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空空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孙权劝学》获奖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获奖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11 11:55:3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孙权劝学》获奖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孙权劝学》获奖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孙权劝学》获奖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获奖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学生应掌握基本文学常识和常见文言词汇,并理解文章的大致含义;领悟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

  2. 通过对文本的反复诵读,以及对话情境的模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自我表达、概括等能力。

  3. 培养学生意识到读书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责任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通过鲁肃、吕蒙的对话,多维度地理解和探索文章的`主题。

  教学难点

  将文章中的观点联系到现实生活,多元化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课时安排

  共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1. 课堂导入:利用《三国演义》的经典桥段,如“赤壁之战”、“败走麦城”来引入话题,介绍孙权、吕蒙、鲁肃的角色背景及关系。

  2. 讲解《资治通鉴》和司马光的背景知识。

  3. 文本阅读与感知:播放音频示范朗读,组织学生集体跟读,指导朗读技巧。

  4. 理解和梳理文章的主要字词。

  5. 分角色朗读,增加互动性。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1. 检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 再次朗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

  3. 组织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口头表达能力。

  4. 总结并评价学生的讨论结果。

  5. 指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文章的深层次内涵。

  6. 结束课程,留出时间完成课后的练习任务。

  这个教学设计方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孙权劝学》这篇文章,同时通过文本学习,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读书对于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性。

《孙权劝学》获奖教学设计2

  一、导课:

  亲爱的同学们,开课前先提一下你们童年的好朋友——司马光。砸缸救人,他的事迹伴随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资治通鉴》记录了一个故事:三国时期的东吴国君孙权手下有一个猛将叫吕蒙,他勇猛善战,曾在赤壁之战中和周瑜一起击败曹操,后来又占领荆州,并在麦城活捉关羽父子,建立了赫赫战功,深得孙权赏识。但是他在年轻时不喜欢读书,认识不了几个字,孙权多次劝他学习,他总是找各种理由拒绝,还自称是一介武夫,只要懂得带兵作战就行。现在孙权又来劝他学习了,这次的结果会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初读:

  1. 老师示范读,学生注意人物的语气和文中的停顿。

  2. 学生代表读。

  3. 全班齐读。

  三、理解原文:

  1. 小组讨论,理解大致意思,遇到不确定的字或句子做好标记,稍后向全班请教。

  2. 学生提问,全班解答。

  四、深入分析并指导诵读:

  1. 概括这个故事的意思。

  教师适时板书: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惊叹。

  2. 老师借此话题发挥:有些同学不爱学习,无论老师多么苦口婆心地劝告都收效甚微。那么孙权是如何劝说吕蒙,使这位只会射箭杀敌的人改变观念,最终成为一个博学之人呢?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借鉴孙权的劝学方法。

  3. 学生代表读孙权劝学的部分。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气坚定,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看出孙权对部下的严格要求和对吕蒙的高度期望,希望他学成之后能更好地辅助自己。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前半部分是质问语气,隐约流露出孙权对方蒙找借口“推脱学习”的责备之情。

  后半部分则充满诚意,为吕蒙指明了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可见孙权对部下的关心。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前半部分是质问语气。驳斥了吕蒙的“军中事务繁忙”这一借口。后半部分以自己的例子为例,强调学习的可能性。

  ④孙权的劝说语重心长。吕蒙的表现如何呢?请大家齐声读出来。

  语气惊讶。鲁肃对吕蒙才能的增长既惊又喜。

  ⑤吕蒙的回答也十分有趣。

  语气赞叹。吕蒙对自己的进步感到自豪。吕蒙和鲁肃同朝为官,对话中带着些调侃的意味。

  4. 小组内部分角色朗读,抽取三位同学扮演其中的角色,其他同学担任旁白。

  五、扩展与提升:

  1. 吕蒙能够接受孙权的劝学,最终成为了文武双全的人物,这是件可喜的事。然而,我们也联想到了北宋天才儿童方仲永,五岁就能作诗,但由于忽视了后期的学习,最后沦落为普通人,实在令人痛心。

  吕蒙和方仲永虽然分别生活在三国和北宋,但我们不妨展开想象力,假设他们在某一天相遇,他们会进行怎样的对话呢?

