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空空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04 10:04:50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8篇[热]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8篇[热]

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物体是以立体形式呈现的,为了让孩子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我们特地设计了这个活动,让孩子观察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找到与其相对应的立体图形,加强孩子对数学的理解。

  活动目标

  1.在和智娜一起找爸爸的过程中,辨认平面图形,并与生活中的事物建立联系,为认识立体图形积累经验。

  2.体验帮助智娜找到爸爸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线索图(人手一份)、笔、毛巾。

  活动过程

  一、智娜的困惑

  1.智娜的爸爸是一位了不起的数学家,他的爱好是钓鱼。智娜和爸爸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2.智娜的爸爸留给她一封信,爸爸想要告诉她什么事呢?信中的箭头表示什么意思?

  (信里有3幅图,分别说明了智娜爸爸拿走的东西、出发的地方、到达的地方。原来智娜的爸爸想考验智娜,让她根据线索找到爸爸)。

  【设计思路:活动的开始部分主要通过故事和爸爸留给智娜的信,引发幼儿对信的内容产生好奇,有继续探究的`兴趣。】

  二、寻找消失的爸爸

  1.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张线索图:

  (1)你在这张图上看到了什么(在线索图上看到字和图)?

  (2)爸爸到底要告诉智娜什么事呢(爸爸拿走的东西是正方形的、圆形的,爸爸拿走了2样东西。爸爸要告诉智娜,他拿走的东西从下面往上看是正方形和圆形的)?

  (3)什么东西从下面往上看是正方形和圆形的?

  (4)我们看看智娜家里什么东西从下面往上看是正方形和圆形的?

  (5)爸爸到底拿走了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6)小结:原来爸爸拿走的是他的钓鱼包和鱼竿包。从下面往上看,钓鱼包是正方形的,鱼竿包是圆形的。那我们看看爸爸留下的第二张线索图。

  【设计思路:通过看爸爸信上的第一幅线索图,让幼儿尝试和智娜一起寻找爸爸带走的东西,并学习从平面角度看立体图形。】

  2.根据第二张线索图找到爸爸出发的地方:

  (1)第二张线索图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2)线索图上的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是告诉智娜:爸爸经过的房子的屋顶是什么形状的,爸爸要经过几幢房子,以及这些房子的排列位置。

  (3)智娜要从上面往下看这些屋顶,要去哪里才能看得到呢(要到高的地方去看)?

  (4)我们跟着智娜乘上电梯,请你看着线索图找一找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的屋顶在哪里。

  (5)原来爸爸出发的地方就在1号区。站在上面往下看屋顶的形状分别是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的,而且房子的排列位置、数量和线索图上完全相同。快点乘车去追爸爸。

  3.爸爸到达的地方

  (1)智娜马上要找到爸爸了,爸爸到底在哪里呢?看看这张线索图,爸爸要告诉智娜什么呢?

  (2)这次爸爸要智娜从旁边看图形来找房子。到底哪些房子从旁边看是长方形、圆形、长方形的?

  (3)寻找要求:请根据这张线索图,从旁边看找到和线索图上图形的形状、排列位置、数量相同的房子。找到后把这些房子圈出来,再把自己的学号写下来。

  (4)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5)交流、发现。

  【设计思路:这里要注意,幼儿容易将圆柱体看成是圆形的,教师可以出示圆柱体让幼儿观察,分清圆柱体从上面往下看是圆形的,从下面往上看是圆形的,从旁边看就不是圆形的了,并鼓励幼儿仔细观察。】

  (6)2号区从旁边看,房子的形状、排列位置、数量都和爸爸提供的线索图完全相同,这就是爸爸到达的地方了。

  4.和爸爸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游乐园就是爸爸到达的地方。我们一起跟着智娜进去找爸爸吧。智娜找到了爸爸真高兴,你们心里感觉怎么样呀(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三、智娜爸爸送给我们的礼物

