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空空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4-01-12 08:36:29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歌词大意:

  两只小小眼睛睁开又闭上。两只小耳朵,一只小鼻子,两边小面颊一只小下巴,两片小嘴唇把牙齿关在里面。

  教学提示:

  老师有节奏地拍手读一遍歌词,后给小朋友讲解歌词大意.小朋友们跟着老师有节奏地拍手读歌词。老师带领小朋友学新歌.小朋友们学会后,边唱边用手指出唱词和脸上对应的部位,如:眼睛、耳朵、鼻子等。

  课堂游戏:

  敲敲打打

  活动目的:

  1.在熟悉音乐曲式和性质及初步学会舞蹈的基础上,启发小朋友尝试用铃鼓的不同敲法来表现,动作节奏。

  2.激发小朋友探索欲望,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

  3.在边敲边跳的过程中体验集体舞的欢快情感。

  活动准备:

  学舞蹈,掌握基本舞步.

  活动过程:

  1.感受音乐,学习舞蹈

  a.听前奏回忆歌曲,感受节奏。

  b.学习舞蹈(进退步、踱步、踏步、小碎步)。

  老师:“我们来用好看的舞蹈把这首乐曲的`活泼欢快表现出来。”

  2.尝试用铃鼓的不同敲法来表现舞蹈。

  a.出示铃鼓:可以怎么敲?可以怎么摇?

  b.出示图谱:哪里可以敲,哪里可以摇?

  c.小朋友尝试用铃鼓跳舞。

  老师:“我来跳舞,你们拿着铃鼓和我一起跳;试想想做什么动作时敲铃鼓,怎么敲?又做什么动作时摇铃鼓,怎么摇?”第一遍集体尝试边跳边敲,第二遍老师按舞蹈顺序提问,个别小朋友做出,老师重复后,再集体练习。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动手实验,提高幼儿口头表达能力,感知物体的弹性。

  了解弹性的用途。

  2、引导幼儿用感官观察和探索事物,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活动前已认识所提供物品的名称。

  2、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内装橡皮筋、海绵、松紧带、弹簧、尼龙袜等。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活动,体验弹性的乐趣。

  让幼儿自由地在体操垫上走一走、跳一跳,初次体验弹性的乐趣,并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想想身体为什么会向上跳?(播放音乐)

  二、幼儿自由探索材料,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1、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各种物体在拉、压、捏下的.变化,重视幼儿的发现,鼓励互相交流。

  2、师生集中交流讨论操作的经过与发现。

  (幼儿可将刚才操作过的实物带过来边讲边演示,以增强讲述时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如:我玩的是××?怎样玩?结果怎样?)

  3、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都玩得很好,都动脑筋了,这些东西真有趣,用力拉或压时,它会变形,但手一松,它又能变回原样,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这就是物体的弹性。(学习词语:弹性)这些东西都有弹性,(出示松紧带)你们看,松紧带一拉就会变得比原来长,手一松又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因为它有弹性。还有尼龙祙,弹簧都有弹性。

  4、引导幼儿用身体语言来表示弹性特点。

  师:弹性物体可爱又有趣,大家一起来模仿它。(教师带领幼儿将自己假想成弹簧、皮球等物体,并用身体长高变矮和弹跳步等动作将弹性特征表示出来。)

  二、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弹性的认识和理解。

  1、师生共同找找身上有没有的弹性物体。

  2、在幼儿园里还见过哪些富有弹性的物体?

  三、了解用途

  1、我们找了那么多有弹性的物品,那你们知不知道这些弹性的物品到底有哪些作用。

  2、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教师:(出示弹簧)这是弹簧,它是用铁丝做的,一圈圈的,弹簧的用处可大了,做成沙发,坐在上面可舒服了,装在圆珠笔里(出示圆珠笔)使用起来也很方便。

  (出示拉力器)用弹簧做成拉力器,锻炼身体可好了。 (出示电话)电话上装上弹簧使用时也很方便。

  小朋友衣服上的松紧带也有弹性,这样穿脱衣服可方便了 活动延伸:

  游戏“弹性公园”,再次体验弹力带来的各种乐趣。 弹性公园内容设置:

  (1)弹跳区:体操垫、羊角球、各式皮球、轮胎。

  (2)拉力区:拉力球、拉力器。

  (3)智力区:百变橡皮筋。

  (4)美工区:丝袜、海绵变脸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学会如何分类。

  2.通过幼儿的操作、探索,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树叶图片若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三角形、圆若干。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美丽的大森林里来了许多的小动物,小朋友们喜欢他们吗?还记得我们学的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吗?小朋友们一起来唱一遍。(播放课件)二、创设情境说呀!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森林动物超市开业了,许多动物都来逛超市了,逛累了,小动物们就找了三间小洋房休息,小动物们都想去休息。我们来看一下都有哪些小动物?

