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空空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4-06-08 16:24:18 教案 我要投稿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些是确定的。

  2、会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等词汇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在课堂学习中接触不确定现象,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认识,必须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亲身感受,获得直观的体验。教学时,应重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有趣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教师应充分地给学生提供猜测、实验、探索、验证的时间,使学生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自己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性。

  三、学生分析

  我校是一所全州闻名的学校,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教室里配备了电脑,为使用多媒体课件提供了条件,非常有利于低年级的教师创设生动的情境,开展丰富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市区,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学中我一直培养学生写数学日记,学生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了解周围的事物,从数学角度去发现、分析生活。我班学生比较喜欢体育运动,特别是足球,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有关足球的活动。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我的手里有一枚硬币,猜猜这枚硬币在我的左手还是右手?

  (学生进行猜测)

  师:有的同学认为在左手,有的同学认为在右手,在这种不能肯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怎么说?

  生: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

  ( 评析 引入比较自然、合理。)

  师:你们瞧,硬币在老师的右手。

  (出示硬币)

  师:硬币有两个面,一个是正面,一个是反面,老师这样一抛(抛硬币),硬币落下后,结果会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抛硬币的游戏,好吗?

  ( 评析 刚提出问题没让学生进行猜测,就让学生做试验验证,没有引起学生的心理需要。可让学生猜测,再验证。)

  (板书:抛硬币)

  (二)实践验证,探索求知

  1.活动一:抛硬币。

  (请一学生抛硬币,其余学生做记录。)

  (评析这种游戏简单、易操作,应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验。)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的记录单,谁愿意告诉我硬币落下后的结果是什么?

  生:硬币落下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

  (板书:可能)

  师:就像大家说的那样,硬币落下时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不确定现象。

  (评析此处若能就抛硬币深入展开,引出不可能一定更好,下面活动太多,没有层次有些杂乱。)

  师:为了表扬大家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了新知识,我们再来玩个游戏吧?

  2?活动二:摸球。

  (出示袋子)

  师:这里有1个袋子,我在里面放入3个红球、3个绿球。如果从袋子中任意摸出1个球,摸出的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请同学们来摸一摸。

  (小组合作摸球:小组长装球,记录员记录,其余同学摸球。)

  (各小组的记录员汇报摸球的情况。)

  师:从摸球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摸到的球,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绿球。

  师:在盒子里能摸到黑球吗?为什么?

  生:不可能摸到黑球,因为我们没有装黑球。

  师:除了不可能摸到黑球,还有什么颜色的球不可能摸到?

  (板书:不可能。)

  师:老师有一种魔法,无论谁从这个袋子里摸出球,我都能猜到摸的球是什么颜色的,你们相信吗?

  生:不信。

  师:谁来摸摸看,注意观察,看谁最先发现老师的秘密。

  (学生摸,老师猜。)

  师:老师怎么猜得这么准?谁发现老师的秘密了?

  生:老师袋子里全是蓝球,所以摸出的一定是蓝球。

  (出示袋子里的球,板书:一定。)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

  生:想。

  师:请这三组的同学分别在袋子里装10个球,让老师不可能摸到红球;这三组的同学请你们也分别装10个球,但是要让老师一摸就摸到红球;这两组的同学请你们也装10个球让老师有可能摸到红球。装之前先商量一下,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先装好。

  ( 评析 让学生在活动中反馈什么现象是不可能可能一定,有助于学生加强对确定不确定现象的理解。)

  (三)实践应用

  1?活动一:结合生活经验,分析生活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师:同学们通过抛硬币、摸球游戏发现,生活中有的事是可能发生的,有的事是不可能发生的,还有的事是一定会发生的,现在请同学们帮老师判断一下这几件事是可能、不可能、还是一定会发生的。

  (1)西瓜变桃子。

  (2)我们会长大。

  (3)明天会下雨。

  (4)人要喝水。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事,你能举出事例吗?

  (学生举例)

  2?活动二:足球比赛。

  (课件播放:红队和蓝队举行了一场足球比赛,比赛中,红队和蓝队各踢进一个球,比分是1比1,整场比赛马上就要结束时,红队得到一个罚点球的机会,准备射门。射门后比赛就结束。)

  师:同学们,比赛马上就结束了,红队能踢进去吗?

  生:可能踢进去,也可能踢不进去,我希望他们能踢进去。

  师:如果红队踢进去了,比赛结果会怎样?

  生:红队一定取胜。

  师:如果红队踢不进去,比赛结果又会怎样?

  生:红队就不可能取得胜利。

  (四)课后小调查

  师:请同学们课后调查一下,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事情是一定发生的,什么事情是可能发生的',什么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把调查的结果记录在你们的数学日记中。

  四、教学反思

  1?把问题情境生活化。

  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置身于生活问题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抛硬币作为帮助人们作出两难选择时常用的方法在生活中运用很广,因此,从抛硬币这一生活现象引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使学生产生想弄清抛硬币背后存在的数学事实,从而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抛硬币的探索中。

  2?以猜想实践验证为活动主线,让学生从亲身实践中体验事件的可能性。

  对数学的认识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教学中安排了抛硬币、摸球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生通过猜想实践 验证来获得结论。活动中充分地给学生提供猜想、实践、探索、验证的时间,使学生亲身经历对不确定现象的探索过程,获得直观的体验,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

