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空空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一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一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时间:2024-06-25 11:55:38 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复习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一年级数学复习教案1

  教学目的:

  1、熟练数出8和9,会正确读写,并能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正确读写8和9

  教学准备:挂图、生备学具,点子图

  思维训练点:训练学生有序思维的'初步形成

  一、引入

  出示挂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小组互相说说?然后派代表汇报

  图上有哪些东西是8个?

  有哪些东西可以用9来表示?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8和9

  板书课题:8和9的认识

  二、新授

  1、动手操作

  这幅图上的点子表示8

  你能拿出表示8的学具吗?

  请自己摆一个喜欢的图形,你知道8是怎样来的吗?

  那8个再拨上1个是几?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7加1等于8

  请你拿出表示9的学具并摆一个图形

  师出示点子图9

  2、出示尺子图

  8在谁的后面?7的前面是几?

  9的前面是几?7的后面是几?

  3、看看点子图,比一比谁多谁少?

  比较大小

  4、基序数

  把左边的8只蝴蝶涂上蓝色,给从左数第9只蝴蝶涂上红色。

  三、练习

  P59 1数一数小兔在第几车厢?小猪呢?第3车厢是谁?

  四、8和9的写法

  写8的时候要注意写半格,空半格,8像什么?

  上面的圆要写小点,下面写大点写9,先写圆再竖。

一年级数学复习教案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102页期末复习16~19

  教学目的: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用学到加、减、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看看哪一位小朋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二、基本训练。

  列式计算。

  3个6相加是多少? 3的6倍是多少?

  3与6的和是多少? 3比6少多少?

  仔细审题,集体列式口答。

  三、复习。

  1、期末复习16。

  (1)出示第16题,说一说这道题已知什么?为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你是怎样想的?

  (求3人浇多少棵,也就是3个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学生集体口答书中的三个问题。

  2、期末复习7。

  (1)出示第17题,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书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第1~4个问题,集体交流说说想法和算法。

  (3)选出你喜欢的两件玩具。算一算买这两件玩具一共要多少元?(学生独立解答,小组内交流)

  (4)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分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期末复习18。

  (1)出示第18题图,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收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所提的3个问题,集体交流时说说想法和算法。

  (3)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4)期末复习19。

  (1)出示第19题,看图说一说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图中告诉我们“小松鼠采了5个椰子,小猴采的比小松鼠的4倍多一些,5倍少一些”需要解决的是“猴子最少采了多少个,最多采了多少个”)

  (2)提问:“小猴采的比小松鼠的4倍多一些,5倍少一些。是什么意思?你会解答吗?”

  (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学生课堂气氛好,解决实际问题。

一年级数学复习教案3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同学分析综合能力。

  2、培养同学仔细看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看加法表找规律。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口算卡片,指名口算,并说出思路。

  9+48+47+65+7

  10—512—25+312+1

  二、练习指导

  1、进位加法表

  (1)出示20以内进位加法表,引导同学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考虑,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同学回答。

  B、横着看。让同学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引导同学观察,启发同学回答)

  C、问:从加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启发同学回答。

  D、想:这张表中,俺们只需记住哪些题就能很快算出所有的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师引导同学观察,边用红笔勾出来,使同学知道只需记熟左边到0道题。就能计算所有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练习

  (1)让同学把和是11、12、13……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2)教师读算式,同学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

  (3)说出表中两道相同加数的算式及结果。

  (4)针对同学容易弄错的题进行练习。

  三、作业:练习二十二

  A、第2题,现时2分的时间,看有多少同学做得全对,若有不对的,查明原因,及时纠正。

  B、考虑题:第(1)题

  要求:让同学发现白圆与黑圆排列的规律,确定“往下应该怎样画”

  第(2)题

  要求:同学观察每行数排列的规律,找出与其他三行的规律不同的那一行。

  C、第3题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一年级数学复习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①使学生掌握以计数单位为标准的数数方法。②认识计数单位百、数位百位,以及计数单位、数位、位数之间的关系。③掌握基本的读数和写数的方法。},培养自我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板书:100以内的数)

  下面请小朋友拿出纸,在纸上写一个100以内的数。

  二、读数和写数的复习。

  请生站起来读一读你写的数。

  读数和写数都从哪起的`呢?————板书: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三、数的复习

  1、从你写的这个数开始往前数5个。再从它往后数5个。

  请个别生起来数。

  问:刚才他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数的)————板书:一个一个数。

  还能怎么数?(几个几个数)————板书:几个几个数。

  2、小动物也在数数。我们一起来看看。

  瞧:出示企鹅:24、26、28、……请小朋友接下去数。

  小猫:95、90、85、……也请小朋友接下去数。

  3、你能从你写的这个数开始,喜欢几个几个数,就几个几个数,直到老师喊停为止吗?