  1.出示图片——小白兔、小花猫、小喜鹊、小山羊、啄木鸟、大老虎、大狮子、大象、小青蛙、小海豚、小乌龟2.师:只有三间房,这么多动物要住,怎么分才能使小动物们满意呢?小动物们都为难了,请小朋友帮忙分一下。请你讲一下这样分的理由。

  3.幼儿小组讨论分法。

  4.找幼儿试着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

  师总结:我们可以按照小动物的颜色、活动的范围:水中的、陆地的、空中的,按身体的大小,按凶猛程度或者其它特征来分。

  有的小朋友说“老虎和狮子最厉害,他们分一间屋”

  “小喜鹊、啄木鸟一间屋,他们都会飞”

  “小青蛙、小海豚、小乌龟一间屋,他们都会游泳”……小朋友们替小动物分好房子,小动物们都休息了,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轻松下吧!

  三、游戏——图形宝宝游戏要求:幼儿进行比赛,图形宝宝组合的船,分的又快又对获胜,可以获得小红星。(课件展示)按形状分类并统计按颜色分类并统计四、幼儿动手操作自主分类:

  1.师:小朋友们分的`本领着么大,来帮老师一个忙好吗?

  让幼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图片让幼儿按自己所想动手分类并计数。

  2.让幼儿说出分类理由。

  3.师总结:我们应该按照形状,颜色,事物的性质来分五、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这节课的表现可真好啊!老师决定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去操场做游戏,小朋友们听老师的口令,男孩站一队、女孩站一队,我们一起排着队去做游戏。

  教学反思

  在上节课分类学习中,孩子们对分类的内容已经掌握,我也做了一些提示,所以在每组捡物品当中,进行得非常顺畅。

  开始教师就把东西乱七八糟地丢在教室中间,让孩子们亲自体验杂乱无章的生活,即不美观、又不卫生,这样孩子们就产生了收拾的欲望。在收拾当中要按秩序有条有理,物品要按分类的摆放收拾。

  这节课较好的体现了理念。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体现了动手能力、交流合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孩子们有了这样的体念,达到了我们的教育目的。

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现在热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角色表演区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我当村长,假设有一天喜羊羊被灰太狼抓到他的城堡了,我带领着美羊羊和沸羊羊他们一起去救你,好吗?咱们换着玩。”他们模仿着不同人物的声音、语言和动作。还经常把《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图书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以幼儿最喜爱的“喜羊羊”为主线创编的带有故事情节的体育游戏,一定能激发小朋友的兴趣,调动起小朋友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在愉快的游戏中锻炼从高处向下跳的能力以及跨跳能力和平衡能力。

  2。培养幼儿能够与同伴合作的`能力,有一定的团队意识。

  【活动准备】

  1。大约50公分的塑料板凳若干、大约1.5米的皮筋绳6根、能让幼儿自己爬到高处的辅助物品若干、《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背景音乐。

  2。喜羊羊、美羊羊的头饰若干,灰太狼、慢羊羊和沸羊羊的头饰各一个。配班老师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热身运动)

  教师带着慢羊羊的头饰扮演村长带领着小朋友(带着喜羊羊和美羊羊的头饰)伴随着《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出场。小朋友们跟随着教师做弯腰、转腰、蹦蹦跳跳的动作,直到音乐停止。

  2。羊群练功

  “羊群们,我现在给大家开个会,我们村的沸羊羊刚才不小心被灰太狼抓到了,现在被关在它的城堡里,你们现在想不想救他?到达灰太狼城堡的路很艰难。要跳过一个比一个高的山涧,跨过一条比一个条宽的小河、走过一个比一个险的石头桥,我们必须先练好本领,才能到达,现在我们开始到练功场训练。”

  羊群在练功场上分两队(美羊羊队、喜羊羊队)练习爬上高山跳下山涧的动作(幼儿爬上凳子跳下)、跨过小河(两条皮筋拉直间隔一定的距离,幼儿跨过),走过石头桥(把凳子拼在一起排成一排,让幼儿走)。此环节根据幼儿掌握情况逐渐变换难度,山加高、河加宽、石头桥由直变弯,拉大距离等。村长(老师)巡回指导,鼓励羊群刻苦训练。

  3、 解救沸羊羊

  ①村长交代规则和玩法:

  “喜羊羊队、美羊羊队分两条路同时出发,到达城堡后如果看到的是沸羊羊就可以解救,看到的是灰太狼,就原路返回。如果被灰太狼发现了,灰太狼就会把路设的更加难走。养群们路上注意安全,看哪一队先到达城堡后救出沸羊羊?”

