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空空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17 07:33:54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科学教案模板集锦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科学教案模板集锦10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通过改变形状可以把沉的东西变成浮的。

  2、能用符号记录自己的发现。

  3、乐意与同伴、教师分享自己的发现。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

  1、装水的大脸盆每组一个、毛巾若干。

  2、幼儿每人一个托盘、内装:包装纸、橡皮泥、蜡光纸、带盖玻璃瓶。

  幼儿人手一份“沉浮记录表”、笔。

  【活动准备】

  1、问题激趣

  提出问题:诱发幼儿讨论:轮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

  2、猜测结果

  组织幼儿观察材料:看一看,托盘里有什么?

  引导幼儿猜想:拿起来摸一摸,哪些东西放水里是浮的。哪些东西是沉的。

  交代记录要求:在记录表上,把你认为会沉的东西画上“↓”符号,会浮的画上“↑”符号。

  引导幼儿假设、猜想:我认为:橡皮泥会浮、玻璃瓶会沉。因为……。

  3、验证假设

  引导幼儿将自己假设的材料放入水中,验证沉浮事实。

  引导幼儿讨论验证结果,重点观察:没带盖子的玻璃瓶是沉还是浮。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橡皮泥一下子就沉进水里了,没盖子的玻璃瓶会浮一会,一会儿过后也沉进水里了。

  4、让沉的东西变成浮的。

  引发幼儿思考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沉的东西浮起来?

  引导幼儿用自己想出来的办法让提供的.四种东子浮起来,如:蜡光纸、包装纸折成船,将橡皮泥捏成碗,将空瓶子拧上盖。

  引导幼儿交流讨论自己的操作和实验结果。

  教师重复幼儿的方法,做一遍总结示范。并在验证途中加入新的发现:在纸船和碗中可以加入新的东西,他们还可以运物。

  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

  1、事先没有明确“浮上来,沉下去”这两个词组的搭配,所以在实验结束的时候,会听到好几个幼儿说“浮下去,沉上来”,这个问题是我事先没有考虑到的。

  2、有几组幼儿在做实验的时候,出现争抢实验用品、拿杯子玩水、最后将纸船玩得变成纸浆的现象,这个是我事先没有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造成的,每一次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常规问题还是要考虑到的。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来源:

  《漂亮的花围巾》是一节小班科学领域学习间隔排序的互动操作活动。该活动是在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图片,发现图案排列规律的基础上,让幼儿通过参与“坐火车"互动游戏和制作花围巾的动手操作环节加深对间隔排序规律的认知。并在让幼儿欣赏、制作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操作活动给幼儿带来的无限乐趣。

  活动过程:

  1.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寒冷的冬天,给小动物制作围巾送去温暖,体验关爱小动物带来的快乐。

  2.能力与知识目标: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图案大小、形状和颜色的不同,探索图案排列规律,学习间隔排序。

  3.技能目标:能够用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4.创造力培养目标:选择自己喜欢的粘贴图案,尝试运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粘贴图案,装饰漂亮的花围巾。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能够分辨图案的大小,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认识红色、黄色和蓝色。

  2.物质准备:

  (1)ppt课件(图案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围巾各一条)。

  (2)手工小筐,图形粘贴材料,彩色围巾,数量与幼儿人数相同。

  3.环境准备:场景布置用小椅子摆成的小火车,小男孩、小女孩的头饰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观察感知导入

  出示课件,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初步感知间隔排序。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天空中飘着的是什么?在什么季节会飘雪花?冬天会有什么感觉?森林王国的小动物们也感到非常的寒冷,让我们一起坐火车去为小动物们做围巾吧!小火车的车厢上有什么?第一节的车厢上是什么头饰?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头饰是怎样排列的?你是小男孩还是小女孩?请你找到贴有和你一样娃娃图案的小座位并坐在上面。坐好了吗,我们的小火车出发去森林王国喽!

