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空空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12 11:33:14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认识“骨、莫、巢”3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流利地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动物。

  教学难点

  ★学习生字,了解诗意,想象画面。

  ★想象故事的画面、感受人类是动物的朋友。

  教学过程

  一、以诗导入,创设情境

  刚才同学背诵了许多诗词,我听同学们的背诵啊,虽然诗背得正确,节奏也还准确,只是好像缺少了点古诗的韵味。还记得那首《春晓》吧,我们就用这首诗来找找感觉。据说古人吟诵是讲究平仄的。(板书:平 、仄 )我们这样做也许不科学,不过尝试没有对错。那我们就试着把一、二声当平声,这样的字音可以读得拉长平缓;三、四声当仄声,读得短促一些。比如题目:“春”是几声?“晓”呢?师标记平仄。谁来读读?(谁还能比他读得更好?你觉得你为什么比他读得好?“晓”是仄声,读得短) 好,我们来看看诗句。(课件出示)

  谁来试一试?春——眠——不(短促)觉——晓;找到感觉了吗?

  当然,不但如此,还要注意五言诗自身的节奏。这样读起来就显得自然流畅了。 谁来读读整首诗?

  春天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走来了,到处都听到了鸟的鸣叫。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鸟的古诗。(板书课题)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那,关于白居易你了解多少呢? 出示作者简介,了解诗人。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熟

  1、鸟一直都是是我们人类的朋友,那诗人白居易是怎样写鸟的呢?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翻到78页,端好书,坐直。下面大家就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仔仔细细地读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要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做到字正腔圆;后两遍,要尽量把诗句读通顺。

  大家读得很投入。那谁愿意来读读?其他同学要仔细听,听听他是否把字音读正确了?是否把句子读通顺了?

  2、我们已经学过、背过许多古诗词了。同学们都能感受到,古诗词呢,都有自己的节奏,都有一种韵律美。像这首古诗,它是一首七言诗,它该有怎样的节奏,在哪里作停顿能更好些呢?同桌之间互相读读、听听,感受感受。

  谁读给同学们听一听?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是否读出来古诗的节奏?(读得真是有板有眼)

  3、看,读着读着就读出了古诗的感觉,那下面我们来合作读读,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听听谁读得更有诗的感觉。

  4、就这样,我们用心地读着读着就走进了古诗。把这首七言诗读得既正确,又有节奏,可是,还不够,我们还要尽可能地读出它的味道来。老师也来读一读。同学们轻轻地放下书,闭上眼睛,用心来感受这首诗。(师配乐读)

  三、精读古诗,感悟诗意

  1、你们感受到了什么?你觉得诗人在这首诗中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感受说得不好就再读读古诗)。是从哪一句知道的?

  2、我们就来看看这一句。(课件出示)这一句中有一个词告诉我们不要打鸟,哪个词? 学习“莫”字:(出示字理图)像太阳落入草木丛中,表示日落时分,白昼结束,夜晚快要来临。莫有“日落”“太阳已尽”之义,后来引申为“无”“没有”之义,又用做副词,意思就是“不”“不要”。那么诗中的“莫打”就是——什么意思?(不要打)那诗人是要劝谁不要打鸟呢?君,这个“君”指的是谁?你?他?我?都是,每一个人,是吧。对,这里的君是对人的一种尊称,他可以指任何一个人。谁来读读这句?

  3、是啊,劝君莫打枝头鸟,因为——生:子在巢中望母归。(课件出示)

  学习“巢”字:这个字也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生字。那对于这个字的读音,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我们来看这个字的字理图:在一棵大树上,有一个鸟窝,窝里住着几只雏鸟,多么温馨的画面!根据这一的画面古人发明了这个字,最后经过演变,就形成了今天这个“巢”字。所以,这个巢就是——小鸟的家。

  看看这些羽翼还未丰满的小鸟们,时时刻刻在自己的巢中——生:望母归。那是怎样一个“望”啊?只是简单的看吗?那是眼巴巴地——等啊,盼啊,期待啊 ……妈妈的归来。读出你此时的感受。

  4、引读: 师:孩子们想想,如果,你就是那只自由飞翔在林间给孩子觅食的鸟妈妈,你也会大声地对猎人说——

  师:孩子们,如果,你就是那只在巢中翘首待哺的小鸟,你会可怜地说——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当我们看到这群小鸟已经饿得奄奄一息,当我们看到鸟妈妈焦急地振翅归巢,我们也一定会从心底发出这样的同情——

