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空空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地理教学反思

地理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10 16:03:0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地理教学反思集锦15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教学反思集锦15篇

地理教学反思1

  这一节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节课,主要是为了教会学生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第一课主要让学生知道地理学习的方法,重点掌握学会看地图。方向的讲授是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在这节课的新课中,我基本上能完成教学任务,但还有以下地方做的不好:

  1. 板书问题。板书是微型的教案,这两节课下来,我发现自己在板书这一块做得很不够,在实践中经常忽略。板书不够整齐美观,显得有点乱。经师父提醒,以后板书时应该做到:主板书放一边,副板书放另一边。

  2. 在方向的判读讲解得不够细不够透,一定要强调读地图的时候先判断是一版地图还是有指向标的地图。要给学生强调一般地图的`判断方向时,要面对地图,才能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3. 在板书的时候,要注意标明。在总结时可采用幻灯片总结归纳,这节课的新课板书有点乱,以后可借助幻灯片总结。

  4. 要尽快熟悉电子白板的使用。

  这节课由于备课较匆忙,在板书和讲课思路方面有点混乱。以后,上课一定要熟悉课件。这节课在11班基本可以讲完教学内容,在10、12班重点讲解了方向的判断,并让学生不断练习,因此关于野外判定方向则没有讲解。野外判定方向可以在以后的总结课中略提一下,或者让学生课后阅读。

地理教学反思2

  在新课改理念的倡导下,课堂教学不再是“填鸭式“的满堂灌,而是被赋予了更多的形式,比如: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体验式教学、情境化教学等等,或者说“126教学策略中”,但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模式,课堂提问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魂”,直接关乎课堂的成败。它能体现教师的专业素质及情感态度,还能体现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问既然是“魂”,就要守住“舍”,就要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就要考虑学情设计。在“当问之时”,在“恰当之处”提出,还要注意问题的质与量及回答问题的对象做到“质”问与“量”行的统一。

  就“质”而言,不管什么样的课堂,设问都具有共性,那就是梯度性、启发性和指向性。

  就提问的“量”而言,一堂课设问多少问题没有固定的数量,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难易而定,但怎样“行使“这个量却大有学问,也就是什么样的.设问提问什么样的学生,一节课提问多少学生才能达到课堂的预期效果?

  作为课堂教学的“魂”---提问,要守“舍”,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设问要有“质”,提问要有“量”,要质量统一,才能达成高效的课堂。

地理教学反思3

  在现代的教学中,我觉得此刻我体验最深的一条是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尝试创新的教育理论,做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本事的培养。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理解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本事、获取新知识的本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本事以及交流与合作的本事。本人从事地理教育教学近12年,经历了几次的课改,这次的课改,让我感受很多,下头仅从地理教学方式上进行反思。

  一、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资料,求得新的发现,从而到达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本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构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并且也经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师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

  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齐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二、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趣味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趣味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应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潜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进取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三、启发学生“多问”

  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学生具有好奇心,这正是追求知识的.原始动力,是求知欲的嫩芽。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会对某一事物异常感兴趣,并由兴趣发展为热爱,由热爱进一步发展为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也由此会提出各种各样看似无稽实有深意的问题。这时,作为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正确地引导他们多问的习惯,教师可作饶有风趣的讲解,并以丰富的感情色彩去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切不可因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贴合教师的意图或教师一时难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压制。

  四、引导学生“好动”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提出的“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其实也就在于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听”科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只能束缚学生的行动。即使有高分,但不能在实际中去加以应用和发展,这样的“人才”又能有多大的创造力呢?明科此理,身为人师者,切莫把“好动”视为缺点,就把学生从“静”中解放出来,并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他们动手,使他们在“动”中去增长知识,去构成本事。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想一想自我是否正在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学生心理动态的发展,是否想探究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

地理教学反思4

  一、培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只有热衷于某项事业,才会主动地去追求做到最好,所以我们讲应该努力培养对学科的兴趣。至于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我想可以从这些事情上着手:搜集与课本知识相关的趣闻趣事,播放相关优秀纪录片,组织野外实地学习等等,总之,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的方式都能吸引到他们。

  二、掌握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

  三、勤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它具有感官刺激强、信息容纳量大、表述简明扼要等优点。借助地图可以更好的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理解地理概念、原理运用示意图,及有关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在复习中要记的概念、原理、规律很多,有的在文字表述上还较相似,这就给记忆带来了麻烦。若能借助于示意图,很多时候十分简单的一幅示意图就会把有关概念、原理的本质反映的淋漓尽致、印象深刻、难以忘记。

