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空空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23 15:18:26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9篇(热门)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9篇(热门)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玩扑克,鼓励幼儿大胆寻找让扑克站立的方法。

  2、通过操作,了解简单的力学原理。

  3、学习记录实验结果,并乐意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1、扑克牌人手二十张。

  2、记录纸、笔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扑克牌是用来干什么的?今天,陈老师要请小朋友和扑克牌来玩新游戏。

  (二)、幼儿探索怎样利用两张扑克牌让其站立在桌子上。

  教师:陈老师在每个小朋友的桌子上放了两张扑克牌,你们去试一试,看能不能让扑克牌站在桌子上。然后把你们的方法记录在纸上,待会来告诉大家。

  1、幼儿第一次尝试。

  2、尝试后交流

  (1)、你是用什么办法让扑克牌站立在桌子上的。(请幼儿出示记录纸并进行解释和示范)。

  (2)、为什么这个方法能让扑克牌站在桌子上呢?

  (3)、我刚才看见有几个小朋友也用这个方法让扑克牌站起来,但是后来又倒了,这是怎么回事?

  (4)、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5)、他这个方法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3、幼儿第二次尝试

  刚才小朋友想出了 种让扑克牌站立的方法,现在陈老师请小朋友用这 种方法你都去试一试,待会你来告诉大家,哪一种方法可以让扑克牌在桌子上站的最稳。

  4、尝试后交流

  (1)、你觉得这 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可以让扑克牌在桌子上站的最稳?

  (2)、为什么?

  (三)、引导幼儿综合利用刚才的办法,将扑克牌搭建的更高。

  1、教师:刚才我们想出了不同的可以让扑克牌站立的.方法,而且也讨论了哪一种方法可以让扑克牌站的的更稳,现在陈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20张扑克牌,干什么呢?陈老师要请你利用这些扑克牌来搭小房子,看看谁的房子搭的又高又牢固,待会也请你把搭房子的方法记录在纸上。

  2、幼儿尝试

  3、请先搭好的小朋友拿着自己的记录纸和他人进行交流。

  (1)、交流搭建的不同方法。

  (2)、交流刚才在搭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困难,你是怎样解决的。

  4、集体交流

  (1)、教师:谁来介绍一下自己搭的小房子。(教师将事先拍好的照片放出来与幼儿的记录纸进行比较)

  (2)、你向小朋友来介绍一下自己的记录纸和搭房子的办法。

  (3)、你刚才在搭房子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谁有更好的办法来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四)、延伸活动:幼儿合作搭建

  刚才小朋友搭的都很好,待会我们到教室里大家一起设计图纸,用更多的扑克牌搭更高的房子好不好?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观察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各种数字的不同含义。

  2、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

  3、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身边事物、现象的兴趣及探索欲望。

  活动重点:

  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带来的乐趣。

  活动难点:

  学习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活动准备:

  1、收集生活中各种有数字的物品:测量类(塑料尺、皮尺、温度计、肯德基身高测量牌),食品类(牛奶盒、饼干盒、饮料盒等),生活用品类(牙膏盒、洗衣粉袋、洗发精等洗涤用品)。

  2、数字卡片、笔和白纸。

  3、汽车图片、电话图片、手机图片。

  教育理论依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孩子们的科学探索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易于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因此,我选择了《有趣的数字》。

  活动课时: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利用身边的数字,激发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字无处不在,今天就有许多数字娃娃来到了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吧!

  (一)用特殊数字,激发幼儿的兴趣。

  1、出示110。提问:这是什么?它表示什么意思呢?打了110,谁会来呢?

  2、出示119、120,提问:这两组数字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二)启发幼儿寻找自己身边的数字。

  1、提问:你自己身上有数字吗?它们躲在哪儿呢?这些数字都表示什么意思?

  2、了解鞋子上数字的含义。

  (1)比较鞋子的大小:请幼儿按鞋子上数字的大小分组站立,并贴上数字标记,然后猜一猜哪组小朋友的鞋子大,为什么?

  (2)验证“数字越大,鞋子越大”的观点。

  (三)拓宽幼儿思维空间。

  提问: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还在什么地方发现过数字,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二、学习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1、学习3位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1)出示车的图片。提问:这辆车上有5、6、8三个数字,你们猜猜这辆车的车牌号会是什么?

