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空空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29 08:41:13 教案 我要投稿

[合集]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合集]语文教案7篇

语文教案 篇1

  【设计思想】

  课文不过是教会学生学习的例子,阅读教学不能仅满足于让学生读懂具体的课文,而应该着眼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的语文素养。

  本教案从营造轻松、平等、自由的交流氛围入手,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整体感知;反馈展示,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形象;品味语言,体会感情;理解朗读,积累词语;回顾过程,交流收获;并在本文的导读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习习惯,授与给小说阅读的方法,为学生自主阅读小说提供借鉴。

  【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结构层次,感悟作者情感脉络及探求人生道路的的强烈愿望。

  2.分析本文通过对比写法塑造的人物形象,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3.揣摩、品味课文的抒情意味的语言,摘抄积累词语、句子和精彩语段。

  4.在本文阅读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养成良好习惯,教给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运用对比写法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的写法。

  2.品味小说语言,领悟作者探求人生道路的的强烈愿望。

  教学难点:

  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教师导入:同学们喜欢不喜欢读小说?能说说你们是怎样读小说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创作于1921年的一篇小说《故乡》,并通过这篇小说的阅读,探讨阅读小说的方法。

  学生交流预习情况:

  1.读各自圈划查注的生字词,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2.从名、时、地、著、评方面说说作者及《故乡》创作情况。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想一想,小说的叙事线索是什么?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

  2.根据你对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在原题目《故乡》前加上定语。

  三.反馈展示,讨论交流:

  预设以下问题,引导学生交流:

  1.讨论课文的叙述的线索和小说的结构层次。

  (学生发言讨论后明确:小说按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小说,按时间先后为顺序,全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5段),写的是故乡的萧条景象, “我”的复杂心情,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第二部分(6—77段),写“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重点写了闰土的变化;第三部分(78—88段)写“我”离开故乡时的种种感触,表达我追求新生活的执著信念。)

  2.学生展示各自在题目故乡前所加上的所加的定语,并引用文本信息阐释的理由。

  四. 合作探究,分析形象:

  1.作者在本文中都写了哪些人呢?本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明确:本文写的人物有闰土、杨二嫂、母亲、水生、宏儿和“我”;闰土就是本文的主要人物, “我”是本文的线索人物。)

  2.小说是怎样来描写闰土这个人物的?从哪些方面去对比?请细读课文,搜集信息,完成下边的表格。(用小黑板或投影显示以下表格)

  对比内容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外貌

  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上套一个银项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

  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动作

  语态

  活泼刚健,动作干脆利落,说话脱口而出,朴质、生动;有智有勇,热情、纯真。

  4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也说不完。

  说话前的神态是“欢喜--凄凉--恭敬”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显得迟钝麻木。说话后的神态是“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9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说不尽、道不明的苦处。

  对我态度

  “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送我贝壳和鸟毛,告诉我很多希奇的事。对“我”友好,热情,和“我”建立了纯真的友情。

  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和“我”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生活态度

  捕鸟、看瓜、刺碴、拾贝、观潮……

  ——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

  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

  —— 将希望寄托于神灵。

  3.从表中的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年闰土是怎样的形象?中年闰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是什么原因使一个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小英雄变成了麻木迷信的木偶人呢?

  (讨论并归纳:少年闰土,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懂得很多生产知识,简直是个小英雄;中年闰土,变成了满脸愁苦、麻木的迷信的木偶人。“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是封建统治的压迫,使闰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4.“我”对闰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闰土这个形象表现什么样的主题?

  (明确:当年,“我”因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而羡慕不已;现在,“我”为闰土与我之间的不了解和隔膜感到悲哀,使“我”与闰土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冷漠、隔膜。闰土这个形象闰土揭露了封建思想、封建等级观念对群众精神上的压抑和毒害)

  5. 既然闰土的变化已经反映了封建思想、封建等级观念对人们精神上的压抑和毒害了,作者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来写杨二嫂呢?

  (讨论并归纳:其实这也是一种过对比手法,小说以杨二嫂杨二嫂的自私、尖刻、贪婪、势利来对比衬托闰土的淳朴诚实,从更广泛意义上展示人与人关系的隔膜,深入揭露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对他们的精神毒害,造成人们纯真的人性被扭曲。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真切地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希望有新的生活的炽热感情。)

  6. 课文从哪些方面去描写杨二嫂的?表现她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通过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杨二嫂的自私、尖刻、贪婪、势利的性格。)

  五.品味语言 ,体会感情:

  齐读第三部分课文,品味、领悟小说语言的含义。

  1.同学们对这部分课文中,感受最深的'是哪些语句?为什么?

