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空空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4-03-17 08:21:01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

  2、能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并会用“<”、“>”表示其关系。

  教学准备:

  教具:方格纸 ,数字(1—9),符号“<”“>”。

  学具:“大嘴巴比多少”(2组12套),每个幼儿2张,每张作业上包括点点比较图和方格纸;符号“<”“>”;水彩笔6支;印台每组2个,数字章1—9。)。

  教学过程:

  1、认识“>”

  以“大嘴巴”兄弟来跟我们做游戏为引子来导入。

  (1)出示7和5两个数字,请小朋友比大小(2)请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3)在出示8和6两个数字,请小朋友上来讲大于号摆放好。

  2、认识“<”

  (1)出示4和6两个数字,请小朋友比大小(2)请出“<”,重点观察小于号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的样子,屁股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6。”

  (3)在出示3和5两个数字,请小朋友上来讲小于号摆放好。

  此环节重点:知道其符号名称,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边。

  3、数字游戏介绍游戏玩法:根据点子数,知道相应的格子中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再根据比较点子的多少,知道是用“<”还是“>”,并把符号放在数字之间。

  请两到三名幼儿上来再次尝试。

  4、介绍配组游戏及玩法(1)介绍配组游戏。

  “今天我们有两组新游戏,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中的‘<’和‘>’是直接摆放的,第二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笔去写的。

  (2)鼓励幼儿去尝试玩新游戏,并抓紧时间玩遍所有的游戏。建议玩的快的幼儿,鼓励他们去玩难度高的一组新游戏。

  (3)提出要求,玩过的游戏要按类收拾好。

  5、教学延伸可将这些游戏道具放在数学区,供小朋友自由操作、自由游戏。

大班教案 篇2

  【说设计意图】

  游戏是幼儿语言《活动的主要形式,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天生就喜欢各种小动物,渴望与它们亲近、游戏。我正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确定了本次活动。幼儿在妙趣横生的游戏中,了解猴子爱模仿的特点,发展幼儿表演能力。

  【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指导作用。根据大年龄特征及本班实际情况,我将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能感受故事中猴子、老爷爷滑稽动作及表情,并能够大胆用语言表达。

  2、能表演故事中夸张、幽默的动作。

  3、学会遇事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

  【说活动准备】

  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与游戏之中,我做了如下准备:

  (1)《猴子学样》的课件、挂图,《猴耍》《猴子学样》的音乐。

  (2)故事表演用的道具:四棵大树,扁担四根,草帽、猴子面具若干。

  【说教学流程】

  音乐导入激发幼儿兴趣——教师讲述故事——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看挂图讲述并表演故事——教师与幼儿完整表演故事——幼儿分组表演故事——活动结束

  我一开始用音乐《猴耍》导入,让幼儿重点模仿猴子的一些滑稽表情动作引起幼儿兴趣;教师采用故事中断法,给幼儿思考的空间并重点让幼儿知道遇事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之后让幼儿完整欣赏故事,重点引导幼儿感受故事中猴子、老爷爷的.滑稽动作及表情;接下来教师逐幅出示挂图,重点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大胆用语言表达故事,并开始尝试表演;教师简短小结后与幼儿共同表演,提升幼儿表演的欲望;幼儿分组表演,人人参与活动;幼儿表演结束后,教师建议将此节目定为六一节目之一进行排练。

  【说活动延伸】

  我将在班内表演区投放道具进行表演,作为活动延伸。

  对于本次活动,我简单说以上几点,当然整个活动下来,肯定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及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能感受故事中猴子、老爷爷滑稽动作及表情,并能够大胆用语言表达。

  2、能表演故事中夸张、幽默的动作。

  3、学会遇事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

  【活动准备】

  (1)《猴子学样》的课件、挂图,《猴耍》《猴子学样》的音乐

  (2)故事表演用的道具:四棵大树,扁担四根,草帽、猴子面具若干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感受故事中猴子、老爷爷滑稽动作及表情,并能够大胆用语言表达。

