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空空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09 10:10:53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集合(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集合(9篇)

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蟋蟀、蚂蚁等小昆虫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2.喜欢探究昆虫的秘密,发展比较观察的能力。

  3.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要爱护益虫。

  二、活动准备

  1.画有各种昆虫的图片(如蚂蚁、蜜蜂、蜘蛛、螳螂)若干。

  三、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头带两根雄鸡毛,身穿一件绿衣袍,手握两把锯尺刀,小虫见了拼命逃 (打一动物)谜底:螳螂。

  2.出示蟋蟀螳螂图片,提问:蟋蟀、螳螂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共同的名称是什么?

  总结:蟋蟀螳螂身上都有六条腿,两对翅膀,都会飞,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3.让幼儿观察各种昆虫图片,引导说出昆虫的外形特征。通过结合图片描述引导幼儿讨论交流,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提问: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里吗?他们有什么本领?是人类的好朋友吗?

  总结:螳螂生活在田地里的植物上、草丛里,能吃掉苍蝇、蚊子、蝗虫等多种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食物少的时候大螳螂会吃掉小螳螂,螳螂妈妈还会吃掉螳螂爸爸。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丛或砖块的下面,喜欢夜里出来活动,喜欢打架能发出好听的叫声,吃各种作物、树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虫。

  4.欣赏儿歌进一步对昆虫特点加深印象:运动会,真热闹,昆虫朋友来参加。头胸腹,分三段,首先先要看清楚。一二三,四五六,我们都有六条腿。不能多,不能少,千万不能数错了。

  5.欣赏歌曲 《虫儿飞》。

  四、活动延伸:

  结合有关昆虫的视频,观察他们的'活动,了解其生活习性,增进幼儿对昆虫的认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幼儿兴趣出发,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是,在活动中也有个别环节由于知识性强而导致部分幼儿难于理解。如何把幼儿掌握知识的环节游戏化,更好激发幼儿的兴趣,将是下一个主题中应探索的课题。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水、了解水,知道水的重要性。

  2、让幼儿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

  3、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索和求知欲。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海绵若干、水桶、透明器皿、冰块、桌子、金属(小钥匙)、小花洒、木块

  【活动难点】:

  孩子们对雨水的形成过程的理解,对此教师除了有简明的叙述讲解以外,还会利用道具进行简单的演示,形象地解释雨水形成的循环过程。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组织幼儿轻松愉快地入场坐好。(音乐)

  2、(播放雷电声→雨声)利用多媒体等道具营造夏天雷电雨时的氛围,通过声音刺激幼儿的听觉感受。

  3、教师提问:刚刚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会想到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打雷闪电的声音、下雨的'声音)

  (二)基础部分

  1、教师提问:你听过的雨声是怎样的呢?(霹雳啪啦、滴答滴答……)你们知道,雨水是怎么来的吗?想知道吗?

  2、水的形成--观察图片(雨水形成循环图)教师用语:请小朋友们一起安静地、认真地观察这幅图,答案就在里面。

  教师提问: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给小朋友自主观察与思考的时间,鼓励小朋友动脑筋、积极发言)。

  教师解说:雨水是这样形成的-太阳热烈的照射,地上的水受热变成了水蒸气,飘到了高空中遇到冷的空气变成了很多小水滴,水滴聚集在一起变成我们看见的云朵,当云朵里的小水滴越积越多,承受不了重量,就从天空中掉落下来,这就是我们看见的雨啦!你们看,就像这样……

  (1)解说:把海绵当做云朵,当云朵里的水分不多时,还很轻(让幼儿感受海绵的重量)太阳照射下的空气中充满水分;

  (2)给海绵注入水分,解说:当云朵中的水分聚集得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会太重,于是从天上落下来,这就是雨了。小朋友,明白了吗?

