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做到正确、通顺。

  2 通过刚才的自学,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引导学生谈:

  课文第二——四自然段从皂荚树树干粗、枝叶茂盛等方面写了皂荚树高大的特点。除了写皂荚树高大的特点之外,还写了皂荚树一年四季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学生提出不动的问题,其中,可当场解决的小问题,发动大家帮助解决;与后面的学习有关的,留待后面解决。

  四、学习第一——四自然段

  1 请大家默读第一——四自然段,想想,你从这四个段落中读懂了什么。

  2 引导学生谈:

  (1)第一自然段写皂荚树的位置,同时也点出了它很高、很大的特点。

  (2)课文是怎样写皂荚树高大、茂盛的特点的?

  3作者在描写皂荚树这两个特点的时候,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之处,你们发现了吗?

  引导学生发现:每一自然段都以“好……的皂荚树啊”开头,先总的讲它的特点,再对这一特点做具体的描写。

  教师小结:这种写法直接明了地点出了皂荚树的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4 指导朗读第二——四自然段。

  五、学习第五——十自然段。

  1 课文最后说“皂荚树啊,你给我们多少快乐,多少启迪”。皂荚树给了同学们哪些快乐?自由朗读第五——十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多读几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的理解。

  2 课文用了这么大的篇幅写皂荚树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和快乐,这与课题“高大的皂荚树”之间有什么联系?

  3 这一部分写皂荚树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和快乐?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

  4 指导朗读。

  5 皂荚树给了同学们什么启迪。启发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皂荚树舍己为人、无私奉献。

  6 “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这一剧种,“一颗种子”指的是什么?

  “生根、发芽……”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7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六、总结全文,谈感受。同学们,通过《高大的皂荚树》一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本课是抓住皂荚树高大、茂盛的特点以及它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这两方面对皂荚树进行描写的,从而抒发了作者对它的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学了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会作者的这种表达方法。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知道皂荚树具有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你还知道哪些人和物具有这种品格吗?启发学生谈感受。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难点 :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学习第一段

  1、轻声自由读第一段。

  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记住这一句。

  2、分角色朗读。

  说说三个角色各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撒娇”、“央求”各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练读、朗读)

  二、学习第二段

  1、轻声自由读第二段。

  6

  划出最喜欢的句子并记住。

  2、笋芽儿听了雷公公的呼唤,她怎样向竹妈妈表示?

  “沉不住气”什么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分角色朗读。

  说说三个角色各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唠叨”是什么意思?表演。

  4、指导朗读。(练读、朗读)

  5、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第三段

  1、轻声自由读第三段的10、11自然段。

  划出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记住。

  2、笋芽儿遇到了谁?小草对她说了什么?(指名读)

  3、笋芽儿怎么说,怎么做?最后结果怎样?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拼音教案03-14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柳树》教案11-19

小学语文古诗的教案02-07

小学语文荷花教案07-11

小学语文教案11-07

【精】小学语文教案01-21

小学语文教案【热门】01-17

小学语文教案【荐】01-17

【荐】小学语文教案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