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空空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摇篮》教案

《摇篮》教案

时间:2024-05-14 14:01:46 教案 我要投稿

《摇篮》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摇篮》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摇篮》教案

《摇篮》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金字塔的建筑历史,认识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造能力,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等相关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奴隶制度的实质,提高学生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金字塔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不朽纪念碑;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汉谟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的重要资料。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

  教学难点: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教学过程

  同学们请看的图片,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他们是古代埃及早期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人类早期文明的杰出成就,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他们分别是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诞生于亚非大河流域的人类早期文明。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7页到第8页有关埃及的内容,了解埃及文明的特点。

  [学生看书]……

  [教师引导]从课本中能获得哪些有效信息?

  [学生回答]埃及文明的出现与尼罗河有关,尼罗河蜿蜒北流,每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了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约公元前3500年开始,河流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埃及是金字塔的国度,埃及国王自称是神的化身,他们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力的象征。

  问题一: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问题二:金字塔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筑的?

  [学生讨论]……

  (讨论时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挥,最后选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作最后)

  [教师讲述]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这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话。这句话一语道出了尼罗河与埃及文明两者的关系。在东非广阔的土地上,尼罗河由南向北倾泻而下,注入地中海。古埃及人的活动范围,南起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尼罗河三角洲。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不仅使河流沿岸的土地得到灌溉,而且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作物生长,这就给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了条件。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而且也孕育了埃及文化,马克思说:“计算尼罗河水的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古埃及的科学文化知识正是在利用和改造尼罗河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因此,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河水犹如母亲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埃及儿女。

  金字塔建筑群,散布在尼罗河下游两岸的基萨和萨卡拉一带,位于开罗以南十多千米,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80座。其中以第四王朝第二代国王(法老)胡夫的金字塔规模最大。金字塔约用巨石230万块砌成,平均每块重约2.5吨。塔底占地约52900平方米。绕大金字塔一周,约有一千米。胡夫的儿子哈佛拉的'金字塔,比胡夫的大金字塔低8米。建筑金字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据说建筑胡夫的金字塔,就有10万人头顶烈日在监工的皮鞭之下劳动,整个工程历时30年。本课引言中选用的插图《狮身人面像》是埃及的著名建筑。狮身人面像希腊人称它为“斯芬克斯”,它是古代埃及国王威严的象征。其目的也在于使人们相信,国王凌驾一切的权威是永世不可动摇的,妄图以此震慑人民的心灵,维护奴隶主专政。在埃及吉萨附近哈佛拉金字塔旁的一座狮身人面像是最著名的。石像的面部是按哈佛拉的相貌塑造的,它面向东方,高达20米,长73米,加上被埋没的前爪,全长70多米,一只耳朵就有2米长,下额的胡须长达6米,除狮爪是用石块砌成之外,整个狮身人面像是用建筑金字塔时留下的一块天然巨石雕成的。1798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时,曾用大炮轰击狮身人面像,希望打开通往内部的入口,破坏了雕像的面部,鼻子崩落,眉目模糊,形成一种奇特的“笑容”。每当风沙弥漫、日影昏暗的时候,出现一种朦胧的神秘感。它至今已有4500多年历史。

  金字塔的建筑,从古到今都给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传统的说法,特别是史书(希罗多德的著作)的记载,都认为是依靠奴隶的集体劳动建成的。但是在当时生产力水平非常低的情况下,埃及人是如何用原始的工具将一人来高、两吨半重的巨石从山上凿出?又是如何将巨石从几英里甚至几十英里外运来,再吊上甚至高达一百多米的塔顶?对于这些问题,无人能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一些学者推断,古埃及人是借助畜力和滚木,把巨石运到建筑点的,他们又将场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坡,把巨石沿着斜坡拉上金字塔。就这样,堆一层坡、砌一层石,逐渐加高就是金字塔。近年来,又有一些学者推断金字塔并非地球人所造,而是外星人所为。当然,要真正揭开金字塔的建筑之谜,还得依靠人们的不懈努力和勤奋研究。

  [教师]古埃及的国王(法老)们不仅仅满足于生前统治着人世,而且幻想死后复活成神,仍是阴间的统治者,永远庇护着他的子孙后代。根据埃及的神话传说,只有保存好尸体,灵魂才有寄托的地方,才能复活。因此,他们把尸体挖去内脏,浸以盐水等防腐剂,填以香料,然后用麻布裹紧。这种可以保存很久很久的尸体叫做“木乃伊”。金字塔便是存放木乃伊的地方,是他们死而“复活”后的“永世的城堡”。这便是每个国王继位后就着手为自己建筑陵墓的宗教方面的原因。金字塔是人

  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不朽纪念碑。同时,金字塔也是无数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它给古埃及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教师过渡]同学们,我们在前面提到过,在大河流域的文明,除了埃及文明以外,还有两河流域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教师讲解](结合课本地图或教学挂图,讲清“新月沃地”的概念含义)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土地肥沃,从地图上看,它形似一弯新月,因此有“新月沃地”之称。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在沃地东部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希腊人称这一地区为“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土地。这里的河水定期泛滥,时常带来灾害,但水退后留下的淤泥有利于农业生产。

  [教师提问]两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尼罗河流域相比,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都在大河流域,河水的泛滥都给当地留下了肥沃的土地,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教师引导]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从中可以找出大河流域人类文明产生的共同规律。

  [教师讲述]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在沃地东部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希腊人称这一地区为“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土地。大致以今日的巴格达城为界线,分为南北两部分。它的北部为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也划分为两部分,以尼布尔(今努法尔)为界线,它的北部为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苏美尔人是两河流域南部的主要居民,公元前5000年左右,他们结成氏族公社,主要从事农业,还饲养绵羊、猪、牛、驴等牲畜。公元前3000年左右起,苏美尔人先后建立起一些奴隶制城邦,著名的有拉格什、乌尔等。苏美尔城邦出现后不久,在它的北面从叙利亚草原迁来的一支游牧部落阿卡德人,也建立阿卡德等奴隶制城邦。在以后几百年时间里,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不断打仗,两河流域南部时而统一,时而分裂,直到汉谟拉比时,古巴比伦才统一两河流域。

  1901年12月,由法国人和伊朗人组成的一支考古队,在伊朗西南部一个名叫苏撒的古城旧址上,进行发掘工作。一天,他们发现了一块黑色玄武石,几天以后又发现了两块,将三块拼合起来,恰好是一个椭圆柱形的石碑。

  这块石碑高2.25米,底部圆周1.9米,顶部圆周1.65米。在石碑上半段那幅精致的浮雕中,古巴比伦人崇拜的太阳神沙马什,端坐在宝座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恭敬地站在他的面前,沙马什正在将一把象征帝王权力标志的权标,授予汉谟拉比。整个浮雕画面庄严而稳重,表现了“君权神授”的观念。石碑的下半段,刻着汉谟拉比制定的一部法典,是用楔形文字书写的,其中有少数文字已被磨光。

  这个石碑就是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它把我们带到了近4000年前的古巴比伦社会。

  西亚的城邦往往为了争夺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权而战,而各个城邦有各自不同的强大时期,因此也都先后统治过这一地区。巴比伦控制该地区是在其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期(公元前1792~前1750年)。

  因为臣民们相互之间常常因观点不同而发生冲突,于是汉谟拉比就制定了一套全体人民都必须遵从的法律。这是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之一。

  汉谟拉比法典有282条法律条款,包括刑事法及有关占有奴隶、结婚和离婚、偿还债务和支付工资等方面的法律。一些法律听起来还很合理,如第233条规定:“倘若一个建筑者建造一幢房子……而工程不完善……这一工程应由该建筑者本人出资修缮。”

  刑罚是严厉的。一条法律规定:“倘若一个人挖出任何自由民之眼,则应同样挖出其眼。”但是挖出奴隶的眼睛就不会处罚得这么重,只需支付一定的罚金即可。

  汉谟拉比的雕像。在颁布法典的同时,他还建立了一个巴比伦宗教,来代替多神崇拜。汉谟拉比法典雕刻在一块石碑或者说是石柱上。顶部是汉谟拉比与巴比伦的正义之神沙玛什的雕像。

  [教师引导]现在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中的小字材料,然后根据法典的部分条款讨论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从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看,它处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强化奴隶主阶级的专政。在阶级社会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维护国家政权的工具。

