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空空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时间:2021-10-22 16:28:3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桂花雨》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桂花雨》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桂花雨》教学设计(15篇)

《桂花雨》教学设计1

  教材简解:

  这是一篇记事抒情散文,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课文先写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为什么要摇桂花,接着主要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怀念。

  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舒缓,在娓娓道来中流露出作者丰富而真挚的情感,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和情趣熏陶。

  目标预设:

  1、准确认读并理解“笨笨拙拙、新鲜、尤其、沉浸、挑拣”等词语,规范书写“尤”“谢”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朗读课文中描写桂花不同角度的香。

  3、引导学生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阅读叙事类散文:读出动“情”的事,读懂“事”中的情。

  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悟、体验,从而得到语言训练,受到情感熏陶,真正实现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2、创设情境,依据图画再现、角色表演和想象画面等途径,把学生引入课文具体的情境中,把文字转化成一幅幅画面。让作者拉近读者,并与作者产生共鸣,感悟文章中的语言文字。

  3、体现第一课时的教学规律,重视识字写字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写生字。引导学生认认真真读好书,端端正正写好字。

  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设计,遵循《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始终贯穿“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两个理念。

  1、在教学过程中以童年生活的快乐导入,从文题入手,引领学生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进而学习生词,理解、区别词义,感知内容,抓住描写桂花香味的语句,体悟妙处,并用朗读感受、品味词句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桂花的迷人香味和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2、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字词的教学,留足10分钟的学习生字时间,认真规范地写好汉字,陶冶学生性情。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题导读。

  1、同学们,我们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美好的',令人难忘的。回忆童年,那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享受啊,台湾作家琦君奶奶和你们一样,一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她就会想起那阵阵的桂花雨。(板书课题:12、桂花雨)

  2、这就是今天咱们要学习的第12课,来,一起读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3、质疑: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究竟什么是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句。

  1、是呀,那是一场怎样的桂花雨呢?相信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那还等什么呢?赶紧打开书,用心地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地方一定要多读几遍。开始吧。(生大声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2、咱们班的同学读书特别认真。老师相信,这些词语你一定能读正确。

  (小黑板出示词语)来,先自己练练。(生自由读出示的词语。)

  a笨笨拙拙、撮、檀香、桂花卤

  b新鲜、尤其、沉浸、吩咐

  c谢落、、炉烟袅袅、挑拣

  A、谁先领着大家读第一行。(学生领读,全班同学跟读两遍)

  注意“拙”读第一声,谁能说说笨笨拙拙的意思?你能用动作来表示什么是撮一点?对了,“撮”就是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预设:区别搓)。 “桂花卤”就是用桂花做的浓汁。

  B、谁来领读第二行?(一学生领读第二行词语)什么是吩咐?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嘱咐)(走近一学生问):我和你,谁吩咐谁?(老师吩咐我)在家里,谁可以吩咐你?(爸爸妈妈吩咐我。)看来,“吩咐”这个词通常是用在长辈对待晚辈的。

  C、学生领读第三行词语,全班学生跟读。大家看第三个“拣”字,右边第三笔是横折钩,要一笔写成。伸出你们的右手,和老师一起写“拣”字。师板书书写拣字,学生边写边念笔画笔顺。以前我们也学过一个“捡”字,这两个字一样吗?

  口头填空:请你帮我()去桂花中的小枝小叶!

  桂花掉在桌子上了,你能帮我()起来吗?

  这两个捡都是提手旁,这个“拣”是表示“挑拣”的意思。这个“捡”是表示把东西捡起来的意思。你看对比也是学习生字的好方法。

  我们一起来把这些词语读一读

  3、读准了字音,理解了词义,让我们把字词带到文中。相信同学们再读课文,一定会读得更好。课文有6个自然段,我要请六位同学给大家展示自己的朗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什么是桂花雨?

  4、分段朗读课文,正音,指导朗读。

  三、浸润花香,分享快乐。

  1、读完了课文,谁来说说什么是桂花雨?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

  “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镇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2、指导朗读,我们带上什么样的感情色彩,才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3、全班齐读,大家喜欢这种感觉吗?我们也来喊一喊。

  4、展开想象,完成练习。

  5、再次朗读,此时此刻,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我,情不自禁的喊道——(桂花雨);心中充满了快乐的满足,我又呼喊道——(桂花雨);让我们大声地呼唤如雨的桂花——(桂花雨)。

  四、仔细品读,寻“桂花香”。

  1、此时此刻,桂花留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板书:桂花香)

  2、桂花的香气味儿弥漫了整篇课文。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描写桂花的香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划出课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3、指名交流。

  4、同学们刚才找到了许多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其中这两句特别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出示句子:1、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2、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了。)

  (1)在这两句话中,哪个字眼用得最好,最能让你感受到桂花的香?(都有“浸”字),“浸”在文中选第几个解释?(使渗透)

  (2)推开窗户,闻到的都是桂花香,关上门窗,还能够闻到桂花香。这就是“浸”在桂花香里了。

  (3)老师有个疑问,桂花明明是开在秋季,为什么会香了全年呢?你能不能在课文中找找?(因为我们已经把桂花晒干了,和在茶叶中泡茶,过年时做桂花饼。)指着黑板,引读:

  是呀,喝一口桂花茶,尝一口桂花饼,唇齿留香,难怪——

  一日日,一年年,桂花香弥久不散,难怪——

  一家家,一户户,人们都离不开桂花香了呀,难怪——

  桂花香在了身上,甜在了心里,乡亲们的生活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了呀,难怪——

  (4)是呀,多么巧妙的字眼,一个“浸”让我们感受到了桂花香味儿弥散的时间长,范围广。

  五、学写生字,立足根本。

  1、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生字表,先自己说说每个字的偏旁部首,结构,再跟你的同桌互相提醒一下哪些字可不要写错了。

  2、老师要再提醒你两个字

  尤——不要写成“龙”。

  糕——不是羊,竖不出头,下面四点。

  3、描红

  4、思考:课文除了写桂花香,还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怀?摇花乐,又是一种怎样的快乐?我们期待着下节课,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

《桂花雨》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学会“箩、杭”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华侨老人,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了这位老人对祖国的无尽思念。现状正值中秋前后,还有一种花也装点起我们的生活,它就是——桂花

  2.提起“桂花”你会想到些什么?(链接生活与积累的古诗词)

  3.生活在江浙的琦君每见桂花飘香,就会想起那一场场“桂花雨”板书课题

  4.读题质疑

  二、品析开头结尾

  1.接读课文,思考:在作者美好的记忆中的桂花雨是什么样的?课文哪句话点了题。

  2.交流:(1)文中描写桂花落的语句。 课件

  (2)结尾的句子。课件 师点拨:文末点题是写作常用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完整,要学会运用。

  (3)结尾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那么开头一二节呢?

