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空空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16 09:59:2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范例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范例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构想】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2课《古代神话三则》。原始人不能解释并掌握自然规律,在自然现象面前,感到恐惧和无力,于是他们通过幻想,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随后又在生产劳动中塑造出英雄人物和神的故事。这就是古代神话产生的原因。中国古代神话作品常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歌颂劳动创造;

  ②赞美坚忍不拔、自我牺牲的英雄精神;

  ③讴歌反抗压迫的精神;

  ④对追求真挚纯洁爱情的赞美。总之,中国神话富有浓郁的人情味,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本课的三篇神话就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反映了我国古代神话创作的一般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神话的特点。

  本课三个故事塑造了三个传诵千年的动人形象。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善良、执著、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不同的是:夸父和女娲属于那种神力无比的神,他们的故事显得非常壮烈;而精卫却非常弱小,她的故事则显得哀婉、执著和凄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课文所描写的形象的理解。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培养阅读古代神话的兴趣,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2.了解神话的特点,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3.掌握“走”、“堙”、“废”、“济”、“溺”等实词在文中的意思。

  4.背诵三篇神话。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和理解形象的精神品质,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2课《古代神话三则》》。

  难点:比较阅读。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要点:读准字音,读通文意。)

  一、导人

  现在,老师播放一段“夸父追日”的动画,请大家看后猜一个四字词语。

  今天的课就跟这个词语有关。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一起学习《古代神话三则》。这节课我们采用说读的形式学习。说读,就是读读说说,说说读读。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首先,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三则故事,力争做到读得准确、读得流利。

  (多媒体提示:读准字音有三种方法:

  ①借助文章下面的注音;

  ②查工具书;

  ③举手询问。读得流利的标准是:不添字,不漏字,不改字,不读破。)

  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三则故事。

  3.全班齐读。

  (设计此环节,目的在于既培养学生读文言文的语感,也使他们在听和读中了解故事的大意,为下面译文打下基础。同时,也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充分利用注释和工具书。)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再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力争做到读懂词义,读懂文意。

  2.将全班分成两队组织竞赛。

  ①就文章字词方面的.问题考考对方,比一比,看哪一队能考住对方,而不被对方考倒。

  ②两队先分四人小组轮流讲述三则故事,再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评选故事大王。要求:可以适当想象,尽量忠实原文。

  (竞赛的形式和小组轮流讲述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将枯燥的字诃学习和译文变成生动的舌动,既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减轻学生对文言文译文的畏难情绪。)

  四、作业

  1.熟读三则故事。

  2.积累文言词语,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要点:1.体会人物形象。2.比较阅读。)

  一、检查旧知

  1.齐读课文。

  2.检查个别实词和句子的翻译。

  二、比较阅读

  1.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则故事。体会三则故事不同的情感色彩。

  2.三则故事塑造了三个传诵千年的动人形象。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

  (设计此环节,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课文所描写的形象的理解。)

  3.夸父、精卫、女娲三个人物中,令你最感动的人物是谁?说说他(她)令你感动的原因。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字,会写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青头的话,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教育学生要真心去帮助别人。

  4.了解反刍现象。

  教学重点:

  1.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句子感受青头为了朋友不顾个人安危。

  2.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蟋蟀和牛的图片、生字卡片、录音机、磁带。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你喜欢旅行吗?你到过哪里旅行?谁愿意向大家讲讲你的旅行故事?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有趣又惊险的故事。板书课题。

  3.读题,激疑。读了课题后,你产生了哪些疑问?(谁在牛肚子里旅行?它为什么要到牛肚子里去旅行?在牛肚子里旅行看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朗读。思考: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

  3.同桌对读,互相检查读书效果。

  4.讨论交流: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5.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使你感触最深?再读一读。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自学生字词,记住字音、字形,了解字义、词义。

  2.认读生字词,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检查自学情况。

  3.指导写字。相机指导:用“换一换”的方法可以记住“堆、怜、吞、眯”四个生字。重点指导:旅,右边部分共六笔,第三笔是“撇”,第四笔是“竖提”,不要将这两笔合为一笔。胃:上下结构,下部“月”的第一笔写成“竖”。

  4.将自己从本课中积累的词语写入“我的词语库”。

  四、再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红头和青头两只蟋蟀在草地上捉迷藏时,红头被牛吃进了肚子里,经历了一次惊险的旅行。这节课我们随同红头和青头再作一次旅行。板书课题。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谁愿意把课文中感触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1)读完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找出描写青头的有关句子标记下来。

