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空空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但愿人长久教案

但愿人长久教案

时间:2024-04-09 17:25:58 教案 我要投稿

但愿人长久教案15篇【通用】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但愿人长久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但愿人长久教案15篇【通用】

但愿人长久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6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8个字只识不写,另有一个多音字“埋”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生字组成的词语。但愿人长久-教案教学设计好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4、初步领略古典诗词的.意蕴,激发起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难点: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准备:

  1、查找苏轼的有关资料

  2、有关教学投影片

  教学时间:三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

  1、读通课文,学习生字

  2、学习第1——3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激趣导入:

  1、听歌曲《但愿人长久》

  2、简介苏轼生平

  四川人,北宋杰出文学家,诗词、散文、书画无一不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揭示课题

  苏轼与其弟苏辙自幼手足情深,形影不离,而后来长期分别,天各一方。/article/时值中秋之夜,目睹别的家人团聚,共赏明月,思念之情由然而生,然而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谛,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绝唱。

  板书: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生字读音

  (2)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学生练习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4、听课文录音,(范读课文)

  说说课文写了谁的事?是件什么事?

但愿人长久教案2

  教学内容

  2.但愿人长久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

  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书写生字。

  2.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教学资源

  苏轼的背景资料

  歌曲《明月几时有》

  预习设计

  1.自学生字词,理解下列词语意思:皓月当空、一年一度、心绪不宁、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十全十美、阴晴圆缺。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3.搜集有关苏轼的诗词。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交流谈话,进入课文。(4分钟)

  1.背诵写月亮的古诗词。

  2.生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15分钟)

  预习作业1

  (1)读词语

  (2)辨析字形。

  (3)交流词语意思,完成相应题目。

  预习作业2

  (1)组号为“1”的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读正确、读流利长句子。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5分钟)

  【学习单1】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故事?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2)时间:2分钟

  【预设】

  课文主要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名篇《水调歌头》的经过。

  从中体会到了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第四板块:学习第一段(15分钟)

  【学习单2】

  (1)自由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找出表现苏轼情感的一个词。思考:在这样的一个夜晚,苏轼为什么有这样的情感,他在想些什么呢?

  (2)时间:3分钟

  【预设】

  (1)皓月当空,月圆人不圆。

  (2)家家户户热闹非凡,触景生情。

  (3)手足情探,分别已久。

  (小时侯……)

  (惆怅的 伤感的 失落的 孤寂的)

  1.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练习说话。

  2.学生朗读课文。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要来到了,中秋节晚上的月亮特别圆。古代的文人墨客以月亮为题材写了许多优秀的诗篇,你会吟诵那句诗?

  2.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就在这月圆之夜,因思念自己的弟弟而写下了《水调歌头》。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首词作,以及它的写作过程。 (板书:但愿人长久) 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预习作业1

  (1)出示词语:

  做官 观赏 品尝 心绪不宁 形影不离 屈指 但愿 十全十美 悲欢离合隐藏 眼睁睁 阴晴圆缺 虽然 宽慰苏辙 苏轼 埋怨 皓月当空 一年一度 手足情深 婵娟

  ▲开火车读词语,相机正音:“尝、赏、睁”是后鼻音,“隐”前鼻音,“埋”多音字 。

  (2)比较“隐”与“稳”;“尝”与“赏”。

  (3)交流预习作业中的词语意思。相机完成《补充习题》一、二中的相应题目。

  预习作业2

  1.抽组号为“1”的六名学生展示交流。

  (1)及时纠正读音。

  (2)读好两组长句。

  ▲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这么亮呢?……

  ▲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集体交流。

  第四板块:抓“思念”,研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过渡:思念是美好的,也是痛苦的。同样的中秋节,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也和我们一样,思念起他的手足情深的弟弟。

  2.学生自主学习。

  3.导学

  ▲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他在想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

  ▲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

  ▲重点理解:“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你和亲人分别过吗?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如果是分别七年呢?

  算算七个年头有多少天呢?如此手足情深的弟弟分别了七年之久,二千多个日日夜夜,怎么不令人触景生情,倍加思念呢!难怪这会儿别人是欢欢喜喜的,而苏轼呢?他却是——

  3.引说:

  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心绪不宁呢!)

  4.指导朗读。通过朗读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惆怅和伤感。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作业

  设计

  ☆ 抄写词语。

  ☆☆ 完成《一课一练》第1——4大题。

  ☆☆☆ 收集描写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诗句。

  教学内容

  2.但愿人长久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通过自主阅读、研读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读悟体会。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

  重难点

  1.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

  资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e),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qi)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预习

  设计

  1.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2.尝试理解课文内容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3. 熟读课文,找出表现苏轼情感变化的有关词语:思念(心绪不宁)——( )——( ),并思考变化的原因。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复习。(3分钟)

  1.引读第一到三段,再次感悟思念之情 。

  2.交流展示预习成果 。

  第二板块:精读课文,感悟意境

  (27分钟)

  (一)感悟“埋怨”

  【学习单1】

  (1)自由读,思考讨论:苏轼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2)时间:3分钟

  【预设】

  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埋怨月亮。

  (想当初,我和弟弟形影不离,手足情深,可如今,却天各一方,无法相聚。

  虽然面对同一轮圆月,可我们却天各一方,彼此分离。7年了,我多么想在这团聚的时刻和我的弟弟举杯同饮呀!)

  1.学生读课文,读出苏轼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

  (二)感悟“宽慰”

  【学习单2】

  (1)苏轼这么忧伤,这么惆怅,心中充满了埋怨,后来他转念又想到了什么,因而他心理又宽慰了许多?

  (2)自由读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3)时间:3分钟

  【预设】

  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学习单3】

  (1)这几句词说的是什么意思呢?默读第五小节,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意思的'句子。

  (2)时间:2分钟

  【预设】

  (略)

  (豁达开朗、积极乐观)

  第三板块:拓展提升

  1.自由交流课前收集的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的诗词,并用心感受。

  2.写下对亲人朋友的倾诉之情,最好用上书本上的诗词。

  第四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到三自然段,知道了(引读课文)

  2.课前要求大家找出表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谁来说一说苏轼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第二板块:精读课文,感悟意境

  (一)感悟“埋怨”

  过渡: 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师板书:埋怨)

  1.学生自由读。

  2.交流。

  ▲理解“眼睁睁”一词在文中的意思。那圆圆的明亮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得怎样?用你的朗读来回答吧。指导读好“偏偏”一词。(看着这轮皎洁的圆月,自己却没有办法和弟弟相聚,一种无奈和惆怅之情油然而生。)

  ▲看,明月当头,月光如水,景色如此美丽,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如果就是你。那你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体会省略号的意思

  3.指导朗读。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轼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他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

  (二)感悟“宽慰”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2.讨论小结:词人由月亮的圆缺,想到人的悲欢离合,悟出世上的事情往往不能十全十美的人生哲理。提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间,兄弟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一轮明月。

  板书;宽慰

  人生哲理:月有圆缺 人有离合

  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3.这首词流传至今,千古传唱,是因为它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师生共同吟诵第六自然段。

  4.默读第五小节,理解词中句子的意思。

  5.交流。

  6.从苏轼的内心想法和心情变化,你感受到苏轼是个怎样的人?

