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空空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4-05-28 09:24:01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汇总(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汇总(15篇)

小学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过实例观察,感悟数学的美,了解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了解旋转三要素,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掌握基本的旋转方法。

  3.通过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旋转三要素,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教学难点]旋转的步骤与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形学具。

  学具:小棒、三角形学具、带方格的练习纸(每人三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一)创设情境

  图1 师:同学们,老师准备了几幅漂亮的图案,想看吗?请同学们边看边想,老师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这些图案?比比谁的眼睛亮!(播放课件:依次出现5个基本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新图案)

  师:发现了吗,这个风车图案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预设1:这些图案都是用旋转的方法得到的。

  预设2:有的是顺时针得到的。

  (二)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些图案都是由一个简单的基本图形按一定的方向旋转得到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抽象的空间与图形课堂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图案欣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初步体会图形运动的特点,从而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创造良好的氛围。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借助素材,认识旋转三要素 1.认识旋转方向。

  师:刚才,有的同学不仅说出了是用旋转的方法得到这些图案的,还说出了是按顺时针旋转得到的。顺时针就是指旋转的方向,(板书:方向 顺时针)你能用手比划一下顺时针是怎样旋转的吗?旋转的方向除了顺时针外,还有什么方向? 2.认识旋转角度。

  师:刚才我们不仅知道了旋转是有方向的,还认识了旋转的两个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老师这有个钟表,仔细观察,如果分针从12走到9,分针是怎样转的?如果从12走到2呢?如果从12走到3呢?为什么同样是顺时针旋转,分针的位置不一样呢?看来旋转的角度。(板书:角度)

  师:如果分针从3走到6,是怎样旋转的`?追问:旋转了多少度呢?你能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说吗?(分针顺时针旋转90度)如果分针从12转到9,又该怎么说呢?

  3.认识旋转点。

  (1)旋转小棒。

  师:通过刚才分针的旋转,我们知道了旋转运动是有方向和角度的。那么接下来,你能用小棒也做这样的旋转运动吗? (第1页方格纸,将小棒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度)

  (2)展示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怎么知道旋转了90度?90度角在哪儿?谁来指一指? 师:你怎么知道这个角是90度?(看方格纸上的小正方形就知道)如果没有方格纸,怎样确定这是90度呢?

  (3)展示错误,揭示旋转点。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同学这样画的,他画的有问题吗?问题在哪? 师:我们一定要注意所绕的中心点不同(板书:中心点),旋转结果也会不同。

  4.总结旋转三要素。

  师:同学们,看来以后做旋转运动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三个要点,中心点,方向,角度。我们在描述旋转运动时,就要说清楚绕哪个点、按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就像这题目要求一样,能记住吗?谁能把刚才的小棒的旋转完整的再说一遍?(盖住题目要求,让学生多试说。)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熟悉的钟表指针的旋转的观察,在巩固旋转方向的基础上,通过问题的引领,顺势引出旋转角度。旋转点是图形旋转三要素之一,但学生自己不容易想出,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将小棒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度,学生势必出现错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错在哪,从而得出旋转点。

  (二)自主尝试,掌握方法

  1.提供素材,探究方法。

  (1)自主尝试。

  师:同学们,小棒的旋转我们会了,那给你一个图形也按要求来旋转,你会吗?请看屏幕,你能画出将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吗? 图2 师:先想一下,旋转之后的三角形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它大概会落在什么位置上? 师:有想法了吗?你能把旋转之后图形画出来吗?试试看!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再借助手中的三角形纸片,转一转。画完的同学你也可以借助三角形的旋转来验证一下你旋转的对不对,开始。

  (2)学生交流。

  师:你是怎么旋转的?

  预设:我是用这个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了90度,然后画出了这个图形。

  师:刚才这位同学是借助三角形学具,通过旋转得到了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了90度的位置。同学们你们画的和他一样吗? 2.观察比较,感知方法 。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旋转之前的三角形与旋转之后的三角形图形和位置有什么变化? 预设1:三角的大小没有变化。(教师适时小结:也就是旋转之后三角形的每一条边的长短,每一个角的大小都没有变化)

  预设2:三角形的位置旋转了90度。

  师:你们怎么知道是旋转了90度呢?90度在哪儿?从哪能看出来?

