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空空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七年级语文祝福教案

七年级语文祝福教案

时间:2024-01-04 07:01:0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七年级语文祝福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祝福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祝福教案

七年级语文祝福教案1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理解《祝福》的主题。

  预习指导

  (1)应注意的正确读音

  祝福 暂寓 享用 悚然 照例 胆怯 即刻 谬种 负疚 形骸

  两颊 窥探 荸荠 讪讪 窈陷 洞穴 歆享 牲醴 朱拓 监生

  蹙缩 剥豆 炮烙 陈抟 间或 捺上 不更事

  (2)应掌握的词语

  书上的:

  朱拓 形骸 讪讪 窈陷 歆享 牲醴 不更事 间或一轮 沸反盈天

  补充的:

  暂寓 本家 鄙薄 大抵 聘礼

  (3)要注意的字型

  寒暄(喧) 烟霭(蔼) 走投无路(头) 形骸(骇) 惴惴(揣湍)

  (4)要知道的常识

  康有为 四书 送灶 祝福 国子监(监生)

  (5)具体语境中理解词义

  投机:谈话总是不投机。(见解相同)

  他是一个投机取巧的人。(利用时机谋取私利)

  踌躇:我在极短的踌躇中,想…… (犹豫)

  什么踌躇,什么计划,都挡不住三句问。(犹豫的`事)

  看他踌躇满志的样子。(得意的样子)

  俨然:四叔俨然的 陪着。(形容庄重、严肃)

  村庄里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这孩子说起话来,俨然是个大人。(好像)

  但是:她但是呜咽,说不出话来。(只是)

  本来他说要来的,但是没来。(表转折的连词)

  作家作品

  课文题解

  情节结构

  序幕 —— 写祝福景象

  结局 —— 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 —— 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 —— 祥林嫂初卖改嫁

  高潮 —— 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 —— 再写祝福景象

  祥林嫂的悲剧人生

  人物形象

  1、小说三次写到“祝福”,在鲁镇人们祝福时,祥林嫂都在做什么?

  第一次“祝福:(彻夜干活 “一人担当” 能干 受称赞)

  第二次“祝福:(只能烧火 “不得沾手”)

  第三次“祝福:(满怀恐惧,寂然死去)

  分析要点:

  生活悲惨 命运不公

  2、小说三次写到祥林嫂的分析外貌,都有什么变化?

  初到鲁镇时的外貌:(死了丈夫,悲哀,但年轻,精神还好)

  再到鲁镇时的外貌:(夫死子亡,十分悲哀,精神不济,)

  临死前的外貌变化:(被赶出门,成为乞丐,精神已彻底麻木)

  分析要点:

  精神打击一次比一次大 每况愈下

  3、讨论:

  祥林嫂是否有过幸福和满足 ?

  祥林嫂是否有过反抗和抗争?

  婆家凭什么将她抓回?

  为什么要捐门槛?

  对她精神打击最大的事情有哪些?

  为什么要捐门槛?

  对她精神打击最大的事情有哪些?

  有人说,祥林嫂之死,鲁四叔是首恶,柳妈等是帮凶,你怎样看?

  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4、概括人物形象

  祥林嫂:

  勤劳、善良、能干的劳动妇女,但咱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摧残下一步步走向死亡。

  四老爷:

  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捍卫者。

  “我 ”:

  思想进步、有同情心,但软弱的小知识分子。

  小说环境

七年级语文祝福教案2

  一、导入新课

  大雪漫天,狂风怒吼,爆竹声声。在现代文学人物画廊里,艰难地走出一位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神色悲哀、白发蓬松、目光呆滞的四十上下的女人。那又瘦又长的左手提着一个装着只破碗的竹篮,干枯的右手拄着一支下端开裂的长竹竿。她,这就是祥林嫂——鲁迅先生的现实主义小说《祝福》里的一个悲惨的下层劳动女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一起来了结祥林嫂。

  二、整体感知:请学生根据祥林嫂年谱复述祥林嫂的不幸经历。

  明确:祥林嫂年(年龄)谱

  二十六七岁以前与祥林结婚。

  二十六七岁春上死了丈夫。冬初逃出家中,经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做工。

  二十七八岁春上改嫁。年底生阿毛。阿毛一岁。

  二十八、九岁阿毛两岁。丈夫患伤寒死去。

  三十或三十一岁四岁的阿毛春上被狼衔去。秋天经卫老婆子介绍,回到鲁镇做工。祭祀时很闲,只烧火。年底柳妈建议她去土地庙捐门槛。

  三十一二岁近秋到土地庙捐门槛。冬季祭祖时节,仍不让她拿酒杯和筷子。

  三十二三岁头发花白,记忆尤其坏。

  三十三四岁可能被赶出鲁四老爷家。

  三十五六岁沦落为乞丐。

  三十七八岁腊月二十四夜里或二十五凌晨离开人世。

  三、鉴赏祥林嫂这个悲剧人物形象

  1、提问:在小说中鲁迅先生为我们展现了祥林嫂这样一个充满悲剧色的人物,那作者是怎么样描写祥林嫂的?