  智娜爸爸为了感谢我们准备了一些小礼物。瞧,这里有3张线索图,这3张线索图要请你们从不同的位置看,这样才能找到礼物。大家赶紧在教室里把礼物找出来吧。

科学教案 篇2

  意图:我在科学区投放了一些直管玩具,孩子们用沙子、小石子、小珠子等做实验,发现它们有的能通过直管,有的不能,从而产生了一个个的“为什么”。我抓住孩子们的这一兴趣点和探究点,在玩直管的基础上增加难度,引导孩子进一步探究哪些材料能穿越弯管,意在通过操作活动和观察活动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感知到身边一些科学现象的'基本原理。由此初步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活动目标

  1.在猜想、操作验证活动中体验探索与分享成功的乐趣。

  2.能动手操作验证哪些物体能通过弯管,懂得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方法。

  3.喜欢动手操作,会观察记录实验结果,乐意将操作结果告诉同伴。

  活动重点:探究哪些物体能通过弯管,懂得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方法。

  活动难点:想办法让毛线快速通过弯管。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观察生活中有哪些管子,是用来干什么的;活动前带幼儿一起玩钻管道的游戏。

  2.物质准备:人手一份记录表、笔、弯管,每组一筐操作材料(铅笔、石子、木棍、毛线、螺丝帽、打气筒等),手电筒一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讨论的兴趣,了解管子的多样性

  1.师:刚才我们一起玩钻管道的游戏,小朋友们走得很快,可是老师觉得弯腰在管道里面走很慢,这是为什么?

  2.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样的管子?是干什么用的?

  二、猜想并记录哪些物体能通过弯管

  1.出示弯管,引导幼儿观察、猜测:这个管子是什么样的?猜一猜哪些物体能通过弯管。

  2.引导幼儿认识准备好的各种材料。猜想并记录:你们觉得哪些材料能通过弯管?请把你的猜想结果记录在这张表格上。(引导幼儿用对错号等方式记录自己的猜想结果)

  3.幼儿猜想并记录。

  4.幼儿交流自己的猜想结果,教师根据情况提出问题:你为什么觉得螺丝帽(毛线)能(不能)通过弯管?还有谁的猜想结果跟他的不一样?

  5.小结:有的小朋友认为能通过,有的小朋友认为不能,这些物品到底能不能通过弯管?用什么办法来验证一下你们的结果呢?

  三、幼儿操作,验证哪些物品能通过弯管,哪些不能,并记录交流实验结果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每一种提供的物品都要实验,并把操作结果记录在表格上。

  2.幼儿利用弯管和各种材料做实验。

  3.鼓励幼儿大胆实验并做好记录。教师指导。

  4.请两三个幼儿交流实验结果,教师根据结果引导幼儿小结:螺丝帽、石头为什么能通过去呢?(小、硬)木棍为什么不能通过去?(比管子粗)铅笔为什么不能通过弯管?(又长又直又硬)打气筒打出来的空气看不见,你是怎么知道它通过弯管了呢?毛线为什么不容易通过弯管?

  5.出示毛线:谁能想办法让毛线快速穿越弯管?幼儿讨论并示范帮助毛线通过弯管的办法。(把毛线系在螺丝帽上;用嘴吹;打气筒打气等)

  四、引导幼儿明白“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方法

  1.提问:我们每个人的猜想和实验结果是一样的吗?要想知道结果究竟怎样。应该怎么做?

  2.师:一些东西不容易通过管道,容易堵塞,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3.出示手电筒:手电筒发出的光能通过弯管吗?我们到科学区里再去实验探索吧!

  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投放手电筒、铁丝、弹簧等材料,引导幼儿迁移经验,进一步深入探究。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可以被人们通过许多的方式处理或者再利用,懂得垃圾分类摆放的益处。

  2.能用自己的行动积极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垃圾。

  活动准备:

  1.请父母帮助幼儿一起收集回收垃圾、处理垃圾的图片,让幼儿初步的'了解垃圾回收的知识。

  2.垃圾分类回收箱及各种垃圾的图片。

  3.《幼儿画册》(第二册p22)。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相互的交流平时见过的垃圾,说说这些垃圾分别是从哪里来的。

  2.组织幼儿讨论:垃圾扔到垃圾箱后怎么办?到哪里去了幼儿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于垃圾的知识。教师补充。

  3.请幼儿观看垃圾分类的图片,认一认垃圾箱上的标记,说说这种垃圾箱的使用方法以及这种垃圾箱的好处。

  如:

