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空空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3-09-03 12:27:38 教案 我要投稿

[优秀]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秀]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让幼儿理解变大变小的过程,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气球感受大小的变化。同时配上音乐,培养幼儿肢体动作的协调能力。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可变大变小。

  2、感受音乐高度和强度的不同,用肢体动作表现事物的大和小。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事物变大变小的过程。

  2、音乐和动作的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1、一段能表现音乐高度和强度不同的音乐

  2、大米、爆米花、气球。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什么东西大?什么东西小?

  1、教师:你觉得什么东西大?什么东西小?

  2、教师:有什么东西可以变大变小?

  二、感受音乐,用动作表现大和小

  1、教师出示气球。

  教师:这是什么?如果我们给气球里打气,它会变成怎么样?如果我们把气球里的气慢慢放掉,它又会变成怎么样?

  2、教师操作,幼儿观察。

  3、师:如果你是一个气球,你会怎么变?请个别幼儿当“气球”,教师和其他幼儿共同为他“打气”“放气”。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气球变大变小。

  4、倾听音乐,区分不同的音乐高度和音乐强度。

  教师:现在我们配上音乐来为气球充气,听一听哪一段音乐是在为气球打气,让它变大,哪一段音乐又是在让气球漏气,越变越小。

  5、幼儿两两合作,根据音乐表现气球变大变小。

  三、玩玩尝尝,在游戏中感受大和小

  1、教师出示大米粒。

  教师:这是什么?看上去怎样?(小小的.,白白的)它会变大吗?知道它变大叫什么吗?(教师出示爆米花)

  2、幼儿讨论:大米是怎样变成爆米花的?

  3、游戏:爆米花

  幼儿扮演一粒小小的大米,用身体动作表现撒上油、糖、奶油,放进爆米花机器中旋转加热,噼噼啪啪成为爆米花。幼儿品尝爆米花。

  延伸活动

  教师投放各类可变大变小的游戏材料,幼儿按兴趣进行选择。如:气球、拉花、橡皮筋等。

  教学反思

  我准备的教具是幼儿常玩的气球、常吃的爆米花,老师一出示幼儿的学习兴趣很高。我抓住了幼儿边玩边学的特点,配上音乐让幼儿用肢体动作感受气球变大变小的过程,能实现活动的目标。不足之处是音乐和动作配合得不是很好,这需要多次训练才行。

大班教案 篇2

  一、设计意图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最多的省份,其中人口在5000以上的民族有26个,出汉族外有25个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丰富多彩的艺术生活,歌舞、绘画、工艺等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我们文山州的孩子从小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生活,甚至自己就是少数民族,对于各种民族特别是苗族和壮族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的目标中指出:5——6岁的幼儿应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还能说出自己家所在的省、市县名称知道家乡的代表性特征。特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更加深入的了解云南、了解家乡,从而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活动名称与内容

  社会——我的家乡民族多

  三、活动目标

  1、知道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份,初步了解几个典型少数民族的习俗,感受家乡多民族的特点,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2、感受参与集体活动的快乐。

  重点:、知道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份,初步了解几个典型少数民族的习俗。

  难点:风俗与民族的对应。

  四、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请家长帮助幼儿查阅关于云南少数民族的资料,让幼儿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自己是少数民族的幼儿。

  2、物质准备:

  (1)请幼儿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上幼儿园。

  (2)3——4种少数民族音乐各40秒左右。

  (3)各民族图片课件和各民族习俗图片课件。

  五、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请幼儿观看图片,说说自己知道的民族有哪些?(师幼交流)

  2、教师小结:大家说的民族大部分我们云南都有,云南是中国民族最多的省份。

  (二)基本部分

  1、初步了解云南少数民族服饰。

  (1)教师结合幼儿穿的民族服装重点介绍壮族、苗族、彝族、佤族、傣族的服装特点。(幼儿有自己讲解的时间)