  5、是啊,同学们,其实小鸟跟我们一样,所有的动物也都跟我们人类一样,它们也有——生命,它们也有——骨肉亲情,诗句中也有跟我们一样的体会,哪两句?谁来读读?(课件出示)。

  6、我们先来看第一句。道是什么意思?(说)微是指:轻微,微贱。那么这一句诗的意思是——谁说这群小生命微贱?读读这句。

  7、是啊,再微小也是——生命啊!也是一般骨肉一般皮啊!看看第二句,

  a、一般是什么意思?一般:一样,同样。

  b、那么骨肉又指什么?像我们人一样的骨头和血肉,其实,骨肉还有一层意思,谁知道?比如:老师说,你是妈妈的骨肉。难道说,就是指你是妈妈的骨头和肉吗?不是,是妈妈的亲人,是和妈妈有着血缘关系的亲人。我们跟妈妈都有着骨肉亲情。所以,鸟妈妈和它的孩子们也有着骨肉亲情啊!那么这一句的意思是——它们和人有一样的骨肉,有一样的皮毛。所以说,劝你不要打枝头上的小鸟,它的孩子在巢中正等待着母亲的归来。

  8、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两句。

  9、多么让人心动的画面啊!谁愿意来动情地读读整首诗?(你真是诗人的知音啊!字字句句都读到他心里去了。)

  四、回读巩固,熟读成诵。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诗人白居易饱含深情地劝说人们要爱护鸟类,无不让我们心生同情。现在我们就伴着音乐,深情地读读这首诗。

  读得太有味道了。相信那些现在手执枪的人,此刻要是听到了你们的朗读,定会放下屠杀之意。我们就这样,读啊读啊,就走进了诗的字里行间,就这样读啊读啊,就读懂了作者,真好!老师相信,这首诗现在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你们的脑海里,一定有许多同学能背下来了吧?谁来试一试呢?

  五、续读延伸

  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它该跟我们共享一片蓝天,而不该成为人类餐桌的美味,也不该 成为人们笼中的观赏。但是,总是有些人喜欢用锁住鸟儿的自由来博取自己的快乐。课后就有这样一首诗,我们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大家自由读一读。指名读。(读得很有味道)一起来读读。是啊,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真是意味深长啊!关于描写鸟的诗词你还知道哪些呢?谁来背一背?生自由背。

  六、总结

  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鸟类。课下,同学们可以好好想想,我们平时该怎样去保护鸟类,保护动物,为生态和谐尽自己的一份力。并在课下写下你的感悟心语。最后,让我们再朗读声中结束这一课。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增加比较阅读的份量,进一步引导学生品味: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情性格影响下表达的观看日出的不同感受。

  2.体会在特定历史时期,作者如何借写日出来抒发对社会光明的强烈渴望。

  3.教学过程以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进行。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文中哪些描写表现了对光明的渴望。

  难点:如何使读者体会出对旭日光明的描写是表达了对社会光明的渴望。

  三、教学时数

  2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分组:告诉大家今天的学习要分组,以便进行一些合作探究。然后将全班按照每组4-6人进行划分,强弱男女搭配。各组都为自己的组起个名字。

  (二)引入:我们作个小组竞赛:大家会背哪些跟太阳有关的诗文?

  --如: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春云如兽复如禽,日照风吹浅又深。

  (三)问:都是琅琅上口,生动难忘的佳句啊!同一颗太阳,能引发人这么多不同的观感,为什么?

  --时间、地点、环境、心情不同,作者不同,就带来千变万化的诗情画意。

  问:记得有一篇外国作家的小说,写一名逃犯,在逃亡途中,看落日,太阳像一只巨大的独眼,为什么?

  --逃犯心情紧张,害怕被发现,这种心情影响到他对落日的感受。

  (四)好,等一会儿要考验大家一下,你会体悟多少作者的心情。我们今天将学习徐志摩的文章《泰山日出》。我先介绍一下。

  解题、作者和背景(见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略)(要交待徐是浪漫主义诗人。)

  (五)现在大家仔细阅读《泰山日出》。

  (六)阅读之后,梳理字词。解释下列词语,完成加点的字的注音写字。

  饱饫 无餍 醒豁 消翳 厚毳长绒 溟濛 飒飒 蜿蜒

  (七)分组讨论:

  1. 本文值得品味的词语或句子。

  2. 课文哪些描写表现了对光明的渴望和赞美?作者为什么有那么强烈的渴望和赞美?