  ②第一次解救:

  路线为1:爬上高山跳下山涧(1个凳子)、跨过小河(皮筋拉直间隔一定距离)、走过石头桥(把凳子排成一排)。

  羊群们分两队(美羊羊、喜洋洋)出发,到达城堡后看见的是灰太狼,并且被灰太狼发现了羊群按原路返回村里(终点)。灰太狼出来说(配班老师带着灰太狼的头饰):“哈哈,你们救不了他了,我会很快把他吃掉,而且我会把路设的更加难走。”

  ③第二次解救:

  村长(老师):“虽然灰太狼把路设的更加艰难了,山坡更加高了,小河更加宽了,石头桥变的弯曲了。羊群们我们有没有信心去就沸羊羊?你们要小心啊?好了,我们每队准备出发。”

  路线为2:爬上高山跳下山涧(6个凳子插在一起)、跨过小河(皮筋拉直间隔的距离比路线1要宽)、走过石头桥(把凳子排成弯曲的一排)。

  羊群到达城堡后再次看到灰太狼,又原路返回到村里(终点)。灰太狼出来生气的说(配班老师带着灰太狼的头饰):“哼,气死我了,你们竟然还敢来?这次的路比上次还险,哈哈你们不会再走过来了?”

  ④第三次解救:

  村长(老师):“羊群们灰太狼这次可是真的生气了,他把路设的比上次还要险,你们还敢去救沸羊羊吗?高山更加的高了,你们一定要互相帮助,如果爬不过去可以借助山角下的东西爬上去(老师鼓励幼儿自己爬上凳子跳下)。河更加的宽了,石头桥更加的难走。羊群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啊!好了,我们准备出发吧!”

  路线为3:爬上高山跳下山涧(10个凳子插在一起)、跨过小河(皮筋拉直间隔的距离比路线2要宽)、走过石头桥(把凳子排成弯曲的一排,凳子之间的距离拉大)。

  羊群到达城堡后看到的是沸羊羊,成功解救。

  ⑤羊群放松:

  村长:“羊群们你们不怕艰难困苦,勇敢的去解救了沸羊羊,表现的非常出色。现在你们的身体一定很疲劳了,我们一起来放松放松吧?”(幼儿在垫子上躺成一排,老师拿体操球往幼儿身体个部位拍)

  4、羊村庆祝:

  村长宣布解救成功,回村庆祝。教师带着幼儿伴随着主题曲回教室。

  【效果反思】

  “兴趣”是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前提,体育活动也不例外。在本次体育活动中以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为游戏情节,在解救沸羊羊的游戏过程中掌握了从高处往下跳、跨跳及平衡能力,并且在此环节中高处往下跳、跨跳及平衡能力难度逐步加大,激起了幼儿挑战的欲望。本次活动把教育目标和喜欢的形象结合在一起,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充分带动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本教案是结合大班"我要上小学"主题选取的一个关于"坚毅和勇敢"的绘本教材。可以说,幼儿成长的道路不是一番风顺的,往往需要凭借自己的努力去克服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困难,逐步体会到成长的自豪。然而,也有些孩子在获得一些小成绩后会表现出骄傲自大的心理。所以我选取绘本故事中小猪的"勇敢"和"骄傲"作为活动的切入点。先从引发幼儿观察、联想画面中小猪是如何变成石头小猪又为何变回原来的样子;逐步推进到以投票方式,让幼儿从自己的角度来解读"勇敢"和"骄傲";最后迁移故事,让幼儿联系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难,想出勇敢克服的办法。整个教学融知识性和情感性相互渗透,又激发幼儿的自主性。最终,孩子们也会有深刻的领悟:不久的将来,当他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应该如何去勇敢的克服,即使成功了也不能骄傲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围绕画面展开想象,懂得遇到困难要勇敢去克服,成功了也不骄傲。

  2.能用清楚地语言表达、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想象故事情节,懂得遇到困难要勇敢克服,但不要骄傲。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分享交流克服的办法。

  教学准备:

  1.故事完整PPT;2.音乐;3.大路背景图:上面有若干"石头"(石头背面贴有孩子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的图片,正面画上不等数量的地雷);3.石头小猪的标签;4.乒乓球,标有笑脸和哭脸地投票箱各一个;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形象,引出故事(画面:石头小猪)提问:它是谁?它和我们平时见到的小猪有什么不一样?