  四、数的组成的复习。

  1、老师也写了一个数,我来介绍一下:它是由4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它是几呢?

  (板书该数)

  2、你能有这种方法向同桌介绍你刚才写的数吗?

  3、请几生来介绍。老师板书数字。

  问:刚才大家都是用了什么方法来介绍的呢?————板书:组成。

  4、这回小猫也介绍了几个数,想请小朋友来猜一猜。

  出示:小猫。大象。小兔。让学生在练习纸中做一做。

  做完后汇报,其中,小猫:个位上的数是6,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大1。请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师:哦,小猫是根据数据数位上的数来介绍的。

  除了小猫指着个位和十位以外,我们还认识哪个数位?(百位)

  它们这三位是怎样排的?

  板书:百位十位个位

  (各位上的数表示……十位上的数表示……百位上的数表示……)

  写的数是两位数的请举手,三位数的起立,一位数的招手。

  5、请个位上的数是7的同学起立。

  请十位上的数是5的同学起立。

  请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同的小朋友起立。

  (能把像这样的数都找出来吗?写一写练习纸上)

  五、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1、老师也想请小朋友来猜个数。

  (用大一些,小一些,大的多,小的多提醒学生。直到猜对为止,并板书:这个数:87)

  2、你写的这个数和老师写的这个数来比一比(板书),用上大一些,小一些,大的多,小的多。

  3、师: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我们除了用刚才多一些,小一些,多的多,少的多还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连接呢?

  4、完成练习,校对。说说在比较数的大小时,先看什么,再看什么。

  5、黑板上有这么多的数,你能用>或<符号把它们连起来吗?

  ()>()>()>()>()

  ()<()<()<()<()

  请生在练习纸上写一写。

  小蜜蜂们也排着队出发去采蜜了(出示图片)它们该采哪朵花呢?

  你能帮它找一找吗?完成练习。

  六、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师:恩,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数,复习了数数,写数,读数,数的组成,大小的比较……

  七、游戏:抢答

  在64和66的中间

  比79少1

  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多1

  由8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一年级数学复习教案5

  教学目标

  通过对100以内加减法算式算法的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熟练程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课本第81页第1题。

  观察:那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加?说明理由。

  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说说57+9和75+9你是怎么计算的?

  2、出示课本第81页第2题。

  观察:那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减?说明理由。

  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说说57-9和75-9你是怎么计算的?

  3、出示课本第81页第3题。

  说说每道题的计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独立进行计算。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十九第1~3题。

  2、练习十九第5题和第9题。

  3、练习十九第11题。

  4、练习十九第13题

  独立计算,汇报。

  (三)课堂

一年级数学复习教案6

  教学目标:

  1、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加强学生的整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二、复习

  1、学生拿出学具袋中的进位加法卡片,学生自己整理,小组合作进行整理。

  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

  2、学生说说自己的整理过程

  3、请你观察你的整理结果,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说一说

  横着看:

  竖着看:

  斜着看:

  4、你在做的时候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说计算方法。用凑十法

  三、课堂练习:

  1、请你自己选择你喜欢的算式计算,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2、学生计算

  四、独立作业:与家长做口算卡

  五、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复习教案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归类整理,体会整理知识的方法,建构单元知识体系。

  2、巩固100以内加减法的算法和算理,并能准确、熟练、灵活计算,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分类、比较、归纳等简单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参与知识的归类整理,体会整理知识的方法;100以内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1、想一想:回忆一下本单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回顾)老师今天带大家到校园乐园玩一玩,愿意吗?

  2、第一关:来到综合楼一楼的音乐教室,音乐老师要大家答对问题后才能参观里面的乐器。这儿有几道计算题,希望大家按要求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关。

  (课件出示)

  57+2= 57-2= 57+20= 75-2= 57+9= 75+2=

  75-20= 75+20= 57-9= 75-9= 75+9= 57-20=

  (1)分一分。学生独立完成。

  (2)说一说。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全班交流,老师板书分类算式。(加法、减法,书1和2的标准)

  (4)算一算。分类完成。先完成口算,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5)说一说。指名学生说说口算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6)算一算。分组完成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四个算式。

  (7)全班交流: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8)比较、归纳。

  (9)编题训练:小组互相编写算式,并算一算。

  3.第二关: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棒,欣赏完乐器,老师再带领大家去蒲公英图书室,图书管理员说如果同学们回答对了下面的题目就可以借到很多有趣的图书哟。

  13+7+54= 67-8-50=

  38+(46+4)= 83-(27-20)=

  (1)看一看: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2)想一想:自己在计算中哪些地方容易出现错误?