  明确:主要通过眼神的变化、人物的肖像和她的语言等方面来展现。

  2、提问:鲁迅先生曾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作者在《祝福》这篇小说中对祥林嫂这个人物的刻画,尤其着墨于她的眼睛的变化。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就着重通过分析祥林嫂眼睛的变化来探讨其悲惨的命运。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按照先后顺序找一找课文中对祥林嫂的眼睛描写是怎样进行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请一学生朗读第二部分第一节),然后提问:初到鲁镇时祥林嫂只是“顺着眼”──这两次描写强调表现出祥林嫂怎样的特点?

  明确:祥林嫂的是一位勤劳、善良、正统的农村妇女,性格内向,安分守己,身体健康;又是一个刚刚失去丈夫的年轻寡妇,因家境贫困及难言之隐而外出打工糊口,希望通过自食其力的劳动改变她眼前的命运。

  提示1:此处的肖像描写写出了她的勤劳、善良、正统。

  提示2:“顺着眼”表明祥林嫂是什么身份?(佣人,低下,预示要被别人欺压。)

  2、(请一位学生阅读第四部分第一和第三两节),提问:祥林嫂再次来到鲁镇后与初来时相比,眼睛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在是“顺着眼,眼角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没有神采的眼睛”,说明了此刻祥林嫂的精神状态如何?

  明确:这是祥林嫂在经历了被迫改嫁、丧子再丧夫、大伯收屋等一系列残酷生活变故的打击之后,精神上受到了莫大的摧残,特别是丧子之痛,更使她难以承受,表明了她的极度悲伤。不过,她此时能够再来鲁镇,说明她并没有绝望,还是想在不幸当中强自振作,一个人靠着自己的一双手去独自谋生、独立支持。

  追问:带着丧子之痛祥林嫂再次来到鲁镇,从文中我看到她变得“没有以前灵活了”,“急性也坏多了”,“死尸似的脸上整日没有笑脸”,她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喋喋不休、不厌其烦地向人家哭诉自己的幼儿被狼吞吃的惨事。为什么呢?

  明确:一个是周围人的、人世间的近于残酷的冷漠,导致了祥林嫂有一种强烈的想要向别人哭诉、想要人们同情和接受她的心理趋向。有道是,情抑于中,自然是要发之于外的。丧子之痛,给她带来极度的痛苦,正是这样,寂寞悲伤的祥林嫂希望通过倾诉来发泄心中的痛苦,以期得到人们的安慰和同情。

  追问:极度痛苦、寂寞的祥林嫂希望通过倾诉来发泄心中的痛苦,得到人们的安慰和同情。但是周围的人是怎么对待她的呢?周围人的表现表明了什么?

  明确:鲁四老爷子自是不用说他了。单说跟祥林嫂社会地位差不多的、也是处于底层的那些人呢?他们的反应里更多的是歧视和冷漠,他们的眼神里丝毫没有悲悯。他们在开始时,或许是出于满足自己猎奇和窥探的心理罢,似乎也像是做出了一些叹息和同情之类的表示;甚至有人还主动凑上来问这问那。而祥林嫂呢,也一遍一遍地哭诉着自己的不幸、喋喋不休地copy着她心里面的无数份同样的惨事和话语。直到众人皆知了,人们都听烦了、听腻了。但是这些周围的人们没有谁是真心实意去帮助她、或者哪怕是设身处地地同情和体谅过祥林嫂的感受,也没有谁真心实意地要替她排解心中纠结的哀怨,进一步表明了世人的'冷漠和事态的炎凉。

  追问:周围的人对祥林嫂冷漠不关心还不算,甚至连“祝福”都不让她参加。请比较四婶前后两次不让祥林嫂动祭具,祥林嫂两次的反应有什么不相同(解释“讪讪”和“炮烙”)?为什么?(提示:比较一下,“祥林嫂,你放着罢”和“你放着罢,祥林嫂!”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第一次“讪讪的缩了手……只得疑惑的走开”;第二次“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讪讪”是难为情地表现,而“炮烙”更说明这话对她的打击之深。她本以为捐了门槛就能“赎罪”了,但是在地主富人眼里,即使她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门槛,仍然只是

  “谬种”一个,仍然不能称为“人”,对她来说第二次的打击比第一次更厉害!“

  3、提问:被拒绝之后她的眼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祥林嫂此时的状态如何?