  二、观察画面、想象情节

  (一)勇敢的石头小猪

  1.(画面:小猪在路上散步)提问:小猪往前走将遇到什么?

  (引导幼儿重点关注有"困难"二字的路牌)

  提问:小猪遇到了什么事?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去做?

  (引导幼儿说出注意避让、快跑、坚持、用力气等各种克服的办法)小结:面对困难不退缩,努力去战胜困难这就是勇敢。小猪真勇敢!

  (二)骄傲的石头小猪

  1.(组图:被小石头、大石头砸-被龙卷风吹-被雷劈)

  提问:小猪变成了石头小猪后又遇到了什么事?遇到那么多危险,为什么小猪一点没事?。现在它心里可能会怎么想?

  2.(组图:哈哈大笑-踢到小石头-滚下山坡-摔回原样)

  提问:小猪为什么变成了原来的样子?

  小结:以为自己的本领很大就看不起小困难,这就是骄傲。小猪太骄傲了!

  3.完整听赏故事(音乐)

  三、投票评选,凸现主题

  1.自主投票(出示投票箱和乒乓球)要求:幼儿每人拿球投一次,喜欢小猪的投进笑脸的箱子,不喜欢的投进哭脸的箱子。

  2.幼儿说说自己的理由小结:大家喜欢的是小猪的勇敢,不喜欢它的骄傲。所以我们要学习勇敢时候的小猪,后面变骄傲的小猪可要不得。

  四、迁移故事,渗透情感

  1.(路和石头背景:后面贴有孩子生活中遇到困难图片,正面用地雷数量表示困难大小)师:再过不久,你们就要上小学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就像小猪遇到的石头一样。请你们用自己地办法去克服它。

  2.幼儿自己或合作选择石头(困难),和朋友商量克服困难的办法。

  3.分享交流自己的办法。(奖励石头小猪标签)

  优点:

  活动中,教师能紧紧围绕目标展开。在其引导和启发下,该班孩子能充分展开想象,敢于表达,敢于质疑,孩子语言发展水平高,语言质量好。教师能很好地尊重和倾听孩子的'反馈,能及时鼓励孩子自身的想法。在孩子观察画面的过程中,也能做到及时突出重点,启发孩子思考。整个活动,教师节奏上把握比较好。环节设计如"投票"带有趣味性,体现出设计的巧妙与时代感。最后环节能突出孩子的意识,整个活动都能较好体现出孩子的自主。

  改进:

  1.互动后的归纳、梳理和概括能力需要加强。面对孩子出现的不同观点,也要明确给出自己的理由,提高孩子判断的能力。

  2.最后解决困难的环节,可以联系幼小衔接来说,突出大班的意识,用小学的要求跟孩子互动,提升大班幼儿的能力。

  3.在绘本的选取上还需加以改进,这样可以避免勇敢和莽撞观念上地冲突。

大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依据图画书来开展的关于人与人相处的价值认知的教学活动。《一根羽毛也不能动》讲述了发生在鸭子和天鹅这对朋友之间的故事。鸭子灵巧又勇敢,天鹅可爱又执拗,它们闲来没事喜欢一起玩,但又总是会为了一些小事起摩擦,犹如幼儿之间的交往。

  令人感动的是,在危急时刻,它们懂得放弃比赛,保全生命,并依然最看重自己的朋友,让孩子们体会到生命和友情的可贵。教学中游戏情境的设计,不仅可以使幼儿感受到故事情节本身带来的乐趣,还能从中感受到规则的力量和坚持的可贵。

  大班幼儿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因此,在活动中我注重引导幼儿观察书中生动的画面、并以恰当的符号代替文字,反复多次出现,让幼儿充分观察,读懂画面的含意。同时通过恰当的引导让幼儿深刻感受故事主题,获取情感的认知。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理解图画书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积极参与讨论,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3、感受朋友之间的情谊,懂得坚持不懈很重要但适时放弃,保护生命更重要。

  活动准备:

  《一根羽毛也不能动》的课件;游戏《山上有个木头人》

  活动过程:

  一、介绍角色,引起兴趣

  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两个朋友,它们是谁呢?你是怎么区分它们的呢?

