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空空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溶液 教学设计

溶液 教学设计

时间:2023-12-27 08:32:1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溶液 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溶液 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溶液 教学设计

溶液 教学设计1

  《溶液》复习课

  一、情境反思

  将某物质加入到水中

  1.预测会出现几种现象?为什么?

  2.那么分别形成什么体系?各有什么特点?

  3.若固体为硝酸钾所形成的溶液叫什么?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4.若固体为生石灰,则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若取上层清液,叫什么?溶质是什么?

  5.还能说明该石灰水是什么溶液?如果水刚好为100克,则里面所含的溶质的质量又是什么?

  6.若要使该石灰水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什么方法?7.若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什么方法?若要从溶液中得到固体硝酸钾最好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8.若要从食盐溶液中得到固体食盐最好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9.若该溶液100克中含有10克食盐,则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10.若要使上述氯化钠溶液⑴稀释成5 %的溶液,则应加多少克水?若要浓缩为20%的溶液,应蒸发多少克水?或加入多少克溶质?

  11.若要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160克,则应加多少克溶质?多少克水?你还能提出哪些新的方案?

  12.若将10%的氯化钠溶液58.5克中加入155.85克硝酸银溶液

  ⑴、则可以得到多少克沉淀?

  ⑵、该硝酸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⑶、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二、知识整合

  特征:均

  一、稳定

  现象:溶解中的温度变组成——溶质、溶剂根据溶质、溶剂相对量粗略分类根据溶解能力分类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加溶剂)(变温)(加溶质)(蒸发溶剂)(变温)不饱和溶液

  溶质溶解性的量度——溶解度含溶质的`量的量度——溶液的组成→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晶和乳化现象分类量度

  气体溶解度

  固体溶解度→溶解度曲线

  三、练习达标

  针对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设置强化和补充性练习题。

溶液 教学设计2

  溶液的渗透压

  一、设计思路

  1.教学内容(任务)分析

  溶液渗透压是化学教材中与临床医学联系极为密切的一节,临床护理上输液及电解质紊乱、水盐平衡失调、水肿等患者的护理处置,都涉及到溶液的渗透压知识。该教材着重介绍了溶液渗透的概念、渗透压与溶液浓度的关系、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较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旧教材相比适当降低了难度,知识面加宽了,密切了和医学联系。

  2.学情分析

  (1)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自我努力,自我获取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提高。如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阅读、讨论解疑,学生在这种学习活动中,学习兴趣提高了,渐渐变成会学的人。

  (2)帮助学生抓住关键,掌握重点知识掌握是由厚到薄、由表及里的过程,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溶液产生渗透现象的原因及溶液渗透压之所以产生的关键是膜两侧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不同造成的,而理解这一点,就能较好掌握了本课的内容。

  3.设计理念

  联系临床和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编写的意图,结合护理专业特点和班级学生特点,本课时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溶液的渗透的定义及产生的条件;熟悉渗透压与溶液浓度的关系;了解渗透浓度的计算;熟悉医学上的常用的等渗液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现象的能力、综合思维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富有爱心的良好情操。

  教学重点:溶液的渗透概念、渗透压与浓度关系、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教学难点:渗透浓度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式、讨论法、讲解、实验分析、对比。

  四、教学媒体(教具)的选择和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案、教材、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组织方法及课时安排

  在教学过程设计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引导启发式教学方式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渗透现象、渗透压及在医学上的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可以分小组以抢答形式来回答问题。

  教学以渗透现象的演示实验为切入口,通过学生观察实验,逐步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得出溶液的渗透概念、渗透产生的条件及溶液的渗透压概念,然后阐述渗透压与溶液浓度的关系、及渗透压在医学上的应用。

  六、教学过程

  (1)创造情境,设疑引趣(2min)

  创造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设疑“将海水鱼和淡水鱼交换生活环境后,鱼儿还会自由自在生活吗?”学生马上回答说“不行” 。“为什么不行?”学生不知,表现出极大兴趣。 “同学们今天学习溶液渗透压后就可以知道答案。而且还可以知道咸鸭蛋为什么是半空的等生活中的现象。 ”

  (2)观察实验,诱导提问(10min)

  做好溶液扩散和溶液渗透的实验,给学生以直观、鲜明的印象,实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并引导分析半透膜液面上升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诱导提问导出溶液渗透和溶液渗透压的概念。

  (3)课件演示,比较讨论(10min)

  课件演示同演示实验相比更节省课堂时间,更细微展示了半透膜内不同葡萄糖溶液时的液面高度,及红细胞在不同NaCl溶液浓度时的形状变化。课件展示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各液面的高度,不同浓度时红细胞的形状,从而讨论得出渗透压与浓度关系的结论,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难点讲授,练习巩固(8min)渗透浓度和溶液浓度较易混淆,渗透浓度是指溶液中能产生渗透现象的各种溶质粒子的总浓度,可明确指出对于非电解质是用溶液浓度mmol/L来表示,对于电解质是用各离子浓度之和mmol/L来表示,举例题供学生练习巩固。例1:计算ρB=50g/L葡萄糖溶液的渗透浓度是多少?例2:计算ρNaCl=9g/L氯化钠溶液的渗透浓度是多少?