  3?组织游戏,激发兴趣。

  根据我班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我安排了一系列富有情趣的游戏,进一步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4?结论要从实践中得出。

  第一次教学时,无论是抛硬币活动还是摸球活动,我都是让学生先猜一猜,再实际地抛一抛、摸一摸。我发现这样一来,结论实际是学生在猜的时候就得出了。因此,第二次教学时,我没有让学生猜,而是让学生直接实践,通过实践得出结论。

  5?活动的要求应由学生自己提出。

  在学生装球教师摸球的这一活动中,如果要求不是由教师提出而是由学生自己相互提出、相互摸球,教师仅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来进行,效果可能会更好。

  五、案例点评

  本案例设计比较精巧。比如让学生自己装球,使教师摸到的一定是红(或有可能是红)球的活动,使学生在直观的活动中体验客观事件的不确定性。

  不足之处是活动较多,没有明显的层次。如在抛硬币时,只是让学生体验了可能性,接下来又换了一个活动,让学生进行摸球游戏。若是能就抛硬币深入展开,如提问硬币可不可能到天上去硬币一定会落到地面上吗?,让学生体验确定不确定现象,则效果就更好。或就摸球游戏深入展开都可,下面的游戏就可作为巩固练习。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结合“北京申奥成功”这一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时、分,掌握时、分之间的关系。

  2、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

  会认识时间,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表、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演示课件“我们赢了”,播放第1页】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场面?

  生:这是我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时的场面。

  师:是啊,我国人民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申办成功了,我们赢了!【继续演示课件“我们赢了”,播放第2页】

  师:那你们知道,我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是在什么时间吗?

  师:是在2003年7月13日的晚上。那你知道,当时的具体时刻吗?

  生:不知道。

  【继续演示课件“我们赢了”,播放第3页】

  师:这个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就是我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时的具体时刻,你能读出来吗?

  生:10时刚过。(10时零8分)

  师:那么具体是10时过多少呢?学习了这节课,你就会知道了。

  (他说的对不对呢?学习了这节课,你就会知道了。)

  二、构建新知。

  1、看。【继续演示课件“我们赢了”,播放第4页】

  师: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这个钟面,在小组内说一说:关于钟面你还知道哪些?

  生:讨论,汇报。

  (钟面上有时针、分针、秒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

  2、拨。【继续演示课件“我们赢了”,播放第5~8页】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拨一拨,然后认真仔细地观察分针和时针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生:拨学具,汇报。

  (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分针走一圈,时针正好走一大格。)

  师:那么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分针走一圈是60分。因为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一圈有60个小格,所以正好是60分。

  师:分针走一圈是60分,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时=60分。

  (师板书:1时=60分)

  师:请同学们拿出题卡,根据我们刚才讨论的结果,请你独立把它填完整。

  (出示题卡,集体订正。)

  3、读。

  师:我们知道了1时=60分,那么我国申奥成功的具体时刻是几时几分呢?谁能读出来?为什么?

  生:10时零8分。因为时针走过10,就是10时;分针走过8个小格就是8分。

  师:对了,要想读出钟面上的'具体时刻,我们就要先看时针,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再看分针,分针走过几小格就是几分。

  三、解释应用

  1、拨、读、写。【继续演示课件“我们赢了”,播放第9页】

  师:这个钟面上的时刻我们会读了,那我们想把这个时刻记录下来,该怎样写呢?

  师:先写一个数字10,是几时就写几,因为是10时,所以我们先写一个10;然后写两个圆点,这两个圆点是把时和分分开;最后写分,圆点后面的第一位上要写出几十分,我们要写的这个时刻是8分,不满十,所以在这一位上,写“0”占位,在圆点后面的第二位上,是几分就写几。

  师:10时零8分我们会写了,那10时18分你们会写吗?

  生:10:18。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钟面,看你能不能读出它所表示的具体时刻。

  【继续演示课件“我们赢了”,播放第10页】

  (1)9:00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拨出这个钟面上的时刻。谁能读出这个钟面上的时刻?

  生:9时。

  师:该怎样写呢?

  生:9:00。因为这个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是9时整,所以在圆点后要写两个0。

  (出示其他几个钟面,贴在黑板上)

  (3)生完成题卡,集体订正。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题卡,看你能不能直接读出钟面上表示的时刻,并把它写下来。

  2、说一说。

  师:你都在哪见过这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生:电子表上、电视上……

  师:你喜欢看电视吗?

  生:喜欢!

  师:看来咱们同学都是喜欢看电视的孩子,那你可不要只顾看电视而耽误了学习呀!你们看,淘气是怎样安排自己的时间的?

  4、游戏:拨时间。【活动步骤参考《我们赢了》探究活动】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认识时间,大家都知道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因为它一去不复返,老师希望同学们今后都能够学会珍惜时间,成为时间的小主人。【可酌情讲述扩展资料“怎样珍惜时间?”】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课题

  7的乘法口诀—— 《一共有几天》

  教材分析

  《一共有几天》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的第二课时。本课时7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呈现学生讨论运动会、生日、放假的情境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用圆圈代替天数,在具体操作中探索星期个数与天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填表表示其对应关系,再根据这个表,写出乘法算式,编制7的乘法口诀。学生经历这一过程,不仅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而且体验了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将对学习后继的乘法口诀产生积极的'迁移和影响。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2~6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已经有编制口诀的经验,因此可以通过具体的动手操作,经历用7连加的过程,自己尝试编制7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运用学过的连加式算出得数,借助编制2~6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经历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3、培养合作学习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编制并掌握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应用。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听一首非常好听的儿歌。播放儿歌《我的朋友在哪里》

  师:同学们,刚刚动画里面的7个小朋友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而森林里,有一位漂亮的公主,是谁呢?她有几位好朋友,又是谁呢?

