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空空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美术教案

大班美术教案

时间:2023-07-17 07:50:40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大班美术教案合集十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美术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大班美术教案合集十篇

大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猜想、探索折叠画玩具的制作方法。

  2、大胆在集体中讲述探索的过程。

  3、体验自主动手制作玩具的成功喜悦。

  活动准备:

  1、幼儿已会用纸折"楼梯"造型。

  2、范画"会变的树"一张。

  3、彩色纸、水彩笔、记录纸、铅笔等绘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范画并演示。

  教师:这张纸画了什么?仔细看一看?大树会有什么变化?(展开一层)大树又怎么样了?(继续展开)现在大树变得怎么样了?(合并纸)这棵树为什么能一会变高,一会变矮呢?

  2、引导幼儿探索制作折叠花的方法。

  小组讨论,研究制作方法。

  教师:这个会变大变小的'树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幼儿探索)。请介绍一下你们小组的发现,说说这个玩具可以怎么做(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归纳整理探索的经验)。

  教师:除了在纸上画大树,还能画什么?

  3、幼儿自由制作玩具。

  鼓励幼儿大胆制作与别人不一样的玩具。

  探索并发明不同的制作方法,进一步美化玩具。

  4、展示幼儿作品,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教师:你做的是什么?是怎么样做的?你喜欢谁的玩具?为什么?

大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毛笔画是中国特有的绘画种类,中国人、外国人都很喜欢。

  2.感受毛笔的柔软性,尝试用毛笔画出熊猫的明显特征。

  3.知道熊猫是中国的国宝。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不同内容的中国画,活动前布置在活动室墙面上供幼儿欣赏。

  2.范画一张,玩具熊猫一个。

  3.宣纸或毛边纸(吸水性强)、旧报纸、毛笔、墨汁、瓷碗、抹布等。

  活动过程

  1.欣赏中国画。

  ――请幼儿欣赏活动室布置的中国画。

  ――这些画与我们用铅笔、水彩笔画的画一样吗?我们叫它什么画?是用什么笔画的?

  ――这些画与我们看到过的许多画不一样,我们叫它中国画,是用毛笔(出示毛笔)画出来的,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很喜欢。

  ――请幼儿用手摸一摸毛笔,说说有什么感觉。

  ――今天我们就来用毛笔给熊猫画像。

  2.观察熊猫外形特征。

  ――出示熊猫玩具,知道熊猫是中国的国宝。

  ――观察熊猫外形特征:头、眼、眼圈、耳、身体、腿、尾。

  3.看教师示范。

  ――教师用毛笔蘸足淡墨,用中锋画头、身体等轮廓,再用笔尖蘸足浓墨,画眼圈、耳等部位。

  ――熊猫喜欢吃什么?引导幼儿添画竹子。

  4.作画。

  ――提醒幼儿用浓、淡墨色作画。

  ――鼓励有能力的幼儿画出熊猫动态。

  ――展示作品。

  活动建议

  1.用毛笔画熊猫意在帮助幼儿从美术的.角度接近中华文化,感受中国画特有的风格,对幼儿的作画技巧不必有过高的要求。

  2.要养成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如在桌面垫好报纸,蘸墨不宜过多,及时用抹布擦拭脏处,保持画面清洁等。

  活动反思

  毛笔画是我们中国特有的绘画种类,中国人、外国人都非常的喜欢。但由于国画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比较少,因此显得十分地生疏,这一次的绘画活动用毛笔来画熊猫意在帮助幼儿从美术的角度接近中华文化,感受中国特有的风格,事实上对幼儿的作画技巧倒没有过高的要求。美术教育家勒温费尔特曾说过:“儿童只要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帮助,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被强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规范,那么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

大班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海洋中常见的几种形态、大小、颜色的鱼,大概了解鱼的基本特征。

  2、能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出不同鱼的基本特征。

  3、喜欢鱼,并能向同伴讲诉自己的作品。

  教学重点:

  学会用线条的变化画出各种各样的鱼。

  教学难点:

  了解鱼的外形特征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大胆表述自己喜欢的鱼并进行绘画,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海底世界鱼类视频

  2、白纸、铅笔、记号笔、油画棒

  3、教室布置成海底世界

  4、教师示范画“海底世界里的鱼”

