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空空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学语文《林海》教案

小学语文《林海》教案

时间:2024-04-11 14:45:3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林海》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林海》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林海》教案

小学语文《林海》教案1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课,齐读课题。

  课文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林海?

  生:课文写的是大兴安岭的林海。板书:大兴安岭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文中哪四个字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深切感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生:作者对大兴安岭的深切感受是“亲切、舒服”,在文中出现了3次。

  评:引导学生首先寻找到蕴藏于语言文字中的中心词句,也就寻找到了学习课文的最佳切入点,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师:作者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受到“亲切、舒服”的,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3次出现这种感受的句子。

  (生交流读出句子略)

  板书:亲切、舒服

  亲切、舒服

  亲切、舒服

  评:板书看似重复,实则别具匠心,为收篇作好铺垫。

  师:同学们找得很正确。作者第一次感到亲切、舒服是因为什么?请同学们读读第一小节。

  (生轻声自读第一小节)

  生:因为作者亲眼看到并走进了大兴安岭,与想象中的不一样,没有奇峰怪石,更不是高不可攀。

  生:因为作者脚踩着几尺厚的松针,手摸到了那些古木,真切地感受到“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亲切、舒服。

  板书:悦耳的名字

  师:作者第二次感到亲切、舒服,是因为什么?

  生:因为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

  出示文字:

  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师:大兴安岭的美丽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自由读2—5小节。板书:美丽

  (生自由快速读2—5小节)

  生:大兴安岭的美体现在岭、林、花三个方面。

  板书:岭、林、花

  评:抓住中心句回溯前文,理清段落层次,以便引导学生更好地品词析句。

  师: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老舍爷爷一起走进那原始森林,亲自去体验一下。

  (学生看多媒体课件,领略大兴安岭的“岭、林、花”的美丽景色。)

  师:这番美丽的景象,语言大师老舍爷爷又是怎样来描绘的呢?请同学们在“岭、林、花”三部分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分,重点阅读。

  要求:1、找出岭(林、花)的特点,并划出有关语句。

  2、体会一下作者的思想感情。

  生:先自读、圈画,再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评:让学生自主选择并阅读重点段落,体现了训练的主体性;阅读前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体现了训练的目的性;学习形式有自读自划、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体现了训练的全体性。

  生:我最喜欢“岭”这个部分,岭的特点是“多”。我是从“这里的岭的确很多……”这句话看出来的。

  生:我从“多少条岭啊,在疾驶……既看不完,也看不厌。”也能看出岭“多”。

  生:我认为岭的特点不仅“多”,还有“温柔”。我是从这句话体会到的:“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盛气凌人。”

  生:“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也说明岭的“温柔”。

  师:说得真好。“岭”的特点大家都体会到了。这段话中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生:“云横秦岭”是一种怎样的险?

  生:“温柔”、“盛气凌人”两个词是用来形容人的,怎么作者用来描写“岭”了?

  评: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师:刚才两位同学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他们真正是“用心”在读书的。老师先给大家比较两幅画面。

  (多媒体对比出示:一幅是“云横秦岭”的险峻;另一幅是“大兴安岭”的“岭”的平和。)

  师:请同学们图文对照着读一读,刚才两位同学提的问题会解答吗?

  生:“云横秦岭”的确很险峻,孤峰突起,高耸入云让人害怕,用“盛气凌人”一词正合适。

  生:大兴安岭的“岭”比较平缓,线条柔和。“温柔”一词写出了“岭”的特点,也抒发了作者对“岭”的喜爱之情。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真正读懂了这段话的意思。下面让我们有感情地把这段文字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喜爱、赞美之情。

  评:学生通过图文对照和品读,不仅直观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而且体会到了词语中蕴含的感情色彩。教师的巧妙点拨,引发了学生的自读自悟。

  师:喜欢“林”的同学来谈谈你们的学习体会。

  生:林的特点是“多”。

  师:让我们再次来到那大兴安岭的“林”。

  (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林”的录像)

  师:大兴安岭的“林”,可以用课文中哪个词来确切地形容?

  生:林海。

  师:为什么把大兴安岭的林称作“林海”呢?它到底哪些地方像海呢?