  生: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

  师:白雪公主跟七个小矮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所以白雪公主打算在自己生日那天开个生日party,邀请小矮人们到时一起去玩,但是,白雪公主给小矮人们出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助小矮人们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愿意。

  2、问题探究

  师:嗯,真棒,大家都是热心的好孩子。白雪公主说,再过九个星期就是她的生日,但是小矮人们却不知道那是几天之后的事情,其中一个小矮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画出了下面这样一个表格。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们知道这个表格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第一行表示有几个星期,第二行表示一共有几天。

  师:嗯,很好,那现在请大家帮助小矮人们填好表格。

  教师巡视,同时请一位同学上讲台讲解。填表格并写乘法算式。

  师:好,那么接下来我们用这些圆圈表示天数,一个星期有一天,老师用7个圆圈来表示。(拿起7个圆圈)大家看一下,这表示第一个星期,有多少天呢?生:7天。

  (在黑板上贴上一串红果)

  师:一排圆圈有7个,也就是1个7,那应该怎么列出乘法式子呢?生:1×7=7。

  教师贴上第二排圆圈,问:两排圆圈有几个啊?

  生:有14个。

  师:嗯,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2个7。2×7=14。

  师:好,接下来请大家按照黑板上面的格式,填写学习单的前面两列。好,大家动手写一写。

  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有那个同学能告诉我你是怎么列式的呢?

  生:第一空格填21,3排圆圈就是3个7,有21个,3×7=21;4排圆圈有28个,4×7=28

  师:他回答得太棒了,掌声送给他。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九排圆圈,学生回答,教师按顺序板书乘法算式。根据乘法算式,编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能发现这九个乘法算式有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啊?

  生:乘数都有7。

  师:嗯,很好,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师:那么我们怎样快速记住这9个乘法算式呢?我们已经学习了2,3,4,5的乘法口诀。那么我们能不能也编出5的乘法口诀呢?对于第一条式子,1×5=5,我们可以编成“一五得五”。那么对于接下来的式子,大家自己尝试着编一下,待会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他的成果。下面大家动手试试看。

  提问学生,编制7的乘法口诀。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7的乘法口诀。板书完毕后,学生齐读7的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表现得太好了,自己编出了7的乘法口诀。下面我们大家用一分钟的时间小声读几遍,待会请同学来背诵一下。

  3、巩固练习

  (1)对口令

  游戏规则是: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口诀的前半部分,两一个同学对出后半部分。

  同桌之间对口令,看谁能考倒同桌。

  (2)课本练习

  4、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与同伴说一说。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学习内容: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0-31页《数松果》。

  学习目标:

  1、结合数松果的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理解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迁移类推和按规律识记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记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学会乘法口诀的编制方法。

  课型:

  新授课(计算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圆片、5的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知道小松鼠喜欢吃什么吗?

  师:小松鼠喜欢吃松果,所以经常采集很多的`松果。你瞧,小松鼠们正在忙着收集采到的松果呢!

  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情景图。

  师: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生1:两只小松鼠在采集到了多少个松果。

  生2:它们是5个5个地数的。

  (二) 自主探究

  1、数一数,填一填。

  师:是啊,这些松果有多少个呢?1堆有几个松果?2堆呢?让我们边数边整理数据填在表格中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表格。

  学生汇报,教师填写,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2.算一算,说一说。

  师:这些松果,小松鼠是几个摆成了1堆?

  生:5个。

  师:好。请同学们拿出5个小圆片摆好,表示1堆有5个松果,我们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

  乘法算式应该是1X5=5。

  师:现在我们继续摆圆片,表示出2堆松果的数量,然后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生:2X5=10。

  师:一直这样摆下去,直到摆好9堆,你能用乘法算式一次表示出来吗?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摆好小圆片,做好记录。

  学生在小组里进行摆小圆片活动,并把相应的乘法算式记录下来。

  组织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应的乘法算式。

  师:看着这些乘法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生:算式和得数都有一定的规律。

  师:你能记住这些算式吗?动脑筋想一想,然后小组里商量一下,看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

  学生讨论。

  生1:多读几遍就记住了。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和特点本节教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第2节课(第18、19页)。继上一节课“有多少块糖”对连加算式有了一定体验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现实情境,提出并解决其中需要列连加算式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并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进一步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体会到乘法的简便性。为后面有“有多少点子”的学习做准备。

  2、教学目标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掌握它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3)结合具体情境,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3、教学重、难点重点: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能正确的读写乘号以及各部分的名称。难点:准确地读写乘法算式;正确说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属于小学低段,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不稳定,所以在教学中设计了悬念和小组讨论的环节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集中学生注意力。经过一年对新教材的接触,学生已初步学会观察生活、发现信息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可以在小组内有序合作、与人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一)教法分析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以教师为主导,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二)学法分析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方法的引导上,我力求体现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于创意的练习及时反馈巩固,通过联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流程大致分为三个环节:一、创设生活情境,体会乘法必要性;二、结合问题情境,体会乘法的意义;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第一个环节:创设“排队去儿童公园”的情境,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通过用加法解决“每排有5个同学,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让同学们体会到连加这种方法的烦琐。这时,我引导学生:象这样每个加数都一样的加法算式,有没有更简便的算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第二个环节:结合“儿童乐园”的问题情境,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突出重点和难点的重点环节。我准备用以下四个步骤来解决问题。把主题图以课件的形式展现在大屏幕上。

