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空空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09 08:25:0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优秀)

语文教案 篇1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敦煌莫高窟。为方便教学,语文网小编整理了敦煌壁画教案设计。该教案具有教学课堂模块明显、思维启发过渡自然,问题设计精当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一起来学习下!

  敦煌壁画教案设计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敦煌莫高库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为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而骄傲。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在词语中正确认识读多音字“佛”;能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

  3、 能照样子用“不仅……还……”造句;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能按照课文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4、 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能按照课文内容回答有关问题;能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二、教学课时:2课时

  三、教学经过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地理位置。莫高窟的历史。

  (一)揭示课题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敦煌莫高窟。今天我们就要走近它,了解它。

  (二)了解自学情况。

  1、 标自然段、圈生字、划新词。

  2、 说说每个自然段的大概意思。

  (第一自然段概括地介绍了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第二自然段,简要地描述了莫高窟千佛洞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第三、四、五自然段,有面、有点地具体描写了敦煌壁画的艳丽多姿和栩栩如生。全文结构是:总写——分述。)以上内容源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3、 学习生字、新词。

  A、容易错的字:尊——遵 奏——揍、凑

  B、多音字:佛(佛像)、(仿佛)

  C、词语:亭台楼阁——亭子、平台、楼房、高阁(四周开窗可凭高远眺望的楼),泛指风景区或庭园里的各种建筑物。

  舒展——伸展。

  (三)作业指导

  1、 抄写生字;2、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深入阅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各段的主要内容。

  (一)第一自然段。总写“莫高窟”。

  重点词语:世界闻名。艺术宝库。

  具体写法:用数字说明。

  (二)第二自然段。简要地介绍莫高窟的佛像。

  抓“最大的佛像”“最小的佛像”印证第一句“每一尊佛像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三)学习第3——5自然段。

  1、 第3自然段。用概括的语言总的写了壁画的内容:劳动、艺术表演。

  2、 第4自然段。重点段。

  着重描写了一幅画。

  重点词:艳丽多姿。

  这一段哪些句子写出了敦煌壁画的“艳丽多姿”?

  用“有的.……有的……”句式表现内容。

  重点句:“其中一个……”比较下列句子:

  A、 她提起腿,伸出两臂,把琵琶举到脑后拨琴弦。

  B、 她轻提着腿,舒展两臂,把琵琶高高地举到脑后,拨动琴弦。

  3、 第五自然段,写了作者的感受。比较句子:

  眼前的一切都是活的。

  眼前的一切就好像都是活的。

  (二)作业指导:

  1、《练习册》作业。

  2、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 能借助工具书读通古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熟读全文,做到停顿正确。

  2、 能借助注释读懂古文的意思。联系课文中的具体内容了解古文中“之、其”在不同语境指代不同内容或对象。

  3、 通过阅读,感受孙叔敖是一个善良、能为他人着想的孩子。

  4、 能向家人或伙伴流利地讲述这个故事。

  二、教学重点

  1、能借助注释读懂古文的意思;并能正确熟读全文,做到停顿正确。

  2、通过读文,感受孙叔敖是一个善良,为他人着想的孩子。

  三、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古文中“之、其”的意思在本文不同语境中指代内容或对象是不同的。

  2、能在理解古文意思的基础上讲述这个故事。

  四、教学准备

  1、 老师:相应的课件

  2、 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读通古文,浏览注释,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五、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初步感知:

  1、板书:孙叔敖

  师: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名字。

  书空“敖”的左边部分(注意“竖”和“撇”是两笔)

  师:有谁了解他呢?

  组织交流

  师补充:孙叔敖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是楚国的令尹,令尹是掌握国家军政大权的大官。

  师:今天我读的这篇古文是讲述了孙叔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2、齐读课题,了解文章内容

  板书课题:*30 孙叔敖杀两头蛇

  师:从课题中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组织交流

  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还产生了哪些疑惑呢?

  预设一:孙叔敖为什么要杀两头蛇?

  预设二:孙叔敖是怎么杀两头蛇的?

  (二)借助工具书,读通、读正确古文:

  1、指导朗读古文

  师:课前大家都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大声地朗读这篇古文?

  指名朗读古文;教师进行指导

  2、重点指导古文中的停顿:

  出示:

  孙叔熬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熬/对曰:“闻/见两头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自由尝试朗读;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三)借助注释,理解古文的意思:

  1、指导学生借助注释了解古文意思

  师:刚才我们已经读通了古文,现在请你默读古文,借助注释理解古文的意思,自己在重要的加点字处做好学习记号,也可圈出自己还不理解的地方。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予以指导帮助

  2、交流学习过程

  四人一组交流学习情况(重点字的理解;不懂地方的解答)

  3、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重点理解课文中几处“之、其”的不同意思

  师:文言文中经常出现“之”字,故事中出现的几次“之”的意思一样吗?