  5、音乐《水族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育理论依据:

  本节课的选取,因为鱼儿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幼儿的脑海里鱼儿是他们熟悉和喜欢表现、模仿的对象,一日游戏中,幼儿经常会模仿鱼儿做游戏,也比较喜欢参与。因此本次活动通过让幼儿参观海底世界调动幼儿对于海洋、鱼类的认识,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掌握鱼的基本特征:鱼儿都有头、身体、尾、鳍。并学习用简单的线条、图形、色彩和各种图案来装饰鱼宝宝,鼓励幼儿大胆想像绘画出与众不同的鱼儿,能用鲜艳的颜色进行涂色,从而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激发幼儿认识海底世界的兴趣。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非常好看的海洋动画片,你们想不想看呢?视频看完了,谁能来告诉我,你看到哪些鱼呢? (幼儿自由交流回答,如:热带鱼、鲨鱼、鲸鱼、金鱼、剑鱼、比目鱼、珍珠鱼、带鱼、五色鱼等)

  二、观看范画,引导幼儿欣赏、讨论并认识几种常见的鱼。

  海底世界里的鱼儿可真多呀!你们想不想给鱼儿拍照片呢?鱼宝宝的身体一样吗?(不一样)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幼儿讨论,如:头、身体的形状)

  小结:鱼宝宝都有头、身体、尾、鳍。

  2、幼儿自由讨论,引导幼儿发现每种鱼都有不同的特征,由不一样的线条或图形组成。

  这些鱼长得一样吗?(不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请你和好朋友之间互相说一说。(幼儿讨论:观察鱼的形状,回答鱼身上的花纹有什么不同,如:直线、弧线、三角形、圆形等)谁愿意来说一说?这些鱼儿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呢?

  幼:不一样,热带鱼的身体是三角形,它的身上有许多漂亮的花纹。而鲨鱼的身体是椭圆形。

  幼:不一样,带鱼的身体是细长形的,而珍珠鱼的身体是胖胖的等。

  幼:不一样,它们这些鱼都不能变色,只有五色鱼会变出漂亮的颜色,真奇怪。

  幼:热带鱼身上的花纹是由一条一条直线组成的,而比目鱼身上的花纹是一个一个圆形组成的,所以它们不一样。

  小结:海底世界里的鱼真多呀!每一种鱼都有自己的特征,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扁圆有的细长,有的身上有刺,有的有美丽的花纹,还有的鱼会变色,甚至连游泳的方式也不一样!真是有趣极了。

  三、幼儿创造性地绘画。

  1、教师提出要求:

  你们最喜欢哪条鱼?最想给哪条鱼拍照片?为什么?

  幼:我喜欢热带鱼,因为它身上穿了五颜六色的衣服,很漂亮!

  幼:我喜欢鲨鱼,因为它很凶猛,很厉害!

  幼:我喜欢五色鱼,因为它会变色,和其它鱼儿有不一样的特征。

  你们说的都很好!现在,请小朋友们要仔细看了,看看你想拍照的鱼儿长得什么样?怎么样才能把它拍得更漂亮?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启发引导

  让我们一起用神奇的画笔来给它们拍一张漂亮的照片吧!

  (1)先画出自己喜欢的鱼的形状,要画满整张画纸。请你说一说自己画的哪一条鱼?它是什么形状的?怎样才能把它画得漂亮一点呢?

  (2)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花纹装饰鱼,并注意线条的疏密变化。你想用怎样的线条和图案来装饰鱼宝宝的身体呢?

  (3)帮助能力弱的幼儿用不同花纹进行装饰。

  照片要画大一些,颜色要涂得均匀鲜艳,那样才会更漂亮!有问题的宝宝,可以举手告诉老师。

  (4)启发能力强的幼儿多画几条不同的鱼。

  画完得宝宝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多画几条漂亮不同的鱼儿。

  四、展示作品

  你们,照得照片真漂亮,请把你们的照片放到水晶宫里,让大家一起来欣赏吧!请你和好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拍得鱼宝宝。看一看你最喜欢谁给鱼儿拍的照片?为什么?