  (3)读句子,老师引导学生抓住青头的动作和语言描写理解课文。青头的动作:蹦到牛身上、不顾疼痛爬起来大声喊,又跳到牛背上、爬到牛背上用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为了朋友,青头不顾个人的安危。)青头的语言:“躲过它的牙齿……吞到肚子里去”“不要怕,你会出来的……”“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青头教给红头脱险的方法,给红头鼓气,从精神上鼓励它,让它不害怕;青头知识丰富。当人遇到困难和危险时,朋友的'帮助和支持是战胜困难的力量。)

  (4)朗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①自由试读。

  ②生生互评。

  3.了解反刍现象。

  (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反刍现象的认识。

  (2)反刍:动物把粗粗咀嚼(jǔjué)后咽下去的食物再返回到嘴里细细咀嚼,然后再咽下去。通常称倒嚼(dǎojiào)。牛、羊、鹿和骆驼都是反刍动物。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红头的紧张、着急的心情,读出青头的真诚、勇敢和沉着。

  四、想象表演,深化理解。

  1.想象:红头从牛肚子里出来后与青头还会说些什么?

  2.讨论交流。

  3.将自己想象的内容加上合适的动作把整个故事表演出来。

  4.学习课文后,你最想说什么?(遇到困难和危险时,朋友的帮助是非常有用的。朋友之间应互相帮助,人人都离不开朋友的关心和帮助。要多交好朋友……)

  五、课外延伸。

  阅读、收集有趣又惊险的故事并讲给别人听。

语文教案 篇3

  一、学习目标

  (一)、认识“爷”、“棵”等十个生字,认识“父”“人”等5个偏旁,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三)、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知道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二、重点难点

  (一)、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三)、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懂得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四)、会写“不”,能有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教学准备

  学生:

  1、观察生活环境中的树木,把喜欢的树画下来,准备张贴。

  2、结合自己的观察,向爸爸妈妈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

  教师:

  1、查找有关树木的资料,以及人类保护树木的各种方法。

  2、制作课件。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

  1、师:昨天你们去观察小树了吗?

  师:把你喜欢的树画下来了吗?谁愿把你的画贴到黑板上?(学生上讲台贴画。)

  师:大家画得都很美,说明大家都很喜欢小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小树有关的课文,相信学完这篇课文后同学们会更加喜欢小树的。

  2、(出示课件:5 爷爷和小树)

  师:请你借助拼音读读课题。

  3、师指“ye”问:大家看,这两个音节有什么不一样?

  生:这两个音节一个有声调,一个没有声调。

  生:没有声调的应该读轻声。(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识字:

  1、师:自己先读读课文。

  2、(点击课件)

  师:大家看,在这一片绿色的大森林里,生长着许多小树,小树上的这些字,你认识了吗?自己借助拼音读读这些字,看看你能认识多少。

  师:下面请大家自己读读,想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3、(点击课件)

  师:你看,小树上的字没有拼音了,现在还能读出来吗?自己再读读。

  4、师:请同学们拿出字卡,同位互相检查一下,看看都认识了吗?不认识的同位互相教一教。

  5、师:咱们做个猜字游戏好吗?老师来指这十个生字中的一个,由一位在台上的小朋友通过问台下的同学从而猜出老师指的是哪个字。咱们试试看。(找两个学生分别上台做猜字游戏,猜“开”“穿”两个字)

  6、(点击课件)

  师:同学们再看汽球上的五个字,谁愿来读。

  师:你知道这五个字的.偏旁是什么吗?(学生认识哪个说哪个,老师相机指导认识学生不知道的偏旁。)生分别说出“父字头”“立刀旁”“四点”“两点水”“人字头”。

  7、师:小朋友们可真聪明,下面我要给大家猜个字谜,请小朋友猜猜看是哪个字。(树上--结果子。)

  生:是“棵”这个字。

  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棵”这个字左边是个“木”,右边是个“果”,果子都长在树木上,所以我猜是“棵”这个字。

  师:对,老师就是根据这个字的字形编的谜语。谁也能根据“暖”“爷”这两个字的字形编个谜语或者儿歌,老师看看谁最聪明。

  生:编谜语、儿歌。

  生:太阳出来暖融融。(暖)

  生:爸爸老了,拄拐杖。(爷)

  8、师:大家可真聪明,生字和偏旁全认识了,还能编出谜语和儿歌。(点击课件)同学们看,远处开来一辆辆汽车,汽车上的这些词语你会读吗?(指导学生认读词语,另外解决“暖和”和“衣裳”的轻声读法及多音字“和”,词语还应读的连贯、有情。)

  (三)、朗读、理解课文:

  师:范读课文;自己试着读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谁愿意读第1句话?

