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空空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时间:2024-05-15 07:50:41 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集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集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容积和容积单位升、毫升,学会容积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认识容积单位和体 积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容积和容积单位观念,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难点:理解容积的含义和升、毫升的实际大小。

  教学媒体:教学平台

  课前学生准备: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3、单位换算:

  5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78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6000立方米=( )立方分米 3立方米=( )立方厘米

  二.探究新知.

  (一)建立容积概念.

  1.学生动手实验(每四人一组,每组一个有厚度的长方体盒,细沙一堆)

  计算出长方体盒的体积

  (把长方体盒装满细沙)计算细沙的体积.

  2.学生汇报结果.

  长方体盒的体积:先从外面量出长方体盒的长.宽.高,再计算其体积.

  计算细沙的体积也是计算长方体的体积,(但要从长方体里面量长.宽.高,再计算其体积).

  3.质疑:计算细沙的体积为什么要从长方体里面量长.宽.高?

  4、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这么多的教具,它们都是放在哪里的'?

  像这个纸盒、纸箱、量杯等这样能容纳物品的器具叫容器。你还知道哪些容器?哪些容器放的东西多,哪些容器放的东西少? (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容器。)

  (二)、揭示容积概念

  1.提出问题。

  液体、气体是否有体积呢?(比如水、空气等)

  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水杯:

  师:这两个水杯哪一个装水多呢?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分组上台做实验。)

  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法:

  ①先把一个水杯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水杯。

  ②先把两个水杯都装满水,再分别把水倒入第三个水杯,以第三个水杯里的水的多少来判断谁装的水多。

  2、师:两个杯子装得水不同,说明两个杯子所能容纳物体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板书)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杯子里所能容纳的水的体积就是这个杯子的容积。

  师:谁能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容器的容积?

  3、区别体积和容积。

  (出示:魔方和装满沙子的木盒)

  师:比一比,它俩谁的体积大?谁的容积大?

  (交流中使学生明白: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但只有里面是空的能够装东西的物

  体,才能计量它的容积。)

  师:木盒的体积和木盒的容积有什么不同呢?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一般情况下,物体的容积比体积小。)

  (引导学生联系体积和容积的知识来理解小伙计的策略,并适时揭示课题:体积与容积)

  4、 小结:在小学阶段,一般我们忽略容器的厚度不计,所以物体的体积就可以看作是它的容积。

  三、初步认识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间的关系.

  1、计量容积一般可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如饮料、酒、汽油)时,往往用容积单位(升、毫升)

  把1升的红色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盒里

  板书:1升=1立方分米

  2.把1毫升的红色水倒入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盒里

  板书:1毫升=1立方厘米

  小结:现在我们可以知道容积单位有哪些?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3、练一练:P65/1、2

  三、巩固应用。

  1、填空

  看图:求这个长方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求长方体的( )

  求这个长方体中可装多少水,是求水的( ),也就是求长方体的( )

  2、练一练:P65/3厘米

  四、评价体验。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对体积和容积的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

  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3升=( )毫升 2700立方分米=( )升

  640毫升=( )立方厘米 2.4升=( )毫升 3.5升=( )立方分米 2.57升= ( )立方厘米

  500毫升=( )立方分米 760立方厘米=( )升

  板书设计

  体积与容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实际上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因此,它与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这部分内容也是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广泛性应用的重要素材,所以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百分数。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归纳能力。

  3、让学生在操作和探索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名言警句是什么啊?(生说)。老师最喜欢的是这句: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这句话中有两个百分数,你能把它读出来吗?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百分数?那看来百分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这节课咱们就走进百分数,认识百分数。

  板书课题:百分数的认识

  二、合作探究,建构新知

  1、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什么问题?生提问题,师适时板书

  2、咱班同学真是善于思考的孩子,提了这么多有关百分数的问题。这些问题你们是想老师讲给你听还是想自己解决?

  (生:自己解决)

  那下面请你利用手中的百分数,自己研究上面几个问题,可以先自己独立思考,有答案后再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自主探索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一)分子不同

  (二)分母不同

  (三)读法不同

  (四)写法不同

  (五)意义不同

  (六)单位

  ④百分数与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说,师板书:百分数是特殊的分数

  三、趣味练习,促进深化

  1、小红的数学日记

  出示小红的数学日记,她的百分数用对了吗?

  2、写百分数比赛

  在写百分号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师:是的,要先写一个圆圈、再写一斜杠、再写一个圆圈,注意圆圈不要写的过大。以免和数字“0”相混淆。全班书空写一遍。让学生写出另外两百分数并评价。

  请写出自己喜欢的十个百分数,限时停,让学生用学过的`百分数说说自己的完成情况。

  你最喜欢那个百分数?生说你知道老师最喜欢哪个百分数吗?

  老师最喜欢的百分数是50%,因为老师以前每周要上24节课,现在每周只需上12节课,现在每周的课时数是原来的50%,轻松了很多,所以老师喜欢50%这个百分数。

  从这儿能看出来,百分数也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比,所以百分数也叫百分比,刚才有的同学提到了合格率,所以百分数也叫百分率。

  3、语文中的百分数

  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真好!你们个个都是百里挑一,好样的!老师的话里有一个含有百分数的词你们听出来了吗?

  生:百里挑一师:哪个百分数?