  (ppt出示文字:“天鹅”和“鸭子”)

  教师小结:只要认真观察图画并且仔细观察画面的细节部分就能区分天鹅和鸭子。

  本环节思考:仔细的观察画面,分辨这两个朋友的细微的不同,学会用阅读图案、文字的方法来读懂文本内容,发展幼儿的'阅读能力。

  二、观察理解,大胆讲述

  1、播放课件,猜测情节

  师:你看到图上发生了什么事?

  2、 观察画面,理解角色的心理并大胆讲述。

  (1)播放天鹅和鸭子比赛的图片(两张)

  师:它们正在干什么?结果怎样?

  (2)提问:比赛什么才公平?

  (3)继续欣赏故事,讲述天鹅和鸭子比赛 “木头人”游戏的经过。

  a、提问:玩“木头人”游戏,怎样算胜,怎样算输?

  师小结:不能说话,不能动,就连一根羽毛也不能动。谁赢了谁就是冠军。

  b、出示天鹅和鸭子比赛 “木头人”游戏的经过的连续画面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小动物们心里想什么呢?天鹅和鸭子的心里在想什么?

  教师小结:小朋友很棒,学会了根据图书的线索猜想小动物心里的想法、故事情节的发展。

  本环节思考: 看图讲述、看图听赏、回想讨论相结合,通过形象的符号帮助幼儿掌握图画书中重复出现的重点句式,并尝试用同样的句式表达,将口头语言与图画书书面信息对应起来。激发幼儿参与阅读的兴趣,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三、游戏体验,分享经验

  本环节思考:游戏体验——为主题的理解推波助澜。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获取情感体验

  四、继续理解,体验情感

  1、观看ppt提问:比赛该结束了吗?为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2、观看ppt提问:发生了什么事?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小结:比赛赢重要,但是生命更重要!

  本环节思考:看图关注紧张情节,集中精力关注事件

  五、交流讨论,提升情感

  1、提问:在最关键的时刻谁动了?

  小结:自己的生命重要,朋友的生命也同样重要。

  2、讲述故事的结尾

  讨论:你觉得谁是冠军?你喜欢谁?

  3、 提问:这么有趣的故事该叫什么名字好呢?为什么?共3页,当前第1页123

  本环节思考: 交流讨论获得对于主题思想的理解,恰当的引导,启发幼儿获取情感认知。

  活动延伸:

  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即将过去了,你在幼儿园有像鸭子一样的好朋友吗?

  好书分享活动:好书告诉我们许多好的故事,小朋友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图书并把好的图画书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活动反思:

  近年来,大家对于早期阅读都有了很深入的研究,早期阅读当中应该说最为有效的是亲子阅读。我们都期待孩子可以在成人慢慢的带领之后,慢慢脱离成人的搀扶,可以自主的阅读。所以,早期阅读我们给予孩子一些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最终自主阅读。

  而我们的阅读教学最终是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提升他的阅读能力。所以,我个人理解早期阅读教学要达到三个目标:第一就是使孩子可以有这能力来读懂文本的内容;第二在读文本的过程当中,可以理解主题思想;

  第三我们要让孩子学习书面语言,因为书毕竟是文学艺术。

  最初看到《一根羽毛也不能动》这本图画书的时候,只是觉得内容很好笑、很滑稽,但是仔细的品读起来,其中却蕴含着浓浓的朋友情,具有非常好的教育价值。因此,我把这个图画书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启发幼儿在阅读图画书中感受朋友之间的情谊,知道拥有朋友的珍贵。故结合阅读教学的总目标和这本图画书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设置为:1、 仔细观察画面,理解图画书内容,培养阅读兴趣。2、 积极参与讨论,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3、感受朋友之间的情谊,懂得坚持不懈很重要但适时放弃,保护生命更重要。

  为了使活动即讨孩子喜欢,又能有效达到我的教育目标。我考虑运用多种形式吸引孩子,投入我们的活动,从而使孩子爱上阅读。而在执教的过程中,我不仅再次感受到了图画书对于孩子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让我对图画书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活动中我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剖析图画书画面,挖掘教育价值。

  我们都知道图画书的内容比较多,教师在设计活动前,除了要对图画书的教育价值进行分析,还要对图画书的每一幅画面进行价值剖析,删去不必要的画面,并对重要的画面进行分析,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教育价值,可以让孩子从画面中获取什么。