  电池回收箱、玻璃回收箱…。

  出示各种垃圾的图片,请幼儿判断出示的垃圾分别应放入哪里?还有哪种垃圾也可以放入哪种桶内。

  4.鼓励幼儿日常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分类处理垃圾。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实验,探索发现纸的对折次数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知识)

  2、能用记录单记录自己的操作过程,并尝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能力)

  3、在活动中较专注的操作,并体验探索操作的乐趣。(情感)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A4纸幼儿每人一张、玩具积木若干、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出“让纸站起来的”的话题

  1、出示纸,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神奇的东西,看!是什么?(纸)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呢?(画画、剪纸、折纸等)”

  2、引出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这张纸的用处特别的多,它的神奇之处你一会儿也会慢慢的发现。现在你先想办法让它在桌子上站起来,试一试。”;(幼儿每人一张纸,自由探索)

  3、初步尝试发现纸可以承重

  (1)“小朋友用的方法不太一样,但是都能让纸站起来,那这张神奇的纸上能不能放东西呢?”(能或不能)

  (2)“有人说能有人说不能,那请你拿一个玩具先来试一试”(幼儿动手尝试)

  (3)“刚刚我发现这个小朋友的站的特别稳,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他是怎么放的?”(引导幼儿发现,放玩具时要靠近角会更稳)

  二、幼儿探索记录,发现纸的对折次数与承受重量的关系

  1、“没放稳的小朋友赶快调整一下,现在都能放好一块儿积木。那还能再继续放吗?”(幼儿猜测)

  2、幼儿尝试用记录单记录在操作过程中的发现

  (1)“这个还得小朋友自己来尝试。现在我这里有一张记录单,看这是这1次的意思,这是折2次的.意思,这是折3次的意思。请你尝试完之后,数一数你折一次时能放几块积木,在记录单上画出来(用○表示)”(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2)“我发现这个小朋友放了?块(最多的)请他来说一说是怎么放的(个别幼儿介绍经验)“那如果把这张纸再对折一下,能不能放更多呢?请你来试一试,别忘了记录”(幼儿再次尝试)

  (3)“我发现你们放的积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稳了。如果再对折一次,折3次的时候,你觉得你能放几块积木呢?”(幼儿猜测)

  (4)“好,那你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放的像你说的那么多”(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提醒幼儿记录)

  3、教师小结

  (1)“现在来观察一下你的操作单,折几次时放的积木最多(3次)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在前面桌子上出示分别折1次、2次、3次时的造型,请幼儿观察“看,这张纸变得越来越小了,但是它每条边的厚度都增加了,所以站的也就更稳了。”

  延伸活动:

  1、发现纸的不同折法

  “今天我们用的都是对折的方法来试验,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这张纸站起来呢?(幼儿说,教师出示折扇子的方法和卷筒)看它们是用什么方法站起来的?上面能放东西吗?”(可回家和父母一起尝试)

  2、环保“那这张纸和我们做了游戏之后,它还可以用来(画画、剪纸等)我们平时用的纸都是用树木来做成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节约用纸,保护我们的环境。”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科学教案 篇5

  设计背景

  通过野外孩子对小草的认识和感受,引导孩子热爱小草,喜欢小草以至于学习小草顽强的生命力,鼓励幼儿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坚强勇敢。

  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探索发现各种各样的小草,注意野草和植物草的不同,知道爱护草坪。

  知识目标:丰富有关小草的知识,了解小草的生长于变化情况。

  能力目标:初步理解小草与人类,动植物及环境的生态关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草,培养爱护小草的良好行为。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学习小草的精神:顽强的生命力,百折不挠。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活动前老师带幼儿到野外寻找各种各样的小草,让幼儿摸摸柔软的叶子,闻闻小草的清香,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感受春的气息。

  物质准备:

  1、找一处野草较多的地方。

  2、收集有关小草和人类、动物、环境的图片。

  3、画笔,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导入:出示图片,让小朋友们说一说图片上都有什么。

  二、基本环节:

  (一).户外观察

  今天我们一起去找小草,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

  (幼儿分散观察,教师个别指导。)

  (二).经验分享

  1、小草是什么颜色的?气味如何?