  7.齐读《一课一练》上的《水调歌头》。

  第三板块:拓展提升。

  1.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的诗词还很多,请同学们拿出课前收集的诗词,找小伙伴自由交流,在交流的同时还要注意倾听,用心体会。

  (学生自由交流)

  2.说了这么多,听了这么多,想不想把自己的感情倾诉出来,告诉亲人和朋友?拿出纸和笔,把它写下来,最好能用上文中的语句或交流时体验深刻的诗句。

  (写一写,再交流)

  3.还有许多同学想说,课后我们把它写成信,寄给他们,让这美好的情感长留我们心间!

  第四板块:布置作业

  作业设计

  ☆ 背诵四、五、六自然段。

  ☆☆ 完成《一课一练》《补充习题》的部分内容。

  ☆☆☆收集诗词并准备举行诗词朗诵会。

  范围:有关“月亮”的诗词

  有关“苏轼”的诗词

  有关表达“思念之情”的诗词

但愿人长久教案3

  一、教材分析

  《但愿人长久》讲述了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中秋节的夜晚,仰望皓月,思念弟弟,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故事将这首词表达的情感描述得非常清晰,它反映了苏轼对弟弟的无比思念之情,寄托了祝愿人们和和美美,相亲相爱的美好情感。

  苏东坡《但愿人长久》这首词,极富人情味,虽没有直接描写月色,却使人感觉到它的皎洁,它的高贵、和它的清寒。尤其是他借月抒怀,用丰富的想象力,把人复杂心理活动冲突、哀怨、惆怅、矛盾的内心世界,转化为人间美好生活的祝愿。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基调是欢乐的,高昂的,充满对未来的幸福憧憬。

  二、教学目标

  ( 1 ) 知识目标

  A 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B 学习文包诗写法

  C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 ) 能力目标

  A、 引导学生理解品味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B、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C、 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原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3)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 设的意境,进行 美的熏陶。

  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词、文、图的对照,讨论交流和反复诵读,感悟苏轼宽慰的心情和他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了解苏轼的情感变化过程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

  从课文内容来看,学生很难理解这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因为没有丰富的个人经历,教师的理解也是很肤浅的。为应对这一情况,课前利用早读课和辅导课时间提供了大量关于苏轼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他的生活,这样就能使学生感悟课文有了一些基础。教学中以品读悟情为主,教师适当以语言渲染,努力让学生走入课文的情境。

  五、教具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六、说教法不与学法

  (1)《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运用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多读书、少做题。因此,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对阅读材料进行适度的探究、想象、感悟,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种好办法。《但愿人长久》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为此,我们运用自主探究与朗读感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联系写作背景理解重点句段,首先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筛选学生的疑问,突出情感变化,接着让学生读课文找出有关情感变化的词语。例如:思念、埋怨、宽慰等。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想苏轼所想,悟苏轼之情,并辅之以有感情的朗读,可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2)学法指导:

  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采用边看、边问、边想、边读、边写。看:看课文,从中发现问题。问:指出问题。想:思考并回答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读:读顺、读流畅,读出感情。写:通过本文的学习,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写片断。

  七、说板书及作业

  (1) 板书就按课文作者的思路来安排的,一是便于总结写作特点;二是便于学生按思路记忆背诵

  (2) 作业为背诵体会和自学《水调歌头》全文,了解作者写这首词时的心情和时代背景。

  八、主要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演示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多媒体课件。

  2、谈话:同学们,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我们会和亲人团聚,品尝瓜果月饼,共享一轮明月。但总有人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看到这一轮明月,心里会有那些感受?

  3、每逢佳节倍思亲,望着天上的月亮,总让人想起家乡的亲人。这节课,让我们和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一起过一个中秋之夜,好吗?

  4、介绍苏轼。

  5、苏轼与弟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值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

但愿人长久教案4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

  要求学生:

  注意倾听,听准字音,注意停顿。一会儿比一比看谁像老师一样读得好。

  2、赛读课文。

  要求学生: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相应的语气,注意营造各个小组间的比赛氛围。

  学情预设:

  下面加点字学生容易读错。

  教学措施预设:

  在学生读的时候,注意以下加点字的字音。

  做官 品尝 观赏 眼睁睁 心绪不宁 .....

  虽然 宽慰 悲欢 埋 怨 阴晴圆缺 ........

  三、再读课文

  根据老师或同学的点评,自由朗读,读流利,读出相应的语气。

  四、默读课文,感知课文

  默读课文,小组内交流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读一读,检查是否已经真正认识。

  2、描红。

  老师要逐字指导,起笔、顿笔、落笔,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师范写,要求学生注意看间架结构,难写的笔画的起笔、收笔要领,以及疏密要领等。

  4、学生仿写。共同评价学生仿写的字。评价要领:起笔、顿笔、大小、间架结构等。

  六、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思考:苏轼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词的?他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体会他对兄弟苏辙的感情。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七、任务分配

  1、默读课文,苏轼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词的?他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默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苏轼对兄弟苏辙的感情?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嫦娟”的意思。

  4、任选一两段展示朗读。

  5、展示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6、谈谈你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理解并背给大家听。

  7、搜集一些关于”思念亲人,思念家乡”为主题的.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二、任务展示

  1、小组内准备展示任务。(五分钟)

  2、展示汇报

  (1)默读课文,苏轼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词的?他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默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苏轼对兄弟苏辙的感情?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嫦娟”的意思。

  学情预设:

  从课文内容来看,学生很难理解这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因为没有丰富的个人经历,学生的理解也是很肤浅的。

  教学措施预设:

  课文主要写了北宋大文豪苏轼创作名词《水调歌头》的经过,属于“文包诗”类文章。

  引导学生采用联系写作背景理解重点句段,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想苏轼所想,悟苏轼之情。

  措施一:

  细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读课文2、3自然段,想一想:此时,苏轼的心情怎样呢?(心绪不宁)师板书。

  思考:苏轼为什么思念弟弟?