  (让学生从内容和语言方面谈个性感受)

  2.从文中看,“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明确:文中的“我”是一个有作者影子,具有进步思想倾向,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形象。)

  3.面对回故乡的所见所闻,这位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具有进步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着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文中的“高墙”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指封建思想,等级观念毒害下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淡隔膜。)

  4.“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讨中的“新的生活”是指什么样的生活?

  (讨论并归纳: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

  5.“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为什么“害怕”?

  (讨论并归纳:因为鲁迅当时还是个进化论者,这种自由、平等、幸福的新生活只是“我”的理想,但怎么实现,“我”无法回答,所以想到希望的能否实现,自然便害怕起来。)

  6.为什么说“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讨论并归纳:闰土的愿望只是希望眼前能过上幸福生活,所以说 “切近”,我的愿望是普天下的人都过上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我”的愿望能否实现还是未知数,所以茫远。)

  7.课文再次出现海边奇异的图画,表现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海边奇异的图画是“我”对美好希望的想象和憧憬。)

  8.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在学生讨论后归纳: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这句话告诉人们:只有美好的愿望而不去探索实践,希望必然落空,等于没有;虽然实现希望困难重重,但只要去探索实践,希望才有实现的可能。)

  六、理解朗读,积累词语:

  老师告诉过大家这么一句话:“学理如建楼,学文如堆沙”。学习语文,强调的是在文本阅读过程中,要注意积累词语、格言警句和精彩语段,丰富自己的词汇,为今后的更好地读写打基础,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词语作业,摘抄本文中你喜欢的词、句、段,然后全班交流。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全文,圈划摘抄文中词语。

  2.挑生读一读各自摘抄的词语、句子、段落。

  七.回顾过程,交流收获:

  1.《故乡》这篇小说,我们已经学习完了,通过本文的阅读,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收获?请同学自由谈谈?

  2. 同学们都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学习《故乡》?我们是学习按怎样的步骤来学习课文的?请同学们回顾学习一下学习本文的过程。

  (引导学生回顾故乡的学习过程,归纳小说阅读的方法:感知小说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感悟语言——摘抄积累语词。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将这种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小说阅读中去,反复训练,形成能力。)

  八.拓展训练,布置作业:

  课外选读鲁迅先生的两篇作品,并给鲁迅先生写一封信,谈谈对他的作品、思想、生活经历、人生哲学等方面的理解和感悟。

  九.附板书:

  小说阅读方法:感知内容——分析形象——品味语言——积累语词。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过程】

  一、习作分析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完成了习作“味道好极了”,说说看,你写了什么?

  学生交流。

  大家都用自己手上的笔有滋有味地写下了自己最喜爱的一种美食,欣赏你们的作品真是一种享受。

  这次我们的习作选材很丰富,(媒体:图片)有写到传统美食的,也有写到洋快餐的,有些风味小吃的`,也有写各地菜肴的。在写法上,有从色、香、味几个方面介绍的,也有写自己品尝美食经历的。

  大多数同学的习作都能符合要求,可以称作为“较好”,出现了几篇佳作,看了你们的文章就让人馋涎欲滴,老师打了个“好”,也有个别同学的习作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好好修改。

  二、集体修改习作

  1.师:老师征得两位同学的同意,把他们的作文打印了出来,都写得不错,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对照着写作要求,评一评,改一改,相互取长补短。(媒体:写作要求)

  2.师:拿到文章以后,认真地读一读,你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片皮鸭(媒体出示)

  臭豆腐(媒体出示)

  学生交流。

  3.师:接着老师还要向大家介绍从你们的习作中撷取的几个精彩片断,他们把美食的外形、味道等都写得特别具体,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小作者读)

  (1)黄鱼

  (2)方糕

  (3)八宝饭

  4.师:看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他们的写法值得我们好好借鉴一下。欣赏了几个精彩片断,下面我们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帮助一位同学来修改一下他的习作。认真地读读这篇《宁波汤团》,发现问题改一改,可以做些记号。一组同学重点看一下文章是不是存在语病,如果有,帮他改好。另一组的同学,重点品品文章中描写味道有没有写具体,如果没有,想想怎么改?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

  师:经过这么一改,宁波汤团的味道也名副其实了。其实呀,好文章就是改出来的!

  5.师:最后,老师还要向大家介绍一篇文章,这位小作者很有创意,他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写出了一种特殊的味道,外婆生日那天,全家人到饭店吃饭,美味的鱼翅上桌,大家都品尝起来。 而小作者却把他的那份鱼翅让给了年迈、牙齿不太好的外婆,虽然他最后并没有品尝到这美味,但付出了爱心,得到了长辈们的夸奖,这样的人生体验对他来说也同样是──味道好极了。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初步懂得“劳动创造美”的道理。

  2、学习生字,会认八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准备:

  相关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说话入境,绘画导入

  秋姑娘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找到她了吗?

