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空空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时间:2024-05-20 15:25:37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美术教案[常用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美术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教案[常用15篇]

小学美术教案1

  目的:

  学会一些素描的基础知识,能够利用素描的表现方法描绘简单的物体。

  上课班级:

  9年级

  课时:

  预计2-3周

  准备:

  石膏几何体、画板、画架、素描纸、铅笔、橡皮等。

  重点:

  形体的把握。

  难点:

  用对比的方法造型和表现光照产生的影像变化。

  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由3个大的方面组成:一是讲解和范画,让学生有初步的感性体验。二是石膏球体的写生练习。三是简单物体的组合写生。这个过程是学生练习的过程,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或者范画,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一、提出本学期要求,本学期以练习素描基本功为主,然后涉及色彩和速写,准备毕业后的升学考试。

  二、根据石膏球,讲解物体的明暗变化。素描是通过单色铅笔或者炭笔、钢笔等,对物体的造型或明暗变化加以描绘,从而塑造形象的画种。常作为绘画基本功的练习。

  在石膏球上,物体由于受到光照的作用,产生了亮部和暗部两大部分。受到光线照射的地方叫亮部,没有光线照射的地方是暗部。在亮部和暗部之间有明暗交界线,是亮部和暗部的交界处,一般是最暗的地方。应该作为重点来突出,这样才能突出物体的明暗层次,画出它的立体感。

  画法:1、在纸上正确安排好空间,一般左右留边均衡,上下留边为下大上小,这样便于突出物体在环境中的纵深关系,有利于空间感的表现.

  2、确定上、下、左、右的边界,用直线画出球体的方位。

  3、根据球体的特点,用直线造型,逐渐切出球体的圆形。

  4、修整。通过反复观察比较,调整圆形中不协调的地方。

  5、找出明暗交界线,从明暗交界线开始,给暗部上调子,把整个暗部连同投影都统一起来。

  6、从画面最暗的地方开始画起,注意通过比较来确定每个部分的色调在全部画面中的地位。注意应该通过互相比较,弄清楚各色调之间的关系,逐步加深。不要一次性画到很重的色调,这样会很孤立,缺少了色调之间的平衡关系。

  2.小学美术怎么教

  小学的美术主要不是教他怎么画画

  主要是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培养了兴趣对一生的艺术创作都有好处

  要是以后他们真的是想一直搞艺术搞下去

  就教素描啊

  打好基础是关键啊

  小学考初中的美术也是要考素描的

  从基本的几何体教起(三角体 长方体 圆`````)

  培养他们的空间感

  再教下透视

  还可以教下卡通 小孩子比较喜欢的 也可以培养兴趣 也可以培养速写能力

  其实小学不是准备以后搞艺术的'

  也学不到什么

  以后准备搞艺术的

  就是打基础

  不要学难的

  把基本的几何体搞的一清二楚就很不错了

  祝你的学生能很开心的画好画

  你能很开心的当好老师

  关于书的问题 你自己不是学过美术的嘛

  把自己知道的基本素描方法教好就可以了

  卡通画就随便画点比较流行的卡通

小学美术教案2

  平平稳稳:

  (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对称与均衡的现象,并能说出生活中存在的对称与均衡

  2、用剪纸绘画等形式表现对称与均衡的作品

  3、说说对称与均衡现象给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对称与均衡的含义,并对生活中及美术作品中对称与均衡的现象作出准确判断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灵活利用材料表现作品

  课前准备:师准备表现对称与均衡现象的活动教具(贴图),或借一只天秤和收集对称与均衡形式的范画;生准备制作材料,百宝箱 课堂教学:

  一、引导阶段:

  1、师出示对称形式的范作,复习对称知识:左右两边的图形色彩相同就称为对称请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对称现象

  2、介绍新知:看书中的知识窗,认识多种形式的对称:中心线对称中心点对称

  3、赏析书中的.对称范例,再请学生找找对称的例子

  二、发展阶段:

  1、师出示活动贴图,在中心线或点的一边摆放一个造型,请生选择合适的造型放在另一边,形成对称形式

  2、师将其中一边另换一造型,引导学生认识均衡

  3、赏析书中或师收集的均衡形式图例,师再以纹样骨格的方法演示对称与均衡

  4、生说说生活中的均衡现象

  5、小结对称与均衡的特点:给人整齐平稳的感觉

  三、学生创作:

  1、用剪纸拼贴绘画等方式,小组合作或独立完成一幅对称或均衡形式的作品

  2、教师辅导:强调对称是两边或四周一样,而均衡是视觉上感受平衡,造型和色彩不必相同

  3、展示作品,师生评价

  四、拓展:回家用立体材料进行对称或均衡的创作

小学美术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2、学生准备学具: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绘画笔等。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主要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归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2、发展阶段

