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空空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29 08:43:4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培养谦虚好学的好品质。教学重难点

  学会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卡片等。设计思路、

  教学本文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可以简介作者来导人,也可引用名言导人,如:—一切都是谜,一个谜的答案是另一个谜——爱默生。他的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的一篇文章——《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自主学习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课件l。)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难理解的字词,小组讨论。

  2、文章用了一个事实论据,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吗?运用这个事例有什么好处?

  3、第一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4、读了本文后,你认为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哪些优点是值得你学习的?

  5、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并分析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读准下列字音。(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啁啾(zhōujiū)喈喈(jiē)翌日(yì)彗星(huì)

  宽宥(yu)弥补(mí)臆度(yì)窒息(zhì)

  (先指同学读,有错误的让其他同学纠正。)

  要求:记住本文出现的生字词。

  2、文章用了一个事实论据,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吗?运用这个事例有什么好处?

  明确:(运用这个事例好处是:使文章通俗生动而又寓意深刻。)

  3、第二自然段与第三自然段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第二段是记叙,第三段是议论,都是为了说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4、读了本文后,你认为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哪些优点是值得你学习的?

  明确:(开放性题目,说出一点即可。)

  5、研读赏析“另外有一次……铁簧片”这一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①选段中写了哪些乐音?发声原理有何变化?

  ②文中的“这个人”知道的发声方法越多,他对声音的认识高度就越高,但他为什么遇见新问题时,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

  ③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发声方法?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①指尖敲杯子的杯口。黄蜂、蚊子、苍蝇靠翅膀的快速振动发声,蟋蟀用振翅而非气息发声,风琴、喇叭、笛子、弦乐器、含在嘴里吹奏的铁簧片。

  靠气息发声,靠翅膀快速振动发声到以口腔作为共鸣体,以气息作为声音媒介物的奇特方式。

  ②人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③吹口哨、吹树叶。)(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五、梳理巩固

  学生讨论没解决的问题,并谈谈收获。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没有时间可不必进行。)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

  七、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迁移延伸”部分。

语文教案 篇2

  难忘师生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把握不同工具材料的特点,运用构图、线条、色彩等元素表现教师的外貌特征与性格。

  2.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把握教师的外貌特征;

  (2)在欣赏中了解表现的技能技巧;

  (3)在创作中感受情感表达的愉悦。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情感,学会感谢恩师。

  二、教学要点:

  1. 教学重点:如何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教师的外貌特征与性格。

  2.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学生对教师的感情。

  3. 兴趣点:

  (1)欣赏同龄人的优秀作品;

  (2)用夸张的手法表达自己对教师的印象。

  4. 教学观察点:由教师的眼神、嘴巴、脸形、发型所体现的外貌特征。

  三、作业要求:

  1. 基本要求:用手绘图象的手法描绘一个自己喜爱的教师形象。

  2. 较高要求:能准确表现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并画出衬托教师个性化及职业特征的背景。

  3. 个性探究:大胆地尝试运用不同的造型工具,画出我和老师的故事,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堂:

  播放一段感恩教师的视频片段

  (1)请同学们说说,视频中的小朋友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感谢老师、为老师过教师节的?

  (2)老师和我们朝夕相对,既教我们科学文化知识,又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即将毕业了,你相对老师说点什么呢?(播放幻灯片)

  (二)思考:

  (1)说一说:从你上学到现在,哪一位老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他(她)有

  什么外貌特征?你和这位来时之间曾经经历过什么难忘、感人的故事?(每个组讨论,先和你的同学讲一讲,然后每组最少有一名代表说说你的老师。)

  (2)想一想:你想用什么方式表达你对老师的爱?

  1、为老师画一张肖像画; 2、给老师制作一张贺卡,写上你的祝福;

  3、为老师献上你亲手做的手工艺品; 4、和老师合影留念??

  (三)欣赏与感受: (欣赏课本35页画家林墉的作品)

  (1)这幅画中的女教师五官有什么特征? 她在干什么?

  (2)画面的主要色彩是什么? 运用了什么色彩的对比?

  (3)你认为要画老师应该从哪些方面表现?脸型、五官、表情、发型、神态、动作、衣着等

  (四)欣赏学生的线描作品(播放幻灯片)

  (五)教师示范

  (1)以数学老师田老师为例,先看看用电脑处理后不同效果的照片,再看看怎样用线描的形式画人物。(教师用线描示范画)

  (2)展示各位老师的照片,在这些老师中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老师画一画,或者也可以画一画曾经教过你的老师。

  (六)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1)构思:你所画的教师有什么样的外貌特征?