  五、结束部分:

  让我们也做一条快乐的鱼儿吧!请在教室里找到你喜欢的鱼儿手拉手一起尽情的畅游水晶宫吧!区域时间可以在《小巧手》游戏区中自选材料进行创作。

  课后评析:幼儿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喜欢、感兴趣,创作出的作品比较整洁、干净、漂亮。不足之处,教师语言的表述还不够严谨和规范,活动中对于个别幼儿的提问和回答没有做到及时的引导,希望在以后的课堂上多注意,及时改正。

大班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欣赏卢梭的作品《奇异的景色》,感知画面丰富的色彩及对动植物的细腻刻画,大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2.大胆画出心中的丛林。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活动前观看视频《美丽的热带丛林》。

  2.多媒体课件1个。

  3.钢琴曲《迷雾森林》、《森林狂想曲》。

  4.水粉颜料、排笔、树枝、纸团、眼药水瓶、小喷壶、白帆布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画面,自由地谈论对作品的第一印象。

  课件播出作品,让幼儿在音乐声中欣赏画面,边看边自由谈论对作品的第一印象。

  二、仔细观察画面,欣赏动植物的细腻刻画及丰富色彩的运用。

  1.小朋友,在这幅画里你看到了什么呀?

  小结:我们看到了茂密的丛林里有许多奇花异草,树上结满了鲜艳的果实,丛林里还躲着可爱的小动物。

  2.你觉得这幅画美在哪里?(引导幼儿发现画面中动物的美、植物的美、色彩的美,三者次序可根据幼儿的注意点随意调整。)

  (1)关于动物的小结:画上的猴子姿态都不一样,有的坐在树上、有的蹲着,还有的惬意地躺在那儿吃果子。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画中猴子的姿态。

  (2)关于植物的小结:丛林非常地茂密,一层层重叠在一起,画面显得很丰满。这些植物的形状各不相同,它们像活的一样充满了生命力。

  (3)关于色彩,教师可利用课件提取画中绿色色谱,向幼儿介绍画家用了二十几种绿色来画丛林植物,每一片叶子都仔细地描绘,深浅不同的绿色细腻地刻画出丛林植物的繁茂多样。

  三、了解作品名称及画家,欣赏其他丛林组画,进一步感受卢梭的作品风格。

  猜一猜画家在画这幅画时心情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这幅画是法国的—位叫卢梭的画家画的`,画的名字叫《奇异的景色》。其实卢梭并没有去过真正的丛林,但是他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了很多热带丛林的画,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

  四、大胆创作心中的丛林,尝试运用深浅不同的绿色表现形态各异的丛林植物。

  1.你心中的丛林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把它画下来。

  2.介绍作画的工具。

  幼儿多人合作在白帆布上画一画心中想象的热带丛林。幼儿创作过程中,尽量不去干预,适时帮助、引导有困难的幼儿完成创作。课件定格在四幅丛林组画,音乐循环播放。

  五、分享作品,体验创作的快乐。

  创作活动结束后请小朋友们自由走动,欣赏自己和同伴合作的作品。教师引导他们从色彩是否丰富、植物的形态是否生动、想象是否独特等方面进行评价。

大班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3、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4、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活动反思: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能调节情绪、丰富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是幼儿表达行为的第二种语言。12月4日~5日,南湖区骨干教师进行了《美术教学中生活化材料、工具的运用》教学研讨活动,探讨通过生活化材料在美术活动中的运用,拓展美术教学的空间,将美术活动由封闭走向了开放,由传统过渡到创新。其中,由汤含倩老师执教的大班美术活动《纸袋蝴蝶》给我印象颇深,下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及反思:

  一、新奇、特殊的材料新《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和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纸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用过后往往就丢弃了,但教师充分挖掘了它的教育功能,延发了一个生动、新颖的美术活动。引导幼儿大胆想象、探索、操作,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在活动中渗透了"变废为宝"的绿色教学理念,让幼儿更加关注生活中可回收利用的废旧材料,同时拓展了美术活动的内涵,激发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积极、宽松的活动氛围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教师语言亲切、自然,与幼儿互动性较强。运用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幼儿想象、探索,确立了纸袋变蝴蝶的大胆设想,并在积极、宽松的探讨氛围中,确定了制作方法。幼儿在动手尝试、体验中经验得到了提升,并掌握了蝴蝶翅膀是轴对称的这一数学知识点。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提供了大小不一、软硬程度不同的纸袋,让幼儿根据自身的不同发展层次有针对性地选择材料,促进了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在装饰蝴蝶中,教师再次提供了生活化材料:刨花、彩纸等,让幼儿在装饰中发现美、创作美,感受美。孩子们获取了自信,感受了成功的快乐,在最后的舞蹈表演中将本次活动推向了高潮。