  1、先同桌交流自己课外在小道旁、广场中、公园里、草地上观察到的秋天景象。

  2、在音乐声中,让孩子们画、剪、贴,自己动手装扮教室。成熟的瓜果,金色的稻浪,南飞的大雁……

  3、就让我们在这喜人的丰收图中学习《秋天的图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画画生字,把生字读准确;

  想想生字,把生字认一认;

  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三、诵读课文,读中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默读、同桌互读、表演读)。

  2、找出自己最喜欢或认为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3、读句子(读哪句,课件演示哪句),师生欣赏、评议,练习朗读。

  对“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一重点句,不仅要进行朗读训练,还应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语很美?(课件:黑白色的秋天的图画),你觉得美吗?对,色彩不仅使图画变美丽,而且使句子更生动。你还能说出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能不能用它来说一说你的`同学、教室、家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劳动创造了美”。

  5、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课文。(可看深件背,同座位互背,下位找好朋友背……)

  四、各展所长,赞美秋天

  1、启发谈话:小朋友,你眼中的秋天美吗?你喜欢它吗?勤劳的人们用双手画出了秋天的图画,我们也用不同的方式来赞美秋天,好吗?

  2、自由组合,赞美秋天

  画画组:画秋天

  写作组:写秋天

  表演组:演秋天

  歌唱组:唱秋天

  五、识记生字

  书写生字(略)

语文教案 篇4

  训练内容

  1、认识汉字的笔画和笔顺。

  2、练习按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写字。

  3、学习字词句

  4、朗读背诵儿歌。

  5、口语交际----自我介绍

  训练重点

  1、按笔顺写字。

  2、了解小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按笔顺写字。

  1、审题。

  (1)读题目

  (2)说明题目要求

  2、指导

  3、其余两组可按上述步骤进行教学

  4、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铅笔字

  1、审题

  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练习,描红仿写。

  3、指导练习临写

  三、教学第三题:学习字词语句

  1、教学题1:你认识这几种小动物吗?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1)审题。

  (2)指导练习

  2、教学题2:你知道它们遇到危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1)审题

  (2)指导练习

  (3)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读读背背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说说题目要求

  2、指导学习的方法

  3、练习:读读背背

  二、教学第五题:口语交际----自我介绍

  1、课前准备

  2、审题

  明确要求

  3、指导

  (1)看图说一说

  (2)同桌说一说

  (3)指名分角色表演

  (4)评一评

  小结:注意创设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意将学生的听说读写结合起来。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二、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三、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

  二、题解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查预习

  1、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záo, 菜畦qí, 桑椹shèn,轻捷,油蛉líng, 缠络chán,攒cuán, 珊瑚shān hú 高枕而卧,豁huō, 敛liǎn, 脑髓suǐ,陌生mò。鉴赏,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òu,书塾shú,

  四、整体把握

   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五、细读课文

  问: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

  1.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另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对本文结构的不同理解,实际上表现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不同理解。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允许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2.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对于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历来看法不一。有的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教学时可以撇开这些不同的观点,重点让学生想一想: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一联想对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最后让学生明白:不管别人的争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3.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二、揣摩下面的文字,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根据上下文弄懂语句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语意重点。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请你仿写一段话。)

  “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2.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

  (“我”到底知道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我”不知道被送到私塾的原因,因为说到原因时是用表示猜测语气的“也许”。

  三、作业

  下面这段话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仔细品味,然后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教后记:

  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是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学生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不再限制学生的思维,表现在对文章的思想理解,不再让学生限制在反封建教育的范围。学生有一个相对宽裕自由空间。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的:

  1、通过读课文,知道手和脑是人的两件宝,体会动手、动脑的乐趣,激发创造热情。

  2、认识14个生字。认识新笔画竖提及新偏旁部首宝盖头。

  二、教学教具:

  卡片、录音机、小红花

  三、学习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想猜谜语吗?老师出个谜语给你们猜好吗?

  师:十个小伙伴,分成两个班。大家团结紧,倒海又移山。(谜底是一双手)

  学生猜出后,教师板书:双手

  师追问学生: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对说得有道理的学生给予鼓励,奖励五角星)师板书:大脑

  师:双手、大脑,可是我们的两件宝。我们可以用双手和大脑干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对,我们吃的粮食、穿的衣服、住的房子、走的路、读的书本、家里的电视机、电冰箱所有一切都是人们的劳动创造出来的。师适时板书:两件宝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听录音机读并进行评价。指名读

  2、师:这首儿歌就是我们书上的一篇课文发,你们愿意比比看谁读得最好吗?(愿意)要想读得好,首先要把字音读准。在读时,你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打算怎么办呢?(学生自由回答:有看拼音、请同学教、请老师教、看课本的`保底线等)

  师:你们的办法真多,那就自己选个你喜欢的办法学习吧!