  (2)幼儿用数字卡片进行排列组合,并将组合结果统计在纸上。

  (3)讨论:这三个数字共有几种组合方式?

  (4)将数字6换成数字2,请幼儿尝试用数字5、8、2排列组合。

  2、学习3位以上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1)出示手机和电话图片,请幼儿说出一个电话号码和手机号码。

  (2)幼儿用数字卡片排列组合新的电话和手机号码。

  (3)游戏:打电话。

  三、活动延伸:

  小朋友,你们觉得还可在什么地方贴上数字,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呢?请你根据自己的设想,在幼儿园、教师、名片上……设计各种数字标记,好吗?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的设计中,我认为具有以下特点:

  1、教育内容生活化。这次活动的内容、材料都来源于生活,最后的创造活动也是服务于生活。

  2、活动环境宽松化。在活动中,我注重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发表不同意见,并对孩子的发现、创造性的设想,以及疑问等都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的、宽松的探索氛围。

  3、材料投放科学化。为了实现活动材料能引起幼儿的探索动机和兴趣,方便幼儿自由选择等目标,活动中,我投放的材料种类虽不多,但同类材料的数量却很丰富,这样既能避免幼儿争抢,又给幼儿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另外,在材料的摆放和空间安排上,我也做了设计,以便于幼儿更好的观察探索。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教材简解] 幼儿天生充满着好奇,他们对藕的了解只是停留在吃的层面,而对于藕中大小不同的孔是否通的这一现象还不知。而《指南》中的科学领域目标之一为: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因此在“有趣的藕”的科学探究中,幼儿认识藕,探索藕,从而发现藕的很多秘密。

  [设计理念]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而大班幼儿通过科学探索能察觉到植物的外形特征等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因此,幼儿的科学活动需要为幼儿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同时也调动了幼儿参与探索的积极性。

  [目标预设] 1、根据藕洞的大小合理选择的材料运用适合的方法发现藕的大洞都是通的,小洞有的通有的不通,对探索藕产生兴趣。

  2、在观察和讨论中了解藕的基本特征和用途,体验藕的有趣。

  [活动准备] 1、鲜藕若干;

  2、吸管、水(装在小塑料瓶里)、玻璃丝线、毛线;

  3、有关藕的PPT。

  [教学过程] 一、感知藕的外部特征

  1、师出示一节藕:看,老师带来了什么?(藕)

  2、师:请你们看看、摸摸、闻闻藕,它是怎么样的呢? (幼儿从颜色、形状、气味等方面来说。)

  3、师:藕是乳白色的,摸上去比较光滑,看上去像一根棍子,也像小朋友的小手臂。

  (评析:科学活动应为幼儿选择贴近他们生活,能使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并能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材料。而藕是幼儿非常熟悉的一种植物,通过看看、摸摸、闻闻藕,幼儿感知了藕的外部特征,并用语言大胆表述。)

  二、感知藕的内部特征

  1、发现藕中有孔。

  师:你们想不想看看藕的里面是什么样的呢? 师把藕切开,看看里面是怎样的?

  教师慢慢打开切开的藕,在投影仪上幼儿观察交流。

  (1)里面有一根长长的丝连在一起。

  (2)藕里面还有孔,孔的大小不一样。

  2、数数藕中有几个孔。

  (1)在投影仪上出示几段藕,请你们说说围绕中间的孔,它的周围有几个比较大的孔。

  (2)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藕中孔的大小和个数是不同的,围绕中间的一个孔,周围有9个孔。

  (评析:幼儿对藕的内部特征充满好奇,随着教师将藕慢慢切开这一环节,幼儿的好奇更是上升到极点。通过观察,幼儿发现藕的几个内部特征,即:藕断了还有丝连着;藕中孔的大小和个数是不同的;围绕中间的一个孔,周围有9个比较大的孔。)

  三、试试藕的孔是不是通的。

  1、师:我们已经知道藕中有孔,那么这些大小不同的洞洞到底有多深,能不能通到下面呢?请你猜一猜?