  (2)学生讨论。

  原因大致有三:

  一是中秋节的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这是亲人团聚的时候,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二是目睹他人团聚的情景:“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苏轼却“独在异乡为异客”,饱受离别之苦。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更勾起苏轼对弟弟的思念,因而”心绪不宁”。

  三是与弟弟手足情深且分别已久。着重理解“心绪不宁”、“手足情深”、“形影不离”的意思

  (3)进一步自读感悟,指名读,读出思念之情。(配乐朗读,背景音乐《良宵》)

  措施二:

  细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

  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在想什么呢?苏轼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2)学生自由发言:苏轼移情于月,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3)自由练读,感悟苏轼埋怨之情源于思念之苦。引导学生读好反问句。

  (4)这段后面是省略号,他省略了什么?

  (引导学生想象,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有能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

  措施三:

  细读课文第五六自然两段

  (1)(出示课件)宽慰是什么意思?(豁达开朗,积极乐观)(板书:宽慰)苏轼为什么会宽慰了呢?他到底想到了什么?(自由回答)

  (2)(出示句子)(自由朗读)

  交流讨论:

  A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B“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C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第二句

  (3)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4)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感悟苏轼”宽慰”的心情和他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情预设:

  读下面的句子时,注意根据提示语读出相应的语气。

  (1)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2)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教学措施预设:

  句子一:

  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指导:

  在皓月当空之时,诗人静思什么呢?

  你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从“为什么”你是否感受到诗人的责怨,齐读句段体会感受;从“偏偏”你是否感受到了诗人的愤懑。

但愿人长久教案5

  一、音乐渲染,激情导入

  1、背景音乐播放《明月几时有》,屏显:花好月圆皓月当空明月高悬欢聚一堂团团圆圆合家欢乐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一看这些词你就能想到哪个节日?(中秋节)

  2、中秋是月圆的日子,是亲人团圆的日子,多美呀!让我们试着读好每一个词,行吗?(练读)谁读得美,谁先来

  3、读得多美呀!一个词儿就是一幅画,一篇文章就是一段情。这就是我们汉语言的魅力。

  过渡:千年以前,就在这一轮明月下,文学家苏轼被贬职,派往密州做官,长年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望着这一轮皎洁的明月,他大笔一挥,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词:

  揭词、读词。

  课件在原先的图+音乐上打出:词音乐继续播放。

  (1)自己轻声读读、谁愿意读?谁还想读?

  (2)苏轼是在怎样的状况下写出这首词的?他的情绪前后经过了几次变化?

  二、合作探究,感悟“思念”

  1、我们先来看看1-3小节,他为什么心绪不宁?(思念)擦掉第一个问号。

  2、为什么苏轼会这么思念弟弟?

  根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一齐一齐”“整天”“形影不离”“又有七个年头”等词的理解体会。(实物投影圈画关键词)

  △原因之一:手足情深,聚少离多。

  ①“手足情深”:“手足”原先指手和脚,那里指兄弟。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侯……一齐一齐“形影不离”板书。相机理解“形影不离”。)理解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情绪。指名读。

  ②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还能体会到什么呢?(兄弟间的感情十分深厚)“整天”

  ③引读:但是,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再有见面的就会。

  因为古人不像我们这天的人有手机、视频,能够用qq聊天等。

  “各奔东西”意思?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圈出“又”(“又有”,表现聚少离多板书)如此情深的弟弟又分别七年之久,怎能不令人思念!

  读读这句话,让老师感受到苏轼和苏辙的感情很好。生练读,指名读,齐读。“整天”“!”突出。

  △原因之二:中秋之夜,孤身一人

  师简介:苏轼的父母、妻子在他做此诗前相继去世,他只剩下苏辙一个亲人。

  过渡:在这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你能想象一下在这月圆之夜人们是如何共度佳节的吗?第2节,指名读。真是一个温馨的画面。

  但此时的苏轼却独自“独在异乡为异客”,在异地,在哪里?指名读第1小节。

  想一想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什么。(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身份)

  △原因之三:触景伤情

  在这团圆之夜,他却孤身一人(板书),看到别人(圈画)“欢欢喜喜品尝瓜果”“观赏着明月”。中秋之夜本来就倍感思念亲人,而且目睹他人的团聚,“每逢佳节倍思亲”,触景伤情(板书),更勾起了他对弟弟的思念。难怪他“心绪不宁”。理解。

  1、此刻请你把自己想象成苏轼,在中秋之夜你孤身一人,远离故乡,远离亲人,读读1-3小节,把你的情感、你的思念表达出来。(自由练读、分小组分段赛读)

  有感情朗读课文1-3小节。(配置背景音乐《良宵》)

  指导:描述明月和人们欢聚的句子用愉快的语气读。

  描述苏轼思念之情的句子用伤感的语气读。

  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渐渐西沉,远远望去,月光如水,这如水的月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窗前。瞧,多美的一番夜晚美景呀!(出示图片)

  2、但是,正所谓“月圆人不圆”,在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却躺在床上,心中顿时升起难以名状的惆怅与埋怨。他在埋怨谁?为什么埋怨呢?

  三、感悟“埋怨”(精读第4小节)

  1、自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苏轼在埋怨什么?指名回答,齐读。

  2、指导感悟

  (1)如水的月光透过窗子洒到床前,苏轼躺在床上,睡不着。此情此景,就像李白在《静夜思》中所说的,引背已学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的神情是怎样样的?(眼睁睁)你会觉得他怎样?(很孤独、很无奈,若有所思。)

  (2)圈画出示:“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圈画:埋怨、无情〉

  谁来埋怨月亮?指导读。

  你平时是怎样埋怨别人的?带着这种感受再读。

  请一位小诗人上台站在电视机前试着埋怨一下。

  此时,离别之苦、思念之情使他心潮起伏。一齐再次用朗读体会埋怨的情绪。

  (3)为什么苏轼在中秋夜会觉得月亮无情?