  A.采用对比的方法,突出对桂花的喜爱。旧知牵引——《桂林山水》课件

  B.读了这段语句,你能用合适的AA式叠词补充这段文字吗?课件词语手册P36

  点拨:叠词往往能更生动地表情达意,富有童趣,习作中有意识地加以运用。

  3.那么,文中是什么使我“又”想起了故乡同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课件出示母亲的话

  三、品悟重点句,辐射全文

  1.“这里”指哪里?课文哪些句子在描写杭州的桂花香?哪些句子在描写家乡的桂花香?

  2.读这两段语言,你觉得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

  3.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哪些方面比不上)

  (1)第三节:关注桂花、馈赠桂花的快乐。(类比我们自己育出来的豆苗和买来的没什么两样,但感情不同)

  (2)第四节:桂花给邻居带来的香甜。

  (3)第五节:收获桂花的快乐——板书:摇花乐 桂花雨 指导感情朗读。

  (4)第六节:吃着这些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香甜四季,香甜了人们的生活。桂花成了母亲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融进了母亲的情感,仅仅是母亲的吗?

  4.再读课件“于是,我又想起……”你还读懂了什么?(又一次)

  作者仅仅为了写摇花乐、桂花雨?板书:思乡情。

  四、阅读延伸,品读同题材文章。

  同步中的《故乡路》

  板书: 桂花雨

  摇花乐——桂花雨

  思乡情

《桂花雨》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语言训练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验摇花乐和思乡情。

  3、揣摩文本语言,并学会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理念】

  1、课堂教学应在师生、生生对话交际的`过程中进行。

  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3、凭借文本,挖掘教材资源,在想象、诵读、体验等语言实践中,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转化为会运用的“活”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揭示中心句

  1、课文一开头,她就说: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

  2、出示:

  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二、品味香气迷人

  1、大家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

  2、出示句子: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每时每刻都泡在香气里,你就是琦君邻居的话,你有什么感受?

  三、学习摇花乐

  1、用心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自由交流。

  2、出示句子: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3、读: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4、想象写话。

  5、这么香,这么迷人的桂花,我陶醉了,那父母亲呢?

  6、诗:

  自己再读一读父亲的诗,你想说什么?

  四、品味生活香浓

  1、个别读第四自然段。

  2、比较句子:

  ⑴ 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⑵ 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3、指导朗读。

  五、感受乡愁

《桂花雨》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词、朗读、想像等方法体会其文中“浸”“全年”等用词的精妙,解读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透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过程】

  一、激发认知冲突,营造阅读期待,初解课题

  1、激发认知冲突,营造阅读期待,一解课题《桂花雨》: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一篇文章,一起读课题──《桂花雨》。题目把桂花和雨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读完课文想一想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动笔划一划,写一写。)

  读完交流(预设:花香、摇花乐或者一份情。)

  二、分享“摇花乐”和“花雨美”,再解课题

  1、点题,定格摇花乐,指读语段(第五段):

  指名读,读正确,读流利

  2、谈感受,定位句子:

  哪些句子给你带来了这样的感觉,指名尝试情感朗读。

  3、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想像:

  (出示图片,配乐)同学们,让我们置身在桂花树下,满树的桂花竞相开放,看着树上星星点点的桂花。让我们一起来摇桂花,我们使劲地摇着桂花树,尽情地摇着桂花树。摇啊摇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对学生引导:桂花像什么一样落下来?落在哪里?对“满头满身”“这下”等词作一个回文。)

  3、指导练习情感朗读:

  来,就带着这样的一份感觉,再有滋有味地再读读这几句话。

  (自由读。)

  引:用你的朗读与大家一同分享摇花的快乐,分享这场桂花雨的美丽。

  (指名学生读。)

  与学生的的交流与点拨中,体验这份乐,朗读这份乐,渲泄这份乐。

  完成板书:枝摇花落乐心头

  4、扣题,再解课题:

  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课题──《桂花雨》,你想那是一场怎样的雨啊?

  (迷人的雨快乐的雨香气四溢的雨……)

  5、配乐齐摇花乐。

  三、解读“浸”“全年”的妙处,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

  1、由摇花乐引至香味,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

  ⑴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⑵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⑶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⑷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2、学生自读,从文字处去再感受花香。

  3、扣字“浸”,着力点:

  由“浸”带动解读“全年”:

  ⑴对本意的解读,引向句子,解读浸的力度感受花香,感受浸字的妙处,齐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⑵解读“全年”:

  抛出疑问,作示范:“的确,金秋时节,桂花盛开,满树生香,弥漫四方,让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但为何春天、夏天、冬天也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联系课文的第六段来说一说。

  4、回读: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板书:桂子花开香十里

  四、透过花香,体悟乡情,三解课题

  1、提出矛盾处,引发认知冲突:

  引导学生从文字上对杭州小山上的桂花与家乡的作比较,哪句写得更香。

  2、补充满觉陇资料(媒体配乐播放满觉陇图片)。

  3、读懂母亲的话,体悟一份浓浓的乡情:

  同学们,可就是这样一个赏桂胜地,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你能读懂母亲的心声吗?

  你看,母亲闻着,欣赏着满觉陇香飘十里的桂花,令母亲想起了什么事?