  首先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思路: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然后让深长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学生很难将对称表现得精确,这并不重要,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只要能表现出万花筒的图案就可以了。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3、收拾与整理

  学生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欣赏动漫片及动漫形象,了解动漫知识。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了解卡通形象设计过程和方法,学会画简单的动漫形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设计练习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艺术表现力。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及对活动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活动重点:应用多媒体与活动及复合型培训的理念,加深学生对卡通画知识的了解,并能运用各种绘画表现形式临摹卡通画形象。

  教学活动难点:尝试用夸张、变形、幽默的手法画动漫形象。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VCD卡通片图片若干张动物人物表情场景图片等等

  2、学具准备:铅笔卡通图片颜色等

  教学过程:

  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看过的电影或电视剧呢,有喜剧片、动作片、科幻片等等。那大家想想我们刚才看到的.视频又属于什么片子呢?

  生:动漫片。

  师:好,老师准备了几个抢答题,请同学们抢答,答对的给本小组加分。课件出示抢答题

  1、刚才看的视频片名是什么?主人翁是谁?

  2、这部动漫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你还看过其它动漫片吗?请说说你喜欢的动漫形象。

  师:对,这些都是我们大家很熟悉的动画片,也叫做卡通片。那同学们想不想看动画片、了解和学习动漫通片的知识呢?

  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我喜欢的动漫形象》

  出示课题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的那些卡通形象,我们除了在卡通片里看到外,还在那些地方见过?

  生:书包上、笔上、衣服上??

  师:对,他们还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1、观察欣赏

  利用多媒体出示生活物品,引导学生发现动漫在生活中的运用。

  2、欣赏后请学生思考并讨论

  你最喜欢哪个动漫形象?为什么?

  3、表演体验、

  你喜欢的动漫故事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最有趣、最深刻的印象?

  (有趣的情节,造形和色彩,提高审美能力)请同学来表演自己喜爱动画片中的某一

  角色,并说出它的特点。下面同学猜猜他(她)表演的是谁?

  绘画练习、实践探究

  ①请同学们进行卡通形象绘画练习,每人临摹一个有趣的卡通形象,教师巡视指导。

  (包括动植物、人物、日常生活用品(时间为15分钟)。播放轻音乐激发他们的创作思维。

  ②在学生创作的同时播放一些以下动漫形象供学生参考。

  展示作品、评价作品

  各小组互赏互评,选出一幅最能代表小组水平的作品,上台展示,促进相互间的交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纸拎袋的用途,初步掌握纸拎袋的基本设计与制作方法。

  2、运用各种纸材、废旧材料,通过折、剪、画、贴等方法制作一只既实用又美观新疝纸拎袋。

  3、培养关注生活、美化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实践和创新的滢趣与能力。

小学美术教案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表述或演示节日期间的有趣情景,画出节日的画面景象,讲述其中的故事.

  2、通过教、学双边活动,让学生了解运用主体、色彩等绘画元素表现节日画面的方法,运用绘画或剪贴等方法创作,传达快乐心情.

  3、让学生通过对不同节日中快乐场景的描绘,培养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热爱生活、珍视传统节日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以绘画或手工制作方式表现有新意的节日情景,了解节日的文化内涵.

  难点:在描绘中抓住节日的特点,用恰当的美术元素表现家人的丰富内涵,并从中体验快乐.

  教学准备

  教师用具:辅助课件、影像资料、作品挂图、示范玩具等.

  学生用具:绘画或手工制作工具和材料、与节日有关的文字和照片资料.

  教学过程: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结合近期的节日,让学生表达对这一节日的印象.然后,出示教师范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并板书课题.

  二、发展阶段

  师生交流:教师出示的范作表现的是哪一节日的瞬间?这一瞬间的画面中都有哪些视觉元素?(点、线、面,色彩,构图,人,物、景等)画面的主体是什么?画面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快乐、喜庆、幸福或沉思、伤感、期待等)画面为什么使人产生这样的心情?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表现的?教师及时板书知识点.此教学环节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引发学生对表现节日这一主题的关注和思考.

  三、交流探讨

  出示一组不同节日瞬间的照片,鼓励学生运用以上交流中所学到的知识,有选择地分析最喜欢或熟悉的一张节日瞬间照片,使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也可由其他同学参与并发表不同看法)分析作品的关注点.这一教学环节重在强化运用所学知识对主题进行独立分析,为创作做铺垫.

  四、示范演示

  教师可根据以上环节,选择学生没分析过的节日照片进行示范,同时表明构思意图,简要说明这一节日特点、内涵以及意义,从构图、造型、色彩和各种美术元素的使用到主体物的选择都与这一特定节日相吻合,然后大胆勾画或采用剪贴方式,及时出示完整作品.示范过程中不必强调造型的准确,但对画面中所使用的美术元素如何更好地表达节日气氛、特点和内涵要多加关注.为鼓励学生独立创作,教师可再出示几种不同形式的节日范作(如立体式、折叠式、镂空式、开窗式)供学生参考.