  (3)请个别小朋友体验。

  3、水的形态--冰

  (1)教师用语:小朋友,水除了有液体、气体的形态,还有其它形态,是什么呢?(摇动装有冰块的盒子,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与思考,引导幼儿说出"冰")

  (2)请小朋友摸一摸冰块,说出感觉。(冷冷的)

  (3)教师用语:水一经冷冻,就变成"冰"的状态了。

  (4)提出问题:冰又怎么变成水的呢?(准备水的三态,让孩子观察与思考)

  4、水的作用教师引导:水这么奇妙,它有什么用呢?(喝、清洁、游戏等等)与幼儿谈话,适当利用语言和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水可以……可以用水……让幼儿自主思考,作出经验谈,知道水的用处很多,我们都需要水。

  教师提问:小朋友,如果没有了水会怎样呢?

  引导幼儿说出没有水,生物都不能生存了,水非常重要。我们要珍惜水资源,不浪费水,可以怎么做呢?(水龙头关紧、洗菜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或者洗完衣服的水可以拖地等等)

  (三)结束部分

  1、水的游戏操作游戏准备:准备三个透明水罐、水、海绵、乒乓球三个游戏玩法:把小朋友平均分成三组,在规定的时间内(音乐控制)让每组幼儿轮流以接力的方式,用海绵吸水灌进透明水罐里,看哪组收集的水最多,乒乓球浮起最高为胜。(教师示范一次)

  2、小结与提问水的用处可真多,水除了可以喝,可以用来清洁,还可以玩游戏呢!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小朋友,请看清楚--演示:把金属钥匙和木头放进装有水的透明罐中,三种物体形成对比(浮、沉)。

  3、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探索:为什么乒乓球和木块会浮在水面上,而钥匙却沉下去了呢?还有什么是能浮在水上的呢?请小朋友回家后,自己去寻找一个完整的答案,回来告诉老师。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方法。

  2、愿意了解动物传递信息的多种方式。

  3、了解动物通过气味、震动翅膀、声音、动作、色彩等传递信息的方式。

  【活动准备】

  1、准备蚂蚁、蟋蟀、蜜蜂、孔雀等动物的图片。

  2、《小动物之间的联系方式》的录相。

  3、活动前,请幼儿找相关资料,简单了解小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及幼儿查找的小动物联络图文表。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大家一起来〉〉进入活动场地

  教师用拥抱、握手、拉幼儿舞蹈、动作、图画、语言等方式,让幼儿感受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方法(有动作、图文、声音、表情、新闻媒体等方式)从而印发幼儿了解动物之间的联络方式。

  二、学习了解动物传递信息的多种方式

  1、教师用动作引出幼儿要学习的动物——孔雀的传递信息方式:通过录相知道孔雀开屏是以色彩来传递信息的。

  2、教师用谜语引出第二种小动物——蜜蜂,通过录相知道蜜蜂是通过动作来传递信息的'。

  3、出示图片蚂蚁,引起幼儿要了解蚂蚁是怎样传递信息的欲望——知道蚂蚁是通过气味,触角相碰来传递信息的。

  4、听声音引出蟋蟀、蝗虫传递信息的方式,知道它们是通过振动翅膀传递信息的。

  三、出示幼儿自己搜集的关于各种动物之间联络的图文表,激发幼儿愿意与其他幼儿相互交流分享的欲望,从而让幼儿更多的了解不同动物的不同联络方式。

  四、看录相,激发幼儿对自然界其它动物之间传递信息方式的学习和了解的兴趣,让幼儿展开继续的搜集和学习。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 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 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科学教案 篇4

  大班科学教案《种豆子》

  设计背景

  现在的小孩很多都不认识泥土和植物的关系,对于植物的生长环境也不了解,但是对植物非常有兴趣,孩子们可以通过这节课学习和了解种植技能。 活动目标

  1.对种子的变化感兴趣,萌发观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探索发现种子的变化以及种子变化需要的条件,学习用图画、表格的方式做观察记录表,发展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要自己实际操作,而且种植之后还要随后观察。幼儿对种植基本是完全陌生而没有实操的经验。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春天里》

  2、幼儿观察用的黄豆、蚕豆、绿豆、芸豆干湿种子,浸泡在水中陆续出芽的四种豆豆的种子;花盆里已经发芽的黄豆、蚕豆、绿豆、芸豆苗苗。

  3、观察记录用的纸笔。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你们见过种子吗?种子是在什么环境下发芽的?