  4、学生交流,老师点拨,学生读文:

  ⑴学生提到摇花乐,让学生再读一读:

  回文:所以身居杭州的母亲回想起与孩子们一起摇花的情景,不禁这样说道:“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指读。)

  ⑵学生谈到第三段,点击词句:

  “担心”、“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体会家乡的桂花树倾注着妈妈的辛劳和爱护。(这里的桂花能与之相比吗?)

  “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母亲想到了谁?想到了曾经在故乡邻里之间的其乐融融的画面,多么温馨的感觉。

  可是身居杭州的母亲看到这里的.桂花有这种感觉吗?她看到桂花有的只是一份(孤独、忧伤、思念……)那是什么?那是对故乡深深地眷恋之情啊!

  5、回读母亲的话,带读最后一段,于朗读中再次体悟一份浓浓的思乡之情。

  6、三解课题:

  课文读到这里,你说这阵阵桂花雨,那还是一场怎样的雨?

  (回忆的雨,更是思乡的雨。)

  7、总结:

  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对童年的怀念,对故乡的留恋,怎能不让作者魂牵梦萦呢?(板书:魂牵梦萦)想起这些,想起这点点滴滴,让我(完成板书:魂牵梦萦桂花雨。)

  五、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解读一段人生

  1、补充作者简介,与作者的一段话,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同学们,许多年过去了,作者琦君早已告别了童年,早已离开了母亲,早已远离了故土。她一生飘泊,(课件师配乐朗读:琦君生于浙江温州,后随父亲来到杭州,接着又迁至台湾、旅居美国,阔别故乡57年后终于回到故乡温州,20xx年回到台湾。)然而,她总是忘不了故乡的这一切,她说……

  于是,在她44岁的时候,写下了这篇桂花雨,令作者恍如重返故里游(板书)

  2、感谢琦君,感谢桂花,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年是美妙的,故土是美丽的,人生更是美好的。最后让我们用这四句话把这场美丽幽雅、清香四溢的桂花雨永远留在我们记忆的最深处!

  全体起立,齐读诗句:

  桂花雨

  桂子花开香十里,

  枝摇花落乐心头。

  魂牵梦萦桂花雨,

  恍如重返故里游。

《桂花雨》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阅读了《桂花雨》这篇优美的课文,做到了将课文读通顺流畅,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回忆一下课文记叙的哪些人和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摇桂花的情景是作者着力描写的一段童年趣事,现在就让我们随作者一起走进童年去感受一下吧。

  (板书:摇花乐)

  二、体会“摇花乐”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些语言中体会到了作者“摇桂花”的快乐?画出有关的语句,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生自由交流以下内容。(在学习方法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和联系上下文来说体会)

  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是件大事”可见摇桂花对我的意义不一般。

  (“老是”“缠”表现了作者急切的心情,可见我对这一乐事的向往程度.能抓住关键词语说出自己的体会真好。能把你的体会带进去读一读吗?瞧你急的,师示范读母亲的话)

  2、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两个“帮着”可以感受到我忙得不亦乐乎的心情。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使劲”一词中能体会那份高兴劲。这便是儿童快乐,是童真,是童趣,只有儿童才能了解,才能体会。正所谓“儿童解得摇花乐”。 3、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读这个句子,你感觉到那纷纷飘落的桂花像什么?这缤纷的花雨落在你的头上、身上,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于是我会情不自禁地喊。假如是你,你也会这样喊吗?你喊出的是一份陶醉,听出的是一份惊喜,感受到的是情不自禁的赞美。我们每个人都读出了自己的一份美美的收获。这桂花雨多香呀!课文里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桂花的香味,找出来读一读。

  (板书:桂花雨 香)

  1、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迷人)

  2、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香里的。

  3、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浓郁)

  4、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飘向空中,连风打的旋儿都是香香的了,这正是“细细香风淡淡烟”。)

  师小结:是啊,好香的雨呀!它香了“母亲洗净的双手”,香了那水晶盘,香了父亲的诗兴,香了整个宅院,香了整个村庄,香了作者童年的梦。这真是“花雨缤纷入梦甜”啦。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吧。)三、感悟“思乡情”

  师:沐浴着这场纷纷飘扬的桂花雨,呼吸着那阵阵飘逸的桂子芬芳,感受着这份快乐的又何止是我一个呢?还有谁也在这场桂花雨中感受到快乐呢?到课文里找一找,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

  学生自由交流的重点:

  (1)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父亲用诗表达了一份丰收之乐)

  (2)可是母亲一看天上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因为大家都用桂花来做糕点,而桂花是母亲分给乡亲们的。母亲乐吗?读读原作,再来说说你的体会。因为母亲不希望桂花被台风吹落,没有办法送给乡亲们。所以提前摇花。这是一份浓浓的`乡情。母亲在分享劳动成果的同时感受了一份快乐。)

  (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正是“竞收桂子庆丰年”的欢乐场面。)

  师:许多年后,我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你现在知道母亲为什么这样说了吗?

  仿照“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的句式,让学生说一句话。(如,外地的环境再好……外地的生活再舒适……)

  引导学生体会母亲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师:故乡的桂花雨,给大家带来了快乐,是母亲珍爱的。现在,我们来到了作者母亲的身边,假如,我对她说:

  (1)这里的水真甜,她会说:

  (2)这里的橘子真红,她会说:

  (3)这里的人真好,她会说:

  (4)十多年后,作者来到了国外定居,她打电话给母亲说:“国外的生活真好呀!”,母亲一定会说:

  四、小结: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乡情难忘,童年难忘,那一场美丽的桂花雨飘落在我们的心间。

  教学反思:

  从文字入手,引导感悟,联系自己实际生活,增加体验,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积累,当感情增加到至高点时,让学生直接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专著重点字词,通过表演感悟,作者的生活经验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产生共鸣,学生从文本中体会到作者丰富的情感,通过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来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师:我是那么爱摇桂花,母亲也是很爱家乡桂花,一起读一读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前后连起来看,前面写“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

  师:你的想法真不错,你还能联系上下文读,真好,我们也感受到了杭州的桂花可能比家乡的更香,那为什么母亲要说家乡的香呢?

