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空空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4-05-14 08:19:02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大班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大班教案【通用10篇】

大班教案 篇1

  一、作品赏析

  (一)内容简介 住在树林里的老奶奶为小朋友们找到了许多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这可怎么办呢?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一个个全包进了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会讲故事了……

  (二)主题分析 通过讲述老奶奶把故事包进粽子里,然后再寻找吃了会讲故事的孩子的曲折经历,引发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同时激发起他们学讲故事的愿望。

  (三)情节分析 密密的树林里有一座房子,里面住着谁呢?一位躺在床上、头上敷着毛巾的老奶奶进入了小读者的视线:啊,住在里面的老奶奶病了!小读者是否很担心呢?

  拄着拐杖的老奶奶出现在屋外,她的病好了,可是她拿着白米和叶子做什么呢?

  小动物们都来吃包着故事的粽子,可是“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不同小动物的叫声一定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也引发了焦虑:松鼠、狐狸、百灵鸟……它们不会说话!

  于是小动物们找到了会说话的小姑娘,并动脑筋把她带到了老奶奶家,小读者的焦虑此时可以放下一半了。看,小姑娘吃了香喷喷的粽子,给大家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小读者一定也很想听听吧!

  (四)角色分析 故事中的老奶奶胖胖的身体、自自的头发、围着围裙,除了生病的那幅画面,都是笑眯眯的、慈祥的表情,让人一看就觉得很亲切。

  故事中每个小动物的出现大都是笑眯眯、可爱的样子,温顺的性格一览无余。而在找不回小姑娘的那刻,每个小动物的眉毛纠结、嘴角下垂,显露出它们的苦恼。

  小姑娘慌张、惊讶、开心的表情变化,正是她对“粽子里的故事”从不知道到了解的心理转变过程,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印象深刻。

  (五)图画分析 1.画面构图、色彩

  画面的色彩明亮,大片黄黄的、橘色的暖色基调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故事所传递的温暖、祥和的气息,凸显了故事的主题。

  在构图上,作者运用了大片的、简单的背景来烘托人物和主题,使得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十分清晰,突出了故事所要表现的主要情节。

  2.图画中蕴藏的细节

  图画书中老奶奶的发髻、褂子和布鞋,小姑娘的朝天辫、花棉袄配小绿裤的服饰打扮,还有小背篓、小陶盆以及溪边淘米、洗粽叶的画面……这些细节的刻画与故事的`主线“粽子”串连起来,展现出

  浓浓的民俗韵味。

  (六)语言分析 故事中的文字优美,娓娓道来,其中也不乏跌宕的情节,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这句话反反复复,贯穿整个故事,使小读者读上去既琅琅上口,又充分表达了老奶奶的美好心愿。

  “粽叶”和“粽米”对于幼儿来说是新出现的词汇,但加上了“又青又香”和“又圆又白”这两对形容词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采、洗、包、吃、讲”这五个动词将整个故事的情节串连起来:采粽叶――洗粽米――包粽子――吃粽子――讲故事。

  象声词“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的出现既表现了不同动物的叫声,同时也使得整个故事更具童趣。

  二、活动设计

  (一)活动设计1

  1、设计思路 老奶奶有许多好听的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为了把故事讲下去,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全包进了粽子里,并在小动物们的帮助下开始寻找吃了粽子会讲故事的小朋友……

  优美的故事娓娓道来,不禁引发了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也同时激发了他们学语言、讲故事的愿望。

  2、活动目标 (1)听故事,理解老奶奶让大家“吃了粽子讲故事”的美好愿望。

  (2)乐于参与传话、词语接龙等语言游戏,体验听说的乐趣。

  3、活动准备 图画书、PPT课件

  自制大粽子两只:一只用来“传话”,一只用来“接龙”

  粽子糖若干

  4、活动过程 (1)经验回顾,引发兴趣

  出示封面:

  一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

  一听说过包着故事的粽子吗?今天就来听一听《粽子里的故事》。

  (2)倾听、理解故事情节

  ①包粽子(出示第1~5页):

  一生病前,老奶奶有什么本领?