  师:(教师引读)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学习第二自然段:

  生:自读第二自然段。(出示图)师:小朋友们看,老爷爷在干什么?

  生:老爷爷在给小树穿暖和衣裳,给它围上稻草。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理解:“也许”、“几乎”的意思,掌握本课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对文中看似矛盾之处提出疑问,并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联系前后文尝试解决问题:“那男孩当然不会和这件事有关”和“那男孩跟这事有关”是不是前后矛盾了。

  3、懂得亲情的珍贵和友情的珍贵。

  重点难点:

  1、用“前后矛盾”法提出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2、懂得亲情和友情的珍贵。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理清文脉

  1、出示图片,了解白玫瑰的花语:“你是圣洁的。”

  2、揭示课题:这是一枝普通的白玫瑰,但它背后却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一枝白玫瑰》。

  3、小老师领读词语,重点理解:应酬、生命垂危、预感

  4、指名分解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5、根据提示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读中理解,质疑解疑

  1、 小男孩为什么送给妈妈白玫瑰?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走进百货商店。作者在圣诞前夕去百货商店为孙儿挑选玩具作为礼物,他在玩具柜前看到一个五岁的`小男孩,故事就这样发生了——请你默读课文1-3小节,思考:读了课文后你对男孩了解到了哪些情况?

  (男孩的年龄幼小,家庭遭到不幸,愿望迫切等等)

  2、 指名三名学生分角色读1——3小节。

  3、 评议朗读,教师随机进行指导朗读。

  男孩对洋娃娃的渴望

  男孩的天真

  男孩的悲伤、兴奋等

  (1)指名评议和朗读

  (2)同桌分角色朗读。

  (3)男女生分角色读1——3小节。

  4、 离开小男孩后,作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时时牵挂着小男孩。默读4——6小节,发现什么问题吗?提出来和同学讨论一下。

  (1)预设:“那男孩当然不会和这件事有关”和“那男孩跟这事有关”是不是前后矛盾了?

  (2)小结:小男孩这么小,家庭惨遭不幸,一个美满的家庭转眼就不再完满,作者真不忍去想这么悲惨的事发生在他身上,他更不愿小男孩这么年幼就承受丧失家人之痛,所以他始终安慰自己:男孩不会和这事有关,然而,男孩的叙述和报上的描述却是惊人的相似,预感告诉他:男孩和这事有关,他不得不相信残酷的事实。

  三、以读促情,升华情感

  1、 再读课文,划出令你动容之处,反复读一读。

  2、 男孩把一枝象征着纯洁、高贵的白玫瑰献给了妈妈,然而他再也不能得到妈妈的爱抚,再也听不到妈妈对他温柔的呼唤,他失去了妈妈,想到这,作者放下了一捧白玫瑰,“含着热泪离开了……”,看到这儿,你想说些什么呢?(小男孩、作者、司机)

  四、课后小结

  1、 课文里出现了两个人物,5岁男孩和作者,请你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对这两个人物做出评价。适时板书:亲情可贵 爱心无价

  小结:这枝白玫瑰代表小男孩对亲人的爱,代表“我”对小男孩的同情和真诚的爱心。正是因为有了可贵的亲情、无价的爱心,我们的生活才显得更加美好。让我们珍惜所拥有的亲情,献出一份爱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温馨、幸福……

  2、 课文对人物的语言作了精心的描写,让读者通过人物的语言知道了有关小男孩以及他家庭的不少信息,让我们也来学学人物语言的描写,同时对几种对话形式做复习和巩固。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9个词语,小一语文 王二小教案。认识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义内容,知道王二小是为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而光荣牺牲的小英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讲儿童团小英雄的课文。你们知道什么是儿童团吗?老师告诉你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建立的少年儿童的组织,叫儿童团。参加儿童团的孩子叫儿童团员。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儿童团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二、范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拼读音节,自由读课文。

  提要求:现在请你一边看图,一边读旁边的文字,不认识的字自己拼读音节,凭借拼音初步读懂课文。

  画出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检查初读情况。

  l.从读生字新词。

  2.分段朗读课文。

  3.小组交流: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什么。

  五、图文结合,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班内交流:我知道了什么?