  2、师:可以怎样知道它们是通的呢?

  3、幼儿利用材料探索藕中孔是不是通的。

  第一次探索: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①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需要的工具,有吸管、有水的塑料瓶,请你们用工具来证明藕的孔是通的还是不通的。

  ②两人一份材料,可以一人拿住藕,一人使用材料分工合作,一起完成。

  幼儿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交流操作结果。

  ①师:你是怎么使用这些材料的?幼儿用材料演示。

  ②师:这些材料为什么能证明藕的孔是通的?

  ③师:因为水是流动的,水从藕的这边的孔流进,从那边的孔流出,所以就能说明这个孔是通的;同样的原因,用吸管从藕的这边的孔吹风,而在那边的孔感觉到了有风,所以也就证明了这个孔也是通的。

  ④师:这些小孔也能用这些材料证明也是通的吗?你有好的方法吗?

  (评析:第一次探索为幼儿的材料是吸管和装在塑料瓶中的水,通过使用这两种材料,幼儿感知了材料的特性,同时也发现藕中一些比较大的孔是通的,而那些比较小的.孔却不能用这两种材料证明,这也为之后的探索提出的问题。)

  第二次探索: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选择合适的工具,来证明小孔是否也是通的。同样两人一份材料,相互合作完成。

  幼儿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交流操作结果。

  ①师:这次你又用了什么材料?幼儿用材料演示。

  ②毛线为什么没有用?

  ③师:这些比较硬的线才能穿过藕的小孔,就能证明藕的小孔也是通的。藕的小孔是不是都通的?

  ④师:藕的大孔都是通的,小孔有的通有的不通。

  (评析:第二次探索的材料相比第一次更具层次性,有软硬和粗细不同的毛线和玻璃丝线,在使用这两种材料中,幼儿也发现只有比较硬的而且不会分叉的玻璃丝线才是适合的材料。同时他们也发现藕的小孔有的通有的不同。)

  四、介绍藕的生长和功效。

  1、师:你知道藕生长在哪里?

  2、出示PPT,了解藕的生长。

  师:春天到了,人们将藕苗横放在河水中的泥土里,藕的茎一节一节的,藕节往下长就长出了根,往上长就长出了荷叶。夏天到了,就开出了美丽的荷花,同时埋在泥土里的藕越长越大、越结越多。秋天到了,藕就成熟了,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藕。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水,激发幼儿对科技的兴趣。

  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易拉罐(靠近其底部的壁上用钉子钻2-5个大小一样的孔,小孔间距为0.5公分)、空眼药水瓶、底部用蜡笔涂染的小纸盒(底部应涂满、涂均匀)、大小一样的玻璃板(玻璃板周围用胶面贴好)、迷迷转(把乒乓球剪成半圆形或月牙形,可装饰上可爱的小人或图案)、镜子。(不要太小)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似谜语引出主题――水??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们猜猜看,这个谜语说的是谁:――小溪里散步、池塘里睡觉、江河里奔跑、大海里舞蹈?”(水)

  2、结合从前学习的经验,说说水是什么样的。

  “你们喜欢水吗?喜欢和水做好朋友一起玩吗?以前我们玩过水,水是什么样的呢?”(幼儿自由回答:透明的、没有颜色、没有味道、会流动的) “今天,咱们再来玩一玩、看一看水还有什么秘密。”

  二、进行部分:

  1、 会握手(抱在一起)的水。

  把幼儿带到大水盆旁让幼儿自由玩水,老师可跟踪指导和幼儿一起玩。(甩手后擦手回座位坐好) 第一次小结:刚才你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 幼儿回答:……

  老师:“真好玩,水会像握手一样粘在一起、抱在一起、水抱在一起后还能不能分开呢?怎样让他们分开呢?在水流的什么部位一握,水更容易粘在一起呢?请你们再去玩一玩水,等一会把你的发现告诉我”(老师和幼儿一起玩,重点指导幼儿发现水怎样粘在一起又分开,怎样捏水水易粘在一起,甩手回座位坐好。)

  第二次小结:你是怎么玩的?水粘在一起后还能分开吗?在什么部位捏水水容易粘在一起呢?