  四、地理复习的一般过程

  先掌握基本地理概念,然后了解地理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最后进行合理的`分析、判断和归纳,实现本学科之间的知识有机联系以及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可以将这一过程概括为五个字:忆,记,翻,做,究。

  (1)忆:就是对已学过的课本内容 过电影,也就是重新回忆一遍,忆的内容主要是教材知识网络,可以对已掌握的内容了然于胸。

  (2)记:是对一些主干知识、重点和难点的知识进行背诵和记忆,首先要对一些基本的地理事实进行必要的了解和掌握,这些地理事实是构建一个完整知识网络的节点,是基础,很重要的准备。有了这些地理事实还不够,还必须了解地理事实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地理事实之间的联系。

  (3)翻:就是翻看平时做过的习题、考试题。平时做过的题目要保存好、整理成册,以供复习阶段使用。在复习课本同时,可以翻一下以前做好的题目,回忆一下当时做题时的情景,温习一下题目训练和考查的教材基础知识。

  (4)做:是选择少部分以前做过的题目。尽可能少做、精做题目。可以选择以前做过的有代表性的题目或者以前做错的题目,主要目的是温习做题的思路和方法弥补以前做题中存在的不足。

  (5)究:是细究错题。主要是找一下错在何处,是知识记忆还是知识理解有欠缺,是审题不准还是思路有偏差?通过细究以前的错题,可以明了自己以前在做题中的薄弱之处,以使备考训练更有针对性。当然地理复习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就是对时事和社会现象的关注,。注意阅读一些报刊,关注一些相关新闻事件,有意识地收集一些与地理有关的资料,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地理教学反思5

  从近年海南高考试卷分析,基本保持了“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命题原则,注重对地理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尤其突出对地理思维能力和应用已有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同时我明显感觉到进几年海南高考另一特点是考查学生记忆能力的内容减少,考查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减少,侧重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考查,侧重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侧重对学生是否能应用已有知识综合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如围绕现实问题,情境设置新颖,围绕某个中心问题(尤其社会生产或生活现实问题)为切入点展开设问,以地理知识为载体和依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所以要落实以上知识与能力,必须针对性设计教学课件,加强训练,积极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应用已有知识综合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

  1、掌握读图的方法,常见的图表类型有:坐标图、统计图表、示意图、日照图、区域图、景观图、等值线图、地形剖面图等,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应选择上述典型的图表,引导学生如何读图,使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

  2、养成良好的读图析图习惯,如在读坐标图,要求学生必须注意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在读区域图中,要求学生要根据图中提供的经纬度、图中典型的地理景观、图中的区域轮廓特征等判断出区域的具体位置,在等值线图中要判断是什么等值线,等值线递增或递减的规律,如果出现异常,必须思考产生异常的原因等。

  3、要引导学生结合试题的设问,尽量思考图中哪些信息是与试题的设问有关,或者思考要解决试题的设问必须要具备什么条件,或必须要具备什么理论或原理,或者必须要具备什么知识,而这些条件、理论、知识是否能从试题所提供的“背景”材料(包括图像和文字等)中,得到呢?

  要达到上述教学要求,我们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包括课件内容,典型例题选用,模拟训练题的编写等教学资源。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地理教学反思6

  新课程的改革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了一份保障,注入了一份活力。同时,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作为一名刚从事教师工作的新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和七年级地理教学实践的交互过程中,我本着“认真学习,热心教育,边学边教”的想法来工作,在此就本人的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一、经验与体会

  《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在这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方法和评价学生方面反复摸索,得出如下体会:

  1、 深挖教材内涵,灵活运用教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我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程标准后,再换个角度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新内容。想出几个方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教法。如:在学习《世界气候类型》时,在气氛活跃的班级让学生自己看图填表,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在全班对填错较多的部分共同分析错误的原因;在气氛较为沉闷的班级,采取了游戏的方式,把整个班级当成了亚欧大陆,定讲台为北方,各小组讨论“应该处于什么样的气候类型,为什么? ”

  地理课程目标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上,要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这就需要在选择教法时,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强迫施教。而唤起学生兴趣的最好办法就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在新教材第一章的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的内容中讲到了经纬线和经纬网定位的知识,而这部分知识学生在小学没有接触过,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强,知识没有较强的递进性,学生学起来较为困难。我采取了讲授法和活动法学习经纬线效果都不是特别突出。于是讲完这些内容之后,上了一节经纬网练习课,采取游戏和竞赛的方式,在室外上课。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定方向建经纬网,然后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再在操场上画好的几个经纬网地图上真正地实践一下。学生“玩中练”“玩中学”得兴奋极了。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大部分学生终于因此弄清了经纬网,收获不小。 2、过程与结果并重,运用鼓励性评价