  3. 练习二,比较徐志摩、海涅、姚鼐对云海的描写,谈谈你更喜欢谁的描写,为什么?

  4. 练习三,比较徐志摩、刘白羽、屠格涅夫描写旭日初升那一刻的文字,具体指出其中最生动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开场白:上节课我们各组都已按照所给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在我们就进入表述阶段,看看哪个组说得好、说得精彩!

  各组同学自己给自己编好序号,1、2、3、4、5、6。

  (二)第一个问题:本文值得品味的词语或句子。(念每组的序号,被念到序号的同学就发言。按答的水平打分。)

  注意:这是一个开放题,但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出那些能产生特别的表达效果的词语,或采用了某种修辞来增加表达效果的句子。如:

  但这是我一面感觉劲烈的晓寒,一面睡眼不曾十分醒豁时约略的印象。劲烈一般与寒风搭配,这里用来形容晓寒,使人生动地感受到凌晨的十分的寒意。醒豁本意是指意思表达得明显,文中与睡眼搭配,传神地写出了我尚有朦胧睡意的行状。

  唤醒了四隅的明霞--光明的神驹,在热奋地驰骋。

  以神驹形容太阳从东而来,光辉灿烂不可阻遏的样子,极有力量与速度。热奋,中文本无这个词,这是根据字意临时造词,但读者结合上下文可以理解,是热烈、兴奋义,促进读者体验到光华无比的太阳强劲地前行的样子。

  雀屏似的金霞,从无垠的`肩上产生,展开在大地的边沿。

  本句采用比喻,以雀屏形容云霞的形态之美,以金饰霞,形容云霞的光彩之美。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大量的染工,在层累的云底工作。

  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这些词语都是用来比喻云彩的色调光影的,极尽华丽与堂皇,充分体现出作者的浪漫和唯美主义请调。

  (三)问:课文哪些描写表现了对光明的渴望和赞美?

  明确:本文不是集中笔力描绘日出的壮丽图景,而是重在写自己的期盼、激动、幻想。

  我不由得大声的狂叫。

  发生了奇异的幻想--我躯体无限的长大,脚下的山峦比例我的身量,只是一块拳石;这巨大平拓着一双长臂,在盼望,在迎接,在催促,在默默地叫唤;在崇拜,在祈祷,在流泪--在流久慕未见而将见的悲喜交互的热泪

  这泪不是空流的,这默祷不是不生显应的。

  歌唱呀,赞美呀,这是东方之复活,这是光明的胜利

  散发祷祝的巨人,他的身形横亘在无边的云海上,已经渐渐的消翳在普遍的欢欣里;现在他雄浑的颂美的歌声,也已在霞彩变幻中,普彻了四方八隅

  听呀,这普彻的欢声;看呀,这普照的光明!

  (四)问:作者为什么有那么强烈的渴望和赞美?有什么关键词能提示我们?

  关键词:巨人 睡意 唤醒 东方 光明 复活

  这是用了象征的写法,象征东方巨人的觉醒。再考虑写作时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期,光明复活等都是象征五四精神。这里的欢乐,狂欢般的,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欢呼和礼赞。

  (五)下面大家的发言是抢答式了,哪个组答得多,答得好,就能赢。

  问:比较徐志摩、海涅、姚鼐对云海的描写,你更喜欢谁的描写,为什么?(自圆其说即可)

  徐志摩写云海的句子是:

  ①在朝旭未露前,宛似无量数厚毳长绒的绵羊,交颈接背地眠着,卷耳与弯角都依稀辨认得出。

  ②云海也活了,眠熟了的兽形涛澜,又回复了伟大的呼啸,昂头摇尾的向着我们朝露染青的馒形小岛冲洗,激起了四岸的水沫浪花,震荡着这生命的浮礁,似在报告光明与欢欣之临在

  海涅、姚鼐的见练习二。

  (六)问:比较徐志摩、刘白羽、屠格涅夫描写旭日初升那一刻的文字,具体指出其中最生动的部分。(开放)

  (七)作业:

  ①完成课后词句品味和积累各题。

  ②朗读并背诵巨人的手在热奋地驰骋。

  附:板书设计:

  泰山日出

  生字词: 探究讨论:

  饱饫 无餍

  醒豁 消翳

  厚毳 溟濛

  飒飒 蜿蜒

语文教案 篇3

  一、预设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会认6个字,会写14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等20个词语。

  ⑵ 读懂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⑶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 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下读懂课文。

  ⑵ 学习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有重点地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并学习李四光勤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李四光,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大朋友──课件出示李四光头像,简介他的生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3、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等等。

  4、能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你的观点吗?