  二、深化表征展开

  1.引导幼儿从第一把小椅子开始,按照头饰间隔排列的顺序就座教师:看森林王国的小动物们,早就为我们准备好小椅子了,你们瞧,小椅子上有什么?是从谁开始的?他们是怎样排列的?我们应该怎样来坐椅子呢?

  2.出示印有大小、形状、颜色不同间隔图案的围巾图片各一条,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图案的不同特征和排列规律。

  教师:这条围巾上的图案有什么不同?是从哪个图案开始的,他们是怎样排列的?

  3.教师出示操作材料,讲解图案粘贴方法。

  教师:小朋友,看老师手里的这条没有图案的围巾漂亮吗?漂亮的图案就在操作小框中,看一看这个小框中的图案有什么不同?图案要从围巾的一头开始,按照刚才老师给小朋友看到的那些围巾图案的排列方法来粘贴,小动物们才会喜欢。

  4.请幼儿选择喜欢图案的粘贴材料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展示概括总结

  1.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讲解排列方法。

  教师:老师看到小朋友做的花围巾都非常的漂亮,谁能来给小朋友讲一讲你围巾上的图案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是怎样排列的?

  2.组织幼儿按照间隔排列的方法来站队,去给小动物送围巾。

  教师:请小朋友拿着你的.漂亮围巾,到老师这来,我们从小男孩开始,按照一个男孩一个小女孩的排列:d-法来站队,我们一起去把自己制作的漂亮的花围巾送给小动物吧,他们带上一定会很暖和,很高兴的。

  活动反思:

  喜欢小动物是幼儿的天性,本次教学活动通过寒冷的冬季,为小动物制作漂亮的花围巾导入活动主题。在坐小火车去森林王国的游戏环节,引导幼jl对间隔排序的规律有初步的感知。在后面的观察围巾图片环节加深对规律排列的认知,并通过亲自粘贴图案尝试使用规律。情景内容的设计,贴近于幼儿的生活,使得幼儿在参与活动时始终兴趣盎然,思维活跃,游戏内容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积极性。在欣赏、制作的过程中,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操作活动给幼儿带来的无限乐趣。

  专家点评:

  在幼儿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创设生动有趣的游戏情景,引导幼儿在观察、的环节,加深对规律的认知,让幼儿观察小火车上男娃娃、比较中发现规律,并通过动手操作并尝试学习使用规律。本节课通过女娃娃图片和围巾上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图案来引导幼儿发现图案的不同特征,探索图案的排列规律,并通过亲身参与做小,jc-车的游戏,为围巾粘贴图案的环节使幼儿加深了对排序规律的认知。在情景设计上,在寒冷的冬季,通过送围巾的方式,给小动物送去温暖,让幼儿学会关爱身边的小动物,在情感上得到升华。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回忆,了解一年四季的花卉种类和主要特征。

  2、通过讨论、交流,丰富幼儿花卉的知识和经验,了解在不同季节开放的花卉。

  3、乐意观察植物,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重点:了解一年四季的花卉种类和主要特征。

  难点: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不同季节开放的.花卉。

  活动准备

  1、四季特征的图片。

  2、师生与家长共同收集四季常见的花卉图片。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教学过程

  1、出示各种花卉图片或幼儿用书,引导幼儿回忆一年四季的花卉种类。

  师:你们知道这是些什么花?它们在什么季节开放?

  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认识荷花、菊花、腊梅花同上。

  2、出示四张代表四季的图片,进一步了解四季的特征。

  师:你发现这四张图片是什么季节?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引导幼儿从书的变化等来判断。鼓励幼儿相互讨论,说己的发现。

  3、拓展幼儿知识,引导幼儿正确分类。

  师:春天还有什么开放?你还知道哪些是在春季开放的?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经验。

  认识夏天、秋天、冬天的方法提问同上,鼓励幼儿把知道的花插入或放在相应季节的图片。

  效果分析: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对花卉的知识懂得的不多,所以在教学中带孩子一边参观一边学习,孩子们居然也能过目不忘,在参观中幼儿掌握了很多知识,能说出很多不同的地方,说出名字,通过学习,知道了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花卉,能与同伴自如的交流。