  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要关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变化。评价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因此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提倡运用“鼓励性”的评价机

  制。在教学过程中,鼓励性评价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真正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鼓励性的评价机制激活了地理的课堂教学。

地理教学反思7

  1.必须掌握的知识

  要成为一名地理教育专家所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包括:

  ①关于社会、政治、经济和环境的广泛多样的问题;

  ②理解关于地理学教学方法的不同思想体系和基本原理;

  ③理解课堂教学和野外实践中地理教与学的多种方法;④制定有效的课程安排,以讲授特定国家或地区地理学的技能;

  ⑤评价地理教育各方面有效性的能力,包括课程计划、教学方法、课程单元和教学资料,以及学生学习状况的诊断和评估;

  ⑥激励积极生活态度的各种方法。

  通过继续教育、个人的研究和阅读以及与同事的讨论,获得这些知识和能力是贯穿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全过程的有意识的主动行为。

  2.熟练归纳处理信息和做大多数人不能做的事情

  地理教育专家具有归纳处理下列信息的能力:①构建地理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则;②地理学者通常在考察一个地区环境问题时提出并解答问题的决策过程;③进行地理考察所具备的自然、社会和认知科学范畴的知识与技能;④影响人们进行地理考察并影响其最终评价结论的感知觉和价值观念方面的广泛内容。这种熟练归纳处理信息的能力,是通过在地理学和教育学这两个领域进行有意识的研究学习、并掌握二个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而获得的。同时,获得这种能力,必须兼有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并加以改进、以适应地理教学研究,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全面掌握地理学科的知识。例如:将政治学的有关概念引入地理教育,用于解释环境冲突问题以及将心理学中关于感知研究的理论方法用于地理教育,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念和态度的培养。

  3.平稳、流畅而有效的行动

  获得作为地理教育专家所应掌握的知识,包括具备熟练归纳处理信息的能力,这能够从教师的行为中得到反映。这种平稳、流畅而有效的行为,体现在地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下列关键问题:

  ①教学中所要描述的地理现象是什么?

  ②这种现象分布在特定地区的什么地方?

  ③这种现象、模式或关系所产生的环境影响是什么?

  ④怎样改善这种环境形势或问题?

  对地理问题进行这样的逻辑处理,将增进教学的流畅性和有效性。遵循这种方法,将改进那种仅仅复述数据资料、事实材料以及对地理环境进行一般性描述的地理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决策活动,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所有这些推理分析的方法,都强调引导地理质疑。通过这种方法,教师能够熟练地确定学习研究和解答某些地理问题所应具备的特定的视角,从而制定课程单元计划。例如:对于“城市是否是适于居住的好地方”这一问题,地理教师能够流畅地解答课程问题,因为他们能够组织教学信息并通过口头、文字、图表、数字和自然形式表达出来。所以,这样的教师,能够决定什么时候更适于用文字描述、地图、会谈、统计数据表、野外考察活动、流行歌曲或曲线图等不同形式,将有关环境灾害的有效地理信息表达出来。

  4.处理问题防止误解的谋略

  如上所述,地理教师通过强调社会和环境问题,以及通过一组特殊的关键问题,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通过作出解答这些问题的决策过程,地理教师将适于根据学生的能力、技能以及居住地区的环境特征来安排教学活动。地理教师要通过下列途径以具备处理问题防止误解的“谋略”:获得(尤其是在野外考察活动中)管理的.技能,对学生的能力、价值观念以及学生对待生活的态度的评估判断;学校工作中尤其是和课程发展与评价相关的合作计划的经验;通过与同行交流以及继续教育中获得的体验。关于“谋略”的概念,不同国家、不同的文化和教育制度,有着不同的解释,进而影响具体的实践范畴。例如:有些国家提倡提问质疑的学习方法,而有些国家则未必这样同样的道理,使得地理教育中存在种种误解。一个国家所批评的可能是另一个国家所提倡的。

  例如:计算机辅助教学用于地理教学,英国地理教师认为是一种建设性的构想,而在无法负担微机的有些国家则是不现实的。然而有经验的地理教师,已经意识到这类问题,并且对这类问题有其自己的解决方法。讨论地理教学运用遥感技术资料的问题时,一个非洲国家的地理教师对我说过:“现在我们没有教这类知识,因为这是一种新技术而学校无钱购买有关资料。然而我已经看到了这一新技术的价值及其在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潜力。十余年后当我们有能力在地理教学中运用遥感资料的时候,我将运用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国家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中实现运用这一技术。”从而显示出其远见卓识。