  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学生说说自己的构思、采用的表现方法,并把自己的`构思、画面形象加以简要描述.

  五、作业练习

  教师应对照本课教学目标设计作业,提供部分节日名称,提示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或最熟悉的节日场景进行描绘,要求学生把快乐的瞬间恰当地表现出来.

  六、作业展示与讲评

  将学生作业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并评价自己的作品.教师围绕作业要求对学生作品提出参考建议.

  教师对学生作品的造型不应要求太高,只要作业生动有趣且用适合的美术元素表达出节日内涵、场景和快乐的心情即可.

  七、收拾与整理

  引导学生在课后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表现节日的图片资料.

  引导学生整理好美术工具和材料,尤其是剪纸的同学,应注意使用刀具、以及保存环境卫生.

小学美术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感知圆形、方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基本形状;

  ②能用线条等方法表现圆形、方形的组合物象。

  2、过程与方法:

  ①在视觉、

  触觉感官体验中感受圆形、方形不同形状特征和概括观察物象的方法;

  ②在尝试中体验各种材料工具表现圆形、方形物象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在参与中感受圆形、方形是一切物象基本形的科学现象;

  ②在合作竞赛中,尝试交往与共同努力获取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圆形、方形概括、观察和表现物象。

  难点:感受圆形、方形不同形状特征和概括表现物象。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师:课件,圆形、方形实物;

  生:绘画用具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动主体

  1.故事引入:从前有两个好朋友,它们的名字分别是圆圆和方方。有一天,它们发生了争吵,都说自己的本领大、朋友多。圆圆说:“我的本领可大了,圆形的物体可多了:太阳是圆的,星球是圆的,皮球是圆的.”;

  方方说:“我的本领也不小,而且我的朋友也很多,你们看:电视机、房子、盒子”;两个个好伙伴都生气了,谁也不让谁。

  (课件出示不开心的圆、方表情)

  2.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帮忙劝劝它们:

  想一想,圆圆、方方还有哪些朋友?

  3.(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圆方物体)看来这两个个好伙伴朋友都很多,本领都很大,

  生活中少了那个形状都不行。

  如果没有了圆形,汽车变成方或尖的还能开动吗?如果没了方形,

  房子变成圆形怎么立得稳?所以这两种形状,在生活中缺一不可。

  (课件出示终于露出了笑脸的圆、方表情)

  (二)发挥主体

  1.游戏、感受:这个袋子装着两种不同形状:方形、圆形,请同学分别摸

  一摸,分辨形状,并说出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2.有什么是由圆圆、方方共同组成的?(出示包含两种形状的物体图片),请学生从上面找出各种形状。

  3.能不能用各种圆圆、方方组成一幅画呢?你打算怎么画?欣赏学生绘画作品,看看画面上是怎么用几何形状表现主题的、表达思想的。

  (三)学生创作,发展主体一起来用方方、圆圆创作一幅画。

  (四)作业评价,小结

  1.比一比:谁用圆圆、方方创造的物品最多?谁用它们组成的画面最美?

  2.自评:我画了什么?里面那些物体用了圆圆、方方?

  他评:用美术学过的知识评价(如点线色美、画面物体形状美、组合美)

  师评。

  3.本课小结: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圆圆、方方的物品,同学们只要细心观察

  就会找到许多有趣的发现。

小学美术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验各种材料的不同效果。

  2、引导学生尝试用线材表现烟花。

  3、指导学生学会安全的使用剪刀等工具。

  二、教学重、难点

  1、点、线、面的应用。

  2、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烟花。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一张大纸、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水彩等。学生准备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哪儿见过烟花,都有什么样子的。

  2、引导学生回忆烟花是如何升空的`,用手势表演一下烟花。(同时引导学生发现烟花升空后是从中间向外放射)

  (二)掌握、创作阶段;

  1、观察书上烟花的照片,说说它们的形状象什么?

  2、请几位同学到前面的大纸上,用油画棒或水彩笔画画烟花。其他同学在自己桌子上用水彩笔或彩线摆出烟花的形状。

  3、烟花的形状丰富多变,要如何变?教师在学生画的烟花上进行再创作,有的加粗,有的线加长,有的线弯曲,线一多一密就成了面,让学生领悟点、线、面的大小、长短、粗细等可以让烟花的形状发生各种变化。

  4、教师将五、六支彩色铅笔绑在一起花烟花,出现一种五彩斑斓的效果。鼓励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表现特殊的绘画效果,如:在彩纸上画,用深色油画棒涂满底色后再用硬物刮画等。