科学教案 篇4

  目的:

  引导幼儿探索摆的运动规律,激发探索兴趣。

  材料介绍:

  1、材料提供:

  细线、重物(可以是积木块、实心球、钥匙、橡皮泥块、纽扣等)、支架

  (支架底座设有刻度标记)

  2、材料使用:

  (1)将重物拴在细线上,把细线挂在支架上,轻轻推动一下重物,它就会像钟摆、秋千一样摆动起来。

  (2)观察使用长短不同的摆线后,重物摆动的幅度,并将重物摆动的.位置作相应的记录,从而逐步理解摆线与摆动的幅度、快慢有关系,与摆锤(重物)的重量没有关系。

  3、教育功能:

  (1)引导幼儿按步骤操作,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自主学习能力。

  (2)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摆的运动规律,发展幼儿的探索能力与创新能力。

  指导要点:

  当幼儿做好摆操作时,教师可在一旁提示,怎样使你的摆摆动得更快或更慢一些?两个摆摆线一样长,一个摆锤重,一个摆锤轻哪一个摆得快?

科学教案 篇5

  (一)过程与方法:

  ●能够理解不同的物品可以产生不同的能量。

  ●能够区分不同的物品可以产生的能量。 科学知识:

  ●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

  ●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的区别。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意识到能源的重要性。

  ●能保护不可再生性能源,开发新能源。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P47的图片。

  师问:请指出图片中的物品名称。

  学生回答图片中和物品名称。

  问:这些物品都利用了哪些能量?

  请学生回答。要求说得明白具体,并一一对应,不能随便说。

  师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物品都利用了能量,而我们把能产生能量的物品称为能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能源一课。

  二、新课

  1.了解能源的来源

  师问:在生活中,我们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哪里来的?

  学生可以尽情地说,师要有规律地板书在黑板上。

  师问:同学们说了这么的物品,你们找找看,它们之间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并给它们分分类? 学生讨论并汇报。

  师小结:我们生活或生产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来自煤炭、石油、太阳能、风能等这些能源。但它们有着很大的区别,像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它们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被称为不可再生性能源,像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能源可以再生的,被称为可再生能源。

  师问:对于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何理解?

  学生表达自己对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何理解的理解。

  2.了解能源的重要性

  请学生阅读P48的资料,并思考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阅读资料。

  请学生说说对阅读资料后的想法。

  师小结:人们在生活生产中都离不开能量,而其中矿物燃料所占比重相当大,而这些能源都是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这些能源只要用一点就会少一点,这些能源的消耗非常大,有的能源已面临到枯竭的危险。所以,我们在使用能源时要注意保护这些能源,并且多开发一些新能源或使用可再生能源。

  3.制作可再生性能源的模型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书中的一种再生能源的模型。

  各小组自行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动手操作自己的作品。

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要"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应用题来源于生活,它是以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来表达数量关系和阐明要求解答的数量问题,在学习这类问题时应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在开始活动时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的兴趣,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因此,设计这节活动课时,先在活动室里布置一个"森林"环境,利用了多种小动物图片等幼儿喜欢的学具,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学习、交流。在活动过程中,注重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编口头应用题。

  2、初步了解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习用三句话把一件事情讲清楚。

  3、学习用简明的语言表述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4、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5、引导幼儿初步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

  活动准备:

  1、蝴蝶、小鸟、小猴子等许多动物磁性学具。

  2、用许多大树、小草、小花等道具设置的森林背景。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小朋友,今天天气晴朗,这么好的天气,你们愿不愿意出去玩?(愿意)。

  (教师带领幼儿来到用道具设置的森林里)今天的天气真不错,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许多的小动物们看着这么好的天气,也愿意出来玩了;现在咱们就看看那些小动物出来玩好不好?(好)但是,在这里有一个要求,你们要会用三句话把事情讲清楚,然后能说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2、出示动物磁性学具,在磁力板上演示。