  2、观察种子的变化。

  (1)教师出示黄豆、绿豆、蚕豆、芸豆干湿种子,浸泡出芽的四种豆的种子。(包括没出芽的豆)看看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我这里有四种豆子,分别是黄豆、绿豆、蚕豆和芸豆,但是这四种豆子又不一样,你有没有发现哪里不一样?(一些干的,一些湿的)已经发芽了的种子是干的还是湿的?(湿的`)

  师小结:说明种子如果想要发芽就需要水,有水就能发芽了。

  (2)引导出种子发芽不仅需要水还需要空气。

  师出示已经浸泡烂了的豆子。

  师:看,这个湿的种子有什么不一样?(已经烂了)你觉得我什么这个湿的种子又会烂了?(水过多)水太多了空气就没有了,种子就烂了。

  师小结:这个实验证明了种子发芽不仅需要水,还需要空气,所以种子也不能长时间浸泡在水里。

  3、学习做“豆豆的观察日记”。

  学习填写记录表。

  使用《小朋友的书.春天里》第4页“豆豆的观察日记”,请幼儿看一看、 说一说表格的意思。

  师:表格的空白的格子是我们填写黄豆、蚕豆、绿豆、芸豆生长的时间。横排上面的第一副是种子发芽的时间,第二幅是种子长第一片叶子的时间,第三幅是种子长到最高时的时间,第四幅图是种子开小花的时间,最后一幅是种子结荚的时间。

  4、种植。

  (1)教师示范种豆的方法:挖坑放豆种、培土、浇水。幼儿边观察边做模仿动作。

  师:现在请你们一组为单位种这四种豆子。

  (2)幼儿动手种植、浇水。

  (3)教师交代管理要求。要求幼儿以小组为单位,管理种植豆子、定时浇水。

  师:豆子种好了之后,你们这一组就负责管好自己这一组的豆子,要定时浇水,然后记录下豆子的生长情况。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孩子在不断操作中,发现、总结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2、通过活动,逐步养成相互协作、商量的习惯,增进孩子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物品:书、纸、瓶、吸管、积木、玩具、果冻壳、夹子、一次性杯子、沙子、橡皮泥等。

  2、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玩物品,区分哪些物品可以站起来。

  (1)、师:我们桌子上都放了些什么东西?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幼儿自由玩)

  (2)、师:看一看它们都能不能竖起来呢?试一试,哪些东西可以竖起来?(幼儿试一试)

  (3)、师:你们将桌子上的东西都竖起来了吗?为什么桌子上有的.东西可以竖起来,有的却不能呢?

  (4)、幼儿将可以竖的与不能竖的分类。

  2、幼儿再次玩物品,想办法借助其他材料让物体站起来。

  (1)、师:剩下来的这些东西都不能竖起来,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让它们竖起来呢?

  (2)、出示盒子、瓶盖、沙子、毛巾、书等材料。

  师:“有些东西虽然自己不能竖起来,但可以借助其他的东西来帮忙,大家试试看。”

  (3)、幼儿选材料帮忙将物体竖起来。

  (4)、幼儿操作完毕,自由入座,交流自己的方法。

  师:“你想什么办法,让什么东西竖起来了?

  (5)、教师小结。

  3、幼儿自由分组,合作想多种办法让吸管竖起来,并进行记录。

  (1)、师:我这里有许多吸管,要请小朋友四个人一组,想各种办法让吸管竖起来,并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

  (2)、幼儿操作并记录。

  (3)、师:你想了什么办法?怎样记录的?

  4、出示笔筒、文件架、滑板车,拓展幼儿思维。

  (1)、师:它们有什么用呢?滑板车玩了以后不想玩了,把它放在那儿会怎样?怎样让它不倒?

  (2)、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可以让东西竖起来的物品?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特点,知道乱扔垃圾对人们生活的危害。

  2.能将垃圾进行简单分类并记录。

  3.愿意做生活的小帮手,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备视频(整洁、卫生的小区,垃圾遍地的小区),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垃圾的图片,垃圾分类标志图片。

  2.垃圾袋、簸箕、夹子等若干。

  3.“幼儿学习材料”—《能干的我》。

  活动重难点:

  1.重点:简单了解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特点,知道乱扔垃圾对人们生活的危害。

  2.难点:能将垃圾进行简单分类并记录。

  活动过程:

  1.播放视频《垃圾遍地的小区》,引导幼儿了解垃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

  提问: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你会有什么感受?