  生:1%

  我这个还有几个成语,你能说出它包含的百分数吗?百发百中一举两得十拿九稳半壁江山

  看来百分数不仅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与其他学科也有密切联系。

  四、拓展

  师:生活中,百分数的应用非常广泛,那有没有千分数呢?如果有的话,你觉得千分数会是什么样呢?

  师:人们通常用的千分数是什么样呢?(课件出示:20xx年江苏省人口自然增长率是2.3‰。

  师: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千分数?课后,我们可以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这方面的信息。

  五、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请你用这节课学习的百分数知识评价你这节课的表现。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自主探究,找出一个数的倍数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数之间存在因数和倍数的关系,掌握求一个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用所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求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下面的式子有什么不一样?

  12÷2=6 9÷5=1.8 30÷6=5 2÷3=0.6

  26÷8=3.5 19÷7≈2.71 20÷10=2 21÷21=1

  可以发现分成两类:

  一类是商是整数的:12÷2=6 30÷6=5 20÷10=2 21÷21=1

  一类是商是小数的:9÷5=1.8 2÷3=0.6 26÷8=3.5 19÷7≈2.71

  发现得出: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二、导入新课

  1、找因数

  把16朵花可以分成多少组正好分完呢?(观察图片)

  巡视检查,并适当指导学生,最后点评给出答案。

  1朵分一组 有16组

  2朵分一组 有 8 组

  4朵分一组 有 4 组

  通过给出的答案可以知道:1×16=16 2×8=16 4×4=16

  所以我们就把:1和16是16的因数;2和8是16的因数;4是16的因数。

  2、如何写出一个数的因数 ,用什么方法表示?

  A、排列法:

  18的因数:1,18,2,9,3,6。

  B、集合法:

  24的因数

  观察:18和24的因数

  发现:18的因数有6个,24的因数有8个。

  得出: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因数最小是1,一个数的因数最大是 它本身。

  3、练习

  a、写出15的因数

  b、9的因数有( )个

  4、小组合作探究倍数的意义

  4个人为一个组,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完成最快。

  任务1 :12÷1=12 12÷2=6 12÷3=4

  ( )是( )( )的倍数

  ( )是( )( )的倍数

  ( )是( )( )的倍数

  任务2:写出2和4的倍数,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

  任务3:说出倍数的个数是怎样的,和因数有什么区别?

  (老师巡视,适当做出提示,并观察哪个组表现比较好,完成最快)

  5、探讨完毕,老师表扬任务完成的同学,鼓励未完成的同学,并做出点评。

  a、从12÷1=12 12÷2=6 12÷3=4可以根据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倍数得出:12是1和12的倍数;12是2和6的倍数;12是3和4的`倍数。

  b、写出2和4的倍数

  排列法:

  2的倍数:2,4,6,8,……

  集合法:

  4的倍数

  观察2和4的倍数

  发现:2和4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6、因数和倍数的区别

  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倍数的个数的无限的;因数最小是1,而倍数最小是它本身。

  7、练习

  a、写出下列的因数与倍数

  30的因数:

  45的因数:

  3的倍数(写出5个倍数):

  7的倍数(写出5个倍数):

  b、判断:

  1、30÷5=6,5是因数。 ( )

  2、一个数的倍数个数的有限的。 ( )

  3、4×7=28,4是28的因数,28是7的倍数。 ( )

  4、一个数的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的最小倍数。 ( )

  三、总结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的因数最小是( 1 )

  一个数的因数最大是( 它本身 )

  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的倍数最小是(它本身)

  四、作业

  教材第七页“练习二”第2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43页,练习七第9~14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单位“1”及分数意义的理解,更好地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加深单位“1”及分数意义的理解,更好地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板书:认识分数。

  关于分数,你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板书: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假分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2、今天我们进行一些综合练习,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七第9题。

  独立完成涂色。交流核对。

  每组图中分别涂了几份?你是怎样想?说说11/4表示的意义?

  2、完成第10题。

  独立完成填空。

  4/9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分数单位?白色部分可用几分之几表示?为什么?

  第二组图的分母为什么是5?它有几个分数单位?

  3、完成第11题。

  1读出分数,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说出这些分数中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4、完成第12题。

  分别说说是把什么看成单位“1”?

  说出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5、完成第13题。

  “平均每天烧这堆煤的几分之几?”把什么看作单位“1”?这堆煤应该平均分成几份?(10份)为什么?3天烧的就是几个1/10?(3个)

  6、完成第14题。

  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想法。

  展示学生作业,汇报想法。

  你们所画的图形有什么相同点?

  7、完成思考题。

  独立填写分数,交流汇报。

  右边的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每个涂色的形状相当于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涂色的部分是这样的几份?用分数表示是什么?

  三、课堂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对分数有了什么更深入的了解呢?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提高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方程的解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下面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5y36÷x=97?8+9m10-x=3?54+x>95×7=356y+6=482x+3x=20

  二、走进新课

  1.教学例2

  课件出示例2。

  (1)介绍唐卡的.背景知识。

  课件出示:

  你知道吗?唐卡即卷轴画,是西藏地方绘画艺术的主要形式之一。这种画通常绘在丝绢或布帛上,因多描绘宗教内容,加上易于携带,所以在藏区广为流行。唐卡表现题材广泛,除宗教内容外,还包括大量的历史和民俗内容。所以唐卡又被称做是了解西藏的"百科全书"。西藏唐卡是用彩缎装裱的一种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人们视为珍宝。人们现今看到的唐卡,也称之为布画。它一方面发扬更新原有艺术特色,一方面吸取汉地或印度、尼泊尔等地之艺术精华,久而久之,成为独具一格的艺术流派。

  (2)构建方程。

  师:你知道一张唐卡值多少钱吗?(出示介绍唐卡的数学信息)单价是"2.6万元",如果有x张,你可以表示出什么?