  难点:能表演故事中夸张、幽默的动作

  【活动过程】

  1、用“猴耍”音乐导入活动。

  2、教师采用故事中段法讲故事。

  第一次中断提问:“故事中都有谁?猴子又惹什么事了?老爷爷的帽子被抢走了,你们猜他会怎么办?”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第二次中断提问:“老爷爷要回帽子了吗?他是怎么要的?猴子是什么反应?你能帮老爷爷想个办法吗?”重点引导幼儿遇事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

  3、观看课件:故事“猴子学样”

  重点让幼儿感受故事中猴子、老爷爷滑稽动作及表情,并请幼儿大胆表现,学一学猴子、老爷爷的滑稽动作及表情。

  4、逐幅出示挂图,重点让幼儿大胆用语言表述,并表演。

  5、教师小结幼儿表现,并与部分幼儿合作表演。

  6、幼儿之间合作表演故事

  幼儿自由结伴分为四组,教师讲述故事,请幼儿表演。

  7、教师总结,并建议将此节目定为六一节目之一进行排练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投放道具,继续进行“猴子学样”的表演。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练习钻和躲闪着跑的动作。

  2、感受游戏的愉悦性,发展幼儿见相互合作。

  3、逐步掌握游戏的规则,并能按规则进行游戏。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猫的头饰5个,老鼠头饰人手一个,鱼的图片若干,钻山洞3~4个。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播放《猫抓老鼠》音乐跟着老师做动作。

  二、游戏

  1、谈话导入

  师:昨天我们看了猫和老鼠的碟,里面是猫厉害还是老鼠厉害,那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看看到底是谁厉害。

  2、讲解游戏规则

  师:老鼠要跑到对面去抓鱼,猫藏在隐秘的地方随时出来老鼠要不被猫抓到的情况下,抓到鱼,被猫抓到的老鼠要在待定区里等待。要注意躲闪猫。老鼠可以躲在山洞里,猫抓不到。看老鼠抓的鱼多还是猫抓的老鼠多,谁抓得多者赢。

  3、播放背景音乐,游戏开始,幼儿在指定的区域了躲闪跑,(2遍)

  4、幼儿要钻过山洞去抓鱼。(2遍游戏)

  三、放松活动

  1、播放放松音乐《身体音阶歌》,幼儿跟着音乐做放松运动。

  活动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孩子们的兴趣更加的高涨,猫和老鼠孩子们都非常的熟悉,在电视里经常看到,因此,我觉得在选择游戏内容时,挑选孩子们熟悉的,贴近他们的生活经验的内容,更能使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读本,尝试表现动物不同的情绪表现。

  2、能够根据逻辑顺序进行合理的推测,初步了解一物降一物的特点。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大书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几种有关系的小动物,如有强、弱关系或是一种怕另一种的动物。请幼儿说说它们的特点,每只动物最怕谁?

  2、阅读大书。

  (1)观察封面:画面上都有些什么?跳蚤有什么本领?教师指读书名,提问幼儿:“能够在山里面称王的`可能有哪些动物呢?”

  (2)、第1页:画面上有谁?它的动作是什么样子的?它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它在说什么呢?教师引导对于图画的阅读之后,直接出示文字,请幼儿进行朗读。

  (3)、第2页:画面上都有谁?它的动作时什么样子的它们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跳蚤心发慌?甲虫说了什么?它为什么要这么做?教师注意引导幼儿使用丰富的词汇描述动物的动作和表情。

  (4)、第3页:甲虫的动作是什么样子的?它为什么这样兴高采烈的,甲虫害怕的又是什么呢?下面可能是谁出现了?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用动物小图标示范逻辑关系。

  (5)、第4—11页:它们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它们的动作是什么样子的?下面又会是谁出现呢?为什么?教师示范两页左右的文字阅读,之后请幼儿尝试自主阅读文字。

  (6)、第12页:公牛怕些什么?图画上半部分的曲线表示什么?它究竟怕什么东西呢?