  比如在这个图画书当中,我们事先根据活动的需要对图画书的内容进行了删减,并对留下来的画面进行了分析,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天鹅和鸭子比赛的画面,感受他们坚持到底的精神以及鸭子对天鹅的朋友情。

  当然在观察的时候我们也要注重侧重点和观察的策略,比如比赛游泳和比赛飞翔的画面相对比较简单,我们就把它们放在一起让孩子快速浏览,然后幼儿进行回想讲述,这样即可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还能节约时间;又如兔子和乌鸦来捣乱的画面,画面比较丰富且生动,可以给幼儿很多的观察和讲述的空间,所以我重点引导幼儿自己去观察画面的内容并进行讲述,会大大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也是给了幼儿表达的机会。

  2、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兴趣,体验情感。

  在一般的图画书教学中,我们常常通过提问、引导等语言帮助幼儿体验故事的情感。有点类似于看图讲述,但是过多的提问容易而在本次活动中打搅孩子了解书中的事件的发展的过程的这个热情,而且主题的理解还不能只谈谈好了,因为谈谈他无法将这些良好的品质和思想落实到他的行动当中。所以除了看图讲述的形式以外,我还采用了听图欣赏、回想讨论等形式之外,我还考虑从孩子理解主题更为深刻的形式——体验来进行。

  而这个体验在教学中最为常见的形式是玩一玩,动一动,让孩子来玩一玩动一动。比如为了让幼儿感受到坚持到底的不容易,我们设计了游戏环节,让幼儿玩一玩“山上有个木头人”的游戏,引导幼儿通过亲身的游戏体验,感受在游戏中坚持一动不动的辛苦,让幼儿知道做事情只有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功。游戏的形式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也能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获取情感体验,这比单纯的说教要容易接受。

大班教案 篇7

  目标:

  1、 初步认识加1就是多数一个。(任何数加“1”就是多数一个)

  2、 通过游戏加深幼儿对“1~3直加一“的印象。

  3、 操作中体验学习新知识的.乐趣。

  准备:

  ①“礼物袋”里装有红花、1~4数珠卡片、数字“1”卡片4张

  ②做“冰糖葫芦”的串珠、竹签幼儿人手一份

  ③喜洋洋头饰若干

  ④大算盘一个,铅笔一支、大黑板

  过程

  1、 手指谣《手指歌》“大拇指头是爸爸……”活跃气氛,并为拨珠做准备。

  2、 出示喜洋洋进入教学

  S:“小朋友看,这是谁呀?”

  Y:“喜洋洋。”

  S:“它说看谁上课坐姿最美,最认真答问题就跟他做朋友,送他礼物!”

  3、 引出新知识“1+2,2+1,3+1”

  S:“小朋友们真棒!喜洋洋好开心哪!它今天带来就好多朋友和大家学心本领了!”(边说边贴出一只羊)“小朋友看现在有几只喜洋洋了?用数字宝宝几表示?”(边问答边出示式子

  1 2 3

  1 1 1

  2 3 4

  S:“在算盘上怎样拨?为什么会这样?”

  4、 揭示其中奥秘,加一就是多数“1”个(小结)

  5、 验证,请小朋友戴上喜洋洋头饰玩“加加乐”游戏

  6、 再次验证“串冰糖葫芦”(强调竹签不能戳人,注意安全。

  7、 总结:任何数加一就是多数一个。

  反思:本活动设计很好,但是实际操作不够妥善,幼儿学习积极,可是由于时间太长,后部分小朋友的情绪有点躁动,希望下次注意。教具准备还要检查再检查,以免出现纰漏。

大班教案 篇8

  一、 活动目标

  (一)欣赏图片,感受城市、乡村各具特色的美景和生活。

  (二)通过辩论,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三)了解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的差异,懂得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二、 活动准备

  城市图片与乡村图片各一;活动教具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各一。

  三、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客人,看看是谁?(两只老鼠)一只老鼠住在城市里,所以我们叫它城市老鼠,一只老鼠住在乡村里,所以我们叫它乡村老鼠。它们是一对好朋友。今天,他们要请我们到他们住的城市和乡村去看看呢!

  (二)欣赏城市与乡村的图片逐一出示城市的图片和乡村的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这两张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三)分段讲述故事,在辩论的形式中理解故事内容

  1、用开放式的问题激发幼儿想象故事内容一天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住腻了现在的生活,它们想交换一下:城市老鼠到乡村去生活,乡村老鼠到城市去生活。你们觉得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2、讲述故事第一段,幼儿讨论城市老鼠喜欢乡村的生活吗?为什么?(乡村虽然美丽,但它吃得住得都不习惯)

  3、讲述故事第二段,幼儿再次进行辩论

  (1)乡村老鼠喜欢哪里的生活吗?为什么?(城市里虽然住得舒服,但太不安全了)

  引导:乡下老鼠为什么紧紧拽着城里老鼠的胳膊?它怕什么?