  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发现,通过第二次玩,能发现上述问题。

  师:水怎么会粘在一起呢?还是请小水滴告诉我们吧!

  2、调皮的小水滴。

  (1)请幼儿在小油盒上用装满水的眼药瓶轻轻挤出一滴小水滴,先看看小水滴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幼儿自由说),再把油盒轻轻地晃动看小水滴会怎样(会滚动、会跑),再多在油盒里滴小水滴,看这么多小水滴在一起会怎样(变成大水滴、流动起来),如果我们滴上好多好多的小水滴,它们会怎样? (会变成水流动起来)

  (2)再让幼儿在小镜子上滴一滴小水滴,看看小镜子上的小水滴是什么样的(散开的、一片片的),多滴上一些小水滴看看它们会怎样(也会抱在一起)。

  小结:小水滴真调皮,跑到小油盒里时它是(幼儿接着说:像小球一样、像小豆子一样圆圆的),跑到镜子上时,它又是(幼儿接说:散开的,一片片的)但是它们都能(幼儿接着说:抱在一起吸在一起)。抱在一起的水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呢?

  3、不容易分开的镜子。

  师:“现在请你们再去玩一玩水看看这次你又能发现什么”。

  老师和幼儿一起玩水里的镜子,试着把合在一起的镜子掰开,感觉镜子此刻不容易被掰开(请幼儿甩手回来)。

  小结:你是怎么玩的,(把镜子掰着玩),为什么镜子不容易掰开呢?(因为镜子中间有水)是水把两面镜子粘在一起了,水的力量可真大呀。

  4、迷迷转。

  师“今天教师还给你们带来了好玩的迷迷转(拿出迷迷转),你们看它们多漂亮呀,它们最喜欢在镜子上转圈跳舞了,你们能不能帮帮他们呢。”(幼儿自由探索迷迷转的玩法)

  第一次小络你们是怎样玩的(把迷迷转放在镜子上玩的'),我也像小朋友那样把迷迷转放在镜子上,可它为什么老掉下来呢?(因为没有水粘它,要滴上水)小朋友真聪明,迷迷转不光和镜子是好朋友,还喜欢和小水滴做好朋友,有了小水滴,迷迷转就像穿了滑冰鞋一样跳舞转圈了。(请幼儿自由玩一玩,帮助那些还没发现上述方法的幼儿正确玩迷迷转)。

  第二次小结:刚才我发现一个小朋友的迷迷转转不起来,他也请小水滴在帮忙了,可为什么迷迷转还是不转呢?(没动镜子,要把镜子晃一晃)

  小朋友真聪明,有了小水滴还要把镜子上下体面斜一下,这样迷迷转才会起来。(幼儿再自由玩一下,还可以尝试两个,三个迷迷转同在一个镜子上转提高操作技巧)

  三、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和水在一起玩了这么多好玩的游戏,你们是不是更喜欢水了呢?以后我们要更加节约用水,爱惜水、不浪费,让水成为更多人的好朋友,好吗?现在你们可以自由去玩水,喜欢玩什么就玩什么吧!(幼儿自由选择器材,自由玩着结束)

  注意事项:

  1、本活动属感知类活动,不属理解类,因此对活动中发生的现象不强求幼儿必须理解其中的道理,只要感知到即可,但每玩过一种活动可考虑让 幼儿说说为什么,说不出或说错了没关系。

  2、在进行“会握手的手”这一活动时,可在水龙头下进行,这样水压稳定,实验容易成功。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表现的相当有兴趣。在游戏环节中孩子们玩得很开心,这种在玩中学习知识的目标正是我想达到的。纵观整个过程,探索的意义无处不在,只是在科学知识方面应该再加强一些。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共生现象。

  2.体验找朋友的乐趣。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动画片《犀牛与犀牛鸟》;

  2、《好朋友》PPT课件;

  3、共生动物卡片若干;

  4、《找朋友》音乐。

  活动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犀牛和犀牛鸟》:

  1、播放动画片《犀牛和犀牛鸟》,教师讲述故事。

  2、重点理解:犀牛和犀牛鸟是怎样互相帮助成为好朋友的。

  3、犀牛鸟帮助犀牛吃掉了身上的虫子,犀牛就不痒痒了。犀牛身上的虫子是犀牛鸟喜欢吃的食物,犀牛鸟就不会饿了。就这样他们相互帮助成为了好朋友。

  二、观看课件,交流经验:

  1、观察共生动物课件中的图片,分小组交流:谁和谁是好朋友?他们是怎么样相互帮助的?

