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空空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4-03-21 08:09:33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运用关节弯曲肢体,进行造型,体验身体造型的乐趣。

  获得有关空间的形状的经验,初步感受弯曲形状的丰富多样性。

  活动准备:

  比较宽敞、干净的活动场地。

  关节娃娃。

  活动过程:

  我会弯弯。

  ——演示关节娃娃。大蛇弯弯会弯出各种样子,关节娃娃也会弯曲。我们能不能也像它们一样弯出有趣的样子?

  ——教师与幼儿共同弯曲身体,尝试多种造型的弯曲姿态。

  ——刚才,我们是怎样弯的?用身体的哪个部位弯曲的?

  弯曲的秘密。

  ——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弯曲呢?

  ——教师可出示“关节娃娃”,活动娃娃的各个关节,做出不同的造型。引导幼儿观察娃娃的弯曲动作,知道这是关节起了作用。帮助幼儿理解体能够弯曲的道理。

  我们一起弯弯。

  ——我们的`身体也有许多关节,请你活动一下自己的身体,看看它会怎么弯曲。

  ——幼儿自由弯曲身体,利用腰、腿、胳膊、脖颈的弯曲,想像、表现各种造型。

  ——猜猜同伴弯曲身体以后的造型像什么。

  ——你弯曲,我弯曲,我们的身体都可以弯曲。让我们合在一起弯曲,看看会变成什么。(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造型,鼓励幼儿大胆想像与表现)

  ——观看的幼儿可以用猜测、评论、“照相”等方式给予适当的评价。如,“我觉得他们做的‘大桥’真像,‘咔嚓’给他们照个相。”“你们做的,我有些看不懂,能告诉我吗?”“你们做的好像是隧道口。”等等。

  活动结束:

  在运用关节弯曲身体进行肢体造型的过程中,幼儿不仅活动了身体,认识了关节的作用,还由此认识了弯曲这一特定的、丰富多样的形状。因而,本活动是以认知为主导,以肢体活动和讨论交流为表现形式的活动。组织实施时,应将这几个方面有机地协调整合起来。

  可事先在区角中提供“关节娃娃”,供幼儿操作、摆弄,积累身体活动的认识。

中班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中班孩子年龄较小,动手能力差,完美的表现一件作品比较困难。为了能让中班的孩子在美术活动中体会到成功与快乐,一次,我发现纸杯可以做成各种漂亮的纸杯花,因样子很像太阳,我为它起名——“太阳花”。它不但美观漂亮而且简单易学,非常适合中班孩子学习。因此,开展了这次别开生面的美工活动。

  [活动目标]

  1、给纸杯涂色,锻炼幼儿的涂色能力。

  2、按规律给纸杯剪“花瓣“,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粘贴眼睛、嘴巴等器官,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

  4、培养幼儿废物利用的`意识。

  [活动准备]纸杯、蜡笔、剪刀、胶棒若干,即可贴(眼睛、嘴巴若干),音乐磁带《我是一朵小花》,“太阳花”作品一幅,背景图画一幅。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请幼儿欣赏作品,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画面内容:花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太阳花”,有红的、有黄的、有白的、还有粉的。提问:花朵好看吗?你们知道那么漂亮花朵是怎么做的吗? 小结:我们要善于发现周围许多废物都有再利用的价值。

  二、幼儿操作,教师讲解示范。

  1、小朋友任意挑选自己喜欢的纸杯给它涂上颜色。

  2、在纸杯上剪出各种有规律的图案。如:长条、尖条、圆条等。

  3、把剪好的纸杯放在桌上打开就变成一朵美丽的“太阳花”了。

  4、给纸杯花贴上眼睛和嘴巴就变成可爱的“太阳花娃娃”了。

  小结:注意不要剪斜、剪断,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剪。剪下的材料要及时收拾清理。

  三、展示背景图画,请幼儿把做好的“太阳花”粘到上面。

  1、幼儿共同欣赏,相互评价。

  2、教师和幼儿一起表演舞蹈《我是一朵小花》。

  小结:请小朋友们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利用的废物。如:纸盒、饮料瓶、塑料袋等。