  [教师过渡]在学习完两河流域的历史后,我们来看一下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教师讲解](结合课本上古代印度的地图讲解)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印度的名称起源于印度河,古代称它为“身毒”或“天竺”。公元前三千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兴起了许多城市,其中最重要的城市是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本书中选用的插图就是该城遗址)。古代印度文明在历史上称为“印度河文明”,因这明最早发现于哈拉帕,也称“哈拉帕文明”。顾名思义这明,发源于印度河流域,位于南亚次大陆核心地区的西北边陲,所以很多文化遗址今天已不在印度境内,而在巴基斯坦境内。但在历史上,这两个国家的文明是同源的。在1925年以前,人们只知道印度历史上的雅利安人和吠陀文明,以为它就是印度最古老的文明,可是,历史学家们也知道雅利安人是外来的,那么,在雅利安人之前,印度这块土地的主人又是谁呢?历史学家们

  百思不得其解。1925年,考古学家宣布,在印度河流域发现了巨大的城市遗址,其文化大约兴起于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3000年代中后期进入繁盛时期,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这里出现了一些奴隶制小国家。不久,考古也证实,这些散落各地的古代印度奴隶制国家大约最晚于公元前1750年后不久就结束了,这就把印度的文明史提前了0年。此后,考古学家又在印度河中下游和西部沿海发现了大小城镇遗址余处,其范围从西边的伊朗边境至东边今天印度的德里,从喜马拉雅山麓到南部的阿拉伯海,总面积达130万平方千米。到目前为止,这一古代文明的代表性遗址就是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前者位于今天巴基斯坦旁遮普地区印度河主要支流拉维河东岸,后者位于今天巴基斯坦信德省拉尔长纳县境内的印度河畔。此外,还有一些小遗址,如卡利班根、洛塔尔、苏尔戈德,都在今天的印度境内。考古发现,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这两座城市布局整齐,主要街道宽达10米,分别向东西和南北整齐排列,房间一般用砖砌成,既有简陋的小屋,也有设计精美的宫殿,这些情况反映了明显的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本目的主要内容“种姓制度”。请大家先把课本上的看一看,在中间找出一些有效信息。

  [学生回答]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之后,逐渐产生了不同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根据这个制度,社会分成四个等级。四个等级不是造物主用不同方式创造出来的。

  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个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给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教师讲解]雅利安人原是俄罗斯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民族,雅利安人一支南下进入南亚次大陆,称为印度—雅利安人,这就是一印度古代文献中所称的雅利安人;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印度—雅利安人的一些部落开始向国家过渡。公元前6世纪,印度的恒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南印度有20多个小国,这就是印度历史上的“十六国时代”,又称列国时代。在印度—雅利安人扩张过程中,当地居民或被征服,或被赶走,他们成为古代印度次大陆的主要居民。雅利安人在向奴隶制国家过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颜色、品质。社会全体成员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等级不同,权利、义务也不同。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是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地位最高。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政权与军权。以上两个高级等级占有大量生产资料,靠剥削为生,构成统治阶级。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业、手工业者和商人,必须向国家缴纳赋税。第四等级是首陀罗,是指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居民,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第三、四等级构成被统治阶级。各个等级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森严,贵贱分明,甚至不能共食、共住。久而久之,下层等级愈演愈繁,出现贱民,即所谓不可接触者,他们最受鄙视。首陀罗和贱民被压在印度社会最底层,受到统治阶级的折磨、压制和剥削。

  从理论上维护种姓制度的是婆罗门教,婆罗门教是印度古代宗教之一,它由雅利安人的原始宗教演变而来。它把印度最古老的宗教作品和文学作品《吠陀》作为经典。它信奉多神,不设庙宇,不崇拜偶像,但规定了烦琐的祭神仪式,从私人生活到国王即位,都要祭神。它为了维护反动的等级制度,引用《吠陀》中的神话传说,造物神“梵天”用口创造出婆罗门,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腿创造出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罗。还大肆宣扬轮回说,凡循规蹈矩、安分守己者,来生可升为较高等级,否则,则降为较低等级。它假托梵天的儿子摩奴制定一部法典,即《摩奴法典》,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法典规定婆罗门有权夺取首陀罗的一切,而首陀罗不能积累私人财产。首陀罗如果评论婆罗门的品行,就要用沸油灌入他的嘴里和耳朵里。杀死婆罗门的人应处以最痛苦的死刑。高等级杀死首陀罗,可用牲畜抵偿或简单净一次身就行了。在佛教广泛传播期间,婆罗门教衰落。到了8世纪,经过改头换面的婆罗门教在印度重新得势,易名为印度教。

《摇篮》教案2

  《小小摇篮曲》歌词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你。

  摇篮摇你快快安睡,

  夜里安静,被里多温暖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妈妈的手臂永远保护你

  世上一切,快快安睡

  一切温暖,全都属于你。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妈妈爱你,妈妈喜欢你。

  一束百合,一束玫瑰

  等你醒来,妈妈都给你。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妈妈爱你,妈妈喜欢你。

  一束百合,一束玫瑰

  等你醒来,妈妈都给你。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体会歌曲所表现的甜美、宁静的情绪;

  2、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小小摇篮曲》;

  3、通过表演活动,掌握摇篮曲的节奏特点,提高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摇篮曲的意境;

  难点:歌曲中衬词的学习,节奏的把握、意境的把握。

  教学用具:

  电子琴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星空图),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图,看了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生:晚上、静静的、轻轻的……

  师: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在静静的夜里度过,大家要静静地去学习,好不好?

  2、师:现在老师先跟大家做个游戏,游戏规则是我来当妈妈,你们当老师的小宝宝,我来唱歌,并且用手轻轻地推你们,你们边听边跟着我手推的方向轻轻摆动,明白了吗?来试试看

  3、师哼唱着舒伯特的《摇篮曲》,温柔地做着推的动作,生边听边顺着老师的手势进行摇摆。

  师:你知道老师刚刚唱的是什么吗?(摇篮曲)

  摇篮曲是用来做什么用的?(摇篮曲是母亲哄小宝宝睡觉的乐曲)

  你听过的摇篮曲是怎样的?

  生回答(静静地、温柔地、轻轻地……)

  二、寓教于乐

  1、初步聆听

  师:在这静静的夜空下,也有一位妈妈正在哄小宝宝睡觉呢,现在请你帮她一起哄,你会想出什么办法吗?(引导用摇摆的动作)

  师要求:注意节奏,一定要用刚才的办法小心地哄

  播放伴奏,师唱歌曲,改编第一段第一句“睡吧睡吧小宝贝耶啰啰吔”,生跟伴奏进行律动。引导孩子投入)

  师:小朋友们把老师都快哄睡着了,那这个音乐是不是摇篮曲?为什么?

  生回答,(是,哄宝宝睡觉、轻轻地、温柔地)

  2、复听(完整)。

  师:小朋友们太棒了!现在有一位小朋友也学着她的妈妈唱起了摇篮曲,大家要静静地、仔细地听,听一听,小朋友究竟给谁唱摇篮曲呢?

  聆听,回答(是给布娃娃唱的)

  3、再次聆听(第一段)。

  师:请再仔细听一听,宝宝用了哪些话来哄布娃娃?

  (师弹唱第一段)

  生回答(你会梦见啰,小星星在听月亮讲童话,讲童话)

  引出难点一:你会梦见啰,小星星,在听月亮讲童话,讲童话

  师:一起来学一下宝宝给布娃娃唱的这一句。

  (先念一遍,再随师边唱边摇。)

  要求:唱时就像妈妈对宝宝说的那样亲切的、甜美的

  (再用甜美的声音唱一次)

  4、学唱第一段。

  (1)听原唱,进行律动(展示大谱表)

  (2)跟琴轻唱

  师:现在来跟老师的琴声轻轻地学一学宝宝唱的《小小摇篮曲》,老师有个要求:就是老师在唱到绿色字体“吔啰啰吔”时,小朋友们就摇动起来,其它时候不用摇。能做到吗?

  (师边弹边唱,生轻唱,律动)

  (3)指导难点二

  (4)师生接唱

  生唱有意义的词,师唱衬词。

  (5)指导每一句吔啰啰吔的音高。

  (6)师指导每一句末尾字的唱法:要短促、轻。

  (7)生完整唱第一段

  师:你就把我当成布你们的娃娃,一起唱给我听听吧。

  5、学唱第二段歌词。

  (1)师弹琴,生演唱第二段。

  师:小朋友们哄得真好,如果我是布娃娃,我就觉得听不够,那这里还有一段,那你们愿意再唱给我听吗?

  师进行指导

  (2)认识“结束句”,指导最后一句的音准

  师:这一句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去唱?师用更加高兴的表情现场演唱结束句,请生判断。(更加快乐的情绪)

  (3)完整演唱第二段

  三、创造表现

  1、完整演唱歌曲。

  师:想象一下,静静的夜里,我们手里抱着布娃娃,用最美的歌声将这首歌曲完整演唱一遍好吗?