  5.触及基本问题的能力

  地理教育专家能够从原始资料和相关问题中,剔除无意义的信息,触及地理教育的基本问题。需要他们考虑的基本问题包括:①地理学中哪些内容是必须学习的?②怎样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③怎样才能知道哪些内容是已经学过了的?④怎样才能使得哪些在地理课中学到或重新定义的概念、技能、原理或观念有实用价值?对于这样一些问题,地理教师和大多数教师一样,很容易在理论上泛泛而谈,同时却并没有搞清楚对地理教学来说,究竟是什么问题以及问题的要素和可能的解决方法。地理教育专家则能够理解这类问题的本质。例如: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模拟方法。专家们知道这种方法在教学中的优缺点,能够评价现有的地理模拟方法并有能力设计出运用于地理教育的模拟方法。他们对这类问题的清醒认识以及对解决问题潜在方法的理解,使其成为地理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当然的指导者。

  6.将地理教育问题进行分组和分类的能力

  地理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可能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其中有些问题与地理教学有关,有些问题则与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的教育经验有关。有经验的教师能够根据上述问题分类方法,将问题加以整理分类并根据他们已经掌握的处理各类问题的方法,解决各种问题。对地理教师来说,有些问题则进一步涉及教学方法、课程计划、继续教育、技能培养和应用研究等方面。有经验的教师,能够明确他们的问题属于哪一范畴,并具有一系列方法去处理这些问题。例如:一位地理教师向专家请教最有效的教学方法的问题。要解答这一问题,专家必须搞清楚学校的教学政策,学生的水平能力,他们已经具有的地理知识,可能提供的教学资源,教师关于地理教育的哲理态度以及学生对具体学习单元的感知认识等一系列问题,通常在获得这些相关信息后,专家才能提出关于教学风格的具体建议,并为实施应用这一教学风格,提出适宜的课程计划,以更确切地阐述有关建议。

  7.适应各种工作环境的能力

  地理教师应该能够在不同教育制度中的不同教学环境中完成教学工作。作为专家的地理教师,必须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样,他们应该掌握培养批判性思维技能和制图能力的方法策略。作为专家的教师,已经具备多种教学技能,具备地理学和诸多相关领域的知识。当他们在所熟悉的环境中遇到突发问题或处于不熟悉的环境中,作为专家的教师们,能够运用他们内在的知识技能,适应新的形势,并且能够为寻求帮助的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设性的方法。这种顾问的角色,在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因为专家们能够为普通教师树立典范应付他们所面临的挑战。

  培养地理教育中的专业知识

  要成为一名地理教育专家,需要分三个阶段去培养地理教育的专业素养:

  ①认知阶段。通过教学指导或观摩其他教师的教学工作,学会在特定环境中必须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②联想阶段。将在第一阶段中获得的体验加以实践直至能够准确、流畅和有效地加以运用;

  ③自主阶段。通过足够的实践,使那些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可以“不加思考”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在认知阶段,地理教师必须学会:讲授这门学科的适宜的方法;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应理解掌握的有关概念和技能;课程发展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知道教学中可运用资料的选择。这一阶段在教师职前教育培训时期就已经开始并在其职业发展过程中继续进行。显然,职前培训阶段,更主要的任务是构建专业知识的理论基础,因而需要在继续教育过程中承担特定的工作,包括大学毕业后的教育学习,各种在职工作的体验,大量正规的资料阅读和与同事进行非正式的讨论。这些工作对于专家来说,也并未中止而是恰恰相反,这一阶段将贯穿其整个职业生涯。这样,教师才能不断完善他们对于地理教育的理解,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当地理教师将其所掌握的各种基础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也就开始了联想阶段。这些实践经历包括:实际的地理教学活动,学校及地区的课程发展与规划活动等等。当他们可以讲授高年级课程时,他们的教育实践地位、准确性和熟练性就得以确认了。进而他们成为学校地理协调员,应邀领导在职培训工作,通过教学实践和参加多种课程发展计划工作其不断增强的工作有效性和流畅性得以体现出来。