  2、将各组发现的各种共生动物的现象汇集交流,看一看各组的发现分别是什么,有没有相同的发现,分享、归纳各种共生现象。

  小结:两种不同动物会用自己的本领来相互帮助共同生活,它们就像一对好朋友。

  三、配对游戏:

  幼儿人手一张动物卡片,听音乐《找朋友》去找卡片上动物的好朋友;音乐停,找到相应的朋友握握手,相互间说一说,好朋友是怎么样相互帮助的.。

  活动反思:

  本节科学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了解玻璃在生活中的用途,感知玻璃透明、易碎、能遮挡等特点。在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金鱼缸,引导幼儿观察里面的小鱼,为什么你能看到小鱼?金鱼缸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孩子们马上谈到了玻璃,直观感知玻璃透明,便于观看的特性。

  在请孩子们介绍自己带来的玻璃制品的时候,大家能够很清晰地说出自己的物品的作用、特性等,在不断介绍的过程中对玻璃制品的作用有了更加进一步的了解。

  在讨论玻璃的特性时,在老师制作的课件的帮助下孩子们知道了玻璃能透进太阳光但是可以防风防雨,玻璃能够便于观察、观看等等,也知道了玻璃容易碎裂这个特性。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很高,积极主动探索,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自娱自乐。活动中调动了多种感官,在看看、听听、玩玩中增长经验,并体验与同伴一起分享快乐的乐趣。下课之后,孩子们纷纷到玻璃制品展览区去观看,还不断的探讨,学习兴趣依然十分浓厚。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玩水中发现水灌进瓶子与水从瓶子上小洞流出时水流的不同变化。

  2、在玩水中得到动手能力的培养。

  活动准备:

  三大盆水;瓶身有一个洞的瓶子和瓶身有两个洞的瓶子,数量大于幼儿人数;记录表;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你玩过水吗?喜欢玩水吗?用什么材料玩过水?

  二、初次尝试玩水

  1、提出要求:四人一组,用瓶子玩水你发现了什么?

  2、幼儿拿瓶身有一个洞的瓶子玩水。

  3、交流玩水过程中的发现:(1)把瓶子压下去灌水时瓶口有水泡泡冒出。

  (2)瓶子灌水后一半沉下去,一半浮在上面。

  (3)小洞里流出的水像喷泉。

  4、教师示范玩水,要求幼儿观察小洞里流出来的水的情况:说一说,像什么?水流有什么变化?

  三、再次玩水,证实猜测。

  1、出示瓶身有两个洞的瓶子(一上一下),请幼儿猜测:瓶子灌满水后,两个小洞里流出来的`水一样吗?哪个洞喷出的水远一些?

  2、出示记录表:(?表示想,小手表示做)

  怎样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让幼儿说一说

  请小朋友用自己的方法记录,然后说一说。

  3、幼儿动手操作,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4、集体交流实验结果。

  5、教师操作,并提出问题:上面的水近,下面的水远,为什么?

  四、小结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人体消化的过程。

  2.激发幼儿初步了解人体奥妙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下载课件、人体模型、呼吸系统拼图、蛋糕、浆。

  三、教学流程:

  初步感知→分段理解→表达消化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蛋糕,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陈老师带来了蛋糕,小蛋糕告诉我,它姐姐去旅行了,它也想去。你们知道什么叫“旅行”吗?(解释旅行:旅游时经过的路线。)你到什么地方旅行过?经过了哪些地方?先到……再到……?

  过渡语:蛋糕姐姐去什么地方旅行了呢?让我们一起看看。

  二.观看课件并提问。

  1、看第一遍

  看前提问:蛋糕姐姐旅行时经过了哪些地方?