  (2)请穿民族服装的幼儿表演服装秀。其他幼儿说出他们的民族。

  2、初步了解云南少数民族的习俗。

  (1)教师结合课件简单介绍云南少数民族的不同习俗。

  (2)请少数民族小朋友介绍自己民族的习俗。

  (三)结束部分

  播放各少数民族音乐,全体幼儿一起跳舞。

  六、活动延伸

  幼儿外出旅游带回有少数民族服饰与习俗的图片集体分享。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设计时钟,并让幼儿制作时钟,进一步巩固孩子对整点及半点的认识。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橡皮泥,时钟,蜡笔、画纸、挂历纸等。

  活动过程

  一、介绍活动材料。(延伸谈话)

  1、时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你喜欢什么样的时钟呢?今天老师准备了挂历纸及蜡笔,小朋友可以先想好自己想做的时钟的样子,把它画好再剪下来进行制作;也可以选择连续的画出来,制作成图书。

  2、这里还有橡皮泥,你也可以用橡皮泥制作出自己心里想的时钟。

  3、做好后,你可以选择到表演区去展览,或标上价钱向别人推荐自己的作品进行交易。

  二、幼儿选择区角。

  1、请幼儿自选区角进行活动。

  三、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1、看用挂历纸及橡皮泥制作的小朋友,能不能做出钟表的基本特征(时针、分针、12个数字。)给予相应的指导。

  2、鼓励图书制作的小朋友充分发挥想像,创设不同款式、颜色、大小的时钟。

  3、观察制作完成的'小朋友能否进行交易,给予帮助。引导他们进行“你说时间,我来拨”的游戏,巩固对时间的认识。

  四、幼儿整理操作材料.

  五、评价本次区域活动的情况。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初步学习用脚连续踢毽子。

  2、 体验民间游戏踢毽子的乐趣。

  3、 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4、 能遵守规则玩游戏。

  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毽子。记录笔、纸,录音机、音带。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小朋友来我们来找个位置和老师一起来做运动吧。

  二、踢毽子。

  1、 幼儿自由尝试用脚踢毽子。

  2、 幼儿交流:你是怎么用脚踢毽子的?

  3、 教师示范用脚连续踢毽子。

  4、 幼儿尝试连续踢。

  三、游戏《谁踢得多》。

  此设计进行试教后发现幼儿对连续踢毽子有点困难,活动下来不知道让孩子学习怎样踢毽子,孩子的原有水平没有很好的了解。在此基础,我又翻阅了体育方面的书籍上,对活动进行修改,在晨间活动时让孩子们玩玩毽子。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大班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广告的作用,认识各种各样的广告形式。

  2、通过观看广告片,迁移生活中各种广告经验,学习尝试仿编广告。

  3、对广告产生兴趣,积极地参与各种广告创编。

  二、活动准备

  1、录音机、电视机、广告录像以及有广告的报纸。

  2、一盒牙膏、一支牙膏。

  3、请幼儿回去注意收看、收听广告并收集广告。

  三、活动过程

  1、师生共同欣赏广告词,引出主题。

  ⑴(师生共同欣赏广告录像)教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广告?

  ⑵教师:小朋友,你还在哪里看过广告、听过广告?请你学一学广告词。

  2、了解广告的多种形式,请幼儿表演自己比较喜欢的广告。

  ⑴教师:你还见过、听过什么样的广告?它是什么样的?广告词是怎么说的?

  ⑵让幼儿先与同伴交流,再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讲述自己知道的'广告词。

  ⑶教师:这么多的广告,你最喜欢哪一个?请你给我们表演好吗?

  3、讨论广告的用处。

  ⑴教师:你还在哪里看到或听到广告?(电视上、广播中、报纸上、马路边等)

  ⑵教师:在电视上、广播中、马路上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听到各种各样的广告,你知道为什么要播广告吗?你知道为什么要做广告吗?