  (2)构图:画面以头像画还是半身画为表现形式?主要人物与背景是怎样安排的?

  (七)展示与评价

  (1)展示学生的作品,请同学来评一评,谁画的最好、最像?哪里画的好?

  (2)比一比谁画的教师形象外貌特征鲜明、画面构图生动、情感表达真切。

  (八)课堂小结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们要用优异的成绩和感恩的心去回报老师,即使以后你和老师分开了,老师也可以成为你最好的朋友,加油吧,好好学习!

语文教案 篇3

  童趣

  沈复

  教学目标

  ①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④理解文章叙事顺序,了解各层大意。

  教学重点

  ①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③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课前准备

  这是学生进入中学来,学的第一篇文言文。课前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能正确地读出停顿,那么句意也就容易掌握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使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领会课文大意。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新课

  香港是弹丸之地,高楼林立,将道路挤得没有了,楼与楼之间没有空间建路、相通,怎么办?建筑师们就带着画好的图,来到幼儿园,让孩子们在楼与楼之间划上路,孩子们拿起笔,不假思索地就在楼与楼的空隙间画上楼梯,楼梯间搭上天桥,几分钟内就把成人们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问题解决了。这说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童趣》。这是一篇记叙童年怎样借助观察、联想、想像,获得生活乐趣的文章。它告诉我们,只有观察得仔细,想像得丰富,才会有乐趣。

  二、朗读课文

  第一遍,教师范读;

  第二遍,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为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停顿)

  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第四遍,学生齐读。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藐(miao3),项为之强(jiang1),鹤唳(li4),怡(yi2)然,凹凸(ao1tu1),为壑(he4),癞(lai4)虾蟆

  2、要掌握文言文的规律

  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别加深印象记住的。教师按照上述方法试讲一两句。重在讲清方法。然后,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老师所教给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

  三、探究阅读

  1、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2、教师启发学生,设小台阶,让学生自己解决未解决的问题,领会课文大意。参阅注释理解文意。注意理解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项为之强(脖子、颈项) ②果如鹤唳云端(果真)

  ③以丛草为林(树林) ④兴正浓(兴趣)

  ⑤方出神(正) ⑥驱之别院(赶、驱逐)

  ⑦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⑧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⑨庞然大物:形容极大的动物。⑩夏蚊成雷: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

  3、学生再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①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

  ②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

  ③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自主讨论明确):

  a.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回忆了三件趣事。

  b.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

  c.乐趣只有通过仔细地观察,丰富的.想像,才会得到。

  [教师小结]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四、作业 :

  1、学生快速自由朗读课之后,再快速齐读

  2、限时背诵课文,按自然段为一单元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与赏析、体验与反思、背诵

  教学设计

  一、研读

  齐读课文,男女生比赛、背诵课文。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

  1、分析第1自然段

  “明察”、“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是观察的本领。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是观察的习惯。

  时有物外之趣—一是观察的收获。

  2、分析第2、3、4段,只是“明察”“细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明确——除“明察、细察”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想像,才能真正获得“物外之趣”。

  3、学生思考:

  ①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欢那一个?并用自己的话形象地叙述。

  ②讨论回答:作者是怎样想像的?

  (讨论明确):

  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拟作群鹤舞空”,自得其乐;再把蚊子留在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

  第二件趣事:以“丛草为林”“虫蚁为兽”“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从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尽吞二虫,以及如何惩罚癞蛤蟆。

  ③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讨论明确):

  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二、体验与反思

  1、找出文中描写动作的语句

  明确: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2、讨论

  问题l:已捉在手,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

  [明确]: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条。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癞蛤蟆,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问题2:读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启示?你有什么感受?

  [明确]: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要善于观察,观察要敏锐,加之丰富的想像,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问题3: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要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

  3、集体背诵课文,背诵时想像出三幅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三、作业

  拟几条热爱草坪、热爱动物的标语。

  如:1、小草也会疼的,请勿踏之;2、小草正在生长,请勿打扰;3、劝君莫打报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四、教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1、指导朗读并背诵第5小节。

  2、讨论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古诗〈墨梅〉,请生读,这是哪位诗人写的?你了解他吗?

  请学生说。课件简介王冕。

  2、读题。“少年”,文中写了哪些时间段王冕?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板书:十岁时十三四岁时十七八岁时

  二、进入第二段。

  1、出示第二小节,自由读,边读边思考:在母亲和王冕的各自说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点出:家境不好,母亲实在是无可奈何。

  2、指名读王冕的话,思考:王冕真的觉得在学堂里“也闷得慌”,放牛“倒快活些吗?”

