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空空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7-20 11:07:05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合集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合集8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②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在“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部分提到:“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对杨修死因的争论以及人物形象的把握,学生往往会有一些富有个性化的独特见解。”因此,本节课的重点确立为:

  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确立为:

  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赏读法 品析法 交流法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三国演义》主题曲作为课题出现后的音乐)

  1、随着一曲《临江仙》,把我们带进了悠远、厚重的三国历史中。三国的真实史实经过罗贯中的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和虚构,创作了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这部文学名著不仅给我们展现了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咀嚼品咂的小故事。今天我们这篇课文《杨修之死》就是其中一个意味悠长的.故事。

  2、让我们在学习之前先了解我们这位伟大的作者——罗贯中,以及《三国演义》。

  (多媒体课件显示):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或庐陵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弊。他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他广泛收集有关评话、戏剧和传说,参考陈寿的《三国志》,以史实为基础,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合大胆合理的想象和虚构,创作“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这部巨著借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抨击暴政,提出自己鲜明的政治理想——仁政。这个观点形成全书尊刘贬曹的基础,使曹操和刘备两个艺术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课文分析

  1、初读课文,感知情节人物

  问题探究:(1)杨修因犯何罪被杀?鸡肋事件。

  (2)如果没有这一事件,杨修是否会被曹操所杀?

  会。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 “数犯曹操之忌”。

  2、课文用哪几件事表现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

  (多媒体课件显示):生活小事:圆门改阔众人分酥梦中杀人

  宫廷斗争:吴质事件计出邺城 帮植答教

  心理反应:厌恶之情逐渐加深,最后有了杀修之心。

  3、说说杨修曹操各有什么性格特征?

  (多媒体显示):

  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好耍小聪明

  曹操:阴险残忍、狡猾奸诈、虚伪多疑、妒忌贤能(古来第一奸雄)

  4、研读,探讨杨修死因

  (多媒体显示):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我吸收进行:品读杨修……(畅所欲言)

  5、解读,如何评价曹操

  (多媒体显示):

  此曹操非彼曹操

  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所以,鲁迅先生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历史上的曹操其人

  曹操,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人。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今整理排印的《曹操集》。

  6、历史与文学的区别(多媒体显示):

  7、如果看《三国演义》,每个历史人物的特点应该是这样的(多媒体显示):

  8、人生启示:(多媒体显示):

  做人要学会谦逊

  不可恃才放旷

  不可狂妄自大

  三、总结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很好的把握了课文的情节梗概,在这篇课文中我们看到了两个性格突出的人物形象,并从杨修的失败中获得了一定的人生启示。在这里,我们还学会了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从作品中看到了作者的观点和倾向。

  四、作业题

  (多媒体显示)

  五、板书设计

  杨修之死

  杨修(恃才)-------------矛盾冲突--------------曹操(忌才)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1种笔画:撇折,认识两个偏旁八和鸟。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好文中的问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学习词语

  师:咱们班的小朋友一直都很聪明,今天朱老师特意带来了几个谜语给大家猜!愿意吗?请听老师把谜面说完再举手回答,好吗?

  谜语1:三瓣嘴,胡子翘,一动一动总在笑。(课件:兔子图片)认识生字兔子

  谜语2:小老鼠,真奇怪,降落伞,随身带。(课件:松鼠图片)认识词语松鼠

  谜语3:脑袋聪明,手脚灵巧,喜欢爬树,最爱吃桃。(课件:猴子图片)认识词语猴子

  师:看到大家表现这么棒,公鸡、孔雀、鸭子也赶过来凑热闹了,跟它们打个招呼吧!学习词语:公鸡、孔雀、鸭子。

  4、动物们今天要进行一场比赛,想请大家做评委,可它们比什么呢?猜猜看。(课件:比尾巴)板书课题

  二、学习生字

  1、观察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特点。(相机出示生字卡片:短、把、扁、最)

  2、学习生字

  ①指名读卡片上生字

  ②请读得好的孩子当小老师带读

  ③齐读生字

  3、识记字形,学习部首

  矢字部、曰字头

  4、说短、扁的反义词

  5、认读生字(课件:不带拼音的.生字)

  三、学习课文

  1、师:动物们到底比尾巴的什么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前三问句)

  2、指名读、教师范读、评价、齐读

  3、指名说答案,(课件:猴、兔、松鼠图片)

  4、分男女生以问答形式对读。

  师:这组动物比得可真起劲!看另一组在比什么呢?