  (5)自学解疑,举例讲评(8min)

  应用所学过的`知识来指导实践,并能与护理专业相结合,是护理人员应具备素质之一。可通过自学解疑来加强这方面的锻炼。教师设疑引导学生自学“例1中的50g/L葡萄糖溶液和例2中的9g/L氯化钠溶液为什么在护理上被称为等渗液?如果大量输液不是等渗液会有什么结果?”带着疑问在学习溶液渗透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自学、阅读、讨论及分析得出:大量输入低渗液红细胞会出现“破裂”,大量输入高渗液红细胞会出现“皱缩”的严重后果。为加深学生理解,可再举例讲评,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渗透压在临床医学上的重要性,从中使学生感受到护士的责任重大,在护理治疗中要多为病人着想。

  (6)归纳总结,布置作业(2min)

  根据教学目标指导归纳总结出本节的学习内容、知识要点,并对本次课教学情况作一评价。

  (7)板书设计

  第三节溶液的渗透压

  一、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1.半透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2.渗透现象:溶剂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由纯溶剂进入溶液(或由稀溶液进入浓溶液)的现象称为渗透现象。

  注:

  ①移动的是溶剂水分子。

  ②渗透方向:纯水→溶液。稀溶液→浓溶液。

  3.渗透平衡:动态平衡。

  4.渗透现象发生条件:

  ①半透膜

  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差。

  5.渗透压

  七、课后拓展

  1.列举生活中溶液渗透现象两例,并解释原因;

  2.教材课后习题。

  八、教学反思

  学生操作不够熟练,课后仍需进一步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训练。情景模拟时,学生经验的不足导致在角色表演过程中不够深入,这些都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探索思考,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指导。

溶液 教学设计3

  实验三:缓冲溶液的配制与性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配制缓冲溶液的原理和方法,并加深认识缓冲溶液的性质;

  2、练习pH试纸的使用,资料《缓冲溶液教学设计》。

  二、实验原理

  弱酸及其盐(例如HAc和NaAc)或者弱碱及其盐(例如NH3·H2O和NH4Cl)的混合溶液,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外来的酸或碱起缓冲作用,即当另外加少量酸、碱或稀释时,此混合溶液的pH值变化不大,这种溶液叫做缓冲溶液。

  三、仪器、试剂及其他

  1、仪器

  试管,试管架,烧杯(50m1),量筒(10m1),玻璃棒。

  2、试剂

  酸:HCl(0.1mol·L1, 0.2mol·L1),HAc (0.1mol·L1, 0.2mol·L1, 1.0mol·L1);

  碱:NaOH(0.lmol·L1, 0.2mol·L1),NH3·H2O (0.1mol·L1, 0.2mol·L1);

  盐:NaAc (0.2mol·L1,l.0mol·L1),NH4Cl (0.1mol·L1, 0.2mol·L1), NaH2PO4 (0.1mol

  3、其他

  pH试纸。

  四、实验内容

  (一)、缓冲溶液的配制

  1、分别测定蒸馏水、0.lmol·L1HAc的pH值。

  2、在两支各盛5ml蒸馏水的试管中,分别加入5滴0.1mol·L1 HCl和0.1mol·L1NaOH--溶液,测定它们的pH值。

  3、向一只小烧杯中加入1.0mol·L

  值,并与计算值比较。

  4、在一支试管中加10m1 0.1mol·L1 NaH2PO4溶液和l ml 0.2mol·L1Na2HPO4溶液,1 HAc和1.0mol·L1 NaAc溶液各15ml(用量筒尽-可能准确量取),用玻璃棒搅匀,配制成HAc-NaAc缓冲溶液。用pH试纸测定该溶液的pH。