  ⑶师生共同模仿和表演各种广告,鼓励幼儿要说和别人不一样的广告,对大胆表演的幼儿给予表扬。

  4、幼儿创编广告词。

  ⑴(出示牙膏盒和牙刷)教师: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请你编一个广告词。

  ⑵鼓励幼儿编出与众不同的广告词,当幼儿创编受阻时,教师及其他同伴给予补充,使创编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⑶请幼儿自己确立主题,创编广告词。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在尝试自制饮料的过程中对溶解现象产生兴趣。

  2, 记录操作结果,发现饮料味道的浓淡与原料及水的多少的关系。

  3, 丰富生活经验,练习生活技能。

  4,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 培养幼儿对饮料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有条理有计划的做事及与人合作,乐意与人交流,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感受。

  活动准备

  1, 幼儿能用浓,淡,香甜,苦等词来表达饮料的口味。

  2, 温水壶,小盆,小勺,搅拌棒,果珍粉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品尝饮料,产生制作兴趣

  1,出示自制饮料请幼儿品尝。

  2,引导幼儿说说饮料是怎样做的。

  3,根据幼儿的交流情况演示自制过程。

  二,自制饮料,探索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饮料味道的浓淡与原料多少的关系。

  1,介绍每一制作区的材料,引导幼儿发现杯中的水是一样多的。

  2,鼓励幼儿选择制作自己喜欢的饮料,并记录放了几勺原料。

  3,重点观察幼儿的制作过程。

  4,组织幼儿与同一制作区的伙伴互相品尝,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5,引导幼儿发现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加入的原料越多,味道就越浓,加

  入原料越少,味道就越淡。

  三,制作适合自己口味的饮料。

  1,引导幼儿制作适合自己口味的饮料,启发幼儿思考让饮料的味道变的好一些。

  2,观察幼儿的制作过程,鼓励幼儿大胆创新。

  3,组织幼儿交流自己的办法,进一步引导幼儿发现饮料味道的浓淡与水的多少有关。

  活动延伸,请幼儿回家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制作一杯饮料。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在尝试自制饮料的过程中对溶解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学会了与人交流,丰富了生活经验,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活动中,幼儿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发展不一,在合作制作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交流各自的做法,学习同样的经验,促进语言交流,合作学习等能力的发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还可以将延伸活动作一调整,鼓励幼儿尝试将饮料制作过程制作成说明书,这样不仅可及时帮助幼儿梳理自制饮料的经验,还可引导幼儿将自己在探索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现,表达。

大班教案 篇7

  一、案例背景:

  幼儿的智力是多元的,语言也是如此。那么,为幼儿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也应当提供各种得以表现的机会和条件。而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更处于萌芽期,因此,本次阅读活动中融入了一些音乐元素,符合故事阅读本身的需要。而环节设计也体现了“趣味性”。根据新《纲要》的精神和语言领域的目标。本次活动的设计思想始终围绕着一个“趣”字。因为那是孩子的天性,教育应该无时无刻为孩子服务,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用逼真的场景,生动有趣的画面吸引孩子们的眼球。

  二、案例实录

  师:小袋鼠想找一个和他一样喜欢跳的朋友,他找了哪些小动物呢?(播放体现动物特性的音乐)

  幼:根据音乐的不同节奏,猜猜是什么小动物?

  师:原来是小袋鼠一蹦一跳的来了,他对小鸟说:"我喜欢跳,你喜欢跳吗?"请小朋友看看小鸟的表情,小鸟会怎么说呢?

  幼:小鸟说:我不会跳。所以小鸟就飞走了。

  师:播放伤心的音乐“小袋鼠找到朋友吗?你们怎么知道的?”

  师:最后播放小青蛙叫的声音,最后,它找到会跳得朋友了吗?是谁啊?

  幼:是小青蛙,太好了。

  三、案例分析与反思:

  音乐和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那一串串音符、节奏以及旋律变化的背后,凭着幼儿对音乐的特别情感和特殊领悟力,他们都会编出不同的故事;他们的想象力也是极其丰富的,不同性质的乐曲会给他们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激发无穷的想象。

  比如这次的活动中,我就是让孩子们通过不同节奏的音乐,来猜猜是哪种小动物来了。这个环节非常有趣,比单纯的看大故事书或者出示图片更能吸引孩子们。孩子们凭借自己的想象力,来猜测小动物,活动变得有趣活泼。