  3、出示生字卡

  (1)师:谁敢起来试一试把字音读一下?(学生踊跃举手)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带读,你会拼读哪个就带读哪个?(生按照模式:大家跟我这样读。我就跟你这样读。)

  (2)学生轮流读。

  (3)去掉拼音认读。

  (4)师:看来大家都学得挺认真的,老师很高兴。想让大家做个游戏,要吗?(要)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捞月亮。

  (把月亮形状的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点学生上台选择各种不同形状的月亮,然后读月亮后面的生字。如果读对了,全班就跟着读3遍,读错了或不懂的,可以请同学帮忙。)

  4、出示词语:两件宝、双手、创造、劳动、大脑、一切、会做

  (学生认读词语,先请同学读,再同学带读,最后小老师指名读)

  5、再试着读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会读字、词,如果把它们放到课文中,你还会读吗?

  (分小组读课文-各组推荐最好的、最有进步的同学起来读。)

  三、初步理解课文

  师:为什么说手和脑是两件宝?

  学生带者问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答案。

  学生自由交流、讨论,教师指名回答。(重点围绕: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一切创造*劳动,劳动要*手和脑。)师板书: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师:什么叫思考?(就是动脑筋想问题)

  四、背诵课文

  1、师生接龙背课文,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

  2、生生互动,三个人一组背诵。

  3、指名起来读,读好的奖给五角星。

  五、总结

  师: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离不了双手,而想问题就要用到大脑,所以说人的双手和大脑是两件宝。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或感悟“好奇心”、“议论”、“探索”、“珍藏”、“胸有成竹”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表达独特的感受。

  4、培养同学的好奇心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从达尔文的言行中去感悟他的好奇心、自信心和探究问题的精神。

  教学准备

  1、师生一起查阅有关达尔文的资料或阅读有关的故事。

  2、教师准备生字卡片或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出示达尔文画像)师:小朋友们,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他们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请看他是谁?(达尔文。)

  板书:达尔文。

  师:请一位小朋友上台大声读画像下的文字,我们一起了解他。

  师板书课题:达尔文浇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3、标出段落序号。

  4、讲讲课文的大概意思。

  三、学习生字词语,练习说话

  1、课文中的生字认读情况和同桌的`小伙伴相互检查。

  2、各种形式认读(或在游戏中认读)。

  出示生字词,带拼音读。

  (1)试读—抽读—开火车读。

  (2)读词语“改变”、“失败”、“探索”、“世界”,并选其中的一个练习说话。

  (3)读成语“七嘴八舌”、“胸有成竹”。

  (4)在课文中给下面的生字找朋友。

  完()肯()败()

  玩()便()报()

  (5)选其中的词语练习说话。

  3、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写的字认读。

  (2)观察怎样记住这些字。

  (3)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关键笔画。

  (4)老师特别示范:世、报、玩、便。

  (5)同学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四、熟读课文,理解感悟

  方法一:

  1、读第一段,考虑: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

  (喜欢动植物,喜爱大自然,有爱心,有好奇心。)

  2、理解“好奇心”。

  3、 自主读2~3段,考虑:达尔文对什么发生了好奇心?他是怎么做的?

  方法二:

  1、 朗读小伙伴七嘴八舌议论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提示:句子带着小问号表达好奇。)

  2、 引导用“七嘴八舌”说话。

  方法三:

  1、朗读写达尔文的动作、神情、语言的句子。

  试读—同桌相互练习读—考虑感悟。(从达尔文的动作、神情中你知道了什么?从说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从做法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达尔文好奇—观察—考虑—自信自身能改变花的颜色—实践探索很快乐。)

  2、分组练习读(感悟达尔文的自信)。

  3、练习用“胸有成竹”说话。

  4、想象补充达尔文的话“瞧我的,我给它浇上红水,就会开红花;浇上蓝水,就会开蓝花……”

  方法四:

  1、读最后一段,你知道了什么?哪些地方不明白?

  2、理解“珍藏”、“探索”。

  3、一起探究解决大家不明白的问题。

  五、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达尔文浇花》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2、 小组交流自身知道的达尔文的其他故事或成绩。

  3、谈谈自身对周围的什么有好奇心,能提出什么问题。

  六、带着生成性问题,走向课外,走向生活

  1、请小朋友们带着提出的问题去探索。

  2、带着好奇心,再去发现更多的问题。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经典)语文教案09-21

语文教案【精选】07-27

语文教案(经典)09-11

语文教案[精选]07-24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精选)语文教案08-01

【精选】语文教案08-03

语文教案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