  三、我的.建议

  1、装饰材料过于单一本次活动中,教师提供的装饰材料过于单一,对幼儿的创作起了局限性。且教师帮助在每个材料上贴上了双面胶,对大班幼儿来说完全有能力自己完成,应让幼儿真正以一个主动者的身份参与到制作活动中,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及成功感。

  2、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在提倡创新教育的时代,我们可否让幼儿的想象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蝴蝶翅膀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可否引导幼儿尝试创作各种形态的翅膀,让活动变得更加有声有色。

  本次观摩活动中,让我们对生活化美术材料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探索,对今后的美术教学也有了新的见解。在提倡"回归生活,回归自然"的教育策略下,我们教师要做好幼儿与生活的牵线者,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将美真正融入到美术创作中,绽放幼儿的艺术之花。

大班美术教案 篇6

  教材简析:

  我采用了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布料、鞋套作绘画工具,让孩子们通过用鞋套蘸颜料在白布上踩印出不同的色块,然后孩子们观察色块,大胆地画出他们喜欢的小动物。

  活动预设:

  1.鼓励孩子根据色块进行想象,大胆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

  2.培养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作画能力。

  3.体验与同伴共同进行创作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让幼儿根据色块在白布上大胆地进行创作,画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设计理念:

  《纲要》和《指南》在艺术领域的教育要求中倡导教师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创作美丽的图画,体验创造的乐趣;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有趣的工具材料是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玩是幼儿的天性,爱动是幼儿的特点。在这个活动中,小朋友自始至终在游戏情境中学习,每个孩子都是那么投入。这里我将绘画工具从水彩笔变鞋套、水粉,画纸变成大白布,打破了常规教学模式,把绘画学习变成最喜爱的游戏。

  设计思路:

  生活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也是一种体验。课程可以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凡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尤其是随时随地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又是他们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地纳入到课程和活动中来。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经验受到了真正的重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参加森林舞会,请孩子们跳舞。

  (1)邀请小朋友在舞池中跳舞(大白布)

  (2)老师脚蘸颜料,在舞池中跳舞,踩出不同的.脚印。

  (3)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料在舞池中跟着音乐跳舞。

  (我采用了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布料、鞋套作绘画工具,让孩子们通过用鞋套蘸颜料在白布上踩印出不同的色块,然后孩子们观察色块,大胆地画出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发散孩子们的思维。)

  2.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对动物的回忆。

  (1)小朋友们跳舞跳得非常好,动物朋友也来了,看看谁来了?

  (2)出示小鱼,请孩子猜测动物。(谁来了?从哪看出来?)以此类推,分别出示:小猪、长颈鹿、大象、乌龟、老虎、兔子等小动物图片。

  (出示动物身体中最有特点的部位,让幼儿猜猜动物,加深孩子对动物的印象)

  3.引导孩子观察,大胆想象,找出并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

  (1)教师引导孩子从不同方向观察想象。

  引导幼儿观察刚刚踩出的花布,在里面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并说一说。

  (2)教师示范作画。介绍作画方法。

  教师找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并用黑白颜料将小动物画出。

  (3)幼儿作画。

  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引导幼儿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不受自然规律、传统思维的约束,从单一封闭到开放自由,打破传统的老师教幼儿画的习惯,与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紧密结合,特别是要与幼儿自身的生活游戏紧密结合。让孩子大胆想象并画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表现自己独特的个性,在观察、注意、记忆和思维想象过程中让幼儿体验自主创造的快乐。)

  4.展示孩子作品,进行欣赏、点评。

  让孩子说说自己和别人的作品。发现哪些小动物?