  (3)试一试,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

  (4)说一说:计算中你是如何计算的?要注意什么?

  4. 第三关:同学们今天真是收获满满,下面老师将带领大家放松一下,到操场上看看高年级的哥哥姐姐的课间活动。(出示课件)

  (1)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能从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

  (3)小组学习:小组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全班交流:数、列式计算等。

  (5)小结归纳,帮助学生建模。

  5、 第四关:知识拓展应用

  (1)解决问题

  教材82页第2题,第5题;教材第83页第9题,第84页第12题。

  6.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

  师:和同学们相处的时光总是很短暂,我想请同学们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自己当当小老师给自己评评分。

  (数学是有趣的,灵活的, 数学来源于生活,要有一双善于发现数学问题的眼睛。)

  板 书

  整理与复习

  (板书就把具体的算式的方法写两个就行了)

一年级数学复习教案8

  正比例和反比例

  教学内容:教科书63——6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及其异同点。

  2、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3、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

  1、让学生举一个正、反比例的例子,说说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

  (1)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

  (2)指生在班内说。

  2、表示正、反比例的关系式分别是什么?

  生答后师板书

  正:y/x=k(一定)反:x×y=k(一定)

  (二)归纳正、反比例的异同点

  1、小组合作: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正、反比例的异同点。

  2、交流。

  我们组是用表格表示的。

  正比例反比例

  相同点都有一个不变量两个变量

  不同点比值(商)一定x/y=k(一定)积一定xy=k(一定)

  3、讨论:如果我们用a、b、c表示三种量,用a×b=c表示它们的关系,那么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比例关系呢?

  (1)独立思考。

  (2)指名回答。

  (3)归纳板书:a一定,b和c成正比例;

  b一定,a和c成正比例;

  c一定,b和a成反比例;

  提问:为什么根据一个乘法式子就能判断两种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呢?(根据乘、除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积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两个因数分别相当于除数和商。)

  (4)自己举一个熟悉的三种数量关系,说一说它们存在怎样的比例关系。(三)综合练习:教科书63——64页的练习。

  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66——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

  2、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创新意识,发展数感。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发现和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很好地实现从图形变化规律的认识过渡到数字变化规律的认识上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规律。

  师:(教师巡视一周,仿佛在数一数班级有多少人)问:你们猜一猜老师在干什么呢?

  生:在书我们班级有多少人。

  师:你们的眼睛可真亮,都看出来了,那你能猜出老师刚才是怎样数的吗?

  生:1 2 3 4 5——————(板书)

  2 4 6 8 ——————

  5 10 15 20——————

  师:你们可真聪明,都被你们猜中了,这几组数你们能接着数下去吗?

  生:能

  师:谁愿意给大家数一数?(指名数)

  师:大家都会数吗?(会数)

  师: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看到前面的几个数就能接着数下去呢?

  生:因为这几组数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

  师: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都找到了这几组数的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找规律”。

  二、探索交流,找出规律

  1、练习教科书66也1小题。

  三、综合练习:教科书66——65页的练习。

  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6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四边形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能正确地画圃;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并且理解相互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根据平面的基本特征,能够理解平面图形的相互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了平面图形。

  (一)复习三角形的概念。【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提问:什么叫做三角形?你能够画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

  老师板书分类:a。按照边分类;b。按照角分类

  2、教师口述,学生作图。

  (1)等腰三角形

  (2)等腰直角三角形

  3、判断。

  出示一组三角形,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三角形。

  4、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

  提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二)复习四边形,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教师提问:四边形是怎样的图形?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四边形?

  1、复习图形特征。

  出示:

  请你说说图里学过的四边形的名称、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义。

  小组共同回忆:

  (1)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2)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3)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4)梯形有什么特征?

  2、从图上看,我们学过的四边形可以分为哪几类?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教师小结:由于长方形、正方形两组对边都分别平行,所以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复习圆。【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复习圆的特征。

  (1)画圆,并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和直径。

  (2)提问:圆是怎样的一个图形?

  同一个圆中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二、复习轴对称图形。

  (1)请同学们把圆对折。

  提问:你发现圆对折后有什么特点?

  再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对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

  (2)提问:你认为刚才对折的图形都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图形?

  (板书:轴对称图形)

  这里对折的折痕就是什么?

  (板书:对称轴)

  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圆有多少条对称轴?

