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空空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3-10-05 08:51:11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中班教案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必备)中班教案8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感受歌曲中两段不同的情绪变化,学习用不同的唱法来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

  2、 探索表演中运用声音、动作、表情表现歌曲的不同情绪。

  3、 体验与同伴合作的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学音乐,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引起学习歌曲的兴趣

  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过不高兴的事吗?不高兴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后来和好了又是什么样的?

  二、幼儿看幼儿用书,学唱歌曲

  1、 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上小朋友的表情、动作和眼神:看看这两个小朋友生气的时候是什么样的。高兴的时候又是什么样的,谁会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2、 教师范唱歌曲前半段,引导幼儿关注歌词内容:有一首歌就唱了两个小朋友之间生气的事情,请你们仔细听,歌里唱了什么时候

  3、 引导幼儿学唱歌曲的前半部分

  4、 完整范唱,引导幼儿对比歌曲中的情绪变化,

  5、 完整演唱歌曲2~3遍

  三、尝试与同伴合作表演歌曲《拉拉钩》

  1、 幼儿分句创编动作和表情,重点创编动作:生气、不理睬、翘嘴巴。

  2、 播放音乐磁带,鼓励幼儿两两结伴表演歌曲《拉拉钩》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对磁铁吸铁现象感兴趣,初步了解磁铁能吸住铁和铁制品。

  2、尝试用记录表来表达自己的猜想和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1、魔术用的帽子(里面贴有磁铁)。

  2、记录纸、操作盒(包括回形针、泡沫、铁夹子、铁制钉子剪刀、纸杯、橡皮擦、塑料尺)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发兴趣:变魔术

  1、变魔术

  教师在一顶帽子下放一个铁制夹子,扣住帽子转两圈,“变变变”打开帽子,夹子不见了。

  2、请幼儿猜猜夹子哪里去了?

  3、教师公布答案:被帽子里的磁铁吸住了。

  二、认识各种各样磁铁

  1、取出帽子内的磁铁让幼儿认识。

  2、请幼儿说说:你见过磁铁吗?还见过什么形状的磁铁?

  3、教师出示U形、长条形、圆形等各种形状的磁铁,请幼儿观察。

  提问:这些磁铁是什么形状?它们像什么?

  三、谁是磁铁的好朋友

  1、介绍操作材料:磁铁想找一些好朋友一起玩,这里有这么多东西,你认识它们吗?

  2、介绍操作表格:哪些是磁铁的好朋友,你能帮磁铁把它们找出来吗?

  能被磁铁吸住的打“O”,不能的打“X”。

  3、幼儿预测:把猜想的结果记录在画有“?”的`第二列。

  4、幼儿操作:用磁铁去吸这些东西,把操作结果记录在画有小手的第三列。

  四、小结

  1、集体交流。

  什么物体能被磁铁吸住?

  什么物休不能被磁铁吸住?

  2、教师总结。

  磁铁能吸住铁和铁做的物体。

中班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念儿歌,理解“暖和”的词意,感受冬天阳光的温暖。

  2、在添画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在散步活动时晒过太阳。

  (材料准备)晴朗有太阳的天气,印有红色圆形的纸,蜡笔。

  教学重难点:感受并理解“暖和”。

  教学过程:

  一、找一找冬天的太阳:

  1、 让幼儿到室外去找太阳,找到后围坐在太阳下面。

  2、 老师:大家都找到了冬天的太阳,我们在太阳下面坐一会儿,晒晒太阳。

  提问:

  ·冬天的太阳晒在身上有什么感觉?(学习词——暖和)

  ·摸一摸自己,你觉得身上哪些地方暖和了?(根据幼儿的讲述,教师用儿歌小结)

  二、欣赏学习儿歌:

  1、老师把大家晒太阳的事情,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来听一听。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儿歌中的`语句)

  2、我们一起来说说晒太阳的事情好吗?(鼓励幼儿跟随老师一起学念儿歌)

  3、 大家说得这么好,太阳公公也来作客了(出示印有圆形的纸),你们欢迎它吗?