  当地理教师能够随时将其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各种不同的教育环境之中,也就达到了自主阶段。在这一阶段,这些教师能够针对特定的地理学和教育问题,作出有效的决策。例如:如果一个教师,计划在一个工业区,组织一次实践考察活动,调查该地区经济发展惯性的影响,作为专家的教师,必须能够提出适当的中心问题以进行调查:如该地区工业发展历程、交通线路的变化、以及实施实地调查的有效方法(如制订访问调查安排表,影视录像资料和样本搜集等),以用于后继分析。一旦地理教师被确认达到了自主阶段,他们将成为普通教师的指导者,这种领导地位突出表现在应邀作学术会议发言报告、领导研讨会和研究小组工作等,这些形式实际上是在培养地理教育的潜在的专家。然而要达到自主阶段,必须经过长期的学习、实践并获得多种经验。

地理教学反思8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疑难问题不能就题论题地提示一下,然后随便讲解就了事。而是要通过一定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过程,去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正所谓“授人一鱼,顿餐之食;授人一渔,终身受用”。不仅要以良好的师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广阔的视野和对待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给学生示范教育,而且要用具有鲜明性、逻辑性和生动性的规范化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促使学生真正掌握和拥有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教师对于上课要“怎样讲”、“讲多少”要掌握一个“度”的问题,切不可回归到传统教学上去,又完全变回了老师的`一言堂,这就要求教师要对自己的课堂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对于“讲”要适度。如,在讲“工业地域的形成”一节时,讲完工业集聚后又提到工业分散,同学们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不明白有工业联系的企业部门为什么还会“分散”,这时我就以当时新闻热播的“天津总装线组装第一架A320系列客机”为例,给同学们详细解释了“工业分散”的含义,其表是分散,但实质是紧密联系的,所以有工业联系的企业部门不一定都集聚在一块,有时也会有分散,但其分散也是有条件。

地理教学反思9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针对这次考试和这段的工作进行阶段反思。

  本阶段做的比较好的地方: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到备课充分。

  2.教学目的明确,一切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3.在教材的处理上,突出重点、难点,避免教学过程面面俱到,提高了教学效率。

  4.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选择最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今后的改进措施:

  1.要把握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具,如:投影、挂图、直观模型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适当布置地理作业,如:地理规律的总结、地理原理示意图等,可以让学生写或绘在作业本上,增强动手绘图的能力,并且教师要经常检查指出不足,表扬做的好的同学。

  3.要不间断的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话,帮助后进生树立信心,然后指导学生学好地理的方法,使其能够取得较大的进步。

  最后,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坚持经常的进行反思,找出不足,及时的改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大的收获。

地理教学反思10

  一、重概念教学的模式被打破,课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材上阅读资料的增多增广,一些抽象化的概念不再通过学生死记硬背来内化,而是通过大量阅读与相关的人文地理故事来诠释和解读。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概念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大量查找与概念相关的资料,进行深加工认真筛选,对教材进行填充,产生有效链接,让学生在地理故事、地理轶事中理解概念,把握概念的属性,加固概念记忆,拓展概念的应用。

  二、封闭的地理课堂教学走向自主开放

  新课程理念的深得人心,为地理教学创造了大的学习环境,变地理教学为地理教育、地理学习、地理实践活动。例如,结合教材,设计地理实践活动课,把地理课堂向生活延伸。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对于“二分二至日”的理解,学生产生了迷惑,我就结合我们当地一年四季昼夜长短变化进行解释说明,问题很快就解决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假日回家去问问家长,做做社会调查,让我们的地理课堂成为照进学生现实生活的阳光。

  三、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作为学科教师,要着力打造自主、高效、开放、乐学、乐思的地理课堂。在调查研究践行新课改中,让地理教学也能改变学生的思想和习惯。

地理教学反思11

  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在课堂中学生对自己熟悉的、有体验的、听说过的、新鲜的、有趣的事例特别感兴趣。如果选取其中与地理课程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情景,必然会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在渗透实用性地理的教学实验中,我有意识地引入相关的生活情景,极大地激活了地理课堂。在引入生活情景的教学中,不仅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对生活有用。而且还起到了诸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突破知识难点和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动力等方面的作用。

  引入生活情景进行教学,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激情的发挥,当然也就烘托出较为热烈的课堂学习气氛。这样的课堂场景有利于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专注投入,更能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如果引入的生活情景有趣或是大家都感兴趣的热点,其产生的效果更好。一般情况下,社会生活中关注的新闻热点和重大事件、有趣的'经历、国内外地理趣闻以及发生在身边的生活趣事等等都是可以采用的材料。例如,东南亚海啸、极地考察、中东战事与资源的关系、我国的石油现状与出路,都可以用来与相关的地理教学内容相结合。总之,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生活情景中学习地理、考察地理知识的运用,不仅能让学生重温生活,激活课堂,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形成用地理眼光审视生活环境的意识和习惯,从而体现了地理学习的有用性。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也得到了升华,如在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中,增强了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了关心社会、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等等。