  5、(课件出示三问句,齐读)

  6、指名说答案,指导把话说完整(课件相机出示)

  7、分大组以问答形式对读。

  四、课中休息

  五、指导背诵课文

  1、开书自由读课文。

  2、老师范读课文

  3、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4、配乐背诵课文。

  六、拓展

  1、看图编儿歌

  2、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的特点和用处。

语文教案 篇3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一、二段,了解过渡句的作用,理解总起分述的方式记叙的段落内容。

  2、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3、进一步理解课文初步培养爱茶、爱祖国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课后习题1(1)。

  (2)交流讨论,出示实物,认识6大种类的茶叶。

  (3)带着自豪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下一步学习重点。

  (2)你们希望重点品读哪个自然段?(第4自然段)

  (3)重点品读第4自然段。

  ①自学,思考:

  A这段主要写什么,怎么写的?

  B提出不理解的词句。

  C选择好词佳句反复朗读。

  ②交流,重点理解:

  A品茶讲究茶叶的色、想、味,顺序应是先观,再闻,后尝。

  B区别”饮茶“与”品茶“的不同。(饮茶即喝茶,品茶须细细品尝,讲究茶叶的色、香、味,讲究程序,讲究茶具,是种精神享受。)

  ③学生分组尝试品茶,用上”先......再......最后......“介绍品茶经过

  ④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品茶的乐趣。

  (4)依照第4自然段的学法,自学第3、5自然段。

  (5)重点交流:

  ①这两段与第4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②质疑问难,相机理解课后重点句,朗读。

  3.作业(任选一题)。

  (1)摘抄描写品茶过程的句子,读读背背。

  (2)以《品茶的乐趣》为题,用上”先......再......最后......“写一个总分段式。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三段,了解中国茶具的特点。

  2.深化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分段的方法。

  3.感情朗读课文,深切感受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三段。

  (1)回忆第二段的学习方法。

  ①这段主要写什么?怎么写的?

  ②提出不理解的词句。

  ③选择好词佳句反复朗读。

  (2)按照上述方法,学习第三段,完成填空练习。

  这段介绍()。先总说(),然后从(

  )和()两个方面具体介绍,最后一句话点明品茶讲究茶具的()。

  (3)交流填空题,了解内容,体会写法。

  (4)结合质疑,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5)感情朗读这一段。

  2.总结全文。

  (1)学习课文,你对我国的茶文化有什么新的认识?

  (2)课文6个自然段中,哪几个自然段写法基本相同?,

  小结:这种先总起后分述的记叙方式,条理清楚,有助于我们理解层次,并按照这一顺序理解段落的内容。我们今后可以把这种表达方法用于自己的写作中,增强我们的表达能力。

  3.扩展阅读。

  (1)学生回顾总结按事物几个方面分段的方法。

  (2)默读一、二篇课外读物(如《选学读本》上的《松鼠)),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

  (3)交流。

  3、作业:(1)听写词语。(2)阅读有关介绍”茶“的文章。(课外延伸)

  板书:

  9说茶

  1、我国是茶的故乡,茶叶种类多。

  实用价值

  2、喝茶好处多精神享受:观闻尝

  增进友谊

  质地

  3、品茶讲究茶具形状

  造型

  图案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下列加粗字的读音:

  黑痣 磕头 褪色 焚烧 榆钱

  2.掌握下列词语的解释:

  劝慰 平生 依恋 纠纷 心清如水

  3.了解记叙六要素:

  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情,必须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语文教案-我的老师(魏巍)。要素的交待有两种方式: ① 由作者一一列出,是直接交待。 ⑵ 间接交待记叙的要素,即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方式交待记叙的要素。弄清记叙的要素,有助于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写人叙事的文章,就要注意记叙要素,从而理清文章脉络、理解主题。例:“梦里寻师”一事,其要素分别是——时间:一个夏季夜里;地点:家里当屋;起因:想念蔡老师;经过:熟睡中突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走,去找老师;结果:被母亲拉回,劝说了一会,才睡熟了。交代清楚六要素,叙事也就具体、完整了、但并不是每一件事都要六要素齐全,如果只是摆出某种现象或略写某事就能达到写作目的,也可根据情况略去一些要素。

  二、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

  2.学习在语境中推断词语的深刻含义的方法,体会语言平实而蕴含丰富感情的特点。

  三、情感目标

  体会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热爱老师的感情。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儿童时代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表现了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美好品德。

  二、思路结构

  这篇课文15个段。作者是循着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这条感情线索来抒写的,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由此展开对蔡老师的回忆,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我的老师(魏巍)》。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叙述七件事,显示蔡老师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抒写了“我”敬爱、感激、依恋老师的情怀。

  第三部分(第15段)呼应开头,再次流露出思念老师之情。

  三、合理的选材

  《我的老师》共记叙了七件事,前五件事写得概括,后两件事写得具体。前面写蔡老师的五件事,从面上概括体现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中心,这五件事是依据作者感情步步加深的顺序排列的,感情的分量一件比一件重,对“我”的影响一件比一件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渐把文章推向高潮。后面写孩子爱老师的两件事,披露了孩子内心里对老师的深情,也烘托和反衬了蔡老师对学生的爱。第六件事详写,对孩子来说,不知父亲死活,又遭同学奚落,这是难以承受的打击。老师的支持、鼓励,使“我”感受到温暖,对老师的感情也上升到新的高度:“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而详写第七件事“梦中寻师”,使孩子对老师的爱达到更高的境界。这七件小事,从课内写到课外,从校内写到校外,从平时写到假期,从学习写到生活,师生感情步步加深,所选事例丰富多彩,而内容绝无雷同之感。而在儿童时代,那些零碎的、具体的、直观的材料往往会让儿童们终身难忘。本文就选取了这样的符合儿童记忆特点的材料构文,材料选择很是典型。

  四、传神、细腻的描写

  作者把自己对蔡老师的浓浓深情蕴含在叙述事情过程中的平平实实的字里行间,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将最动人的一瞬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物形象丰满,情感细腻深刻。如“假打真爱”的场面,“从来不”“仅仅有一次”“好像要”“轻轻地敲”这些词语说明蔡老师即使在生气的时候也并没有真打我们的意思,这仅有的一次假装生气,写出了老师的“严”与“爱”,也表明了蔡老师最理解小孩子怕打的心理,表现了蔡老师的温柔、热情、深爱学生的思想感情;“一迎”写出“我”的本能与调皮;“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中两个“笑”字表明了十分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再如假期惜别时的.场面,“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一句中“默默”两字写出孩子与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这是孩子送别的动人场面,这是孩子表达依恋的方式,没有话语只是默默观察,只希望能在老师身边多呆一会儿,只希望能多看老师一眼,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的动作,静态的描写,浓浓的情意胜过千言万语。还有“梦中寻师”更表明了学生依恋老师的程度,只有梦境才能满足“我”的心愿。这心理、这感情、这思念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正像作者说的:“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这些传神、细腻的描写,无一不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浓浓的师生之情。