  教师归纳:其实月亮不是人,无所谓有情无情。但是苏轼认为,是月亮增加了自己的烦恼和思念之苦,是月亮无情和自己作对。“花好月圆,人不圆”在苏轼看来,月亮就应是有感情的,就应是有同情、仁爱之心的,不就应和诗人过不去,所以,自己和弟弟身处异地,天各一方,月亮就应同情手足兄弟的分离,不就应这么圆、这么亮。这看似无理的埋怨和责问,实则表达了他思念弟弟的强烈感情。原先这埋怨之情来源于思念之苦。

  (4)其实他不仅仅埋怨月亮,还在埋怨什么?那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如果你是苏轼,此刻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这美丽的夜景,如水的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

  (5)你能带着这样的的情绪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吗?齐读。(注意读好反问句,“怎样也”让人感觉苏轼辗转难眠。)

  四、感悟“宽慰”(精读5-6小节)

  1、过渡: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之后为什么又宽慰了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

  “宽慰”是什么意思?板书。(宽解安慰。课文中指因得到安慰而宽心。)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

  2、他换了一种想法,他转念想到了什么?默读课文第5小节,找出反义词。投示:“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师实物投影圈画几对反义词。

  3、师边指边述。

  4、“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样理解的?(换种说法)

  什么叫“十全十美”?有句话叫做“遗憾也是一种美”。

  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句话的意思?(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5、小结:是啊。生活中有痛苦悲哀的时候,也有幸福快乐的时刻,人生就是喜怒哀乐交集在一齐的,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也就是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过渡:苏轼仅用“悲欢离合”四个字概括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再读。

  6、是啊,世上的事情都是这样,既然事实如此,离别在所难免,那就不必悲伤了,将思念之情藏在心底,一同欣赏这良宵美景吧!

  7、想到这些,一种完美的感情萦绕在他的心间。正所谓继续投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是《水调歌头》中最有名的几句诗,其中最让人感受到苏轼豁达乐观的句子就是我们文中节选的部分,让我们共同感受一下吧!齐读诗句。

  结合上文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书本中找找这两句话的意思。

  (2)指名答,生齐答。(“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是:“但愿完美的感情常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重点理解“人长久”:完美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

  “婵娟”:完美的月色。

  (3)上面三句话的意思找一找。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

  (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

  ②指名再读意思。重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但愿:只期望。

  婵娟:美丽的月光。

  ③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

  8、让我们也带着这种完美的感情齐读这几句词。配乐读、背诵。

  9、再读:轻轻抬起头,对着这轮皎洁的明月,带着你的理解,你的感受,读读词,再读读那一段话!

  10、所以苏轼情绪宽慰了。由此能够可见,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

  板书:热爱生活用心乐观(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我们有时也需要换一种视角去看待生活、看待悲伤离合。

  四、总结课文

  今年的中秋节即将到来,在中秋佳节,月圆之季,还有许多人因为生活、工作等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让我们对他们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你想把这份完美的祝愿送给谁?学生不会说的时候,师引导(解放军叔叔、海外学子、台湾同胞……)

但愿人长久教案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教育学生关心亲人,关心他人,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六自然段。

  2.联系课文资料,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教学难点:

  反复吟诵,启发想象,领会词的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月日总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师: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中秋佳节。

  谁能说说中秋节民间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学生畅所欲言)

  2.总结:是啊,“每逢佳节倍思亲”。距今900多年前的北宋年间,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叫苏轼(苏东坡),他有一个弟弟叫苏辙。小时候,兄弟俩一齐读书,一齐玩耍,整天形影不离,真是手足情深。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极少见面。这不,一晃又有七年没有见面了。这天正是中秋佳节。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苏辙而心绪不宁。一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在这样的情境中创作完成了。

  出示《水调歌头》词,教师吟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讲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创作经过的课文《但愿人长久》。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出示课后生字,读准字音。

  ①区分下列字音:

  前鼻音:各奔东西偏偏隐现阴晴圆缺吟诵婵娟

  后鼻音:躺朝廷

  翘舌音:玩耍苏轼苏辙婵娟

  ②读谁下列多音字:

  各奔东西屈指算来似乎

  3、再读课文,用“读书要做记号”中学到的方法,在课本上做记号。

  检查:

  ①朗读下列词语:

  品尝玩耍埋怨悲欢离合

  观赏但愿宽慰阴晴圆缺

  皓月当空心绪不宁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各奔东西

  ②哪些词语读懂了,是怎样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学可帮忙解决,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弄懂的)?

  4、三读课文,读通句子。

  检查:

  (1)指导读好下列长句,注意停顿:

  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2)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读课文,帮忙学生正音。

  三、默读课文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并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课题。

  介绍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

  “但愿完美的感情常留人们心间”

  四、指导书写生字。

  躺:左旁最后两笔不能写错。

  缺:指导笔顺(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五、作业。

  1、习字册。

  2、比一比,再组词。

  耍( )赏( )陪( )偏( )

  要( )尝( )倍( )遍( )

  第二课时(月日总课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2、读好下列长句:

  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二、导学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读了这一段,你对苏轼有何了解?

  3、齐读。

  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一年一度”,说说词义。扩词:一年一度的( )

  3、出示“皓月当空”,说说“皓”的.意思,并理解“皓月

  当空”。

  板书:皓月当空

  4、自读,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5、映示第二、三句,结合指导朗读。

  第二句:读好中秋之夜“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美景。

  第三句:读出人们“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的团聚喜悦

  之情及苏轼的“心绪不宁”。

  板书:思念

  过渡:苏轼为什么会如此“心绪不宁”呢?

  第三自然段。

  1、默读,体会兄弟情深。

  2、议一议:读了这段,你体会到什么?

  3、从什么地方能够看出苏轼和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呢?

  画出有关句子。

  出示“形影不离”,补充几个近义词:朝夕相处如影随形

  板书:形影不离

  出示:“各奔东西”,说说词义。

  动作演示,请学生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描述教师的动作(掰着手指头计算数目——“屈指算来”)。

  4、比较朗读领悟: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已经有七个年头了。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情绪:

  指名朗读,引读,齐读。

  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讨论:中秋佳节,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观赏明月,苏

  轼为什么会埋怨明月呢?

  板书:埋怨

  映示并朗读:“无情的明月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此时此刻,苏轼的情绪怎样?