  生1:热爱家乡

  生2:对家乡的桂花印象太深了。

  师:是啊,母亲觉得自己的东西要好,所谓“月是故乡明”啊。

  反思:学生能联系上下个文理解句子,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但是在挖深一层时,也就是通过景物描写来体验眷念故乡的时候,情感还不到位。学生只是笼统的说是热爱家乡,思念家乡,并没有发自内心的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

《桂花雨》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会“箩、杭”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边读过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3、准备《桂花雨》的课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师:这段时间,咱们校园里经常可以产闻到一种什么香?(板书:桂花)。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有关桂花的文章。(板书:雨)。齐读课题。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课文,一起来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二、粗知课文大意

  1、用轻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全班交流。

  三、品读语句体会情感

  1、“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⑴ 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是怎样的?

  (理解“浸”突出桂花香。)

  ⑵ 这里的桂花又是怎样?

  ⑶ 为什么母亲要这么说?

  (体会母亲对家乡的思念。)

  ⑷ 是呀,母亲这句朴素的话语道出了她心中所想,她每年都闻着家乡桂花,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饼,喝着桂花的茶……桂花伴随着母亲的生活及至生命。我们不难看出,桂花在母亲心中的份量有多重,思念家乡的感情有多深。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东,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文中作者是怎样向我们诉说她童年时的“摇花乐”的?

  ⑴ 轻声读。

  ⑵ 指导“我”说的话,以及最快乐的那一部分:

  体会“迫不及待”、“赞美”这两个词。

  ⑶ 作者为什么听到妈妈说的.这话,就会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桂花雨。

  3、体会作者的情感(抓住文字)。

  四、回归整体

  课文以生动朴素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字中蕴含着浓浓的乡情,让我们再一次来欣赏香在鼻里,甜在心里的桂花雨。

《桂花雨》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 .自学课文中的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分清文章的主次,能

  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从人物言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快速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从人物言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回忆过去的美好经历时,我们都会不禁笑逐颜开。你经历过有趣的事吗?

  2.童年曾发生过的一些趣事会令我们终生难忘,只要那扇记忆之门一打开,我们仍会感受到当时的那种快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桂花雨》(板书课题:桂花雨),作者就用手中的笔把童年趣事记录了下来,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共同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3.齐读课题,并对课题进行质疑。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投影出示:

  (1)你理解“桂花雨”的意思了吗?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课文主要讲了哪些事情?

  (3)请画下文中你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以指导。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有些能让学生自学或讨论的,放手交学生;有些要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解决的,可让学生在读中先自主体会。

  (三)精读课文,探究解疑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l)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乐”

  (l)作者为什么说摇花是件大事?

  (2)请用波浪线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理解句子:这下,我可乐了……使劲地摇。

  想象一下“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指导朗读。

  3.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

  4.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饱含着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课堂总结

  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桂花雨》教学设计8

  设计理念:

  提倡自主学习,让学生自选学习方法、内容,并重视情感的体验,创设情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重视课堂语言的设计,尽展语文魅力。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

  1.了解江南沿海地区有关风情,收集资料。

  2.了解有关桂花这种植物的特点,收集资料。

  一、学前导入:前面我们学了老舍先生的《养花》,知道老舍是爱花之人,但爱花人并非老舍一人,今天,我们再结识一位单单爱家乡桂花的人——琦君,我们来看她的文章——《桂花雨》。

  二、预习检测:

  1.展示收集的资料,(利用实物投影仪)学生自主阅读。

  2.检测读文效果。

  (1).同桌互读、互评。

  (2).思考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3).你问我答擂台赛。

  (4).听写词语:中秋时节、桂花盛开、香气迷人、香飘十里、摇花之乐、花落如雨、杭州花香、难比故乡、回忆童年。

  三、体会文章中心。过渡:每读一篇文章,我们都要揣摩作者的心思,以求得与作者心灵相通,也就是要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回顾学过的古诗,看老师提问的诗句,哪些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似。“春风又吹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四、指导感情朗读。语言激励:作者那浓浓的乡情就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把自己当成作者,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这种情感吧。咱们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仔细揣摩、朗读、用你的语调和语气的变化把听者带到江南沿海一个飘着桂花香的美丽小村庄。学生自选段朗读,老师相机评价或范读。

  五、利用前面听写的词语把本文改写成一首小诗:中秋桂花开,香飘十里外,摇之落如雨,故乡忆中来。

  六、拓展延伸,联系自己的童年或联想二十年后自己远离家乡会怎样思念家乡,那么你如何表达这种感情,让学生或诗、或文、或画、或歌。尽情发挥,表达思乡之情。激励语言:回忆往事是十分有趣的,我们从《桂花雨》中体会到了作者的`怀乡之情。现在你有没有想到自己,你热爱家乡吗?你怀念你的童年吗?假设,现在已是二十年后,你也许是一个公司的老板,也许是某大学的博士生,也许你在异国他乡留学,又一年的中秋节到了,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你孤身一人远在他乡,望着窗外的明月,你会怎样?(叙述以上语言时伴以钢琴曲《秋日的私语》,同时有提示词:童年、小伙伴、玩具、幼儿园、家乡、马颊河、小院。)

  七、小结、作业:

  1.“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等你真正长大离开了家乡自然能体会到这一点。

  2.把本文你喜欢的词、句或段抄在笔记本上。设计意图课前收集资料,可训练学生筛选、整合等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内资料展示以激励学生养成课外阅读、收集资料的习惯。“同桌互读”以达到读正确、读流利的目的。且有利于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你问我答”学生分成两组互提问题、互相解答,这样他们自己提问自己答,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这些词语可概括全文内容,在提词时边叙述课文、边提出来,让学生写词语时回顾了课文主要内容,且为后面的“文改诗”做好准备。利用表达同样情感的诗句引路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化解难点。用富有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且让其自选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此环节通过联想训练了想象力,通过表达思乡之情培养了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让学生写诗、文、画、歌又训练了习作能力,且是自选表达方式,故又是自主学习的体现。积累语言是每课必做的,只有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提高。

《桂花雨》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揭题释题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以思乡为主题的课文,谁能说说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分别是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呢?