  (1)王二小是儿童团员。

  (2)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2.理解词语:常常、放哨、一边……一边……

  (常常:经常、总是、不止一次的意思。放哨:站岗或巡逻,在本课指监视敌情,及时向八路军和乡亲们报告消息。一边……一边……:两件事同时做,这里指王二小同时又放牛又放哨,这么做既不耽误放牛,又可借放牛做掩护,帮助八路军放哨。)

  3.观察第一幅图。(王二小正在山坡上一边放牛,一边放哨,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小一语文 王二小教案》。)

  4.教师小结:文章第一段是讲第一幅图的内容的,共有两句话,讲儿童团员王二小一边放牛,一边放哨。

  5.指导朗读。

  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放哨。要读出赞扬的语气。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帮助八路军站岗放哨。

  二、图文对照,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投影片)。仔细观察,了解第二幅图的内容。

  提示:图上都有些什么人?(敌人,日本鬼子。)他们来干什么?(“扫荡”)他们要王二小干什么?(带路。)从图上能看出敌人的表情怎样?(很凶狠)。

  (2)找出讲第二幅图内容的句子,指名读,自由读。

  (3)理解课文。

  提问:这段共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敌人为什么叫王二小带路?(①敌人走到山口迷了路。②敌人以为王二小是个放牛娃而不知道他正给八路军放哨。)

  理解词语:扫荡、山口

  扫荡:抗日战争时期,敌人派兵到他们认为有八路军的地方去打八路军。实际上常常借此机会杀害老百姓,抢东西,烧房子,无怨不作。给“扫荡”加了引号,指明这是引用敌人的话。山口:出入山经过的地方。

  (4)小结:第二个自然段讲第二幅图的内容,共有两句话,讲敌人“扫荡”迷了路,指明王二小带路。

  (5)指导朗读。注意读准“有一天”的“一”滚“yì”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观察第三幅图。

  提示:①这幅图上画了些什么?画的是哪句话的场面?(图上有敌人拔刀的凶狠样子和王二小大声喊话的形象,画的是“突然,四面八万响起了枪声”那句话的场面。)

  ②敌人听到四面八万响起的枪声,他们怎么做的?(知道上了当,就杀害了王二小。)

  (2)找出与第三幅图相关的段落(第三、四自然段),让学生自由读。

  (3)熟读理解第三、四段课文。

  着重提示,理解如下几个问题。

  ①第三段讲了什么?(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埋伏圈。)

  ②哪个词语最能体现王二小机智勇敢的精神?

  “装着顺从”:“顺从”是听从的意思,装着顺从是假装听从,为了让敌人相信自己,这样才能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消灭掉。这个重点词语体现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精神。

  ③“埋伏圈”:指周围有八路军埋伏的一块地方。

  ④“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是八路军放枪的声音,是说周围都是八路军,敌人被包围了。

  ⑤“上了当”:上当就是受骗,敌人以为王二小真的给带路,实际上是把他们带进了埋伏圈。

  ⑤王二小是为什么牺牲的?他是个怎样的人?(王二小是为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而光荣牺牲的.,他是个机智勇敢的小英雄。)

  (4)指导朗读。

  “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这句话要读出喜悦的语气。“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当了。就/杀害了小英雄/王二小。”前一句要读得稍快,急促,读出八路军向敌人进攻的“高兴心清”。最后半句“就杀害了……王二小”要读得低沉,表达沉痛、惋惜的心情。“就”后面稍顿,表示不忍说出后果。

  3.图文对照,学习第五段。

  (1)看图。提示:①图上画了些什么人在干什么?他们的神态怎样?②想象出他们在喊什么?