  五、多种方式并用的抒情

  在叙事时,融进浓烈的感情,在叙事过程中,又画龙点睛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如在较详细地叙述蔡老师为“我”排解纠纷一事后紧接着便是一段富有哲理的抒情:“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蔡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使这种朴素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同时衬托了蔡老师的伟大的人格。在叙述“梦中寻师”之后,作者用了一个感叹句、一个疑问句,两个比喻句抒发了对老师强烈的思念之情:“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从这些例子不难看出,适时地使用反问、排比、比喻等方法进行抒情议论,能够使读者受到强烈感染。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培养想象能力,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样子、游人的感触和话语,写一段话详细描述。

  4.引导学生领悟保持生态平衡、保护地球的意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揭示课题。

  板书:葬礼

  讲述:一般指人死亡后所举行的一种殡。

  葬仪式.叫“葬礼”。用彩笔在“葬礼”前加“特殊(sho)的”

  问:看到这一题目,大家会提出哪些问题?

  (1)为谁举行葬礼?

  (2)为什么要为它举行葬礼?

  (3)为什么说这是特殊(不同于一般)的葬礼?

  2.教师指定:这些问题问得有道理。我们研究课文之后就能弄明白。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画出文中含生字的词语,根据所注拼音读准字音。

  (2)查字典、问典弄清下列词语的意思。

  枯竭:(水源)干涸。垂危:病很重将要死去不辞而别:辞:告别。

  奄奄一息: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一息,一口气。只剩下口气,形容临近死亡。课文中指瀑布即将完全消失,下旬:十天为一句。每月21日到月底的日子。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晤的意思。

  水帘、预测、骄傲、唤起。

  (4)指导书写下列几个字:垂、竭、葬。

  2.各自渎课文,思考:如果按“举行葬礼——瀑布今昔——决心保护”分段:

  [一(1)二(2-5)三(6-8)]

  三、精读训练

  1.默读第一段。

  思考:这一次葬礼“特殊”在哪里?[地点特殊:在……河上;主持人特殊:巴西(南美洲最大的国家)总统;对象特殊特殊垂危枯竭:一条瀑布]

  2.指名朗读第二段。

  (1)“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指什么?(第1自然段中总统为瀑布举行葬礼)哪几个自然段回答厂这个问题;(第3—5自然段)

  (2)读“但这雄伟的`景观,竟然不辞而别”。

  ①“竟然”是什么意思?(有点出乎意料)“不辞而别”呢?(课文中指瀑布的消失)

  ②“这雄伟的景观”指什么?(默渎第3自然段,指名描述,用上:“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雄伟壮观”)

  ③为什么会不辞而别?(两个原因:用水毫无节制,森林被乱砍乱伐,造成水土大量流失)

  (3)“见到这样的情景”指的是怎样的情景?(逐渐枯竭,无奈地低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等待着最后的消亡)

  (4)小结要点:

  ①学习课文上下衔接、呼应的写法。

  ②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由于人为的破坏,将要完全消失。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新授课文

  指名读第三段。

  (1)面对塞特凯达斯瀑布即将消亡的现实,人们是怎么行动起来的?(点面结合介绍。面:许多人感到十分震惊和痛心,纷纷加人到宣传“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行动中。点:几十名专家教授以及大批热爱大自然的人汇集、哀悼)。

  (2)总统举行这次葬礼的目的是什么?

  (号召人们行动起来,保护自然生态,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使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

  (3)教师指出文章首尾呼应的特点。

  四、体会写作特色引导学生总结文章上下文呼应衔接的特点。

  五、启发想象

  1.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是什么样子的?

  (注意引导学生从“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等词语的反面去思考,比如:“咆哮而下”,这里的“咆哮”指水流的奔腾轰鸣,发出巨大的声音,如今已听不到这巨大的声音,水只是慢慢地有气无力地往下流淌)

  2.游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有哪些感触;提示: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情绪。(游人会想起塞特凯达斯瀑布往日的雄伟景观和导致这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消失的原因)

  3.他们会说些什么?