  (1)小朋友,你们看这一棵棵茂密的大树那么美,你知道它是谁的家吗?(知道、小鸟的家)你们看树上有几只小鸟?(1只),又飞来了几只?(1只)一共是几只?(2只)(1+1=2)

  (2)鼓励幼儿复述:谁能像教师一样用三句话把这件事情讲清楚?树上有1只小鸟,又飞来了1只,一共是几只?(1+1=2)

  (3)猴子是森林里最顽皮的小动物,(教师演示:树上有3只小猴,又过来1只小猴。)谁能用三句话把这件事情讲清楚?(鼓励幼儿大胆的举手)树上有3只小猴子,又来了1只小猴子,一共有几只小猴子?(3+1=4)

  (4)今天的天气这么好,阳光照在小花的.身上,花儿也竞相开放了,你们看一看是谁闻到花的香味飞来了?(蝴蝶)谁能用三句话把这件事情讲清楚。(让幼儿编出三句话的口头应用题)。花丛里有2只蝴蝶,又飞来了1只蝴蝶,一共有几只蝴蝶?(2+1=3)

  3、老师这里还有很多的动物图片,它们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你们愿不愿意和小动物们玩?(愿意)请幼儿观看图片,并鼓励幼儿用三句话把一件事情讲清楚。

  4、每组一幅图片,让幼儿小声讨论,然后请一名幼儿用三句话把这件事情讲清楚。

  5、活动小结:让幼儿了解了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并学会用三句话把一件事情讲清楚,还能用简明的语言表述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活动延伸:

  让幼儿找一找,身边那些东西还能用三句话把它讲清楚,并能用简明的语言表述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如,草地上3只大白鹅,有走来2只大白鹅,一共有几大白鹅?(3+2=5)

  活动反思: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在朗读儿歌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咬字清楚是为了让幼儿字字听的清楚,节奏要比平时谈话稍慢,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想;朗读儿歌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儿歌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样对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起到辅助的作用。

科学教案 篇7

  大班幼儿对影子这一有趣的光学现象特别感兴趣,他们喜欢和影子做游戏,因此我们经常会开展有关影子的科学活动,这些活动一般都是围绕着影子产生的原理展开,幼儿较难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本次活动我们运用反证的方法,通过为动物的影子找“眼睛”,让幼儿自己对有关影子的错误或模糊的前概念进行验证,从而进一步理解纸挡住光就会出现影子,而纸没有挡住的地方光就能透过等粗浅的科学知识。

  活动目标

  1.探索为动物的影子找“眼睛”的方法,知道纸没有挡住的地方光能透过,反之则产生影子。

  2.能与同伴合作观察和记录,并对生活中的光和影的现象有继续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剪纸动物的头饰、手电筒、剪刀若干、背景板一块、幼儿记录纸若干。

  2.教师演示材料:关于动物影子的PPT、已剪好眼睛的兔头、手电筒、集体记录纸一份。

  活动过程

  一、说说影子,引起兴趣

  1.师:这几天我们都在玩影子游戏,你们发现影子有哪些有趣的现象?

  幼:影子有时会变得很长,有时又会变得很短,有时又会消失不见。

  幼:我跑影子也跑,我停下来影子也会停下来。

  幼:影子的颜色都是黑黑的,有的深,有的浅。

  2.小结:影子真像一个魔术师,有时会出现,有时又会躲起来;有时会变长,有时又会变短。

  (分析:在本活动开始之前,我们首先对刚刚结束的影子游戏进行交流,教师在提问时特意突出“有趣”二字,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特性的兴趣。通过教师的小结,帮助幼儿回顾关于影子的各种经验,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准备。)