  预设:学生指两条直角边说:这两条边的夹角是90度。

  师:除了看这两条直角边的夹角是90度,还可以看那条?

  3.课件演示,总结方法。

  (1)多媒体演示。

  师:刚才我们是将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了90°,到了这个位置,三角形的这条边从这儿(闪烁)旋转到了这儿(闪烁)正好是90度(闪烁),这条(斜)边从这里(闪烁)旋转到了这里(闪烁)也正好是90度。

  师:看来,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它的每条边也都会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旋转之前的三角形与旋转之后三角形每条相对应的的边都互相垂直。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刚才旋转的过程: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能想象出来吗?

  师:老师刚才还发现了这几种画法,能说说错在哪吗?

  预设:斜边的位置不对,不是绕O点旋转了90°。

  预设: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对。

  (2)提炼方法。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比较知道了旋转之前的三角形与旋转之后三角形每条相对应的边都互相垂直,形成90度的角。如果没有三角形学具,你还能画出旋转之后三角形的位置吗?先自己想一想怎样画?有想法之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一会准备全班交流。

  师:看来,我们将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可以先以一条边为基准开始旋转,画出这条边旋转90度之后的图形,一般先转水平或垂直边,注意长短不要发生变化,再画另一条边旋转90度之后的图形,依此这样,然后将它们连起来。最后观察是否每条相对应的边都互相垂直。

  【设计意图】想一想、画一画、比一比都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有效的策略,教师在学生没有画之前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旋转之后的图形大概会落在什么位置,初步感知旋转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旋转方法的掌握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通过直观的操作,将旋转的路径直观化,加深了学生对旋转本质的理解。教师又通过“旋转之前与旋转之后图形与位置的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归纳,师生共同总结旋转的画法。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巩固练习,深化方法。

  师:同学都学会了吗?我们再用这个三角形做一次旋转好不好?将它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这次我们不用学具,自己根据刚才我们总结的方法试着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先想一想它旋转之后应该落在什么位置,有想法之后再动手画。

  师:(展示正确做法)刚才老师发现这个同学做得又对又快,请他上来交流交流方法。

  师:(错误的展示)这个问题在哪儿?

  生交流。

  2.总结提升,内化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没有借助学具,画出了这个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的位置,同学们真了不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画图形旋转的时候还应注意什么问题?

  交流总结一般步骤:①先确定绕哪个点旋转,点出来。②看旋转方向,标出来。③看旋转角度,写出来。④用边旋转,画出来。⑤再观察旋转之后与旋转之前的相对应的的边是否垂直,验出来。

  3.拓展延伸,体会应用。

  将三角形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度。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有效复习,利用学生错例的展示进一步巩固旋转的方法,将抽象的图形旋转方法内化为学生本身的认知。

  四、梳理小结,当堂检测

  师: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图形的旋转,能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吗?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感受三方总结。

  请将三角形绕O点逆时针旋转90°。

  【设计意图】从知识、方法、感受三方面去谈自己的收获,引领学生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2

  一、复习引入.

  1、填空.

  (1)长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长方体有个顶点.

  (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有条棱,可分组,的条棱的长度相等.

  (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方体的.

  2、口答:说出每个图形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说出下面图形的长、宽、高以及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

  教师设疑:这个图形的长、宽、高都相等,它的每个面是什么形呢?这样的长方体又叫什么形体?这节课要研究它的有关知识.

  教师板书:.

  二、学习新课.

  1、观察、操作,认识特征.

  (1)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2)让学生拿出正方体的纸盒,分组观察并讨论.

  ①正方体有几个面?各个面有什么特点?

  ②正方体有几条棱?所有的棱有什么特点?

  ③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小结: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也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正方体有8个顶点.由于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所以它的长、宽、高都叫做棱长.

  (3)操作:按教科书所给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正方体,再量一量它的每条棱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2、观察比较,找到关系.

  (1)长正方体异同点:

  (2)长正方体的关系.

  三、反馈练习.

  1、下面图中哪个是正方体?棱长是多少?正方体有几个完全相同的面?

  2、下图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3、操作练习.

  (1)用24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可以摆几种?(6种)

  副标题#e#

  每种长方体的长、宽、高是多少厘米?