  4、 太阳公公年纪大了,刚才有几句话没有听清楚,我们再说一遍给它听好吗?

  三、我和太阳做游戏:

  1、太阳公公说:这一回我听清楚了,你们说得真好听。太阳公公心里可高兴了,想和大家做一个游戏:你们看,现在太阳还没有发光,请你们帮个忙,让太阳发光,好吗?

  2、教师示范,添画太阳光:(引导幼儿学习运用各种线条添画太阳光)

  3、太阳发光喽!太阳太阳放光芒!(手势,并引导幼儿模仿)

  4、太阳发光了,我们又可以晒太阳了(教师手拿发光的太阳,照着幼儿,引导幼儿集体念儿歌)

  四、幼儿操作,添画太阳光。

  五、结束活动:

  整理学习用品。

中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通过音乐《泥娃娃》欣赏启发小朋友分析、想象、思考、判断的能力,培养对音乐的感知以及合作能力。让孩子多听,静静的听,欣赏音乐的价值。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自由创编表演的愉悦及帮助他人的快乐。

  2、能用不同的动作、表情恰当表现歌曲内容,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3、鼓励幼儿在学唱歌曲的基础上完整表演。

  活动准备:

  1.下载歌曲-泥娃娃MP3。

  2.教具-泥娃娃。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跟随音乐做踵趾小跑步进教室。

  二、展开

  1.引导幼儿理解并学说歌词。

  (1)出示泥娃娃。

  提问:这是谁?它长什么样子?

  教师带领幼儿按节奏朗诵歌词。

  (2)教师:泥娃娃为什么不高兴呀?他没有爸爸妈妈,怎么办呢?”

  教师带领幼儿朗诵歌词。

  (3)幼儿拍手完整朗诵歌词。

  2.学唱歌曲。

  (1)教师完整演唱歌曲。

  (2)幼儿跟随教师清唱。

  (3)幼儿跟音乐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3.师幼互动,学习并创编部分动作。

  4.在师幼共同创编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完整表演,幼儿欣赏。

  5.幼儿完整表演。

  (1)幼儿完整表演一遍,要求幼儿动作合拍,歌曲演唱清楚完整。

  (2)幼儿分组表演。

  三、结束

  引导幼儿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提问:帮助了泥娃娃后,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

  活动反思:

  《泥娃娃》这首歌曲,在上的时候我觉得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有趣易记,好多幼儿都曾听过这首歌,可是在教授歌曲时,还是发现了虽然孩子们对歌曲是熟悉,但对歌词不是那么清楚。唱到“也有那眉毛也有那眼睛”和“也有那鼻子也有那嘴巴”这两句时,孩子们总是把顺序唱反了,有的先唱有的先唱“鼻子”,有的先唱“眼睛”,造成了歌唱的声音十分的混乱,于是我就请小朋友面对面看看歌里所唱到的“眼睛”、“鼻子”等是在脸上哪个部位,从而感知是按照从上往下唱的,有了这一个点拨,孩子们就非常明确的唱准了。

  不足:

  歌曲里有个难点是“他没有亲爱的爸爸也没有妈妈”这一句,由于是弱拍起,孩子们很难把握,总是把这一句的第一个字“他”唱在第一拍起的时候,反复练习几遍后,还是没能达到了我所预期的效果。

  幼儿园艺术领域的培养的目标是丰富幼儿情感,培养幼儿的初步审美感。在这节音乐活动中幼儿很好的体会到了歌词的'意境,感受到了歌词中的美。但在活动过程中很多环节幼儿没能积极响应,多数幼儿没能大声的唱歌曲。

  这次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示,那就是在遇到难题时一定要多动脑筋,多去尝试,不要怕失败,因为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成功,这其实也是老师和孩子一起学习的很好的机会,把困难当成是一种挑战,只有这样的胜利才会有那种特别强烈的成就感。让孩子们在美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创造更美的音乐奇迹。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了解生活中的劳动者,感知它们的劳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培养尊敬劳动者,爱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要求幼儿访问父母,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

  2.知道"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由来。

  活动过程:

  1.出示父母的照片,介绍父母及父母的工作情况,启发幼儿关注父母的工作。

  (1)教师简要介绍自己父母或家人的工作情况。

  (2)启发幼儿说说自己父母是怎样工作的。

  2.结合课本第8页,指导幼儿阅读并思考:

  (1)画面上有许多叔叔、阿姨、它们是干什么工作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2)叔叔、阿姨的工作,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3)你还知道哪些劳动者?