  5、每两个人合作完成一幅作品,要求设计的烟花与众不同,可添加上人物、建筑物,增加节日的气氛。

  作业完成后,贴在教室的墙上,互相评价、欣赏。

小学美术教案7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摄影的基本构图法则和用光技巧,学习用主体表现视觉中心与突出主题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取景构图拍摄出有趣的摄影作品,获得敏锐的发现力和观察力、敏捷快速的操作能力与大胆的想象力的发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 能感受摄影瞬间的精彩与光影的魅力,体验摄影学习的快乐,通过照片欣赏,感悟童年生活的美,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学习摄影构图的几种常用方法,能进行取景,拍摄出主题突出的照片。

  教学难点:

  合理构图以突出主题,快速抓取视觉中心的趣味点。

  教学准备:

  智慧教室设备调试、多媒体课件、单反机、卡片机、平板、手机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激趣,话题导入(课件同步播放《童年的影子》摄影作品)

  1、配乐欣赏《童年的影子》摄影作品

  人生旅途,总有童年往事如影相伴,但岁月流逝,记忆难免不在清晰。按下快门能定格往事,留住美好时光;翻阅影集可再现温馨画面,品味精彩瞬间。请同学们仔细欣赏高原的摄影作品《童年的影子》,这幅摄影作品留下了两个骑单车小朋友的快乐瞬间。仔细观察,照片中还有哪两样事物?使画面构成了“童年的影子”的哪两个方面?

  摄影离不开光,有光才有影,没有光就没有画面形象,所以摄影又被称为光与影的艺术。无论是拍摄人物还是风景,观察并利用主体与光影的对比关系,合理安排位置,才能为照片赋予更加生动的美感。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摄影艺术的构图奥秘吧······

  2、引出话题:摄影是运用画面构图、光线、影调来表现主题。

  3、导出主题:今天我们来着重学习摄影的构图、从而拍出不一样的摄影作品。

  二、尝试拍照,了解操作

  1、认识和使用各种类型的照相机。

  教师介绍自己的尼康单反照相机、卡片机、平板等。

  2、尝试拍照

  师生尝试拍照,通过大屏幕展示各自的作品,老师适时点评。

  3、互动探讨摄影的操作过程。

  4、对比分析。

  三、范例分析,认知构图

  总结归纳常用构图法则:

  (1)中心构图:又称紧湊式构图。人们常用这种形式拍摄各种照片,如不依据需要随意采用会使画面显得单调而失去视觉冲击。其实这种构图用法是将景物主体以特写的形式加以放大,从而以局部布满画面,使其具有紧凑、细腻、明暗微观等特点。常用于人物肖像的特写、头像或半身像、显微摄影,还有表现局部细节。对刻画人物的面部往往能达到传神的'境地,令人难忘。如教材《小女孩》、《草原小姐妹》等摄影作品。

  (2)均衡式构图: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常用于新闻、月夜、水面、夜景等题材。

  (3)九宫格构图:又称“井”字形构图,是最为通用的构图形式。采用三分法则,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又点,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构图格式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具有最佳的“黄金分割比”,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所以是均衡式构图的一种经典形式。如教材《老街里的孩童》,照片中的小男孩在小桌子前做着功课,是画面的视觉中心,人物和相应道具构成的主体内容处在九官格构图的“黄金分割点”上,人物前方有较大的视觉空间,并有一只小猫静静地匍匐在合阶上,作为画面的呼应,表现老街的安静和小孩用功学习的情景,(4)变化式构图:又称反常规构图。为了使画面富于韵味和抒发情趣,故意将景物或人物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常用于艺术摄影、体育运动、幽默照片、山水小景等。如教材《俏》摄影作品。

  (5)分析《摔跤手》照片:对比分析主体置于画面中央位置的一组人物照片,一般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眼神等突出主题、表达思想。

  四、寻找主体,摄影作业,自由创作

  作业要求:课本P43页学习活动一,结合构图特点,拍摄身边的事儿(以人物为主)。注意合理安排拍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形成鲜明的视觉中心。

  学生自由拍照,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品展示(作业评述,学习小结)

  教师总结与课堂小结。通过智慧教室先进的交互功能,把学生的作品推送到每位同学的平板电脑上,及时点评每幅作品

  六、拓展延伸,延续兴趣。

  欣赏老师随手用手机拍到的校园春色,激发同学们学习摄影的热情!告诉同学们想要学习专业单反机摄影,可以报学校校本课程摄影。

小学美术教案8

  一、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1、《无笔画》一课是预备年级第二学期中的一课内容,《无笔画》教学设计。在美术创作中,无笔画是一种特有的绘画表现形式,也就是不采用画笔直接绘制,通过一定的技法来表现画面。

  2、无笔画有其偶然性即随意性的一面,又有其可控性的一面。我认为加强其可控性而削弱其随意性,这正是形成无笔画作品的个性特征而防止雷同化的关键。没有随意性不行,因为这正是无笔画的形式所在;没有可控性也不行,因为这正是感情渗透的一个根本环节。许多人想了解无笔画的秘密,其实作品的背后躲着画家自己。我主张无笔画"始欲人意,终于天趣"。