  ①宽1厘米,长24厘米,高1厘米;

  ②长12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

  ③长8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

  ④长6厘米,宽4厘米,高1厘米;

  ⑤长6厘米,宽2厘米,高2厘米;

  ⑥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

  (2)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小正方体?动手摆一摆看.(8个)

  (3)有一块形状如图的硬纸,把它按照虚线折叠,能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按照图中的形状,剪一块硬纸折折看.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正方体的特征是什么?正方体与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五、课后作业 .

  1、说出下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分米,再说出它的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分米.

  2、分别计算出下面每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向上的面的面积.

小学数学教案3

  学习内容:

  认识整时(教材84页)

  学习目标:

  1、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

  2、结合生活经验,学会认识整时。

  学习重难点:

  1、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

  2、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整时。

  学具准备:

  主题图、大钟面、小钟面。

  学习活动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

  师:今天早上天亮不久后,小红家的闹钟就响了,听到闹钟响后,小红在做什么呢?(出示主题图)

  2、指导看图

  师:小红起床了,妈妈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她,表扬她是一个早睡早起的好孩子。我们也要像小红那样,听到闹钟响了,马上起床,不睡懒觉,养成好习惯。

  3、揭题

  师:闹钟可以叫我们起床,那你还知道钟表有哪些作用呢?

  生:可以帮助我们认时间,告诉我们几时了……

  师:钟表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它的本领可大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师: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生:(齐读课题)

  二、组织学习活动

  活动一:认识钟面

  问题:你想知道钟面有几颗针吗?它们表示什么吗?

  让我们看一看,比一比。

  1、观察钟面

  师:引导学生拿出学具钟面,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

  生:仔细观察钟面。

  生:汇报观察的结果。(有两根针,还有1~12这些数字……)

  2、比一比

  生:同桌互相比一比两人的学具钟,看看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汇报(都有两根针和1~12这些数字)

  活动二:认识时针和分针

  问题:钟面上的两根针有什么特点?

  要求:

  1、仔细观察钟面。

  2、组内交流分享。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对,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一根更长更细的叫分针,另一根更短更胖的叫时针。(结合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板书特征:时针短、胖;分针长、细)

  5、同桌互相指一指,认一认,说一说。

  活动三:认识整时

  问题:你想知道几时在钟面上是怎样表示的吗

  1.认识第一个钟面上的时刻(7时)

  这是小红早上起床的.时刻,你知道是几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问:这个钟面上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是几时?

  生汇报:分针指着数字12,时针指着数字7。

  师小结: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2.认识书上第84页主题图下面的三个钟面

  师指着第一个8时的钟面,问:你能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汇报观察认时间的结果。(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我知道是8时)

  师:分针指着12时,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生齐读)

  按上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先认,师再结合学生的汇报小结认整时的方法。

  师小结:我们把刚才我们认的这四个时刻都叫做整时。(板书:整时)

  3、拨钟(认整时)

  师拨钟生认。同桌互拨互认。师说时间生拨钟。

  三、课堂小结:

  略

小学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感受到交集的含义,能借助直观图,体验利用维恩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设计集合图的活动,启发学生对交集部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说理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生活情景的课堂再现,让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利用交集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图示的方式感受到交集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教法

  本节课刘老师主要采用游戏法、直观演示法、讲解法、师生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深入探究,进而将问题解决,达到教学目标。

  学法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游戏、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法来理解集合各部分表示的意义,根据集合图直观形象的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1刘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利用猜拳和抢凳子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集合图的理解。

  2在游戏中引起矛盾冲突,提出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世界中出现碰撞,便产生了求知的火花,从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领悟问题存在的根源——重复。

  3借助呼啦圈套小朋友的方法,演示出集合圈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集合图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4借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的语数竞赛活动的情况,让学生充分探究集合的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

  5小组合作,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设计集合图,进一步加深对集合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6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让学生考虑到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多样性使所学知识得到了延伸。

  总之,数学课不仅是让学生学数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欣赏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从欣赏和体验中去感悟数学道理、培养数学素养。本节课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参与中,真正的做到了自主探索、不断创新,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与成功。

小学数学教案5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的口算。

  2。使学生能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迁移类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演示课件“”】