  2、请个别孩子表演唱

  3、欣赏舒伯特《摇篮曲》

  师:其实摇篮曲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全世界的许多妈妈都会唱摇篮曲,奥地利音乐家舒伯特就写了一首非常动听优美的《摇篮曲》。请小朋友们欣赏一下。

  四、完美结课

  今天我们学会了《小小摇篮曲》,我们晚上回家你是否也可以为你们的爸爸妈妈唱一唱呢?

  请生听着《小小摇篮曲》音乐有秩序地静静地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由于低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较调皮的特点,对于感受和聆听音乐,还处于未知阶段,并且他们的注意力常常容易分散,因此,积极调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聆听习惯、使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成了我们最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通过这堂课的实践,使我有了这样的.体会:

  1、教学中,我用优美的语言、音乐和教室环境为学生创设了“宁静的夜晚”的美妙情境。首先聆听音乐,在音乐中让学生进入一个安静优美的氛围。不光是听觉,而且学生跟着音乐“摇”起来,用他们的方式去表现儿时熟悉的感觉。令他们在轻松美好的氛围中顺利参与了音乐活动。然后教师以亲切、动听的语言,情真意切的语感,把学生带入到小的时候,回忆起那甜甜的,温暖的怀抱,抓住这份感觉从学生感兴趣的律动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学生轻轻的摇晃身体或者做出自编的动作,感受静静的夜,回忆的翅膀也越飞越远。

  2、多种方式聆听,启发深层体验。音乐艺术离不开听觉,离开了听觉思维,音乐就失去了意义。于是吸引学生去聆听、培养聆听时的习惯、在聆听中启发深层的体验,成了要解决的重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激起学生聆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还可能会收到学生们充满创意的回答。还有种方法便是反复聆听,如果每次聆听都没有新的主题和要求的话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只有不断挖掘提升才能引发深层的。体验,能让学生体会歌曲情绪、速度、旋律等音乐元素,使歌曲学唱变得事半功倍。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多种不同方式的聆听,听音乐回忆、听音乐律动、听教师范唱等等,让学生不仅一直沉浸在安静的“夜”中,让学生怀抱布娃娃做一次小爸爸和小妈妈,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从音乐和语言中感受到甜甜的、温暖的怀抱。

  3、“动情”——筑起师生间的情感连接线。

  音乐课要让孩子动起来——从生理到心理,从内容到形式,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从教学要求到教学组织——通过一系列充满关爱的教学活动,调动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使孩子的思维动起来、身体动起来、情感动起来。没有学生思维的活跃、兴趣的投入、精力的倾注、情感的升华和音乐审美经验的形成,就决不是一节优秀的音乐课。因此,唱歌、欣赏,等音乐教学活动一定要强调学生的“动”——“动情”。而“动情”的关键是要找准音乐的动情点,唤起学生对美的感受及对爱的体验。那么,要使学生动情,先得教师动情。教师要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感动学生,就先得感动自己。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处处动情——动情的语态,动情的示范,动情的鼓励……学生只有在充满情感的环境中才能得到深切的情感体验,得到丰富的审美感受。如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动情的对唱,以及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和教师有感情的朗诵中,让师生之间的“情”得以体现,得到升华。孩子们的人格在音乐情感的渗透中,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逐步的提高和完善。

  当然,在本课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慢慢地探索,力求争取做得更好!

《摇篮》教案3

  一、活动设计背景

  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曾赞美《摇篮》是一支美妙的摇篮曲,是歌也是诗。它以悦耳动听的音韵展现了“蓝天”、“大海”、“花园”以及“妈妈的手”这一幅幅开阔儿绚丽的画面,运用拟人、比喻等艺术手法将它们和谐地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温馨、宁谧的环境,可以使孩子们陶醉在这种优美的意境中安然入睡。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通过欣赏,能口齿清楚地朗诵儿歌,使孩子体会浓浓的母爱之情。

  3.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难点:正确使用动词,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

  四、活动准备

  1.画有蓝天、白云、星星,大海、浪花、鱼儿,花园、风儿、花朵,妈妈、婴儿等大幅背景图。

  2.制作好的蓝天、星星、大海、鱼儿、花园,花朵、妈妈的手、婴儿等的贴纸若干。

  3.录音机一台,抒情音乐磁带一盘。

  五、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理解作品阶段

  1.出示“摇篮”的背景图,尝试讨论:图上有哪些景物?它们都有什么关系?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歌。

  3.让幼儿尝试一下妈妈摇着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动作。

  4.教师指图朗诵,幼儿轻声跟念。

  5.倾听配乐诗朗诵《摇篮》,要求幼儿倾听时想象诗歌的画面,也可尝试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反复聆听作品阶段

  幼儿在午睡前躺着聆听配乐诗歌录音,每次听两遍,4天左右,幼儿就能流畅背诵诗歌。

  (三)交流讨论、表演

  1、集体朗诵并交流讨论

  (1)诗歌里讲了哪些摇篮?(幼儿回答后,教帅出示背景图)

  (2)诗歌里说的这些摇篮,分别是哪个宝宝睡觉用的呢?(幼儿回答后,师生共同粘贴,把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小朋友宝宝分别送入各自的摇篮)

  (3)提出尝试问题,引导幼儿讨论:你最喜欢谁的家?

  (4)教师让幼儿充分发表看法后发表白己的看法,同时让幼儿知道,妈妈的手是我们每个小朋友的摇篮,每个小朋友要感谢妈妈对我们的关爱。

  2、表演游戏

  教师放录音,幼儿戴上自己喜欢的头饰自由表演,通过尝试自身的动作表演,提高幼儿对诗歌的感受力。例:当诗歌里说“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时,扮演蓝天的幼儿便可想像抱着星星,摇它入睡的动作,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四)仿编诗歌。

  “大家真聪明,这么快就把诗歌记住了,那大家想不想当回小诗人,自己编诗歌呢?”首先结合课图片,引导幼儿仿编,然后幼儿自选一种宝宝的卡片,与同伴讨论创编诗歌,并请个别幼儿将自己编的诗歌说给大家听。最后请幼儿将宝宝卡片贴到相应的摇篮处(背景图片)让宝宝好好睡一觉。

  六、教学反思

  《摇篮》是一首意境优美的诗歌,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借助《摇篮曲》作为背景音乐、动作、语言、图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发挥孩子的想象,能创编出较为完整的诗歌来。孩子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孩子也获得了成功。通过课的反复修改,在教学活动中也收获了不少,为我在今后的语言教学活动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以下就是几点小小的收获:在活动中,借助音乐、图片、身体动作等帮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图片的出示,形象生动的再现了诗歌的内容,帮助幼儿从直观的视觉上感知诗歌的.美,还帮助幼儿进行诗歌内容的记忆。在幼儿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时,配上了背景音乐《摇篮曲》,让孩子自始至终都沉浸在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中,体验到了诗歌带给大家的快乐。在学习诗歌的同时,通过启发引导,让幼儿先寻找四段诗歌的共同之处,有效的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结构,为学习仿编诗歌做铺垫。很多的幼儿能够根据图片找出诗歌的规律,自己分析出句式的特点,朗诵诗歌较为连贯,诗歌内容掌握较好。通过《摇篮》教学活动,让我知道了在以后诗歌教学活动中,要使用多种手段让孩子去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发展语言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真正成为活动中的主人。

《摇篮》教案4

  欣赏儿童诗歌《摇篮》(中班)

  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宝宝睡着了。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透过乐曲的愉悦,在儿歌中领略到深沉的母爱之情,我们能够流利地吟唱,将这份感动传达给孩子们。

  3.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绘制一幅富有生机的背景图,描绘着广袤蓝天和飘逸的白云。星星在夜晚的天空中闪烁着,映衬出辽阔的海洋和汹涌的浪花。海底游动着各色鱼儿,它们在水中欢快地穿梭。花园里吹着温暖的风儿,各种花朵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妈妈抱着婴儿,温柔地注视着这美丽的画面。

  2.制作精美的蓝天、闪亮的星星、浩渺的大海、欢快的鱼儿、绚丽的花园,绽放的花朵、温暖的母亲之手、娇嫩的婴儿等多款贴纸,数量不限。

  3.录音机一台,抒情音乐磁带一盘。

  [设计思路]