  3、课题《无笔画》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兴趣的带领下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并通过操作练习,使学生在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中,掌握特殊的色彩技法,体会不同色彩技法产生的不同画面效果。

  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开阔视野,提高审美能力,体会创作过程带来的乐趣与美感。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学会不用画笔,利用排水法、对印法、粘贴法、喷刷法、化水法、吹法等制作方法来创作图案。

  (2)过程与方法:

  在制作图案中,发现肌理,认识肌理,创造肌理,从而获得无笔画的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无笔画的乐趣,体验肌理产生的美感,激发对美的追求欲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各种图案制作技法的掌握。

  难点:颜色搭配与色彩浓度的掌握。

  二、教学设计:

  (一)演示导入(给学生演示一个小魔术)

  教学意图:

  利用生动而有趣的排水法来抓住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对无笔画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进入我们的技法介绍,教案《《无笔画》教学设计》。

  师:先拿出一张白纸,用蘸满深色的大刷在纸上刷一遍后,白色的纸上就会出现一张漂亮的图案。(在白色的纸上,老师事先用白色的蜡笔或白色的油画棒画上了漂亮的图案)。

  (二)复习前面一节课学习过的图案技法

  教学意图:

  回想学过的图案技法,加深学生对线描法、平涂法的制作中必须用到笔的印象。从而与后面的无笔画形成对比。

  师:学过的.图案制作技法有:线描法、平涂法。

  (三)讲授新课

  教学意图:通过大量的演示与讲解,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带着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掌握各种无笔画的制作技法。

  师:除了上述两种制作技法外,还有许多不用画笔来制作的技法,今天,我们就与同学们一起来学习这些技法。

  出示课题:《无笔画》

  (一)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有那些不用画笔制作图案的技法。

  1.排水法:

  利用水与蜡不相溶的原理,用蜡笔画纹样,再用颜料涂在纸上。(教师演示)

  2.对印法:

  用颜料在对折的纸上印、拖、拉,产生出各种机理。

  3.粘贴法:

  用胶水画出纹样,并在其上撒上染了色的纸屑或沙子等材料

  4.喷刷法:用喷枪或刷子蘸上颜色后喷刷与画面上。

  5.化水法:用颜色点在湿润的深色画面,造成柔和或渐变的渗化效果。

  6、吹法:颜料滴于纸上,吹出各种图案。

  7、刮画:

  在自制的蜡纸上,用工具在纸上进行刮蜡创作。

  8、拓印法:用准备好的模具在画纸上进行创作.

  师:由学生总结:制作中,不用画笔,应用不同的工具材料也可以产生出许多不同的艺术效果。

  (二)堂练习:

  要求:不用画笔,参考以上图案的制作方法,或根据自己的工具材料,创作一张漂亮的图案。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四)作业展评、评比

  教学意图:

  通过评比,讲解学生的作业,加深学生对本课教学目的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师:1、谈谈你的设计意图。

  2、你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吗?

  3、你认为最好的作品是哪幅?为什么?

  4、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5、挖掘每幅作品的闪光点,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小学美术教案9

  活动目标:

  1、使用油画棒和水彩颜料,运用排水画的激发,表现屋檐栗色的菊花形象。

  2、在观赏、讨论的基础上,能通过绘画表现菊花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征。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重点:

  使用油画棒和水彩颜料,运用排水画的激发,表现屋檐栗色的菊花形象。

  难点:

  在观赏、讨论的基础上,能通过绘画表现菊花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征。

  活动准备:

  1.菊花一盆

  2.幼儿用书,操作纸,油画棒

  3.黑色,深蓝色、红色的水粉(水彩)颜料个两盒,底纹笔若干报纸若反电在颜料的下面

  活动过程:

  1、出示事物菊花,引导幼儿观赏菊花,了解菊花的主要特征。

  教师: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朋友到公园找秋天,你看见的秋天的菊花是什么样子的。

  2、欣赏幼儿用书上的排水画《美丽的菊花》

  提问:画画上有什么?你知道他是什么方法一步一步完成的?

