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空空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03 10:16:43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6篇[必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语文教案6篇[必备]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理解作者在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情怀。

  3、学习本文在对比映衬中突出景物特点的手法。

  学习重点:

  目标1、3。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旷达情怀并在此基础上体会大自然给予个体生命的深刻感悟。

  学习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板书: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检查预习

  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正音,纠正断句。

  三、教师范读

  四、学生两两组合互读。

  五、明确本节课目标:疏通文意。

  六、解题

  师问:本文的标题如何断句?又如何解释呢?

  学生小组讨论。

  明确:始得/西山/宴游/记

  始得:开始发现宴:《说文解字》“宴”,安也。宴游,即安闲的`游览。记:文体名。

  七、知识积累,文意疏通。

  实词:

  僇人、恒惴栗、施施而行、慢慢而游、无远不到、披草而坐、意有所极、觉而起、怪特。

  始指异之、缘染溪、斫榛莽、箕踞而遨、若垤若穴、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莫得其涯、引觞满酌、心凝形释、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故为之文以志

  教师补充:穷:

  趣:

  虚词:而、之

  句式:以为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定后)

  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

  是岁,元和四年也。(判断)

  学习方法:教师让学生圈画出词句,然后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八、质疑答疑

  九、齐读课文

  十、作业:熟读课文,体会情感。

  第二课时

  一、明确本节课目标:理解情感,学习手法。

  二、讨论探究:

  1、本文的标题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那么,有“始得”就有“未得”,有“宴(安)”就有“不安”,你能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说明吗?

  学习方法: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明确:未得(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始得(始指异之、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然后知吾向之未始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本单元课文内容及组文主题。

  2.明确本单元学习目标

  教学课时: 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到第三单元第一自然段。齐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个单元以什么主题组文?析: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之景组织课文。

  二.学习目标

  《春》描写了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

  《济南的冬天》向我展示了济南的冬天温睛的特点,让我们感到济南真是一方“宝地”,一个“理想的境界”。

  《夏感》用热情洋溢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夏日里大自然的景象和人们生活、劳作的情状,把我们带进一种美好的境界中。

  以上三篇都是写景抒情散文

  《秋天》是一首描写秋景的抒情诗。诗中用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古代诗歌四首》,是四首写景抒情的古代诗歌的佳作。

  所以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上的学习任务就是:

  1. 激发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这个单元的诗文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多数出自名家之手,具有一共同的特点,如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因些学习这个单元要完成的阅读上的'学习任务是:

  2。注重朗读,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美的情趣,养成好的感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清课文思路,学习作品精巧的构思。

  4.阅读方法:将整体感知与抓住重点深入理解有机结合起来。

  三.作业:预习第15课 (读通)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重难点:

  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根据。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有谁见过山雀呢?

  出示挂图:谁来说说山雀的样子?(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学生根据自己喜欢学习生字的方式自学生字。

  3、教师检查学习生字情况。

  三、指导书写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说课文主要是写什么。

  3、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山雀的,并说说作者在不同的地方个观察到了什么?

  (在此教学引导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作者是如何抓住山雀的'语言,知道我的猜想)

  4、引导体会:你从山雀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什么?(你喜欢山雀吗?为什么?)

  5、指导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五、课外拓展:

  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注意它们的动作和叫声,猜一猜它在想什么,会说些什么,并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的文言字词

  2、 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

  3、 学习唐睢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敢于斗争,勇于斗争的精神

  4、 探讨唐睢不畏强权,为国赴难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评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本章知识网络:

  知识点:

  一、导入

  由《完璧归赵》的故事引入

  二、作者、背景简介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所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

  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手段并吞安陵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矛盾

  三、朗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fǘ)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四、初步感知课文,理解大意

  第一段: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1、重点字词,

  使:派遣 以:用,拿,把,介词

  易:交换 其:加重语气,一定

  加惠:给予恩惠 大:大片土地,形容词作名词

  虽:转折连词,即使 然:代词,这样

  于:从 弗:不

  使:派遣,动词 使:出使 ,动词 于:到

  2、品读第一段对话,从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信息:交代背景(环境),秦王想“以大易小”,安陵君不从,于是唐雎临危出使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盛气凌人、蛮横、欺诈)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清醒、不悲不亢)

  评析: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展开联想,写出小女孩生前和奶奶在一起的情形,要合情合理,培养联想能力;

  2、要把故事写完整、具体。

  教学重点、难点:

  1、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情合理的想像;