  三、再读课文,合作研读

  1、再读课文,划出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句子。

  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第二课时

  一、认读词语

  二、全班交流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研读有关句子。

  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这块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让学生说说原因,感知巨石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之心。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

  想象情境,进行说话练习。

  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同桌演一演对话。

  指名演一演。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

  说话练习:

  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应该会把草地( ),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 )。

  从而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好问好质疑的品质。

  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师生演演这次对话。

  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5、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用直到……才……说话。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

  6、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感受李四光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三、总结升华

  1、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感想?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什么话?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四、课外积累

  找一找课外资料,搜集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 ← 李四光

  ↓ 勤于思考

  产生疑问 → 善于动脑

  ↓ 执着追求

  寻找答案,再生疑问 ↓

  地质学家

  ↓

  多年研究,实地考察 震惊世界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初读课文,训练快速默读,了解课文大意。

  2.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训练快速默读,了解课文大意。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投影片

  小黑板

  录音机

  1.导人定向

  (1)从学生曾有过的委屈事说起,揭题。

  (2)阅读单元“学习提示”定向,交待本课学习任务。

  2.训练默读。

  (1)出示默读要求的灯片。

  ①“我”为什么而委屈?课文主要讲什么事?

  ②课文的中心是()

  A.批评阳阳只想挑瓜吃的。

  B.赞扬爸爸尊敬老人。

  C.说明阳阳是懂得尊敬长辈的'人。

  D.反映奶奶关心爱护下一代。

  学生3分钟独立阅读--全班汇报。学生有不同答案,特别对中心有不同认识,暂不反馈,留待下节课延时反馈。

  (2)明确顺序默读分段。

  按事情发展顺序(记瓜--抢瓜--吃瓜)独立默读分段--全班交流统一分段。

  (3)第3次训练默读理解。

  ①出示句子灯片,独立默读3分钟。

  “我”先用手占住那只大瓜,死也不撒手。这是因为()。

  a.“我”想吃大瓜,想多吃一点。b.“我”下午记住这只瓜没长熟、不甜,不让别人吃。

  “我”吃的大瓜没长熟,一点不甜,但吃了“不后悔”。这是因为()。

  a.早知道这瓜不甜,自己抢的,妈妈、奶奶也常这样做。b.自己抢的,靠奶奶撑腰才从爸爸手里拿到,不甜是运气不好。.I,

  课文用“委屈”作课题,是因为()。

  a“我”吃的瓜虽然大但不甜,吃了亏,反而被爸爸批评一通。b“我”想让奶奶、爸妈吃好瓜,反而被爸爸当作只拣大瓜好瓜吃的人。

  ②全班汇报,深入讨论。

  哪些词句证明阳阳先用手占住那大瓜是知道这瓜不好,想让奶奶、爸妈吃好瓜?

  如果“我”当时不抢,这不熟不甜的瓜会由谁吃?为什么?

  为什么“我”吃了这瓜,受了爸爸的委屈一点不后悔?

  3.学习生字词。

  (1)自学与试听。自学--互查--抢记抄写--当堂试听及作业。

  听写课后第4题。辨字组词:浃-夹一荚,馅--陷--焰;

  找近义词:汗流浃背--大汗淋漓,后悔--悔恨,默不作声--一声不吭。

  (2)词语练习。

  ①作业本上第1题;②用“汗流浃背”、“默不作声”、“冷不防”、“后悔”造句。可以一词一句,也可以几词连一句,还可以四个词连成一段话。

  4.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完成作业本2、3题。

语文教案 篇5

  一、说教材分析

  ·我选择的说课的科目是语言,课题内容是诗歌《梦》,适合大班幼儿学习,幼教大班语文教案 《梦》。教材选自《幼儿教育》95年第6期第16页。那么,我为什么要选择教学安排以外的教材呢?一是因为这首诗歌为读者创设了一种优美、温柔的梦境。它无论从意境还是情感教育上都不失为向幼儿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二是因为这篇作品想象神奇美妙,能使幼儿从巧妙的构思中获得丰实的美感。大班幼儿由于词类范围的扩大,思维的不断发展,他们分析理解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所以,我把这精炼而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意境及饱含丰实的思想情感的文学作品介绍给大班幼儿,这也就是我在反复慎重的比较挑选教材的过程中,最终确定诗歌《梦》作为说课、执教内容的原因。同时,也给自己提供了一次创造性地选用教材,提高自己驾驭教材能力的机会。