  一老奶奶为什么要包粽子?她有什么愿望?

  小结:原来,老奶奶的愿望是: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②吃粽子(出示第6~1 2页):

  一谁吃了老奶奶的粽子?它会讲故事吗?

  一学学小动物吃了粽子后的样子。

  小结:小动物们虽然吃了粽子,但是它们不会说话,所以不会讲故事。

  ③讲故事(出示第1 3~22页):

  一小动物用什么办法找来小姑娘吃粽子?

  一小姑娘吃了粽子后怎么样?

  小结:小动物们为老奶奶引来采蘑菇的小姑娘,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粽子,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

  ④完整欣赏故事:

  一小姑娘带着一肚子的故事回家了。如果你是小姑娘,你回家后会做什么呢?

  (3)迁移运用,开展游戏

  一老师这里有几只大粽子,我们一起来吃粽子讲故事吧!

  ①(拆开第一只粽子。)传话游戏: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将词组传给每组的第一个,幼儿依次传话至最后一个,公布答案,比比哪组传的准确率高,哪组便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传话者要附在听者耳边传话,声音不能响但应清晰;听话者要仔细倾听传话内容,尽可能正确模仿并传递。

  ②(拆开第二只粽子。)词语接龙: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教师说出词组后,由两组幼儿轮流依次接龙,直到接不上为止,接上的一组可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词头接词尾,可同音相接。

  (4)延伸活动 一你们吃了粽子也练了讲故事的本领,这里还有最后一只粽子,里面有许多好听的故事。老师把它放在区角里,下次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试试一边吃粽子,一边故事接龙哦。

  (二)活动设计2

  1、设计思路 孩子们见过粽子、吃过粽子,但不了解粽子。包粽子、吃粽子作为我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以故事主要线索的形式出现,更易于为孩子接受和理解。怎样

  包粽子?吃粽子的由来是什么?端午节还有哪些民俗活动?结合“我是中国人”的大班主题,《粽子里的故事》将引发二场孩子们关于“粽子”的大讨论以及“端午”热。

  2、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情节,能学说老奶奶的心愿。

  (2)了解一些端午节的习俗,和朋友一起品尝粽子,分享节日的快乐。

  3、活动准备 镑图画书、PPT课件不同形状、不同馅料的粽子图片

  不同馅料的粽子若干,餐刀、水果叉若干

  4、活动过程 (1)导入激趣

  一(播放课件。)你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

  一(出示图片。)你还看到过怎样的粽子?

  一听说过粽子里的故事吗?

  (2)讲述故事

  ①完整讲述:

  一老奶奶为什么要包粽子?

  一谁吃了粽子?最后谁会讲故事?

  一粽子里包着的到底是什么?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龙的由来

  2.知道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3.练习舞龙,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动画片:你见过龙吗

  活动过程

  一、说说印象中的龙

  1.你见过龙吗?龙是什么样子的'?

  2.请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龙的样子。

  二、观看动画片:你见过龙吗

  1.说一说,动画片中的龙是什么样子的?

  2.观察龙的样子,说说龙的各个部位都像什么?

  三、龙的由来

  1.教师讲解龙的由来,让幼儿了解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2.启发幼儿将自己知道的关于龙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四、欣赏舞龙表演

  1.播放有关舞龙表演的视频,幼儿欣赏。

  2.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表演者是如何舞龙的。

  3.幼儿练习舞龙。

  活动自然结束。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动物形象。

  2、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阅读区:各种动物的图片,幼儿用书。美工区:用图画的形式表现故事中各种动物皮肤颜色的差异。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动物穿新衣的》故事的名称和内容。然后引出活动内容。

  师:上节课小朋友听了一个什么故事?(《动物穿新衣》)谁给那些动物穿得新衣?

  蜘蛛小姐真能干会给那么多动物做新衣,过几天森林里要举行一场动物音乐会,他们想请小朋友们帮它们打扮打扮,你们愿意吗?(愿意)那今天我们小朋友就来给动物们穿上新衣好吗?