  1、请同学们自己在情境图上寻找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进行问题交流,并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把学生的问题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2、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这些问题,为后面抽象乘法算式做准备。可以请几个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并共同核对答案。

  3、结合上述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进一步抽象出乘法算式。我以其中一个做例题,对学生进行乘法算式及其各部分名称的讲解。如以2+2+2+2=8为例,它可以用乘法表示,写做2×4=8,或者4×2=8,读作2乘4和4乘2。其中,中间的叉号叫做乘号,这是一个乘法算式,2和4在这个乘法算式中都叫做乘数。

  4、请学生把其他几个算式也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形式,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在这四个步骤中,我还会提醒学生注意: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一个是相同加数(显性的),一个是相同加数的个数(隐性的),要让学生明确它们的由来。经过第二个环节四个步骤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乘法的意义及算式改写及各部分的名称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也就自然而然可以到过度到本节课的第三个环节。

  第三个环节: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运用。这个环节也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进行教学,首先,小组内交流,寻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在全班进行交流;然后,把本课引入的“排队”的问题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有用的数学,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寻找到用乘法解决的问题,也就说明他们对乘法的意义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已经真正掌握了乘法的意义。

  六、说板书设计

  相同加数的连加的算式和抽象出来的乘法算式对应着写,这样让加法到乘法的转化过程更直观的展现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 二年上册数学 第二单元第三课时:做家务(2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与方法。

  2.知道2的乘法口诀的含义,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视步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编制并掌握2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探索记忆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在家里会做家务吗?谁来介绍一下你常做哪些家务活呢?板书课题:做家务

  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到小明家做客,看看小明在家里做些什么。

  (出示挂图)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看一看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说,再汇报。)

  2、摆一摆

  师:请同学们看看小明是怎样摆筷子的呢?(一双一双地摆)你们能帮助小明把其余的筷子摆好吗?

  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想一想:共要摆几次。(9次)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2根,2双筷子有4根……

  根据摆的过程,批数填写在表格中。

  组织全班汇报。

  3、试一试

  (1)根据表格写乘法算式。

  师:1双筷子2根也就是几个2?(1个2),那么1个2是2,用乘法算式表示,你们会吗?(同桌交流、汇报。老师板书:1×2=2。)

  (2)、请同学们根据表格列式乘法算式,然后和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3)、根据5的乘法口诀编制2的乘法口诀

  (4)、整理2的乘法口诀。同桌交流怎样记口诀。

  (三) 教学效果测评

  1、对口令游戏。

  (1)、教师说一句口诀,生说出两道乘法算式。

  (2)、同桌之间互相对口令,一人说口诀,一人说算式。

  2、用1、2、3、4、5、6、7、8、9分别跟2相乘,得数画上圈。

  3、口算练习,看谁做得又对又快。集体评讲。

  4、每人2只手,4人几只手?一只手5个手指,8只手几个手指?独立完成,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拓展练习

  出示教材第17页,“数学故事”,引导学生认真看图,小组内说一说故事。想一想:淘气买书用了多少钱?售货员多少钱呢?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 学会正确迅速地运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初步知道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归纳、迁移、类推的能力。

  3. 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及解决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在美丽的动物乐园,长颈鹿正在跟小动物们开会。

  长颈鹿说:春天到了,大地开始复苏,南方的小鸟又回来了,我要为他们准备几间房子。

  小猴子说:我们也参加盖房子的劳动。长颈鹿伯伯,飞回来多少只小鸟?几只小鸟住一间房呀?

  二、讨论计算方法(独立尝试)

  观察画面上飞来了多少只小鸟?如果每间房子住6只小鸟,需要准备几间房子?

  三、体验乘、除法的关系

  1. 动物乐园飞来了一些小鸟,如果每间房子住6只小鸟,有7间房子可以住多少只小鸟?

  怎样列式计算?用哪句乘法口诀?

  生:67=42(只) 六七四十二

  2. 动物乐园飞来42只小鸟,每6只鸟住一间房子,需要准备几间房子?

  动物乐园飞来42只小鸟,平均住在7间房子里,每间房子住多少只小鸟?

  观察以上三题,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正确迅速地进行除法口算的关键是什么?

  四、变式练习

  如果来了48只小鸟,长颈鹿需要准备几栋房子?

  五、巩固练习

  完成书上练一练的题目。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过节时,老师先买一些拉花布置教室,可是不知道教室有多长,你们能帮老师测量一下吗?(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二、实践活动

  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度

  1、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活动前提出要求:先想好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测量工具,再实际测量,最后把所选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3、组织学生讨论:在测量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

  教师归纳:

  用一个工具可以测量出教师有多长,但是大家测量的结果不一样,是怎么回事?

  活动二: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的高

  1、教室提出活动规则?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摆,不能到,30秒时间,谁摆的最高,谁获胜。

  2、找2个小组到前面摆,其他小组当裁判

  3、各组学生都摆一摆,说一说。

  活动三:说一说那根木条长?