  1)“之”在文言文中常用的解释有如下几个:①往,到;②直到;③人称代词;④指示代词:这;⑤的。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读懂“之”的不同意思。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中的“之”意思是“的”;“杀而埋之”、“向者吾见之”中的“之”意思是“它”,指代那条两头蛇。)

  2)师:“其”在文言文中经常指代不同的对象,你能知道文章的“其”分别指的是谁吗?

  (“其母问其故”中两个“其”所指的对象是不同,一个“其”的意思是“他的”,指孙叔敖;第二个“其”是指“孙叔敖在哭”这件事。)

  师:古文中一些指示代词在文中具体所指的内容一定要联系前后文来确定,读古文的时候可要特别注意。

  4、解疑课题疑问

  师:在刚开始学习时,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现在你能解答了吗?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组织交流(用古文中的原句回答)

  师: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讲述吗?

  组织交流

  (四)感受孙叔敖是一个善良,能为他人着想的孩子,并流利讲述故事:

  1、感受孙叔敖的为人

  齐读古文,边读边思考:你觉得孙叔敖是一个怎样的人?

  组织交流

  2、讲述故事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孙叔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感受到了他的善良,为他人着想。你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吗?

  同桌尝试;组织交流

语文教案 篇3

  指导思想:

  语文来自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让学生在品味生活的快乐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

  一. 活动目标

  ①通过此次活动,沟通课堂内外,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语文。使学生分认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②引导学生探讨人名、街头巷尾店名、广告语和社会生活中的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形成从生活中学语文的习惯。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③通过写作练习,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二. 活动重点

  ①搜集资料、归类整理并展示。

  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 课前准备

  ①布置任务,学生分组。学生可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进行。

  ②搜集调查资料,分组筛选、梳理,把同属于一类型的资料编在一起。

  ③将同一类型的资料整理成PwerPin讲稿。并将小组资料编成小册子或手抄报在班上黑板报上展示。

  四.活动过程

  1.导入 语

  2.学生活动

  ① 探讨“名字里的学问”。

  ②街头巷尾:

  将店名、招牌、标语的用语分类,阐明自己观点。欣赏优秀的店名。

  ③个性广告小品趣味无穷。

  ④网络新语言、新流行语等。

  五.教师总结

  ①充分肯定同学们的实践,对于同学的思考给予高度赞誉。

  ②布置作文,任选一题,按照要求写作。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毽子里的铜钱》是一篇风格隽永的散文,文章结构较为复杂,作者的写作风格唯美、富于个性,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所表达的情感是一种富于人性光辉的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体谅,由于蕴涵在质朴的文字中,学生悟情也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课文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之前,我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旨在抓住教学重点,突破理解难点。

  学情分析:

  学校地处农村,学生的基础和阅读能力参差不齐。班级共有学生18人,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同学占到近一半,而阅读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约为5人,大部分学生处在阅读的初始水平,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平时大部分同学喜欢读书,但由于学校的条件有限,通过网络和图书查找资料的十分有限,多数情况都是教师查找和学生共同交流。

  教学目标:

  1、认读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词语,并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理解描写作者心情变化的'词句,体会卖山薯老人的善良、纯朴和“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老人栉风沐雨的辛苦和善良、纯朴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

  课前去市场、集市上观察、接触小贩,尤其是卖东西的老人,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及他们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师:同学们,老师已布置大家去接触观察了小贩、卖东西的老人,你对他们有了哪些了解?你有些什么感受?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学。

  1、自读课文,多种方式解决生字,读准字音。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检查自学情况

  1、小组内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2、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理一理,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1、个人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小组内交流,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3、引导学生了解文章采用的倒叙的谋篇布局的方法。

  小组内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相互交流感受。

  (三)思考:课文中“二婶”的出现,起到了什么作用

  (四)指导书写

  1、小组内分析字形,书写。

  2、着重指导“毽—健”,“薯—署”、“佝偻”等的写法。

  (五)总结评价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认为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二)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体会老人的纯朴、善良

  1、师:文中的老人,令作者至今难以忘怀,时时感到温暖在心中。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大家仔细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老人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汇报交流:你从中体会到老人的生活状况可能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通过描写老人外貌、神态的词句“黑漆漆的手”、“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微微驼着的背脊”等词句,体会老人栉风沐雨的辛苦。

  4、引导学生通过相关词句理解老人的慈祥、善良。

  ①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

  ②老人笑了,他说:“小孩子嘛,送给你吃的。”

  ③他“马上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里,摸摸我的头。”

  ④他却把烤山薯塞进我的口袋里,向我笑着摆摆手,提着烘缸走了。

  从以上语句中体会老人虽然做生意很辛苦,栉风沐雨,但是却很慈祥,很善良,有着纯朴、美好的心灵。

  5、指导朗读。指名读,相互评议。

  理解毽子里的铜钱对于“我”和老人的珍贵

  1、这样一个善良、纯朴,饱经风霜的老人,送给“我”——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两块香喷喷的烤山薯,这对于他们两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而“我”又将自己毽子里的两枚铜钱拆出来送他,你觉得这两枚铜钱对于两个人来讲,又包含着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自读课文,划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词句,结合“我”的心理活动,体会一下。

  抓住以下语句理解

  ①“我十分感激,就慢慢地剥开了皮,万分珍惜地吃起来。”

  ②“我心里说不出地难过,只想代二婶给他一个铜板,但是身边真的没有钱。”

  ③“但我还是急急忙忙撕开毽子的包布,挖出两枚亮晶晶崭新的铜钱,递到老人手心里。”

  ④“我心里空落落的,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

  2、小组内交流讨论,对于“我”和老人来讲,毽子里的铜钱珍贵吗?