  看后提问:蛋糕姐姐旅行时经过了哪些地方?幼儿自由讲。口、食管、胃、小肠、大肠这些都是在哪里的呀?噢!是在我们的身体里的。

  小结:原来蛋糕姐姐在我们的身体里旅行。

  2、看第二遍

  看前提问:蛋糕姐姐在我们的身体里旅行时先到了什么地方?再到了什么地方?最后到了什么地方?让我们再来看一遍。

  3、提问并分段看

  1)(片段一)看后提问:蛋糕姐姐旅行时先到了哪里?在这里变得怎么样了?然后又经过了什么地方?这个地方象什么?(这是食物经过的管道,叫食管。)(片段二)

  过渡语:沿着直长的食管往下到什么地方呢?

  2)(片段三)来到了一个宽阔大厅。解释宽阔大厅:一个比较大的地方。这个宽阔大厅就是胃。胃有什么本领呢?这时细小的`蛋糕变成了什么呢?

  小结:蛋糕先从口中进入,沿着食管往下到了胃里,胃把细小的蛋糕磨成了浆。

  过渡语:小蛋糕磨成浆后又到了哪里?

  3)(片段五)小蛋糕磨成浆后又到了哪里?小肠的肠壁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吸收水分和营养呢?(让我们快快长大)。

  过渡语:水分和营养吸收掉了还剩下什么?这些没用的东西能不能留在身体里呢?

  4)(片段七)这些没用的东西被送到了什么地方?这里又把它变成了什么?

  小结:蛋糕先从口中进入,沿着食管往下到了胃里,再从胃到了小肠,大肠。

  三.总结。

  蛋糕姐姐旅行时,先从口中进入,再经过食管来到胃,胃把食物磨成浆后,来到了小肠,小肠的肠壁把水分和营养都吸收了,剩下的没用的部分送到大肠,大肠里的细菌又把水分都吸收了,蛋糕姐姐变成了大便,排出去了。

  四.拼旅行路线

  现在请每一组小朋友先帮小蛋糕把旅行的路线拼一拼,看哪一组小朋友合作得好,拼得又快。

  结束语:小蛋糕的旅行路线排好了,我们把旅行路线向客人老师介绍一下吧。介绍时要讲清楚,先到哪里,再到哪里,最后到了哪里。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自己从哪儿来,是如何长大的。

  2、激发幼儿探索自身奥秘的好奇心。

  3、激发幼儿尊敬、热爱长辈的情感。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孕妇、胎儿在母腹中的解剖图,录音机、磁带,幼儿每人一张纸,勾线笔若干,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讨论————看图片————讨论

  1、教师:昨天老师在回家的路上,听到有一个宝宝,问他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今天我想问问你们,你们知道,自己是从哪来的吗?

  2、教师:"这位阿姨遇到了什么高兴的事?小宝宝在出生以前住在什么地方?——幼儿议论并按自己的意愿回答。

  二、观察图片,了解宝宝在母腹中的生活情况

  1、教师:在每个妈妈的肚子里都有一间小房子,这间小房子叫"子宫",宝宝出生以前就住在这间"子宫"房子里。(出示图片)

  2、教师:小宝宝一天天的长大,他没有牙齿,会吃东西吗?不会吃东西怎么长大呢?

  ——幼儿讨论——教师小结:"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还不会吃东西,可宝宝的肚子上有一根长长的带子,叫'脐带',妈妈把营养送给脐带,脐带再把营养送给宝宝。

  3。教师:宝宝越长越大,'子宫'房子快装不下宝宝了,这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议论——教师小结:这时妈妈就走到医院,请医生把宝宝接出来

  三、宝宝长大了。

  1、教师:宝宝出生以后不会说话不会吃饭,大人要为宝宝做哪些事情呢?