  1、淘气和笑笑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两根木条的长。说一说谁的木条长

  2、讨论,谁说的对教师归纳虽然都是3个,但是由于回形针的长短不同,回形针长的,木条肯定长。活动四:估一估,人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1、观察、估计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2、观察、估计同伴和老师的身高大约是他们自己的几个头长?

  3、通过观察、估计,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三、回顾小结

  今天我们开展了什么数学活动,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课桌有多长(第1课时)总课时2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动物学校新买来一些课桌,小白兔回家后高兴地告诉了妈妈,兔妈妈问:“你们买的课桌有多长呀?”小白兔摇摇头说:“我可不知道。”第二天,他就去问他的好朋友小猴子,小猴子说:“这还不简单。”说完,就一一地量了起来?

  同学们,如果小白兔去问你,你能用什么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呢?

  (反思此环节没有采用书上提供的素材,而是以低年级学生更为喜欢的小动物创设情境,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

  二、合作交流,认识厘米

  1.说一说

  (1)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课桌有多长。

  (2)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6枝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4长?)

  (3)讨论: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却不同?要使量得的结果一样,怎么办?

  师: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

  2.找一找

  (1)认识刻度尺

  ①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②学生汇报,并试着说一说尺子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

  ③教师补充。

  (2)认识1厘米

  ①认识1厘米。

  师: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用字母怎样表示?

  (学生试说,教师纠正。)

  师: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同桌互说。)

  ②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a.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图钉大约有多长?并说说你的方法。

  (强调: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图钉的一端,看图钉的另一端对着的数最接近几,图钉的长度大约就是几厘米。)

  b.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操作: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图钉,再轻轻地抽出图钉,指肚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

  ③练一练。

  a.判断:够1厘米吗?(如:铅笔盒、书、本等的厚度。)

  b.找一找: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

  (3)认识几厘米

  ①数一数:从0刻度到2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从3刻度到7刻度是几厘米?

  ②打手势:4厘米大约有多长?7厘米大约有多长?10厘米大约有多长?(同桌互评。)

  三、动手操作,深化新知

  1.估计大约是几厘米?(如:书的厚度,小棒、铅笔的长度等。)

  2.请几名同学分别量出这几种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并注意测量的方法。

  3.第14页量一量,第15页1,2,3题。

  四、概括总结,拓展延伸

  师:如果以厘米为单位去量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去量特别远的距离,你们觉得方便吗?因此,我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比较长的距离用厘米作单位,就很不方便了,今后我们还要学习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4–65页《分香蕉》。

  教学目标:

  1、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的意义。

  难点: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全班同学背诵乘法口诀。

  二、激趣导课

  同学们你们家里来过客人吗?你们知道吗,今天,智慧老人家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是两只可爱的小猴子。智慧老人拿出又大又长的香蕉给他们当午餐,看一看有多少根香蕉?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要把12根香蕉分给2只小猴子,怎样分才公平呢?(平均分)谁能说一下什么是平均分?智慧老人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帮忙分香蕉,你们愿意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香蕉”。

  三、探究交流、学习新知

  活动一: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

  1、请你用学具代替香蕉分一分。

  2、谁来说说你分的结果?

  3、如果我们都没有学具可怎么办?大家还有没有别的方法,知道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吗?

  4、你真了不起。大家知道吗,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

  (屏显:12÷2)÷叫什么名字?除号长什么模样啊?

  (中间有一横,上面有一个小圆点,下面也有一个小圆点,大小一样,对得很整齐。领学生读2遍——“除号”)

  5、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12是表示什么?这2又表示什么?

  “12”是平均分的香蕉的总数,写在了除号的前边。“2”是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边。瞧瞧,我们的除法算式站得多整齐呀。它就能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了2份。你知道,这个除法算式该怎样读吗?

  这个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2。(跟读2遍。)分得的结果是“每份6根”,把“6”写在等号的后边。分的是香蕉,单位名称应该是什么?

  6、练一练。(除法算式的读法、看图意说出除法算式。)

  大家读得可真整齐。那么,下边这些除法算式你也会读吗?

  (1)我会读。6÷20÷518÷420÷5

  大家读得真响亮。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的时候,用除法计算。

  活动二: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

  1、如果今天,智慧老人家来的不是2只小猴子,而是3只,那12根香蕉,又该怎样分呢?我想大家一定行,小组里的同学一块来,组长做好分工和组织,一人出主意,一人摆图片,一人写除法算式,。比比哪个小组的分法多,谁的除法算式最漂亮。

  学生交流、操作:说一说、分一分、写一写。

  板书:12÷3=4(根)算式表示什么?

  同学们,除法算式里,除号娃娃已经有了自己喜爱的名字——除号,(屏显:除号)

  你知道吗?除法算式里其它的数字也都有自己好听的名字。你知道吗?

  (1)除号前边香蕉的总数“12”叫“被除数”。

  (2)除号后边表示平均分成2份的“2”叫“除数”。

  (3)等号后边的分得的结果“6”叫“商”。

  活动三:小组交流其他分法。

  12根香蕉除了可以平均分成2份,或平均分成3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

  ①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算式:12÷4=3(根)

  ②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2。算式:12÷6=2(根)

  ③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根,算式:12÷12=1(根)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能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那么多不同份数,列出那么多个整齐的除法算式,真了不起。这就是咱们今天学习的新课。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38——《分香蕉》。你认识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四、巩固应用

  帮助小兔分木材。

  (1)大森林里小兔家正在装修房子,它要把这18根木材平均分成2份,可它弄不清每份有几根。你们能帮助它吗?18÷2=9(根)

  (2)这18根木材除了平均分成2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呢?