  师:"2.6x"表示总价,"130万元"表示什么呢?

  师:你能列出一个方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6x=130)

  师:这个方程的左边表示什么?右边表示什么?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

  2.试一试

  (1)学生独立尝试列出方程。

  (2)汇报交流,先说出等量关系,再说出方程。

  3.课堂活动

  (1)讲明要求。

  (2)独立尝试。

  (3)小组交流。

  (4)汇报评价。

  三、巩固应用

  1.判断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2)等式都是方程。()

  (3)小军看了35页书,比小华多看5页,小华看了x页。列方程为x-5=35。()

  2.看图列方程

  3.自选练习

  如果你很轻松就完成了A组题,那就试一试B组吧!

  A组:7路车上原来有x名乘客,到了实验小学站,下去了9名,又上来了3名,车上现在一共有38名乘客。你能写出方程吗?

  B组:小明有60张画卡,小红有30张,小明送一些给小红后,发现两人的画卡一样多了。

  你认为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能写出一个方程吗?

  四、总结评价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你今天表现怎样?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分数乘法,具备计算整数乘以分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举例以及变式初步理解分数乘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举实例,逐步深入讲解分数乘法,有利于理解运用新知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举例以及变式初步理解分数乘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

  2、

  3、

  二、新课引入

  1、举例

  1个占整张纸条的1/5,3个占整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两种计算方法:

  加法计算:

  乘法计算:

  2个3/7的和是多少?

  2、观察上述算法,你发现了什么?

  3、对比下列两种算法。

  4、总结归纳

  分数和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计算结果可以写成最简分数,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

  5、练习

  计算下列题目,并将结果填入表格中。

  4211/21/4

  x12

  48241263

  观察并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三、例与练

  例1:4个2/15是多少?

  例2:

  练习:2/3x4

  2/3x4=(2x4)/3=8/3

  四、课堂小结

  五、拓展延伸

  淘气吃了这个蛋糕的1/8,爸爸吃的是淘气的'2倍,爸爸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

  1x1/8x2=1/4

  答:爸爸吃了蛋糕的1/4。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教学内容:

  同分母分数加、减发,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学习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

  (3)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4)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5)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

  (6)会解答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同分母分数加、减发,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三部分内容。

  学习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3)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4)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会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5)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6)会解答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带分数加、减法及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关键: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

  课时安排: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一106的内容及第108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理解分数加减法有含义,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数分数加、减法。教学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测评反思

  1、什么是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

  2、填一填

  (1)3/4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个1/8是5/8,7/12里有()个1/12。

  (3)3个1/5是(),4/7是4个()。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出示例1 。

  提问:观察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提示:

  1、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你是怎样计算的?

  2、计算结果应注意什么?

  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巡视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上面的计算过程:

  注意:

  1、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 、P105做一做第2题第一排。

  3、提问:

  1、整数加法的含义是什么?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的含义相同吗?

  2、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

  同桌合作学习老师巡视

  小结: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相同,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

  3 、出示例2

  提示:

  1、要求还剩多少瓶矿泉水,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你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相同吗?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

  4 。小结:观察例1和例2有什么共同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计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师: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三、当堂检测

  1、完成教材第105页的“做一做”和第107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选择2 、3个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并让学生说一说应注意什么。

  标签:实用资料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理解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

  ②使学生认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能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2)能力目标:在学生对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过程的参与讨论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找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 导入新课

  1、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小红和小明进行登山比赛,从山下到山顶,小红用了0.8小时,小明用了3/4小时,哪位同学登得快?”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1: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比较。

  生2:把分数化成小数,再比较。

  师:大家的想法都很好,要想比较两个人的速度,需要把这两个数统一成一类数,要么都是小数,要么都是分数,这样才能便于比较,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小数互化的一般方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

  1、自主探究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1)出示例1:把一条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多少米?

  师:谁来列出算式?

  生:3÷10=0.3米

  3÷10= 3/10米

  师:还是这根绳子,如果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多少米?

  生:3÷5=0.6米

  3÷5=3/5米

  师:观察一下上面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0.3= 3/10

  0.6=3/5

  师:两种不同形式结果是相等的,说明小数和分数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同学们想一想,能不能把一个小数直接化成分数呢?

  怎样能较快地把小数化成分数?

  0.3 0.6

  问题:请你自己试着把 0.3 和 0.6 转化成分数。

  学生独立完成。课件演示。

  问题:1.说说你的想法。 2.这样转化的依据是什么? 3.把小数化成分数要注意什么?

  生:能,因为小数表示的就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所以可以直接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化简就行了。

  (2)师:试一试,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尝试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

  0.07= 0.24= 0.123=

  (3)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请学生到黑板板演,并讲解自己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师生小结如下: 把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0做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做分子。

  师:小数化成分数,需要注意什么呢?

  生:需要化简的分数,要化简成最简分数,还要看清楚原来的小数是几位小数。

  2、自主探究把分数化成小数的一般方法:

  怎样能较快地把分数化成小数?