地理教学反思12

  一个稳定的兴趣,总是在社会实践中,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下发展起来的。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兴趣则是来自教师的积极诱导,因此,我们要努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端正他们学习地理的态度,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我们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我们地理课堂搞活,使学生感到地理课堂新鲜有趣。我们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的不同,灵活安排,力求做到每堂课的方法有所不同。如我在讲述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时,选用了一幅“苦难的母亲”的漫画,画面上愁容满面的母亲不但手里牵着,背上也背着孩子,而且她的胀得酷似地球的'肚子里的孩子也即将降临人世,她身旁的两个孩子为争食物还在打架呢!

  然后找学生回答: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引导学生得出我们所居住的这个地球人口已经出现了过剩,主要是因为以前人们还没有完全认识到人口过剩给我们整个社会带来的压力。我们也可以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抢答、填图比赛。公平合理的竞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紧张、活跃而有序的地理课堂也增强了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的多样性,可以改变单调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现代媒体能提供海量信息,这种资料的丰富性使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能够长久地保留下来。

地理教学反思13

  【摘要】高效课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的创建”就是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与作用,在单位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优质高效地达到育人目标。

  【关键词】课堂改革 高效课堂 创新能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要以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代替过去陈旧落后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全面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这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在地理课中,如何将过去固有的课堂升级为创设“高效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要想创设“高效课堂”,就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那么,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教师,如何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以有效的课前准备保障高效的课堂教学

  要多角度、多层次、多视角做好课前准备,写出适合学生的优秀教案,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备课可以分三个步骤:精心选材;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精心设计课堂语言。课前准备过程中,教案不仅要体现知识的传授,还应包括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使教师做到启发式的“教”,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为学生提供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备课的全面考虑和周密

  预设,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在教学过程中,要实施“学案导学,双案并举”的教学策略,一方面按照“导疑-导学-导思-导练-导创”的指导思想设计常规教学的“教案”,另一方面按照“自主、主动、探究、合作”的新课程教学理念设计“学案”,坚持“双案并举,教学合一”。对于每一堂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难点、重点。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强化重点要有落实方案,难点要有突破策略。在落实知识点的同时要关注提升能力点、非智力因素点。要通过精心的课前准备,精选习题,编制学案,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

  二、优化时间安排,努力创建学习型课堂

  时间就是效率,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一堂课一般由学习、讲解和练习三部分构成,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这里的练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训练。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例如像一些课本上旧的识记内容可以不讲,让学生自读,以练习的形式出现,一方面检查了学生自学的效率,另一方面也节约了时间。当然,对一些理解难度较大的难点知识,教师可以直接讲述分析,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在练习过程中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加强巩固难点知识。

  教师要在课堂上惜时如金,同时还要学会节约时间。教师要以自己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的时间观念,帮助学生安排时间,反思时间利用情况,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0分钟,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

  例如把上课反应快、勤快的学生与反应慢、手慢的学生搭配成一组,互相起带动和促进作用。对个别上课懒惰、不勤快的学生,教师可直接监督,时刻提醒督促其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另外,课堂上要保证每个学生都高效参与,必须有约束的机制。在小组学习中,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课堂上各项活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得拖沓。写错的作业必须更正,更正时要分析错误原因。对缺课、不交作业的学生,任课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找学生谈话,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三、注重有针对性的练习

  练是对所学知识内容的运用。通过面对具体多变的实际问题情境,学生会充分运用所学及感知,在运用过程中知道哪些自己学会了,哪些还没有学会,找到自身的薄弱之处,以便及时查漏补缺。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教师特别要研究一下学生所做题目本身的练习价值和意义。就学生学习水平来考虑,既要考虑能适应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让他们通过练习在基础方面有所提高,又要考虑学习水平较优的学生能通过练习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就完成时间来说,要使他们既能愉快地接受完成,又要达到一定的训练效果。像地理这门学科,一些纯属巩固性的和基础性的内容,能在课堂上当堂处理的应让他们有时间在课堂上处理。就教学内容方面的考虑,首先要保证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保底要求,这是基本标准,是每一位有学习能力的学生应达到的最低限度。例如认识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人人必须达到的,至于成因分析与认识,学习基础差的同学只要知道有

  哪些方面的因素就算是达标了。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充分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特点,精心为他们选择或制作一些拓展度较高的问题,让他们既达到了双基标准,又开发了潜能。