  [活动延伸]

  大家把美丽的“太阳花”作品贴到墙上展览,装饰班级,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联想、认知,掌握音符一家人(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不同时值,并能念出音符的节奏名称。

  2.模仿音符一家人有节奏的脚步,进一步巩固对音符时值的认识。

  活动准备:

  1.音符卡片一套: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2.音乐cd《音符一家人》。

  3.人手一个铃鼓。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教师依次出示音符卡片,请幼儿辨认。

  2.听音乐cd《音符一家人》做动作。

  (二)新授《音符一家人去郊游》

  1.音符一家人去郊游了,你们猜猜,他们中间谁的.脚步最慢?为什么?

  2.谁来学学爷爷走路?(个别幼儿学走路)

  3.爷爷走路呀可真慢,走一步要用几拍呢?(教师边走边数拍子)

  4.爷爷走路还会发出声音呢!听tu 2 3 4。(出示图谱,幼儿跟教师做肢体动作)

  5.谁的脚步最快呢?(幼儿联想)师:因为音符宝宝的个子最小,腿也最短,所以他要加快他的脚步才能赶上其他人噢!

  6.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宝宝走路的脚步声。(教师演示一遍)

  7.(出示图谱)幼儿集体练习音符宝宝的节奏titi titi titi titi 。师:爸爸工作一直很忙,从没有时间逛公园,所以今天他是在公园里边走边看。(教师演示)

  8.请几个爸爸和孩子一起上来走走。

  9.(出示图谱)幼儿集体学习音符爸爸的节奏tu 2 tu 2。师:妈妈穿着高跟鞋也走来了,(教师演示)

  10.女孩子一起来学学妈妈走路。

  11.(出示图谱)幼儿集体学习音符妈妈的节奏ta ta ta ta。

  师:(出示课件)原来音符一家走路的方式好发出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真好听,老师就把它编成了一首《走路歌》。

  (三)学习儿歌《走路歌》

  1.教师念前一句,幼儿看图谱,说出音符的时值。

  2.分角色演示音符一家。(用动作)

  4.结合音乐运用肢体动作复习《走路歌》。

  (四)结合乐器巩固乐曲

  1.铃鼓可以怎么玩?(根据幼儿的回答直接引入节奏型)

  2.结合cd幼儿用铃鼓给乐曲伴奏。

  3.转身给家长表演一遍。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对下雨天里小动物的表现产生好奇,萌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表演能力。

  3、 帮助幼儿记住故事主要情节,简单了解几种小动物在下雨天里的变化。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小兔、小燕子、青蛙、小鱼、蚂蚁的活动图片,幼儿表演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背景图与小兔图片,以谈话方式导入活动。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他要去干什么?天气怎么样?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教师有感情讲述故事,幼儿欣赏。

  1、小兔要去干什么?,妈妈说了什么?

  2、小兔在草地上看见了谁?它们都说了些什么?

  三、教师出示图片在讲述一边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对话部分。

  1小兔走到草地上,看见了谁?小燕子在干什么?让幼儿学说并模仿。

  2、青蛙在干什么?小鱼在干什么?让幼儿捏住鼻孔感受闷得难受。

  3、小兔看见蚂蚁说了什么?蚂蚁怎么回答的?

  4、小兔跑回家,她对妈妈说:“我知道了”小兔知道什么了?

  5、你有知道什么了?

  四、染幼儿分组来表演故事情节,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表演能力。

  五、下雨天我们会有什么感受?那你们还知道下雨天其他的小秘密吗?我们怎样才会知道呢?