  二、介绍材料。

  1、动手区: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纸张、蜡笔、彩色纸、浆糊等你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给动物穿新衣。

  2、图书区,老师准备了蜡笔和画纸,你可以把自己知道或是喜欢的动物画下来,制作成一本小动物图书,向别人介绍推荐。

  二、幼儿选择区角。

  请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区角进行活动。

  三、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1、看图书区幼儿能否按图书的.标准制作图书,引导制作完成的小朋友用较完整的语言推荐介绍自己的图书,引导幼儿从的名称、颜色等进行介绍。

  2、帮助用橡皮泥制作的小朋友完成自己的作品。

  四、幼儿整理操作材料。

  五、评价本次区域活动的情况。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介绍文具盒。

  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能按照一定顺序介绍文具盒的外形和功能。

  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述,尝试发现讲述的不同之处。

  活动准备

  布置“文具盒”商店、实物投影仪一台、图标(形状、颜色、图案、功能)黑板,电视机布、篓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马上就要从成为一年级的小学生了,高兴吗?(高兴)上小学要准备什么什么呀?”(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二、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1、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文具盒)

  这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有什么图案呢!

  文具盒有什么用呢?(装铅笔、橡皮)

  2、幼儿自由参观“文具商店”,每人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文具盒回到座位。

  师:“你们想不想要文具盒呢(想)。当……当……当,有这么多文具盒呀,现在我们小朋友轻轻地上来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文具盒。”

  三、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1、幼儿先与身旁的同伴自由交流自己选择的文具盒。

  师:“好,每个小朋友都找到自己喜欢的文具盒了吧,现在我们和旁边的好朋友说一说你手中的文具盒。

  2、个别讲述。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跟大家说一说。注意哦小朋友在说的时候,我们的小观众们要认真听,尊重他们哦。

  四、引入新经验

  1、从实物投影仪里观察老师选择的文具盒,听老师用句式来介绍文具盒上的图案。

  师:“我的文具盒的形状是XX;颜色是XX;图案有XX、有XX、还有XX;打开里面有放……我很喜欢我的文具盒。”

  师:我是怎么说的,我先讲的什么?然后说了什么?最后说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图标帮幼儿获得新的讲述经验。)

  2、幼儿自由练习按序讲述。

  师:“现在我们再来按着顺序说一说你的文具盒,记住要先说形状、颜色,再说图案,最后说功能,别忘了介绍完以后说一说对他的喜爱。”

  五、迁移新经验

  师:“老师还准备了一些文具,有铅笔、橡皮、刨刀和尺子。请你们每人来选一样文具给客人老师介绍一下,记住要按刚才的顺序说。”

  六、结束活动

  师:今天,小朋友把文具介绍的很清楚,让客人老师都知道了应该如何使用。可是小中班的弟弟妹妹们还不知道,我们去给他们说一说吧。

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带幼儿参观热带植物园之后,他们对那里的一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不仅给幼儿带来视觉上的新奇,也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刺激和探险的愿望。依据幼儿的兴趣,我尝试让他们欣赏卢梭的《丛林组画》,深入感受自然中蕴含的生命力,从而激发幼儿通过大胆的想像表现自己眼中的热带雨林。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丛林组画》,感受丛林的奇异景象,体验其神秘、安详、充满生机的梦幻般的感觉。

  2.学习用明快的色彩,大胆想像,表现出自己对热带雨林的印象。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参观热带植物园,并进行了参观后的主题绘画;了解有关热带雨林的故事。

  2.材料准备:卢梭的《丛林组画》,参观植物园照片及绘画作品,投影仪,8开画纸,彩笔,蜡笔。

  活动重点

  1.让幼儿在神秘的情景中感受卢梭《丛林组画》的奇异,并大胆、准确地说出自己的感觉。

  2.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创意自己的热带雨林。

  活动难点

  1.通过欣赏活动,真正理解热带雨林中人与动物的关系。

  2.画面布局均衡,植物富有热带雨林特点,人和动物富有情节化。

  活动过程

  1.引入环节。

  以故事为引子,欣赏《丛林组画》。

  今天我要为小朋友讲一个热带雨林的故事。在法国有一位伟大的画家叫卢梭,他和我们一样听过许多关于热带雨林的故事,他非常向往和热爱热带雨林,但是因为许多原因他一直没有机会去热带雨林探险,但他每天都在想像着热带雨林的情景。一天,卢梭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发生了许多在热带雨林里的神秘的故事,他感到很兴奋。他马上拿起画笔将自己的梦记录下来,并给那些画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丛林组画》。你们是否想听听卢梭梦里的故事呢?