  著名儿童文学家张小凡曾赞美《摇篮》是“一支美妙的安睡曲”,“既有音乐又有诗意”。这首歌以悦耳动听的节奏和韵律展现了孩子们眼中的“蓝天”、“大海”、“花园”,同时也展示了“妈妈的手”这种安全与温暖。通过拟人和比喻等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将这些画面和谐地联结在一起,打造出一个温馨而宁静的环境,使孩子们沉浸其中,安详入眠。

  [活动流程]

  创设情境,课题的引出方式可以有多种途径,其中一种是通过完整欣赏诗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推荐学生反复聆听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诗歌作品,以培养他们对诗歌的审美和理解能力。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作能力,我们可以组织朗诵诗歌的活动。通过学生的朗诵表演,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启发他们对诗歌意境和内涵的深层次思考。同时,在朗诵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设问,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此外,集体讨论也是促进学生对诗歌理解和创作能力发展的有效方式。通过组织小组讨论或全班座谈,让学生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理解,从而拓宽各自对诗歌的认识和感知。通过集体讨论,学生们可以共同探讨诗歌的主题、情感表达和艺术形式等,从而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促使学生在完整欣赏、朗诵和集体讨论的过程中,逐渐迁移到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和个人创作上。这种迁移不仅体现在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感知和表达能力的提升,更体现在他们对诗歌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的积极参与中。

  一、初步感知理解作品阶段

  1.下面是“摇篮”背景图的讨论:在“摇篮”背景图中,可以看到一个宁静的湖泊环绕着茂密的森林。湖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周围的景物。湖边有一棵高大的古老的橡树,树干粗壮,枝繁叶茂。树下有一张用木头制成的摇篮,摇篮内铺着柔软的草垫。摇篮旁边还有一把编制精美的木椅子。这些景物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共生关系。首先,湖泊为整个场景增添了静谧和宁静的氛围。湖的水源来自于周围森林中的溪流和泉水,为湖中的动植物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生存空间。而湖水则反过来滋润着周围的森林,使其茂盛生长。古老的橡树是整个景象的核心,它扎根于这片土地上数百年,见证着周围环境的变迁。它的茂密枝叶为许多鸟类和小动物提供了栖息和遮蔽之所。人们在这棵橡树下安放了摇篮,象征着生命的诞生和成长。摇篮似乎是为宝宝而准备的,象征着家庭的温暖和爱。木椅子则代表着人类与自然的交融。它被放置在摇篮旁边,似乎邀请人们来欣赏和享受这美丽的景色。人们可以坐在木椅上,感受大自然的恩赐,并与周围环境互动。总而言之,背景图中的湖泊、森林、橡树、摇篮和木椅子都是相互依存、共同生长的一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恬静、和谐的场景,传递出自然美和生命的无限可能。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歌。

  3.让幼儿尝试一下妈妈摇着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动作。

  4.教师指图朗诵,幼儿轻声跟念。

  5.请聆听音乐诗朗诵《摇篮》时,让幼儿们想象出诗歌中的美丽画面,并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达他们的感受。

  二、反复聆听作品阶段

  孩子们在午睡前平躺在床上,专心聆听着美妙的配乐和动人的诗歌录音。每首诗歌都会播放两次,经过约4天的时间,孩子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背诵这些诗歌了。

  三、交流讨论、表演

  1.集体朗诵并交流讨论

  a.诗歌里讲了哪些摇篮?(幼儿回答后,教帅出示背景图)

  b.诗歌里说的这些摇篮,分别是哪个宝宝睡觉用的呢?(幼儿回答后,师生共同粘贴,把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小朋友宝宝分别送入各自的摇篮)

  c.提出尝试问题,引导幼儿讨论:你最喜欢谁的家?

  d.老师鼓励幼儿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后,我也想分享一下我的看法。我想告诉大家,妈妈的手就像我们每个小朋友的摇篮,它温暖而安全,给予了我们无条件的关爱和呵护。每个小朋友都应该心存感激,好好珍惜妈妈对我们的照顾和付出。

  2.表演游戏

  教师放录音,幼儿戴上自己钟爱的头饰,可以自由地表演,通过尝试不同的动作来提升对诗歌的感受力。例如,当诗歌描述“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时,一个幼儿扮演蓝天,可以想象自己抱着星星,并用摇晃的动作将其哄入睡眠,而白云则轻轻飘过,星宝宝安静地入眠了。

  四、迁移阶段

  1、教师出示一道尝试题,鼓励幼儿们创作诗歌。在诗歌中,描述了蓝天是星星的摇篮,白云轻轻飘动,星宝宝在睡觉。接下来,教师提问幼儿们:除了星星,蓝天还可以是谁的摇篮呢?另外,大海又可以是谁的摇篮呢?请幼儿们自由发言,并且回答之后,教师将对他们的创作进行组合,然后念出整首诗给孩子们欣赏。

  蓝天是摇篮,摇着月宝宝,白云轻轻飘,月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摇着船宝宝,浪花轻轻翻,船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摇着鸟宝宝,风儿轻轻吹,鸟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宝宝睡着了。

  2、老师鼓励幼儿们尝试用画笔将他们仿编的内容表现出来,并通过交流分享彼此的创作诗句。

  [活动评价]

  为了方便儿童记忆吟唱,整首诗采用了重复的词语、相同的句式,创造出一种声音的回响。韵脚选用了“遥条”韵,营造出一种温馨甜美的氛围,使得美好情感与音乐旋律巧妙地融为一体。

  《纲要》提出了让幼儿深入社会、初步认识人与环境的相互依赖关系的重要性。这首名为《摇篮》的诗歌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向幼儿展示了当代大城市所面临的问题,以真实的素材呈现,并具备相当的教育价值。

  整个活动,以小猴生病为线索,我们想要让幼儿们深切体会到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为此,我们特意准备了一系列图片,展示大城市中的污染情况。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污染的严重程度,还能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图片中,我们展示了大城市的浑浊空气、被汽车尾气所笼罩的街道和厚重的烟雾。通过这些图像,我们希望幼儿们能够认识到空气污染对身体健康的威胁,引起他们对环保的关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孩子们提出了一些好主意:种植树木、播种花卉并改造摩托车等等。这些方法寄托着孩子们美好的愿望和设想,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参与到城市净化的过程中。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幼儿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并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到行动中的热情。我们相信,每个孩子的小小贡献都能够为城市的净化做出巨大的贡献。让我们一起为打造清洁美丽的城市而努力吧!

  有人说,环境保护教育对于幼儿来说较为困难,但是在这个活动中,老师的成功之处在于善于运用情感激发幼儿的兴趣,并通过激发他们的真实言行来达到教育目的。

《摇篮》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语言,并初步学会朗诵诗歌。

  2、初步感知诗歌中的比拟手法。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图片和已有经验进行诗歌仿编。

  教学准备:

  1、电脑课件。

  2、背景图:蓝天、大地、小河、单个动物图样:小鱼、小草、月亮、小鸟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时候,你们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哄你们睡觉的?现在老师这里还有好多宝宝也要睡觉,他们都是谁呢?让我们来听听吧。"

  二、出示课件,理解诗歌内容:

  1、欣赏第一遍录音:

  --"诗歌的名字是什么?摇篮里都有哪些宝宝呢?"(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2、出示课件,欣赏第二遍诗歌:

  --"刚才小朋友听的可认真啦!现在,我们来看着图再欣赏一遍吧。"欣赏后提问:

  --"这些宝宝都睡在摇篮里,他们的摇篮是什么呀?"(根据幼儿回答出示背景图)

  三、初步学习朗诵诗歌:

  --"这首诗歌这么好听,刚才有的小朋友都忍不住跟着学了,还做好看的动作呢,你们想不想学呢?那我们边看图边轻轻的说好吗?""小朋友说的真不错,会说的小朋友声音再大点,我们再来说一遍吧。""为什么诗歌中说'白云、浪花、风儿、歌儿'都是轻轻的呢?"(引申午睡的时候小朋友们也要动作轻轻的,在家里,爸爸妈妈睡觉时也要轻轻的.)。

  "小朋友真聪明,一学就会了现在,我们开始比赛了,看看谁说的最好听,最有感情。"

  四、运用已有经验仿编诗歌:

  1、小结:

  --"这首诗歌真有趣,把星星比作小宝宝,把小鱼比作小宝宝。你们想想还可以把什么比作小宝宝呢?"(幼儿回答)"老师想把月亮比作小宝宝,还把它编到了诗歌里。你们想听听吗?""蓝天是摇篮,摇着月亮宝宝,风儿轻轻吹,月亮宝宝睡着了。"(边说边出示月亮图片)"你们能把刚才想的编到诗歌里吗?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动脑筋编了。"

  2、幼儿创编,教师指导鼓励。

  五、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今天真是能干,编出了这么多好听的诗歌,有的小朋友还想编呢,请你们回家后编给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听好吗?"