  生:“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林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

  生:“群岭起伏”像大海的波浪一样。

  生:还有大海的海水颜色深浅不一,林海的绿颜色也很多:“深的、浅的、明的、暗的”,各不相同。

  生:大海有浪花,林海也有,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远看就像白色的浪花。

  师:同学们,这段文字写得很美,读起来短促活泼,还有许多语气词,比如:“呀”、“呢”、“吗”等,表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下面让我们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这些特点。

  评:扣住“林海”一词采用“层层剥笋”法引导学生自己读懂了这段文字。并体会到了这段内容在表达上的特色。

  生:自读,指名读,评价,集体读。

  师:这段话是美的景象、美的文字和美的情感的完美的结合,我们要熟读成诵。

  生:熟读背诵,指名背。

  评:在指导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是,教师的点拨显得精当到位;并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品读、诵读,从而有效地完成了多语言文字内化和积累。

  师:请一位西画“花”的同学,给录象配配音。

  (一位同学配合“花”的录像配音,其他同学边听边观赏。)

  生:“花”的特点是“多”,而且“美”。因为河岸上有不知多少野花,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开着野花,连爱花的作者也叫不出名字,可见花真的是多极了。

  师:不管师岭、林、还是花,大兴安岭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就是?(美)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赞美大兴安岭的?

  生答并出示文字: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师:听老师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生:作者是把兴安岭当作人来写了。

  生:我从中体会到了作者对兴安岭的深深的喜爱、赞美之情。

  生:自己读,指名读,集体读。

  评:以范读导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内涵与魅力。

  师:温柔的岭,如海的林,美丽的花,这些都是大兴安岭呈现在人类面前的外表的美,它还有着内在美呢!

  再次出示文字:

  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师:“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课文联系实际说一说。

  生:“千山一碧,万古长青,恰好与广厦、良材联系在一起”这句话正好说明“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

  生:我是这么理解的:大兴安岭的“林”用途很广,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椽柱、桌椅,都离不开木材。

  生:大兴安岭的“花”也有作用,其中的小红豆可酿成红酒。

  生:大兴安岭的林木还能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保护了水土流失,净化了空气,这与人类的建设也密切相关。

  评:教师提问精当,要求明确。学生畅所欲言,相互补充,既能结合课文,又能联系实际,谈得全面而深刻。

  师:所以说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

  板书:不空洞。

  生:有感情地朗读出示的句子。

  师:作者第三次感到亲切、舒服,是因为什么?

  生答并出示文字:

  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师:“日益密切”,怎么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答略)

  师:这一切使作者联想到了什么?

  生:联想到了“兴国安邦”。板:兴国安邦

  师:你怎么理解的?

  生:“兴国安邦”就是使国家兴盛安定。兴安岭中千般宝,不仅有着良材,还有着许许多多的珍宝,祖国各个城市、各个方面的建设都离不开兴安岭。

  师:有感情地朗读第7小节。

  师:看板书,同学们有疑问吗?

  19林海(大兴安岭)

  亲切、舒服

  (悦耳的名字)

  亲切、舒服

  (美丽不空洞)

  亲切、舒服

  (兴国安邦)

  生:为什么老师板书的三个“亲切、舒服”要一个比一个大。(生小组讨论)

  生:我体会到了,因为作者“亲切、舒服”的这种感受越来越强烈。

  生:说明作者对兴安岭的喜爱、赞美之情,随着对兴安岭了解的深入而逐步加深。

  评:“亲切、舒服”四个字板书字体的由小到大,巧妙地引导学生探究到作者撰文时跳动着的情感脉搏,把握住了作者行文时的情感基调和线索,从而又一次促进学生认识的深化。

  (师生接读,体现出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

  师:初入兴安岭,证实了悦耳的名字使人感到——

  生接读:亲切、舒服

  师:领略到兴安岭的美丽,且美得并不空洞,越发使人感到——

  生接读:亲切、舒服

  师:看到兴安岭有着兴国安邦的意义,就更使人感到——

  生接读:亲切、舒服

  总评:

  本堂课在执教过程中,较好地体现了小语新大纲的精神,也表现出执教者较强的把握教材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1、把握住了教材的重点和特色,教学设计精当巧妙。

  课文作者老舍先生通过对大兴安岭典型景物的描写和联想,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对祖国的热爱,对人类美好未来的憧憬。课文脉络清晰,以三个“亲切、舒服”贯穿全篇,牵引出作者行文的感情线索。课文描写优美,语言生动,表达活泼,感情洋溢于字里行间,值得品读。执教者抓住了教材的上述特点,在整体环节设计上,抓住“亲切、舒服”这个中心词,并以此进行开篇和收尾,提纲挈领,层层剥笋,水到渠成,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中内化语言,触摸到作者的情感脉搏。

  2、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首先教师把自主选择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在学习“岭、林、花”三部分是,教师让学生在范读的基础上自主挑选最喜欢的一部分精读,既照顾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又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保证了阅读的质量。其次,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针对“岭”一部分中的难点,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发现深层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欲望,也教会了学生读书的方法。另外,教师通过三次“亲切、舒服”板书字体由小到大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寻求原由,体会作者感情的逐层深入,较好地展示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其三,教师以问促读,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对“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一句,是理解上的重点,教师让学生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畅所欲言。教师不用标准答案来框定学生思维,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发散与独创。