大班美术教案 篇7

  一、课题:大班美术活动《向日葵的遐想》

  二、教材简解:

  《纲要》中指出: 在艺术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而大班上学期幼儿园综合丛书里主题《丰收的秋天》有一个美术欣赏活动《向日葵》,里面介绍的绘画作品《向日葵》是法国伟大的画家凡高的作品。在这幅作品中,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凡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激发人对生活的热爱。在《向日葵》这幅作品中,值得幼儿欣赏和学习的是:画面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感受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我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本地特色,重新设计了这次活动,将欣赏活动改为美术活动并将侧重点定为了自我创造上,激发幼儿创造美的热情。

  本次活动主要让幼儿通过欣赏《向日葵》感受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在教学中引导幼儿从最突出色彩入手,欣赏感受色彩的亮丽、同色系的组合及对比色的运用恰到好处。并进行大胆遐想,选取自己喜欢的材料和颜色,创造出自己心中的与众不同《向日葵》。

  三、目标预设: 作为一次美术活动,我想教师应该十分注意美的形式对激发孩子审美体验的重要作用。本次活动在认知目标上:1、通过欣赏艺术中和生活中的向日葵的美丽蓬勃,激发创作的`兴趣。技能目标上必须解决的问题是能用自己选择的方式来表现向日葵的基本特征。在情感目标上,我想让孩子在制作向日葵的过程中培养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活动重点、难点:

  因为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所以我把重点定为:在欣赏和感受作品“向日葵”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的基础上大胆创作《向日葵》;难点定为:能选取自己喜欢的材料和颜色,表现向日葵的基本特征。

  五、设计理念:

  1、《纲要》中指出,大千世界,处处皆美,幼儿发现美的事物多半依赖于客观事物本身的鲜明特征的吸引,多数于自发而缺乏自觉性,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培养他们通过探索和学习自觉地去发现捕捉美。因此教师非常重视活动的前延部分,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有意性。

  2、幼儿的美感多处于直观感受水平,具有形象性和功能性的特点,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应适应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特点,《向日葵》是贴近幼儿自己生活情趣,色彩鲜艳,生活泼的艺术品。在活动中,教师持一种宽容性的态度,允许幼儿发展自己不同的意见,使幼儿的思想通过表述外露出来。并进行大胆创造。

  3感官参与:皮亚杰认知理论里提到:“幼儿必须通过自身活动发现,认识客观世界,不断建构,完善自己的认知模式。”在整个活动中,我将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通过看、说、想,动手及动脑,进行学习,看主要是欣赏,想是想想如何创作,说是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动手和动脑是让幼儿能动手向日葵用自己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体验创作的乐趣。

  4、《纲要》指出“幼儿不会独享个人的成功,他们总喜欢想方设法与他人分享,让别人接纳并期待别人给予的赞赏,互相启迪、互相促进。”因此我为幼儿提供了讨论的环节,在活动这环节,让幼儿充分地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与同伴共同分享自己的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

  六、设计思路:

  该美术活动开始以问题提示幼儿对作品进行整体感知和描述,为了让幼儿在欣赏中理解〈〈向日葵〉〉的形式美、内容美及其意义,教师有顺序地提出问题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图中线条、形状、色彩、图画的背景等,让幼儿在细致观察过程中进行审美想像,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该作品是“暖色调”代表作,在色彩的运用上很有特色,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通过比较,掌握作品特色。继而,在欣赏教师作品的基础,体验更多类似具有主色调的作品,感受其中的情感,。开阔了幼儿的视野,激发幼儿创作的热情。

  活动最后一个环节,组织幼能用自己选择的方式来表现向日葵的基本特征,通过幼儿亲身实践,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独特表现手法的感受。

  七、教学过程:

  一.现在是什么季节?你在什么地方看见过向日葵,他是什么样的?(出示向日葵)

  二、欣赏凡高的《向日葵》

  1、有一位著名的画家,他也画了很多向日葵,我们一起看看吧!

  2、你觉得这幅画画的怎么样?

  3、这幅画用的最多的颜色是什么?都用了哪些黄色?为什么用这么多深深浅浅的黄色?还有其它什么色彩?

  4、每一朵向日葵有什么不同?

  小结:这幅向日葵画颜色非常的鲜艳,有黄色、橘黄色、绿色;每一朵向日葵的造型都不一样,有的花盘朝上、有的花盘朝下、有的花开了很大,有的花还是开了一点点------大画家凡高用了明亮的黄色调,表现了向日葵的不同姿态,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充满热情。

  八、讲解示范

  1、刚才看了大师的画,老师心里很激动,我也做了几幅作品,看看老师用了什么材料,什么颜色?