  分析

  欣赏《丛林组画》的目的是让幼儿产生奇异的感受和体验,而故事情境的设计,能让组画在神秘的气氛中出现,深深地吸引幼儿。

  2.感知环节。

  (1)出示《梦》和《小瀑布》,引导幼儿观察森林、人和动物的样子,体验人和动物的关系以及画面的颜色。

  分析

  将《梦》和《小瀑布》作为第一顺序出现,因为这两幅作品表达的都是一种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安详、平和的状态。

  (2)出示《奇异的景色》,引导幼儿观察猴子在怎样工作,丛林中花、叶子及果子有什么特别之处,让幼儿表达自己对丛林的感觉。

  分析

  将《奇异的景色》作为单独的画面出现,是为了让幼儿感知动物在大自然中生活的快乐和美满。

  (3)出示《饿狮》、《被花豹袭击的马》和《被花豹袭击的黑人》,引导幼儿观察野兽在做什么,并表达自己的`感觉。

  分析

  《饿狮》、《被花豹袭击的马》和《被花豹袭击的黑人》表现的均是人与动物抗争及动物之间弱肉强食的现象,将这三幅作品作为第三顺序出现,是为了让幼儿看到人与自然中最残酷、最现实的一面。

  (4)将《丛林组画》全部展示,请幼儿说出自己对卢梭的梦有什么感觉,想到什么,喜欢什么。

  分析

  启发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丛林世界,既发现大师表达的自然色彩之明快、物体形象之丰富,又让幼儿感知到大自然环境中的危险,从而使幼儿的想像带有真实世界的成分。

  3.创作环节。

  (1)教师提议幼儿闭上眼睛,尝试做一个神秘的梦。

  (2)请部分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梦”,鼓励幼儿大胆创意“梦”的情节。

  (3)提示幼儿绘画的植物要有热带雨林的特点。

  (4)提示幼儿画面布局既均衡、丰富,又不杂乱。

  (5)鼓励幼儿大胆使用对比色,使画面色彩亮丽、明快。

  分析

  让幼儿以模仿大师做梦的形式去构思自己的热带雨林故事,使幼儿的创造同样也带有了卢梭一样的梦的情调。这样既激发幼儿积极创作的兴趣,又促进他们大胆想像。同时,操作中的指导也很重要,它可提醒幼儿以大师的作品为参照,有效地选用色彩来模仿大师的风格,在绘画中有意突出热带雨林的植物特点,鼓励幼儿大胆描绘自己的热带雨林之梦。

  活动点评

  把握最恰当的时机,依据幼儿的兴趣需求选择教学内容是本次活动尤为突出的地方。热带植物园的景色深深吸引了孩子,用笔描绘自己眼中的热带雨林成为孩子的期望。活动中,教师借助卢梭的《丛林组画》带孩子走进富有魔力、梦幻般的热带丛林,在圆梦的过程中将视觉艺术欣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孩子学会用心灵作画,学会用自己的想像在头脑中重新构建、描绘自己的梦想。

  值得欣赏的是,教师不仅抓住了好的教育契机,而且进行了缜密的思考,故事的引入和作品出现的顺序都体现了教师对细节的关注,便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内在的生命力,调动幼儿创作的积极性。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利用游戏操作活动,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认识时针、分针。

  2、学会看整点,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款式小闹钟。自制一座大钟(教师用),自制小钟若干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请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引入课题:(投影出示)

  1、对,就是闹钟。今天闹钟的一家来到了我们这里,我们欢迎他们。

  2、我们一起逛超市:引导幼儿观察钟面上的指针和数字

  师:我们一起看一看他们身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谁来说一说。

  时钟上有数字1—12,12总在上面,6总在下面。这些钟都有两根针,一根长针,一根短针。(这根长长的针叫做分针,短短的针叫做时针。

  3、时钟的作用?(引导幼儿发现:时钟不停的走动,为人们显示时间,人们按时进行工作、学习、休息,给人们带来有规律的生活。)