  而最后一个环节,音乐由伤心变成开心,因为小袋鼠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朋友,他们都会跳。一下子把用音乐把幼儿拉进故事的氛围中,孩子们的注意力始终都非常的集中,也很喜欢这个故事。

  由此可见,任何学习不会只是某个领域的学习活动,任何活动都可以实现领域问的渗透,不同领域的经验常常会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音乐教育中的语言因素,使它们有机结合,发挥整体效益。

  附教案:我喜欢跳

  目标:

  1、喜欢听故事,知道那些小动物会跳。

  2、愿意模仿小袋鼠问问:“你喜欢跳吗?”

  活动准备:

  1、小动物图片:袋鼠,小鸟,大象,小鱼,青蛙,小兔,乌龟,鲨鱼,小马

  2、人手一本小图书

  3、教师用大书

  活动过程:

  一、这里有许多的小动物,你知道他们喜欢怎样走路吗?

  我们一起来学学小动物走路的样子。

  二、图画阅读:

  1、小袋鼠想找一个和他一样喜欢跳的朋友,他找了哪些小动物呢?(播放体现动物特性的音乐)

  2、根据音乐的不同节奏,猜猜是什么小动物?

  回应:小袋鼠一蹦一跳的来了,他对小鸟说:"我喜欢跳,你喜欢跳吗?"请小朋友看看小鸟的表情,小鸟会怎么说呢?

  3、小结:小鸟说:我不会跳。所以小鸟就飞走了。

  小鸟飞走了,小袋鼠又遇到了谁?他们的表情是什么样的?(播放体现动物特性的音乐)

  回应:小袋鼠遇到了许多小动物,他们都撅着嘴巴,因为他们不会跳。

  4、他们都走了(播放伤心的音乐)小袋鼠心怎么了?

  5、听音乐,谁来了?

  6、回应:原来是小青蛙。他会对小青蛙说什么?小青蛙会说什么?

  小结:小袋鼠终于找到会跳的好朋友了,他非常高兴。

  二、表演游戏:

  幼儿分角色表演,分成四组,每组扮演一个小动物,与教师互动对话,注意语气的变化。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造纸的过程,激发对周围事物探索的兴趣。

  2、懂得珍惜纸、爱护纸,学会纸张的循环利用。

  3、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造纸的过程。

  活动准备

  纸巾一张、幼儿用书《大树和纸的秘密》和《爱惜树木爱惜纸》,请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纸。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

  魔术表演《碎纸复原》:教师准备两张纸巾,一张事先叠好放在左手手心,不让幼儿发现,另一张在幼儿的面前撕碎,然后揉成一团,然后两个手合起来,让幼儿来吹气或者是喊口令,教师把事先叠好的那张纸展示出来。

  ——师:老师今天变魔术用的纸是普通的纸巾,你还认识别的什么纸吗?

  二、信息共享。

  1、认识不同类型的纸。

  ——展示幼儿收集的纸,请幼儿观察它们的不同。(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等手段进行感知,发现有的纸厚,有的纸薄;有的纸光滑,有的纸粗糙;有的纸硬,有的纸软;有的.颜色和光亮度也不一样等多种特征)

  ——请幼儿说一说不同的的纸的用途。(如书写、包装、装饰、印刷、做纸盒、做信封、折纸等)

  2、教师小结,提问引出活动主题。

  ——纸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你们知道纸是怎么来的吗?

  三、了解纸的制造和发明。

  1、请幼儿自由说一说纸是怎么来的。

  2、教师出示电子大书,请幼儿完整欣赏造纸过程。

  3、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了解造纸的过程。

  ——师:把树砍下来之后,伐木工人需要做什么?(把树皮剥下来,锯成木块)

  ——师:送到造纸厂之后,为什么要泡在热水中?(把切碎的木块变软)

  ——师:怎样把树皮变白?(加入漂白剂)

  ——师:变白后的树皮变成什么了?(用搅拌机搅拌成木浆)

  ——师:木浆放在什么上面就会变成纸了?(木浆倒在操帘上,再把湿纸压平、挤压、烘干、整平,再裁成一张张的纸)

  4、教师小结:我们平时用的纸多数是用树做成的,经过造纸厂工人一道道辛苦

  的工序,最后才把大树变成了一张张各种用途的纸,是不是很神奇呢?你知道这个神奇的发明是谁想出来的吗?