  2+9= 3+8= 4+7= 5+6=

  3+9= 4+8= 5+7= 6+6=

  4+9= 5+8= 6+7= 7+6=

  5+9= 6+8= 7+7= 8+6=

  2。( )里应填几?【继续演示课件“”】

  5+( )=11 4+( )=12 5+( )=14

  4+( )=11 2+( )=11 3+( )=12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

  (1)出示例1:11—5=□。

  ①启发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②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思维,开发学生思维。

  想加算减;

  数的组成;

  因为11—6=5,所以11—5=6;

  ……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5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5=6

  12—5=7

  13—5=8

  14—5=9

  15—5=10

  (2)出示例1:12—4=□。

  ①启发学生分级讨论、交流。

  ②联系本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4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4=7

  12—4=8

  13—4=9

  14—4=10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

  (1)分级讨论、交流,十几减3、十几减2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2)汇报时,使学生明确:

  11—3=8 11—2=9

  12—3=9 12—2=10

  13—3=10

  3。引导学生对比。

  启发想的计算可以怎样想?使学生明确。

  想加算减;

  想十几的组成;

  想:11—5=6→11—6=5 ……

  11—4=7→11—7=4 ……

  11—3=8→11—8=3 ……

  11—2=9→11—9=2 ……

  三、全课小结。

  略。

  随堂练习

  1。“做一做”第1题【继续演示课件“”】,投影出示,启发学生说明图意,独立填写。

  2。“做一做”第2题【继续演示课件“”】,口算,竞赛。

  3。练习五第3题【继续演示课件“”】,分级讨论交流,独立填写。

  (此题渗透统计思想,必要时教师做一下说明。)

  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4、5题(图片“练习四”、“练习五”)。

  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6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扩大口算和估算的范围。例1教学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用解决邮递员10天、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等实际问题的活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探讨口算方法。接着,通过“做一做”,让学生经历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过程,掌握口算方法。新教材把口算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扩大口算的范围,相信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出新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通过学生活动,体验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口算是不借助任何工具,只凭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它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口算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笔算和估算能力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一定的口算基础,笔算、估算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其次,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良好的口算能力不仅是学习任何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我在备课前想过,既要让学生牢牢的掌握这堂课的内容,又要尝试让他们自己去学习。于是我精心设计了一个个井井有条的步骤:注意口算联系经常化,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逐步提高口算速度,培养口算能力。

  依据的理论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98页例5和做一做,练习二十第6-12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下面的各数最接近哪个整百数?

  598312405819

  2、口算。

  400+500300+400600+200100+800

  二、教学例5。

  1、让学生观察第98页学生收集矿泉水瓶情况表,发现小精灵明明提出的问题:第三,四周大约收集了多少个?“

  2、让学生讨论小精灵提问题的意思从而引出估算。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估算。

  3、谁能解决小精灵的问题?学生自主探索解答方法,然后再进行交流。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尽量让学生把不同的`策略都展现出来。

  5、通过对各种估算的对比,学会合理估算。

  6根据第98页图表,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7、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三、挑战赛。

  第98页做一做。

  四、联系实际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6题。

  2同桌同学讨论完成练习二十第7、8两题。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12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估算结果进行分析,预测第二天进货情况。

  五、全课小结。

  六、布置作业:练习二十10、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合理估算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2-103页。

  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独立完成第102页第1题。

  2、指名算得对又快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复习笔算。

  1、问:笔算万以内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2、同桌同学互答。

  3、教师综合归纳万以内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4、学生完成第102页第2题。(要求计算要认真)

  三、复习估算。

  1、猜一猜,这些数接近哪个整百整十数?

  老师说数,学生猜。

  2、估算。

  792+186587+412

  629-348436-247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完成第102页第3题。

  四、数学活动。

  1、口算练习。

  一人说算式,一人说得数,在相同时间内说得又多又对的老师发给奖品。

  2、笔算练习。

  (1)教师给出一些数写在黑板上。

  180360450340

  (学生两人为一组,一人用以上的两个数来出加减法题目,另一人计算,每做完一题后,两人互换角色。

  (2)自己想一些数做做看。

  3、估算练习。

  (1)学生讨论,怎样估算?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

  五、全课小结。

  六、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在游戏中体会事件的可能性,并进一步体会到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求知欲,帮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发生不确定的。

  教学难点:

  理解“可能”“不可能”“一定”,并会用这些词语表达生活的事件。

  活动准备:

  课件、球、盒子、硬币、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促学。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想听吗?(点击课件)请看屏幕:迪尼斯乐园举行比赛,米奇和唐老鸭都决定回去看看,可是只有一张门票,让谁去呢?最后它们决定用抛硬币的方法来做决定。(板书:抛硬币)

  师:你们认为谁会去呢?