  3、全班交流汇报。

  4、指导朗读。小组内相互评议。

  指导朗读

  1、带着自己的体会,自己试着练习朗读。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小组内分角色朗读,互相评议,看谁读得有感情。

  (三)品味赏读,积累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亮晶晶”、“热烘烘”一类的词语,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结合全文,体会句子的意思。

  3、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自由读或者背诵,体会感情。

  (四)拓展延伸

  1、师:文中老人的两块烤山薯,使我温暖至今。我不仅得到了两块烤山薯,而且得到了用金钱买不到的关爱。确实,金钱有时能买到一些具体的物品,却买不到一些无形的东西,比如钱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钱能买到药品,但是买不到健康……。请你想一想,钱还能买到什么却买不到什么?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然后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2、全班交流,相互评议。

  板书设计:毽子里的铜钱

  善良体谅

  老人

语文教案 篇5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首先我们来做一个声音游戏。把听到的声音用“┄┄(情况)下,┄┄(事物)发出┄┄(怎样的)声音”句式说出来。(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来自自然界和社会的声音,学生当场造句)(鼓掌鞭子声炮声鱼跳水棋子落地)

  教师归纳:大家说得都很精彩,我们就生活在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里,只有你有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桂文亚的这篇随感式的小品文。

  二、配乐朗诵课文:

  教师学生共同朗诵课文,在悠扬的乐声中感受文章的美。

  三、整体感知

  读了这篇诗情画意的文章,我们来说一下“文章

  用描述了。”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描述声音。

  四、细部探究:

  (一)探究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

  1、大家能体会到文章用多种形式描述了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那文章主要描述了哪几种声音?(蒲公英梳头、80只小蚂蚁跑步、雪花飘落的声音、风吹的声音、动物的声音、水声)你喜欢文中所写的哪部分声音?从文中找出相关段落,仔细品味,大声朗读,然后把你的意见说给组里的同学听。(四人小组讨论,全班进行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2、学生谈完后,教师借机发问:蒲公英梳头、小蚂蚁跑步、雪花飘落的声音,你原来听到吗?学习了这篇文章,如果再遇到类似细小的声音,会不会听见呢?你会留意哪些看似无声,其实有声的例子?(花开的声音、竹笋破土而出的声音、柳絮飘落的声音、写字的声音、蝴蝶振翅的声音、妈妈的脚步声、奶奶摇摇篮的声音、妈妈盖被子的声音、父亲的轻声叹息、教师的循循善诱、朋友递铅笔、橡皮的声音、老师擦黑板的'声音、用粉笔写字的声音。)学生由感受自然界的声音上升到生活中的声音,深刻体会到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声音。请同学描述一下这种声音。通过描述,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中的声音与自然界的声音的不同之处,就是声音中蕴含着一种亲情,多了一份爱。

  (二)探究文章主旨

  1、生活中原来不经意的声音,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却听到了,为什么会听到?(因为用心去听)怎样用心去听?请大家结合书上的相关语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学生从书上找出重点句子,从选择、思考、专注、辨别、联想、想象等角度回答。

  教师归纳:只要怀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听、去看、去想,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充实而有滋味。

  五、拓展练习:

  设计声音练习,引导学生用心倾听,写出感受。

  过渡:在声音里,我们得到快乐;在声音里,我们逐渐成长,同时我们也在创造声音。下面,就让我们体验作者推荐的几个声音游戏。请一位同学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1、学生做声音游戏,并提问同学:听到什么声音,有何感受。A学生嚼脆脆的饼干,硬硬的糖果;B报纸揉成一团,缓缓舒展;C录下自己跟家人的一段对话。

  2、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会得到更多的生活感悟。大家齐读。(生活中不是缺少音乐,而是缺少捕捉音乐的耳朵;生活中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感受爱的心灵;把耳朵叫醒,把心灵唤醒。)

  教师:快把耳朵叫醒,快把心灵叫醒,让我们敞开心扉,感受生活。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森林狂想曲》。(多媒体播放音乐)

  3、在动听的音乐中,你一定听到很多声音,有众多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吧!(写完后全班交流,教师鼓励性评价。)

  六、课堂小结:

  大家在心中把声音描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让我们在生活中学会聆听,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让世界因为我们的倾听而更加精彩。

  七、布置作业:

  1、把听到的《森林狂想曲》编成一个故事;

  2、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询有关自然界各种声音的资料,较全面地了解奇妙万千的声音世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跳水》教案12-10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经典]语文教案09-02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8-03

语文教案(精选)08-27

【经典】语文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