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空空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时间:2022-03-20 16:09:1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时间》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1

  一、学生的知识储备明显不足。

  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通过例1和例2的学习,学会了认识几时几分,但是学习本节课内容的知识储备仍然十分不充分。首先,由于生活经验缺乏,并且之前并没有教学生去判断时间的先后顺序,因此有相当部分学生并不知道如何判断几个时间的先后。而掌握时间的先后是学习例3的必要前提,因此在教材没有专门安排这个内容教学的情况下,设计“时间轴”等环节进行新授的铺垫。本节课虽然进行了这方面的铺垫,但是由于没有专门学习这个内容,从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这一情况仍然影响到了教学的效果。

  二、层层递进,化繁为简。

  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在于题目中的数学信息且多且杂,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要将这些数学信息整理出来并且推理出正确的答案,十分困难。因此,我将这些困难进行分解,由易到难,层层推进,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问题解决的方法。首先是引导学生将这些复杂度数学信息梳理成让人一目了然的图示,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图示中找到合适的时间段,从而判断哪个时间是合理的。

  三、使用交互式白板教学手段对于本节课教学的作用。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交互式白板进行教学。因为比起PPT,交互式白板具有“非线性”的特点。在收集信息环节,可以让学生直接上台利用电子白板笔在主题图上将重要的数学信息标记出来,然后教师将已经缩小的数学信息进行放大。将在梳理收集的数学信息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上台利用白板的拖曳功能,将几件事情进行排序。如果学生排错了,还可以调换位置。这样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认识到正确排列事情的顺序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

  四、问题解决策略的使用。

  《教师用书》中对于本节课内容介绍了好几种问题解决的方法,但是我斟酌再三,由于时间的限制,本节课主要使用了两种问题解决的策略。第一种是将几件事情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从中找到问题对应的时间段,从而找到正确的答案。第二种方法是利用排除法排除不可能的答案,那么剩下的.就是可能的答案。其实这两种方法的教学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学生要在收集整理信息之后分清楚哪件事情是先发生的,哪件事情是后发生的。而且这两种方法也并不是互不相干的,解决问题的时候也可以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还可以用其中的一种方法解决问题,然后用另一种方法进行检查。但是,由于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问题比较复杂,在实际的教学中,只有一部分学生能够清晰地进行判断,始终有部分学生处于混沌状态。

  五、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互助作用。

  本节课在学生收集信息,条理有用信息后,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在自己思考有结果或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交流时先让学困生说,其他同学倾听遇到说不清楚时,优生加以补充说明,在小组内形成生生互学的格局,辅以教师有效的及时激励评价,形成蓬勃向上的学习氛围。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2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我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精心设计,让学生懂得学好数学就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同时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运用多媒体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构建教学模型,使原来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生动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认识时间”是在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选取富有情趣的学习素材并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教学开始,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和课本的主题图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关系,并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授部分分为这几个层次:首先,多媒体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接着,通过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通过“小芳的一天”、给小动物找座位、“吃”水果,认时间这几个活动来巩固新知,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理念。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3

  认识时间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过,本单元的内容是建立在第一册已经认识整时的基础上,教学5分5分地数,1分1分地数,一年级学生对此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具钟面,让学生对钟面上有多少个数字、多少大格、多少小格都有了清楚的认识。学生比较轻松地了解到分针指着每一个数字是多少分,学会了5分5分的数。读、写钟面的时刻,采取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的方法,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认这个钟面的。时与分的关系难在1时=60分的推导,采取让学生自己动手拨小闹钟,认真观察分针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一圈又回到12,时针有什么变化?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在相同的`时间里,分针转了一圈,时针走了1大格。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钟走一圈是60分。让学生自己发现1时=60分,即加深了学生的认识,突破了重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练习中发现有学生把5时55分认成6时55分,经过个别辅导,补救过来了。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回忆上课情形,这节课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分析原因:

  一、没有着重强调几时多时针一定是要过几,而不能指着几。

  二、对于“分”这块应该强调一一对应关系,如:2对应10,忽视这块知识。

  三、把学生看的太高,讲每一节课前,对学生实际接受情况。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4