  教师小结:

我们要在日常多看、多问、多想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知道得更多。

  六、现在让我们把知道的小秘密去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好吗?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练习手上传球的动作。

  2、提高小朋友的合作和协调能力。

  3、遵守游戏规则,不做“禁止”的事,感受拍皮球的乐趣。

  4、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将小朋友分为四组,每组一个小皮球,共四个。1-4的序号牌子。

  活动过程:

  一、 引出游戏

  师:老师知道每个小朋友最近都在学习怎样拍皮球,而且有许多小朋友拍的不错,还有些小朋友通过练习进步的很快。你们都很棒。

  师:今天,我们也来玩一个和皮球有关的游戏,这次不是拍皮球,我们来传皮球。

  二、游戏的学习

  先让小朋友按早操队形排成四列,调整人数,使各排相等,若人数不等,可以让配班老师参与或让多出来的小朋友帮助老师进行监督。队形为左右各两排,老师在中间讲解。

  1、(简单)用手传球至最后一个小朋友

  师:请小朋友双手向前平举,调整距离,不要碰到前面的小朋友,老师把球给第一位小朋友,第一位小朋友转身把球传给第二位小朋友,第二位小朋友又把球传给第三位,依次下去,排在最后的小朋友快速的接住球,并举手示意一下你们组已经完成。

  (进行2次,由老师边讲规则边拿球示范)

  2、(递进)用手传球至最后,最后一名小朋友跑到队伍最前面

  师:现在我们改变一下,第一??小朋友转身把球传给第二位小朋友,第二位小朋友又把球传给第三位,依次下去,当最后一位小朋友拿到球后,记??这次不是站在原地,要快速跑到队伍最前面,并举手示意一下你们已经完成。

  (进行2次,由老师边讲规则边拿球示范)

  3、(较难)用手传球,在2的基础上循环

  师:现在我们再加一点难度,当球传到最后一位小朋友时,最后一位小朋友拿到球后快速跑到队伍最前面,继续传给下面的小朋友,传到队伍最后的一位小朋友又要跑到最前面,继续传,一直循环下去,当挂着编号牌子的小朋友再一次站到了队伍最前面时,(也就是所有的小朋友都有从最后面跑到最前面来),那么请全组小朋友一起举手,示意你们已经完成。这样老师就可以知道哪组小朋友速度最快。

  (进行2-3次,因为有点难理解,可以请其中一组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来示范,便于其他小朋友理解)

  三、游戏结束

  师:今天的游戏考验了小朋友的合作能力,大家表现的都不错,在以后做游戏的时候小朋友可以自己组队来比一下。

  小百科:是一种有弹性的空心球,多用橡胶制成。一般为小孩玩的玩具。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名称:我们一起包粽子

  活动前言: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记得小时候的时候,端午节的头天,奶奶就开始忙了,泡江米,买蜜枣,洗粽子叶,到了端午节的那天,肯定能吃上香喷喷的粽子,来看看小朋友们都是如何迎接端午节吧,通过此活动可以让孩子们更加深刻的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及来历,加深孩子们对端午节的印象!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二、环境创设

  1、科学区: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3、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三、家长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带孩子购买粽子、香袋等过节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四、活动安排:

  活动一: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幼儿表现:

  当我在给孩子讲《屈原》的故事时,他们都听得非常的认真,睁着大眼睛满脸一副敬佩的样子。当听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惊叹声和遗憾声。有的孩子还争着要把自己从家长处听到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说出来。

  活动二:粽子香袋

  目标:

  1、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在探索中学习叠制锥体技能。

  3、养成做事细心的习惯。

  幼儿表现:

  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

  幼:“我包的粽子可结实了。”

  幼:“我们的粽子五颜六色的真漂亮,啊呜!咬一口。”

  ……

  幼:“哇!老师把我们纸做的粽子串起来了,好漂亮啊!”

  幼:“这个是我做的。”

  幼:“我的也有的,好几个呢!”