  我们学过的其他图形里,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你还能说出哪些见过的轴对称图形?

  三、复习立体图形

  四、综合练习。

  教科书68页的练习。

一年级数学复习教案9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经历认识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的过程。

  2、知道反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能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3、对现实生活中成反比例的量的事物有好奇心,在判断和交流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方案: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的两个量成正比例,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1.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

  2.每天播种的公顷数一定,播种的总公顷数与播种的天数。

  请几名学生发言,重点说出判断理由。

  二、探究新知

  1、读书问题

  师:看来大家已经对成正比例的量不陌生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一种新的比例关系,请看下面亮亮、红红、聪聪和丫丫四人的读书情况。

  出示图中文字和表格,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观察。

  师:从文字和表格中你都了解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谈到:

  他们四人读同一本书,丫丫看的最快,9天就看完了;亮亮看的最慢用了15天。

  红红每天看15页,用12天看完了这本书,通过1512=180可以知道这本书的页数是180。

  学生在学习了正比例的基础上可能会说出表中的规律,如果学生直接回答出表中的规律,要让学生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如果没说出表中规律,教师可提出教材中的问题:

  师:从上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可能会说:

  每天看的页数越多,需要的天数就越少。

  每天看的页数越少,需要的天数就越多。

  师:前边我们已经学习了相关联的量,那在表中有相关联的量吗?

  生:表中有每天看的页数和需要的天数这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可能会说:

  每天看的页数越多,所用的天数就越少;

  每天看的页数越少,所用的天数就越多;并且两个量的乘积是180。

  师:这里的180是什么?谁能说出这里的关系式?

  生:180是这本书的总页数,这本书的页数是不变的。每天看的页数需要的天数=180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即板书:

  每天看的页数需要的天数=书的总页数(一定)

  师:看书需要的天数是随着每天看书的页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每天看的页数扩大,需要的'天数就缩小;反之,每天看的页数缩小,需要的天数就扩大。而且,每天看的页数和需要的天数的乘积一定,我们就说每天看的页数和需要的天数这两种量成反比例。

  师:像这样,每天看的页数与所需天数的积一定(书的页数一定),我们就把这两个相关联的量称为成反比例的量。

  2、换零钱问题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成比例的量,接下来我们就共同来看一个关于换零钱的问题。请大家观察下面这张表格。

  让学生独立观察。

  师: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要把10元的人民币换成零钱,换成面值1角的需要100张,换成面值2角的需要50张。

  师:那么大家能用口算完成表格吗?

  生:都换成面值5角的需要20张;换成面值1元的需要10张;面值5元的需要2张。

  师:仔细观察表中数据,你都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换的钱的面值越大,需要的张数就越少;换的面值越小,需要的张数就越多;

  表中面值与张数的积是一定的;

  师:你能说出这里的数量关系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钱的面值张数=10(元)

  师:谁能说出数量关系式的意思?

  学生可能会说:

  表中有两个相关联的量,钱的面值与张数;

  这里钱的张数随着钱的面值的变化而变化,钱的面值变大,钱的张数就变小;钱的面值变小,张数就变大,

  师:通过刚刚我们对反比例关系的了解,这里的零钱的面值与换的张数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吗?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指名汇报。

  师:我们刚刚遇到的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相对应的积也一定,就说这两种量成反比例,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我们把这种关系称为反比例关系。

  三、试一试

  师:下面我们就试着来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先自己想一想。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说的过程中,重点让学生说说判断的理由。

  师:现在我们大家回过头来想一想,根据我们所说的反比例的意义,要知道两个量成不成反比例,要怎样想?其中关键是看什么?

  让学生自己或者和同桌总结归纳一下,指名汇报交流。

  总结:判断两个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只要先看这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再看两重量变化时乘积是不是一定,如果乘积一定,它们就是成反比例的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就叫反比例关系。

  师:我们认识了什么叫做反比例关系,现在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和同学交流一下。

  让学生举例并说明理由。

  四、练一练

  1、师:相信现在大家对反比例并不陌生了,现在请同学们读练一练的第1题,自己读题并判断。

  指名回答,说明理由。这里关注学习稍差的学生。

  2、师:请大家认真观察第2题表中的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

  重点交流问题(2)。

  3、师:请大家认真观察第3题表中的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

  重点交流问题(2)。

  4、师:大家知道大齿轮和小齿轮是怎样转的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明白大齿轮与小齿轮转数的关系,因为30:10=3,所以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3圈。

  五、课外拓展

  师:其实成反比例的量不仅仅用表格可以表示出来,我们也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图来表示。