  3、师生共同探索用排水画的手法表现菊花的形态

  请幼儿讲述菊花外形特征,教师示范制作排水画的基本方法:

  用油画棒直接在纸上画彩色的菊花;还可以采用先勾线画出花瓶、花朵、叶子的形状,再给花瓶和花朵涂色。

  示范用水粉(水彩)有序地刷出底色:

  画好后,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水粉颜色,把画放在报纸上,从左到右一排一排地刷行颜色,一定要按一个方向刷。

  4、幼儿创作活动。

  教师提醒幼儿尽量将菊花画得大一些。鼓励幼儿用浅色和鲜艳的颜色表现菊花和花瓶,且涂色要有力,颜色要深一些。

  5、组织幼儿有序的涂底色:

  小朋友用油画棒的'工作完成后,可以到前面放有彩色颜料的桌上来涂底色,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提醒幼儿有序地刷底色,尽量保持画面或桌面的整洁。

  6、展览幼儿的作品

  幼儿互相欣赏,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反思:

  手工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是幼儿用他们的双手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的创造活动。手工活动能促进幼儿手部小肌肉的发育、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心理和其他能力的发展。

  在做菊花的制作过程中,当幼儿遇到困难需要我的帮助、点拨时,就与其一起迎接困难、解决困难。这样,既可以减少幼儿在活动中对教师的依赖性,也可以增强幼儿双手的灵活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如何解决。总的来说,这次活动上得还是比较流畅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抓住教育契机,在增强个体自信的同时,对其他孩子也能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可见,普通的教学活动,只要能抓住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也会得到较好的成效。知道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会让手工活动更加活跃,更生动,幼儿更喜欢。

小学美术教案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地域、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些都是绘画中很好的题材。

  2、过程与方法:学习欣赏画面,提高通过画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会从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发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着多样的节日庆典,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学习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得信息的方法,谈出自己的感受;了解画家(学生)表现节日题材作品的不同特点。

  【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我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节日活动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就走进各民族的节日中感受不同的风情。(课件)

  首先,请你们观看电视屏幕,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猜出这是什么节?

  (教师点击不同节日的图片,学生说)

  二、师生共同探究

  我们国家有这么丰常多彩的节日活动,于是就吸引了画家用画笔来表现它们。(课件)

  1、《火狗舞》:画中人物在干什么?画而表现了什么样的气氛?这种气氛在色彩上是怎么表现的?色彩的神秘感,火光映在人身上金灿灿的感觉。在画人物时的特殊表现形式。

  2、 《腰鼓》:画面中人物与生活中的人物相比,哪个更夸张?画面中的色彩与牛活中色彩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选用这样的色彩进行表现?色彩上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人物的动势以及人物动作夸张的表现形式。色彩主要是为了表现节日的喜庆祥和的气氛。

  3、 《枣园来了秧歌队》:谁是画面上的主要人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知道这是哪儿的农民吗?几个农民在画面的中间位置,醒目、显眼,所以成为画面的中心点。

  三、引导学生分析

  这些节口不但吸引了画家的画笔,而且还吸引了与我们同龄的小朋友的目光。下面我们再一起欣赏同学的作品吧。

  (1)《吃饺子》与《火狗舞庆用这种构图方法表现节日的祥和气氛。在绘画形式上主要用剪贴的形式。这位同学在选择纸材时非常注意色搭配的问题。

  (2)《龙舟》:众多的人物动态表现出节日中的热闹气氛。利用油画棒的特殊效果使画面有了一种动感。《印尼朋友来中国》在这幅画中鲜艳的色彩起到了什么作用?

  (3)请你想一想,你在各种节日活动中乂有多少有趣的事情要与我们分享呢?谁来说一说,如果你来画节中的活动,你会画什么呢?

  提出要求:用色彩表现一个节日活动,要表现出节日的喜庆、祥和、热闹的气氛

  四、讲评作品讲评学生作品:

  主要从色彩、表现形式上评价。

  五、 总结

  绘画是一个窗口,通过窗口我们可以了解各民族的生活以及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每幅作品又可以传递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因此说,绘画是看得见的形象,是记录历史、传递历史的桥梁。

  教学后记:

  在本课教学中,我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从造型上(人物姿态、表情等),内容上(节日的喜庆或传统色彩)、内容上(节日的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其作品中的绘画语言,并加以内化。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加深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同时我还从节日入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学生民族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习惯、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及价值观方面,起到了极好的切入。从而使学生了解了画家(学生)表现节日题材作品的不同特点。

小学美术教案11

  教学目标:1.培养表现力

  2.学习构图和表现的绘画知识

  重点:培养欣赏美的能力

  难点:学习构图知识

  教具:范例、图片

  教学活动:

  一、导入:

  动作随着节拍,姿态伴着旋律,

  丰富而又和谐,多样而又和谐。

  板示课题

  二、出示范例

  选择一种乐器将它巧妙绘画,再组合描绘成有趣的,优美的群像。

  学校里有小乐队吗?经常去看看他们的演出或排练吗?同学们的表演让我们感到更亲切,画出他们演出或排练时的情景。

  试一试,看谁观察的细腻。

  三、比一比看看谁的`画面最精彩?