  把化成小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保留两位有效小数)。

  师: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做。

  问题:1.说说你的想法。 2.这样转化的依据是什么? 3.把分数化成小数要注意什么?

  要求: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来作汇报。

  (2)交流反馈:

  请小组派代表板书,并讲解本组比较的过程及方法。其他同学质疑。(课件出示)

  师: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是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的?

  生:我认为把分数化成小数比较更简便,因为不需要通分了。

  生:分数化成小数的一般方法是:分子÷分母(除不尽时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

  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要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

  特殊方法:分母是10、100、1000...时,直接写成小数;分母是10、100、1000...的因数时,可以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

  试一试: 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保留两位小数)。问题:说说你的想法。

  三、巩固应用

  1、师: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让我们再次回到开始时提到的问题,你能解决了吗?下面就用你喜欢的方法比较吧!

  2、李阿姨和王叔叔谁打字快些?

  问题:

  1. 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2. 你想把小数转化成分数还是把分数转化成小数?

  强调学生说一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及时作出评价。

  1.把0.7 、9/10 、0.25 、43/100 、7/25 、13/47 这6个数按从小到大的

  顺序排列起来。

  拓展提高:

  你知道吗?

  下面这些分数中哪些可以化成有限小数?

  四、畅谈收获 知识小结

  谁来说一说你今天这节课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巩固知识

  作业:第78页练习十九, 第3题、第8题、第10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4页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及例1。对于质数合数的概念,教材通过让学生找出1~20各数的全部因数,然后按因数的个数分类,在此基础上给出概念。例1是让学生运用质数的概念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由于小学用到的质数比较少,所以教材只要求找出100以内的质数,这些质数不必要求学生都背,但是熟悉20以内的质数是必须的。

  (二)核心能力

  在认识质数与合数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在找100以内质数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引导、归纳推理,理解质数(素数)和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根据质数合数的意义,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学会有条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并能熟练判断20以内的数哪个是质数,哪个是合数,

  (四)学习重点

  质数、合数的意义

  (五)学习难点

  正确掌握判断质数和合数的方法。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质数和合数》名师教学课件、百数表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课前复习)

  (1)找出1~20各数的因数。

  (2)观察找出的1~20各数的因数,看看它们的个数有什么规律?

  (二)课堂设计

  1、谈话引入

  师:学号是每位同学在这个班级的数字代号,每个人对自己学号的数字都会有特殊的感情,是吗?谁愿意用学过的知识来介绍自己的学号是个怎样的数呢?

  师:刚才很多同学在介绍学号时很多用到了奇数和偶数的知识,请学号是奇数的同学站起来。哪些人学号是偶数呢?都站过了吗?可见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分类依据是什么?

  师:这节课我们换个角度,通过研究因数进一步来研究自然数,看看是否有新的发现。

  2、问题探究

  (1)认识质数和合数

  ①引导观察,分类思考

  师:课前大家都找出了1~20各数的全部因数,谁来展示一下。

  生展示引导学生评价是否正确。

  师:现在请所有同学一起来观察大屏上(课件出示)这些数字的所有因数,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板书:按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为哪几种情况?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分?

  全班交流,归纳小结。

  可以分成三类:

  有一个因数:1

  有两个因数:2、3、5、7、11、13、17、19

  有两个以上因数:4、6、8、9、10、12、15、16、18、20

  ②认识质数

  师:先观察只有两个因数的特征,他们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呢?

  (出示: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师:我们给这样的数取名为:质数(或素数)(课件出示)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

  师:谁能举出几个质数的例子,并说说为什么是质数。举得完吗?说明了什么?(质数有无数个)

  师:最小的质数是几?最大的呢?

  ③认识合数

  师:再看4、6、9、10等这一类的数,它们的因数跟质数的因数比较,有什么不同呢?

  引导小结: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

  师:我们给这样的数取名为:合数。(板书:合数)(课件出示)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师:谁再举出几个合数的例子?举得完吗?说明了什么?(合数也有无数个)

  想一想:最小的合数是几?最大的呢?

  ④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现在还剩一个1,它是质数还是合数?

  交流明确: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⑤小结

  师:按照因数个数的多少,自然数又可以分为哪几类呢?

  明确:按照因数的个数,把自然数分为质数、合数和1三类。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找1~20各数因数,到课中观察因数的个数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分类,从而引出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举例,进一步加强对概念的理解,明晰概念后,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完善学生对自然数的分类方法的掌握,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100以内的质数

  师:如果请你们找出100以内的质数都有哪些,可以怎样来找?

  生讨论汇报。

  预设1:可以把每个数都验证一下,看哪些是质数。

  预设2:先把2的倍数画去,但2除外,画掉的`这些数都不是质数。3的倍数也可以……

  师: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一些?(预设2的方法)

  引导小结:利用百数表和2、3、5倍数的特征,选用筛除法去找质数。

  四人小组合作,利用百数表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并思考:在找的过程中,画到几的倍数就可以了?

  全班交流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依托小组活动,先制定找的方法,然后实际操作。在找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

  (3)沟通联系,形成能力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自然数都可以怎样分类?

  学生交流后,明确:

  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分为:质数、因数和1;

  自然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分为:奇数和偶数。

  师:请大家结合所学的这些知识介绍自己的学号。

  随机抽取学生介绍,并适时拓展。

  3、巩固练习

  (1)将下面各数分别填入指定的圈里。

  27 37 41 58 61 73 83 95

  11 14 33 47 57 62 87 99

  (2)下面的说法正确吗?说说你的理由。

  ①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②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③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④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

  辨析:

  ①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学生举反例反驳。

  引导:你是怎样很快的找到这个数的,能说说方法吗?