  2、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桂花雨》这篇文章又是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呢?

  3、齐读课题并质疑:桂花雨是什么样的?(结合预习指名回答)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谁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情况(开火车、小组、齐读)

  指名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师板书: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

  根据板书,找出文章的相应段落并分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深入学文,品析感悟

  爱桂花──香

  A、作者为什么爱桂花呢?(香)

  B、请找出具体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C、交流具体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D、品析“浸”字,感受桂花的香气四溢。(换字比较)

  摇桂花──乐

  A、作者摇桂花时的心情如何呢?能用一个字简单概括一下吗?(乐)

  B、请找出具体描写作者摇桂花的句子来

  C、在描写描桂花时,主要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来写?(动作、语言)

  D、请找出具体描写作者摇桂花时的动作来。

  E、仿写句子:,纷纷落下来,都是。我高兴地喊着:“!”

  体会桂花雨的多、美、香

  思桂花──情

  1、作者到杭州赏桂花时,总忘不了给母亲带上一大袋,可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母亲为什么这样子说呢?到底是杭州的桂花香还是家张的桂花香呢?

  3、比较: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体会桂花已成为了母亲生命的一部分以及母亲的思乡之情

  5、是啊,触景生情的何止母亲一人呢?作者每每看到桂花也想起了故乡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回味“摇花乐”,体验“思乡情”

  摇桂花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哪些乐趣呢?

  课外拓展

  故乡的一景一物我们是如此的熟悉,试想故乡哪个景物或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或者是家乡的特产等。

  板书设计:

  7、桂花雨

  爱桂花──香点点桂花雨

  摇桂花──乐片片思乡情

  思桂花──情

《桂花雨》教学设计10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启发学生谈谈自己童年里难忘的人和事,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自学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阅读障碍。

  2、引导学生围绕自学提纲在小组中合作探究,学习课文。

  3、通过反复品读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重难点:

  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桂花图 朗读录音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观看桂花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回忆你们的童年生活中,一定有许多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能给大家说说吗?

  是啊!童年是幸福的、难忘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 7、桂花雨)

  同学们,你们喜欢桂花吗?请谈一谈你对它的认识。

  二、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

  ①听录音朗读全文,感受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找出文中有关句子读一读。

  ②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段,然后再仔细读一读。

  ③精读第五自然段,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重读“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说说你的体会是什么?

  2、出示屏幕插图,配音朗读

  提问: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3、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喜欢的段

  提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哪些语句好?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屏幕出示第五自然段,指定学生读,其他学生评价。

  生:他读的没感情。

  师:怎样才能读出感情呢?要学会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作者:迫不及待 盼望

  一起摇

  妈妈:沉着 赶紧

  师:同学们自己感情朗读这一段,再演读。再全班演读“这下我可乐了……好香的雨啊!”生闭目感“桂花纷纷落下来,我满头满身都是”。

  5、屏幕出示重点句

  体会“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

  师:你怎样理解“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生: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母亲虽然离开家乡,却望不了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这句话中有“可是”一词,你注意到了吗 ?从“可是”这一词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请你细细读读有这个词语的整段课文,看谁有新的发现!

  生:我发现了,作者赏完花桂花,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他本来以为母亲一定会说:“好香啊!”没想到她说出这样的话,所以用了这个词。

  生:对,作者以为杭州的桂花很香了,母亲却不这样认为,所以用了“可是”这个词。

  师:事实上真的像母亲说的那样,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请你浏览全文,找一找理由,说说你的看法。

  生:我觉得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确很香,“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些句子,都说明桂花很香。

  师:这些句子里,哪个字突出地说明了桂花的香气呢?

  生:我认为是“浸”字。这说明桂花的香气不是一缕,而是弥漫在空气之中,人好像就浸泡在桂花香气里。

  师:看来,家乡的桂花的确比杭州的桂花香啊!

  生:我不这样认为。作者在写家乡的桂花时,是这样写的:“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可是写杭州小山上的桂花时,是这样写的:“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我们只要仔细品味,就能感觉出来杭州的桂花树要比家乡院子里的乡。

  生:我也同意这位同学的说法。另外,你看,家乡院子里只有一棵桂花树,而杭州小山全是桂花树,香气当然要胜过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了。

  师:你们读书时注意到了有关的词语,并且认真品味,很好!那么,看来,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小山上的桂花因为多,更显得香气浓郁些。我们是用鼻子来分辨香气的,那母亲是用什么来分辨香气的呢?

  生:母亲其实是喜欢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她才这么说的。

  生:母亲对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有感情,她才说“这里的花香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生:母亲不是用鼻子去分辨的,而是用感情来判断的。就像俗话说的,东西是自己的好。

  师:一个“自己的”,道出了真正的原因。母亲因为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

  三、展示学习成果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情绪很高,收获一定很不少,请把你们背会的句段背给大家听一听。

  四、全课小结

  课文用生动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中蕴藏着浓郁的乡情,读了后很感人。希望你们能够根据这篇课文写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板书:

  7、桂花雨

《桂花雨》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

  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题

  校园的桂花开了,你用几个词语来赞美赞美它:丹桂飘香,星星点点,缕缕幽香,沁人心脾同学们对桂花的感受是这么的真切,让我们沐浴着桂花雨一起去体会作者对桂花的独特感受。

  二、自学课文

  1、掌握两个新词。

  2、自由读课文,想想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3、试着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三、体会情感

  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画出描写家乡桂花和这里桂花飘乡的句子。

  2、对比理解:

  为什么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比不上家乡的桂花呢?

  3、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是我们私有的,我和母亲可以尽情地享受桂花给我们带来的乐趣:闻花香,摇花乐,送桂花,泡桂花茶,做桂花饼。可以说桂花已经成了母亲生活的一部分,是母亲怀着什么样的情感在区分着桂花的香味?