  3、小结:苏轼因思念弟弟苏辙而难以入眠,因久别的亲

  人不能团聚而满怀惆怅,于是竟埋怨起中秋圆月。请同学们透过朗读,把苏轼的这种思念、惆怅之情表达出来。

  4、反复朗读,尝试背诵:学生自由练习背诵,同桌互背,

  师范背,指名背诵,小组比赛背诵,齐背。

  小结:月亮渐渐西沉,银色的月光洒到床前,苏轼因思念心切,竟埋怨起月亮来。

  板书:月亮西沉床前银光

  5、延伸:出示《水调歌头》词,并指出:这段资料是词中“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意境。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第四自然段。

  3、熟读课文,试背第五、六自然段。

  第三课时(月日总课时)

  一、复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二、导读课文第五至六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1、引读: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儿……

  哪里会……但愿……虽然……也能……。

  2、再读,思考:人世间的事情同天上的月亮有什么相似

  的地方呢?

  板书: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指导朗读:“……哪里会十全十美呢!”读准反问语气。

  板书:此事古难全

  3、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读出苏轼祝愿离人彼此生活愉快,

  在皓月之下共赏美景的完美期望。

  板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齐读。

  小结:苏轼转念想到这些,因此心进而似乎宽慰了许多。

  板书:

  转念宽慰

  第六自然段。

  1、齐读。

  2、出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上文找出解释这几句词的意思的话,对照着读一读。

  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此事婵娟

  齐读词,并背诵。

  三、指导背诵第五、六自然段。

  互背,引背,小组比赛背,指名背。

  四、练习。

  1、写出意思相反的词。

  悲( )离( )阴( )圆( )

  美( )亮( )远( )留( )

  2、根据课文资料填空。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 )时候变得这么( ),

  这么(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 ),就像天上的月亮( )一样,他祝愿( )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 ),也能共同拥有( )。

  3、课外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

  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

  板书设计:

  2、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教案7

  一、揭题导入,欣赏词曲

  1、同学们,(出示皓月当空图)你们看,月到中秋分外圆。皓月当空,家家户户围坐在一起,赏明月,吃月饼,共享天伦之乐。越是在这样的日子,明亮的月亮,越会勾起游子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正所谓“明月寄相思”。古代文人为此也写出了许多与“月亮”有关的诗篇,你能吟诵几句吗?

  (《静夜思》,《古朗月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枫桥夜泊》)

  2、真是一个个了不起的小诗人。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与“月亮”有关的词,想听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视频:水调歌头诵读)

  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1)课前大家预习过课文,知道这首词是谁写的吗?(指答)

  你了解苏轼吗?(学生简单介绍)(表扬)

  作者又是在什么地方写出了这首词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读课文第一小节)出示: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苏轼。有一年,他被朝廷派往密州去做官。

  师小结: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九百多年前,就在这样的月圆之夜,苏轼被派往密州做官,独自一人漂泊他乡,望着这一轮皎洁的明月,便写出了这首词《水调歌头》。

  这句话中,“做官”是个生词,你觉得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就请你来领着大家读两遍。

  指导读句子。

  (2)听着大家流利的朗读,就知道课前预习得特别认真。课文中还有好几个生字词,相信,也难不倒大家,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课件出示词语)

  做官虽然宽慰

  观赏品尝眼睁睁

  心绪不宁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3)恭喜你,全都读正确了。大家再轻轻地读读,你有什么发现吗?

  第一行前鼻音,第二行后鼻音,第三行是四个字的词,小老师领读。

  (4)开火车读,打乱顺序读,齐读。

  (5)光会读还不行,还要会写。仔细观察,你觉得这些红色的生字,哪个字比较难写,哪一笔需要提醒大家呢?

  (6)我也和你有同感,“缺”这个字还真不容易写呢!(出示:缺)

  从整体入手,这个字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要左右一样宽,同时要注意避让。

  师范写,生描红,仿写一个。书写姿势提醒。

  同桌互相评价评价,可以得几颗星。

  2、同学们,刚才我们学的这些词语中,老师发现有两个词语写出了苏轼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指答,你的眼睛课真亮!随机板书)。

  心绪不宁:心情不能平静。文中是谁心绪不宁?为什么心绪不宁呢?指2人读相关句子。(出示句子)(板书:思念)

  宽慰:宽解安慰。(查字典)字典不仅告诉我们宽慰的意思,你还要知道,这是一种通过拆字解释词语的方法,你看……

  到课文中找找,谁得到了安慰而宽心了许多?指答。

  是呀,苏轼的心里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随机指2――3人读两句词。(出示两句词)

  小结:看来,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其中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的.语句来理解词语,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3、苏轼的心情还有怎样的变化呢?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从文中再找出一个相关的词语?指答。(板书)

  出示:读准多音字,埋怨。还可以读什么?组词。小老师领读。什么是埋怨呢?妈妈是不是经常埋怨你?还有谁埋怨过你吗?(联系说话)

  三、精读课文,感悟“思念”

  过渡: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个特殊的夜晚,苏轼却心绪不宁,为什么呢?他在思念谁呢?为什么思念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用心朗读课文的2.3两小节,体会苏轼的思念之情。

  1、同学们,你和你的亲人分离过吗?你心里什么滋味?(学生交流)

  2、思念总是那么美好,却又是那样的痛苦。同样的中秋节,苏轼也和我们一样,思念起他的弟弟,苏辙。

  小组合作学习:四人小组中,1号同学读课文的第二小节,2号同学读第三小节,3号同学找找苏轼思念弟弟的原因,4号同学作补充汇总。(指名读)

  3、开始学习,然后交流汇报。

  (1)皓月当空,月圆人不圆。

  你见过这样的夜空吗?(图片)理解“皓月当空”,指导读好句子。(这样的夜晚总让人有所牵挂)(你的朗读让我有了无限的遐想)

  (2)家家户户热闹非凡,触景生情

  同学们,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你们家是怎么过的呢?

  此时此刻,苏轼却一个人身在他乡,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引读)

  (3)手足情深,分别已久

  你从哪里看出苏轼和他的弟弟手足情深?理解“手足情深”。你有手足情深的兄弟吗?