  5、教师简单介绍中国人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详见附页:造纸术)

  ——师:造纸术是中国人的四大发明之一,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四、环保分享交流。

  1、了解节约用纸的重要性。

  ——师:随着科技的进步,纸的种类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广泛,每天消耗的纸越来越多,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教师结合幼儿已有的大树知识,引导幼儿想一想滥伐树木对环境的破坏影响。

  2、讨论节约用纸的方法。

  ——教师引导幼儿讲述更多的节约用纸的方法。(例如:正反面用纸,用废旧纸代替新纸折纸,把报纸、纸筒、纸盒收集起来重复利用等等)

  3、利用书本了解更多节约用纸的方法。

  ——出示电子大书《爱惜树木爱惜纸》,和幼儿一起看一看怎么节约用纸。

  ——书中的主人公是怎样节约用纸的?

  活动应变

  第四个环节,为了形象了解树木与纸张的关系,可以上网收集节约用纸的公益广告让幼儿观看。

  活动延伸

  开展利用废旧纸、纸筒、纸杯、纸盒进行环保制作的比赛或开展用废旧纸进行再造纸游戏。

  区角活动

  1、美工区:收集废旧纸、纸筒、纸杯、纸盒进行自由制作。

  2、科学区:①用废旧纸制作再造纸。②用各种纸的纸条夹在雪糕棍上,一起放入水里,看什么纸的吸水性最强。

  环境创设

  教师和幼儿一起用废旧的纸做手工,挂在教室内。(如用废旧报纸、纸盒、纸筒做枪、坦克、动物等)

  家园同步

  请家长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给幼儿简单讲解中国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随机教育

  生活中随时提醒幼儿节约用纸,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设计背景

  以课本中学习钟表为背景,做这个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的学习。

  活动目标

  1.学习到钟表是怎么走的顺序。

  2.从中巩固数字的`排序。

  3.幼儿的灵活。

  4.幼儿的协调能力。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钟表的运走顺序

  活动准备

  一个老狼头套,数个羊头套,一个钟模板

  活动过程

  1.准备所有小朋友头戴羊头套排成火车,双手搭在前面一个小朋友前面,老师排在最前面充当老狼的角色。(头上戴老狼头套,手拿钟模板)

  2.开始游戏:

  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说,老狼老狼几点了,一点了,指着钟模板挨着说,最后说到12点,小朋友开始跑,老师所扮演的老狼就开始来抓小朋友所扮演的小羊,被抓到的小羊就站在一边,排成一排。

  3.等所有小羊被抓完后,拍成一排,老狼就开始和小羊一起来数有多少只小羊。

  4.最后拿着钟模板和小朋友一起复述一下一点到12点。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知道小朋友对钟表这一块认识有点薄弱,但小朋友在游戏中认识钟表的能力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2.活动过程的反思,通过游戏边玩边学让小朋友愉快而主动的学习到知识是我们的目标。

大班教案 篇10

  一.目的:

  1.尝试按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并将分的办法记录下来。

  2.培养幼儿从多个维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准备:

  1.“不同类别的人”小图片10张,共4套。

  2.纸、水笔、垫板等。

  三.过程:

  一.尝试分类。

  1.导语:想想用什么方法按不同的特征把10个小朋友分成两组,再试试把分的方法记录下来。

  1.幼儿分组讨论:怎样按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

  2.尝试按不同的特征把10个小朋友分成两组,并将分的.办法记录下来。

  二.展示与交流。

  1.请各组的代表介绍分组的方法并展示记录。

  2.比较分类的方法,评价哪组想出的方法多。

  3.鼓励幼儿继续探索,想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分类。

  三.游戏:我是谁。

  鼓励幼儿从男女、肤色、年龄、爱好等多个维度进行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