  四、领会表达方法

  1、叙事抒情。

  2、直接抒情。

  五、拓展延伸

  听长辈讲关于小时侯家乡生活的故事。

《桂花雨》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中的2个生字,积累词汇;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2. 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设疑,导入课题

  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桂花雨》(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自读提示,明确目标

  轻声速度阅读提示,看看向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目标(学生小结)

  点击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1、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2、体会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理清顺序,明确内容。

  (二)细读探究

  1、自主读文,画出桂花给“我”带来快乐的句段,边读边在书中作批注,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小组交流,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伴听,不懂的内容,同伴互助 或做标记,集体交流。

  3、代表汇报,分享阅读感悟。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并恰当点拨。

  学生汇报哪些内容,教师相应点击哪部分课件演示给学生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用“读句子,想情景,谈感受”的方法,重点交流以下内容:

  1、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偷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课件演示桂花树与梅花树的对比)

  2、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得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体会馈赠的快乐,引导学生练习生活实际谈感受。)

  3、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课件演示桂花香,课前泡一杯桂花茶,让学生闻一闻,尝一尝,体会桂花的香;感受“浸”字的恰到好处,同时进行夸张句的`训练)

  4、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摇花乐,这是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创设想象人物的内心,体会“我”童年的摇花乐。教师点击课件演 示摇花乐的情景,把学生带进花香飘溢的桂花雨之中,体会课题的含义。)指导朗读,通过读让学生体会“我”童年的摇花了。

  5、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体会母亲的话的含义,揭示主题——热爱家乡)

  四、感情朗读,拓展升华

  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了呀,同时,作者也把快乐带给了我们,然而,作者仅仅在写摇落的桂花雨吗?同学们,放开声音,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童年的摇花了,体会浓浓的思乡情!

  板书设计:

  摇花乐

  思故乡

  教学反思:上完《桂花雨》一课,自我感知,效果良好,主要突出以下特点:

  1.赏出喜爱。我根据课文内容,自制了《桂花雨》课件,大连的孩子赏过槐花,但从来没有见过桂花,那一张张桂花图片展 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异常地兴奋,看得出他们喜爱桂花。于是到文中去体会“我喜欢的是桂花”。课件的运用恰到好处,淡化了教学的难点。

  2.读出快乐。课文的第3、4、5自然段是重点,母亲的“助人乐”,我的“摇花

  乐”尽在其中。我让孩子们尽情地读,入境的读,想象着读,读出快乐,在读中体会童年的乐趣,思乡的情感。

  3.悟出真情。作者仅仅在写摇落的桂花雨吗?母亲的话,让你感觉到了什么?在反复的体会中悟出真情——思念故乡!

  尽管如此,仍有遗憾:其一、个别环节处理不到位,如:母亲的“助人乐”一处,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是很好的读书方法,可是,没有让学生放开去谈,就草草收尾。其二、母亲的话是点睛之处,由于时间把握不好,也草草结束,使得升华之处觉得缺了点什么。

《桂花雨》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

  1.探索文章优美之处,学会圈点批注。

  2.品读课文,体会作者那浓浓的乡情,培养一颗颗兼善天下的好心。

  学习重点:学习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来阅读,精读“摇花乐”的有关内容,交流评点。

  学习步骤:

  一、导入:

  美丽的大自然中,雨可以说是最能触人心弦的景物之一了,你们见过哪些雨呢?(学生答:暴雨、小雨、蒙蒙细雨……)今天我们将见识到一种特殊的雨——桂花雨(出示课题)

  二、指导朗读:

  体会文章渗出的温馨的人情。(有重点地指导两个地方的朗读:一是“摇花乐”,要读出“我”问母亲时语气的急切,母亲却说“还早”,这时“我”的心情是失望的。“台风要来了”,语气也是急促的。从“这下可乐了”到“好香的雨啊。”充满欢乐,语气要略显夸张。另一处是最后一句话,语速要舒缓,以传达出绵绵不尽的怀念和遐思)。

  三、出示有关桂花的图片(桂花树林,桂花朵。让学生感受桂花的美丽学生在音乐与图片的渲染中,将会喜欢上桂花。在此情境中,让学生结合图片和对桂花的回忆,把桂花的美丽用自己的方式描绘出来,学生描绘的方式可能会有如下几种:画画、朗读有关句子、回忆有关桂花的诗句。此时,教师应给学生以广阔的自由描述空间,并一一加以肯定。)

  大家所描绘的桂花真美呀,可以想见大家对桂花的喜爱,文中的作者对桂花也是情有独钟,我们看看她笔下的桂花是怎样的?大家试着把描写桂花的语句找出来看看?(学生回答,教师评点)

  四、文章结构

  桂花不仅美丽清香,还可以吃呢。文章的第一段(1、2节)为我们介绍的清楚。

  第二段(3节)采用倒叙的方式回忆了故乡的桂花雨,具体描绘了“摇花乐”,大家喜欢“我”的.父母亲吗?为什么?(学生大多会回答,“喜欢”,摆出的原因不一而足,老师总结:因为母亲敦厚、温柔,父亲儒雅和乐)

  最后一段(4、5节)作者还回忆了在杭州念中学时和桂花有关的一段往事。

  全文脉络很分明,衔接上不着痕迹,其中有一句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桂花,真叫人魂牵梦萦”,什么作用呢?(点2个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五、主旨探究

  故乡的桂花雨,笼罩着一层黯黯的感伤和偶尔跳跃着的淡淡的喜乐,从中我们捕捉到了作者其实想要向我们倾诉什么?(学生分组讨论,选代表作答:①对故乡的怀念;②对亲人的思念;③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六、美点的圈点、批注

  1.教师示范: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回应文章题目,令人拍案叫绝,赞叹不已

  杭州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全桂——“月是故乡明”啊,表现出了作者的恋乡情节。

  2.学生发言。

  七、词语积累:魂牵梦萦、袅袅、才高八斗、沉浸、淡雅。

  八、迁移创新

  “乡愁”是什么?(出示关于“乡愁”的诗:余光中的《乡愁》,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齐诵,然后讨论关于乡愁蕴含的情感,分组交流。)

  后记:琦君的散文总是蕴藏着生命的喜乐和慈悲,总在讴歌着人性的良善,在教学中,我着重让学生体会这一点,并在此情境中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朗读的、品析的。他们在学习之后或多或少有了关于生命的、生活的启迪,语文方法、技能上的收获和词句方面的积累,我想这也是我们的语文课所应该做到的吧。

《桂花雨》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析"浸"字的含义,通过想象朗读体会摇落桂花的乐趣,联系上下文体会母亲话语的情感。

  3.逐层深入四解"桂花雨",透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一、谈话营造阅读期待, 初解"桂花雨"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一篇文章,一起读课题--《桂花雨》。题目把桂花和雨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这是课题给我们的第一感觉。)

  2.那就让我们先读为快,放开声音用心地读课文。读完课文,想一想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画面?