  明确:“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凹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消尽了先前的悲哀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间或一轮”写出她思绪的凝聚,凝聚在思索灵魂的有无上,她的性格和精神已经完全丧失了活力,巨大的痛苦和悲哀已经使她变得麻木了,最终沦为乞丐,流落街头,让她对生活已经完全绝望,变成一个丧失劳动能力、精神麻木的苦人。

  追问:为什么在前后两次被拒绝后祥林嫂的表现反差如此之大?在第二次被拒绝之前,她在捐过门槛之后不是“神气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吗?

  明确:祥林嫂之所以会去“捐门槛赎罪”是受了迷信思想的愚弄。在这之前她只是一个没有地位的人,但是柳妈的无知却又给祥林嫂带来了更大的精神痛苦。她去捐门槛可以说是对不幸命运的一种反抗,争取恢复一个能够参加“祝福”的普通女佣的地位,她的眼神的“分外有神”说明她以为从此可以摆脱厄运歧视了,揭示祥林嫂的挣扎、反抗和追求。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当时的社会并不能如她所愿,在要求参加“祝福”被拒绝后,她的“赎罪”的愿望随之破灭,这样的拒绝对她来说是致命的打击,进一步促使她精神崩溃,从而走向死亡埋下了伏笔。

  4、教师明确:“眼睛”的描绘,是《祝福》人物描写特点中最有深度最传神的特点。文中多达13次的眼睛描写构成了《祝福》的一条细节线索。而祥林嫂眼睛地变化揭示了祥林嫂性格和精神地巨大而深刻地变化。通过她的眼睛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悲剧的发展,祥林嫂所受得打击越来越严重,性格和精神的变化越来越大而深刻,鲁迅就是这样紧紧抓住了祥林嫂的“眼睛”把祥林嫂震憾人心的悲惨命运一步步地推到了高潮,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四、探究学习

  在新年的毕毕剥剥的爆竹声中,祥林嫂悲惨的死在了街头,究竟是谁害死了她?祥林嫂惨死的根源就是什么?

  1、人性的冷漠和世态的炎凉。包括鲁四老爷、四婶、柳妈……

  提示:如果在我们今天社会里也有一个像祥林嫂一样丧夫失子,生活困苦的女人,她的结局会像祥林嫂一样吗?为什么?

  2、自身的心理上的失常。从她听信了柳妈的劝说,去土地庙捐了门槛。自以为这样做了,就可以被人们所接受、被社会所容纳而存活下来。捐了门槛后,她还高兴地对鲁四婶说了这件事情来看,在祥林嫂的深层意识里,她实际上也是认同了鲁四老爷对她人生的“孽种”定性;她实际上也难以避免国人身上的一些深根蒂固的鬼神崇拜和和陈腐的道德界定的局限的。惟其如此,她才会不断地做出向人家哭诉、去土地庙捐门槛,以及问“我”人世有无灵魂等等的一系列的自我救赎的行为。(提示:假如祥林嫂在如此多的不幸和痛楚下,能够擦干眼泪、停止哭诉;坚强地走到外面去做事、做人;能够有足够的精力和勇气抗争人世的冷漠和命运的暴戾。而不是“捐门槛赎罪”和深陷于灵魂的有无上,那么她还会不会是这样呢?

  教师归纳:祥林嫂惨死的根源就是存在于当时国人意识深层里的那些深根深蒂固的陈腐观念和思维定势,加之祥林嫂自身的一些偏执与局限,是导致祥林嫂之死的根本原因。

  五、总结全文

  祥林嫂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旧时代的下层女性,她勤劳善良,安分守己,朴实顽强。她两度丧夫,两进鲁家大院,虽几经挣扎却依然不容于这冷酷的人世和社会、最后在过年时节的风雪严寒和人们声声祝福的喜庆场面里,怆然地停止了呼吸。她就是这么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女性;一个命运多舛的、受人鄙弃、即使屡屡挣扎,也终究不能被现实社会所见容的悲惨的人生。

【七年级语文祝福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春》教案11-04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8-08

七年级语文阅读教案02-10

七年级语文《咏雪》教案02-21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02-23

七年级语文教案02-27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03-1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4-14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趣》的教案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