  二、认识时针和分针

  1、长针和短针转的时候,它还有一个小秘密。长针跑得像小白兔一样快,短针像小乌龟一样慢,长针跑一圈,短针只跑一格(可让幼儿一起做出动作加深印象)。

  2、教师师范拨一次时钟,提问:长针跑一圈,短针跑多少呢?(一格)就是一个小时。

  三、认识时间

  1、现在老师要教小朋友来认识时间了,现在长针指到12,短针指到

  几就是几点了。(长针指到12,短针指到3,就是三点整了)可重复几次。

  2、教师说几个时间,请幼儿操作(如:7点钟该起床了,8点钟该上学了,5点钟该放学了等等)

  四、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巩固整点的认识

  幼儿扮成小白兔,教师扮成大灰狼,小白兔问:老狼老狼几点了,老狼不说话就在时钟上拨点,如拨3点,然后幼儿看时钟就说啊三点了,教师一拨12点小白兔就跑回家。

  3、"时钟时钟几点钟了的游戏"教师当小闹钟,小朋友问:时钟时钟几点钟了?教师敲铃鼓,敲几下就代表几点钟了,(如:敲4下,就代表4点钟了),请小朋友表示出来。

  五、总结

  小朋友今天很能干,通过玩一玩、看一看、想一想,你都认识了钟面,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字,认识了时针、分针和它们的特点,学会了认整时,并能自己拨出正确的时间。希望你们能合理安排时间,做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的旨在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了解钟面上数字的排列规律,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整点、半点。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采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整节课堂上幼儿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我用参观钟表店的方式引出课题,出示了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时钟,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每个小朋友都迫不及待的举手回答问题,课堂气氛一下子就高涨了。接着,我引导幼儿先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1—12个数字,重点认识12、3、6、9这四个数字的位置。了解12个数字的排列规律,知道这些数字是按顺时针方向走。然后让幼儿认识时针与分针,让孩子们仔细看看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根据指针的长短、粗细辨别时针与分针。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知道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两根指针朝着一个方向走,叫顺时针方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通过演示,幼儿看得清晰明确,兴趣浓厚。在认识整点这一环节中我在课件中出示了12个整点的钟面,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发现整点时时针在哪里,分针在哪里。接着我再出示几个整点的钟表让幼儿巩固对整点的认识。然后我就请他们拿出学具“企鹅钟”听老师报时,他们来拨一拨整点,这一环节因为有了实际操作,幼儿大多掌握得较好。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凹凸纸版画,并初步掌握制作纸版画简单技法。

  2、尝试用水彩笔在瓦楞纸上进行作画,感受凹凸画的效果,体验创造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介绍凹凸画的图片若干。

  2、各色水彩笔、瓦楞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各种凹凸画的`图片。

  DD看了这幅画有什么感觉?它和我们平时的画有什么不同?

  (分析:以欣赏的形式来引出活动内容,充分让幼儿感受凹凸的效果)

  二、简要介绍如何来画凹凸画。

  三、幼儿绘画凹凸画。

  1、介绍瓦楞纸的特点。

  2、欣赏教师范画。

  3、引导幼儿用水彩笔在瓦楞纸上进行作画,并交代相关注意事项。

  (分析:让孩子动手在瓦楞纸上进行凹凸画的创作,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作兴趣,孩子们热情高涨,画出的图案各种各样。但同时孩子们也发现用油画棒在瓦楞纸上进行创作,凹凸的效果不是十分明显,所以课后还组织了孩子们讨论用什么涂料更适合在瓦楞纸上进行创作,然后更能突显出凹凸的效果。)

  四、作品展示

  我的凹凸世界。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受儿歌中描写的优美意境,理解儿歌的内容。

  2、学习有感情朗诵儿歌。

  3、萌发对燕子和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5、理解儿歌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 感受儿歌中描写的优美意境。