  18÷3=6(根);18÷6=3(根);18÷9=2(根)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一练3、4题。

  板书设计:

  分香蕉

  12÷2=6(根)

  被除除商

  除号数

  数

  读作:12除以2等于6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目标

  1.创设“长颈鹿安排住宿”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进一步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除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板块 教与学预设

  (师生活动) 教学重构

  (修改意见)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森林吗?你们喜欢大森林里的动物吗?大森林里的动物可友好了,瞧!长颈鹿正在为小鸟准备房子呢?(电脑出示长颈鹿和小鸟的图)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

  二、问题探究

  师:同学们观察员得可真仔细,是呀!我们替长颈鹿想一想办法,应该为小鸟准备几间房子呢?谁能列式呢?

  三、体验感悟

  师:同学们,如果飞来的小鸟不是42只,也不是48只,每间房子里住的.小鸟也不是6只,根据乘法口诀,你想补充哪些条件,长颈鹿该准备几栋房子呢、在小组内说一说。

  四、实践应用

  出示:学校有24个球分别装在大球筐里,要求每个筐里装的要一样多?

  各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怎样装?说明你们的理由。教师引导学生反馈,看哪一组同学既对又合理。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懂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口算题卡两页

  板书设计

  长颈鹿和小鸟(用乘法口诀求商)

  42÷6=8(间) 六八四十八

  48÷7=6(栋)......6(只)

  教后随记 《长颈鹿和小鸟》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已学过2-9的乘法口诀及其应用,除法意义,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及其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节课中,我以童话形式围绕整节课。创设了轻松,欢乐的学习氛围。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感性认识3的乘法口诀,然后记住3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类推、概括、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各式和样的练习,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勇于争先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记忆和运用。

  教学难点:

  对“数学故事”的理解、表述和解疑。

  教学准备:

  挂图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手工吗?谁能说说你会用自己的这双小手做些什么呢?”

  “这是一个周末,方方想给自己的好朋友每人送一辆自制的三轮车,就把各个零件拿出来进行组装,聪明的小朋友们,你能帮他算算,一共需要几个轮子吗?”

  二、问题探究

  谈话:1辆三轮车需要3个轮子,2辆需要6个,那么3、4、5、6、7、8、9辆三轮车要几个轮子?

  三、体验感悟

  1、拿小棒摆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用几个小棒?能列乘法算式吗?编制口诀?

  3、板书:1×3=3。

  一三得三

  4、组织学生摆2、3、4、……个三角形,写算式,编制口诀。

  四、实践应用

  1、找朋友

  2、找规律填数

  3、动物运动会

  数学故事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懂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10页。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掌得不错,记忆方法也能掌握。口诀大部分同学能在课堂上背出来。应用方面还有欠缺。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解决数学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初步认识乘法,了解各部分名称,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重点: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能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分清几个几。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小黑板:(判断)列示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课

  1、出示情景图。观察画面。在儿童乐园里,孩子们有的坐飞机、有的坐火车,有的划船,有的玩游戏。你能从中找出哪些数学信息,并根据该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生提问:坐飞机的有几人?坐火车的有几人?划船的`有几人?做游戏的一共有几人?

  选一个来解决问题。有多少人坐小飞机?

  怎样列式?2+2+2+2=8(人)

  这个算式里有几个2?4个2。像这样4个2相加的问题,我们除了可以用加法列式,还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1)2×4=8(人)或4×2=8(人)

  (2)读法:2×4读作2乘4,4×2读作4乘2

  (3)各部分的名称。乘号和加号的区别。2表示相同的加数,4表示有几个相同的加数。8表示4个2相加的和。即4×2的积。

  (4)意义:表示4个2相加。

  2、你能用乘法解决其他几个问题吗?并说出算式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含义。

  坐火车的有几人? 4×6=24(人)或6×4=24(人)表示6个4相加.6从哪来?

  划船的有几人? 3×3=9(人)表示3个3相加

  3、观察这几个问题的解答,你发现了什么?(怎样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二、练习

  1、判断题。A:

  B:

  求一共有几个苹果怎样列式?为什么能用乘法?为什么不能用乘法?用乘法计算的条件: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1、试一试P5

  请生自己看图,看懂了什么?说一说。

  每棵树上有3只小鸟,4棵树上一共有几只小鸟?

  一共有多少个小矮人?(每盒有7个,2盒有几个。)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意义?

  2、看算式,写出表示几个几相加.

  5×8 9+9+9 6×2 8+8+8+8

  板书:儿童乐园

  坐飞机的有几人?坐火车的有几人?划船的有几人?做游戏的有几人?

  2+2+2+2=8(人) 4+4+4+4+4+4=24(人) 3+3+3=9(人) 1+2+3=6(人)

  2 × 4 = 8(人) 4 × 6 = 2 4 3 × 3 = 9

  读作:2乘4表示6个4表示3个3

  4 × 2= 8(人)

  读作:4乘2

  表示4个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较简便

  作业:1、读书P4-5

  2、看算式写出表示几个几相加。

  6+6+6+6 3+3+3+3+3 5+5 10+10+10 7+7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2页总复习及练习二十五第9~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画线段。

  2、使学生加深对角和直角的认识,能正确区分角和直角。

  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观察等活动中获得对线段、角、直角等图形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

  会量、画线段。

  难点:

  认识角和直角,会画角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学生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宣布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并板书课题: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二、复习旧知

  1、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

  ①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

  a。学生比画。

  B。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长1米?哪些物体大约长1厘米?