  理解“形影不离”。你有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吗?(练习说话)(指导读相关句子)

  3、小结:手足情深的好兄弟,分别七年之久,又逢这样的美好佳节,怎么能不深深地思念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思念读好这两小节。

  四、总结升华,吟唱歌曲

  是啊,仰望窗外的一轮皓月,苏轼思绪万千,久久难以入眠。这月亮,让苏轼思念无限,这月亮,也促成了词曲《水调歌头》,有人给这首词谱曲,便千古流唱至今。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中结束今天的课堂,下节课再继续学习。(歌曲:水调歌头)

  课后,同学们可以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词,也可以学着唱一唱。

但愿人长久教案8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词语。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教育学生关心亲人,关心他人,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进行美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思念亲人及热爱生活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节中的古文。

  四、教具准备:课文插图;小黑板;字词卡片

  五、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即兴简笔画(月亮):你想到了什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跟月亮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师述:但愿人长久,是苏轼的千古名词《水调歌头》中的一句。

  3、出示词句 指名读 赛读 齐读

  4、过渡:苏轼是北宋杰出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水调歌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是在怎样一中情况下创作了这首词的呢?我们一起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轻读全文,教师巡视

  2、 出示生词 自由练读 指名读

  苏轼 朝廷 苏辙 婵娟 皓月当空 宽慰 玩耍 吟诵

  躺下 埋怨 眼睁睁 时隐时现 观赏 品尝 悲欢离合

  阴晴圆缺 屈指算来

  3、过渡:生字词读好了,老师要检查你们的朗读情况了,再给你们一分钟。谁愿意来表现一下?勇敢点!

  4、开火车分节读课文,随机正音。读错再读

  三、初读1、2、3

  1、 指名读:邀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1、2、3自然段,其他同学仔细听,呆会把你的发现告诉我。

  2、 交流:读明白了什么?简介苏辙。

  3、 哪个次写出了苏轼特殊的心情?(心绪不宁)

  4、 你有没有心绪不宁的时候?指名说 师小结

  四、初读4、5

  1、 指名读,思考:与诗有什么关系?(写出了诗句的意境)

  五、齐读6

  六、过渡:中秋节的夜晚,当人们都在吃月饼,家人团圆的时候,苏轼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找一找,划一划

  交流:心绪不宁 埋怨 宽慰

  小结:在呆会的课上我们继续具体看课文,下面我们抄写生词。

  七、作业

  1、抄词

  (1、读生词

  (2、强调字形

  (3、描红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中秋之夜,万家团圆,苏轼抬头望月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写下了千古名词,谁来朗读一下?指名读 齐读

  2、有什么不理解的吗?自由发问

  3、提得真好,真会动脑筋!下面就 让我们带着问题,穿越时空,走近苏轼的身边!

  二、学习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小结:中秋佳节,那是团圆的日子,人们都举家品尝着月饼瓜果,观赏着明月,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而我们苏轼的心情却是?用一个词来概括。(心绪不宁)

  (1)他为什么心绪不宁?(思念弟弟)

  (2)他们兄弟感情怎样?你能找出一个词来形容吗?(非同一般)

  (3)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手足情深”“形影不离”…)

  3、指导朗读

  (1)感情如此深厚的'一对兄弟分别已经整整七年了,能不让人思念嘛?何况还是人们赏月团圆的中秋节呢!你能读出这种思念吗?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老师体会到了其中的感情,可离非同一般还差点,谁再来试试? 指名读 同学点评

  三、学习第4-6自然段

  1、月亮慢慢西沉了,月亮的银光透过窗子洒到苏轼的床前,思念在心中叫他久久没能入眠!仰望天空,他不禁?(埋怨)他是怎样埋怨的?谁来当个小苏轼?全班一起埋怨!

  2、一般人赞美月亮,而苏轼去埋怨月亮,这是为什么啊?

  3、然而,他又转念一想,

  (1)(出示小黑板) 自由读 指读

  (2)范读 齐读:有人已经走进了苏轼的心中,有些还在门外徘徊,谁想走进去?

  震撼了老师,老师还想听听你们优美的声音!

  4、想到这,他的 心情又发生了变化?(宽慰)于是,苏轼低声吟诵起来! 齐读

  四、释疑

  1、 到现在为止,这首诗的意思你懂了吗? 指名说

  2、 刚才提问的同学,你们的疑问解开了吗?

  五、知识拓展

  1、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六、作业

  1、写出反义词

  悲() 离() 阴() 圆()

  美() 亮() 远() 留()

  2、比一比,再组词

  耍() 赏() 陪() 偏()

  要() 尝() 倍() 遍()

  板书: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 埋怨 宽慰

  作者邮箱: gaotian111981@.sohu.com资料提供者:

但愿人长久教案9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4、通过朗读,对学生进行理解性诊断与矫治,使学生初步领略古典诗词的意蕴,激发起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苏轼的思亲之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读题,理解题意。

  2、简介苏轼。

  3、基础性诊断练习,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苏轼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自主性诊断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检测,进行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3、检查,进行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1)认读生词。

  (2)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长句子。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精读感悟,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一)学习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交流,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1)交待了苏轼创作的原因。

  (2)中秋节,各家团圆,而苏轼却独在异乡为异客,你还联想到什么诗句?

  (3)苏轼与弟弟感情如何?你从哪个词看出的?

  3、指导朗读

  (二)学习4-5自然段。

  1、诗人为什么睡不着?

  2、诗人为什么埋怨月亮?从那些词看出他的.思亲之情?

  (1)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

  (2)讨论交流,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苏轼并未陷于怅恨之中,很快解脱,他转念又想到了什么?从哪看出他的豁达大度、热爱人生、积极向上?

  3、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6自然段。

  1、读诗句,用第五段中的句子理解诗句。

  2、介绍古典诗词及《水调歌头》。

  3、听课文录音。练习朗读。

  四、总结课文,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1、总结全文。

  2、背诵《水调歌头》。

  五、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收集有关古典诗词的资料,在班级交流。

  2、开展背诵古典诗词活动,将生活与学习相互结合,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能力。

但愿人长久教案10

  一、导入新课

  王维说得好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苏是一个人在他想看着别人在家里团圆,欢欢喜喜的过节,自己却一个人孤独的在思念着多年未见得弟弟,他当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

  他又是怎么样国过节的呢?

  二、进入新课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课文的第四小节,同学们自己把这一小节读一遍,划出课文中表现苏是孤独的词语。

  他又在埋怨什么呢

  他又问什么要埋怨月亮呢?

  因为他觉得月亮也在戏弄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那么圆那么亮,但是月亮不是人,无所谓有情或无情,苏是怨月实为怨人,人事纷繁,为了生活而各奔东西,亲人常常很难相聚。

  指导朗读,注意要把他孤独的感觉和他埋怨的语气读出来。

  大家来想一想,这一小节最后为什么要用省略号的呢?他可能还会想些什么?

  他一直这样埋怨下去了吗?(一位学生读第五小节)

  这是他似乎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他什么呢?