  这周学习了《认识时间》这一单元,是在一年级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本节课的教学是让学生能够5分5分的认读时间,知道1时=60分。

  从之前学过的“整时”、“半时”引入,再根据主题图让学生大胆猜一猜,说一说,引入课题。让学生说说钟面上有什么,巩固时针、分针、大格、数字、小格表示的'意义;探究发现时针转过1大格,经过了多长时间?2大格?……;探究分针转过1小格,经过了多长时间?2小格?……;再探究分针转过1大格,经过了多长时间?2大格?……紧接着探究怎么读、写时间。重点强调8时05分写时要用0点位。

  但是知识点太过集中,教完一个,再教下一个,无意中学生又迷糊了,有些学生对旧知识忘得干净,分不清时针和分针;二是上半节课想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浪费了较多的时间,以至没有时间进行认读,只能到下一节课,等下一节课重新讲解时学生已经失去的激情。

  从学生课后练习完成情况看,当出现几时45分、几时50分、几时55分时,学生对于时针的确定容易出错。所以还是需要加强理解和认知,观察体验指针转动的过程,重点在于分针转动,时针也在慢慢转动。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而不是通过语言去总结“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这样太抽象了。学生不能精确地掌握这一点。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5

  认识时间是在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这节课的目标是使学生能正确读、写时针和分针指在各数字上所表示的时刻,会5分5分的数,知道1时=60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这节课虽然取得点滴收获,但也有不足。

  1、本节课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的,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及相关的计算打下基础的,在教学本节课时有些孩子5个5个地数也不会,是依靠手指来完成这一过程的。所以对这些学生的教学很难。

  2、学生在读时间时往往容易读错,例如11时45分、4时55分这样的时间对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时针靠近大数,学生容易取大数,看成8时45分、5时55分。还有的是分针指着数字3,就说是3分钟,指着数字8就说是8分钟等。

  3、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太少,只有让少数学生上台拔钟,没有让学生利用学具生生互动。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6

  1、让自己的课堂更真实。

  所谓的真实,应该是面对学生的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真实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我们不能无视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能把学生当成白纸和容器。随意刻画和灌输。更不能死抱教案一问一答。牵着学生鼻子走,这样我们会把“人”教“死”了,这也是为什么对我们备课提出备学生的要求,第二次尝试虽然没明显的复习痕迹,但其实也都是建构在学生已有的生活与知识基础上的,承认他们的知识功底,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2、要让自己的课堂动起来。

  这里是指“互动”。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好的数学老师应该营造一种生动的数学情境,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在这种讨论或交流中,我们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与知识互换,才能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在第二节课中我就采用的是生活的,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来,课堂更体现了活力。

  3、让自己的课堂充满耐心与智慧。

  其实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与复制的生命历程。我们应该让孩子对你的课堂印象深刻。所以课前教学设计成为重要。备课要全、深、细。没有备课时的全面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和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没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我们只能运用教师的智慧与耐心引导学生,使之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健康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

  4、也是最深的体会。情境的选择与应用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它是促使和引导学生积极置身于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有些情境的创设可能只不过是一幅供学生欣赏的美丽图画而已,无法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欲望之火。比如说做法一中的情境图。只是单纯的呈现工具而已,作用不大,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而且可能很被动。新课标指出提供给学生的学习内容必须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对于处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小学生来说,现实的含义又是不同的。对低年级而言,它就更多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或物,颜色,声音。动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所以我选择了幻灯片的教学手段,并且以现代感极强、时下最轰动的动画片为饵,以激起他们内心主动探究的愿望。

  所以说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产生的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体验的数学事实。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还学生一个新奇、美丽、富有童真和灵性的数学课堂.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7

  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时,我自认为还比较满意:

  1、从生活中来,从上学期学过的“整时”、“半时”引入,复习铺垫。

  2、说说钟面上有什么,巩固时针、分针、大格、数字、小格表示的意义。

  3、探究发现时针转过1大格,经过了多长时间?2大格?……接着探究分针转过1小格,经过了多长时间?2小格?……再探究分针转过1大格,经过了多长时间?2大格?……

  4、探究怎么读、写时间。

  5、应用。似乎层次很清楚,可实际教学效果很不好。失败的原因在哪儿?我认为:

  1、过分强调设计的层次,变成了把知识点集中,教完一个,再教下

  一个,无形中又回到了“满堂灌”的误区。

  2、急功近利,只重视了自己的设计是否清晰,只关心我是否能按设计完整地上完课,却忽视了最重要的.——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3、以后我在教学中,要真正的重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差距,亲身去体会学生的真实想法,让教学真正为每个学生服务,让课堂成为人性化的课堂。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8

  “认识时间”的教学是在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对“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表示一时,分针走一小格”等不容易弄清楚,尤其是对时间单位的进率是60,而不是常用的十进制感到不习惯,所以我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上课一开始利用作息时间表引入,让学生从表中找出学过的时间,从而复习看整时与半时的时间,使学生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关系,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新授部分我首先让学生认识钟面(有可以拨动时针分针的钟面配合教学),并通过观察、研究、对口令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钟面上各个数表示几分,为学习时间几时几分的教学,扫除了碍障。接着,让学生动手拨一拨,再通过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的过程,让学生得出一时等于六十分,通过本节课的`重点,紧接着,我用课件出示上课时间9:40的钟面,让学生读时间,并请读对的学生当小老师,教大家如何看几时几分的时间,学生更是兴致盎然,学习兴致更浓了。

  此时,又出现2:05的钟面,让学生用刚才新学的的方法读时间,再用课件同时出现9:40和2:05的钟面,教孩子们用电子的表达方式,表示这个时间,重点讲解五分是不满十分,要用零在冒号后第一位占一个位置,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最后通过“芳芳的作息时间”读写时间,并设计“帮小动物找家”、计算一节课是四十分钟还要过几分钟是一小时等几个活动来巩固新知,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间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理念。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良好习惯。

  当然,在本节课中我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注重还不够全面,互动的也不够,低年级的学生也应适当互动,在互动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思维结果和思维方法,可以有效的拓展思维空间,培养思维能力,也可以有效的堤高教学效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为每个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给予交流的空间。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9

  本单元主要教学认识几时几分。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第二层次是在5分5分数的基础上,再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被理解。在教学中要注意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学具、教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掌握概念和知识。俗话说:“听见了,就忘了;看见了,就记住了;做了,就理解了。”这三句话告诉我们: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本节课我采用了以活动组织教学的策略,在学生会认读几时几分以后,我从三个方面开展了拨钟的活动:一,拨钟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即让学生体会时、分的关系;二,拨动分针,看到上面所指的数字让同位同学说一说对应的是多少分。即巩固练习五分五分地认读时刻;三,拨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时刻,让小伙伴猜一猜。也就是拨时刻、认读时刻的练习。学生通过这一系列“做中学”的'过程,进一步强化了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更强了,热情更高了。

  整个教学过程我按照“发现生活问题――提炼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的,学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经历了“数学化”的过程,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整个课堂充满着愉悦,充满着成功的体验。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10

  《认识时间》这个知识点贯穿着一二三三个年级的学习,但是认识时间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本学期我教授的二年级,这两个星期我们都在讲认识时间这个知识,在一年级学生简单认识了又粗又短走的慢的时针和又细又长走的快的分针,还知道了钟面上有12个数字宝宝,还学习了怎样读整时以及整时之间的加减。那么二年级我们更进一步观察了中面,知道钟面上有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一大格有5个小格,分针走一小格就是1分钟,分针走一大个就是5分钟,分针转一圈走了60个小格也就是60分钟,时针走了一大格走了一个小时,也就是1小时等于60分钟;分针走半圈也就是走了30分钟,即半个小时,也就是半时等于30分;也渗透了一刻就是15分钟。还学习了怎样读几时几分以及过5分钟,过一刻是几时几分等等。我们最后还学习了,利用我们学习的时间来判断在哪个时间做这件事情,以及做这件事情用了多长时间等等。

  在学生的学习中我发现学生存在以下问题和难点:

  1、1时等于60分的形成过程不是太好理解,比如说:分针转一圈转了60个小格,也就是60分钟,时针走了一大格也就是1个小时,即1时等于60分。分针走一大格走了5分钟,分针走一小格 走了1分钟这几个知识点容易混。

  2、读时间的时候容易易错,有的孩子分不清时针和分针,把时读成分,把分读成时;有的孩子把分读不准指向1就读1分;有些孩子当到9时55分的时候时针读不准确,不知道是该读9时55分还是10时55分;有一部分孩子一年级学过的.整时跟我们现在学的都弄混了把9时整读成9时60分。

  3、判断这件事情可能是在哪个时间做的,选出一个合理的时间。有一部分孩子不会读题,导致读出的信息不完整,做题时也考虑的不全面。

  4、过5分,过10分,过一刻之后是几时几分这类问题也有一部分孩子掌握的不是很好。等等

  应对措施:准备罗列出来哪个孩子,哪一部分掌握的不好,对症下药。利用课余时间单独讲解,集体提高。争取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把第七单元认识时间这一部分知识掌握好。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11

  《认识时间》这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上学习的,进一步认识分和几时几分,并能够借助钟表模型掌握几时几分的正确读、写法。在教学中,我用音乐导入让学生感受时间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然后让学生尝试读出例题中的时间,老师质疑,像这样的时间你会读吗?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在之后的学习中,一步一步的化解学生心中的疑问。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对钟面有更多的了解,认识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学生自己动手拨一拨,先一分一分的拨,在5分5分的拨,使学生充分地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老师提问5大格是几分钟,10大格是几分钟,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分和5的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在学生认识了分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时和分之间的关系,知道1时=60分。多媒体课件演示分针转一圈时针刚好走一大格的变化,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拨一拨、动一动形象生动地感受分针和时针的变化。在认识几时几分时,先让学生观察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然后观察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或者走了几大格的时间就是几个5。但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的预想过高,学生在认读7:56、4:45、9:55……这样接近整时的时间时错误较多,不能灵活地运动时和分的知识认读时间。老师在练习中对学生进行辅导,在认读几时几分时,先看时针指向的区域在数字几和几之间就是几时,在看分针指向数字几,就用几乘以5。在书写时间时,掌握普通计时法和电子计时法,注意8时5分的电子计时法书写格式,在分钟少于10分时,就要在这两个小圆点后面加上一个0,然后再写分。学生在这部分的'练习中错误也比较多,书写时总是忘了写0。

  通过教学,我发现在授课中,学生在拨一拨的活动,教师没有及时对学生评价,教师没有关注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学习,因为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比较抽象难以掌握,老师课堂中对学生的松懈,使学生在练习中出现了许多困难。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节省更多的时间启发学困生的思维,为学生创设良好地学习环境,关注到每一位学生。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12

  对大班幼儿来说认识时钟,加强时间观念,懂得爱惜时间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幼儿即将毕业之际执教了《认识时钟》这个科学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会拨整点和半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我以以闹钟的闹铃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而后利用实物钟让幼儿简单认识钟面。第二个环节,认识整点,并用儿歌的形式回答老师现在几点钟。在这种环节中我出示了一座不走动的时钟,引导幼儿先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1—12数字,然后再将时针、分针都拨到12上,将分针拨一圈,让幼儿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走了一格),引导幼儿说出时针指向“1”就是一点钟。就这样反复地拨几次直至两针重合。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要想知道几点钟,首先看时针。接着利用儿歌的形式,教会幼儿与老师一问一答:老师拨出整点后问:小朋友,请看好,现在时钟几点了?幼儿答:老师,老师看好了,现在时钟几点钟。本环节通过琅琅上口的儿歌更加深了幼儿对整点的认识。第三个环节是玩钟,以上两个环节都是老师的说教,此时的孩子们都有点坐不住了,一个个跃跃欲试,也想来拨一拨,我就马上满足了孩子们的这一愿望,请孩子们把自制的钟拿出来自由拨针玩,孩子们很是兴奋,而后又请幼儿按照一日生活时间表来拨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了孩子们对整点的认识,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而且让孩子懂得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最后环节将孩子们百玩不厌的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运用到活动中更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在游戏中让幼儿继续练习拨钟,看整点。使孩子们在游戏的情境下积极拨整点、半点,从每个孩子身上反映出对活动的兴趣,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非常高。