  总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然而,面对地理课堂教学改革遇到的种种困惑,教师们个个感慨万千,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懊恼,而更多的是在新旧两种教育思想的激烈碰撞中动荡徘徊。实际上,高效课堂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课堂教学中充满了辩证法,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地理教学反思14

  从20xx年秋季开始,高一年级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我们一方面努力实践新课程改革的思想理念,探索新课程改革的种种问题,品尝新课程改革给师生带来的诸多成功喜悦,同时我们也不乏困惑、失落和顾虑。下面我们谈谈自己前一阶段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教学工作的回顾

  在一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高一年级地理备课组应该说基本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我们也充分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注重了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识,为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具体而言,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备课组教师重视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为此高一年级地理备课组在每周的集体备课活动时间坚持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革新。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我们努力做到转变教师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向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转变。在一个学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大体总结出了以下三种课堂教学模式:

  ①讲述—领悟型。这种课型主要针对那些基本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难度较大,逻辑性较强。如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二章第一节中“大气的运动”等,对于这些内容,我们在课堂上首先采取以教师讲述为主,让学生理解这些基本原理和规律,然后再让学生结合教材和练习进行自我领悟,最后再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索,从而使学生达到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基本知识的目的。

  ②自主学习—探究型。这种课型主要围绕那些教学内容难度不大,学生易于理解的章节而进行。如“地球在宇宙中”、“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等。其基本组织形式是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阅读、讨论等形式自我学习(有时也在课前先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或搜集相关资料),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学或课前预习提出相关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教材上的,也有可能是教材外但与本节内容相关的.),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等对问题进行探究,最后教师进行简单的归纳与小结。这种课型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③实践活动型。这种课型主要是针对新教材上的一些探索、案例研究等内容而进行。新教材与以往教材最大的一个不同点就是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这些内容有的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或在教室内完成的,那么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活动课就可以解决这类问题。这种课型主要就是让学生动手、动眼、动耳等,如教材P34的探索“模拟海陆热力性质”、P50的探索“模拟水循环”等内容就可以把它单独设计成一节实验课。还有教材中的“厄尔尼诺”、“科罗拉多大峡谷”等案例研究的内容,就可以把它设计成一节地理网络教学课,让学生去电子阅览室进行资料查找、研究等(当然教师要进行调控)。此外,结合其它课型的学习内容,有时也可以适当地组织一些活动课,如在学完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后,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宇宙、太阳系、地球等的了解,就可以组织学生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观看VCD《宇宙与人》(或其它与宇宙探索相关的内容)。

  总之,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也必须因教学内容、因学生实际等进行。此外,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

  堂教学信息化趋势明显增强,而且我们学校又是信息技术试点学校,因此备课组要求每位教师加强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的整合,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应用于课堂,从而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备课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我们的具体做法有:①课堂提问、讨论发言要求有记录,一段时期内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②组织各类活动时,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无论结果如何……此外,备课组还根据普通班和实验班实际情况的差异,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在实验班增加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作业布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习评价等各方面都选用不同的标准,从而满足实验班学生学习的需要。

  4、大力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突出各类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为此,在一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组织了几次旨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活动。如学期一开始,我们在每个班分组进行了课题研究——“寻找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证据”;在学完第二章内容后,我们组织学生参观了我市的气象台;国庆期间,我们组织了高一年级学生地理小论文大赛等。

  5、在学生作业设计、课堂测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这些探索主要包括我们在每章学习结束后给学生一个学习小结(相当于作业),学习小结一般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知识再现,形式主要是一些填空或知识归纳性质的表格或知识网络,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完一章内容后再回过头去熟悉一下本章的一些主要基础知识和知识体系;第二部分是基本能力训练,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结合基础知识形成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部分是能力拓展与延伸,题型有选择题或综合题,一般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做,其目的主要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地理的需要;第四部分是交流与反馈,主要是针对一章的教学让学生提出相关的意见或进行思想方面的交流,其目的主要是强化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也帮助教师对教学进行积极反思,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6、此外,我们还结合学科特点,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到地理学科而言,主要表现在自学能力、地理图表的分析、处理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等。因此,高一年级地理备课组强调在教学时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重视上述能力的培养。同时,我们也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和社会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

  二、教学工作中的困惑与反思

  一个学期的教学,我们尽力把新课程改革的种种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有收获,同样也有困惑,这些困惑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1、作为教师,我们(其它学校教师也一样)始终对新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顾虑重重,我们很难不去考虑高考与各种质量检测,这一点是我们转变教学观念的关键。

  2、新教材、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诸多的不配套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如教材与课程标准、教材与辅导资料之间不配套、诸多实践活动设备缺乏、学校的某些规章制度与新课程改革之间也存在不协调等等。