  3、突出语文教学的个性,注重语言的感悟与积累

  感悟和积累语言的最好方法是“熟读精思”、“诵读涵咏”,在本节课中,教师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为本”的思想。一是保证读的时间,一堂课书声琅琅,读书训练贯彻始终;二是讲究读的形式,有范读、自读、指名读、集体读等;三是讲究读的方法,例如让学生观看多媒体,图文对照着读,观看录象,模拟配音朗读,通过设问,以问促读等。四是讲究读的质量。教师的朗读指导,并不仅仅停留在朗读的方式方法和技巧上,而是追求朗读的质量,把“朗读”与“感悟”结合起来,以读导悟,以悟促读,在充分感悟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内化语言、积累语言。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提高了思想认识。

小学语文《林海》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从而体会作者喜爱和赞美大兴安岭的感情。

  2、表情朗读课文3——6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1、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以——“亲切与舒服”这条感情线索贯穿全文,请大家回忆一下,作者前二次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与舒服的?请读出有关句子(出示句子)

  2、大兴安岭的美丽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闪烁)?(板书岭林花)

  那么岭林花到底怎么美?为什么说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闪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读懂、读好这一部分。

  二、学习第二段

  (一)学习“岭”

  1、个别读第2 节,思考:(卡片出示)岭的美主要表现在它的哪些特点上?

  2、交流。(多、温柔)

  3、(卡片出示)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怎样感受到的?请默读这部分,圈画出重点词句。

  交流:

  a、秦岭:“云横秦岭”

  请看(出示秦岭图)谁能用文中的词语来描绘秦岭?(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大兴安岭同它——大不相同,那实在是——太温柔了。

  b、“这里的岭的确很多……”

  抓住横、顺……体会姿态多,谁能读出姿态的多?个别读,男女生轮读。

  比较句子,拿去点儿,意思一样吗?抓住点儿体会温柔,谁能把岭读得又多又温柔?个别读,女生读,齐读。

  c、“多少条岭……”

  抓住看不完,联系该句重点词体会多,前——不见头,后——不见尾,抓住看不厌体会美。

  d、“每条岭……”

  体会温柔,长满珍贵的树木,决不是光秃秃的岩石。每条岭的线条都是那么柔和,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画一样——

  4、体会情感,熟读这段。

  呀,如果能亲眼看看这岭该多好啊!请看,(出示岭)如果说秦

  岭是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出示秦岭比较)那么大兴安岭的岭是又——多又——柔,美得让人感到——亲切与舒服,大家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齐读

  5、学法:

  请大家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这一部分的?谁能结合思考题来说一说。(指卡片)

  先读课文,思考:岭的美主要表现在它的哪些特点上?再读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是怎样感受到的?最后通过感情朗读把岭的美表达出来。

  (二)学习“林”

  1、岭如此美丽,岭上的林那就更美了。下面,就让我们以同样的方法学习林。

  2、自由读3、4二节,思考问题1(如海)海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广阔、不同的蓝色、海面有波浪、海边有浪花)

  3、过渡:林又广又绿,美如海,你是怎样读懂的,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2。呆会儿请你把感受到的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4、谁先交流,大家仔细听,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还不够,你认为该怎样读?评读。随机朗读。

  a“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非常广阔,一片绿色,真像林的海洋。个别读。

  b“群岭起伏……”——长满树木的山岭有高有低,像海上的波浪,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真美啊!

  c“多少种绿颜色呀……”——一片绿色,有深有,有明有暗,像阳光照射下的海面一般美。

  d“落叶松的海洋”——广阔无垠,一碧千里,犹如海洋般辽阔无边。

  e“海边上……”——岭上的青松像大海,青松边沿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照射下银光闪闪,像海边的浪花。真美。

  泛:动态美,充满生命和活力。

  你能把这句话改成不用问号的句子吗?用问号有什么好处?谁能把这海边的白桦读得更美。个别读,举手的同学读。

  5、看图引读。

  出示图,引:这就是林的海洋,目之所及——的确——多少种绿颜色呀——兴安岭上——是的——看——

  林这么美丽,看在眼里,真让人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三)同法自学“花”。

  1、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花这一部分,不过要求可更高了,这回要请同学独个儿自学,然后直接把感受到的读出来。

  2、个别交流特点,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请读出来。对于她所读地句子,假如你也有所感受的话,请跟他一起读。随机板书(多、艳)