  (2)借助拼音,自由读第五段。

  (3)熟读,理解第五段。

  着重提示理解如下问题。

  ①战斗结果怎样?(消灭了全部敌人。)

  ②“正在这时候”指哪个时候?(正在,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中。正在这个时候,是指上段而说的,指敌人杀害王二小的时候。)

  ③课文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为什么用“冲”字而不用“跑”字?你觉得这个“冲”字用得怎样?(“冲”写出八路军既勇敢又迅速,势不可挡的气势,用得非常恰当。)

  (4)小结:第五段是讲第四幅图的,写八路军冲下山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5)齐读第五段。指导重音、停顿。

  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三、整体回顾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王二小的机智勇敢。

  四、听歌曲《歌唱二小放牛》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二氧化碳的作用与害处。

  4.能抓住主要段落,体会课文的意思。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认识二氧化碳,了解二氧化碳的作用与害处。

  教学准备:

  生子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插图、人工降雨录像。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一种气体,无色无味,它看不见也摸不着,人们口里呼出的热气有它,汽车排放的尾气里有它,植物生长需要它,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二氧化碳)对,这种气体就是二氧化碳,有人说它是废气,那么它到底是不是废气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边看课文边听。

  2.初读课文。

  (1)画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2)轻声把课文读几遍,读通顺,读流利。

  (3)边读边想边画,标出自己不懂和疑惑之处。

  (4)把课文的顺序理一理,看看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其中主要写了什么。

  三、交流初读体会。

  1.读准字音。

  2.记忆字形。

  (1)借助熟字和偏旁部首学习生字。(出示生子卡片)

  (2)重点分析易错字。

  3.生词积累。

  憋闷:本课指瓶子里容积小,使二氧化碳不能自由活动。

  凝结:本课指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液体。

  闯祸:因疏忽大意、行动鲁莽而引起事端或造成损失。

  熄灭:停止燃烧。

  4.理清文章的条理。

  (课文一共有7个自然段,介绍了二氧化碳的作用和害处)

  (课文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自述,先介绍二氧化碳的特点,然后具体介绍二氧化碳的作用,最后介绍二氧化碳的害处)

  (课文主要介绍二氧化碳的作用,对它的特点和害处作次要介绍)

  5.老师总结。

  大家刚才交流了自己的初读体会,已经对二氧化碳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二氧化碳有哪些作用,又有什么害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认读字卡片认读。

  2.听写生字。

  3.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自由讨论,并作汇报。

  (3)老师总结:二氧化碳无色、无味,看不见也摸不着,却又广泛存在,有人把它当作废弃,那么它究竟是不是废气呢?我们继续探究学习。

  2.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

  (1)指名分段朗读第2~4自然段,思考:二氧化碳有哪些作用?

  (2)学生从课本上找出描写二氧化碳用途的句子读一读。

  (3)学生交流二氧化碳的作用。

  (树木、庄稼,蔬菜都欢迎二氧化碳)

  老师相机引导:为什么树木、庄稼、蔬菜都欢迎二氧化碳?让学生把原因读一读。

  学生继续汇报。

  (人们把二氧化碳溶解在汽水里,当人喝了汽水后,会加快胃液分泌,帮助消化,使人解凉又解渴)

  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老师总结:人们用很大的压力将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人们只要打开瓶盖,二氧化碳就会跑出。当人们喝汽水的时候,二氧化碳就会跑到人的.胃里,加快胃分泌胃液,帮助消化,由于胃里闷热,二氧化碳又会从胃里跑出,带出人体的热量,所以人们在喝汽水后会觉得又凉快又解渴。

  老师继续引导交流。

  二氧化碳除了这些作用外,课本上还介绍了它的什么作用?请大家继续汇报。

  (4)观察课文插图和人工降雨录像,增进对科文的理解。

  3.学习课文第5、6自然段。

  (1)男、女生分别读第五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思考:二氧化碳有什么害处?

  (2)学生交流汇报。

  (二氧化碳常住在菜窖里面,人走进去,会危机生命)

  老师引导:人怎样才不会被菜窖里的二氧化碳所危害?读出课文中的句子。

  三、课外阅读,了解二氧化碳更多的知识。

  老师:课文中说二氧化碳的用途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在课外找一找有关二氧化碳的资料读一读,读后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

  20我不是废气

  特点: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到处存在

  帮助植物制造养分

  二氧化碳 作用:溶进汽水,帮助人消化,解凉解渴不是废气

  加工成干冰,用来人工降雨

  害处:危害人类生命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学习口语交际。

  学生学习过程:

  一、审题

  1.谈话揭示讨论话题。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求。

  (1)如果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不要闷在心里,通过“小烦恼热线”倾诉一下,以此来释放心理压力,同时接受别人的帮助。