  小结:垃圾破坏我们的生活环境,污染水源和土壤,传播疾病,危害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2.出示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垃圾的图片,帮助幼儿认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提问:图片中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的?(纸盒、瓶子等)哪些垃圾是不可以回收的?(水果皮、菜叶、剩菜剩饭等)为什么?

  小结:能够被重复利用的垃圾叫作“可回收垃圾”;不能被重复利用、在自然条件下容易分解的垃圾叫作“不可回收垃圾”。

  3.创设“我给垃圾分分类”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尝试按照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将垃圾进行分类。

  (1)请幼儿观察垃圾分类标志图片,认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标志讨论垃圾分类的`方法。

  (2)请幼儿操作图片,给垃圾分类,简单记录分类结果。

  4.组织“我做小小清洁员”实践活动,引导幼儿感受整洁环境的美好。

  (1)播放视频《整洁、卫生的小区》,引导幼儿观察整洁的环境,感受整洁的环境带来的方便和舒适,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热情。

  (2)组织幼儿走进社区,捡拾垃圾。

  给幼儿提供捡拾垃圾的工具和垃圾袋,带领幼儿走进社区,帮助清理小区里的

  各种垃圾,向社区居民宣传不要乱扔垃圾,要保护环境活动结束回到班级后,提醒幼儿认真洗手。

  活动延伸:

  1.指导幼儿在班级中、家中创设垃圾回收区域,鼓励幼儿分类投放垃圾,重点引导幼儿了解废电池含有毒重金属,要单独处理。

  2.指导幼儿阅读《能干的我》第15-16页,按要求用线连一连,帮垃圾分分类,说说废旧材料制作的创意。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重点

  1.时间的单位,停表的正确使用

  2.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难点

  停表的正确使用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动手实验、教师点拨。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提前收集有关记时间测量工具的资料。

  教学器材:常用的计时器、电子停表、机械停表。

  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激趣导入

  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

  时间的单位

  用停表测时间

  国际单位简介

  复习巩固

  思考并回答

  学生汇报自己资料,相互合作学习。

  学生同桌实验:测量从1数到100需多长时间

  同桌相互并补充完善

  提问: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个别答疑

  引导学生归纳

  教师精讲

  安排课外查找古今中外的记时工具,下节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提问:世界上最宝贵的,人人都拥有的东西是什么?(启发并允许学生有多种回答,最后点明是时间)

  讲解: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那么到底什么是时间呢?时间又应该用什么来测量呢?请同学们自学回答如下问题:1。时间测量的工具和方法。2。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二、新课教学

  学生以学习小组(4人一组)的形式交流自己提前有关古今中外的记时工具和方法,相互合作学习

  时间测量的工具和方法

  古代:日晷,燃香,沙漏

  教师可以结合古代在记时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和主义教育。

  常用:手表、闹钟、电子停表、机械停表原子钟

  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秒、分、时、天、月、年……

  1小时=60分1分=60秒

  设问:你知道现在最先进的计时方法什么吗?

  教师简介:世界时、铯原子钟(也可以让学生代表上讲台介绍,教师根据情况补充)

  设问:如何使用秒表测量时间呢?

  3.时间的测量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学生同桌相互并补充完善

  实验室常用工具:电子停表、机械停表

  使用方法:回零、开始、停止,读数。

  读数方法:机械表中的短针读出的是分,长针读出的是秒,注意每大格,每小格各代表多少。

  学生练习:学生同桌实验:测量从1数到100需多长时间。相互测量每分钟的脉博

  强调:机械停表用完之后要放弦,电子停表长时间不用时应取下电池。

  教师简介:国际单位制。

  三、复习巩固

  :让同学们自己进行。

  课堂练习:P21T1——4。

  四、布置作业

  1.练习册

  2.查找当今中外最先进的记时工具,并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第八节时间的测量

  1、方法和工具

  方法:任何有周期性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

  工具:钟、表(电子停表,机械停表)