  生1:米奇。

  生2:唐老鸭。

  师:到底是谁去呀,意见不统一,正好老师这里有一个1元硬币,我们先来认一认硬币的正反面。谁能识别硬币的正面和反面?

  师:印有1元字样的这一面是正面,有花的这一面是反面。现在老师想来抛下这枚硬币,正面就由米奇去,反面就由唐老鸭去。怎么样?我请一位同学上来帮忙,谁来?

  师:你的任务是老师抛完后要大声告诉同学们你看到的是哪一面,好吗?准备好了吗?(师抛硬币遮住,问学生)

  师:同学们猜猜是哪一面朝上?

  师:大声告诉大家,哪面朝上?

  生:正面。

  师:正面朝上,这下米奇可高兴了,因为它可以去观看比赛。(猜对的学生很高兴)

  师:如果再抛一次,一定是米奇去吗?

  生1:是,一定是米奇去。

  生2:不是,也有可能是唐老鸭去。

  师:你确定吗?你也上来抛一抛。(再指名生抛硬币)

  生:反面朝上。(猜对的学生欢呼)

  师:反面朝上,唐老鸭高兴得又蹦又跳。(生回座位)

  师:同学们,在刚才的抛硬币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生1:硬币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生2:米奇和唐老鸭都有可能去观看比赛。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呀!你们想来试试抛硬币吗?(想)

  师:请听游戏规则:(略)

  师:(拍手示意学生坐好)同学们刚才通过玩抛硬币的游戏,你们看到硬币落下后是什么情况?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通过游戏我们发现硬币落下后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也就是说正面或反面,这两种可能都有。(板书:可能也可能)。

  组织课堂:请组长收好硬币,放回抽屉。

  (设计意图:由抛硬币游戏开始感受事物的不确定性,学生在观察、抛掷、猜测等活动中,初次体会硬币落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尝试用“可能”、“也可能”等词汇进行数学表达,在知识、情感上为后面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展开活动、自主探究。

  1、师:同学们,刚才大家都玩得很开心,接下来我们再来玩个摸球游戏,好吗?师生摸球。

  师:(出示盒子)看,这是什么?

  师:(指盒上标签)对,里面有三个白球和三个黄球,谁愿意上台和老师一起玩?

  (生踊跃举手,一位学生上台)

  师:咱们两人这样分工:我摸,你猜我摸出来的是什么颜色的球。

  (台下同学聚精会神,饶有兴趣地看。师动作夸张地做出不看盒子的样子,摸出一个球捏在手上)

  生:。(白色)

  (师展开手掌正好是。台下同学鼓起掌来,猜中了!第二次、第三次过程同上,猜中的学生鼓掌,没猜中的有点失望)

  师:你们也想这样摸一摸、猜一猜吗?(想)

  2、学生小组合作摸球。(体验不可能)

  师: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个小袋子,每个袋子里装的都是3个白球和3个黄球。摸球之前,请听好游戏规则:

  1、小组其他成员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2、每人每次只摸一个球,摸球时眼睛不能看,也别让猜的同学看见,每人连续摸两次。

  3、把摸到的球给大家看,不能争不能抢,更不能让球掉地上,要有团结协作、互相谦让的精神。

  4、组长负责把每个同学摸球的情况打钩记录下来。

  5、把球放回袋子里,等组长记录好,换个同学再摸。最后想一想,每次你都猜对了吗?为什么?

  (1)请组长拿出袋子和表格

  (2)师指导摸球填表格

  3、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摸了这么多次球,也猜了这么多次,我请小组长来告诉老师,你们小组摸球的情况如何?