  2、看看老师的向日葵,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3、 你们也来做一幅向日葵,表达一下你们心中的想法好吗?

  4、幼儿自选喜欢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创作活动。

  教师按幼儿的意愿及幼儿的实际能力安排分组活动。幼儿活动时教师边指导。

  5、幼儿各自创作心中的向日葵。

  、互动讲评

  张贴每位幼儿的作品,布置“向日葵的一家”,请幼儿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边参观边讲评。谈谈自己的向日葵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

大班美术教案 篇8

  活动名称:可爱的动物

  活动目标:

  1.尝试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大胆作画。

  2.愿意用肢体动作、符号等表现自己喜欢的动物的走路姿势。

  活动准备: 画有隐藏动物的图片、颜料桶若干、排笔、记录卡等。

  活动过程:

  一、在情境中请出动物

  1、猜你猜一猜今天会有哪些动物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幼儿自由猜测)

  2、这儿有颜料和笔,等会儿你可以选自己喜欢的颜色找和桶上相同标记的画纸涂色把小动物请出来。记住图的时候笔要在桶边轻轻的舔一舔,那涂色应该怎么涂?(顺着一个方向,从上到下)

  3、你请出的动物是谁?去看一看其他小朋友请出了哪些动物?

  二、说说学学做做

  1、我们来看看有谁来了,来了几个?(加以统计记录)

  2、你知道这些动物是怎样来的?请你来学一学它走路的样子。(请个别幼儿示范,集体学样)

  三、尝试运用符号记录动物的走路动作。

  1、刚才我们学了小动物走路的样子,你们真棒,学的真像。我们会不会把这些小动物走路的样子画下来呢?

  2、桌上有记号笔、水笔、蜡笔、棉签等,你想用什么就用什么画,画好以后贴在小动物的旁边。

  四、交流讨论

  1、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画的符号的。谁来介绍一下你画的代表什么意思?(及时鼓励幼儿)

  2、这些小动物夸我们很聪明,它们想和我们一起做游戏,我们也来学自己喜欢的动物走到教室里和它们一起做游戏。

  设计思路: 在主题活动《可爱的小动物》中,孩子们通过活动了解了常见动物,并对常见动物行走的姿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班幼儿已经具有了运用肢体动作模仿他们喜爱动物的动作特征,能初步的感知到运动节律的变化的能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时而模仿小猫轻轻走的动作,时而模仿小兔蹦蹦跳跳的行走。

  小班孩子已经能用各种感官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特征,比较事物的异同,并开始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符号与动作之间的微妙的关系。每个幼儿都会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充满稚气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幼儿的表达符号犹如一个个千姿百态的万花筒,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他们用自己语言表达的对事物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探索的轨迹。让孩子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和体验,并尝试理解他人的表达方式,从而达到互相提高的方式。

  丰富多样的工具材料,能适合幼儿的兴趣、爱好,满足幼儿不断探索发现的需要,在材料的投放上,以多元化为主,这样幼儿就能根据活动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同时在表现的过程中引发幼儿对材料运用特性的探索,因此在活动中我投放了记号笔、蜡笔、水彩笔、棉签等不同的绘画工具,让孩子有较多的选择余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进行表现。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感知、认识、表达、表现,大胆想象,因此我想让孩子在运用美术经验大胆的表现的过程中,萌发兴趣,体验探索的兴趣,学习的过程对幼儿来说才变得真正有意义。

大班美术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名片的功能,知道名片能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方便。

  2.能创造性地设计自己的名片。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名片。

  活动准备

  1.幼儿有互留通讯方式的愿望。

  2.《幼儿画册》(第三册P65)。

  3.老师设计制作的名片,上届大班幼儿名片,收集的各种不同种类的名片。

  4.操作材料:几何图形卡纸、彩笔、剪刀、花边剪刀、废旧图片。

  活动过程

  1.了解名片的作用。

  (1)你们见过名片吗?见过谁的名片?名片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一张老师自制的名片(尺寸要大),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名片上有哪些信息。

  (3)人们为什么要用名片?它有什么用?