  请小组内部为他们设计一些简短的对话,稍后小组内部推荐两位同学进行演示。

  2. 学习这篇文章后,你有何感想?请大家畅所欲言,可以从多个角度发表意见。

  参考:

  ①只有决心和毅力,才能学到东西。

  ②虚心接受他人善意的建议。

  ③不能用旧的眼光看待人,要学会看到他人的'进步。

  3. 吕蒙之所以能从一个目不识丁的武士,成长为文武双全的人,离不开他的勤奋好学。有位同学说过:“书籍是钥匙,能打开智慧的大门。”下面请大家分享一下你对书籍的感受。

  例如:书籍是阶梯,可以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书籍是良药,可以治疗无知。 书籍是泉水,可以滋润枯竭的灵魂。 书籍是船只,可以把人们送到理想的彼岸。 书籍是桥梁,...

  4. 欣赏完孙权高超的说服技巧,我们能否引用有关阅读的名言来进一步鼓励大家学习呢?

  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年轻时不努力,老了只能后悔。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知识就是力量。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不要虚度光阴,白头再遗憾。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玉不磨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

《孙权劝学》获奖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3.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4.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5.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重点难点

  1.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时数:1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前面我们学习了《伤仲永》,文章写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今天我们学习一有关古人学习,才略有了惊人长进的文章,它就是《孙权劝学》。

  2.司马光(1019—1086),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他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编辑者。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追封温国公。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司马光砸缸)

  3.《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4.吕蒙(178—219),三国吴国名将吕蒙,字子明。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蜀将关羽,占领荆州。不久病死。

  二、整体感知

  1.词句积累:

  卿qīng岂qǐ涉猎shè孰shú遂suì邪yé更gēng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道路的意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同“耶”,语气词)

  卿:古代君称臣或朋友之间爱称,相当于“你”,这里指吕蒙。孤:古代王侯自称。当涂:当道、当权。见事:认清事物。涉猎:广泛浏览和学习。更:重新。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辞:推托。过:到。就:从事。见:了解。

  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济学传授的学官。

  往事:古义:历史。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今义:过去的事情。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今义:常为“孤单”、“孤独”等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刮目相待(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刮:擦,摩。刮目:擦眼。相待:相看待。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2.概括情节:

  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有惊人的长进以至于令鲁肃叹服不已,并且与他结为朋友的故事。劝学-就学一论议-结友。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4.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①“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5.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①读书学习非常重要。(学习对成都的重要性)(开卷有益)

  ②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只要你愿意,你就会成活,成长。

  ③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④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腹有读书气自华)

  ⑤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⑥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6.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①详写“劝学”、“论议”,尤以“论议”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论议”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7.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难说话时的语气语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区别: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并不是埋怨鲁肃,而是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8.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谈谈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孙权劝学》和《伤仲永》两文章,从内容上看,都与学习有关,却恰好一正一反,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吕蒙接受孙权劝告,在繁忙的军务之余,读书学习,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使鲁肃不得不“刮目相待”。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利其然”“不使学”,后变得平庸无奇。《孙权劝学》,以对话为主,语言描写生动。另外侧面描写也很突出,以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表现了吕蒙学有长进。《伤仲永》借事说理,生动具体地阐述了作者的才能观。文章叙议结合,道理蕴含在叙事之中。

  三、课堂

  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都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谁能说一些有关读书、学习的名言警句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3.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我们师生共勉“穷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四、拓展迁移,加强训练。(本段设计,视课堂时间灵活处理,若时间仓促,可作为课后作业)

  课外小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

《孙权劝学》获奖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通过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3)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的道理,从而勉励同学们重视学习,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4)对比阅读,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的异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