  板书:体谅母亲

  分角色读两人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情感。

  3、默读第三、四小节,思考:读了这些,让你又了解到了什么?

  交流:母亲对王冕的关怀、疼爱和心里的无奈。

  王冕孝顺母亲、坚持学习

  4、齐读三四小节。

  三、进入第三段。

  1、出示这一小节。十三四岁时的王冕已经是什么样子了?什么地方看出了他读了不少书?

  2、“人在画图中”,这一小节中什么地方能看出来?用笔画出来。并小声地读一读。

  3、多美的荷叶与荷花啊!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有什么想说的'?

  出示描写荷叶与荷花的诗句。指名读。

  4、真不错!让我们回到王冕的身边,再一次仔细地品味一下这幅荷塘美景图。男生读,女生读。

  请学生试背这里。

  5、前面说他又明白了许多的道理,这一小节中什么地方体现到了?读到这儿,让我想到了一些名言。出示立志名言,请学生读。

  齐读第5小节。

  6、有了想法就要去行动。默读第6小节,其中最让你感动的什么

  板书:勤奋好学孝敬母亲

  7、学到这儿,你对王冕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板书:坚持不懈(或持之以恒)

  四、进入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读到这里,你想对王冕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

  1、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2、你认识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冕?

  板书:

  少年王冕

  十岁时体谅母亲放牛读书

  十三四岁时勤奋好学孝敬母亲

  十七八岁时画画读诗与母同游

语文教案 篇5

  初中语文教案通用模版

  我儿子一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能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

  2.理解并说出以儿子为第一人称写作此文的好处。

  3.理解本文一些句子的情味,进而领悟作者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情趣。

  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并学习本文富有情味的语言。

  2.难点: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以及以儿子为第一人称写作此文的好处。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指导

  1.正确、清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下列词语,并注意加点字的音、形。

  窥见(kui1):暗中看出来或觉察到。

  谐音(xie2):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

  鼾声(han1):打呼噜的声音。

  唏嘘(xi1xu1):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抽搭。

  干涩(se4):又干又涩。指水分很少,不滑润。

  揉碎(rou2):用手来回擦或援而使物体破碎。

  喜滋滋(zi1):形容内心很欢喜。

  面面相觑(qu4):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磨磨赠蹲(ceng4ceng4):缓慢地向前行进,比喻做事动作迟缓。守株待兔:传说

  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农具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在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你觉得自己的家庭幸福吗?请二位同学描述一下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相处的情况.(自由举手,教师选择)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一个幸福的家庭去坐一坐,

  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厦门市人。1969年到闽西山区插队,后当工人。1981年调福建文联工作。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其中《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诗集优秀奖,奠定了她以“朦胧诗”的身份入主诗坛的地位。她的诗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有美丽隽永的意象。近年来,她的散文也颇受人们关注,今天我们要学的《我儿子一家》就是其佳作之一。

  三、理解课文

  1.朗读:全文共有18个自然段,我们请9位同学,每人各朗读两段,注意按平时要求的方法去读。让我们再次熟悉一下课文内容,同时请全班同学为他们正音正字,并说说他们朗读的优缺点。

  评及正音:先请几位评价,再抽查几个注音.

  2.思考: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思考后提问,(对能说出一二的给予表扬和鼓励)

  归纳:这篇课文的内容很多,材料比较零碎。它不像《散步》那样集中写一件事,而是随着“我”的思绪,从过去写到现在,从未出生写到五岁,把其间有趣的、有情的、有意义的事或详或略地写出来。从而展示了自己一家人的真实、美好、有趣的形象。我们大体上可以对本文的内容作以下的归纳:第一部分(l-4):“我”的孕育、出生、命名。

  第二部分(5-10):“我”从小成长的家庭“德育”背景。

  第三部分(11—13):“我”一家四口之间的和膝关系。

  第四部分(14-18):妈妈爱“我”;“我”也爱妈妈。3.思考: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请写出中心思想。

  思考讨论提问并归纳:本文从儿子的视角写了自己一家人的一些生活琐事,表现了这个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生动、健康的情趣。

  4.讨论:作者以儿子为第一人称来写作此文,这样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后讨论,教师给予点拨和提示:

  参考:起码有三点好处。第一,以孩子的视角来观察生活,可以把生活表现得特别单纯、美好,使作品充满纯洁的重真。第二,以孩子的口吻来描述生活,使作品的语言洋溢着童稚、童趣,让人耳目一新。第三,以孩子为叙述者组织材料,结构的自由度更大。因为读者不会苛求一个孩子的`思维要如何地严谨、完美,只要大体合顺叙就可以了

  由此可见,以孩子为第一人称来写作是有许多好处的,许多成熟的作家都尝试过用儿童为第一人称未构思和写作作品,以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视角和风格。我们都是健康纯洁的少年儿童,我们写作文更应该忠实于自己的心灵,写自己认识的生活,说自己想说的话,坚决摒弃假话、套话。只要我们用自己一颗健康、活泼的童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我们就一定能写出一篇篇活泼、生动,充满童真童趣的好作文来的。

  5.提问:感受理解体会这篇课文优美些语学生先找,并说明理由,教师适时给予肯定:

  参考:语文学习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功,那就是学习语言。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情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文中的一些精彩语句。

  (1)“姨姨气急:‘我姐姐千辛万苦,哪怕养出个蟑螂来,你都该叫好极了!"—句中“哪怕养出个蟑螂来……”实属有趣而可爱的夸张,表现

  姨姨“气急”的情状,透露她对“我”妈妈的极端同情和对“我”爸爸的不满和揶揄。句子充满生活情趣。

  (2)“…奶奶认不得,以一票否决。”

  句中“一票否决”是个极富时代特色的政治术语,用在家庭生活中,显得十分幽默,也表现出奶奶在家庭中的崇高地位。

  (3)“奶奶回家喜滋滋发布新闻……”

  明明只说一件小事,却用“发布新闻”这样郑重其事的词语,名、实之间的反差造成幽默。同时也表现奶奶为儿孙的聪明、成就而有点沾沾自喜(当然,奶奶表现出的是人之常情,我们不能苛责于她)。

  四、小结

  舒婷是个诗人,她的诗美丽隽永,热情浪漫。而她的散文,也如同她的诗一样地热情浪漫和美丽隽永,让人读了心生美丽,心生热爱。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如诗人舒婷那样热爱生活,领悟平凡的家庭生活中的种种情趣,对哪怕是很辛苦的生活都心存感激,那么,我们一定会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语文教案 篇6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会比较具体地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2、初步学会仔细观察图画,并且会展开合理的想象。

  3、懂得爱惜粮食的道理,并在行动上落实。

  教学重点:会比较具体地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教学难点:学会仔细观察,并展开合理的想象。

  教学过程:

  1、揭题后,让学生先说说题意,现雯过去我们写过哪些记事的文章。

  2、学习课文课文,明确“习作要求”

  ①、要仔细观察图画,理解图章;②要发挥想象。

  3、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理解图章。

  按课文中的第1、2、两题边想象,然后口述图章。

  4、指名说说图章,进行口头作文。

  图章内容:屋子里一家三人正在吃午饭,小明嫌菜差不喜欢吃,一碗饭没有吃完正要把剩下的半碗饭倒掉。这时,爸爸妈妈连忙过来阻止。爸爸告诉小明,饭不能倒掉。又指着门外正在插秧的农民伯伯说:“要爱惜粮食,你看农民伯伯是怎么种粮食的?现在,他们正弯着腰在插秧,以后要耕田除草、收割。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用汗水换来的',怎么能随便地浪费呢?”小明一拍脑袋说:“对!我怎么忘了。以前学过的两篇课文都是讲粮食来之不易的,一篇是《白米饭和花衣裳》,还有一篇是《锄禾》。”妈妈说:“既然你已经懂得了爱惜粮食的道理,就要落实到行动上啊?这样吧,你嫌菜不合口味,我去给你烧鸡蛋汤吧。”小明说:“谢谢爸爸妈妈!”说着,转过身回到饭桌旁又去吃饭了。

  5、评议后老师小结:看图作文,注意两点(1)要仔细看图,正确理解图意。(2)想象要合理,事情经过要写得具体些。

  6、让学生思考课后第3题。考虑怎样写好这篇作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图意口述自己要写的内容。

  2、能按事情经过顺序写好这篇作文。

  教学过程:

  1、指名口述自己要写的内容。有不符合要求的提出来讨论纠正。

  2、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习作。老师巡视指导习作有困难的学生。

  3、交流习作。进行评议。

  4、修改习作。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12-13

语文教案12-13

语文教案12-13

语文教案12-13

语文教案12-14

语文教案12-15

语文教案12-15

语文教案12-15

语文教案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