《摇篮》教案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继续学习用一一对应指读的方法阅读图夹文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通过阅读活动,提高幼儿对汉字的敏感性。

  3、培养幼儿热爱爸爸、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自制放大的图夹文故事大挂图一幅。

  2、幼儿操作材料“挂摇篮”。

  3、摇篮曲背景音乐磁带一盘。

  4、“兔爸爸”“兔妈妈”“兔宝宝”“摇篮”的汉字卡片。

  活动过程:

  1、播放摇篮曲的背景音乐,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音乐吗?现在老师请小朋友边听音乐边看书,把书里的故事找出来好吗?看书的时候要注意一页一页地翻看。

  2、请个别幼儿看着书讲故事。

  教师提问:这个故事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幼儿回答,教师出示放大的图书)对,故事中讲了兔妈妈生了一个兔宝宝,兔爸爸高兴地说:“我给娃娃挂一个摇篮。”(教师用一一对应指读汉字的'方法阅读第一幅图片。)

  3、学习第二幅内容。

  教师:“兔爸爸会把摇篮挂在哪儿呢?”(幼儿回答)

  4、学习第三幅图片

  教师小结:兔爸爸再一次失败了,都把小鸟、小猴的尾巴当成挂摇篮的地方了,那你们再想想他会把摇篮挂在什么地方,谁的身上去呢?(发散幼儿思维,进行创造性地讲述)

  5、学习第四幅图片

  教师:最后兔爸爸到底把摇篮挂在了什么地方?(幼儿边说教师边出示图夹文)兔宝宝再摇篮里怎么样了?(兔宝宝在摇篮里睡得多香啊!)

  6、幼儿与教师一起阅读图书,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7、思品教育:

  教师:兔妈妈、兔爸爸看着宝宝在摇篮里睡着了,心里怎样?你们的爸爸、妈妈爱你们吗?你爱爸爸、妈妈吗?他们为你们做了些什么?你们想为他们做些什么?

  8、给故事起一个名字。

  教师:你能给故事起个名字吗?(出示汉子卡“挂摇篮”)

《摇篮》教案7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中的优美形象,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母亲爱孩子的情感。

  2、根据已有的经验,尝试仿编诗歌,体验创编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课件、音乐《摇篮曲》。

  活动过程:

  3、播放课件,欣赏诗歌。

  (1)师:在欣赏之前,老师这里有两个问题希望孩子带着一起来看诗歌,思考一下:

  ①诗歌的名字是什么?

  ②诗歌里都有哪些宝宝,谁是他们的摇篮呢?

  播放诗歌教师讲述第一遍,引导幼儿理解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如:星星-蓝天鱼儿-大海……

  师:已经听完诗歌了,谁能在告诉我,诗歌里都有哪些宝宝呢?

  师:原来都有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还有小宝宝呢,那么谁是他们的摇篮呢?(幼儿回答)

  小结:原来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大海是鱼宝宝的摇篮,花园是花宝宝的摇篮,妈妈的手是小宝宝的摇篮,那么这些摇篮都是怎么摇的.呢?是轻轻的,还是重重的摇?对了,这些摇篮都是轻轻的摇,那么摇篮都用了什么动作来哄宝宝睡着呢,我们再来听听吧。

  (2)欣赏诗歌第二次。

  师:这些摇篮们都用了什么动作来哄小宝宝睡觉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再来听听吧。

  小结:原来不同的摇篮要用不同的方法才能哄宝宝睡着。

  在蓝天摇篮里,白云要轻轻的飘,星宝宝才能睡着。

  在大海摇篮里,浪花要轻轻的翻,鱼宝宝才能睡着。

  在花园摇篮里,风儿要轻轻的吹,花宝宝才能睡着。

  妈妈的手臂是摇篮,歌儿要轻轻的唱,宝宝才能睡着。

  (3)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教师引导幼儿跟读。

  下面请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念念这首诗歌吧。

  师:摇篮这首诗歌啊是非常优美的,所以孩子们在念的时候能不能很重的读呢?对了,要是念的那么凶,小宝宝肯定睡不着了,要用温柔的,好听的声音来念。这样小宝宝才能安静睡着啊。

  (4)活动延伸

  ①班级:幼儿在区域活动时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继续学习。

  ②家园合作:教师让家长在闲暇时间与幼儿共同创编,感受亲子活动的的乐趣。

《摇篮》教案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树立保护祖先的摇篮的意识。

  三、课前准备:有关原始森林的图片,字词卡

  四、课时安排:3课时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 摇篮是干什么用的?你的摇篮又在哪 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

  二 点题教学

  1 通读课文,回答“我们祖先的摇篮是哪里?”(原始森林)

  原始森林?原始森林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吗?谁来说说

  出示图片

  荫掩蔽日的大树,遍地的奇花异草,清洌的甘泉,林木苍郁两岸绿色峰丛高耸,其间崩塌巨石累累,石上布满藤萝树木。谷地忽宽忽窄,两岸锥峰时高时低森林覆盖疏密不定,地下河明暗流交替出现,时而流水清澈,时而乱石峥嵘,构成了幽深静谧神秘肃穆的原始森林景观。蜿蜒曲折莽莽苍苍,林中古树、吊藤、飞禽、走兽,天然原始,阴森恐怖。

  2 带着对神秘大森林的好奇,读一读文章第一小节

  说一说,大森林有什么特点

  学生试试动手画一画这美丽而神秘的摇篮

  三 识字教学

  1 指导学生朗读中注意“始、曾、掏、吗、逮、蝈”等生字

  2 认读含有生字的句子,进而认识生字

  3 出示文中生字,学生反复读一读

  4 给生字组词,教学书写

  注意:始是女字旁,引导学生复习识记女子旁的字,如:姐、妈、好、奶等

  意、思、想都是心字底,指导学生写的时候把心字写扁一点,另外复习心字底的字

  曾不易写好,教师可以示范着写

  远和忆可以分类指导

  5 完成习字册

  四 知识拓展

  教师读一读,关于人类进化的文章,给学生以知识的拓展

《摇篮》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教学重难点】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子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吗?请看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三、理解课文:

  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2.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3.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

  照样子,说一说

  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那( ),是( )的摇篮

  那( ),是( )的摇篮

  4.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些什么?

  5.同桌互读,说说“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1)说说:诗中写祖先在这里干什么?

  (2)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

  (3)练读2、3节

  (4)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2、3节

  6.学习课文最后一节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地久天长、神圣)

  (2)引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说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

  7.选择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8.有感情地读全诗

  这一环节主要抓住“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等几个关键句子来引导学生读诗句,感受祖先的摇篮给人们以美好而遥远的回忆通过品析词句,揣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入境悟情,深入理解诗意

  让学生自由组合练习读、展示个性指名读……通过多种诵读方式,让学生尽情、尽心地“放声朗读”,既能表达情感,升华感情,又能培养语感,加深感悟

  四、拓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

  通过拓展想象,使孩子们更好地升华情感,由此让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我会选,我会填

  tāo tào dǎi děi mó mú gū gu

  1.我们的祖先,也曾在这里掏( )鹊蛋、逮( )蝈蝈儿吗?

  2.妈妈带我和妹妹上山采蘑( )菇( )。

  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句子中

  意思 意见 意义 意志

  1.这是一部非常有教育( )的影片

  2.你对这件事有什么( )?

  3.邱少云的( )非常坚强

  4.这句话是什么( )?

  三、把下列每组词中不是同一类的用“——”画出来

  1.桂花 西红柿 菊花 荷花 蔷薇

  2.蜻蜓 蝈蝈儿 蚂蚱 蛐蛐儿 鸽子

  3.自行车 卡车 轿车 摩托车 公共汽车

  答案:一、1、tāo dǎi 2、 mó gu

  二、1、意义2、意见3、意志4、意思

  三、1、西红柿 2、鸽子 3、公共汽车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丰富的想象,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配乐齐读课文

  二、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始”字中“女”作偏旁要变窄,横画变短不出头

  “意”字的部首是“心字底”。

  “该”“掏”“摘”“始”“祖”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让学生自己记字形,认生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锻炼自主学习意识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形近字组词

  始( )意( ) 祖( )篮( )

  抬( )音( ) 组( )蓝( )

  摘( )该( ) 掏( )些( )

  滴( )孩( ) 淘( )此( )

  2.诗歌你学会了吗?