  1、演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文章特有的意味。

  2、理解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体味这段话的情味。

  【教学设想】

  1、以“朗读——译读——思读——演读”逐步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和感情。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分角色朗读等。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理解文意,体味对话,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

  2、比较阅读。延伸拓展,通过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参与教学,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分别为文学常识专家组、字词专家组,质疑专家组、名言专家组,分别收集有关本文相关资料,进行交流。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有个学生,他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想当学者,不学也罢。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

  二、展示与交流。

  1、文学常识专家组展示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与本文有关的文学知识。

  2、教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与本文有关的文学知识。(幻灯片演示)

  三、感知与理解

  1、朗读课文,准确认读。

  (1) 教师范读。要求:听清字音,明确句读。

  (2) 学生练读。要求:熟悉字音,练习断句。

  (3) 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好句读。

  (4) 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译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 字词专家组讲解重点词语、句子并板书。然后学生结成四人小组,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翻译课文。

  (2) 竞赛:让学生快乐学习、享受学习。

  规则:全班按座位分为六大组,奖励获胜组。

  形式:文言知识大会战。多媒体显示题目,由各组指定对方的同学来回答。答对得10分,答错扣10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卿今当涂掌事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卿今当涂掌事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蒙辞以军务 及鲁肃过寻阳

  蒙乃始就学 见往事耳

  2、辨析古今异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治、博士)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但、见、往事)

  (3)及鲁肃过寻阳(过)

  3、辨析一词多义

  当 就

  卿今当涂掌事 蒙乃始就学

  但当涉猎 指物作诗立就

  4、翻译下列句子

  a、 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e、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f、卿言多务,孰若孤?

  3、思读课文,理解内容。请质疑专家组同学提出问题,全班讨论解决。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准备好以下问题:

  1)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3)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4、演读课文。

  1)揣摩说话者的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b、"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c、"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e、"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2)学生演出课本剧,同学们共同评议。

  四、反思与探究:

  1、学与不学,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今天学习《孙权劝学》是为了什么呢?难道说只是为了知道古人的言行吗?知道了这个故事,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可不可以跟大家说说?

  2、很多同学都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古人在学习上还有哪些说法值得借鉴?

  名言专家组展示讲解自己收集到的名人读书故事和名言。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

  教师总结:总之:知识能够改变人,知识能够塑造人。

  五、拓展与延伸:

  1、有两则成语出自本文,你能找出来,并造句吗?

  2、《孙权劝学》和《伤仲永》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同?

  明确:从内容上看,两篇文章都与学习有关,但正好一正一反,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吕蒙是中年好学,学有所成;仲永是少年不学,一事无成。

  从写法上看,《孙权劝学》以对话为主,加以侧面描写,来表现吕蒙的长进;而《伤仲永》则借事说理,先叙后议,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六、总结与作业:

  1、总结: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作业:课后大家熟读课文,让它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另外,我们刚比较过《伤仲永》,和本文,那么,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只要你觉得表达出你的意思就行。

  ▲备课资料:

  1、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一借永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回荆州,终不能如愿。最终,吕蒙巧计从蜀汉夺回了荆州,还致使关云长败走麦城,抱憾而逝;蜀汉由盛而衰。

  ————可见“学”的重要性。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师旷论学》

  3、车胤家贫不能常得油,则夏日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及章……甚有乡曲之誉。……时唯胤与吴隐之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

  ————夜以继日,囊萤积雪(集萤映雪)

  4、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培根

  5、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学业渐积而有成,获其益不觉其劳也;事业积渐而有功,蒙其福而不觉其苦也。

  —————褚虎忱《论人格修养》

  6、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7、有关读书的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到用时方恨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知识就是力量。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孙权劝学》获奖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06-16

孙权劝学教学反思11-04

《孙权劝学》教案07-11

《孙权劝学》教案06-12

《孙权劝学》说课稿06-30

孙权劝学教案03-19

孙权劝学教学反思15篇01-12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11-22

关于《孙权劝学》教案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