  4、讨论:为什么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都想回到自己原来生活的地方?(引导幼儿说出:他们在一个地方住的时间长了,已经习惯了。)

  (四)通过分组辩论的形式进行讨论,鼓励幼儿大胆阐述自己的意见你喜欢城市的生活还是乡村的生活?为什么?(请幼儿自己作选择,喜欢城市的小朋友为“城市队”,喜欢乡村的`小朋友为“乡村队”)

  师小结:其实城市和乡村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不足之处,每个人在一个地方生活的时间长了,就会有他自己的生活方式了,就习惯了这个地方的生活了,这就要看我们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只要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那就能过得开心、舒服了,你们说对吗?

  (五)结束

  我们都住在**这个地方,我们也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了,但是到底这里有什么好的地方吸引我们呢?

  逛逛我们的乡村,找找我们乡村美丽的地方吧!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的:

  1、通过观看煮饺子的全过程,了解饺子从入水到沸腾过程中沉淀、起伏、旋转等动态,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培养幼儿细心观察关注周围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2、能大胆想象并用合理的肢体语言大胆表现自己的体验和情感。

  3、乐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乐曲的变化,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录像带音乐磁带《春节序曲》电视数码摄像机

  2、前一天的午点安排吃饺子。

  活动流程:引发兴趣感受体验表达表现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以饺子是怎样煮为题,引导幼儿观看煮饺子的过程。

  师:“昨天我们都吃过了饺子,味道怎么样?你们知道饺子是怎样煮熟的吗?”

  2、观看录象:让孩子带着“饺子是怎么入锅的?在水里发生了哪些变化?”的问题有目的地看、了解饺子从入水到沸腾过程中沉淀、起伏、旋转等动态。

  3、引导幼儿自由交流看到的情景,教师及时肯定、鼓励幼儿在期间的发现和表现。(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如1,

  4、欣赏音乐《春节序曲》。

  欣赏后提问:“这首曲子的音乐情绪有哪些变化?”

  5、合着音乐进行第一次的音乐表现活动。

  师:“今天我想请你们扮演饺子,和着刚才这首好听的音乐来表现你们从入锅到出锅的情景,用你们自己觉得合适的动作来表演。”

  (幼儿自由发挥,师不要介入指导。在音乐结束后请幼儿说说他在不同的乐段:缓慢—激烈——缓慢中是用了哪些肢体语言,和煮饺子的`过程吻合吗?请幼儿自己点评。)

  6、再次观看录象,让幼儿对所模仿的情节更了解一些。

  7、幼儿再次进行音乐表现,师录下孩子的表演。

  (幼儿根据刚才的点评对自己的表演做一些完善,比如缓慢的音乐开始时必须用柔和安静甚至是静止的动作表现,激烈的音乐可以用热烈活泼的动作表现。能力强的幼儿可建议他们表演的动作不仅要和音乐相吻合还可以更优美点更有创意点。)

  8、请幼儿观看刚拍下的表演,自由欣赏、讨论,分享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延伸活动:在分区活动时添加一个生活区——让孩子们一起包饺子,煮饺子最后分享饺子。

大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尝试改变两端积木重量,探究平衡方法。

  2、发现操作规律,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红蓝棒“3”四根、红蓝棒“1”四根、记录纸、铅笔、橡皮、大记录板、黑色水笔、积木。

  经验准备

  进行三次活动:第一次活动引导幼儿在搭建红棒十字架中,初步感受平衡的概念;第二次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改变支点使红蓝棒保持平衡;第三次活动引导幼儿感知在平衡的红蓝棒“4”两端要添加同样块数的积木才能让红蓝棒保持平衡。通过i次试验,幼儿掌握了试验的基本规则和记录的初步方法。

  此次活动让幼儿探索如何改变红蓝棒“3”两侧的重量,让红蓝棒达到平衡。

  重点、难点:

  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的条件:短的一边的积木数要多于长的一边。

  活动过程:

  1、回忆并巩固上次实验结果与经验。

  教师:上次我们做的平衡实验得到什么结果了呢?