  交流,明确:先写出所有的质数,再找其中不是奇数的。

  板书找的过程,并标注特殊数。

  引申:这句话怎样改就对了?

  交流,明确:除2外,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辨析:“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

  学生分组辨析,每两大组辨析其中的一句话。

  小组合作,用刚才列举的方法找到特殊数。

  小组代表上台板演辨析的过程。

  对比,明确:

  除2外,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因为9、15等特殊数的存在,“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是错的。

  (3)括号内填入正确的质数。

  15=()+()18=()+()

  22=()+()49=()×()

  4、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知道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的多少,可以分为三类:质数、合数和1,并且知道质数和合数的定义。

  (三)课时作业

  (1)填空。

  ①在1~9这9个自然数中,相邻的两个质数是()和(),相邻的两个合数是()和()。

  ②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是最小的合数,十位上的数是最小的奇数,个位上的数既是质数又是偶数,这个三位数是()。

  答案:①2和3;8和9 ②412

  解析:综合应用概念,熟练找出10以内的质数和合数。【考查目标1、2】

  (2)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①八位号码从左到右排列,第一位上的数是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一位数。

  ②第二位上的数是最小的质数;第三位是最小的合数;第四位上的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③第五位上是小于10的最大合数;第六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第七位上是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最后一位上是8的最大因数。

  答案:62419918。

  解析:综合练习题目,既复习因数、倍数的概念及找因数倍数的方法,又巩固质数、合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考查目标2、3】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

  2.会有序地思考,掌握了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3.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学习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学习难点】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算式0.7×6=4.2中的0.7和6都叫_________,4.2叫做_________。

  2.认真阅读课本,我又有了新的收获。

  (1)在算式2×6=12中,我们说_________是_________的因数,也是_________的因数;_________是_________的倍数,也是_________的倍数。

  (2)从算式3×4=12中,_________和_________是_________的因数,_________和_________是_________。的倍数。

  (3)除了2、3、4、6是12的因数外,_________也是12的因数。

  3.我的小问题: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和这里讲的因数一样吗?

  (1)我的想法:_________。

  (2)小组代表交流、汇报。

  2.自学课本例题,思考:

  (1)18的因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有_________个。

  (2)18的最小因数是_________,最大因数是_________。它的因数的个数是_________的。

  (3)也可以这样表示:

  18的因数

  3.组内交流并讨论:怎样找最快,而且不容易遗漏?

  我的想法:_________。

  4.小组代表汇报,总结。

  三、过关检测。

  1.填空我最棒。

  (1)根据3×9=27,我们说_________和_________是_________的因数,_________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倍数。

  (2)15的因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3的因数共有_________个,最大因数是_________,最小因数是_________。

  (4)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24,这个数是( )。

  2.我是小法官。

  (1)在14=2×7中,2和7是因数,14是倍数。 ( )

  (2)一个数的因数总是比这个数小。 ( )

  (3)1是所有非0自然数的`因数。 ( )

  (4)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 )

  3.1的因数有_____个,7的因数有_____个,10的因数有_____个。

  四、自我评价:

  今天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我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的表现很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2.我能熟练地求出一个数的倍数。

  3.我能理解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4.了解什么是完全数。

  【学习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学习难点】

  熟练地求出一个数的倍数。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_________的,最小因数是_________,最大因数是_________。

  2.因为72÷8=9,所以_________和_________是_________的因数,_________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倍数。

  3.24的因数有__________________。最大的因数是_________,最小因数是_________。

  4.从3×2=6、3×3=9、3×4=12中,我发现6、9、12都是3的_________。还有________等数也是3的倍数。

  5.我的小问题: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1.自学课本例题,思考:

  (1)2的倍数有_________

  (2)2的最小倍数是_________,有没有最大的倍数?

  (3)也可以这样表示:

  2的倍数

  2.组内交流并讨论:

  (1)怎样找最快,而且不容易遗漏?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同学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

  (2)2的倍数为什么找不完?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代表交流汇报。

  4.梳理总结。

  三、过关检测。

  1.猜一猜,填一填。

  (1)15的因数有__________________,15的倍数有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1,这个数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18,这个数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数是42的因数,又是7的倍数,它还是2和3的倍数,这个数是_______________。

  (5)一个自然数比20小,它既是2的倍数,又有因数7,这个自然数是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小法官。

  (1)一个数,它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它本身。 ( )

  (2)一个数的倍数一定大于这个数的因数。 ( )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 )

  (4)因为36÷9=4,所以36是倍数,9是因数。 ( )

  (5)57是3的倍数。 ( )

  (6)12的倍数只有24、36、48。 ( )

  (7)1是1,2,3,…的因数。 ( )

  3.一个数是42的因数,同时也是3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多少?

  四、自我评价。

  今天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我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的表现很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复习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1、 问题:草地上有六个人在玩游戏,他们的平均数是10岁,请你想象一下是怎样年龄的五个人在玩游戏?