  出示知识窗的表格与方格图,让学生了解成反比例的量可以用方格纸上的图表示。

一年级数学复习教案10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02页第7—9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的计算技能更加巩固,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意识和初步繁荣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小黑板、口算卡片、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板书)

  二、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1、复习10以内加减法的方法。

  2、做第7题。这题着重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可以分小组活动。在学生自己找一找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按规律有条理地找卡片说算式,如按加法的数是1、2、3……顺次来整理,并进行交流。

  三、计算练习。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6 + 3 = 4 + 5 = 8 — 0 = 3 + 7 =

  10 — 8 = 10 — 5 = 2 + 4 = 6 — 1 =

  5 + 3 = 2 + 6 = 6 — 6 = 0 + 9 =

  1 0 — 6 = 7 — 4 = 1 + 9 = 4 + 4 =

  第8题正式对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提出了速度要求。练习时要除了要注意口算的正确率外,还要适当注意速度。但速度要求不要太高,一般在2分钟内能完成这些题就可以了。

  四、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1、做第9题。把得数是4的.每一块涂上颜色,看看像什么?

  学生涂色,分组练习,然后交流。

  2、用小黑板出示一些综合性的题目。

  学生分组解决问题,然后交流。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通过复习小朋友们熟练地掌握了计算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计算中正确运用计算技能正确解题。

一年级数学复习教案11

  教学目标:

  1、复习2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题包计算,探索算式之间的一些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20以内数的加减法。

  2、探究在题包中,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和就增加或减少多少。

  难点:

  1、运用规律进行推算。

  2、探究在题包中,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和就增加或减少多少。

  教学媒体:教学平台

  课前学生准备:数学练习部分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口答

  1、20以内单数、双数

  2、双数是怎样列式得到的?

  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到一座神秘的古堡去,古堡中住着许多美丽的小精灵,他们在玩着好玩的游戏,我们大家一起去玩好不好?可是进古堡,首先要破译许多密码,小朋友,你们可以用学过的知识来破译。有没有信心?

  (一)用题包来完成推算

  师:我们一起来到了古堡门口,首先,看到了这样一组题。

  2+4 3+5

  12+4 13+5

  2+14 3+15

  12+14 13+15

  师:你们能不能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进行推算呢?

  (二)做题包,找规律

  1、出示题包

  16―8=8 14―5=9

  15―7=8 16―7=9

  13―5=8 17―8=9

  12―4=8 18―9=9

  归纳:通过计算,发现结果总是8和9,题包中的规律即被减数减少(或增加),减数也作相应的减少(或增加),差不变。

  (三)做加法题包,拓展探究空间

  1、做加法题包,探究规律

  (1)出示题包,请学生计算

  1+9=9+1=

  3+7=7+3=

  2+8=8+2=

  4+6=6+4=

  (2)探究规律

  师:通过计算这组题包,你发现了什么?

  (3)师小结:

  一个加数增加几,另一个加数减少几,增加和减少的数相等,它们的和仍是10。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2、拓展练习,提高能力

  (1)师:两个数相加,和是10。那么你能写出3个数相加和是10的算式吗?请你们分小组,一起写一写。

  (2) 3+3+4=10

  2+5+3=10

  ……

  (3)请同学们说一说,在写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好方法,算式写得越多越快。

  学生汇报,如:

  ⑴可以是按加数的大小顺序写

  1+1+8=10

  1+2+7=10

  1+3+6=10

  ……

  ②还可以先写一个算式,3+3+4=10,然后把一个加数增加几,另一个加数减少几来写。

  例:把3+3+4=10中的一个3增加2,另一个减少2,就写出了算式5+1+4=10,再以此类推写出5+2+3=10等。

  ③ 小结:同学们刚才介绍了许多好方法,都写出了3个数相加,和是10的算式。你们有没有发现,不管是用第一种方法,还是用第二种方法,都用了一个什么规律(一个加数增加几,另一个加数减少几,和不变)。

  (4)那么谁有好方法写出有4个加数,但和是10的算式呢?

  先请同学们讨论,然后尝试写出算式,再说说理由。(例如在刚才写的3个数连加,和是10的'算式中,把其中一个加数分拆一下就行了,学生可以用各种方法写出算式。)

  (5) 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知道了数学中许多知识都蕴含着小秘密,只要我们积极动脑筋,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奥秘。也会使我们越来越聪明。

  3、计算

  5+4+1=

  3+4+1=

  4+4+2=

  1+2+3+4=

  0+1+2+3+4+5+0+5=

  1+2+3+4+0+2+3+5=

  (四)小组合作,探究算式之间的规律

  1、出示

  7+5=7-5=7+6=7-4=

  9+5=9-5=8+6=8-4=

  11+5=11-5=10+6=10-4=

  13+5=13-5=11+6=11-4=

  2、师提问:

  (1)通过计算,你发现每一方框中的两个算式的结果有什么规律?