  3.组织幼儿讨论:如果没有叔叔、阿姨们的劳动,我们的生活将是怎样的?

  4.介绍"五一"国际劳动节。

  5.启发幼儿围绕"如何为叔叔、阿姨、爸爸、妈妈祝贺节日"谈谈自己的想法。

  6.组织幼儿组成不同的活动小组,如:做贺卡小组、排练节目小组等,为叔叔、阿姨、爸爸、妈妈祝贺节日做准备。

  活动建议:

  启发幼儿冲废旧的报纸、图书上剪下喜欢劳动者得画片,贴在课本上,说说他们劳动的特点。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会目测数群的点数方法,能正确数出7以内的数量。

  2、能将数量在7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归类,并用数字或圆点表示物体的数量。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1-7的数卡和点卡若干。(2)数量为1—7的各种玩具的图卡若干、超市货架底版。(3)“小小超市员”和“给动物搬新家”的分组操作材料。

  环境创设:将活动室场地分为两块,其中一块创设超市情景,摆放超市货架底版;另一块创设动物园环境,摆放7座动物房屋底版。活动过程:

  一、引入超市情境,学习目测数群的方法。

  1、出示各种玩具图卡,引导幼儿学习目测数群的方法。

  引导语:超市里有许多玩具,让我们看看有哪些玩具,每种玩具的数量有多少。你是怎么数的?

  2、引导幼儿用目测数群的方法点数:先看图卡里集中在一起的玩具有多少个,再数完剩下的`玩具,这样就能得到图卡中玩具的总数量。

  二、集体操作:整理货架。

  1、出示超市货架底版,与幼儿共同讨论整理货架的规则:将数量相同的玩具放在同一层。

  2、请一名幼儿示范,教师与其他幼儿共同检查。

  3、出示1-7的数卡,请幼儿分别将这些数卡摆放到相应的货架旁:货架上的玩具数量是几,就在该层货架旁摆上数字几的数卡。

  三、分组操作。

  1、第一组:小小超市员。提供超市货架底版,每层货架上摆五张数量为7以内的各种食品的图卡,其中只有一张图卡上的食品数量与其他四张不同。请幼儿当小小超市员,检查食品在货架上的摆放情况,找出每层货架上放错的食品图卡,并将其放在正确的货架上,使每层货架上的食品数量都相同,最后在每层货架旁摆放对应的数卡或点卡。

  2、第二组:给动物搬新家。提供7座房屋底版,以及数量为1-7的各种动物的图卡若干。请幼儿给动物搬新家,数量相同的动物住在同一座房子里,最后再根据房屋里住的每种动物的数量,在该房屋的屋顶上贴上对应的数卡或点卡。

中班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能贪吃。

  2.能大胆创作,充分想象,用已掌握的搓、团圆、捏、压印等技能制作出各种水果,发展其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1.泥巴若干,各种材料:树叶、牙签、小棒,树枝等。

  2.泥蛇一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出示一条泥做的蛇)“你们看谁来了呀?”

  “它的名字叫多多。你们想知道多多的故事吗?”

  二、欣赏故事

  1.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2.提问:小蛇多多吃了哪些水果?

  三、制作水果

  1.你想吃什么水果?幼儿回答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各种不同的水果。

  2.我们来把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做出来吧!

  3.介绍材料,“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材料?”(泥和一些辅助材料)

  ( 引导幼儿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辅助材料和工具,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做出与别人不同的水果)

  4.幼儿制作,教师观察指导

  提醒幼儿将泥搓的光滑后再制作

  四、多多吃水果

  1.(教师拿着泥蛇吃水果)“多多看见小朋友做的水果,嘴巴又馋了。”

  2.教师挑一些做的比较别致的`水果让多多吃,并进行简单的讲评,如:“这个苹果很漂亮,又圆又大,我要吃的。”等。

  五、多多怎么了

  1.多多吃了香蕉、苹果、橘子、草莓……现在肚子胀鼓鼓的好难受啊!