  (1)各小组汇报情况

  (2)老师幻灯出示汇总表,根据组长汇报情况填表

  师:同学们你们每次都猜对了吗?(生:没有)

  师:怎么这么多同学没有全猜对呢?从这张表格中可以看出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袋子里有白球和黄球,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黄球。)

  师:淘气和笑笑也做了摸球游戏请看(点击课件)笑笑可能从盒子里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齐读一遍

  (设计意图:小组内摸球猜球活动,意在使学生体验从袋中摸一个球可能摸到黄球,也可能摸到白球,再次感受这种不确定性现象。学生摸得积极,猜得高兴,较好地体会到了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4、体验不可能

  智慧老人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小问题

  可能从这个袋子中摸到黑球吗?(不可能)齐读

  可能从这个袋子中摸到红球吗?(不可能)

  可能从这个袋子中摸到除白球和黄球以外其它颜色的球吗?(不可能)

  为什么?

  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因为袋子里只有黄球和白球,所以,我们不可能从中摸到除黄球和白球以外其它颜色的球。(板书:不可能)小结

  5、再次摸球。(袋子里都是黄球)(体验一定)

  师:老师最近学了一样新本领,无论谁从这个盒子里摸球,我都可能猜到是什么颜色。大家信吗?不信,我们试试。这个盒子里面装的也是6个球。这回我们换一个玩法,我请每个大组里最乖的小朋友来摸球,老师来猜。谁愿意和老师玩?(多次猜黄球)

  (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反映:是不是有不满。)

  师:怎么了,你们想说什么?(里面都是黄球)

  师:很多同学都说对了,老师的确知道里面装的都是黄球。所以,摸出一个一定是黄球。

  如果盒子里装的是6个白球呢?(摸出一个,一定是白球)如果盒子里装的是6个红球呢?(一定是红球)

  (板书:一定)

  师小结:刚才通过抛硬币和摸球的游戏,我们知道了有的事件可能发生,有的事件不可能发生,有的事件一定发生。

  (设计意图:本小节让学生在动脑思考中体验到事件的确定性,在师生的趣味互动中既学新知又交流感情,调节课堂气氛)

  三、促成体悟,拓展延伸。

  1、数学书第93页:连一连。

  小朋友们喜欢这样的摸球游戏吗?我们的好朋友淘气、机灵狗和笑笑也来参加了。你们看!数学书第93页的连一连。读题,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本93页

  (1)先读题目要求和内容,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

  师:现在来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不通过实验也能判断正确吗?淘气的盒子中摸出的是什么呢?

  生:10个黄球,摸出来的一定是黄球。

  师:那会摸到黑球吗?

  生:不可能摸到黑球。师:机灵狗的盒子呢?

  生:10个白球,摸到的不可能是黄球。

  师:那会是什么球?

  生:一定是白球。师:那么笑笑的盒子摸出来的`球会是什么?

  生:5个黄球,5个白球,摸出来的可能是黄球。

  师:也可能是什么球?

  生:也可能是白球。

  师:能完整的说一说吗?

  生:5个黄球,5个白球,摸出来的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

  2.听要求起立。看看谁最机灵。

  师:接下来,我们来课间休息,再玩个游戏,全体同学请注意,听清老师的要求好吗?我们玩的游戏是听要求起立,看看谁最机灵。准备好了没?有没有信心?(有)

  (1)站起来的同学中老师任意摸到一个同学一定是女同学。

  (2)站起来的同学中老师任意摸到一个同学不可能是男同学。

  (3)站起来的同学中老师任意摸到一个同学可能是女同学,也可能是男同学。

  师:同学们可真厉害,请给自己一些掌声鼓励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及时对新课知识进行补充和巩固,使学生形成表象。并设计活动应用反馈,既调节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知识理解,形成一种教学互动)

  四、联系生活,内化提高

  聪明屋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会有很多事情在发生。现在,老师又要考考聪明的小朋友,你觉得什么事情一定会发生,什么事情可能发生,什么事情不可能发生呢?请看屏幕,这里的题目你会吗?谁来告诉老师。

  学生说,老师注意评价。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有关可能性的问题,大家开心吗?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倡学习生活数学,要求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通过练习对事情发生的情况进行牢固地加深,学生对生活中的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描述,能进一步掌握用数学语言进行准确的描述事件的可能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3、经历质数和合数的认识和辨别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4、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

  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你能正确求出1——20各数的因数吗?