  (说明他与常人不同,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想到这里,它不禁提笔,写下了这名垂千古的佳句: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晴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三、小结

  苏使这一美好愿望通过月亮送给了弟弟,送给了亲人,也送给了天下所有的人,这也是这首诗流传至今的原因,也希望这一美好的愿望能留在同学们的心中。

但愿人长久教案11

  一、导入新课

  王维说得好,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苏轼一个人在他想看着别人在家里团圆,欢欢喜喜的过节,自己却一个人孤独的在思念着多年未见得弟弟,他当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

  他又是怎么样过节的'呢?

  二、进入新课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课文的第四小节,同学们自己把这一小节读一遍,划出课文中表现苏轼孤独的词语。

  他又在埋怨什么呢

  他又问什么要埋怨月亮呢?

  因为他觉得月亮也在戏弄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那么圆那么亮,但是月亮不是人,无所谓有情或无情,苏轼怨月实为怨人,人事纷繁,为了生活而各奔东西,亲人常常很难相聚。

  指导朗读,注意要把他孤独的感觉和他埋怨的语气读出来

  大家来想一想,这一小节最后为什么要用省略号的呢?他可能还会想些什么?

  他一直这样埋怨下去了吗?(一位学生读第五小节)

  这是他似乎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他什么呢?

  (说明他与常人不同,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想到这里,它不禁提笔,写下了这名垂千古的佳句: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三、小结

  苏轼这一美好愿望通过月亮送给了弟弟,送给了亲人,也送给了天下所有的人,这也是这首诗流传至今的原因,也希望这一美好的愿望能留在同学们的心中。

但愿人长久教案12

  但愿人长久课文原文

  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苏轼。有一年,他被朝廷派往密州去做官。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再有见面的机会。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已有七个年头了!

  月亮渐渐西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生平,揭示课题。

  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光的资料,包括苏轼的一些诗词,然后老师再加以补充。

  (1)介绍苏轼

  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直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

  2)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4)、学生练读全文

  5)、抽读卡片

  6)读准字音

  7)理解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2 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1 细读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两个词语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

  看图理解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想象家人团聚,品尝瓜果,观赏明月“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离”呢?

  4 指导朗读

  作业布置:抄写词语

  版书设计

  心绪不宁 形影不离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步骤及过程

  1、继续细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指明说说苏拭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苏拭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自由练读

  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引导想象

  这个问题问的没有必要,可删去,因为课文已说得很完整了。

  细读5,6自然两段

  想到这而,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底声吟诵起来。

  想到这儿还想到哪儿?

  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人有悲欢离合,就象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他的宽慰,正是他与常人不同的可贵之处。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

  2 、总结课文内容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拭的名词《水掉歌头》的创作经过。

  3、指导背颂第4-6段

  4、直到造句

  一起……一起……出示文中样句

  示范: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

  造句可随课文教学,讲到有关自然段直接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练习造句。

  5、作业

  板书设计

  心绪不宁

  埋怨 } 重亲情

  转念

  宽慰 } 通情达理

但愿人长久教案1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诗人一波三折的情感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文章重点段落、词句的赏析,感悟文章富有美感而深远的意境。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课前查阅一些有关苏轼的资料。

  2、教师准备有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走进文本

  (教师演示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图上的景色吗?这美好的中秋佳节,你们平常是怎样度过的呢?(集体交流)这节课让我们和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一起过一个中秋之夜,好吗?我们来一同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

  板书: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第一遍读课文,注意标出生字词。

  (2)第二遍读课文,注意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弄清生字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3)学生第三遍读课文,读通全文,理解大意。

  2、检查自读,组织交流,理清课文的情感线索: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板书)

  3、引导学生看板书提问: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明确重点学习任务)

  [设计思路:学生在自读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借助各种资料、工具书,运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尽最大努力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尝试将新知纳入自己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中,同时,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为下面深入探究打下基础。

  (三)换位体会,深入探究

  (学生扮苏轼,教师做学生。)

  1、感悟“心绪不宁”

  师问:苏先生,在这美好的月圆之夜,人们都在品尝月饼,观赏明月,您老为什么却显得如此“心绪不宁”呢?把您的心事说给我们听听好吗?

  (1)引导学生自由读第1~3自然段,重点抓住“手足情深”“形影不离”等词进行理解、体会。

  (2)引读:苏先生之所以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思念(弟弟)啊!是的,苏先生跟弟弟从小(手足情深),小时候他们(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

  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怪不得苏先生会这般(思念弟弟呢)!

  (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对于描写人们欢聚的句子要读出愉快的语气,描写苏轼思念之情的句子要读出伤感的语气。)

  2、感悟“埋怨”

  师: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苏先生,您的思亲之情我们能够理解,可您又是在“埋怨”谁呢?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边看图边想象(演示多媒体课件),教师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您在干什么?又在想什么?

  (3)互动对话交流。

  师:是呀,在这美好的月圆之夜,苏先生,您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难过呀!望着天上这圆圆的月亮,更增添了您丝丝忧伤之情。

  (4)配乐范读,重点指导读好“偏偏”这个词语。

  (5)学生练读,教师指名读(评点)。

  (6)齐读第四自然段。

  3、感悟“宽慰”

  师问:苏先生,我知道后来您的心情变了,还吟诵了一首千古名词。最后五行我已经读过了,可我读得不好,想请您作示范,好吗?还有些不明白这几行词怎么能表达您的“宽慰”之情呢?请您给我解释一下,行吗?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五、六自然段,画出重点句段。

  (2)小组合作交流,然后集体交流。

  ①指名读第五、六自然段,评议。

  ②指名说说诗人心中宽慰的理由。

  ③引导学生充分体会诗人从离愁别恨中解脱出来,()如大海般广阔的胸怀。重点指导朗读。

  ④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的含义。

  师述: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要伤悲,把思乡之情留在心中,共同欣赏这醉人的良宵美景吧!

  (3)适度拓展,阅读古代诗词中表达此类感情的诗句,丰富积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4)师生分角色读。

  (5)学生赛读。

  (6)指导背诵第五、六自然段。

  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播放乐曲,让学生在乐声中边舞边吟。

  [设计思路:这一环节把学生由“画外人”变成了“画中人”,变被动为主动,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在交流中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悟。]

  (四)情感升华,意蕴无穷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首词的全部内容吗?、

  出示《水调歌头》(全文),师范读。想想这首词的全部意思,好吗?