  2、教师:我们应怎样做来感谢他们呢。

  四、幼儿绘画来感谢爸爸妈妈(可以请老师帮忙写一句感谢的话)

  结束:带着画画去送给爸爸妈妈。

  活动反思

  在备课时看到这个内容,我有点吃惊。没想到在大班就涉及到一些关于孕育生命的知识。在这个活动中,要让幼儿知道宝宝是在妈妈子宫里孕育出来的,但最主要的还是让幼儿理解妈妈孕育自己的艰辛,萌发幼儿对于母亲的爱。

  活动之前,由于自己经验与学识的不足,我上网查阅了一些有关知识,在充实自己之后再上这个活动心里就有个底了。活动开始是以提问的形式来导入主题的。在通过幼儿一系列的回答中引出了妈妈是如何孕育宝宝这个问题。当提到这个问题时,他们都争先恐后的发表着自己的意见,听着还挺有条理的,现在回想起来回答的很有条理的幼儿都有一个弟弟或还未出生的妹妹。当问到他们“你们知道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吗?”他们的回答都特别的`奇特,而对于他们的回答我没有给予肯定或是否定。因此有些幼儿就反问我道:“老师,你说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啊?”于是我出示了课件,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幼儿对于时间的概念不是特别的清楚,当我说到“宝宝在妈妈子宫里要生活10个月”的时候,他们就问道“那要多久?”“时间很长吗?”。而我通过课件来解释,让他们理解妈妈孕育自己的艰辛,让他们爱妈妈,关心妈妈,知道妈妈的伟大。很多幼儿听了之后都纷纷讨论要如何爱自己的妈妈,我是怎么去关心妈妈的。听着他们的讨论声,我知道这个活动所要达到的要求已经出来了。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最后我们在歌声中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在歌声中结束整个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目的:

  1.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欲望。

  2.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及思考、表达等能力。

  准备:

  1.知道产生影子所需要的条件,即物体挡住光就有了影子。

  2.彩色纸剪的乌龟、金鱼、风车、小鸟、电扇、打鼓的小熊、钟等各种形象若干(如图)。

  3.白纸、手电筒、胶水、擦布若干。

  附图****************888

  过程:

  一、激发兴趣

  出示纸乌龟。昨天老师在手电筒和白纸的帮助下,让纸乌龟在纸上跳起了舞。它究竟是怎么跳舞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好吗?

  二、引导幼儿操作

  1.提供每个幼儿一支手电筒、一张白纸、一只纸乌龟、胶水等材料,启发幼儿设法让纸乌龟跳起舞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探索情况,引导幼儿大胆想办法解决问题。

  3.组织幼儿交流讨论。

  ①请幼儿把自己玩的方法、过程与邻座同伴交流,并互相演示。

  ②请个别幼儿把自己的探索结果告诉大家,并演示过程。

  ③讨论:为什么有的“乌龟”会跳舞,有的“乌龟”不会跳舞?(组织幼儿交流,在幼儿发表意见时,教师不要急于表态,而是充分打开幼儿的思路,激发幼儿主动克服困难的愿望。)

  ④教师小结:要让“乌龟”跳舞,乌龟的腿与纸之间必须有距离,也就是说只要把乌龟的身体粘在纸上即可,四肢不必粘上(如图七)。

  4.让每个幼儿自己纠正错误并验证,使其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启发幼儿进一步探索

  1.是不是“乌龟”在跳舞(如图八)?(是“乌龟”的影子在跳舞。)

  2.提供各种形象(如图二~图六),请幼儿任选一种材料,想一想这些物体的哪些部分适于活动,然后设法让它们动起来。

  3.幼儿探索,教师应允许幼儿失败,鼓励幼儿创新,并根据幼儿的探索情况予以及时的指导。如当幼儿未能让“小熊”打起“鼓”来时,可启发幼儿思考:“鼓槌”的.角度折叠得是否合适?手电筒移动的角度、方向是否与“鼓槌”的活动有关?

  4.交流与讨论。

  ①请幼儿讲述操作方法并示范,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物体是怎么活动的。

  ②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手电筒左右移动时,影子也左右移动;手电筒上下移动时,影子也上下移动。)

  ③教师小结:当手电筒移动时,光线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时影子也会变化,这些小熊、金鱼、风车等就会动得更加欢快,更加好看。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光线位置变化,影子也随之变化”的现象。

  2.组织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继续探索有关内容,以保持幼儿浓厚的探索兴趣。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12-18

大班科学教案12-29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2

大班科学教案火箭04-02

大班科学教案【热】03-12

【荐】大班科学教案03-14

【推荐】大班科学教案03-14

大班科学教案【热门】03-14

【精】大班科学教案03-14

大班科学教案【荐】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