  混合均匀,测定其pH值,井与计算值比较(H3PO4的Ka2 = 6.2×108)。

  5、用下列给定试剂设计几种配制缓冲溶液的方案,写出每种试剂的用量(缓冲溶液体积不超过5 ml)。用pH试纸测定缓冲溶液的pH值并与计算值进行比较。

  给定试剂:NH3·H2O (0.1mol·L1, 0.2mol·L1),NaOH(0.lmol·L1, 0.2mol·L1),NH4Cl (0.1mol·L1,), HCl(0.1mol·L1, 0.2mol·L1)。

  (二)、缓冲溶液的性质

  1、缓冲溶液的稀释

  取三支试管各加入自制的HAc~NaAc缓冲溶液3ml,然后分别加蒸馏水5滴、3ml、30ml,测定pH值,并与原缓冲溶液的pH值比较。观察pH值有否变化。

  2、缓冲溶液的抗酸、抗碱作用

  (1)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自制的HAc~NaAc缓冲溶液,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1滴0.2mol·L1HCI,另一支试管中加入1滴0.2mol·L1NaOH,用pH试纸分别测定溶液的pH值。

  (2)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自制的HAc-NaAc缓冲溶液,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l ml 0.2mol·

  L1 HCl,另一支试管中加入1ml 0.2mol·L1 NaOH,用pH试纸分别测定溶液的pH值,并与原来缓冲溶液pH值比较。pH值是否发生变化?

  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对缓冲溶液的性质做出结论。

  五、实验注意事项

  在配制缓冲溶液时,为获得适宜的.缓冲容量,要有适当总浓度。总浓度太低,缓冲容量过小;总浓度太高也不必要,一般为0.05~0.5mol·L1。-

  六、预习要求及思考题

  (一)、预习要求

  认真预习缓冲溶液的性质,缓冲作用的原理及缓冲溶液的配制。

  (二)、思考题

1、用同离子效应分析缓冲溶液的缓冲原理。

  2、为什么在缓冲溶液中加入少量强酸或强碱时,pH值无明显变化?

  3、怎样配制pH值一定的缓冲溶液?

  (1)在缓冲溶液中,弱酸的共轭酸盐(基本上是强电解质)会在水中完全电离出对应的酸根离子,大量的酸根离子便会对弱酸产生同离子效应,抑制该弱酸的电离,于是H+便储存在弱酸中,对pH值的变化起缓冲作用.

  (2)缓冲溶液:由弱酸及其盐或弱碱极其盐组成混合物溶液.

  少量的外来酸碱可以被他们中和,而不会引起H+的显著改变.

  (3)强酸培弱碱!强碱培弱酸!最后用ph试纸看下ph值的范围

溶液 教学设计4

  缓冲溶液及其作用机制

  授课时间:20分钟

  【教学目标】:

  通过缓冲溶液的定义、作用、组成及作用机制的介绍,使学生对缓冲体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以后学习人体缓冲体系打下理论基础,缓冲溶液教学设计。

  【教学方式】:多媒体结合板书进行讲解式教学

  【教学内容】:

  1、缓冲溶液的定义

  2、缓冲溶液的作用

  3、缓冲溶液的组成

  4、缓冲溶液的作用机制

  【教学重点及难点】: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溶液的作用机制

  【教学过程】:

  引言:

  通过医学常识我们知道正常人的血液pH范围为7.35 ~ 7.45,pH值不因代谢过程中产生酸、碱性物质而变化。为什么血液的.pH的范围能保持在7.35 ~ 7.45?

  知识准备: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盐类水解

  一、缓冲溶液的概念(由实验引出)

  缓冲溶液:能抵抗外加少量强酸或强碱,而维持pH基本不发生变化的溶液。

  缓冲作用:缓冲溶液所具有的抵抗外加少量强酸或强碱的作用。

  【提问】:

  1.缓冲溶液的组成是怎样的?

  2.缓冲溶液为什么能对抗外来少量强酸、强碱或适当稀释,而保持溶液的pH几乎不变的?

  二、缓冲溶液的组成和作用机制

  1.缓冲溶液的组成

  根据缓冲对不同,缓冲溶液分为三种:

  弱酸及其盐

  弱碱及其盐

  多元弱酸的酸式盐与其次级盐

  2.缓冲溶液的作用机制

  共轭酸—抗碱成分共轭碱—抗酸成分

  三、讨论:

  NH3—NH4Cl的缓冲原理

  四、练习:

  五、小结:

  概念: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组成和缓冲作用

  缓冲原理

  六、作业:

  搜集资料:

  缓冲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溶液 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学反思11-06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教案设计12-05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20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4-27

《春日》教学设计01-19

历史教学设计01-03

完整的教学设计01-03

穷人教学设计01-04

《长城》教学设计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