  小组比一比,看谁列得快。教师指名汇报。

  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

  (1)找因数。

  观察这些数的因数,如果按因数的个数,你认为可以怎样分类?

  动手给20以内的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填书P23。

  观察黑板上的三类数各有什么特点?

  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

  结合1——20各数,解释一下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板书概念]

  齐读20以内的质数、合数。

  问:最小的质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

  1是质数,还是合数呢?[板书: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如果把整数按自然数的个数来分类,可以分为几类?哪几类?再次强调: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要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关键是看什么?

  你的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与同桌说一说,并互相判断对错。

  P23做一做。独立练习,全班交流检查。

  (2)找质数。

  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20以内的质数,那“73”它是不是质数。

  要想马上知道73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如果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这表从哪来呢?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面是1到100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师:对,逐个判断比较麻烦,是否有什么方法可以很快地找出来?用排除法可以吗?

  因为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质数的倍数就都是合数,只要在数字表上依次划出质数的倍数,剩下的就是质数了。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在教材第24页用排除法动手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然后再在全班交流。

  一起把100以内的质数读一读。

  附:100以内质数顺口溜

  二、三、五、七、一十一

  十三、十七、一十九

  二三九、三一七

  五三九、六一七

  四一三七、七一三九

  八三、八九、九十七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四第1、2题。

  四、课题小结:

  这节课你在激烈的讨论中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探索规律寻求新知。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无限循环小数的意义和循环节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评价任务:

  1.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2.认识循环小数,循环节,会进行循环小数的简写。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以玩扑克牌的`游戏说明摆放顺序重复出现。

  2、今天我们将学习与循环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循环小数。

  3、展示目标: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环节二

  目标展示

  1.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探索规律寻求新知。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环节三

  学习新知

  1.出示例7

  (1)板书: 400÷75

  让学生独立计算.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交流讨论:第一题可以除尽,2、3题的商除不尽,总也除不完.(4)建立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5)归纳总结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2.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老师指着400÷75的竖式提问: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

  总结:我们所说的重复也叫循环,像5.333……这样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4、建立“循环节”的概念,指导循环小数的写法。让学生任意说出几个无限循环小数,教师板书:

  5、老师指导书写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小数的循环部分只写出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各记一个圆点。

  环节四

  训练操作。

  做一做第一题

  矫正:强调循环小数的写法。

  小组合作各小组以小组长为中心,把自学所得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环节五

  课堂小结

  学习至此,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掌握不太好的是?

  作业练习

  1.课堂作业: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8题、第10题。

  2.课外作业:

  (1)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11题。

  (2)算一算,想一想:10÷7的商的小数部分第100位上的数字是几?

小学数学教案1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导学过程】

  【情景导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方法,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了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生1:按照加法计算=(个)。生2:(个)。师:比较一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明确了自主探索的方向,使得对算法的感知上升到理解。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什么分母不变,只用分子与整数相乘”这是教学的难点,通过多次追问,适度引导转化,促进学生的理解。对于“先约分再计算”这种方法的教学,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题

  师: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2.例1“做一做”第2题

  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化算法,突出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小学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

  P37-38及做一做、练习九。

  教学目标:

  1、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能辨认锐角和钝角,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主题图)

  1、师:小朋友,这是我们宁波的甬江大桥,看,桥面上无数根拉索与桥面形成了许许多

  多的角。你能找一找吗?

  2、学生交流汇报,并让学生用手指一指找出来的角。

  提问:有关角的知识,你知道的有哪些呢?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角。

  二、教学新授

  1、(出示刚才学生从主题图中找出的角)

  你能把这些角分分类吗?怎么分呢?(可四人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各组讨论情况(学生一般会有两种分类结果

  1、根据是不是直角分

  2、根据角的大小分为三类:直角、比直角大、比直角小)

  3、根据学生回答,归纳

  师:根据角的大小,我们可以把角的分为直角,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

  (把刚才找出的角分三类显示)

小学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P29、P30 百分数的应用(四)

  【教学目标】

  1、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习合理理财,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CAI课件。