  (2)学会倾听别人的倾诉,学会在别人不愉快的时候给予及时的适当的帮助。

  二、指导

  1.角色分配:主持人——教师 小烦恼——某位同学 热心听众——其余同学

  2.指导内容

  (1)“小烦恼”:清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

  (2)“热心听众”:设法帮助小烦恼,并指导学生规范口语。

  (3)教师“主持人”:为学生作示范,从而明确该如何做好主持人。

  三、练习

  1.学生分成小组练习,在每小组内大家各抒已见,尽情倾诉,互评互补。

  2.各组选择较为典型的话题与全班同学交流。

  四、反馈

  1.引导学生对口语内容进行点评。

  2.鼓励“小烦恼们”根据大家提供的方法尝试着做一做。

  作业设计:

  说说自己的体会

语文教案 篇8

  一、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三、解决重难点的措施及方法:

  学习、运用练习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达到突破难点,解决重点的目的。

  四、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二战时期小英雄任务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学习他们的伟大精神。

  五、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1、介绍时代背景。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苏联从此开始了炮火连天的生活。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感知内容。

  1、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借助工具书,并标出自然段。

  (2)思考: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2、出示生字词,检查预习。

  3、师:课文比较长,咱们的检查就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吧!在朗读的时候,我要求大家认真听、仔细看,从课文的自然段之间你会有什么特别发现?

  4、领悟方法:课文读完了,文章最后的泡泡中有个问题……这个关系是什么呢?自由读读开头的三个自然段和结尾的两个自然段。(首尾呼应)

  5、刚才给大家的任务还记得吗?看看谁的`眼睛最亮。(意义段空行,表示独立讲了一个意思。)

  6、请快速地浏览第一部分,用自己最简洁又最明白的语言表达这部分内容。

  7、检查交流,根据回答板书词语(诱敌上勾)。继续检查第二部分的朗读与内容,根据回答继续板书。(密报敌情)你发现老师对以上两部分内容的概括……(都用四个字)。三、四部分学老师试试。(消灭敌人、继续候敌)

  8、认识小标题,整理内容。

  师:这四个词语表示了我们对文章四个部分的理解,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小标题”。下面,看谁能根据这四个小标题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9、通过预习,请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夜莺”指的是谁?(小男孩)

  10、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夜莺的歌声出现了几次?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课文开头为什么要写“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

  2、昔日热闹的村庄在战火中变得荒凉寂静,这时候什么吸引了德国兵的注意力?

  3、这一部分,还有什么地方也写到小男孩学夜莺唱歌?

  4、从两处描写夜莺歌声的地方,你读出了什么?结合上下文自己反复读一读这两处,也可以和小组成员交流交流。

  (1)为什么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这说明什么?

  (2)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何要做出天真贪玩的样子?结合第二部分谈一谈你对小男孩这种行为的解释。

  5、(1)小男孩巧妙地用学夜莺唱歌的方式引诱迷惑敌人,由此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小男孩?

  (2)请画出课文第一部分里你认为能表现小男孩机智勇敢的语句。

  相互讨论,体会句子含义,幻灯出示。

  (1)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

  (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4)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6、小结本段内容,指导朗读。

  通过这些语句,我们知道了这是一个勇敢机智镇定的小男孩,所以读小男孩的语言时,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童声稚气、天真活泼。)

  与小男孩比起来,德国军官总是想从小男孩嘴巴里探听到什么,他的话语中有诱骗,有恐吓,也有企盼。那么我们又应该怎样处理他的语言?(狡诈、阴冷而又带有期冀)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切入主题。

  1、自由读课文,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文中的小男孩和敌人。(板书:小男孩、敌人)

  2、反馈,学生板书词语。

  二、以读代讲,理解课文。

  1、师生共同学习夜莺的第一次歌声,思考夜莺的第一次歌声有什么目的?

  (板书:诱敌深入)

  2、过渡:德国军官是那么好骗的吗?随随便便就相信一个敌对方的孩子吗?

  他是怎么盘问夜莺的?(课件展示德国军官盘问夜莺的话)

  3、面对德国军官的层层盘问,小夜莺是怎么诱敌的?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德国军官和夜莺的对话,学习体会。

  汇报交流,课件展示夜莺的回话,师:你准备用什么语气来读夜莺的话?为什么?(故作天真,装糊涂,迷惑敌人。)

  4、理解“刚刚一开火,……就都跑了。”等句子。

  5、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

  6、过渡:由于孩子巧妙的回答了德国兵的盘问,德国兵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

  7、学习夜莺的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歌声,思考:夜莺的歌声有什么目的?