  2、 学生交流后,教师出示图片:这些人年龄分别为1岁、3岁、3岁、3岁,40岁。学生交流巩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 交流:用平均数10岁描述这些人的平均年龄合适吗?为什么?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平均数有时会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与学生一起欣赏图片组:小淘应聘记。

  A、应聘广告:月平均工资1000元。B、勤奋工作,满怀喜悦去领工资。C、思考:怎么这么少?才600元。D、找财务部门理论。E、出示公司工作人员月工资一览表。

  经理 副经理 员工 员工 员工 员工 员工 员工 员工 员工 员工

  3000 20xx 900 800 750 650 600 600 600 600 500

  2、学生观察表格,交流自己的感受。

  思考: 1000元时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什么大部分人的工资不到1000元呢?用1000元反映公司员工的月收入合适吗?

  使学生再次体会平均数受极端数据的影响时就不能很好的代表数据的集中趋势。

  3、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思考:你认为用怎样的数反映公司员工的月工资比较合适?

  A、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B、教师在肯定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除了平均数以外,数学上还有两个统计量可以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那就是“中位数”和“众数”。

  C、理解“中位数”及“众数”的概念。学生先按照自己的理解说一说,然后师生共同小结。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顺序排列,中间的数就是这组数的中位数。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是这组数的众数。

  D、学生找出员工收入的中位数及众数,与平均数比较,感受中位数与众数的特点。

  教师小结:数据650处于中间,反映的是中等水平的工资,能表示这组数据的中等水平。600元出现次数最多,体现的是多数人的工资水平。

  4、学生交流得到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及众数方法,并说一说自己还存在哪些疑惑。

  三、解除疑惑-----对中位数和众数的再认识。

  师生共同完成三组练习。学生说一说自己对中位数、众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师生小结:当一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一组数据的众数不唯一,也可以没有。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可能是同一个数。

  四、解决问题-----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

  1、学生谈一谈课前草地上几个人年龄的平均水平用哪个数反映比较合适。使学生认识到:用众数比用平均数要合适一些,3不仅是这组数的中位数,也是它们的众数。

  2、课本练习:一组学生1分钟跳绳次数如下:234 133 128 92 113 116 182 125 92。

  (1)分别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2)你认为平均数、中位数哪一个能更好的表示这组同学的跳绳水平? 学生根据数据特点交流自己的看法。通过观察与交流,使其意识到:这组数据中出现了234这样的极端数据,用平均数就不太合适,所以可以用中位数代表这组数据的总体水平。

  五、小调查。

  在一些比赛中,计算选手的最后得分时,往往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剩下得分的平均数,把它作为该选手的最后得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后,教师鼓励学生课后开展调查活动,便于再次的交流讨论,也使其体会到中位数、平均数在生中的应用。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教学内容:

  教材60-61“分数混合运算(三)”

  教学目标:

  1.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用方程解答应用题。

  2.找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揭题

  1.理解以下条件的.意思

  女生比男生少1/3

  本月用水比上月节约了1/4。

  2.引入新课。

  出示问题: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八月份节约了1/7,八月份用水多少吨?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请学生先估一估哪个月用水多,哪个月用水少?八月份大约用水多少吨?

  2.读题、画图;帮助理解题意。

  3.根据线段图找出数量关系。

  4.设哪个量为X,引导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5.要求尝试检验

  6.归纳这类应用问题的解题方法。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完成教材第60页

  “练一练” 第1题 提示:能简算的请根据运算定律简算。

  2.完成教材第60页

  “练一练” 第2、3题,用方程解或列除法算式都可以。

  3.完成教材第60页

  “练一练” 第4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在学习中遇到了什么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

  2.预习“百分数”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认识从一个方向看到平面图形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物体的形状。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

  2.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等一系列操作活动,在体验平面图形与立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并体会如何通过一个或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摆出小立方体。

  【教学难点】

  能通过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并确定小立方体的形状。

  【教学用具】

  小立方体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一)看一看,说一说。

  1.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的有哪几个?

  2.从正面看到的形状的有哪几个?

  (二)书本练习一第1题。

  二、情景导入。

  我们四年级学过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物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同学们,大家喜欢搭积木吗?你们看,只要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能用积木搭出各种各样的图形。今天我们也一起来搭一搭。

  三、探索新知。

  1.出示例1:按要求摆一摆。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的图形。

  (1)师演示三种摆法。你来看看老师摆得对不对?(实物摆一摆)

  (2)你还可以怎样摆呢?学生动手拼摆,并与同伴交流摆法。

  (3)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提供多种摆法。

  (4)如果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学生动手拼摆,在小组中交流摆法。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提供多种摆法,只要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5)提问:通过拼摆,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

  ①虽然摆法各不相同,但只能添加到(前)面或(后)面,不能添加到(上)、(下)、(左)、(右)面。

  ②只给出(一)个方向观察的图形(无法)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2.教学例2。

  出示例2:你能摆出兰兰所观察的图形吗?

  猜一猜,在同学们动手摆之前一起来猜猜要用几个小正方体。

  动手操作,让学生根据例题提供的从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的图形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与同桌交流摆法。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呈现多种图形。

  提问:通过刚才的拼摆你有发现了什么?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一旦确定了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的图形,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也就确定了,也就是说本题只有一种摆法。

  3.运用新知。

  (1)判断:一个几何体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这个几何体一定是由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

  (2)教材“做一做”。

  (3)教材练习一第2、3、4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给出一个方向观察的图形无法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二)由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还原立体图形。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一第5、6、7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地14-15页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借助分类思想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质数和合数,并能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能在百数表中正确找出100以内的质数,熟记20以内的质数。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理解题意-分析解答-回顾反思”的方法推导出奇数加奇数的和是偶数,奇数加偶数的和是奇数,偶数加偶数的和还是偶数的结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体验和探究的过程中,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感悟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意识,同时注意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掌握“阅读理解题意-分析解答-回顾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区分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教具: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小黑板出示)1-20的各数中,看到者需数字你能想到最近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1,3,5,7,9,11,13,15,17,19是什么数?