  小结:名片上有自己的名字、电话、地址等。它有很多用处,可以认识新朋友,可以与朋友保持联系,可以介绍自己单位的产品等,名片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2.欣赏各种名片。

  (1)欣赏多种名片。这些名片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分别有什么特色?(观察名片的形状、颜色、装饰方法)

  (2)欣赏上届大班幼儿的名片。

  你们知道这是谁的名片吗?这些名片和刚才的名片有什么不同?

  3.设计名片。

  (1)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设计自己的名片?名片上应该有什么?如何进行装饰?

  (2)幼儿操作设计自己的名片。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名片设计得更独特,更漂亮。

  4.幼儿互相赠送自己的名片,激发毕业后与同伴保持联系的愿望。

  教学反思

  活动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幼儿在活动中不仅体验到自主动手设计名片的成功喜悦,同时感受到了交往的快乐。名片是人们交际的一种工具,它的出现和使用已被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它和孩子们的距离应该是非常近的。活动开始,孩子自己交流对名片的认识,如名片的内容、名片的用处。讨论名片的用处时,孩子们知道名片可以与人交往,可以方便朋友。最后,通过自己制作名片来提升、扩展自己的`经验。整个过程,自然流畅,在与幼儿互换名片的**中结束,孩子们即获得了经验又加深了与幼儿间的友情。

  这次活动是幼儿第一次设计名片,所以他们非常感兴趣,心情一直是高兴的、愉悦的,活动中他们能自主设计自己喜欢的名片并大胆运用花纹进行装饰。我把幼儿对名片的零散印象、模糊经验进行提升,让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尝试到成功、获得愉悦。在活动中,我们还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表达氛围,特别是在赠送名片过程中,让每位幼儿都有表达的机会,培养了幼儿主动表达的能力。

大班美术教案 篇10

  一、活动目标:

  1、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冬天的认识。

  2、尝试用水粉作画。

  3、增强对冬季周围事物关注。

  二、活动重点:

  用水粉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冬天的认识。

  三、活动难点:

  能画出冬天里景物、人物的特征。

  四、活动准备:

  油画棒、画纸、范画、水粉

  五、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引出主题。

  讨论,教师简单小结。

  2、提出绘画主题,引导幼儿思考。

  “今天我们要来画一幅‘冬天’”,你会画一些什么呢?”幼儿个别说一说,互相说一说。

  3、提出作画要求,幼儿自主作画教师观察引导。

  “请小朋友画出景物、人物在冬天里的样子,但是要求小朋友用白色油画棒作画,整幅作品完成以后,在纸上图上水粉颜料,一幅非常漂亮的画面就成现在眼前。尽量不要和别人一样。”

  4、幼儿作画,教师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丰富画面内容,进一步表现冬天特征。

  5、活动结束: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或找一找自己喜欢的作品,说说原因。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我们经常就教学和幼儿发展的关系进行讨论。维果斯基的有关理论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维果斯基认为,教学造就了发展,是发展的决定性动力;教学与发展过程既不是两个互不依赖的过程,也不是同一过程,教学与发展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只有指向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这是一个十分诱人但又很难在教学中解决的理论假设。中班美术活动《冬娃娃》是一个很传统的教学活动。可是,从这一次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用维果斯基理论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实践尝试。

  1 、努力寻找幼儿的大纲。维果斯基曾经指出:“3岁以后的儿童是按照成人的大纲同时也是自己的大纲的程度学习的……,因此,教师的大纲同时也应该是儿童自己的大纲。”《冬娃娃》的第一个教学目标是引导幼儿画出冬季人物服装的主要特征。这是教师从幼儿原有水平出发提出的教学自标, 是一个教的大纲。本次活动中,教师在引导讨论范例人物小弟弟时,将该目标变得非常具体又非常有弹性:小弟弟要出门怎样才能保暖呢?你们戴过什么样的帽子呢?在分辨人物服饰颜色的时候,老师还请幼儿从桌上的蜡笔中任选两枝,比较哪一枝颜色深,哪一枝颜包浅呢。这里,范例并没有成为统一的图像标准,而是从这一具体图像中引发了幼儿对已有经验的重现。因此,当教师的大纲变成幼儿的大纲时,就成了穿得暖烘烘,别冻着就好,穿戴什么、穿什么式样、花纹、颜色都行。这个有统一答案的问题,给了幼儿创造自己图式最大的安全感。教师的大纲变成幼儿自己的大纲以后,幼儿就信心百倍地投入到表现他们自己对冬季的感受中去了。