  3、边讲述,边闪现岭、林、花的短镜头:作者看到岭那么多那么温柔,又看到岭上的林那么广那么真像林的海洋,还看到林中的花那么多那么艳,一切都是那么美丽,于是,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出示“兴安岭……鞋”你喜欢这个句子吗?为什么?范读闭目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谁来描述一下。

  出示灯片,作者怎么会把兴安岭当作一位姑娘的'?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个别读,范读,齐读。

  (四)学习第6 节。

  回到句子“它的美丽……不空洞。”

  1、过渡:大兴安岭的确美极了。(闪美丽)更重要的是“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闪,这什么说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呢?请自由读第6节,并联系上文,联系生活实际把你的理解讲听。

  2、:大兴安岭不但美丽,而且和各行各业的建设连在一起,和千家万户连的生活连在一起,为祖国的建设和人民的富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所以兴安岭让人感到——亲切与舒服。(出示句1)和第一次相比,有何不同?再读句2。那么第三次亲切与舒服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产生的,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三、课文。

  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如果还有地方没读懂的,请提出来。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看那位同学最聪明,能结合所学内容完成以下练习?任选一题说说。

  1、大兴安岭的岭真——啊!——

  2、岭上的林真——啊——

  3、林中的花真——啊——

小学语文《林海》教案3

  教学内容:

  《林海》第2—5自然段。

  教学目标 :

  1.思想认识: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基础知识:理解课文第二部分内容,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学习新词。

  3.基本能力:①学习作者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②结合课文表达方法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③背诵第3—5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教学难点 :

  学习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明确任务

  1.问:上节课我们学了第一自然段,主要学到了些什么?(作者初入大兴安岭感到亲切、舒服。)

  2.根据第一自然段内容,这节课大家最想解决什么问题?(引导学生答出:课文写了大兴安岭的哪些方面?怎样表达作者亲切、舒服之情的?)

  二、自由初读,整体感知

  1.用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读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

  2.思考:这部分写了哪些景物?(岭、林、花)

  三、精读“举一”,熟读“反三”

  (1)精读“举一”

  学习第二自然段。

  读——细读,在草稿纸上写出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画——用横线画出写“岭”的特点的词句,用波浪线画出写景美的词句。

  议——小组交流读懂的内容,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

  解——搜集各组不能解决的较集中的问题,老师引导解决。

  读——先读画横线句子,通过范读、抽读、齐读等方式,读出大兴安岭的“岭”“多”“温柔”的特点;再读画波浪线的句子,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的方式,读出对大兴安岭的喜悦之情;最后抽个别学生读,其余学生闭目想像,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

  谈——说说学习这段的收获。比谁说得多,说的最有价值。(老师总结指出:①借景抒情表达真情实感;②通过“读”体会思想感情;③写“秦岭”与大兴安岭的“岭”形成对比,突出大兴安岭“岭”的特点,学习比较构思的表达方式。训练:以《我的家乡》为题,说说用比较法该怎样构思?)

  小结学法:读、画、议、解、谈。

  (2)熟读“反三”

  1.按第二自然段的学法学习写“林”的两个自然段。

  提示:谈学习这两自然段收获。

  ①借景抒情,体会感情;

  ②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

  ③点面结合的表达方式;训练:以《课间活动》或《野炊》为题,“面”可写些什么,“点”可写些什么?

  ④理解课文内容后,限时间背诵课文。

  2.运用前面的学法学习写“花”这一自然段。

  提示:画,用简笔画画出经打扮了的像小姑娘一样的大兴安岭。(先读句子:“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再想像作画,比比谁画得又快又符合课文内容。)训练:一个句子中用上两种或三种修辞手法。

  四、巩固练习,落实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同桌互相背诵3—5自然段。

  2.说说本课表达真情实感的方式。(写景抒情)

  3.从本册教材中各找三课写景抒情和叙事抒情的文章。

  4.下面这些题目应怎样表达真情实感?《秋天的校园》、《我爱老师》、《家乡的田野》、《啊,好大的黄桷树》、《环卫工人,我赞美您》。

  5.(选作题)从上题中任选一题作文,要求:(1)用借景抒情的方式表达真情实感;(2)表达方式:用上比较构思、点面结合、比喻等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林海》教案】相关文章:

《林海》教案08-28

《林海》 教案03-16

《林海》教案15篇08-28

《林海》教案(15篇)02-21

林海教案集合十篇10-30

关于林海教案范文锦集五篇10-17

关于林海教案模板集锦十篇06-07

林海教案范文汇编十篇04-08

林海教案模板锦集十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