  通过此次活动首先我认为在物质材料的准备上很充分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一只可拨动的小时钟,整个活动发现幼儿对时钟的学习兴趣很浓,孩子们都能拨出整点,但在拨半点中个别孩子掌握得不是很好,所以课后我将自制时钟放置数学区让幼儿继续探索和学习。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13

  在活动中抓住了幼儿年龄特征,整个活动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教具,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中让幼儿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幼儿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幼儿动手实践能力。让幼儿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幼儿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幼儿。

  在教学中,我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幼儿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同伴间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根据幼儿的回答随机演示,能较好地帮助幼儿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还有长针和短针。于是根据幼儿的回答随机演示。

  本次活动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活动中仅让幼儿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幼儿“经验”简单的.在再现和累积。

  2、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够,让幼儿猜是什么时刻,虽然也请幼儿交流讨论,但只流于形式。幼儿没有独立思考和观察,有的甚至在玩。结果既没观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这样才会使幼儿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14

  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认识时间”是在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今天齐老师的以猜谜的方式引出时钟,再根据小红一天的作息时间为主线进行教学。齐老师制作了一个非常适合低段学生的课件,,通过图像的闪烁及颜色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时和分。接着,通过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这样会较好地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师注意倾听学生谈话,启发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认识35分时,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找到较简便的方法,学生发现了时针指向6是30分,那么指到7就是35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教学时,齐老师充分给学生说的权利,几乎每个时间出来后都请学生说说看是怎么看出来的.,让每个学生都能自己说说时间是怎么看出来的,加深他们的印象。学生的课堂上的表达能力也是一个很大的特色,从小朋友出色的表达能力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上是很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

  课堂中我觉得较为遗憾的是在教学时,教师的课件上有很多时钟的时针指向是不准确的,虽说一年级的学生看不出来也不懂, 但是数学的严谨性向我们提出了要求,应该更细致一点。在教学9时55分,学生已经能够判断出分针指着11是55分了,是不是应该重点去解决时针的具体问题呢?

  这里我也有一个思考,因为之前已经听过一堂齐老师的课了,所以知道其实这一堂课很多练习是没有完成的。之前的那堂课,齐老师留给学生说的时间并不多,也是因为学生很多表达上有困难老师就帮助说了,后来留下的练习时间是增大了,但基础知识好想落实的不太到位。这一次,齐老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表达,知识落实的扎实了点,但是练习巩固就缺少了一些。这样的一种情况,我们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怎么样处理好呢?是完成课的完整性还是课堂上根据学生的需要讲到哪算哪里呢?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15

  《认识时间》一课的教学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及相关的计算打基础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用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读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选取富有情趣的学习素材并借助课件的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教学伊始,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和实物钟表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关系,并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授部分分为这几个层次: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手中的大钟表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接着,又通过课件的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我采用了拨钟练习,以活动组织教学的策略,从三个方面开展了拨钟的活动:一,拨钟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即让学生体会时、分的关系;二,拨动分针,看到上面所指的数字让同位同学说一说对应的.是多少分。即巩固练习五分五分地认读时刻;三,拨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时刻,让小伙伴猜一猜。也就是拨时刻、认读时刻的练习。学生通过这一系列“做中学”的过程,进一步强化了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参与学习,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理念。

  我紧密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兴趣。这节课的设计,注意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联系实际用数学,提高探究能力。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充分调动了他们对数学的情感,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他们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乐意学习数学。

  这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在进行巩固练习时,有几名后进生对钟表内1至12这些数与外圈5分5分数出来的数混淆了,不知道什么时候用外圈的数,什么时候用内圈的12个数。这说明我在课堂上没能很好的关注后进生,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认识时间的教学反思05-30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05-31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09-15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范文09-24

大班认识时间教学反思09-25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15篇09-26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15篇)05-31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精选15篇)06-02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15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