  四、做游戏

  模仿小乐队吹、拉、弹、唱,进行模拟音乐会。

  五、作业选择:

  1.可以画你想象出来的小乐队。

  2.注意人物和乐器的大小,高低、横竖、位置的穿插变化,讨论一下为什么。

  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教案12

  教学目标:

  1、学会调匀水粉颜料。通过实践,体验两种颜色调变化过程

  2、根据吹画后的效果,展开想像,进行添画创作。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在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过程中,感受色彩变化的美。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根据吹画的效果巧妙地添画。

  教具学具:

  水彩颜料、画纸、吸管、毛笔、调色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导入阶段:

  1、请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做游戏:老师有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人各滴一种颜色在画纸上,再用吸管吹,让颜料混合、互相渗透。利用多媒体的投影仪,让全班同学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的变化过程,并且把看到的变化分别在小组里说一说。

  2、请两位同学上台,再做一次游戏,把看到的变化经小组讨论后,说一说。

  3、教师小结:两种流动的'颜色在互相混合、渗透的过程中变幻无穷,今天,我们一起动手试试,看看这种美妙的变化。

  4、揭示课题:流动的颜色

  二、课堂教学

  1、师示范调颜色:用毛笔蘸水放在调色盘里,再蘸颜料在调色盘里调匀,调到毛笔蘸颜料时,水份饱满且不滴落。

  2、教师示范让颜色互相混合、互相渗接用嘴吹,用吸管吹,等。

  3、师问:除了老师的&39;这些方法之外,大家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使颜色流动吗?(要求同学在小组里讨论,在作业时尝试。)

  4、强调在作业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色彩融合、渗透妙变化。

  5、教师帮助学生一起总结,示范语句表达形式。

  师示范:我用_________办法,让________色和________色融合在一起,我看到:________。

  三、布置课堂作业

  1、会调匀水粉颜料。

  2、用各种方法让颜色互相流动且把观察到的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3、比一比,哪组的颜色流动方法多?说说观察到色彩有什么变化

  四、学生练习

  学生以小组开展作业游戏,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五、小结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说一说用的方法、讲一讲观察到的情况。

小学美术教案13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a) 能够说说曲、直线及物品带给自己的感受。

  b)能够用绘画、剪贴、综合等方法表现曲线、直线的画面。

  2、学习策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3、通过收集不同的直、曲材料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留心生活细节与自主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引导通过反复欣赏、观察使认识直、曲线在画面中的作用

  2、利用身边的材料的曲、直特性巧妙创作一幅图。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曲”或“直”的物品和胶水、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出示挂图:直线形的蜘蛛网,曲线形的蜘蛛网。学生观察说出两张蜘蛛网的区别,及两者的不同所带给人的不同感觉。

  师:“这节课我们谈论‘曲’与‘直’。”(教师板书“曲曲直直”。)

  2、师:“在课前老师先带你们一起去看看线条家族中的曲曲直直”。

  (1)、播放课件《线的认识与表现》,了解直线与曲线的类型及它们给人们的感觉。

  (2)、绘画中的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线有许多的变化,这些变化使线的美感具有无穷的魅力。线的种类大体有直线和曲线两类。直线有:垂直线、平行线、斜线、折线和交叉线等。曲线有:弧线、波浪线、螺旋线等。不同的线给人的感觉不一样。

  (3)、欣赏范图:这是幅山涧流泉的照片,流水形成的优美曲线会给我们柔和、流动、轻快的感觉;而另一幅岩石图,挺拔的直线会给我们明快、简洁、力量的感觉。垂直线给人庄严、挺拔、高洁、希望和正直的感觉;霍克纳作品《更大的水花》使用许多水平线,水平线有平和、安定、静止的感觉。螺旋线则有变化、运动、紧张和不安的感觉。规则的曲线、使人感到明朗、整齐圆滑有序;自由曲线则显得活泼、优美、生动、柔和。

  3、师:你们也带来不少曲与直的物品,互相观察、细心触摸、再跟同组的同学介绍,一起感受一下,特别要讨论一下这样的直或曲的'物品带给你什么感觉。 学生小组讨论,师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交流讨论习惯。

  学生分组介绍,讨论。

  4、直与曲物品展示。

  5、图片欣赏,分析:作品中的曲线、直线或材料用得好吗?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师:用你们手中的材料,想一想可以组成什么样的作品?

  四、小结:作品展示,评出有创意的作品。

  五、环境收拾整理

  教学后记:

  曲直是周围世界常见的两种状态,学生们都能说出大量身边曲直的例子,让学生假设世界上仅存在曲或直一种状态,成为本节课的高潮,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学生会自主发现曲直各有各的美。

小学美术教案14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最令人愉悦的一件事,并以绘画或纸壳画的形式来表现。

  2.学习纸壳画的绘画技巧,通过吹制纸壳来进行创作。

  3.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新思维和再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纸壳画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纸壳画的印刷技巧,掌握水分和颜料的适度使用。

  教具准备:课件、纸壳、铅笔、颜料、调色盘、毛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执行时间:第7课时总

  一、引导阶段:

  要求学生携带记录着他们最愉悦的回忆的照片,并展示给同学们观看。随后请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通过欣赏他人作品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记忆能力。)让我们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别错过他们的精彩哦!