  2,4,6,8,10,12,,14,16,18,20是什么数?

  2,4,6,8,,10,12,14,16,18,20还是什么的倍数?

  5,10,15,20都是什么的倍数?

  3,6,9,12,15,18都是什么的倍数?

  10,20既是什么的倍数,也是什么的倍数?

  ………

  同学们能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回答这些问题,说明你们做的太棒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些可爱的数字,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和意想不到的发现。

  二、组织研究,体验发现

  1、说明方法

  师:你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很有价值,怎么研究这些问题呢?先让我们来共同回忆以前研究数的方法,哪位同学先来说一说,该怎么做?

  我们一般是找一组数据,再观察,讨论,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2、小组合作研究

  科学的论证都来自于实践,下面就请同学们以1-20这些数入手来共同研究质数和合数的相关知识。

  小组合作提示:

  找出这些数的因数有哪些?

  仔细观察这些数的因数的个数,会有什么发现?

  根据因数的个数把这20个数进行分类,小组交流。

  3、老师巡视合作情况,点名学生汇报

  2的因数有(1,2)

  3的因数有(1,3)

  4的因数有(1、2,4)

  5的因数有(1、5)

  6的因数有(1,2,3,6)

  7的因数有(1,7)

  8的因数有(1,2,4,8)

  9的因数有(1,3,9)

  10的因数有(1,2,5,10)

  11的因数有(1,11)

  12的因数有(1,2,3,4,6,12)

  13的因数有(1,13)

  14的因数有(1,2,7,14)

  15的因数有(1,3,5,15)

  16的因数有(1,2,4,8,16)

  17的因数有(1,17)

  18的因数有(1,2,3,6,9,18)

  19的因数有(1,19)

  20的因数有(1,2,4,5,10,20)

  前面我们根据什么,就把自然数分为了哪两种数?

  而现在我们找的是1至20里的什么数呢?

  我们又可以根据什么数的个数,又可以把自然数分为几类呢?

  第一类是只有一个因数的:1

  第二类是有两个因数的:2,3,5,7,11,13,17,19。

  第三类是有两个以上因数的:4,6,8,9,10,12,14,15,16,18,20。

  你们的发现特别有价值说明你们有很强的观察能力。下面还有哪个小组也这样分?

  4、总结概念

  像上面这样,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就叫质数。也叫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就叫合数。

  哪1呢?

  1不符合质数的特征,也不符合合数的特征,所以,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谁来说一说0属不属于上面三种里面的哪一种呢?

  师:0虽然是自然数。上面的三种是“除0以外的自然数,按它的因数个数来分”。而我们前面学因数和倍数时就特别说明,所研究的数是指非0自然数。0不属于我们研究的数,所以它都不属于三种里的任何一种。

  5、找百以内的质数

  (1)让学生小组合作找,教师巡视。

  (2)点名说一说怎么找。

  (3)时引导学生找。

  (4)、请学生说说找的方法。

  6、师引领总结叙述:自然数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如:按因数的个数可以把自然数分为几类?(三类,既质数、合数和1三类);如果按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把自然数分为几类?(两类,既奇数和偶数两类)。下面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出示例2:奇数+奇数=什么数

  偶数+偶数=什么数

  奇数+偶数=什么数

  小组活动提示: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用什么方法可以推导出结果?

  (3)你的结论正确吗?你怎样证明?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是怎么研究的?

  从题目中谁知道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什么数和数什么相加,什么数和什么数相加,什么,看加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可不可以举例子来说明呢?

  “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所采用的方法和刚开始上课时所用的方法一样,先找一组数据,找出其中的奇数和偶数,然后用其中的数据来证明就行了吧”。

  例、1,2,3,4,5,6,7。然后来证明。

  奇数+奇数=偶数(1+3=41+5=61+7=8)

  偶数+偶数=偶数(2+4=62+6=84+6=10)

  奇数+奇数=奇数(1+2=31+4=51+6=7)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

  那我们来在黑板上演示一下。

  还可以举一些大数试一试,如:235+123=358246+368=614123+248=371)得到的结论还是和上面一样。

  三、巩固练习

  1、请你来判断。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3)在1,2,3,4,5,……中,除了指数以外都是合数。()

  (4)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根据所给提示写电话号码

  师:你想知道我的手机号码吗?

  它是最小的奇数()

  它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3()

  它是10以内最大的质数()

  它是10以内中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它是10以内3的最大倍数()

  它是最小的合数()

  它是所有非0自然数的因数()

  它是从小到大排列的第五个自然数()

  它是10以内的自然数中相邻的合数,而且是第一个合数()

  它是10以内中3的最大倍数()

  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四、作业布置(课本练习四的1-4题)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

  2、质数和合数是按什么来分的?

  板书设计

  质数和合数

  奇数偶数

  质数合数1

  自然数按什么来分而分为奇数和偶数?