  二、比较不同的影子,记录各种猜测结果

  1.教师演示关于动物影子的PPT,幼儿根据局部特征猜测分别是哪些动物的影子。

  2.出示有眼睛的兔子影子的图片,请幼儿说说这个影子和前面看到的影子有什么不同。

  3.猜猜为什么兔子的影子上会有眼睛,幼儿结伴商量并记录猜测结果。

  4.交流各种猜测记录。

  猜测一:在兔子头像上画两只眼睛;

  猜测二:在兔子头像上贴两只眼睛;

  猜测三:在兔子影子上画两只眼晴;

  猜测四:在兔子头像上剪两只眼睛。

  5.教师在集体记录纸上记下幼儿的各种猜测,并提出要求。

  师:请你们用商量好的办法试一试,然后再用手电筒照一照,看看小动物的影子上能不能看到眼睛。

  (分析:教师通过演示动物影子的PPT,出示有眼睛的兔子影子的图片,引发幼儿对两种影子进行比较,从而自然地过渡到猜测、记录阶段。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大胆猜测“如何才能在动物的影子上看到眼睛”,并在教师的鼓励下开始初步验证自己的各种设想。)

  三、实验验证,寻找答案

  1.幼儿运用猜测的方法进行验证,并进行记录。

  师:请你们在做实验的时候,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记录下实验结果。试过自己的方法后,也可以试试别人的方法。

  2.幼儿根据实验情况交流自己的发现。

  ●光透过动物头饰上的小洞后影子上就会有“眼睛”

  师:为什么给动物头饰画眼睛、贴眼睛都无法让我们在影子上看到眼睛,而剪个小洞就能看见呢?

  小结:手电筒的光透过纸上的小洞后影子就会有眼睛,而画眼睛或贴眼睛都会将光挡住,所以影子上就看不到眼睛。

  ●洞的大小和“眼睛”大小之间的关系

  师:小动物的眼睛都一样大吗?为什么?是不是洞剪得大眼睛就大,洞剪得小眼睛就小呢?

  小结:剪的洞越大透过的光就越多,影子上的眼睛就越大。反之,剪的洞越小透过的光越少,影子上的眼睛就越小。

  (分析:实验验证后,当幼儿开始交流实验结果时,教师的开放式提问能有效引导幼儿进行细致观察,并鼓励幼儿用浅显的语言来解释较为复杂的光学原理。教师预设的一些关键提问,能够帮助幼儿对光和影子的一些错误或是模糊的前概念进行验证,并通过同伴间的引导、自己的操作,从而进一步理解“影子上如何才能出现眼睛”的光学现象。)

  四、延伸活动:手影游戏

  1.出示手影游戏的PPT,请幼儿说说看到了什么。

  2.幼儿在区角中模仿手影动作进行游戏。

科学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快乐的在豆豆上进行赤足游戏活动,利用豆豆按摩幼儿的足底,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2、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体验,了解豆豆的特性,并尝试用豆豆搬运重物,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用大型积木围成一个长方形,三十斤豆豆均匀的铺在中间。

  2、皮球若干。

  3、捆扎好的书若干。

  4、硬纸板、皮筋自制的鞋模人均一双。

  三、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赤足自由的在豆豆上玩一玩,体验一下脚与豆豆接触的感觉。

  师:你认为在豆豆上玩,会怎么样呢?请你们赤脚上去试试看,注意安全。

  师:你们是怎样玩的.,感觉怎样?请你们再到豆豆上爬一爬,看看会有什么感觉?

  2、穿上鞋模游戏,与赤足玩进行比较。

  师:请大家穿上鞋子,再到豆豆山玩一玩,感觉一下有什么不同?

  3、平衡练习。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溜豆豆的游戏,小朋友每人抱两个皮球,像溜冰一样往前面溜,看哪一组溜得又快又好。

  4、探索活动。

  师:豆豆能让我们玩游戏,豆豆能不能帮我们做事情呢?

  师:这里有好多捆书,老师都搬不动,你们能不能想一个好办法来搬运这些书呢?