  二、发展阶段:

  观赏版画作品。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纸壳画的表现方式。请同学们在欣赏的基础上思考:纸壳画是通过哪种技法制作而成的?与绘画作品相比,它有何不同的视觉效果?

  学习技巧:

  ⑴、出示使用纸壳制作纸壳画的材料,并鼓励学生思考采用哪些工具和创作方法来制作纸壳画。同时,支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刻、划、撕等方法创造出内容丰富、造型美观的'纸壳画作品。

  ⑵、布置作业任务:在完成纸壳画制作的基础上,思考并尝试如何制作出多色纸壳画。

  在下一节课的准备中配备相应的工具和材料。

  课后反思:由于吹制纸壳材料不易寻找,教师可以考虑让学生使用更普遍的纸壳来进行制作。虽然比吹制纸壳硬,但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制作技巧。

  第二课时执行时间:

  第8课时总

  一、情感升华阶段:

  让学生浏览大量的纸壳画作品(通过课件展示),引导他们认识只有通过善于观察,善于利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来进行不断创新,就会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二、动手操作阶段:

  任务要求:观赏课本中的艺术品,沿用传统纸版画或绘画方式,进行复制或创作。

  操作步骤:启发学生制作原理。

  1.策划设计。2.制作版面。3.添加背景。4.切割、雕刻、涂色、拼贴。

  学生作业:在轻柔的音乐中配合合作精神,搭档完成一幅作品。

  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

  作业评议:选择优秀作品,表彰造型美观、色彩丰富、整体美感出色的作品,颁发最佳搭档奖项。

  教师总结:本课程学生理解了纸版画基础技巧。该技巧在人类生活中广泛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发现、多探索,体验生活的乐趣。

  课后反思:一些学生选择绘画方式。然而,了解到传统纸版画的方法之后,便可以灵活运用于相关领域。培养学生多方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让作业以更多元化的形式展现。

小学美术教案15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年级有两个教学班,学生美术知识掌握得较牢固,上期美术考核人人合格。同学们会欣赏中外美术名作,建筑艺术,民间年画、传统纹样、木雕和中外面具艺术;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进一步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材料做多种尝试,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进行简单的创作;学习了原色、间色、冷暖色等色彩基本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的加以运用,初步学习了铅笔淡彩的画法;通过绘画、拼贴、堆积和组合等方法进行造型活动,积累视觉和触觉经验,能结合各种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和应用设计,能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制作玩具;围绕一定的主题,描绘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按自己的想法反映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用日记画的形式,记录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情感;能进行初步的写生练习,表现人物或物体的大体特征,用各种易于加工的雕刻、塑造材料,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同学们普遍提高了对美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存在问题:

  1、班级之间,学生之间对美术课的兴趣,对美术知识的掌握,理解差距较大。

  2、部分学生想象狭窄,缺乏表现力。

  3、部分学生上美术课没有激情。

  二、教学目标总目标

  学生以个体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论方法,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1、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2、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3、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它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三、教材分析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材分析

  我校采用的湘教版的美术教材,该教材紧跟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贴近儿童心理,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每课都充满了童趣。这册教材共12课,每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个学习内容,教材的可操作性,贴近生活。注重在娱乐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并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

  1、重点:主要放在对学生普及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灵活的掌握对造型、色彩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渗透人文精神。

  2、难点:主要放在让学生自己创造美,学会运用美。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培养审美情操,渗透德育。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遵循审美原则,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力,通过讨论、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积极的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环境,通过思考、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等活动音高学生在美术创造中,创造性的运用美术语言,老师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学习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3、创设一定的文化情景,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学习美术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认识作用,树立正确的人文价值观。

  4、加强师生的交流,确立学生的主题地位,师生间建立情感交流。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心学习,加强属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能力。

  6、重视对学生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7、教师以各种教学手段,如:电视、录像、范画、参观、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五、教学进度

  由于本学期时间紧,任务重,教学进度应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所需课时数哆来咪3课时、彩云衣2课时、布艺温馨2课时、搭架子2课时、周末日记1课时、勤俭小管家1课时、闹花灯1课时、石头说话1课时、家乡古建筑2课时、演戏2课时、联通信息2课时、飞机工厂1课时

  六、检测及评价

  1、平时成绩(考核采取课堂提问、作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占30%。

  2、学习态度(工具的准备)占20%。

  3、期末测试占50%。

【小学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的美术教案06-15

小学美术教案12-18

小学美术教案02-19

小学美术花教案09-22

小学美术教案【推荐】01-03

【热】小学美术教案01-03

小学美术教案【荐】01-03

【推荐】小学美术教案01-03

小学美术教案【热】01-03

【热门】小学美术教案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