  ( )( )说,那( )( )( )( )是我们( )( )的摇篮

  ( )( )( )( ),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

  那( )( )的树荫,( )( )( )( ),遮住了( )( )

  3.你能想象我们的祖先生活的原始森林是什么样子的吗?试着画一画

  4.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野果 ( )鹊蛋 ( )野兔

  ( )小松鼠 ( )野蔷薇 ( )红蜻蜓

  答案:1、开始 意义 祖先 摇篮

  抬开 音乐 小组 蓝色

  摘下 应该 掏出 一些

  滴下 孩子 淘气 在此

  2、爷爷 原始森林 祖先 真有意思 浓绿 遮住了蓝天

  4、摘 掏 活泼的 聪明的 美丽的

  【板书设计】

  祖先的摇篮

  茫茫的——动人的传说

  原始森林 热爱大自然

  古老的——天真的'童谣 热爱生活

  【课后反思】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突出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有两点做得尤为好:1、加强朗读训练。教学时,我将教学重心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2、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我也十分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因此,我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祖先们在美丽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通过教学,我感到这堂课既有收获,也有不足。在重视诗歌朗读的同时,对有些关键词语的理解不够重视。诗歌中的字词深奥,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又不能采用以词解词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因此,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将深奥的词语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让学生能深切感悟。我想:这是以后在诗歌教学中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

《摇篮》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大班诗歌“摇篮”,这首诗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将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写出了小宝宝们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要想让幼儿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就必须对诗歌中所提到的各种景色和事物有所了解,知道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知识基础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教师在课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诗歌中所提到的这些事物,如天空和花园,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

  依据素质教育中“提高审美观,提高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及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任务,制定了四个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情感。

  2、引导幼儿能大胆表达,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欣赏为学作品的兴趣和想象力。

  3、在领悟诗歌深意的同时,感受诗歌所营造的宁静与温馨氛围,初次挑战朗诵表达情感的艺术。

  4、初步学习使用动词:飘、翻、吹,进行仿编诗歌的尝试。

  教学的重点在于帮助幼儿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并学习如何进行朗诵。因为语言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并提高审美观。这首诗歌包含丰富的知识性,运用了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许多美好的情景,非常适合作为幼儿了解世界、拓宽视野的学习材料。只有当幼儿真正理解了作品的内涵并感受到其中的美妙之处,他们才能在情感上与之产生共鸣,并能够进行流畅自然的朗诵表达。

  难点:正确使用动词,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语言教育能激发起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的感情色彩对幼儿有很大的感染力。作为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理解语言、表达语言的基础,幼儿往往不满足于对一首诗歌的朗诵,他们有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创编的渴望。可是这种渴望要变成实践行动,幼儿靠自己是难以实现的,必须有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这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所在。

  二、教学方法

  我在教学中运用了游戏法、视听结合法和分段跟诵法等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首先,游戏法是一种针对幼儿园教学特点的方法,因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就是游戏,所以在游戏中学习可以很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同时,还需要让幼儿能够想说、敢说。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游戏,并制作了相应的教具挂图和小图片。其中,课题导入部分使用了音乐小游戏“模仿动作”,通过模仿白云飘等动作的方式,让幼儿理解诗歌中的动词。在理解诗歌内容和其中的别致想象时,我设计了游戏“送宝宝回家”,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理解诗歌中描述的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最后,在活动结束时,我运用了音乐表演游戏“快乐宝宝”来巩固幼儿的学习成果。通过这些游戏的运用,我成功地激发了幼儿的想说、敢说的愿望。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结合视听来教学,这主要是考虑到幼儿的形象思维和语言发展特点而采用的。在一个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我给幼儿提供了一些小图片和形象可爱、颜色鲜艳的大挂图,引导他们去观察。这些视觉刺激可以激发幼儿的视觉感官,帮助他们细致地观察。同时,我运用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在教学中我会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宝宝的摇篮可能是谁?”“你还能想到其他的宝宝吗?他们可能有什么样的摇篮呢?”为了让幼儿充分体验诗歌的美,我在示范朗诵时配上了优美的音乐,通过声音和情感的表达,激发幼儿的听觉感官。另外,幼儿也会通过自由结伴讲和分组讲来表达自己的意愿。通过反复的讲述,他们能理解诗歌内容,并能够情感丰富地朗诵。这种方法能够满足每个幼儿的需求,注重个体差异。通过视听结合的方法,能够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第三种方法是利用分段跟诵法来教授幼儿诗歌。在幼儿自由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大图片帮助分段跟诵的方式。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这些图片很容易在幼儿脑海中勾起对诗歌内容的印象。这样设计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让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进行理解和记忆。由于这首诗描绘了4个不同的场景,完整地一次性教学可能不利于幼儿的记忆。而将诗句分开教授又可能破坏诗歌原本的连贯性。因此,我们采用了分段跟诵法,每一段都设计了几种不同形式的提问,让幼儿熟悉理解并记住诗歌中的语句。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配合使用色彩鲜艳的图片,适合幼儿操作的小图片和优美的音乐,充分发挥了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作用。

  三、学法指导

  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一方面就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倾听这一途径。教幼儿注意倾听,才能正确的感知语音、语汇和语法规则。根据纲要中让幼儿“想说、敢说”的要求,我就从想和敢这两个方面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首先,我在示范朗诵前着意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诗歌中说了些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在示范朗诵中借助于想象的图片和优美的音乐,进行声情并茂地朗诵,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为幼儿提供学习朗诵的榜样,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游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仿编诗歌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

  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鼓励幼儿通过探索和尝试来学习诗歌仿编的方法。新的教育大纲指出,幼儿语言学习应该是一个开放和平等的过程。教师和幼儿共同构建一个愉快的学习和交流环境,这样我就为幼儿们创造了一个支持性的语言教育环境,帮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扩展语言经验。在引导幼儿进行诗歌仿编时,我提供了许多小宝宝的图片。通过这些图片,激发了幼儿们的思考能力,并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让幼儿们在探索中自主学习,克服了教学中的困难。

  总之,在学法指导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遵循幼儿认知发展规律,即幼儿通过自由观察和积极探索来进行学习。这种方法不仅为幼儿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以及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奠定了基础,还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

  四、教学过程

  教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音乐“模仿动作”来引入主题。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教师说:“白云飘来了。”幼儿们用动作表演出白云飘动的样子,并用语言表达:“白云,白云飘啊飘,飘到蓝天上。”教师接着将白云的图片贴在天空背景图上。通过动作模仿,初步理解动词“飘、吹、翻”,为后续学习诗歌做好铺垫。第二部分包括五个环节。首先是语言游戏“送宝宝回家”。教师展示小宝宝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小宝宝的家在哪里?”“小宝宝想睡觉了,谁来哄他呢?怎么哄?”通过集体思考,把小宝宝送到妈妈的怀抱中,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诗歌中“妈妈得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这一段的含义。然后,启发幼儿思考“这些宝宝的家在哪里?”“谁是它们的摇篮?谁哄宝宝睡觉?”给予幼儿充分的`游戏空间,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通过操作表达出来。例如,幼儿可能会说:“星宝宝的家在天上,白云是星宝宝的摇篮,月亮哄星宝宝睡觉。”幼儿的想法可能与诗歌中的内容不完全一致,但教师要充分肯定幼儿的想象力。因为这个游戏的目的是让幼儿理解诗歌中描述的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扩展幼儿的思维能力。第二个环节是完整欣赏。引导幼儿在听诗歌时带着问题:“这些小宝宝找到自己的家后会很高兴,家真好啊,你听到诗歌里说了什么?”(教师进行配乐朗诵)听完后,启发式问:“你认为小宝宝感觉舒服吗?为什么?”“谁是小宝宝的摇篮?”“谁哄小宝宝睡觉?”通过一系列的启发问题,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诗歌中“白云轻轻飘”等动词的运用,感受诗歌的美。第三个环节是分段朗诵。首先,幼儿自选图片扮演各种宝宝,学习带有情感的朗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调动幼儿的情感共鸣,展开有感情的朗诵。然后,教师组织全体幼儿进行有感情的分段朗诵。顺利过渡到第四个环节,即完整的有感情的配乐朗诵,完成教学的重点。第五个环节是仿编诗歌。展示各种宝宝的图片,让幼儿自由选择其中一种,并与同伴讨论创作诗歌。利用这些图片引发幼儿的思考,教师引导幼儿:“这些宝宝的摇篮是什么?”“谁会哄小宝宝睡觉?怎么哄?”例如,对于一只鸟宝宝,幼儿可以通过探索和思考编出这样的诗句:“大树是鸟宝宝的摇篮,摇着鸟宝宝,树叶沙沙沙,鸟宝宝睡着了。”通过这种仿编和操作活动,让幼儿运用所学知识参与创作,教师及时指导和帮助,顺利完成教学的难点。第三部分以音乐游戏“快乐宝宝”作为结束。教师启发情感:“每个宝宝都有一个家,都有一个疼爱自己的妈妈。妈妈爱我们,我们也爱妈妈。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宝宝们多么快乐啊!让我们一起快乐地跳起来吧!”在欢快的音乐中,让幼儿充分表达创作诗歌后的成功喜悦和对美好生活以及爱妈妈的情感的追求。