  [要点有三:(1)往日这一瀑布的雄伟壮观,(2)瀑布不辞而别的原因,(3)今后如何接受教训,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六、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课后练习题4,作好写的思想准备。

  3.写一段活详细描述上述场面,要求尽可能用课文中的词语。

语文教案 篇6

  一、目标与要求

  1、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中心意思。

  2、理解第二、三节丰富的想象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二、教与导设计

  学法指导

  这是一首抒情浓烈的诗歌。在反复朗读后,体会作者歌唱了什么,为什么要歌唱。还应思考,第三节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具体表现在哪些诗句中;它对表现诗的中心意思和抒情起了什么作用。带着这些问题思考着朗读,就能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重点与难点

  1、本诗创作的背景。

  1938年,诗人和好友卞之琳等一道怀着对光明的渴望,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作者亲眼目睹了根据地人民火热的革命生活,那种快乐、充实、民主的全新生活,使从黑暗的国统区来的诗人,感到中国的希望。诗人投入到火热的革命生活中,并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1942年,诗人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这首诗。

  2、诗歌赏析。

  诗一开头,便指明为少男少女而歌唱,歌唱的对象是“早晨”、“希望”、“属于未来的事物”。

  “正在生长的力量”,作者这样快乐地歌唱正是因为他看到了延安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生活,为生活在延安的少男少女们而感到欢欣、激动。

  第二节,作者想象自己的快乐的思想像歌声一样飞向四面八方去感染更多的.人。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第三节,已整30岁的作者仿佛又回到了少男少女的时代,忘记了忧伤,浑身充满着活力和激情、梦想和希望。而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正是因为延安那种火热的充满希望的新生活的感染。全诗回荡着歌唱革命生活。歌唱青春的昂扬旋律。

  问题与方法

  1、作者为什么要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因为作者感到生活在延安的少男少女们是幸福的,他们的生活充满青春的活力,显示着勃勃生机,使人想到他们就是新中国的未来和希望。

  2、应当怎样理解“轻轻地从我琴弦上积掉了成年的忧伤”?

  作者三十年代初开始写作新诗,多收集在诗集《预言》里。从三十年代的诗作看,作者由最初敢于表露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人间美好的东西的追求,到感到“成人的寂寞”,领略人间的苦辛,诅咒战争,反映了作者关注现实,而又找不到济世的办法。这是国统区里黑暗的现实,使他悲观忧伤。而延安的全新的生活,使他豁然开朗,他顿时感到生活充满阳光和快乐,仿佛一下子年轻了许多。

  三、学与练设计

  ①识记与理解

  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颤(——好(——

  2、选词境空。

  1)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你_(停留、停止、停泊)的地方。

  (2)轻轻地从我琴弦上_(失去。

  失落、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3、填空。

  这首诗的作者是_,我国现代_、评论家。他于1938年,怀着对光明的渴望,奔赴革命根据地——___。

  ①巩固与掌握

  阅读下列这节诗,按要求答题。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都变成声音飞到四面八方去。巴,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

  1、本节诗中作者运用了哪几个比喻,各有什么作用?

  2、对“快乐或者好的思想”“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应如何理解?

  3联系全诗,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歌唱延安崭新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快乐的。心情。B、为延安的少男少女生活在幸福生活中,而感到无比欢欣和鼓舞。C、看到延安的充满活力的生活,感到中国充满着希望。1)、看到延安火热的革命生活,联想到自己的经历,心中多少有些忧伤。0拓展与迁移

  阅读卞之琳的《道旁》,按要求答题。道旁家驮在身上像一只蜗牛,弓了背,弓了手杖,弓了腿,倦行人挨近来问树下人(闲看流水里流云的):“请教北安村打哪儿走?”

  骄傲于被问路于自己,异乡人懂得水里的微笑;又后悔不曾开倦行人的话匣像家里的小弟弟检查远方回来的哥哥的行箧。

  1、诗里写了一个“问路”的情节,问路人问的“路”,“树下人”想问“倦行人”走过的“路”,仅仅是生活的‘潞”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2、诗里描述了“倦行人”的动作语言、“树下人”的心理活动。你能依此揣摩两人的性格特点吗?