  师:放在豆豆上玩一玩,会有什么感觉呢?你们去试一试。

  5、游戏竞赛。

  师:我们来玩一个搬书比赛的游戏怎么样?看哪一组搬的又快又稳。

  师:豆豆可以让我们做游戏,还可以帮我们运东西,豆豆真有用。我们今天玩的是什么豆豆呢?除了黄豆,你们还知道有哪些豆豆?这些好玩的豆豆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种子。除了豆豆,还有好多好玩的种子,我们下次活动课的时候来认识好吗?

科学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对落体现象产生兴趣,初步了解物体下落(即小精灵跳舞)的奥秘与它的轻重有关。

  2、乐于投入到游戏,能用语言、体态动作来表达自己的发现。

  3、初步尝试做简单的记录。

  二、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

  1、幼儿摆弄落体进行感性探索,并能用语言或体态动作大胆展现。

  2、初步了解物体下落的奥秘与它的轻重有关。

  活动难点:

  1、初步了解物体下落的奥秘与它的轻重有关。

  2、用画画的方式记录探索结果。

  三、活动准备:

  1、知道小精灵的意思。已经认识鸡毛、纸球、鸡毛毽子。

  2、雪花片积木、纸条、树叶、鸡毛、纸球、鸡毛毽子若干。

  3、记录表若干。展示板。蜡笔。

  四、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会在空中跳舞的小精灵,想不想知道它们是谁呀?

  投影仪依次出示实物 纸球、纸条。幼儿观察,并跟他们打招呼。

  师:“小精灵想和小朋友玩一个“掉下来”的小游戏。教师示范:玩的时候要要把小精灵举得高高的,然后放开手,眼睛看好小精灵在空中是怎么掉下来的?想不想跟他么一起玩?

  现在,请你们每人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小精灵玩玩。

  2、第一次选择材料摆弄落体,进行初步感性探索。(二样:纸球、小纸条)

  请幼儿自由选择一样物体玩一玩,观察这个物体落下来的情景。

  小精灵玩累了,我们把他送回家。

  提问:你刚才跟谁玩的?它们是怎么掉下来的?用动作来学一学它们的样子。

  幼:“小纸球掉下来的时候是直直的。”

  师:是这样吗,老师也来试一试。噢,果然小纸球是直直地落下来的。

  师:来,我们一起用身体学学小纸球掉下来的样子。(小纸球,笔直笔直跳个舞。)

  继续提问:你还跟谁玩了?他掉下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你也用动作来学学?

  幼:“小纸条是一扭一扭掉下来的。”

  师:哦,是吗,老师也来试一试。嗯,小纸条是一扭一扭掉下来的。

  师:那我们用身体来学学小纸条掉下来的样子。(小纸条,一扭一扭跳个舞)

  3、第二次选择材料摆弄落体,再次进行感性探索,并初步了解记录方法(四样:树叶、积木、纸球、小纸条)。

  师:还有一些小精灵也想与你们玩掉下来的游戏。你们去挑个刚才没玩过的小精灵,和它玩一玩,看看它们掉下来时是怎么跳舞的?记住哦,玩的时候要把手举得高高的,然后再松手。最后小眼睛要看好小精灵在空中是怎么掉下来的。

  幼儿自由操作探索。

  师:小精灵有点累了,我们把它们送回家。

  谁来说说看,这一次你又和哪些小精灵玩了,它们掉下来时是怎么跳舞的?

  幼:“小树叶是一扭一扭,摇摇晃晃掉下来的。”

  师:哦,是吗?老师也来试试看。果然小树叶也是一扭一扭掉下来的(师当场画上曲线)。

  来,我们用身体也来表现一下小树叶掉下来时跳舞的样子。(小树叶,一扭一扭跳个舞)

  再伸出二拇哥也来学一学小树叶跳舞。(小树叶,一扭一扭跳个舞)

  继续提问:谁和积木小精灵玩的?它掉下来时是怎么跳舞的?你也用动作来学学?