  【学具准备】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说 明

  一、 谈话引入

  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到银行去调查利率并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

  师:课前同学们到银行调查了有关储蓄的知识,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交流你们的调查情况。

  组1:我知道人们把钱放到银行是有好处的。可以得到一些利息。

  组2:现在银行可以办各种储蓄卡,如果到外地出差,不用带现金,只带卡就可以了,既方便又安全

  组3:我们调查了存款的年利率。

  存期(整存整取) 年利率 %

  一年2.25

  二年 2.70

  三年 3.24

  五年 3.60

  组4:我们知道国债和教育储蓄不收利息税,其他的要交20%的利息税。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了解了这么多。老师知道同学们在过年的时候,得到了一些压岁钱,你觉得怎样处理这些压岁钱呢?

  生:当然是存到银行了。

  二、 探究思考

  师:是啊,存到银行不但能支援国家建设,到期还能得到利息。根据存款的种类和时间的长短,利率是不一样的。咱们就以笑笑的300元为例,如果你有300元钱,打算怎样存款,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想存三年整存整取,时间长一些利息就会多。

  生:我存一年的整存整取,如果时间太长,需要用钱时取出来,就按活期存款计算利息了,那样利息就少了。

  师:你知道得真多,活期存款的利率低一些。

  师:同学们想得很周到,我们存钱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怎样存,刚才同学们说的存款方式,到期后利息究竟是多少呢?我们一起来计算。

  (教师给出计算利息公式:利息=本金x年利率x年限,并给出年利率表,学生计算300元存一年和三年整存整取的利息。)

小学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乘以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等过程,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渗透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出示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情景。

  2.出示复习题

  3×2/54/5×2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画图引导学生理解1/21/2的.算例。

  2.出示3/41/4引导学生验证上面的计算方法,岩石推理过程。

  3.出示2/31/5,5/62/3写出计算过程,

  小结计算方法:

  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出示教材第8页试一试1-3题。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2.布置预习:教材10-11页练习一。

  板书

  意义: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计算法则:

  分子乘分子作分子,分母乘分母作分母。

小学数学教案15

  一、 概念解析

  1. 什么是运算律?

  2. 数学运算律的分类及其特点。

  二、 游戏引导,用语言解释运算律的内涵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解释以下运算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 加法结合律

  2. 乘法结合律

  3. 分配律

  学生随机选取一位小组代表,通过游戏比赛的方式,展开知识比拼。

  三、 应用拓展,运算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 通过比一比了解运算律的'应用

  出示以下算式:

  a 56 b = ( ) 56 加法结合律

  学生完成后,组织交流,比较每组的两道题,它们的计算结果相同吗?各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2. 算一算,引导学生应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以下题目:

  某学生生活区今年上半年用电情况:1组 623 度,2 组 656 度,3 组 567 度,4 组 589 度。求一共用电多少千瓦时,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列式计算,指名介绍自己的算法,师生进行共同评价和总结。

  3. 提出问题,探讨运算律的实际意义

  出示以下统计表格:

  四(2)班马小平同学阅读三本课外书的情况统计。

  学生根据表中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方法,通过计算、交流、反思等学习活动,进一步感受运算律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价值。

  四、 总结反思,解决疑惑

  学生和教师共同总结应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说明: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学生能够自主发现并感受运算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并能够在实践中熟练掌握应用运算律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梳理:今天的课程中,哪些内容被我们复习了?在课堂学习中,你获得了哪些经验?是否还存在一些疑惑?请同学们交流并评价彼此的表现,接下来我们进行课后延伸,挑战自我。

  交流讨论,评价彼此表现

  在今天的课程中,我们对哪些知识点进行了复习?在课堂学习中,我通过哪些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还存在一些疑惑或者困难吗?请同学们进行交流,并评价彼此的表现。

  课后延伸,挑战自我

  以下是一些简便计算题目,可以用来巩固本课程所学的知识点。这些练习题不仅有助于深化学习内容,而且可以提供挑战自我的机会。请同学们认真尝试。

  995 + 996 + 997 + 998 + 999 125 (17 8) 4

  1 + 2 + 3 + 4 + 5 + 95 + 96 + 97 + 98 + 99

  25 32 125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6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8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7-29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6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2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12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19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9-08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20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