  (2)从它们差的相互关系来看,你能找出算式中减数之间的关系吗?

  3、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4、汇报探究结果

  当一个确定的数加上的数和减去的数之和为10,它们的结果相差10。

  例如,7+5=12 7-5=2 7+6=13

  7-4=3 12-2=10 13-3=10

  5+5=10 6+4=10

  这个规律对学生来说较为困难,用数射线讲解比较清楚,或者可以请两个小朋友站在同一个点,一个前进几步,一个后退几步,两个人相差多少,帮助学生理解。

  5、学生举例说出一些符合这样规律的算式

  例:12+7=19 12-7=5

  14+1=15 14-9=5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登上了古堡的最高处了,再努力一下,我们就能和可爱的小精灵们一起游玩,我们一起来加油!

  1、出示数墙,由学生完成数城

  2、拓展:小精灵提出,如果数墙上最上面的两块砖都要是20,那么数墙我们可以怎样造呢?

  师:小朋友们,通过我们的努力,破译出了全部密码,我们终于登上了古堡,我们和可爱的小精灵可以尽情地玩耍了。

  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1、推算:

  7+2= 7+12=

  17+2= 17+12=

  2、20以内加减法口算:

  9+7= 5+6= 13-4= 17-5=

  12-4-6= 6+3+6= 11-5+3= 12+8-6=

  3、数砖墙:

  板书设计:

  20以内数的加减法复习

  加法减法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1、一个加数不变,1、减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多少,被减数增加多少,和就增加多少。差就增加多少。

  2、一个加数增加多少,2、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另一个加数减少多少,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和不变。差不变。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复习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并找到优化方法。

  2、熟练地进行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口算。

  3、利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用多种方法解决解决问题,初步体验优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1、快速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解决实际问题时,排除多与条件。

  三、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练习法

  四、教学设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奖励贴

  五、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大头儿子想带大家一起去玩闯关游戏,大家想去吗?可是大头儿子遇到一道数学题不会做了,那怎么办呢?好,我们去帮帮他。

  (一)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方法

  课件出示:14—8=?

  师:你们知道差是几吗?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呢?

  生:

  师:同学们你们真聪明,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有很多种方法,但是我们要选择对于自己来说最快最准确的方法去算。只要能快速算出正确的答案就是最的。

  下面就和大头儿子一起去玩闯关游戏吧。

  (二)闯关游戏

  第一关口算

  下面是一些百宝箱,里面是大头儿子给大家准备的一些小礼物,但是只有口算正确百宝箱下面的算式,才能得到小礼物。

  13—5=8 12—3=9 16—9=7 12—8=4

  8+3—7=4 12—7=5 15+2—9=8 6+10—3=13

  师:同学们,那你们知道大头儿子为什么要给大家送一些可爱的.橡皮擦吗?因为橡皮擦能帮助我们改正错误,在学习生活中我们难免犯错误,但我们都要勇于改正错误。

  第二关圈一圈,算一算

  (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题单上写,写完展台展示)

  第三关:我会看图列式

  第四关:解决问题一

  师:大头儿子想带大家去看足球赛,同学们你们从下面的画面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呢?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

  生:获得的数学信息是:踢球的一共有14人,男生有8人,红队踢进了5个球。

  问题是:踢球的女生有几人?

  生:解决这个问题有用的信息是什么?

  生:一共有14人,男生有8人。

  师:谁会列式解决这个问题?

  生:14—8=6

  师:式子的最后要写上单位。

  师: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学会排除多余条件。(板书)

  总结:踢足球的时候要注意安全。要遵守规则,学校里也要遵守学校的规则。

  第五关解决问题二

  师:看完足球赛大头儿子带大家来到湖边玩耍,发现这里有好多动物也在玩。那请你看一下,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小鸟有16只,小猴有9只,小兔有11只

  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生:小猴比小兔少来了几只?

  师:谁会列式计算这个问题?

  生:11—9(只)

  师:小鸟比小猴多来了几只?