  幼儿:在红蓝棒“4”的两边,要放一样的积木才能平衡。

  老师出示红蓝棒“4”,一个小朋友往两边各放两块积木,红蓝棒平衡。

  2、介绍本次实验。

  教师:今天我们换一根红蓝棒3,我们要将支点放在红蓝棒“3”的“2”和“3”之间,你们猜猜会怎么样?(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放的位置)

  幼儿:那肯定不平衡。

  教师:我们来试试看啊。(把红蓝棒“3”摆在支点上)呀!不平衡!那怎样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

  幼儿:要在短的那边多放积木。

  幼儿:要在长的那边多放。

  幼儿:应该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吧?

  教师:为什么你认为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呢?

  幼儿:那我就不知道了。

  幼儿:我觉得是要在长的那边多放,因为那边长。

  幼儿:你没看见那边沉啊?肯定得少放。

  教师:你们想不想亲自试一试呀?

  3、介绍实验规则和记录时的注意事项。

  教师:到底怎么才能让这个不平衡的红蓝棒达到平衡呢?我们做试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幼儿:积木的两边要对齐。

  教师:你是说积木的边要和红蓝棒的边对齐吗?

  幼儿:对,要不就不准了。

  幼儿: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要不就不稳了。

  幼儿:要把“2”和“3”的那个线和红蓝棒“1”那儿对齐。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的这些规则大家都同意吗?积木两端要与红蓝棒的两边对齐,支点(红蓝棒“1”)放在蓝色段内,它右侧的边缘与红蓝棒“3”的“2”和“3”的分界线对齐,而且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还要记下真实结果。

  幼儿:同意。

  4、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醒幼儿边实验边记录结果。

  第一组:幼儿①把三角积木对着2、3之间的线放好,幼儿②歪着头看了看:“行了。”幼儿①拿一块放在长边,幼儿②拿一块放在短边,幼儿①又拿一块放在短边,红蓝棒的短边翘起来了,两边基本平衡了,幼儿②在记录表上记录下结果。接着幼儿①就在长边放两块积木,幼儿②往右边放两块积木,还是长边低,她们俩说:“怎么回事?”于是又拿一

  块往长边放,长边更低了。幼儿②说:“不对,长边太沉了,得往这边放。”说着拿起长边的一块积木放在了短边上,红蓝棒平衡了……

  第二组:幼儿③和④都操作积木,不断地在两边放积木,平衡了再添加积木,没有记录结果。教师:“你们发现什么结果了?”幼儿⑧:“短边总是比长边放的多一块。”幼儿④:“不是多一块。”教师:“到底多几块?”幼儿③:“就是多一块。”幼儿④说:“不对。”教师:“你们为什么会记不住了?”幼儿③:“忘了记录了。”教师:“你们发现了一个规律,也挺好的。不过还是要将结果记录清楚,才能验证你们的发现呀。”

  5、分享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老师请每一组幼儿把成功的'积木的数量填写在大的记录表板子上。

  教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和你们最开始猜想的一样吗?

  幼儿:和我猜想的一样,长的那边积木少。我猜想对了。

  教师:那为什么长的那边积木少呢?如果我再往长的这边多放会怎么看,本来长的这边就沉下去的,你要是再放,不就更沉?

  教师:可为什么长的这边会沉下去呢?

  幼儿:因为这边木头多,就重呗。

  教师:今天我们又发现了平衡的方法,谁来说一说?

  幼儿:红蓝棒短的一边放的积木多,长的一边的积木少,红蓝棒“3”就平衡了。

  活动反思:

  活动的生成来源于蒙氏班的教具操作,突破蒙氏教具单一的目标特点,将蒙氏教具固有的操作灵活运用,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红蓝棒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平衡实验”,使它成为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工具。这是一个没有采用标准测量工具的平衡活动。虽然不是那么精确,但从幼儿不断的探索和严肃认真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幼儿敢于实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实验探索两边各放几块积木,可以使红蓝棒平衡,在操作、记录和经验整合中,他们获得了关于平衡的相关经验。

  不足之处:

  由于支点的受力面积比较大,积木也不完全等重,所以得出的结论不会完全精确,只能是模糊的描述总结:红蓝棒短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多,长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少,才能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所以工具的严谨性稍微差了一些。

  小百科:平衡是两端承受的重量相等,不倾斜。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的教案11-28

大班教案06-08

大班教案[经典]07-24

(精选)大班教案07-22

(精选)大班教案07-21

大班教案07-20

(经典)大班教案08-08

大班教案(精选)08-06

大班教案【经典】08-07

大班教案(经典)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