  幼:“小积木掉下来的'时候是直直的。”

  师也示范小积木掉落的过程。噢,小积木是笔直笔直地落下来的(师当场画上直线)。

  师:那我们用身体来学学小积木掉下来的样子。(小积木,笔直笔直跳个舞)

  再伸出二拇哥也来学一学小积木跳舞。(小积木,笔直笔直跳个舞)

  4、第三次次操作探索,幼儿也尝试用“画”的方法记录。四样:(鸡毛、鸡毛毽子、纸球、纸条)

  师:“还有好多小精灵也要跟我们玩游戏呢?不过这次除了要跟小精灵玩,还要把他们跳舞的样子用线条画出来哦。

  (听清楚要求,先与小精灵玩一玩,再找到它的照片,如果是一扭一扭的,就用蜡笔给它送上波浪线,如果是笔直笔直的,就送给它直线。)

  幼儿选择材料,并进行操作记录。教师在幼儿操作的时候再次提醒要求。

  4、展示板展示幼儿的记录表。集体检查记录

  师:小朋友真能干,把小精灵跳舞的样子都记了下来。那我们来看看有没有画的不对的呢?师随讲述当场验证。并贴上老师正确的记录结果。

  5、引导规纳要物体掉落要点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和小精灵玩了掉下来的游戏,知道了小积木、小纸球、鸡毛毽子是直直的跳舞掉下来的。小纸条、小树叶、鸡毛是一扭一扭跳舞掉下来的。那怎么会这样呢?那我们来比较一下就知道了。

  师引导幼儿(指名)通过比较的方式(小纸条与纸球、鸡毛与鸡毛键子),感知落体规律。噢,原来轻的是一扭一扭掉下来,重的是笔直笔直掉下来。

  五、延伸活动: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东西,他们掉下来的样子也非常有趣,我们下次再去看看,它们会怎么跳舞掉下来。好吗?

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利用多种感官,感知头发的基本特性。

  2.知道头发的作用及保护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不同人种的头发图片、不同年龄段的头发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们,今天倪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聪明的小朋友来猜猜看。"高高山上长堆草,密密麻麻长得好,一年四季勤修剪,老了就会黑变白。"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师:这谜语说的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头发。

  二、观察头发。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头发,那么我们每个人的头发长得都一样么?(不一样)下面倪老师要请一个小朋友上来,下面的小朋友仔细看看,他的头发是什么样的?(细细的、直直的、黑黑的)师:刚才我们看了头发的样子,现在倪老师要请小朋友们摸一摸自己的头发,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摸起来很柔软,滑溜溜的;摸起来硬硬的,有点像刷子。)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其他小朋友的头发,比较一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能干,能发现最多!(有的头发多,有的头发少;有的黑一点,有的黄一点;有的`长、有的短等)教师播放PPT,展示不同人种的头发图片。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世界上不用人种的头发是怎么样的吧!(幼儿欣赏,感知不同人种头发的差异。)欣赏完可请幼儿说说他的发现。

  三、简单了解头发的生长过程。

  师: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一出生就有这样美丽的头发?人从出生到长大,再到慢慢变老,他们的头发有什么变化吗?

  幼儿回答,教师适时出示PPT,展示婴儿、少年、中青年、老年不同阶段的头发图片。

  师小结:头发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小的时候头发比较少,而且软软的。长大了头发就会浓密起来。到了老年的时候头发往往会变白、变少。

  四、初步了解头发的用处及保护头发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自己的头发有什么用吗?(幼儿回答)师:头发在我们的身体上有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好它呢?(PPT展示)师小结:头发可以让我们变得漂亮,可以保护我们的头皮,所以我们要勤洗头、勤理发,还要经常梳理头发,小朋友也不可以烫发、染发。

  活动反思

  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幼儿既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也增强了自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关于科学教案02-28

科学教案:蜗牛03-23

《种子》科学教案09-30

科学教案范文02-14

手的科学教案11-03

昆虫科学教案12-15

科学教案3篇07-10

大班科学教案12-29

【精选】科学教案三篇12-26

中班科学教案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