  教学难点是:理解儿歌的内容。

  活动准备

  1、有关燕子的`图片

  2、带幼儿观察小燕子筑巢、衔泥巴的过程

  活动过程

  一、提问①“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的燕子是什么样子的?”(有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全身是黑色的,肚子是白色的)

  ②“它们会干些什么?”(会衔泥巴和小树枝来筑巢、会飞、会找虫子、喂食)

  二、教师出示燕子的图片,教幼儿朗诵儿歌“小燕子,真灵巧,身上带把小剪刀。”

  三、提问“它们上天干什么?下河又干什么?知道吗?”(不知道。)“好,我们现在来学习后面的.”“上天剪云朵,下河剪水波;剪根茅草当枕头,剪块泥巴打窝窝”

  四、朗诵儿歌、表演儿歌。边朗诵边做动作

  教学反思

  在第四步中,如果有家长参与,可以培养亲子间的亲密度。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会给孩子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大班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初步建立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2、帮助幼儿了解一个人在家时的安全知识,知道生疏人叫门时不开门,不做危险动作,不乱摸家里的`电器开关等。

  二、活动准备:

  1、设情境:爸爸、妈妈不在家。

  2、自制图片4幅、磁带。

  三、活动过程:

  1、观看情境表演,使幼儿知道爸爸、妈妈不在家时,生疏人敲们不能开。

  (1)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为大家表演一个小品,名字叫'爸爸、妈妈不在家'。

  (2)教师提问,让幼儿回答。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小品不演了吗,因为亮亮碰到难题了,他不知道该不该开门,等大家回?

  (3)总结:当爸爸、妈妈不在家时,碰到生疏人敲们,不要轻易开门,要先问清楚来人是谁、找谁,告诉来人等家长回来后再来,或让来人在外面留下等,也可让人到家长单位去找等等。

  (4)再次表演,让幼儿加深印象。

  一幼儿扮亮亮,另一幼儿表演生疏人(生疏人可随便找理由)。

  2、让幼儿根据自己的体会,谈谈当爸爸妈妈不在家时,自己做了什么事。

  3、听录音《晶晶看家》。

  4、看黑板上的挂图,帮助幼儿懂得一些安全常识。

  (1)玩小刀等尖锐的东西。

  (2)一人在安静地玩玩具。

  (3)在床上翻跟头。

  5、总结:当爸爸、妈妈不在家时,小朋友们要注重安全。生疏人来时不开门,不做危险的动作,不乱摸家里的电器开关等,要学会保护自己。

大班教案 篇10

  情况分析:

  "惊喜"让人想到的是一种礼物,一种不可思议的东西。故事《给你一个惊喜》讲的是狮子阿美有一头漂亮的长发,生了一场大病后,阿美的头发掉光了。小伙伴们约她,她不敢出门。后来小伙伴们给她一个惊喜……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阿美的情绪变化。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阿美的情绪变化。

  2、能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3、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4、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活动重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阿美的情绪变化。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CD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给你一个惊喜》。小朋友,请你猜一猜,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惊喜呢?

  2、幼儿自由猜想。

  二、教师结合挂图分段讲述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至"像两只熟透的桃子",提问:

  --狮子阿美长了一头怎样的头发?

  --后来阿美的头发发生了什么变化?

  2、教师讲述故事至"没有吭声",提问:

  --阿美为什么不和小朋友一起玩?她的心情怎样?

  --阿美的朋友会想什么办法呢?

  3、教师讲述故事至结尾,提问:

  --阿美的朋友做了一件什么事?

  --他们为什么把头发剃光?

  三、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引导幼儿感受阿美的情绪变化。

  1、教师提问:

  --阿美哭了几次?

  --第一次哭是为什么?第二次哭又是为什么?

  2、教师引导幼儿通过阿美的两次哭来理解阿美的情绪变化。

  四、幼儿尝试复述故事。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幼儿大班教案02-23

大班教案01-29

大班教案01-29

大班教案01-29

大班教案01-29

大班教案01-29

大班教案01-29

大班教案01-30

大班教案01-30

大班教案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