  (7)、第13—14页:是谁在大声嚷呢?跳蚤从什么地方跳出来了?它的表情什么样子的?

  3、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

  4、教师带领幼儿逐页朗读文字,鼓励幼儿读出动物的语气。

  5、评议结束。

  活动反思:

  本故事生动有趣,教师在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的时候,启发幼儿观察甲虫、蜥蜴、公鸡、黄狗、老牛的特点,如某某动物的牙齿很锋利,它能把一个动物吃掉,某个动物的脚丫很大,能把动物踩扁等,引导幼儿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怕他,理解动物之间强、弱关系。提示幼儿观察动物的表情怎么样,是生气了,还是高兴了。请幼儿学学动物们生气和高兴的样子。通过模仿动物的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能很清楚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进而引导幼儿理解一物降一物的特征。本节活动幼儿的参与兴趣都很高,回答问题积极主动,但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不足阅历少,对有的动物不了解,所以在回答问题中不能正确回答,这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增加这方面的知识。

大班教案 篇5

  相关知识:

  泥塑,也称“彩塑”泥塑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发源于宝鸡市凤翔县,流行于陕西、天津、江苏、河南等地。

  活动目标:

  1、学会搓细条卷羊毛。

  2、按头、身体、粘羊毛、尾巴组装羊。

  指导重点:

  能有序组装绵羊身体。

  活动准备:

  绵羊图片 各色泥

  活动过程:

  一、图片展示,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绵羊。

  你们看,这是什么?它生活在哪里?像什么?

  2、出示泥塑:绵羊

  绵羊是用什么做的?都有什么部位组成?

  二、教师示范做海星的'步骤,幼儿自由操作。

  1、教师按先搓椭圆压扁做头,身体,细长条搓卷变羊毛,加上尾巴。

  2、幼儿自由操作捏绵羊。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幼儿)

  三、展示作品。

  活动效果:

  绵羊的羊毛对于有些幼儿有点难,需要教师的帮助,大部分幼儿完成的比较好。

大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我在设计本次数学活动中,以操作法为主要学习方法,通过投放幼儿自己收集、非常熟悉的大小不一的种子材料,创设问题情景,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豆豆排队、球铺路、走直线,三个层层递进的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之间的一种互逆关系。在这个感知过程中,将重点放在思维的练习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让幼儿在探索、记录、讨论、讲述中求知,并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受新的体验,获得新的经验。

  活动目标:

  1.学习将收集的豆子进行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3.能在操作活动中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红豆、黄豆、蚕豆一份。

  2.幼儿操作纸("0"是豆子的标记,红、黄、绿分别表示红豆、黄豆、蚕豆);画好的验证纸两张。

  3.铅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宝贝,会是什么呢?听…师;让我们看看有哪些豆宝宝? 这三种豆豆有什么不同?

  二、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豆豆,排列长短不一样。

  1.讲解操作要领。

  师:今天我们要给这些豆宝宝分分家、排排队(出示操作纸)。这就是豆豆排队的标记图。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为什么?

  幼:红豆,因为有红豆标记。

  师:那第二、第三条线上呢?

  幼:黄豆、蚕豆。

  师:在给豆宝宝排队的`时候要注意,要把豆宝宝竖着排,排的时候要从线的起点开始,一个靠着一个,不能有空隙,每种豆子排8颗,音乐停止小朋友就要停止动作,朝着前面坐好。

  2.幼儿操作,用豆豆在操作纸上排队。

  3.幼儿讲述排列结果师:快看看你们帮三种豆豆排的队伍,谁的最长?谁的最短?

  出示ppt1师:同样是8颗,为什么红豆排的队伍最短?蚕豆排的队伍最长?