  另外,为了进一步加强幼儿对不同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巩固,我设计了一系列延伸活动。幼儿可以欣赏几首摇篮曲和其他与摇篮有关的诗歌,并参与美术绘画等创作活动,从而实现各科教学内容的整合。

  在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宏观调控,灵活地调整和控制教学节奏,合理分配时间。在提问环节,我会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当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过程。这需要我作为教师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摇篮》教案11

  教学目标:

  1、将歌词与身体动作结合起来表现内容,为儿歌加上动作。

  2、能灵活、自如地运用词语,为《摇篮曲》填上自己喜欢的词。

  教学准备:

  幼儿用书、录音机,《摇篮曲》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1、教师用提问方式引出幼儿的讨论话题:

  ①每天晚上你几点钟睡觉?

  ②你是习惯自己按时睡觉,还是要爸爸、妈妈催着去睡觉?

  ③睡觉前,你还想做什么?

  2、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关于睡觉的话题,教师小结后,引导幼儿观察图画,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提示幼儿说出图画内容。

  ①图画里面有谁?

  ②它们在做什么?

  ③谁的习惯好?

  晚上9点了,窗外的.天空上的星星在眨眼,小猪妞妞在房间里睡觉,小狗却还在啃骨头。小猪妞妞的习惯好,小狗习惯不好。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诵儿歌《我要睡觉啦》,边朗诵边做动作:“星星眨眼了,月亮打盹了,晚上九点啦,我要睡觉啦。”

  4、教师放录音磁带,要求幼儿按自己随意设计的身体动作表演《摇篮曲》。

  5、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话修改儿歌歌词,例如:可以改为“星星眨眼了,月亮打盹了,晚上九点半,宝宝睡觉啦。”也可以改为“外面天黑了,小狗汪汪叫,晚上九点啦,妞妞睡大觉”等。

  建议:换一首儿歌,让幼儿创编动作来表演。

  延伸活动1、表演:指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演简短的故事、诗歌或歌曲。

  2、创编:带领幼儿参加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大自然,启发幼儿用儿歌语言表现大自然。

  3、绘画:指导幼儿画一幅夜晚的画面,要用彩色笔涂上颜色。

  4、带回家的活动:请爸爸、妈妈带领自己晚上到空旷的地方去观察夜空,看星星和月亮在天空里有什么变化?回园后说给老师和小朋友们听。

  附儿歌:

  《摇篮》

  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自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宝宝睡着了。

《摇篮》教案12

  教学理念: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是艺术,它以其自身的艺术魅力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净化着人们的心灵,所以,音乐既是耳朵的美味,又是心灵的净化水。作为音乐教育,特别是小学音乐教育,在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的过程中,更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设计《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时,我本着音乐学科所特有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多种学科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感受、演唱、聆听、创编、制作、绘画等活动,让学生“品尝这音乐大餐的美味”,体验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引领学生在玩中感悟,在感悟中逐渐升华到行动,从而潜移默化的进行美育和德育渗透。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2、欣赏:东北民歌《摇篮曲》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东北民歌《摇篮曲》让学生感受摇篮曲的音乐风格,感受夜晚的宁静,理解母亲。

  二、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柔美圆润的声音演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孝敬母亲的情感。

  三、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创编能力及合作意识,挖掘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复式大歌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重点:

  1、感受摇篮曲的音乐特点。

  2、对学生进行爱心、亲情教育,使之感悟爱、理解爱、体验爱,并能深情地演唱

  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演唱电脑动画歌曲:《妈妈格桑拉》

  师:这首优美、抒情、感人的歌曲道出了人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母爱,我们每个人都享受过妈妈的爱,都感受过妈妈的爱,都离不开妈妈的爱!我们是在妈妈哼唱的摇篮曲中,在妈妈的期盼中一天天长大的(演示摇篮曲图片),还记得妈妈哼唱的摇篮曲吗?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再回味、感受那一时刻的宁静与温馨。我们一起来欣赏东北民歌《摇篮曲》。

  [设计意图:初步的感受妈妈的爱,导入东北民歌《摇篮曲》]

  二、基本部分:

  (一)欣赏:东北民歌《摇篮曲》

  1、初听。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气氛?(宁静)摇篮曲是一种音乐体裁,老师这有这么多表现音乐形象的词,你选择一下,哪些词适合于摇篮曲(欢快、柔美、活泼、亲切、跳跃宁静、风趣、舒缓、优美、铿锵有力、抒情)

  摇篮曲的音乐特点就是:情绪优美抒情,旋律宁静柔美,速度舒展缓慢。

  同时板书:

  情绪优美抒情

  音乐特点 旋律宁静柔美

  速度舒展缓慢

  2、复听。

  你们想一想,摇篮边的妈妈看着熟睡的宝宝,心里在想什么呢?仔细体会这首摇篮曲表达了妈妈对孩子怎么样的感情?(心中充满了疼爱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期盼,她希望自己的宝宝快快长大成人)

  让我们再来听听东北民歌《摇篮曲》再来感受一下伟大、无私的母爱!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摇篮曲,感受摇篮曲的音乐风格及夜晚宁静的气氛,让学生展开联想,理解妈妈,激发学生爱妈妈的情感。]

  (二)、学唱歌曲:

  1、创设情境,导入歌曲:”同学们,妈妈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它不求任何的回报,心甘情愿的为我们做这做那,只希望你们能够幸福健康快乐的成长。现在请你回忆一下,你能说说爸爸妈妈最让你感动的一件事吗?(略)

  2、妈妈的爱不求回报,难道我们就不回报了吗?母亲节就要到了,我们要以什么方式来

  回报妈妈呢?我提议我们亲手为我们的妈妈做一张精美的贺卡怎么样?老师也做了一张大贺卡(演示“贺卡”)

  [设计意图:通过往事回顾、创设一种情境,时刻渗透妈妈的爱是无私而伟大的,激发学生体验母爱,导入歌曲,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老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老师这张贺卡是根据一个小故事来设计的,你们想听听这个小故事吗?(放伴奏音乐,老师随音乐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设计意图:感受这首歌的情绪,对这首歌的歌词和旋律做个渗透]

  3、聆听歌曲录音范唱。

  “这个小故事讲了一个什么事?(这是一个孩子为劳累一天的妈妈唱摇篮曲的小故事。)我这张贺卡呀,可不是一张普通的贺卡,还是一张音乐贺卡呢,我一打开你们就会听到美妙的音乐,你们信不信?”(打开贺卡,看歌片,范唱响起,学生仔细聆听)

  4、听范唱后提问。

  “我们平时听到的都是妈妈唱给孩子的摇篮曲,可是从来没听过孩子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这首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表达了孩子对妈妈的一种怎样的感情?(这首歌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一片热爱之情和孝顺之心)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方式的聆听歌曲加深学生对歌曲旋律的感知,并感受歌曲的情绪及意境,培养学生热爱母亲的情感]

  5、听歌曲伴奏,设计贺卡,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

  ”同学们,现在如果老师问‘你们爱你们的妈妈吗’?你们一定会异口同声的说‘爱’,好,现在你们就带着对妈妈的爱用你们的画笔来为我们的妈妈设计一张精美的母亲卡“(学生画,伴奏音乐声响起)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用画笔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掘学生内心的情感使学生在动手中深刻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

  6、学生在音乐声中介绍自己的”作品“,师简单评价。

  7、学生轻唱歌曲。

  ”同学们,当你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你们给家庭带来了欢乐,带来了生机和希望,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妈妈对你们的牵挂和惦记,让我们怀着对妈妈的爱用轻柔的声音唱起这首《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学生随音乐轻唱)

  [设计意图:用语言创设一种情境,给学生创设表现的舞台,启发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8、启发学生唱出夜晚的宁静及对妈妈的爱。分段处理演唱。