  自然数又按什么来分又可以分为质数和合数、1呢?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宽、高的概念。

  2、能会计算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4、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三、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施及相关课件,长方体实物模型两个(其中一个两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长方体的框架一个。

  五、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纸盒和一把尺子。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了几位老朋友,同学们看,你们认识它们吗?(屏幕上显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生:逐个说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前面所学过的平面图形,现在你们再看这些图形,和前面那些图形一样吗?(屏幕上显示: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长方体。)

  生:不一样。

  师:(指着图)像这样的图形,就是立体图形,今天,我们一块来研究立体图形中的一种图形(屏幕上显示:一个长方体)长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面的认识:

  师:根据同学们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谁能说说长方体的大概样子呢?

  生:它的大概样子是长长的,方方的。

  师:请同学们在这些图中,找出长方体(出示课件)第几个是长方体?

  生:回答。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生甲:烟盒,牙膏盒,药盒等。

  生乙:电冰箱,收音机,微波炉等。

  生丙:砖,床,衣柜,教室等。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物体是长方体,只要同学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很多很多。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跟着老师一块儿摸一摸(教师拿着长方体教具引导学生摸长方体的面)你摸到了什么?

  生:我摸到了长方体的面。

  师:它的面是怎样的?

  生:是平平的。

  师:这样平平的面到底有多少呢?请同学们注意观看屏幕(出示课件)。

  生:6个面。

  师:你们手中的学具也是6个面吗?数一数。

  生:6个面。

  师:对,这是我们对长方体的第一个发现,长方体有6个面。(板书:6个面。)这6个面到底有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再注意观看屏幕(逐个出示:上下两面重合,左右两面重合,前后两面重合。)

  师:现在,你看到长方体哪两个面怎么样了呢?

  生:上下两个面完全重合在了一起。

  师:说明这两个面怎么样呢?

  生:说明这两个面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师:现在哪两个面又重合在了一起?

  生:左右两个面完全重合到了一起。

  师:说明左右两个面怎么样呢?

  生:说明左右两个面大小完全一样。

  师:接下来哪两个面会重合到一起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想出来了请举手。

  生:前后两个面会重合到一起。

  师:这位同学到底猜想的对不对呢?咱们一块来看大屏幕(显示:前后两个面重合。)这位同学猜想的对吗?

  生:对。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长方体6个面都是什么形?

  生:6个面都是长方形。

  师:是不是所有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仔细观察一下。

  生甲:我的长方体学具6个面都是长方形。

  生乙:我的长方体学具4个面是长方形,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师:一般情况下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在特殊的情况下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及电脑演示,我们就可以得到长方体面的特征。(师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大小相同。现在请同学们齐读长方体面的特征。

  生:齐读。

  2、棱的认识:

  师:(拿出教具边指边说)两个面相交的一条边,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棱。现在请同学们拿出长方体学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棱,你有什么感觉?

  生:有割手的感觉。

  师:看着棱,你发现了什么?

  生:棱把相邻的两个面分开了。

  师:长方体的棱有多少条呢?数一数你的学具。

  生:12条。

  师:(拿出长方体棱长框架,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依次数出长方体棱长。)12条。这是我们的第二个发现,长方体有12条棱。(板书:12条棱)

  师:现在,大家一块来研究长方体的棱有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学具,边观察边用直尺测量,思考一个问题:1、长方体12条棱按长短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带着这个问题,四个人为一小组,边讨论边分。(师巡视)

  师:讨论好的小组请举手。

  生甲:我们小组把12条棱分成了三组,最长的4条分成了一组,较长的4条分成了一组,最短的4条分成了一组。每组棱长度相等。

  生乙:我们小组分成了两组:最长的4条分成一组,剩下的8条分成一组。

  (师:到底这两组同学分的对不对呢?请同学观看大屏幕,显示1:最长4条分成一组,最短4条分成一组,剩下4条分成一组。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分成。显示2:最长的4条分成一组,剩下的8条分成一组。)这两组同学分的对吗?

  生:都对。

  师:12条棱一般情况下分成3组,每组有4条棱长度相等。特殊情况下分成2组,一组有4条棱长度相等,另一组有8条棱长度相等。相等的棱是相对的,也可以说成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长方体的棱的特征我们就可以总结为(师边说边板书: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3、顶点的认识:

  师:(拿出教具边说边指)三条棱相交的这一个点,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顶点。拿出你们的学具,摸摸长方体的顶点,有什么感觉?

  生:有扎手的感觉。

  师:这样的顶点有多少个呢?现在请同学们观看屏幕(显示:长方体的顶点)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生:8个顶点。

  师:是不是所有的长方体都有8个顶点呢?拿出你们的学具数一数。

  生:8个顶点。

  师:对,第三个发现,长方体有8个顶点。(师板书:8个顶点)

  师:(出示课件)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边说边用鼠标指三条棱)

  生:不相等。

  师:相交于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边说边用鼠标指长、宽、高)。

  师: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出示学具边说边用手指)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现在,请同学们看着老师的学具,老师用手指,同学们说出它的长、宽、高。(师把教具竖放、横放、侧放、让学生说出长、宽、高)

  师:实际上,长方体的长、宽、高是根据长方体所放的位置的不同而改变的。现在咱们来做一些练习题。(电脑出示:练习题1)

  三、课堂巩固

  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面画“√”,错误的在括号里画“×”。)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2)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

  八、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特殊情况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大小相等

  (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8个)顶点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04-22

数学下册教案02-02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7-07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04-03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5-15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11-08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03-12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3-28

[推荐]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