  这首诗歌通过对优美、温柔梦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热爱、歌颂美好生活的

  心愿。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思想,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点,我从情感教育、能力培养、知识三个方面制定了教学目标。具体是:

  (一)向幼儿渗透热爱珍惜美好生活的教育。

  (二)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想象能力,初步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及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三)引导幼儿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会朗诵。丰富词汇:柔柔的、甜蜜。

  精读这首诗歌,不仅为其优美的`意境所感叹,而且更为作者构思的美妙所叹服:小花被披上金色的衣裳,白云跳起舞,树叶有了被挠痒的感觉,这些拟人化的比喻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同时也更接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孩子们都喜欢穿漂亮衣服,小女孩更喜欢跳舞,且多数孩子都有被大人挠痒的经历。课题的重点在于如何引导幼儿在理解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诗歌。诗歌中的结尾说到:不,这不是梦,这是真的。为什么做了那么多美好的梦,又说这不是梦呢?难点就在这儿,即如何渗透思品教育就是课题的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为使幼儿体验诗歌中的语言、意境的优美和丰实的情感,结合语言活动自身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欣赏、讲述和谈话进行教学。诗歌本身就含有诸多美的东西,它可以唤起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给幼儿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时一味地让幼儿重述语句,那幼儿就会学得索然无味。为了增强作品的感染力,突出"如何引导幼儿理解诗歌"这一重点,我借用电教手段,利用配乐诗歌录音的形式,并根据诗歌内容自制投影片,将音乐、诗歌、画面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刺激幼儿的视觉、听觉感官,这种目有所见、耳有所闻的方法,能让幼儿自发地带着愉悦、好奇之心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美妙境界之中,它所呈现出的视听效果,不仅可以丰满诗歌本身的魅力,而且对于引导幼儿积极地欣赏也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看和听,幼儿很快就可以体会到诗歌中动人的语言、鲜明的形象,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挚热情感。所以,我选择了视听同步欣赏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之一。为了引起幼儿欣赏的兴趣,激发幼儿欣赏的愿望,培养幼儿欣赏的能力,教师就需要运用语言的速度、语言的变化、感情色彩和叙述的条理性,通过口头语言生动地讲述以恰当的表达不同情节,引导幼儿分析理解作品内涵,使幼儿获得鲜明的表象和概念,所以讲述法为另一种教学方法。以上两种方法相互并存,是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解决教材重点的有力手段。在突破教材难点"为什么说这不是梦"时,采取谈话法。因为谈话法是通过师生之间相互交谈来进行的,由于能相互交谈,有问有答,因此能把较复杂,幼儿难以理解的问题化为若干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阶梯式问题,对开拓思路,激发幼儿有系统的思维,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有较多益处。此外,还有表演法,幼儿个个爱表现自己,当幼儿的情绪受到感染时,我带幼儿进行即兴表演,你演给我看,我朗诵给你听,一起将诗歌的内容表现出来,幼儿的兴趣会非常高。

  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主要运用直观、形象且便于演示的投影片和配乐诗歌录音磁带作为主要教具。

  三、说学法指导

  诗歌教学中教师容易重复述而轻欣赏,其结果,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时间少,机械复述占用了大部分时间。那么,文学作品的意境、情感及文学形式的美便消失在机械复述之中。众所周知,欣赏文学作品是幼儿园文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如何去欣赏,欣赏的程度如何,既检验了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在学习这首诗歌时,我注重为幼儿提供会欣赏的学习方法,也就是会倾听。为了避免幼儿在反复的欣赏中注意力分散或产生厌烦情绪,采用了多种形式。如:安静欣赏教师朗诵;播放录音,幼儿闭目欣赏;视听欣赏等。培养幼儿这种良好的自觉地倾听习惯,为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对于作品中那些重点的语句,教师对照画面,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景帮助幼儿分析。幼儿看着色彩鲜艳的画面,听者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这种良好的语境,启迪了他们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从中也孕育着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规程》中明确指出: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为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就问题的设计着重从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出发进行究因性、假设性、连问的提问方式。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依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采用积极鼓励,正面教育的方法因人施教。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看、听、想、讲,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认真倾听及口语表达能力。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经典】08-14

[经典]语文教案09-02

(精选)语文教案08-01

语文教案(精选)08-27

语文教案(经典)10-16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