  3、试着写一段一二百字的诗歌赏析。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情感目标: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能力目标:能掌握诗歌反复的意义,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表达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巩固使用工具。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一、课前的领悟感受。

  开学伊始,即带领学生走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假期去贴近自然的感受。

  三、揭题,感受题意与文题之美。

  1、对于“课本”,你有何理解?他有什么用处?

  2、大自然又怎会成为绿色的课本呢?

  四、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感受诗的意境美。

  2、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

  3、同桌交流,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4、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五、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细读文章,

  2、说说这绿色的课本中有些什么?用笔在文中划出来。

  3、有感情地读读这些词,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再读课文,找找文章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这课本呢?

  六、作业布置:熟读课文并试背。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感悟诗情。

  一、复习导入:

  1、说说学了课文,你知道这大自然的课本里有些什么?

  二、细读品味,感悟诗情。

  1、黩读课文,找找诗中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引导学生体会:“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请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等词中所饱含的深情。

  3、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曾呼吸、发现、描绘、倾听等接触大自然的事例与感受。

  4、学习第一节与最后一节,从“敞开”一词,感受祖国的绚丽多彩。反复朗读这两节,体会诗的内涵。

  5、体会开头与结尾反复的作用。

  三、朗读体会,深化情感。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诵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朗读。

  3、全班朗读交流,先指名读,再评析指导,读出诗的明快、豪情万丈、舒缓,读出诗的内在的旋律。

  4、最后全班齐读。

  四、作业:

  A:完成练习册。预习下文。背诵这首诗。

  B:选择校园一物进行仔细观察。并写下观察日记。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看图归类识字课,共有九个词语和一首儿歌。词语是菜园里各种蔬菜的名称,儿歌描述了一些蔬菜的特点和菜园丰收的景象,让人读了似乎能闻到泥土的芳香,似乎能听到农民喜悦的欢笑。本课通过图片,帮助学生认识一些蔬菜及蔬菜的名称。儿歌语言生动形象,琅琅上口,非常适合朗读训练,而且在朗读中能丰富学生对图中蔬菜名称的认识,了解蔬菜的特点,并达到巩固生字新词的目的。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活动教学理论倡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学习作为获得知识的主要方式。本课所面对的学生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这个阶段的孩子有意注意相对较弱,无意注意强,因此课堂上利用各种活动,设计多种形式的游戏能使孩子注意力保持持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课堂上利用利用多媒体、蔬菜图片的辅助教学,体现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创造性,显得新颖、生动、有趣,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对孩子也有较强的吸引力,有助于本课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菜、园、豆、角、萝、卜、心七个生字,认识新笔画卧钩,会写生字“心”。

  2、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朗读儿歌。

  3、认识我国北方常见的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菜园情境,读准字音,了解儿歌内容,使学生在游玩中自主、合作探求知识,潜移默化吸取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乐趣,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表示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能正确地朗读儿歌、识记生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识记生字,写好心字是难点。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蔬菜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我知道你们都是乐于助人的孩子,今天老师收到了一封求助信,原来是农民伯伯的蔬菜丰收了,可是没有人帮他采摘啊!我们去帮帮他,好吗?

  看,(课件出示图片)这是哪里呀?(板书:菜园里)

  2、你怎么知道这里是菜园呢?

  知道是菜园了,让我们一起叫叫他的名字吧!(课件出示,读两次)

  3、教学生字“菜、园”

  生字会读还要会记。你是怎么记这两个生字宝宝的?先来说“菜”。(草字头)

  你还知道哪些草字头的字?(花,草) 你怎么记“园”字?你能给园找找词语朋友吗?(公园、花园、幼儿园……)

  4、小朋友们,我们一起走进农民伯伯的菜园里看一看吧!