  2. 将技能与幼儿的经验相联系。

  幼儿对任何一种美术技能技巧的认识和学习,都与他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当一种技能技巧脱离了幼儿的经验时,他们的学习就会因不理解,没兴趣而变得被动,有时他们还会拒绝学习。

  《冬娃娃》中,教师示范蜡笔涂色,其实是提高控制手部肌肉动作的能力和协调性的技能演示。但教师没有把这个涂色技能抽象地告诉幼儿.说:“要用力地涂得均匀,涂得浓”,而是把它与穿上厚厚的衣服,衣服上不要有小孔,别让北风吹进来等与幼儿息息相关的经验联系起来。所以当幼儿涂色时,他们想到的不是涂满、均匀,而是给冬娃娃穿上暖暖的衣服,把涂色练习变成了幼儿关心冬娃娃的行为,提高了幼儿练习涂色的积极性。

  3.在激发创造中指向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指出,好的教学不仅能训练或强化业已形成的内部心理机制,而且能激发和形成目前尚不存在的心理机能。这就是指向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怎样才能找到最近发展区呢?那就是我们的教学不能停留在幼儿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上,必须鼓励幼儿的`创活性表现。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两次对幼儿直接提出表扬。一次是当一名幼儿说出蓝色和米色配合时,教师立刻表示惊讶地说:“啊!你连米色都知道,这可是许多大人也说不出的呀!” 又一次是教师为手套划分色块时少划了一块,她没有立刻补上,而把表现的机会留给了幼儿。她用一种犹豫的口吻说 :“呀!少了一块,两块米色要连在一起了!”一位幼儿立刻说:“中间再挤过去—块!”老师说:“真的,你可救了我了!”这两个并不明显的细节,都被教师不失时机地抓住,变成了鼓励幼儿努力超越的契机。教师还向幼儿提出为冬娃娃找一个动物朋友一起上学的极具挑战性的建议。在整个作画过程中,教师一直在不断地寻找幼儿创造的那些她从未演示过的图像,并把这些图像及时介绍给大家,如狐狸、野牛、松鼠……,在活动结束的时候,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又进一步观察思考:冬娃娃穿得暖和不暖和,我们找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是怎么过冬的,能不能跟着冬娃娃一起上学。从而引出了更多的话题。也许有人会觉得教师对幼儿认识米色有点小题大做, 幼儿画的那些动物远比教师画得差,甚至让幼儿帮助教师填色还会降低教师的威信。可正是这一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在为幼儿创造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幼儿不是跟着教师重复已经获得的经验,而是在不断地努力超越自己,超越同伴,甚至超越老师,从中体会到获得成功的乐趣。我们看到幼儿非但没有看不起老师,相反,他们与教师更亲密了。这一切使教师从幼儿的真实表现中进一步了解了他们在想什么、喜欢什么、需要什么。

  这样,教师才有可能把教学建立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这个教学活动,也给了我们进一步的启发。我们的教学工作的确常常不能达到维果斯基所提出的那种好的教学境界,其主要原因不是教材不够新,也不是教学形式不够别致,而是教师和幼儿是处于完全不同发展水平的人,教师并不能真正地完地了解教育对象。这就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和幼儿的发展过程常常不能一致。怎样找到通向理想教学境界的思路呢?维果斯基曾指出,幼儿园编制的大纲应该按照能引导儿童达到一定目的的体系来编制,而且每年要沿着向目标迈进的道路上跨出一定的步伐……大纲实施的次序又应符合儿童感情丰富的兴趣的和与一般要领相联系的思维特点。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努力去创设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情景,每一次都去认真地了解幼儿,把幼儿的不同表现贯通起来,找到一些规律,并将它们作为设计、组织、评价和改进教学的依据,那么,我们的教学在适应和推动幼儿的发展上就可能做得更好一些。

【大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美术教案10-11

美术大班教案12-13

大班美术教案03-13

[精选]大班美术教案07-10

大班美术教案:织网07-01

大班美术教案模板11-18

大班美术春天教案11-06

实用的大班美术教案12-12

大班美术《树》教案12-14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