  幼:“我们的教室真漂亮啊!别的班级肯定没这么漂亮。”

  家长反映:

  当家长来接孩子时,他们走进教室就发现了悬挂在梁上的一串串粽子香袋,都说很漂亮,的家长饶有兴趣地凑近摸摸。孩子们也非常积极地拉着大人参观自己的作品,一脸的自豪感。家长们都说班级的环境非常漂亮,非常美。

  六、活动效果与反思:

  本次主题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活动效果好。首先,幼儿的参与很积极认真,通过谈话“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折纸“粽子香袋”、毛线编制“长命缕”、积塑搭建等等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动手能力,感受了节日的快乐气氛。

  其次,家长们在活动中也非常的配合,纷纷拿来了香袋等端午节特有的物品,还特地请假来参加此活动,使活动的开展很顺利。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正确发出"山、上、三)等字音,区别s和sh,an和ang等音。

  2.帮助幼儿听懂并理解简单的游戏规则,提高对指令性语言的倾听水平。

  3.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听说应变能力。

  4.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拉线木偶玩具一个(或用纸板制成的活动拉线木偶人)。

  (准备的材料是用来创设游戏情境的。若没有活动木偶,也可以采用手偶教具代替。)

  活动过程:

  1.示木偶人创设游戏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以小木偶的El吻向大家自我介绍:"我是木头人。今天我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山上有个木头人。"接着,教师边操作木偶拉线,边念儿歌,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基本内容。

  表演结束后,教师继续以木偶的口吻与幼儿交谈。教师可以这样说:"谁想和我玩游戏呢?那你必须先告诉我,刚才我说了些什么?"引导幼儿回忆儿歌内容,学会念游戏儿歌,正确发出每个字音,特别是"山""上""三"。

  (活动开始,采用木偶表演的形式创设游戏情境,更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更能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在此活动中,教师通过语言激发幼儿学念儿歌,在幼儿学习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发音,教幼儿正确地念儿歌·这样可以为以后顺利开展游戏奠定基础。)

  2.向幼儿介绍游戏的规则及玩法。

  (1)游戏时须念儿歌,并可自由做动作。儿歌做完后就不能动,也不能发出声音。

  (2)如果谁动了或发出了声响,就必须将手伸给同伴,而同伴则拉住他的手说:"本来要打千千万万下,因为时间来不及马马虎虎打三下。"然后边拍同伴的手心边说:"一、二、三。游戏结束。

  (听说游戏规则中一定要包含语言练习的要求,否则就不能达成语言学习的目标。此游戏规则中要求幼儿边念儿歌边进行游戏,这就充分体现了语言练习的要求。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制定的规则一定要简单,语言也一定要简洁明了,以便于幼儿理解游戏的规则,基本了解游戏的玩法。)

  3.教师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分别与全体或个别幼儿进行交往活动,给幼儿观察和练习的机会。

  (1)教师带领全体幼儿边念儿歌,边坐在椅子上自由做动作,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动作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儿歌念完后,教师自己故意先动,然后伸出一只手让全班幼儿边说边打三下,给幼儿以练习游戏语言的机会。

  (2)教师与个别幼儿游戏,及时纠正个别发不准的音。

  (在幼儿基本了解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教师担任主角指导游戏,这一环节十分重要。

  教师先与全班幼儿游戏,可以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出现,让幼儿成为胜利者,练习游戏中的规则性语言,并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

  接着,教师再与个别幼儿进行游戏,让每一位幼儿清楚地感知游戏的全过程,为幼儿自主游戏做好充分的准备。)

  4.幼儿自主游戏。

  教师安排幼儿与同伴结对,自由组合,自主地开展游戏活动。注意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友好合作游戏。

  (此游戏较适合采用让幼儿两两自由结伴的形式进行活动。这样可以让每位幼儿都能充分地、自主地进行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练习的机会,也有利于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教师从主角地位退出,放手让幼儿自主游戏,但并不是袖手旁观,而是巡回观察幼儿的活动,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附游戏儿歌:

  山上有个木头人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

  三,三,三,三个好玩的木头人。

  不许说话不许动。

  《山上有个木头人》课后反思:

  我在上《山上有个木头人》这一语言课时,边游戏边学儿歌。教案上的活动准备是一个木偶人,因为时间关系我改用纸人,把纸人的手穿上线,让孩子对木偶人有个简单的印象。活动过程是先让木偶人玩一遍游戏引起孩子注意,然后以会念儿歌做为小孩玩游戏的要求。但是我发现一个木偶人怎样能完成一个游戏,所以我采用三个纸人做木头人。在整个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能把儿歌说下来,基本达到活动目标。