  生:16—9=7(只)

  师:谁比谁“多几”“少几”要用减法(板书)

  师:小鸟、小猴、小兔虽然是不同的动物,但是他们相处的很好,那我们平时也要和其他小朋友和睦相处,同时我们要爱护小动物。

  六、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复习教案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组织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能从不同角度发现一些算式排列的规律。会运用20以内退位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巩固练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口算的过程中,回顾和整理不同的计算方法。在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再次回忆起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整理的过程中让孩子知道整理的好处,初步让孩子知道整理的方法,并慢慢引导孩子学会看知识框架图。

  教学重点整理并熟练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口算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知道整理的必要性,发现减法表中的规律,会分析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自主学习单、前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引入:

  (1)在黑板上写15-9= 12-3=并提问怎样算?等于多少?

  (2)提问:还有其他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吗?

  (3)引出: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还有很多,你能想个办法把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一个不漏地整理出来吗?今天我们就来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行整理与复习。

  2.板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用学生会熟练计算的算式出发,让学生再次记起所学过“破十法”的相关知识,并让学生初步感知20以内的退位减法有很多也很凌乱,通过问题:你能想个办法把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一个不漏地整理出来吗?逼迫学生思考,让学生想到课前做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就是一种方法,从而通过问题引导,让孩子初步感知整理的必要性,整理会使知识点不乱、不重、不漏,最后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1. 整理减法表(课前先自主预习,填写20以内减法表)

  (1)提问:你是怎样整理的?

  (2)学生展示交流。

  请1至2名同学汇报,在每个同学汇报完之后,同桌之间手指着观察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整理的过程,是为了让孩子再次回忆起课前整理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自己是怎样整理的?并通过交流让学生知道可以竖着整理、还可以横着整理。同时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2.发现减法表的规律。

  (1)观察:有什么规律?(边观察规律边板书十几减9、十几减8…十几减2)

  【设计意图】通过小精灵的话“竖着看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竖着观察,从而发现竖着看依次是十几减9、8、7、6、5、4、3、2,从而回忆起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并板书,初步教会孩子会看知识框架图。

  (2)竖看:

  ①被减数依次增加1,减数不变。

  ②各竖行式题中的得数,下边一题比上边一题大1,即差依次增加1.

  ③小结:被减数一个比一个多1(或依次增加1),差一个比一个多1(或依次增加1)。

  (2)横看:

  ①每一横排的被减数不变,减数依次减少1.

  ②每题的得数都是右边一题比左边一题大1,即差依次加1.

  ③小结:被减数不变,减数一个比一个少1(减数依次减少1),差一个比一个多1(差依次加1)。

  【设计意图】让孩子观察发现20以内退位减法的规律,并不断规范孩子的表达,从慢慢变大引导至依次加1。并要求孩子完整地说,让孩子能从局部到整体的思考。

  (3)在课件上随机填数,检验整理结果。

  (4)小结:观察不仅可以竖看,还可以横看。并小结整理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让孩子填数环节,检验孩子通过观察规律,能不能很快的在空白地方填上算式。注意让C组的学生说。

  (二)用20以内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一、情境导入

  1.引入:

  (1)在黑板上写15-9= 12-3=并提问怎样算?等于多少?

  (2)提问:还有其他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吗?

  (3)引出: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还有很多,你能想个办法把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一个不漏地整理出来吗?今天我们就来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行整理与复习。

  2.板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用学生会熟练计算的算式出发,让学生再次记起所学过“破十法”的相关知识,并让学生初步感知20以内的退位减法有很多也很凌乱,通过问题:你能想个办法把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一个不漏地整理出来吗?逼迫学生思考,让学生想到课前做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就是一种方法,从而通过问题引导,让孩子初步感知整理的必要性,整理会使知识点不乱、不重、不漏,最后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1. 整理减法表(课前先自主预习,填写20以内减法表)

  (1)提问:你是怎样整理的?

  (2)学生展示交流。

  请1至2名同学汇报,在每个同学汇报完之后,同桌之间手指着观察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整理的过程,是为了让孩子再次回忆起课前整理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自己是怎样整理的?并通过交流让学生知道可以竖着整理、还可以横着整理。同时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2.发现减法表的规律。

  (1)观察:有什么规律?(边观察规律边板书十几减9、十几减8…十几减2)

  【设计意图】通过小精灵的话“竖着看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竖着观察,从而发现竖着看依次是十几减9、8、7、6、5、4、3、2,从而回忆起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并板书,初步教会孩子会看知识框架图。

  (2)竖看:

  ①被减数依次增加1,减数不变。

  ②各竖行式题中的得数,下边一题比上边一题大1,即差依次增加1.

  ③小结:被减数一个比一个多1(或依次增加1),差一个比一个多1(或依次增加1)。

  (2)横看:

  ①每一横排的被减数不变,减数依次减少1.

