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空空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高一化学糖类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糖类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22 13:35:0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一化学糖类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一化学糖类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化学糖类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糖类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碱金属元素性质的异同,能够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理解它们性质上的差异和递变规律,为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

  (2)了解焰色反应的操作及应用。

  2.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总结、推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培养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碱金属元素结构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及其原因。

  难点:

  科学方法模式的训练;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引入]学生上黑板写出碱金属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提问]

  (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的相同点是什么?

  最外层有一个电子,在反应中易失掉一个电子,表现出还原性。

  (2)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是否相似?

  接着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6页[表 2—l],碱金属的主要物理物质并加以总结。

  ①色状:银白色金属(铯略带金色光泽)

  ②柔软、密度小,熔点低

  ③有较强的导电导热性。

  [提问]

  (1) 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的不同点是什么?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它们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核对于外层电子的束缚能力越来越弱,失电子的能力越来越容易。

  (2)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有什么变化规律?

  指导学生根据课本第36页[表2—1]与[表2-2],总结出碱金属由于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渐大,物理性质也有所不同。如:

  a.硬度:柔软,有展性,由小到大;

  b.密度:由小到大,(K反常)。

  c.熔沸点:由高到低,Na略低于水的沸点,K稍高于人的体温,Cs低于人的体温,除汞外,金属中铯的熔点最低。

  [归纳]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到结论。

  ①在变化规律中有个别反常现象,如钾的密度比钠的密度小,②从密度的大小得到锂的密度比煤油小,得到锂保存在石蜡中,而钠钾则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2.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讲解]碱金属原子的最外层都是1个电子。则化学性质应与金属钠相似。对比Na与O2、 S、Cl2的反应及碱金属其他金属的反应,加上阅读课文,发现Li与O2反应只生成氧化物,Na与O2反应会生成氧化物和过氧化物,而K与O2反应除生成氧化物、过氧化物外,还能生成超氧化物。这说明Li 、Na 、K的活泼性,应该是Li

  [演示实验]课本第37页实验[2—9]与[2—10],教师可边演示边强调操作方法,并要求学生注意比较实验的现象与程度。

  [讲解]通过观察现象可知,钾与O2反应能产生超氧化钾,且比钠与氧气反应更加剧烈,钾与水反应,与钠与水反应的产物是一样的,但更剧烈。

高一化学糖类教学设计2

  一、概述

  本节课是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第一课时《金属钠的性质》的学习。是通过原子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保存方式及制法和用途的学习,旨在向学生介绍金属钠的性质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在高中化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本节课的重点是钠的化学性质——钠与水反应,难点是实验的观察、分析、尤其是钠与水反应的探究学习。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钠与水、氧气反应现象

  (2)理解钠与水、氧气反应实质

  (3)学生体会化学反应是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而发生变化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以及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2)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实验方案设计的交流提高表达能力和筛选、优化实验方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明白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学好文化知识,报效祖国的神圣的责任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长安二中高一年级平行班的学生

  2.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有较浓厚的兴趣

  3.学生思维较活跃,有过小组合作探究的`经验,能积极参与讨论,探究的能力比较强

  4.学生对实验探究有着浓厚的兴趣

  5.学生已经对钠的原子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学习非金属元素氯的有关知识。

  6.学生学习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自主实验探究、小组讨论交流策略:给学生创设大量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发挥的空间

  2.问题引导探究策略:通过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逐步启发引导,使学习内容深入

  3.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策略:问题和实验设计尽量结合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知识和经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4.情景创设策略:运用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设计问题,设计物理实验,组织教学内容,提出有启发性的引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到实验验证、实验猜想、探究规律的学习当中.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分析

  1、通过图片和多媒体电脑演示

  2、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媒体图片展示

  3、演示实验,改进实验

  4、通过提前录制视频展示。

【高一化学糖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高一化学教学总结07-11

【精选】高一化学教学反思12-01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06-14

(优)高一化学教学反思07-05

上高一化学教学总结11-19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必备]07-05

高一化学教学计划04-13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精选15篇)01-08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15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