  ②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1米=()厘米  400厘米=()米

  3米=()厘米  700厘米=()米

  2、量、画线段。

  ①看教材第105页第10题,估计两条线段大约有多长。

  指名回答。

  ②动手量一量,验证你估计得对不对。

  请同学汇报测量结果,并说说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③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小组同学相互检查。

  3、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①说一说教室里哪儿有角,哪些是直角,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②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怎样才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怎样画一个直角?

  用三角板的`直角来画,从直角的顶点开始,沿着两条直角边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直角。

  4、完成教材第102页第6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9题。

  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小组活动。

  ①小组合作开展学习活动。

  ②相互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怎样拼的?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多少个正方形?怎样判断锐角、钝角?。

  ③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完成书105页第11题。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同学们又有什么心得收获没有?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22、2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能够说出相同数连加与乘法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说出一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体会到同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所表示的意义有所不同。

  评价方案设计:

  1、目标1达成的评价方案

  通过学生对“想一想,连一连”的做题情况进行评价。

  2、目标2达成的评价方案

  通过学生对“3×6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义,能够列出乘法版式进行计算,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体验、比较和区分似“3个6”和“6个3”的不同含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教师边叙述美丽的`童话故事边出示主题图:秋天到了,勤劳的小动物们都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庆祝共同的丰收,它们喜气洋洋地欢聚在一起。(板书:动物聚会)

  二、问题探究

  1、教师启发:你能提出什么乘法问题?

  要求

  A、独立观察主题图,思考问题;

  B、小组内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解释算式的意义。

  2、小组汇报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3×3=9(只)

  表示:每根树枝上有3只小鸟,3根树枝上有3个3只。

  要求

  A、求加数相同的和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

  B、明确乘法算式中4和2的含义:2表示每架飞机上有2个人,4表示有四架飞机;

  C、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数、乘数和积。会读、写乘法算式;

  D、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调换位置,积不变。

  活动(一):火车上坐了多少人?

  4+4+4+4+4+4=24(人)

  4×6=24(人)或6×4=24(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活动(二):划船的有多少人?

  3+3+3=9(人)

  3×3=9(人)或3×3=9(人)

  要求:(与活动一相同)

  活动(三):坐在椅子上的有多少人?

  1+2+3=6(人)

  质疑:

  A、上面的求和算式能用乘法表示吗?为什么?(加数不同,不能用乘法表示)

  B、怎么调位置坐,才能用乘法表示?

  ①

  3+3=6(人)

  3×2=6(人)或2×3=6(人)[空一张椅子,每张椅子坐3人]

  ②

  2+2+2=6(人)

  2×3=6(人)或3×2=6(人)[每张椅子坐2人]

  三、巩固应用

  完成“试一试”中的第1、2题。

  要求

  1、独立读题、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

  3、汇报,订正答案。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结题: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比用加法表示更简;学会了乘法算式的读写法。认识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我们的动物朋友》中的主题二《可爱的小动物》。本单元以引导儿童注意通过实际的调查、访问、饲养等活动发展爱护动物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珍爱,并由此树立动物是人类好朋友的观念,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爱心和责任心。同时,让儿童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发展饲养小动物的能力和技能。

  二、学情分析

  本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是外来生,生活住所的不安定,使得大部分学生家里没有饲养过小动物,而本地学生却也因为父母工作较忙没有时间喂养小动物而很少与小动物接触。于是我在一个月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小动物,并获得了大多数学生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学生能饲养如小金鱼、小乌龟、蚕、小鸽子这样的动物。与此同时,我要求学生在家长、教师的帮助下,对自己饲养的动物进行观察,写观察日记。并通过看电视、上网等进一步了解与收集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居住环境和生长条件等情况,学生通过饲养和探索,获得基本的饲养技能和知识,激发学生喜欢小动物、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三、活动目标

  1.增强儿童对小动物的情感,热爱生命。

  2.通过交流与观察,使儿童学会一些饲养小动物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3.在多种活动中了解有关动物的知识。

  四、活动重难点

  通过交流与观察,使儿童学会一些饲养小动物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五、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宣传板、固体胶、小鱼、小乌龟、小兔子、鸽子、蚕……

  六、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与小动物“见面”

  师:上阶段我们已经去饲养小动物了,瞧(播放课件:学生在家饲养动物时的照片)。

  播放课件,生观看。

  师:是什么让你们笑得这么开心呀?

  生答。

  师:小动物们让你们这么快乐,快跟老师聊聊你养的小动物吧!

  生介绍自己养的小动物。

  师:这些小动物真是太可爱了,这节课就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可爱的小动物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导入时直接呈现学生和小动物的生活照,然后让学生说说和小动物之间的故事,将自己喂养小动物的感受和同学一起分享,真实情景的再现与课前获取的信息交流,把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又促使学生了解了小动物的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丰富学生有关动物的知识。】

  (二)玩一玩,亲近小动物

  师:小朋友们这么热情,老师可高兴了!我今天还真为大家请到了几位神秘的小客人。它们是谁呢?大家先把眼睛闭上,我数到3,大家再睁开眼睛,看看它是谁?