  读完交流(预设:花香、摇花乐或者一份情。)

  承:这是留在你脑海里的……

  二、入情朗读体会"摇花乐"和"花雨美",再解"桂花雨"。

  1.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原来课题写下的是作者童年摇桂花时,摇落的一场桂花雨。同学们,课文中的哪一段向我们重现了当时情景?(定位第五段)

  指读(没读好正音,或再读一个)引:读着这样的文字,听着这样的描述,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快乐……)师:这一段当中的哪些句子给你带来这份快乐感觉?(指读,定格句子)

  师:就请你带着快乐的感觉读一读。(尝试情感朗读,指读)

  2.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想像:(出示图片,配乐。学生欣赏画面后)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老师的诉说:同学们,让我们也置身在这样的桂花树下,你看满树的桂花竞相开放,看着树上星星点点的桂花。让我们一起来摇桂花,我们使劲地摇着桂花树,尽情地摇着桂花树。摇啊摇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对学生引导:桂花像什么一样落下来?落在哪里? 引导后:难怪作者说: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3.情感朗读:来,就带着这样的一份感觉,再有滋有味地读读这几句话。(自由读)

  4.引:用你的朗读与大家一同分享摇花的快乐,分享这场桂花雨的美丽。

  (先体验朗读,再配乐朗读)

  齐读:(一场多么神奇的桂花雨啊)让我们一起分享摇花的快乐,分享这场美丽的桂花雨让我们一起读。

  5.扣题:读着这段话,(手点课题)《桂花雨》,你想那是一场怎样的雨啊?

  (迷人的雨 快乐的.雨 香气四溢的雨……)

  三、品读浸字,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

  1.同学们,当我们尽情地摇着桂花树,摇出了一场美丽的桂花雨,摇出了一份快乐,也摇出了桂花迷人的花香。这迷人的花香也洋溢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处,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同学们,让我们用心地再读读这些句子,从这些文字处去感受,去呼吸那扑面而来的花香。

  学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读着这几句话,哪个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你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份浓浓的花香。把它圈出来。

  2.着力点:由"浸"带动解读"全年"

  (1)板书"浸"字:同学们,平时我们一般说浸在哪里?(水里)

  小结:也就是说把东西整个儿浸没在水里,全方位地包围在水中。

  (2)为什么这里可以说,是浸在桂花香里呢?解读花香,(花香很浓,到处都有。 花香也像空气一样将我们全方位地包围。)

  引:同学们,一个简简单单的浸字,竟然把花香写得如此传神,让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引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3)你看,作者说这一浸就整整浸了一年。读到这儿,老师不禁想问桂花只是在中秋节前后盛开,怎能花香全年呢?联系课文的第六段来说一说。

  学生解读(晒、泡茶、过年时做糕饼)说开去。(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去了。)

  的确,金秋时节,桂花盛开,满树生香,弥漫四方,让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但为何春天、夏天、冬天也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

  接:是啊,难怪琦君会说(引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这正是"桂子花开香十里"(板书)

  四、于母亲的话中体悟一份浓浓的思乡情怀,三解"桂花雨"

  1.提出矛盾处,引发认知冲突

  师:(刚才有同学提到了还有一处也写到了桂花的香。)不知大家有没有留意还有一处也写到了桂花的香,找一找。(但不是家乡的桂花)

  定格: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师:让我们与家乡的桂花比较一下,两句都用了香飘十里,读读这两句话,你觉得哪句话描写的桂花更香?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引导学生从文字上作比较。

  2.补充满觉陇资料(媒体配乐播放满觉陇图片):同学们,琦君说的这个地方,其实是杭州的新西湖十大景点之一的满觉陇。

  3.同学们,可就是这样一个赏桂胜地,当我手捧着香飘十里的满觉陇桂花给母亲的时候,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连续指读3-4个)为什么?母亲为什么会这样说?

  引导:

  (当生说到了一份情,追问:这是一份什么情?引:到底母亲想起了什么事,才勾起了她这份悠悠的思乡之情?)

  (学生没能说上来时,你看,母亲闻着,欣赏着满觉陇香飘十里的桂花,令母亲想起了什么?)

  学生交流,老师点拨,学生读文

  学生提到摇花乐,让学生再读一读。回文:所以身居杭州的母亲回想起与孩子们一起摇花的情景,不禁这样说道:"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指读)

  学生谈到第三段,让我们细细地去读读这段话,哪些词句给你不一样的感觉?

  分两个层面(扣击词语,感悟背后的情怀 语言当中口味想想了谁?)

  词语层面:"担心";"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家乡的桂花树都是妈妈亲手栽种,为它浇水、施肥,家乡的桂花树倾注着妈妈的辛劳和爱护。(满觉陇的桂花能与之相比吗?)回读母亲的话。(指读)

  语言层面"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母亲想到了谁?想到了曾经在故乡邻里之间的其乐融融的画面,多么温馨的感觉。

  可是身居杭州的母亲看到满觉陇的桂花有这种感觉吗?