  2.多多为什么会这样啊?怎么办呢?(引导幼儿帮忙想办法)

  3.教师继续讲故事。从“一只小蚂蚁爬到了多多的鼻尖上”到最后。

  4.多多吃了太多的东西,很难受,幸亏有小蚂蚁帮忙才能轻松的回家,我们小朋友能不能像多多一样一下子吃很多东西?(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一下子吃很多东西对身体不好,有好吃的东西不一定要一次吃完。

中班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自制响罐,鼓励幼儿用语言大担描述响罐的声音,学习象声词“淅呖呖”“沙啦啦”“铛铛铛”

  2、帮助根据物体在容器中摇动时发出的不同声音来判断物体名称,发展听觉分辨力。

  3、培养幼儿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体验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教师示范实验材料:八宝粥空罐头一个,装米的罐头一个,水箱、桶、矿泉水瓶若干。

  2、幼儿操作材料:八宝粥空罐头人手一个。玻璃珠、黄豆、米、等晃动时能发出不同声响的物品若干。

  3、录音机,节奏鲜明的乐曲磁带。

  4、事先安排幼儿座位成半圆形的位置,贴上小苹果。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把水箱的水龙头打开,让幼儿说出水流出来的声音是怎样的?(幼儿讨论)师说出“哗啦啦”的`响;那雷声是怎样的?(轰隆隆)……让幼儿说出更多的象声词。

  (二)设疑,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出示两个罐头,告诉幼儿一个里面装了东西,一个里面没装东西。不用眼睛看,还能用什么办法知道哪个装了东西。感知物体在容器中摇动时会发出响声。(学习词 响罐)

  (三)引导幼儿自制响罐,鼓励幼儿用语言大胆描述响罐的声音,学习象声词“淅呖呖”“沙啦啦”“铛铛铛”。

  1、幼儿自制响罐。

  提出要求:每人拿一个空罐,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材料装进罐里,摇一摇,听一听象你听过的什么声音?

  2、集中听响,鼓励幼儿大胆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要求口语能力较强的幼儿能说出“像什么声音”,如鼓的声音等,口语能力一般的幼儿直接描述。

  3、教师小结并有节奏的朗诵儿歌,帮助幼儿掌握象声词“淅呖呖”“沙啦啦”“铛铛铛”。

  4、鼓励。

  幼儿听儿歌,并根据儿歌中的象声词“淅呖呖”“沙啦啦”“铛铛铛”等摇动响罐。

  (四)帮助根据物体在容器中摇动时发出的不同声音来判断物体名称,感受各种有趣的声音,发展幼儿听觉能力。

  1、讨论“为什么一样的罐子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教师小结:因为罐头里装的东西不一样,摇动时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3、游戏“我猜 我猜 我猜猜猜”,请个别幼儿上前摇不同材料做成的响罐,幼儿抢答,发展幼儿听觉分辨力。

  4、幼儿思考“如果两个罐头里装的是同一种东西,它们发出的声音肯定会一样吗?”

  5、实验论证:让幼儿感知同一种东西由于装入的数量不一样,在罐中摇动时发出的响声也不一样。

  6、不同的罐头,即使装着同一种材料,它发出的声音也不同。(师示范)

  (五)集体用响罐为音乐伴奏,充分体验活动的快乐。

  四、延伸活动。

  1、在活动区中投放制作响罐的材料,让幼儿继续探索。

  2、鼓励幼儿回家尝试用更多的物品制作响罐,和父母玩“听一听、猜一猜”的游戏。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精选]08-11

(精选)中班教案08-12

中班教案(精选)08-04

【经典】中班教案08-23

[精选]中班教案08-21

【精选】中班教案07-29

[经典]中班教案07-28

中班教案(精选)09-03

中班教案(经典)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