  8、学生分组学习。汇报交流:

  (1)指名读句子“他有时候学……”,此时,他学夜莺唱是为了什么?

  (为了麻痹敌人,以便他后来用鸟叫向游击队传送情报时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2)他还用了哪些办法麻痹敌人?(一甩一甩……答非所问……故意装做不懂事、天真贪玩,其目的是为了迷惑敌人,取得敌人的信任。)

  (3)夜莺是怎样向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

  (4)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5)“从孩子的嘴里……”,这歌声有什么作用?与哪里相照应?

  三、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1、此时此刻,你想对小夜莺说什么?

  2、文章为什么以“夜莺的歌声”为题?

  (文章从开头到结尾都贯穿着“歌声”,它是文章的线索。机智勇敢的小男孩用歌声把敌人吸引到河边,用歌声麻痹敌人,把敌人带进树林,用歌声把情报传递给游击队。协助游击队歼灭敌人后,歌声又在河岸边响起。这歌声,歌唱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也歌唱了小男孩的爱国主义精神。)

  3、师总结:在苏联卫国战争中,正是有了有千千万万像小夜莺一样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孩子,正是他们团结抗敌,1945年德国侵略者无条件投降。夜莺的歌声,是战斗响起的号声;夜莺的歌声,是传递情报,打击敌人的枪炮声;夜莺的歌声,是胜利的歌声;夜莺的歌声,是一曲爱国抗敌的颂歌!

  四、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苏联卫国战争进行了四年,我们中国的抗日战争进行了整整八年,我们也有像小夜莺一样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孩子,你知道吗?(王二小、雨来、张噶子等)

  2、课外阅读他们的故事,体会他们心中的歌。推荐故事:卓娅的故事

  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

  起因:引敌发现  主动接近

  巧答盘问  取得信任

  经过:诱敌进伏击圈 机智勇敢的

  巧妙报告敌情 爱国主义精神

  结果:全歼敌人

  夜莺又叫

语文教案 篇9

  第九课 风雨中我在成长

  教学重点:

  1、 人生难免有挫折和挫折的积极作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2、 战胜挫折的途径和方法是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ldqu;挫折是把双刃剑&rdqu;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本课在教学方式上采用:(1)&ldqu;自主阅读、感悟&rdqu;的教学方式;(2)案例分析教学方式;(3)采用亲身

  体验教学方式等;(4)分析对比的'教学方式等。

  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参与性的教学活动为主,以讲解为辅,重在引导。运用有利于教学的多种手段和形式,从多个角度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课时安排:本课计划用3课时授完。

  第一课时(总第23课时)

  教学内容:教授第一框,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朗读教材引言部分后教师导入本课的教学)

  2、板书标题: 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二、讲授新课

  1、人生难免有挫折

  (1)什么是挫折

  活动一:&ldqu;挫折就在我们身边&rdqu;

  议一议:

  ※ 自己有过以上类似的挫折经历吗?

  ※ 自己经历的最严重的一次挫折是什么?当时的感受如何?

  教师讲述:

  生活中不知是阳光明媚,也会有风风雨雨。事实告诉我们,挫折就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我们都会遇到挫折。什么是挫折呢?

  每个人都有许多美好的期待和希望,为了实现它,都要做出种种努力。当由于受到多种阻碍和干扰而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时,便是遇到了挫折。

  相关链接:&ldqu;关于挫折&rdqu;(见教材P96页材料)

  活动二:读一读,议一议

  想一想:

  ※ 他们遇到的挫折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 生活中有从来也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吗?

  教师讲述:

  伟人和名人会经历挫折,普通人也会经历挫折‐‐‐因为导致挫折的因素太多,人不可能完全避开这些因素而不遭遇挫折。(板书标题)

  (2)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人生难免有挫折,人们正是在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学生朗读教材)

  相关链接:&ldqu;造成挫折的原因&rdqu;

  2、挫折是把双刃剑

  活动三:&ldqu;挫折具有两面性&rdqu;

  议一议:

  ※搜集有关资料,以&ldqu;挫折到底是坏事还是好事&rdqu;为题进行辩论。

  教师讲述:

  通过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挫折具有两面性。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精选)08-27

语文教案【精选】07-27

[经典]语文教案09-02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经典】08-14

(精选)语文教案08-01

【精选】语文教案08-03

语文教案(精选)08-11

(精选)语文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