  ②每题的得数都是右边一题比左边一题大1,即差依次加1.

  ③小结:被减数不变,减数一个比一个少1(减数依次减少1),差一个比一个多1(差依次加1)。

  【设计意图】让孩子观察发现20以内退位减法的规律,并不断规范孩子的表达,从慢慢变大引导至依次加1。并要求孩子完整地说,让孩子能从局部到整体的思考。

  (3)在课件上随机填数,检验整理结果。

  (4)小结:观察不仅可以竖看,还可以横看。并小结整理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让孩子填数环节,检验孩子通过观察规律,能不能很快的在空白地方填上算式。注意让C组的学生说。

  (二)用20以内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1)、(2)小题学生先独立收集信息和问题以,再独立列式解答,最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追问:

  (1)你收集到什么数学信息?

  (2)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3)哪两个信息可以这个解决数学问题?

  (4)信息和问题之间存在什么联系?

  (5)怎样解答?

  完成(1)、(2)小题,归纳小结解决问题的步骤及思路。

  第(3)小题要求:先独立完成,再同桌交流,最后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整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让孩子学会用所整理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做完之后归纳小结出解决问题的步骤,让学生再次回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并会在20以内退位减法表里找“工具”。第(3)小题的设计是开放性题,学生通过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锻炼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同时再让学生解答,让学生再次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且第(3)小题的解答不再用方框的形式给出,目的是为了不限制孩子的思维,有些孩子提出的问题可能会用到3个数学信息。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复习了什么知识?

  谁表现最棒?夸夸他。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初步知道整理的必要性,感知整理的好处。围绕板书小结,让学会看知识框架图。

  四、课外延伸

  请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图形、文字等)表示出第二单元学习的内容。

  老师出示自己的表达方式,并引导孩子学会看知识框架图。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以及板书小结,学生初步会看知识框架图,通过课外延伸,让孩子初步模仿着做,慢慢地培养学生以后会用思维导图来整理知识。

一年级数学复习教案14

  课题:和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的:

  1、通过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得出相应的四道加减法算式。

  2、通过活动可能出现的情况,归纳并学习有关10的所有的加减法算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圆片,数字卡片,小黑板,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踢足球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一场足球赛,好不好(出示挂图)

  二、教学新知,知识探索

  1、联系图,让学生观察图意。

  2、对于图里的场景,让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描述。(如“从图上看,左边6人,右边4人”;或“从图上看,黄队6人,蓝队4人”。)

  3、列式让学生独完成。

  4、列式后,让学生结合图意讲讲四个算式的具体含义,使他们再次巩固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5、“试一试”的教学。让学生抛花的圆片,(抛正面和反面的次数)写出4道(或2道)加、减法算式。

  6、让学生说一说还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分别得出相应的加、减法算式。

  三、知识巩固及应用

  1、想想做做的第一题。让学生合作出示卡片,相互说法加法算式。

  2、第2题可先让学生用手指着右边的数一道一道地算,然后同桌两人合作,相互各算一遍。

  3、第4题让学生先口算,再把算式和相应的花用线连一连。

  4、第5题通过直观理解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感知多几、少几的关系,为以后探索这样的'数量关系,学会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作准备。要引导学生理解每次是谁和谁比,比的标准不同,结果的表达也不同。

  5、小黑板出示两道开放题。通过开放题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总结、归纳有关10的加、减法的算式。

  四、课堂总结

  五、能力检测

一年级数学复习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1、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2、熟练掌握100以内不进、不退位加减法。

  二、教学重难点:

  巩固100以内不进(退)位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整理所学知识,系统掌握所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在计算时我们强调得最多的是什么?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9页“整理与复习”的第一题。

  学生口算后,抽一个学生汇报答案,并说一说口算过程。

  2、改错。

  出示题目:6+33=93 56—20=54 67—43=4 32+16=8

  分析上面算式中哪个地方算错了,并说说口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3、完成教材练习十第2题。

  (三)拓展练习

  1、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用竖式计算34+43时,该怎样写竖式呢?同学们试一试。

  2、完成教材第50页第4题。

  检查这些小朋友写的竖式对不对,如果有错误,错在什么地方。

  3、及时练习。

  (1)P50第5题。

  (2)P50-51第6—7题。

  (四)小结概括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说说怎样才能提高自己计算的正确率。

【一年级数学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复习教案05-08

一年级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04-03

初一数学复习教案10-21

学前班数学复习教案12-16

下册总复习数学教案04-10

一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04-04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整理和复习04-08

最新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教案12-16

复习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