  一、较好的地方有:

  1、幼儿对游戏很感兴趣,参与积极性高。

  当活动到小朋友与老师做游戏时,小朋友都很兴奋,仔细听老师讲游戏规则,然后边念儿歌边游戏。

  2、教具充分发挥特长,让幼儿感受一种不常见的“上课小帮手”。

  在出示图片时,幼儿反应一般,但在用线控制纸人时小孩子反应很激动,

  意力很集中,都仔细观察木偶人的'一举一动。跟着木偶人一起念儿歌。

  3、以游戏作为引导,小孩子在学儿歌时很开心,表现的也很积极,一节课下来,一部分孩子基本上学会了儿歌也学会了如何玩刚学的新游戏。活动目标基本上达到了。

  二、需改进的地方:

  1、孩子的反应预想的跟现实不一样

  我预想这个“山上有个木头人的游戏”全班孩子都因很喜欢,在做游戏时会很积极,反应很强烈,结果上下来发现只有平时好动,上课很认真的一部分孩子在做这个游戏时很积极,还有一部分孩子好像没听懂我说的话,还没弄清是怎么一回事。一节课下来把儿歌学会了可游戏没有掌握好,这种情况还是头一次。

  2、在语言上不够简练语速有点快。

  我在讲解游戏过程中,锁碎的语言有点过多,不够简练,语速有点快,有些一般的孩子没听懂我说的要求,一时反应不过来。在玩游戏时,当我讲到不准说话不许动时,仍与孩子在嘻嘻哈哈,动来动去,在对输的小朋友进行惩罚时,孩子好像处在云里雾里的状况,不管是有些小朋友对游戏不敢兴趣还是不会玩,总之好像给人一种没听懂的感觉。在讲故事时语言还不够生动自然,不能引起所有孩子的兴趣。

  3、时间把握不好

  一节课是20分钟,我在上课流程中有点急,在上课和与孩子互动时,时间安排的不够妥当,在活动过程中不够自然,随意。往后,我上课还要多放轻松,时间上因安排合理,学会巧用一节课同时把一节课的活动目标都达到。

  4、对孩子了解不深,尽快加深与孩子间的感情.

  在活动过程中,一些上课不听只顾个跟其他小朋友玩和内向的孩子对我置之不理,即使用眼睛看着他们,他们仍做他们自己的事,而且不能跟上我上课的节奏。我想与我对他们了解不深有着必要的关系,我还要尽快了解小班孩子的心理特点与行为习惯。

  小百科:木头,汉语词语之一,意思是砍伐后的树木的统称。木头为林业主产物,对于人类生活起着很大的支持作用,根据木材不同的性质特征,人们将它们用于不同途径。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通过对豆豆的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高脚杯6个、黄豆若干、大铁盘6个、记录白纸30张、铅笔30支。

  【活动过程】

  探究的问题:把黄豆放到高脚杯里,要装得满满的,然后加入少量清水,再将酒杯放在大铁盘上,看看有什么变化?

  幼儿讨论:

  (1)豆豆被泡大了。

  (2)豆豆会从杯子里跳出来。

  (3)不会有变化。

  试一试。幼儿把黄豆放到高脚杯里,装得满满的,然后加入少量清水,再将酒杯放在大铁盘上并仔细观察。

  说说我的发现。

  (1)看见一颗颗黄豆陆陆续续地从高脚杯跳到铁盘中。

  (2)豆子发出蹦蹦的响声,好像豆子在“跳舞”。

  (3)豆子被水泡大了,杯子里放不下就跳出来了。

  数一数,有多少豆子在“舞池”中跳舞,并在记录纸上记录活动的结果。

  想一想,还有哪些豆子会跳舞呢?水泡过的豆子与干豆子有什么不同?

  【注意事项】

  1、实验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各个环节教师要提前做一遍,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2、挑选黄豆时要挑选颗粒饱满的黄豆。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精选)中班教案08-12

中班教案11-26

中班教案11-26

中班教案11-27

中班教案11-27

中班教案11-27

中班教案11-28

中班教案11-29

中班教案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