  师:想到这些,难怪母亲会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齐读)

  听着母亲的话,(定位,朗读)"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齐读)

  师:课文读到这里,你说这阵阵桂花雨,那还是一场怎样的雨?(回忆的雨,更是思乡的雨)

《桂花雨》教学设计15

  设计理念

  《桂花雨》是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记事抒情散文。课文记叙了“摇桂花”等童年趣事,抒发了作者对快乐的童年和家乡的深切怀念。本课的教学设计重点是凭借文本,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在想象、诵读、体验等语言实践中,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转化为会运用的“活”的语言。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课堂教学在师生、生生的对话中进行。看起来平平常常,却拨动人的心弦,蓄积着浓厚的感情力量。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语言训练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验摇花乐和思乡情。

  3、揣摩文本语言,并学会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揭示中心,孕育情感

  1、(配乐:故乡情)师:同学们,在这优美的旋律中,让我们随着作者琦君一同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一同踏进梦牵魂绕的旧宅院,去沐浴一场缤纷的桂花雨,去真真切切地感受童年的快乐。齐读课题:桂花雨。

  课文一开头,她就说: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喜欢桂花的什么呢?(香)

  2、出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学生读。)

  二、品读桂花——香气迷人。

  1、师:大家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从中你有什么发现?

  2、出示句子: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1)学生读

  (2)师生讨论:应该把哪些词语读好,就能读出桂花很香呢?

  生:香飘十里

  师:香飘十里呀,想想看,哪里都有桂花香了?

  生1:小路旁,田野里,小河边、卧室、厨房到处都弥漫着桂花香,浸在香海里了。

  生2:教室里、操场上弥漫着桂花香。

  生3:作者和她邻居家的卧室、厨房间也飘着桂花香。

  师:是啊,简直都浸在香海里了。你还从哪里品味出桂花很香?

  生:浸。我觉得这个词用得很好。一般是说东西浸在水里面。这里把桂花的香气比作了水。说明到处都弥漫着桂花香。

  师:你理解得真好。谁能读出桂花的香?

  过渡:花香令人陶醉,每到桂花盛开的季节,有一件事是作者盼望已久的,那就是摇桂花。

  三、品悟摇花——其乐融融。

  1、师:用心读第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你就是童年时代的琦君,正盼着摇桂花呢!

  2、学生自由交流。

  3、出示句子:“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1)师范读句子。

  师:听到琦君怎么缠妈妈了吗?现在你们都是童年时代的琦君,我来做琦君的妈妈,你们来缠缠我。

  4、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生读出摇桂花的情景。

  。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出示填空:

  桂花纷纷扬扬落下,

  轻轻地落在我的头发上,我()

  轻轻地落在我的`脖子里,我()

  轻轻地落在(),我()

  生:桂花轻轻地落在我的头发上,我好像戴了一个桂花蝴蝶结。

  生:桂花轻轻地落在我的脖子里,我好像戴上了桂花做的领带。

  生:桂花轻轻地落在我的脖子里,轻轻的,柔柔的,好舒服呵。

  生:桂花纷纷地落在我的身上,我好像洗了个桂花澡。

  。师:你的想象真是太神奇了,语言太美了!

  生:桂花轻轻地落在我的衣服上,我好像穿上一件桂花衣服,我满身都是香气,我好像变成了桂花仙子,要飘起来了。

  师:你的想象把我们大家都带到了一种美好的仙境里了。老师谢谢你!

  师:是呀,桂花飘落就就像下起了阵阵香雨,你全身都沐浴在花香之中了。

  生:桂花轻轻地落在我鞋子上,我好像穿上了绣花鞋,还带着香味呢!

  师:出示课件动画展示(桂花纷纷飘落的情景),配上音乐。看,这就是桂花雨。谁来读一读这段中的第二句话,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小结:桂花雨多迷人呀,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像一首香甜的小诗,像一支动听的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读出你心底里的快乐。

  5、出示父亲的诗,自由地读一读,你想说什么?

  填空。摇桂花是多么快乐呀,给我带来了一个甜美的梦。!白天,花雨缤纷,晚上,小琦君梦见(),真快乐呀!父母梦见(),多喜悦呀!学生自由交流。

  师:摇桂花,小孩高兴,父母也高兴。一家人其乐融融。再读这首诗。

  四、品味生活——香浓至醇。

  1、师:桂花时那迷人的香伴着快乐进入了我甜甜的梦中,桂花摇落以后,那香也始终陪伴着我的生活。读一读第四节。

  2、师:同学们,整个村庄,全年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了。为什么这样讲,你能联系第四自然段的内容说一说吗?

  3、指导朗读。

  师:是呀!这香味真是迷人呀!一直深深地印在她的心里,挥之不去。后来,作者离开故乡,到了外地。

  五、品析金桂———思乡心切。

  1、师配乐读第五自然段。(配乐:梦花园)

  (出示)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里的金桂。”

  2、听了母亲的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什么理解?

  师:是啊,这句话哪里仅仅是在说桂花香呢?更是在表白自己对故乡一颗永不改变的心啊!

  3、指导读出深深的眷恋,读出对故乡的无比热爱。

  4、引读第六自然段: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作者后来离开故乡,来到了台湾。身在异乡的她,又梦见(),梦见(),梦见()。

  六、感受乡愁————魂牵故乡。

  1、师,同学们,琦君曾经在《烟愁》中的后记里有这样一段话,教师配乐朗读!

  (出示: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分情,像花草树木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2、现在琦君住在美国,已经80多岁了,为了寻根,去年她又回到祖国,来到故乡浙江。喝一杯故乡的桂花茶,尝一口故乡的桂花糕,听一听那熟悉的乡音,看看美丽的山山水水,不禁热泪盈眶:故乡啊,我终于又回到你的身旁了。虽然离开了几十年,虽然远隔重洋,但是,我从来不会真正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因为,她就在我的心里。

  3、再读: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读出对故乡深深的眷恋,读出淡淡的乡

【《桂花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桂花雨》教学设计11-28

《桂花雨》教学设计12-22

《桂花雨》教学设计15篇10-20

桂花雨教学反思08-23

《桂花雨》教学反思10-20

《桂花雨》教学反思08-23

《桂花雨》教学反思【热】03-22

【热门】《桂花雨》教学反思03-26

有关桂花雨的教学反思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