  3、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首词,体会词中的感情。(齐读)

  (五)拓展延伸,积累内化

  1、同学们,古代文人以“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为题材写出的优秀诗篇有很多,你能背出几首吗?举行一次朗诵会。

  2、这首词很快传到弟弟手里,当弟弟苏辙捧着这首饱含着一片真挚情感的词时,他的.。心情如何,是惊喜,还是悲叹,请发挥想像把它写下来。

  [设计思路:立足于文本而超越文本,促进学生的有效积累,丰富文本内涵,深化主题,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了祖国灿烂文化的艺术魅力。]

  附板书设计: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一埋怨一宽慰

  设计思路:

  本教学根据“文包诗”课文的特点,以苏轼的感情变化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换位体验”,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典诗词的意境,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后反思:

  让孩子们的想象飞起来

  根据本篇课文的教学要求,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孩子们进行“换位体验”,让他们在激荡的感情波涛中与文本进行对话,为此,我紧紧抓住“想象”这一法宝,叩响了孩子们的心灵之窗。

  在体悟“埋怨”进行互动对话交流时,学生的发言给了我意外的惊喜:我引导学生“换位”之后,有一个“小苏轼”这样说道:“贤弟呀,在这美好的中秋节夜晚,你在干什么呢?是否也在欣赏着月亮呢?我们小时候一起赏月一起吃月饼的情景还历历在目,现如今天却天各一方,不能相见,可是月亮偏偏在这个时候变得如此明亮、皎洁,这是何故呀?想到这里,我不禁埋怨起月亮来。”想象如此之妙令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在学完课文后,我想课堂中让学生想像地比较多,课后不如再来个练笔,让学生继续他的想像之旅,在想像中和苏轼兄弟相会。于是我布置了这样一道练笔:苏轼的这首词很快传到弟弟手里,当弟弟苏辙捧着这首饱含着一片真挚情感的词时,他的心情如何,是惊喜,是悲叹,请发挥想像把它写下来,孩子们都非常用心,都把自己当成了苏辙,纷纷进入角色之中。我想这也许就是画龙点睛的一笔!

  虽然,作了充分的课前准备,但我自己仍然觉得不够满意,如提问没有照顾到全体等等,我想,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更要苦心钻研,精益求精。

但愿人长久教案14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演示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多媒体课件。

  2、谈话:同学们,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我们会和亲人团聚,品尝瓜果月饼,共享一轮明月。但总有人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看到这一轮明月,心里会有那些感受?

  3、每逢佳节倍思亲,望着天上的月亮,总让人想起家乡的亲人。这节课,让我们和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一起过一个中秋之夜,好吗?

  4、介绍苏轼。

  5、苏轼与弟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值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第一遍读课文,注意标出生字词。

  (2)第二遍读课文,注意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弄清生字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3)学生第三遍读课文,读通全文,理解大意。

  2、检查自读,组织交流,理清课文的情感线索: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板书)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巩固练习

  指导观察、书写生字。

  四、作业

  抄写词语,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同桌互相订正。

  2、学生回忆课文的情感线索。

  3、引导学生看板书提问: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明确重点学习任务)

  二、换位体会,深入探究

  (学生扮苏轼,教师做学生。)

  1、感悟“心绪不宁”

  师问:苏先生,在这美好的月圆之夜,人们都在品尝月饼,观赏明月,您老为什么却显得如此“心绪不宁”呢?把您的心事说给我们听听好吗?

  (1)引导学生自由读第1~3自然段,重点抓住“手足情深”“形影不离”等词进行理解、体会。

  (2)引读:苏先生之所以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思念(弟弟)啊!是的,苏先生跟弟弟从小(手足情深),小时候他们(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怪不得苏先生会这般(思念弟弟呢)!

  (3)、指导朗读:对于描写人们欢聚的句子要读出愉快的语气,描写苏轼思念之情的句子要读出伤感的语气。

  2、感悟“埋怨”

  师: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苏先生,您的思亲之情我们能够理解,可您又是在“埋怨”谁呢?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边看图边想象(演示多媒体课件),教师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您在干什么?又在想什么?

  (3)互动对话交流。

  师:是呀,在这美好的月圆之夜,苏先生,您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难过呀!望着天上这圆圆的月亮,更增添了您丝丝忧伤之情。

  (4)配乐范读,重点指导读好“偏偏”这个词语。

  (5)学生练读,教师指名读(评点)。

  (6)齐读第四自然段。

  3、感悟“宽慰”

  师问:苏先生,我知道后来您的心情变了,还吟诵了一首千古名词。最后五行我已经读过了,可我读得不好,想请您作示范,好吗?还有些不明白这几行词怎么能表达您的“宽慰”之情呢?请您给我解释一下,行吗?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五、六自然段,画出重点句段

  (2)小组合作交流,然后集体交流。

  ①指名读第五、六自然段,评议。

  ②指名说说诗人心中宽慰的理由。

  ③引导学生充分体会诗人从离愁别恨中解脱出来,如大海般广阔的胸怀。重点指导朗读。

  ④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的含义。

  师述: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要伤悲,把思乡之情留在心中,共同欣赏这醉人的良宵美景吧!

  (3)适度拓展,阅读古代诗词中表达此类感情的诗句,丰富积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4)师生分角色读。

  (5)学生赛读。

  (6)指导背诵第五、六自然段。

  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播放乐曲,让学生在乐声中边舞边吟。

  三、情感升华,意蕴无穷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首词的全部内容吗?

  出示《水调歌头》(全文),师范读。想想这首词的全部意思,好吗?

  3、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首词,体会词中的感情。(齐读)

  四、拓展延伸,积累内化

  1、同学们,古代文人以“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为题材写出的优秀诗篇有很多,你能背出几首吗?举行一次朗诵会。

  2、这首词很快传到弟弟手里,当弟弟苏辙捧着这首饱含着一片真挚情感的词时,他的心情如何,是惊喜,还是悲叹,请发挥想像把它写下来。

但愿人长久教案15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5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水调歌头>>。

  4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6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师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玩耍埋怨睡觉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

  观赏但愿宽慰眼睁睁隐藏阴晴圆缺躺在床上

  (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诗歌诵读比赛

  1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

  2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

  3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

  4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

  四作业

  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

【但愿人长久教案】相关文章:

但愿人长久教案04-03

《但愿人长久》教案09-16

《但愿人长久》教案[荐]07-18

《但愿人长久》教案15篇03-09

《但愿人长久》教学教案优秀02-13

《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11-13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02-11

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10-21

但愿人长久的教学反思02-17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