  幼:因为红豆最小,所以排得最短。

  幼:因为蚕豆最大,所以排得最长。

  幼:因为黄豆比较大,所以排的队伍比较长。

  4.小结:相同数量的豆豆,豆豆越小,排的队伍越短;豆豆越大,排的队伍越长。

  三、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豆豆,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再次出示操作纸师:快看,快看,豆宝宝还想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你们愿意来帮帮忙吗?

  想一想,排一样长的队伍,豆子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

  2.交代要求,幼儿操作师:请小朋友把豆宝宝排满整条直线,再数一数每种豆豆有几颗记录在后面的方格里,排的时候也要一个靠着一个不能有空隙。

  3.讲述操作结果。

  师:你的每种豆宝宝排了几颗?哪种豆子多?哪种豆子少?

  出示ppt3师:看老师的豆宝宝,谁的数量最多?谁的数量最少?

  讨论:为什么队伍一样长,红豆用得最多,蚕豆用得最少?

  5.小结:队伍一样长时,豆豆越小,数量越多;豆豆越大,数量越少。

  四、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出示海洋球、乒乓球提问:这是什么?

  2.出示ppt3师:小兔有颗7海洋球,小狗有7颗乒乓球,他们想用海洋球和乒乓球来铺两条路,谁的路比较长?谁的路比较短?为什么?

  小结:乒乓球小,排的队伍短;海洋球大,排的队伍长。

  2.游戏:"走直线"师:中间有一条直线,从起点处脚跟对脚尖走到终点老师一共走了10步,如果是小朋友们来走,你们的走的步子比老师的多还是少呢?

  请一个幼儿来演示师:为什么老师用的步子少,你们用的多呢?

  小结:老师脚大,用的步子少;小朋友的脚小,用的步子多。

  师:看来你们真的学到了本领。请小朋友们下课后可以到直线上去走一走,看看你走了几步。

大班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已经有了合作意识,但在合作的过程中由年龄特征影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现象,合作意识的淡薄,在合作中出现矛盾时解决问题能力弱。以往我们的美术活动基本是以幼儿单独进行创作的形式来进行,忽略了美术活动中幼儿的交往和合作。结合我班幼儿特点,通过连环画书的制作,引导幼儿分工协作、主动协调,学会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让幼儿在互相配合中实现学习目标,提高合作能力,激发合作兴趣。

  活动目标:

  1. 能根据故事发展表现故事情节画面,尝试制作连环画图书。

  2. 在小组合作中能与同伴互相协商、分工,共同完成图书制作。

  3. 体验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活动准备:

  1. ppt、记录表、订书机。

  2. 事先熟悉故事内容和连环画知识。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你们听过吗?

  小蝌蚪刚生下来是什么样子的?和它的妈妈长得一样吗?

  小蝌蚪把谁当成自己的妈妈?

  小结:小蝌蚪遇到了鸭子、鱼、乌龟、白鹅,在它们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PPt)

  二.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制作连环画书。

  师: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把这个故事用连环画的形式画下来做成一本书,讲给其他班的小朋友听。

  提问:你们还记得什么是连环画吗?做成一本连环画书,还要有什么?(封面、封底)这些都有了,还要怎么样(装订)

  三.引导幼儿讨论和同伴合作的.具体方法。

  1. 讨论画面内容。

  师:这个故事需要画几张画面?每张画表现什么内容?

  2.幼儿商量分工并记录

  师:这么多的画如果我们一个人画会用很长时间,有什么好办法呢?

  幼儿分组讨论并记录。

  展示记录结果。

  小结:我们在合作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协商想出不同的办法来解决。

  四.幼儿合作制作连环画书,教师适当指导。

  五.展示作品,引导幼儿欣赏交流。

  师:你们是怎么合作的?

  小结:今天,我们相互合作很快完成了一本连环画书,在生活中许多时候也都需要我们一起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快更好。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幼儿大班教案02-23

大班教案02-05

大班教案02-05

大班教案02-05

大班教案02-06

大班教案02-06

大班教案02-07

大班教案02-07

大班教案03-07

大班教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