  (二)认识蔬菜,学习生字

  1、知道我们要来,蔬菜宝宝们可开心啦,看,他们早早地排好了队在等我们呢。

  2、(课件出示图片)你认识哪种蔬菜就和他打打招呼吧。

  快介绍给大家认识吧。(让学生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次)

  3、见大家都认识他们,蔬菜宝宝们乐坏了,让我们再一起喊出他们的名字。

  4、蔬菜宝宝说你们真厉害,现在他们变成了汉字,你还会读吗?(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

  这里有两个词语的读音特别需要注意的。(“茄子、萝卜”读轻声)

  5、想读吗?一起来吧。拼音读准了,蔬菜宝宝就会出来和小朋友们见面了。

  6、调皮的`拼音把自己给藏了起来,你还会读吗?

  7、有几个生字宝宝很调皮,自个儿跑了出来,想请大家认出他们。谁来读?(课件出示生字:豆、角、萝、卜、心)

  这些生字都想和我们交朋友,下次见面时,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

  (三)小游戏

  给蔬菜找朋友 小兔拔萝卜

  (四)学习儿歌

  1、小朋友们说的真好。有位叔叔把大家说的话编成了一首优美的儿歌。想读吗?读书时遇到困难,比如有的字不认识怎么办?(请拼音、老师、同学帮助。)

  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请大家把语文书翻到95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注意要把拼音读准确哦。

  2、师生合作读文

  3、一起读一次吧!

  (五)指导生字“心”的书写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学得真好。接下来,我们该来比比谁写的字最棒了。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笔画(出示:卧钩)这个笔画的名字叫“卧钩”,跟我一起念他的名字。

  卧钩他像什么呢?卧钩就像是一个人躺着床上,抬头弯腿锻炼身体呢!怎样才能写好它呢?边范写边讲:起笔轻,运笔渐重,到钩之前要顿一顿再钩。(在桌子上写)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个由卧钩组成的字“心”。观察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老师写一个,你们来说。

  现在电脑老师写一个,你们用手指在桌子上跟着写一写。

  投影学生作品,讲评。

  (六)拓展练习,巩固识字。

  1、这些字的用处可大啦!不光出现在我们的课文里,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⑴教师出示牛奶瓶、报纸、食品袋等生活用品,师生一起找。

  ⑵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些字?{指名说}

  ⑶只要小朋友做个细心人,一定能在生活中认识更多的字。

  2、快到中午了,农民伯伯要请小朋友吃午饭呢! 看看,他都准备了哪些菜呢?

  (出示菜单:1、西红柿炒蛋,2、豆角炒肉丝 3、凉拌黄瓜 4、萝卜炖排骨 5、南瓜饼 6、白菜豆腐汤 7、茄子炒辣椒 8、香肠炒卷心菜)(齐读)你喜欢吃什么菜,就把菜前的序号写在菜单上,读会了菜名,等一会告诉大家。指名读。

  (七)布置实践活动、作业超市(自选)

  1、熟读儿歌,读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蔬菜儿歌或有关的菜谱,读一读,认一认上面的字宝宝。

  3、课后,同学们可以随爸爸妈妈去菜市场或农村认识更多的蔬菜,将新认识的蔬菜用彩笔画下来,写上名称,制成卡片,贴在教室墙上的“菜园”中,有兴趣的小朋友还可在旁边附上儿歌,让我们一起分享。我们认识的这些蔬菜还能做成小朋友爱吃的好多菜呢!如:西红柿炒鸡蛋、萝卜烧排骨……请小朋友选择几道你爱吃的菜,为学校或家里排菜单,没学过的生字注上拼音。

  板书: 3、菜 园 里

  九种蔬菜图及名称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跳水》教案12-10

语文教案07-20

初中语文经典的教案12-29

关于语文教案06-27

《语文园地二》教案09-09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柳树》教案11-19

语文园地二教案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