  ”自我评价一下,你们觉得唱得怎么样?舒展的节奏,起伏的'旋律,朴实的歌词,把孩子热爱妈妈的心情充分的表达了出来,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和声音来表达这份爱呢?我们看第一段“(轻柔,柔美、圆润的声音,适当的呼吸)

  请同学看着大屏幕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分段处理演唱,进一步感受歌曲宁静的气氛和孩子对妈妈的爱,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三、拓展部分:

  1、欣赏FLASH《鲁冰花》。

  师:从同学们的歌声中,从大家的表演中,我看到了大家非常爱自己的妈妈!当妈妈长期离开我们的时候,我想我们一定会非常思念她。有一个叫鲁冰花的小女孩,她妈妈离开了她。她是怎么想的呢?让我们来欣赏一首歌,边听边想,歌曲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是啊!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师生一起欣赏歌曲《鲁冰花》)

  (这首歌曲主要讲了鲁冰花非常思念自己的妈妈。)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进一步渲染歌曲的气氛,激发学生爱母亲的情感]

  2、用《唱给妈妈的摇篮曲》的曲调创编一首献给妈妈的歌。

  ”我们用《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这首歌的曲调编一首献给妈妈的歌。(小组合作创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创编歌词,培养学生创编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意识]

  3、分组展示,师生给予评价。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通过师生激励性的评价,树立自信]

  4、写祝福语。

  “我们对妈妈的爱怎能仅用一首歌来表达?有些爱不一定非要说出来,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妈妈对我们的爱,我们要学会爱自己的妈妈。”

  “你们看老师的音乐贺卡画面有了,音乐有了,还缺少些什么?(祝福)对,每一张贺卡都会有真诚的祝福,你们想在你们的贺卡上写上什么祝福语呢?祝福我们的妈妈......(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进一步挖掘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激发学生爱妈妈祝福妈妈的情感]

  四、结束部分:

  同学们说得真是太精彩了,现在同学们全体起立,让我们共同祝福天下所有的妈妈:天天快乐!键康幸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饱含激情的祝福,再一次激发爱妈妈的情感,也使整节课达到了高潮学生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走出教室。]

  课堂小记:

  这是一堂以母爱为主题的音乐课,我选这个题材,是因为当今的孩子大都习惯了享受父母给予的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让许多孩子忘却了自己也该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和回报父母!通过今天学习 的一系列以父母的爱为主题的歌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既得到了情感的陶冶,也深深打动了每位孩子的心,对如何感恩图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摇篮》教案13

  [活动目标]: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在掌握诗歌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

  3、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摇篮曲》。

  2、创编所需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出示摇篮,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出示摇篮,师问:看,这是什么?摇篮的`什么用呢?睡在里面有什么感觉呢?

  2、师:睡在摇篮里软软的,很舒服,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像摇篮一样的东西,我们一起起来看看吧。

  3、欣赏课件(没声音的画面),初次感知事物之间的联系,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你觉得什么像摇篮呢?它摇着谁?

  二、学习诗歌,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1、教师配乐朗诵诗歌,幼儿欣赏。

  提问:你听见了哪些好听的话,用诗歌中的话来说一说。

  (要求幼儿要用诗歌中的话来说说,同时出相应的图片,来加深对诗歌的印象,熟悉诗歌内容。)

  为什么说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为什么说大海是鱼宝宝的摇篮?花园是花宝宝的摇篮?)

  2、观看课件,分段欣赏诗歌。

  (1)播放诗歌中第一小节,师提问:星宝宝怎样的睡的?

  为什么白云要轻轻地飘?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

  (2)播放诗歌中第二、三、四小节的课件,师提问:鱼宝宝是怎样睡着的?花宝宝是怎样睡着的?小宝宝是怎样睡着的?

  (3)引导幼儿说一说,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

  3、诵读诗歌,体会意境。

  (1)教师和幼儿一起诵读(看着图把这首诗歌完整地朗诵一遍)。

  (2)教师和幼儿分角色诵读。

  (3)用好听地声音来读一读。

  师: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和小宝宝都睡着了,不能把他们吵醒,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朗诵呢?

  我们就用轻轻的、好听的声音来读读这首诗歌吧。

  三、发挥想象,仿编诗歌。

  1、蓝天里的星宝宝以外,还会有谁?

  师:那我们试试,把太阳编到好听的诗歌中去。(插卡的形式,把原来诗歌中的白云图片替换为太阳,连贯地看图朗诵整句话。)

  2、大海中除了鱼宝宝,还会有谁?

  3、花园里除了花宝宝外,还会有谁?

  把创编的内容看着图完整地朗诵,提醒幼儿用轻轻地、好听的声音进行诵读。

  [活动延伸]:

  将图片放在语言供幼儿自己练习诵读诗歌。

《摇篮》教案14

  教材分析

  秋天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有许多落叶,这些落叶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大教育资源,本次活动就抓住这个季节特征,设置一个树叶宝宝的摇篮,让孩子们在捡落叶的过程中来感受、表现音乐,从而激发幼儿爱护树木的情感和音乐活动的兴趣。

  重难点

  1.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感受摇篮曲的宁静与优美,并能用歌声与动作表现音乐。

  2.在对小树叶产生关心、喜爱情感的同时,知道要爱护树木的道理。

  3.活动难点是能用歌声与动作表现音乐 。

  活动目标

  1.感受摇篮曲的宁静与优美,并能用歌声与动作表现音乐。

  2.激发幼儿爱护树木 的情感和乐于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观察秋天的落叶,知道秋天到了,树叶会变黄、变红还会自然的掉落下来。

  2.树叶若干,纱巾 一块。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看老师表演,初步感受摇篮曲

  (一)出示落叶宝宝以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以神秘的口吻激起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如“听听落叶宝宝要干什么了”

  (二)欣赏音乐,老师抱落叶树叶宝宝,让幼儿通过听、看等多种感官的刺激来感受歌曲。

  二、情景创设捡落叶感受摇篮曲

  让幼儿边捡树叶边听音乐再次感受歌曲。

  三、模仿动作初步表现歌曲

  (一)老师边摇摇篮边念歌词,幼儿跟念并模仿老师的动作。

  (二)分组轮流模仿学习,边念歌词边做动作。

  四、表现音乐,创编动作。

  (一)创编哄娃娃睡觉的动作。

  预设以摇摇篮、抱树叶娃娃等动作来表现音乐,鼓励幼儿用新的动作来表现音乐。(引导幼儿转圈圈、抱着摇篮晃、两人手拉手做摇篮等动作)。

  (二)幼儿听音乐进行表现。

  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对树木的热爱之情。

  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由于这首歌曲比较简单,是《摇篮曲》的一个节选,对于托班第一学期的幼儿来说,动作学习带有较大的模仿性,音乐的表现能力尚处于贫乏时期。因此让幼儿想出哄哄宝宝入睡的动作对他们来说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可以培养幼儿既会唱又能善于表现的能力。

《摇篮》教案15

  活动目标:

  1 通过多种形式,欣赏感受《摇篮曲》轻柔、优美、舒缓的特点。

  2 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重点:

  欣赏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活动难点:

  语言的表达活动准备:课件、娃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1.(出示课件)今天我给小朋友请来了漂亮的宝宝。你的眼睛在宝宝身上看到了些什么呢?

  2.星星宝宝很调皮,眨着他们的亮眼睛,怎么也不睡觉。月亮妈妈很着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妈妈吗?

  二.欣赏感受音乐1.月亮妈妈请来音乐姐姐帮忙。音乐姐姐带来一首神奇的摇篮曲,星星宝宝听着听着,很快睡着了。

  2.星星睡着了,音乐姐姐问:小朋友们,你听了觉得怎么样?

  3.摇篮曲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请音乐姐姐也给我们听听,好吗?

  三.动作表演1.(婴儿的哭声)哎呀,小宝宝哭了。这可怎么办呀?

  2.我们小时侯和星星宝宝一样很顽皮,哭着不睡觉,这时,你的妈妈是怎么做的呢?你知道吗?

  3.请你们来当爸爸妈妈,看谁最先使你的宝宝睡着。(动作轻轻的)4.幼儿随音乐自由动作。

  四.延伸1.小宝宝听着摇篮曲睡着了,可是,爸爸妈妈却一直抱着宝宝,他们可真辛苦!宝宝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

  2.伴着音乐,幼儿进行表达。

【《摇篮》教案】相关文章:

《摇篮》教案09-08

摇篮大班教案01-17

《祖先的摇篮》教案01-20

摇篮教学教案11-22

大班教案《摇篮》03-14

大班诗歌教案《摇篮》11-04

大班语言摇篮教案09-26

大班歌曲教案:摇篮01-26

摇篮曲教案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