  请出小动物:小鱼、小乌龟、小兔子、鸽子、蚕……

  师:哇,它们是谁呀?

  生答。

  师:跟它们打个招呼吧!

  师:这些小宝贝真是太可爱了,让我们和它们一起玩一玩怎么样?不过,小宝贝这么小,玩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回答,师总结。

  师总结:小朋友们真细心,老师想的跟你们一样,请看老师送给大家的温馨小提示(出示课件):

  (1)我不伤害小宝贝,我的动作很轻,声音很温柔。

  (2)小宝贝不懂事,我要注意不被它抓伤。

  (3)小宝贝很可爱,我要睁亮眼睛,看看它是怎么吃东西的,怎么活动的,过一会儿把这个发现告诉老师。

  师:好,记住这三点了吗?那就让我们和这些小可爱们玩吧!

  生活动。

  汇报发现。

  师:大家这么细心地照顾小宝贝,让我们的教室都充满浓浓的爱意了。我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你们和小宝贝玩时看到了什么,谁来告诉老师呀?

  生汇报。

  【设计意图:将小动物请进了课堂,学生与真实动物亲密接触,从活动中通过了解动物的可爱特性,培养了他们亲近动物、热爱动物、与动物分享快乐的情感,初步体验了人与动物建立和谐关系的价值。在活动中学生通过体验、感知、感悟,提升了自我,从而为他们构建了一个真实互动的生活化课堂,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感,更贴近学生生活。】

  (三)说一说,交流饲养知识

  1.交流饲养知识

  师:同学们真厉害,能够在玩中用明亮的眼睛观察小动物,获得知识。感谢小宝贝们给我们带来快乐和知识。嗯,小宝贝也累了,得让它们休息休息了。(将小动物放回后台)老师看出来了,小朋友们很喜欢小动物!而小动物也喜欢你们,需要你们的照顾。不过饲养小动物也是门学问呢。小朋友们在饲养小动物的时候收集了很多饲养动物的资料,拿出来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吧!

  生小组活动,说饲养知识。

  全班反馈,并完成饲养宣传栏。

  师: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的时候,我也悄悄地听了一下,发现你们收集的知识有趣极了。可惜我只听了一点点,不过瘾,谁快来告诉老师饲养小动物的知识呢?

  师:饲养小动物也有这么多学问呢,让我们把这些知识贴到宣传栏里面,让更多的同学和我们一起分享饲养动物的快乐好不好?

  学生回答完后,在老师的指点下将收集的资料贴到宣传板中。

  2.认识“动物周期表”

  师:我们一起看一下(课件),就像他所说的,小鸡是从鸡蛋里孵出来的,慢慢地它又长成大的鸡,然后母鸡又下蛋,蛋再孵小鸡。像鸡这样的生长过程,我们把它称为鸡的'生命周期。(跟老师读一下:生命周期)你知道你养的小动物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吗?

  学生回答。

  师:小朋友们都很关心自己饲养的小动物,知道它的生命周期,课本上也画了鸡和鱼的生命周期了,我们去看看。打开课本15页,大家请看,(展示台展示)动物的生命周期和植物的生长周期是一样的。正是因为这样,自然界才能不断地繁衍下去。而在动物界里面,有的动物是生小宝宝的,有的动物生下来的却是蛋。

  3.哺乳动物和卵生动物

  师直接引出:像小兔子这种生小宝宝而不生蛋的动物是哺乳动物。(板书:哺乳动物)反过来,像鸡这种生蛋而不生小宝宝的动物是卵生动物。(板书:卵生动物)

  生跟读两遍。

  师:你知道你养的小宝贝是什么动物吗?

  全班反馈。

  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哺乳动物,哪些动物是卵生动物呢?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学生将课前饲养的和搜集的小动物的有关资料与小伙伴相互交流,不仅分享了饲养动物的劳动成果,增进了彼此关于动物的饲养知识,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动物的喜爱的真挚情感。】

  (四)分一分,与动物交朋友

  师:可爱的小动物看到大家这么喜欢他们,都跑过来要跟我们做朋友呢!咦,它们在哪呢?(学生好奇地猜测)就在小组长的书桌内!请小组长把书桌内的动物卡片拿出来,小组内分一分,谁是哺乳动物,谁是卵生动物。分好后,把它们送到黑板上各自的家中。(在黑板上贴上两座大房子)

  学生为动物分类。

  师生一起订正。

  【设计意图:给动物分类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自由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将知识与游戏结合在一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的成功,爱学乐学之情由此产生。】

  (五)总结提升

  师:今天和可爱的小动物们一起学习,高兴吗?是啊,老师也很高兴,我们不仅从小动物身上获得了快乐,还收获了知识。瞧大家笑得多开心呀!那我们如何让小动物们也像我们一样开心、快乐呢?

  生答。

  师总结:是啊,动物和我们人类都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都是地球妈妈的孩子。蓝蓝的天,绿绿的草,就是我们生活的大自然,就让我们一起去保护这些可爱的动物,和它们一同成长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即尊重每一位学生,又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收获成功,增强自信心,同时更加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多得。】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03-15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5-16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02-17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集合)05-16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快乐的动物》教案01-17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买球》教案01-17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数松果》教案04-04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01-06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小熊开店》教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