  3、教师对新教材也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高度概括、高度浓缩,有些地方出现了一些新概念(如冲击地震),对于这些内容教学中应如何把握教学的标高,还有教材中众多的探索、阅读、案例研究等内容,对于这些内容,究竟要处理到何种程度才算适宜,我们大多数教师心中也没有底。此外,部分探索与案例研究的内容也不符合教学实际或学生的实际,如教材P50“模拟水循环”的探索活动,活动时间长,效果也不明显,很难在课堂上实施,又如P14案例研究“太阳活动与旱涝的关系”、P56的案例研究“厄尔尼诺”的内容,对于高一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太大。

  4、学生也是影响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我们在教学中发现,高一学生普遍对新课程改革了解不够以及学生传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一下子也很难适应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尤其在一些学生基础较差的学校或普通班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难度更大。还有,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不重视和认识不足始终是影响地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三、今后教学的几点想法

  经过一个学期的摸索,我们对新课程改革已由陌生逐渐适应,后一阶段的教学主要是在反思前一学段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为此经过认真研讨,对后一阶段的教学达成以下认识:

  1、作为教师,继续加大对新课程改革理论学习的力度,同时加强备课组内、备课组之间的相互听课活动,充分调动备课组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后一阶段要重点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课堂上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

  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认识、如何进一步落实分层次教学等方面下功夫。

  2、在总结、反思前一阶段教学的基础上,后一阶段的教学要重点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这几方面的关系主要包括:

  ①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与落实基础知识的关系,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并非意味削弱知识的学习,而是强调能力的培养要以知识为依托、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不能割裂,更不能对立;

  ②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不否认教师的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无论课堂教学、还是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教师的作用依然是十分重要的;

  ③关于不同学习模式与课堂形式的关系,新课程改革针对现行教育的弊端而强调研究、探究性学习,并不排除接受性学习的必要和重要,一堂课究竟采取何种学习方式或课堂教学模式,要因人、因时、因课程内容制宜,不能一刀切。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言堂”、“满堂转”不对,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参与是正确的,但要注重区别学生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参与还是形式参与,真正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才是有效的;

  ④各类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普通高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应该还是在课堂,因此任何忽视课堂教学的行为都是错误的。

  3、进一步开展各类实践活动,通过前一学段的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对各类实践活动兴趣浓厚,期望也较高。因此后一阶段我们将继续强化这方面的工作,如加强研究性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实施,适当组织学生走出校门等。

  总之,新课程改革已走到我们面前,作为实验者,我们只有加强研究,努力实践,积极应对,这样才能抢占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制高点,也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有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地理教学反思15

  小学阶段的《自然》学科,介绍了一些浅显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学会观察并思考发生在生活和身边的地理现象。进入初中阶段开设的《地理》学科,由浅入深地介绍系统的地理知识。学生要认知众多的'地理事物名称,培养必须的理性认知本事,学会分析、理解地理现象,去理解成因、演变超势,影响等。让学生在了解大自然的奥秘的同时,了解一些经济、文化现象,进而学会运用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看诗身边的一些事情,更科学地选择,安排生活和生产,树立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资源及生态平衡,因地制宜及可持发展的人文理念。

  初中《地理》,侧重于自然地理,次于人文即社会经济地理、资料主要包含:地形《势》、水文《江河湖海》、资源、气候、植被、及工农业生产,国家与城市、人通等诸多资料。然而,知识的重点侧重于简单的认识和记忆。那么如何高效地让学生识知如此众多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及分布,就是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题。

  人类为了更直观地探知地球,了解地表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发明了地图仪及种类多样的地图。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会如何运用这些地图,去形象、直观地呈现地理知识,让学生学得简便、学得欢乐、学得高效,则是现代地理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理念。

  在前阶段的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地理学科饶有兴趣,但对地理事物名称仍处于一种枯燥之味地机械记忆模式,且对具体的地理事物的分混浠不清,记忆难度较大,学习兴趣未得到充分地激发……

  我们明白,地理知识重位置、重分布,而地图却正好能直观形象地解决此问题。为此,教者能言简意赅,图文并茂、生动高效地组织教学,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因而,我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尽可能地多而巧地去运用地图。

【地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地理教学反思09-24

地理的教学反思10-22

地理的教学反思04-05

地理教学反思06-14

关于地理教学反思04-17

地理教学反思总结11-24

地理教育教学反思02-16

【热】地理教学反思03-04

【荐】地理教学反思03-08

地理教学反思随笔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