  2、时间的单位:秒、分、时

  1时=60分1分=60秒

  3、停表的使用:回零、开始、停止、读数

  注意:机械停表用完之后要放弦,电子停表长时间不用时应取下电池。

  教案点评:

  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燃香、沙漏(滴漏)、日晷、节拍器、太阳的升起和落下、四季的变化等,并使学生知道任何有周期性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

  时间的单位学生已经比较熟悉,可以简单介绍;实验室的计时工具的正确使用与读数,由于学生接触较少是个难点,教学中通过动手实验多次练习,让学生从中找到规律;时间秒的规定和国际单位制都可以向学生作以简介,培养学生的兴趣。

  布置学生提前收集古今中外记时的方法与工具课堂上交流,即可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信息的能力,又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条件;停表可以随堂发给学生练习使用,可以进行1分钟内同桌谁数的数多或数到100谁用的时间短的比赛,还可以同桌相互测一分钟的脉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通过对不同物品作太阳能热水器的探究,感知水变热与盛水的容器的质量和表面颜色有关。

  适用对象:5~6岁幼儿。

  活动所需资源:温度计、铅笔、记录图表、四个易拉罐(分别涂上红漆、白漆、绿漆和蓝漆)、四个涂有黑漆的易拉罐(有盖子)、玻璃杯、塑料杯、易拉罐及各种大小基本相同的饮料瓶。

  活动过程

  说一说太阳的各种用途。

  (1)可以利用太阳晒盐、晒衣服。

  (2)植物能长得绿油油的、很茂盛。

  (3)可以利用太阳取暖。

  (4)人们晒太阳能使身体健康。

  (5)可以利用太阳能做洗澡的热水器。

  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来测定温度,哪种测定方法比较准确。

  (1)用体温表来测量温度。

  (2)用手来测温度。

  (3)用活动室中的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试验后得出用温度计测定的温度最准确。)

  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用什么东西做热水器吸收的太阳能多?

  幼儿讨论。

  (1)用塑料罐做个热水器。

  (2)用易拉罐做个热水器。

  (3)用玻璃罐做个热水器。

  试一试,在有盖子的易拉罐、玻璃杯、塑料杯及各种大小基本相同的饮料瓶中加入同样多的水,放在阳光下照射同样长的时间,然后用温度计测定温度。

  说一说我的发现。

  易拉罐中的水温最高。

  记录实验结果。

  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什么颜色的容器吸收的太阳能多?

  试一试,将分别涂上黑漆、红漆、白漆、绿漆和蓝漆的五个易拉罐装上同样多的水,在阳光下照射同样长的时间,并用温度计测定温度。

  说一说我的发现。

  涂黑漆的易拉罐中的`水温最高。

  探究活动三

  探究的问题:怎样放置容器吸收的太阳能多?

  试一试:将四个涂有黑漆的易拉罐装入同样多的水,加上盖子,放在太阳光下,摆放成不同的位置,照射同样长的时间并测定温度。

  说一说我的发现。

  平放的易拉罐水温最高。

  注意事项

  1.实验中要注意在每个容器中加入同样多的水。

  2.每一步实验过程要在同等条件下去进行比较。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能用自己的方法给树叶分类。

  2、能大胆地进行实践活动,并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3、感知树叶的大小,能够正确区分树叶的大小。

  4、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树叶数份。

  2、每人两个篓子。

  3、集体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这是什么?

  2、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学习词:枯叶、绿叶)

  3、猜一猜,叶子里面有什么?有没有水?

  (1)、介绍记录表,教师交待如何记录。

  (2)、幼儿把自己的`猜测记录下来。

  二、幼儿进行实验,探索绿叶里的水。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及操作方法。

  2、幼儿实验操作并进行记录

  三、幼儿交流:

  1、你发现了什么?

  2、为什么绿叶里有水,枯叶里没有水?

  3、师生共同总结。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7

【精选】科学教案08-12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30

[经典]科学教案08-16

(精选)科学教案08-14

(经典)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