  2、小草是怎么长出来的?

  3、你认识那些草?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三).引导思考

  1、这么多的草是从哪里长出来的呢?是它们自己长出来的,还是人们种的?

  2、草坪里的草和野草有什么不同?

  3、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草坪?

  三、结束环节:

  这节课我们观察了小草,大家都很喜欢小草,说说这是为什么?

  (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想一想大地上如果没有一棵草会是什么样子。

  三、活动延伸:

  绘画练习,指导幼儿拿起小画笔,按《幼儿操作材料》中的要求,为城市、草原增添绿色。

科学教案 篇6

  【教案目标】

  1、理解故事,了解各种热乎乎的事物。

  2、结合生活经验,探索日常生活中各种热乎乎的事物。

  3、参与猜测和讲述自己了解各种热乎乎的东西。

  【教案准备】

  1、小熊、小狗、小麻雀、老狼、小公鸡玩具或图片。

  2、大树、小屋、石头桌面道具或图片背景。

  【教案过程】

  1、出示教具讲故事,引出主题。

  教师:夏天的'天气真热,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聚在大树下乘凉,聊天,它们在聊什么呢?出示道具或背景图片,然后边讲述故事边操作。

  教师:动物在聊什么?它们说什么东西是最热的,为什么?根据幼儿的讲述,再次操作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世界上最热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2、启发幼儿探索各种热乎乎的东西。

  教师:除了小动物说的热乎乎的东西外,你在家里、在幼儿园、在你去过的地方,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热乎乎的?带领幼儿到户外,让幼儿抬头看一看太阳,感知太阳的热的光芒。引导幼儿到阳光照射的地方,摸一摸,在火辣辣阳光下热乎乎的东西。例如:热乎乎的滑梯、玻璃、墙壁等。鼓励幼儿说一说,在夏天阳光照射下火辣辣的感受。

科学教案 篇7

  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复制的方法,并学习用各种复制的手段去尝试复制。

  (2)通过活动,使幼儿对复制物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准备:

  (1)几组不同的材料:拓模复制(泥油及模具),印蓝纸复制(印蓝纸及白纸),印章复制(印章及白纸),透明纸复制(透明纸及图书)

  (2)电脑.打印机.复印机;录像片:饼干的制作过程。

  过程:

  (1)引起幼儿对复制的兴趣。 教师:这里有一幅漂亮的图画,想发给每人一张,可是一幅幅地画实在太慢了,请小朋友帮助想一个办法,能很快地得到许多一样的画。

  (2)幼儿操作各种材料,探索尝试各种复制的方法。 A.介绍各种材料。(每组一种复制形式) B.幼儿初步尝试复制,教师应积极给予幼儿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C.建议: 幼儿换一种方式再次实践,尝试复制的`多种方法。

  (3)拓展幼儿有关复制的经验。

  讨论:

  还有什么是复制的东西?录像:饼干的制作过程。 先运用电脑.打印机.复印机复制出许多小图案,然后发给小朋友。(如五角星.小花.小动物等图案)。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手的主要特征和结构,能正常说出手指的名称。

  2、知道手能够做许多事。

  活动重点: 知道手指的名称

  难点: 知道手的`用处。

  活动准备: 谜语一首、幼儿用书《手》

  活动过程:

  1、认识手:

  猜谜语,引出小手。

  幼儿看看、说说自己和同伴的小手。

  ——“我们的小手有什么不一样?”

  (如:有的手大、有的手胖,教师可及时归纳幼儿的发现。)

  幼儿数数一只手有几只手指。

  幼儿说说手指的名称,重点认识大拇指、中指和小指。

  ——“谁长的最胖?它叫大拇指。”

  “谁长的最高?它叫中指。”

  “谁长的最小?她叫小指。”

  2玩游戏“手指点点名”,重点是说出大拇指、中指和小指的名称。

  教师说出各手指的名称,幼儿指出来。

  教师出示手指,幼儿说出名称。

  3、经验迁移,说说小手的本领:

  ——“你的小手有什么本领?”

  “你会做什么事?”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7-26

【经典】科学教案07-23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8-14

科学教案(精选)07-28

(经典)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30

[精选]科学教案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