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空空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第7课《邓稼先》教案

第7课《邓稼先》教案

时间:2024-05-07 08:21:5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第7课《邓稼先》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第7课《邓稼先》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7课《邓稼先》教案

第7课《邓稼先》教案1

  [课标要求]

  1、理解写人的文章中事件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2、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3、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法点悟]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文字明白晓畅,几乎没有难理解的语句,因此,学习这篇文章时应在朗读的基础上积极讨论,理清文章内容,品味感情,领会主旨。

  [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人物通讯,讲的是中国原子弹主要的理论设计者,被称为中国的奥本·海默的物理学家邓稼先。朗读全文,了解文章的结构。文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从事科学研究的,讲述了有关他的哪些典型事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这就是我们在学习本文时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疑难解析]

  质疑:文章是由哪些内容组成?

  解惑:文章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部分组成。引子,从20世纪40年代美国研制原子弹有许多科学家“失踪”写到邓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踪”的经历。“要放一个‘大炮仗’”是第一部分。“艰苦创业的年月”是第二部分。“这里就是战场”是第三部分。

  质疑:邓稼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

  解惑:文章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研究院开始时“只是一片庄稼地”、科技人员寥寥无几、大戈壁的风刀霜剑、零下30几度的严寒、苏联毁约、国外资料严密封锁、没有大型计算机,等等。从物质条件到技术条件,从自然环境到政治环境,都是异常的艰苦困难。

  质疑:如何理解“冬去春来,年复一年,邓稼先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亲临第一线。”

  解惑:邓稼先“亲临第一线”的工作模式,突出了他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

  [语言揣摩]

  1、“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死了也值得!”

  这是邓稼先把调动工作的事告诉妻子时所说的话。质朴的语言,非常真实地表现了他当时的心情。平静中透露着无限的喜悦。

  2、戈壁滩上风沙呼啸,寒风刺骨,气温已经是零下三十多摄氏度了!有人见他实在太疲倦了,劝他说:“邓院长,你回去吧!”邓稼先严肃地拒绝说:“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

  这些人物语言、行动的具体描写,都突出了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伟大精神。

  [研究课题]

  我国除了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以外,还研制了哪些重大的科研成果?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寻找资料,与同学交流,并整理归纳。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导引]

  掌握本课涉及的生字词,探究重点词句的含义。明确文章讲述了有关邓稼先的哪些典型事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

  一、字音字义

  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元勋、远涉、宰割、模型、含辛茹苦、蓦地、浩翰

  二、语言积累

  1、解释下列词语。

  元勋:

  浩翰:

  崭露头角:

  销声匿迹:

  寥寥无几:

  含辛茹苦:

  汗马功劳:

  风尘仆仆:

  三、问题探究

  1、文章讲述了有关邓稼先的哪些典型事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提示:文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从接受研制原子弹的任务,从此隐姓埋名,到研究制造原子弹、氢弹的一段经历。叙述了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创中国核武器设计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的事迹,表现了他为了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愿做无名英雄,献出自己一生的崇高精神。)

  2、“在印第安那州普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1950年他同二百多位中国留学生一起,冲破种种阻挠回到祖国。”这句话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

  (提示:突出了邓稼先的的爱国主义精神,揭示了他思想情感的基础。)

  3、“邓稼先他们含辛茹苦地工作到1959年,就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的轮廓勾画出来了。”这一句话中的“1959年”,只是在交代时间吗?

  (提示:这并不仅是简单的时间交代,更是强调了时间之短,可见他们工作的进度和成效,可以想见他们工作的投入。)

  四、欣赏评价

  1、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们,为了坚定的信念,勇于克服困难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学生学习的。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呢?跟同学们交流一下,然后写一写你的见解。

  2、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五、拓展阅读

  细微之处的爱国精神

  外语课又开始了。简短的开场白后,外籍教师想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画中国地图。“唉呀,可千万别叫我,我肯定画不好!”我暗暗地捏了一把汗,再看看周围的人,个个也都把头埋得低低的,教室里静得连掉根针都听得见。终于,一位“不幸”的同学被叫了上去。他磨蹭着走上讲台,拿着粉笔的手好半天才按到黑板上,而粉笔就如同钉在那儿一样。幸亏台下的同学递给他一本地图册,他才草草地完成了这幅“杰作”,走下讲台,仍不住地抹着一脸虚汗。

  乍一看,这算不了什→←么。但是,请你仔细想一想,作为一名中国人,连中国地图,并且只是一个轮廓都完成不了,这说明了什么呢?而我们的美籍老师在上课时随手就可以画出一幅美国地图,并在地图上熟练地标出一个个地名来辅助教课,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这只能看出我们对自己的国家是多么的不了解。对此,难道我们不觉得脸红,不觉得惭愧吗?

  我还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外籍教师向我们介绍自己,说到“USA”这个单词时,兴奋地挥动着手臂,几乎是喊出了“USA”,她的眼睛也仿佛射出一种异样的光彩,这种激动之情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但真切地表现在她的脸上。

  中国和美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受着不同文化思想的浸染。一方面,我们津津乐道于自己的爱国思想比人家的要强,所受的爱国主义教育比人家的多得多。但另一方面,这些让人感到无奈感到尴尬的事情又屡屡在我们周围发生,我们能说什么呢?这就是一种区别,一种需要用心领悟,用心理解的区别。它使人明白细微之处见精神。

  [探究建议]

  1、“她的眼睛也仿佛射出一种异样的光彩”这句话中的“异样”表明什么?

  (提示:“异样”是她发自内心热爱之情的自然流露。)

  2、“画地图”一件小事说明了什么?

  (提示:“画地图”是热爱自己祖国,了解自己祖国的一种体现。)

  3、联系这篇文章,结合你自己的经历,谈一谈你学过文章后的体会。

  (提示:重在结合自己实际经历,谈出实际感受,越具体越好。)

第7课《邓稼先》教案2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学习重点:

  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学习难点:

  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让学生通过上网、看书查资料的'方式,查找有关邓稼先、杨振宁的资料,准备在上课时交流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录相,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学生通过看书、上网查资料,在班上交流关于邓稼先、杨振宁的资料。

  三、速读训练:快速浏览课文一遍,归纳六个部分的内容

  根据以下段意划出段落起止:

  1、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2、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播放相关视频。

  3、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

  4、作者为邓稼先成功的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成功感到骄傲。

  5、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6、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

四、思考:

  这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五、总结: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六、文中表现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的深情,对有着50年友谊的老朋友的深情,请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如:第二部分的9、10节,第五部分的52节

  第二课时

 一、思考:

  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二、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研制“两弹”的过程和巨大贡献上,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地介绍?

  三、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四、第四部分最后说:“我热泪满眶,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五、为什么作者说,如果拍《邓稼先传》,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

  六、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含义深刻的特点。

  七、个性化备课

  八、教学反思

【第7课《邓稼先》教案】相关文章:

《邓稼先》教学反思11-23

实用的邓稼先教案四篇08-05

《邓稼先》教案设计优秀05-06

邓稼先教案模板汇编九篇10-12

邓稼先教案范文合集五篇10-28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02-17

邓稼先教案范文集合6篇04-17

邓稼先语文教学反思03-26

第3课《春风》教案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