  2、把文章写完整、具体。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题目,直接导入

  解题:这是一次命题习作,题目从时间和人物上作了限定

  二、阅读教材,初步明确习作要求;

  引导学生提炼出习作要求中的几个方面,进一步明确要求。

  1、要求:想像,要根据课文展开合情合理的想像;

  2、范围:在贫困的'生活条件下,奶奶十分关爱小女孩,给她温暖,给她幸福;

  三、指导学生再次重温原文

  1、阅读原文,引发想像,说说小女孩子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情景和她对奶奶的情意

  2、再次品读、析读课文,连系实际,想想自己的奶奶平时是如何给自己爱的

  四、先说后写

  1、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议一议,评一评

  2、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参与指导,引导合理想像

  3、选总部分优秀的在全、班说一说,

  4、集体评议

  5、指导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都可以

  五、动笔写

  改一改,评一评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句子的意思,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美丽多姿,激发学生热爱作国的思想感情。

  3、正确认读本课1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大兴安岭、帕米尔高原、乌苏里江畔所处的地理位置。了解时差,气候差异。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

  课前准备:

  在黑板上画一个大致的中国地图。或者准备中国地图的挂图。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多大?你们知道吗?出示中国地图介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公里,你们看,我们的家乡在地图上才有一点儿大,这张地图,有多少像我们家乡这么大的地方呢?数也数不清。我们的祖国真大。板书课题:祖国多么广大,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想想课文有几句话。

  3.指名读课文。

  4.齐读课文。

  三、指导看图

  1、谁能说一说这两幅图画的都是哪儿?它们的景色怎样?(板书:海南岛鲜花盛开大兴安岭雪花飞舞)

  问:为什么同在春季,这两个地方的景色却截然不同呢?(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说明什么呢?下面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进一步体会。

  2、再看这两幅图。(教师出示帕尔米高原和乌苏里江畔的`图片。)问:在同一时间里,这两幅图出现了什么情景?

  (板书:帕尔米高原满天星斗乌苏里江畔朝霞满天)

  四、学习课文

  (一)朗读句子。

  1.借助汉语拼音流利的阅读课文。

  2.读一读每句话,看看说的都是什么?

  3.指导读好每句话间的停顿。

  (二)学词学句。

  1.结合句子理解“已经”、“还在”的意思。把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

  2.同是在春季,两个地方的景色却截然不同,这说明什么呢?(同学讨论)

  3.同一个时间,帕米尔高原和乌苏里江畔的情景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同学讨论)这说明帕米尔高原和乌苏里江畔因东西位置不同,在同一时间里也会出现星斗满天和朝霞满天的情景。

  4.齐读最后一句话。

  (1)“祖国”是什么意思?

  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归纳小节。

  ①自己的国家叫祖国,祖国是祖祖辈辈,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②我们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我们的祖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2)“多么”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有感情有语气地朗读最后一句话。

  (4)说说从什么地方知道祖国广大。

  5.有感情,有语气地朗读全文。

  五、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朗读课文。

  2.把不认识的字标出,并抄在你的小本本上。

  二、学习生字。

  (一)读生字卡片,要求读得正确声音宏亮。

  (二)读生词卡片。记字音。

  (三)学生字、记字形。

  1.本文会写生字中有四个独体字。

  (1)比较记忆法。

  “已”与“己”可以比较记忆。(板书)

  “广”与“厂”可以比较记忆。(板书)

  “米”与“木”可以比较记忆。(板书)

  “斗”与“十”可以比较记忆。(板书)

  2.本文会写生字中两个合体字可以采用部件组合法记忆。“经”:左面是绞丝旁“纟”,注意绞丝旁的笔顺。

  “安”:上面宝盖头,下面是“女”,“女”字的一横要稍长。(板书“安”)

  读词:大兴安岭,这是一个地名。“安”这个字还有“安全”、“安静”的意思。练习口头扩词。

  3.指导书写。

  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后,自己动手写生字。教师检查孩子生字的书写错误,可以分别指导,也可以集体指导。

  三、巩固练习。

  (一)读词比赛。目的:看准字形。

  (二)猜字游戏。目的:记准字形。

  板书设计:

  祖国多么广大

  海南岛:鲜花盛开

  大兴安岭:雪花飘洒

  帕尔米高原:满天星斗

  乌苏里江畔:朝霞满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11-21

语文教案11-21

语文教案11-26

语文教案11-26

语文教案11-23

语文教案12-05

语文教案12-06

语文教案12-06

语文教案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