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空空范文网>教育范文>课件>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件

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件

时间:2023-03-07 11:12:39 课件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件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课件,课件要明确教学目标、要突出重点难点、要有灵活的教学形式、教学对象要有针对性。怎样写课件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件,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件

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件1

  教学分析

  《卷纸动物》是小学美术一年级的内容,通过卷纸动物的设计与制作,发展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及形象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如何用基本的卷纸方式制作小动物,并且在愉快的美术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卷纸活动的乐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小动物的爱心。

  教材中大篇幅展示了卷纸动物范作,让学生在充分欣赏感受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激起创作的欲 望。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从中学会一些基本的.卷纸造型方法,同时启发他们创造出更多的卷纸造型方法。要改变简单的传授、模仿为主的教学方法,重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纸立体造型的方法与动物的有关知识。

  2、通过卷纸动物的设计与制作,发展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和对小动物的爱心。

  教学重点:用基本的卷纸方法,设计制作具有立体效果的动物形象。

  教学难点:能让动物站立,并表现出自己的独特创意。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胶水、剪刀、各种色卡纸或其他质地较厚的彩色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卷纸动物范作

  教学过程

  1、动画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动画):讲述人类与动物的生存关系,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2)出示范作导入,激发学习兴趣。揭示课题:《卷纸动物》。

  2、范作欣赏,学习探究。

  (1)课件展示:学生作品。设问:这些可爱的小动物是由哪些方法卷成的?

  (2)让学生说说“卷纸动物”的形体结构特点及基本形体的卷折方法。

  3、小组讨论,启发创新。

  (1)分学习小组讨论探究“公鸡”的外形变化与表现方法,启发学生想象创新。

  (2)小组汇报交流,教师小结提示:不管怎样变化,都要抓住表现对象的主要特征。

  4、学生练习,体验表现。

  参照喜欢的一件范作,尝试卷折一只动物,教师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胶水、剪刀、各种色卡纸或其他质地较厚的彩色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卷纸动物范作

  教学过程

  1、演示激趣,创新训练。

  (1)教师演示两种基本形体的卷折,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像什么。

  (2)让学生尝试用不同卷法表现不同动物的基本形体,进行创新训练。

  2、讲解示范,掌握步骤。

  (1)提问:怎样制作一只形象丰富的动物呢?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制作过程。

  (2)教师小结补充,让学生了解掌握从整体到局部的基本制作步骤(可借助课件演示)。

  3、学生练习,表现创新。

  (1)明确作业要求:为自己设计制作一只喜爱的卷纸动物。

  (2)学生创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互评互学。

  (1)作品展示:在教室(或操场、草地)布置一个动物“王国”。

  (2)指导学生互评互学。

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件2

  教学目标:

  在感知活动中,触发学生去发现和思考物体特征、形状。

  友好的合作游戏,随意大胆的使用绘画工具表现受到的或想到的滚动现象,创作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教学重点:

  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趣味的感知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体验和表现的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表现自己所见、所想。在感知基础上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教学准备:

  滚动的物体、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师将学生分成几小组,推选小裁判。

  二、讲授新课

  1、教师给学生提供能滚动的物体,为丰富感知活动创造条件。

  教师问:什么形状的物体会滚动?

  探索:学生寻找滚动的物体和滚动的现象,儿童自然联想、列举具有滚动共性的物体,联想回随认知展开,让学生走向生活,拓宽学习空间和学习资源。

  2、小组游戏

  感受:学生在滚动玩耍时,看、摸、闻等触觉行为,影响学生对物体的认识。

  体验:玩耍的尽力说明了物体的形态、特征、共性。

  联想:滚动的'物体位置不断的变动,其快慢、翻转、碰撞、滑行、停止,引出学生对生活中有关现象的记忆和联想,触发了创意思维。

  教师与学生共同游戏、共同感知,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

  小组的裁判指挥滚动游戏,其他成员围成圆圈,推动教具滚动并抵挡物品滚出场地。

  个小组可以互相交流物品,聚集群体的力量,扩展认知面。

  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和经验,展开不同的玩耍方式,体会滚动形式,尊重学生自我表达方式和感情的投入,发挥内在的动力。

  3、绘画表现

  通过联想引发更多的滚动的物体,教师引导学生给滚动的物体起名字,如:足球大哥、香瓜大王、红脸苹果等,赋予童话色彩和幽默感。

  学生画出观察到的或想象中的滚动的物体,可以根据画面的内容编出故事情节。

  4、作品评价、评说

  教师引导学生讲述和交流所画景象情节,词语和绘画良种语言的互动促进和扩展了儿童的表现力。

  运用评价引起竞争,促进小组间、学生间的表现力。

  5、提出问题课后讨论

  滚动的用处;哪些地方利用了滚动的道理;用滚动的现象能发明什么。

  课后小结

  同学们可以到乐园参观一下,理解相关的情况。

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件3

  一、教学目标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人美课标版美术教案七年级上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人美课标版美术教案七年级上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二)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三、课前准备

  (一)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二)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室。

  (三)教学课件:“格尔尼卡”、“9、11事件”。

  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以欣赏为主。

  导入:屏幕上出现“格尔尼卡“的作品。学习新内容:

  1、 感受作品的整体氛围(获得初步的整体印象)。

  2、 了解作者的艺术思想、艺术品味和艺术风格。立体主义——这种创造视觉形象的革命性手法是法国画家毕加索和勃拉克在20世纪的头十年所创立的。虽然,立体主义呈现出抽象的几何状态,但事实上它却是在描绘真实的形体。这些画布上的平面物体,同时呈现了各个视角下物体的各个平面,是一种通过二维空间诠释物体的新颖方式。这种创新重新确立了形体与空间的相互作用,改变了西方艺术的进程。毕加索说:“我是依我所想来画对象,而不是依我所见来画的。”可见,立体主义并不拘泥于客观的视觉感受,而更关注对形象的主观创造。象征——是用一种形象和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和意义的方法。通常是用一种具体的形象代表抽象的意义。例如,龙就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什么呢?《格尔尼卡》中的马、牛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3、 简单描述:画面上表现了木然屹立的公牛、濒死嘶鸣的马、奔跑的脚、举油灯的人、断臂倒地的士兵、抱着婴儿嚎啕大哭的母亲、仰天狂叫的求救者等。

  4、分析作品:全画只用黑白灰,更加突出了口恐怖的气氛。构图饱满,以不安、强烈、破碎的形象、冲撞的动势、惊恐的.气氛和灾难的象征混合于一体,打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这一切使《格尔尼卡》成为上世纪少数几件真正具有大众意义的作品之一。

  5、诠释作品:作品表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西斯空军野蛮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此画不是用写实的手法进行报道,而是采取象征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暴行。如:公牛头象征残暴和黑暗;马的嘶鸣象征痛苦的人民;像眼睛的灯象征光明、希望;手举油灯的女人象征光明、和平等等。作品以二维空间来诠释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象,并把看到的物象分解成几何形体,然后主观地重新组合,构成画面,以追求物象形态的动感、变化。

  6、评价作品:画家采用半抽象(意象)的立体主义手法,以寓意和象征的形象把法西斯令人发指的暴行揭露出来。这些超时空的形象组合蕴含了画家愤懑的抗议。这种打破空间界限的绘画形式,使画面失去错觉性深度的效果,以一种史诗般的悲壮触动着观众的视觉和心灵。因此,这幅画成了20世纪美术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

  练习活动:1、 学习评价:

  (1)我明白毕加索从多个角度来观察物象,并在平面作品上营造错觉性深度的空间。

  (2)我明白立体主义从不同角度观察物象的含义。

  (3)我明白立体主义绘画并非把描绘对象画得如我们的眼睛所见般的真实。

  (4)我能仿效毕加索从不同角度观察及描绘物象。

  (5)我对自己在学习活动中表现的评价。

  2、 课后随想:

  (1)对立体主义的绘画理论和方法我感到能理解或很难理解,因为:

  (2)我喜欢或者不喜欢用立体主义的绘画方式作画,因为: 课后准备:搜集有关“9、11”事件的资料,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准备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第二课时:创作练习一、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一段“9、11”袭击美国纽约的录象。“9、11”事件虽然与格尔尼卡事件不同,但性质是一样的。让我们学习毕加索,以“9、11”为题材创作一幅画。二、 练习活动:创作一幅以“9、11”事件为题材的绘画,并用简短的文字写出创作心得。形式不限,单色、着色、漫画、抽象、写实、电脑创作、拼贴资料均可。 学生活动通过查阅资料回答问题如:格尔尼卡、毕加索用简单的形容词,回答对作品的初步印象。如:沉重、灰暗、凌乱、恐惧等。简单回答如:背景、内容、方法、色彩、作者等等作者介绍见课本第3页请一同学阅读。 学生略答。仔细观察作品,学习观察和描述自己的所见。在描述的基础上分析作品,由感官优先,进入到思维的主导状态。透过表面,更深地理解作品的意蕴。对作品的意义进行诠释,并理解作品在艺术形式上的特色。综览所有要素后,对作品进行归纳性的评价。学会思考和表达。将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认识以书面的方式表达出来。课后思考搜集资料以“9、11”事件为题材将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以自己创作的方式结合起来,旨在加深对《格尔尼卡》的理解。

  教师活动引出问题这幅作品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说一说你对这幅作品的整体初步印象?归纳:欣赏美术作品感受固然重要,但是还要注意理性的思考与分析。欣赏作品,你想从哪些方面深入了解呢?你对毕加索有多少了解?你知道他的艺术思想和艺术风格吗?呈现图片资料:《蒙娜丽莎》《哭泣的女人》以感官感受画面,对作品进行描述。作者为什么用黑白灰而不用其他更丰富、鲜明的色彩呢?这些人和物画的完整吗?作者采用了什么艺术形式表现的?这件作品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呢?出示课件:详细介绍作品内容以及作品所表现的形式。你能根据以上的描述、分析和诠释的结果,评价这件作品吗?布置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提高技法上的指导。

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件4

  活动目标:

  尝试独特的绘画形式,进行大胆创作。

  活动准备:

  各种形状的小石头、水粉笔、各种颜色的颜料、各组一块抹布、小水桶。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石头,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石头能干什么?

  二、欣赏石头画

  1.播放课件

  2.提问:你喜欢哪件作品呢?为什么喜欢?

  3.小结:根据每块石头的.形状,想象它像什么,用颜料画出图案,要画大。

  4.从不同角度观察石头,想象。

  三、作品创作

  1.幼儿观察石头,想象。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讲评

  五、活动延伸:

  回去我们再尝试看看在石头上还可以怎样画,就会更漂亮。

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件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造型活动中绘画、撕贴、捏泥等不同的表现方式。

  2、能应用较为合理的方法,大胆想象,为小动物建造一所有特色的房子。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助人为乐的含义。

  二、教学过程:

  1、创设生动的情境,讲述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创作愿望。

  2、引导学生续编故事。

  3、欣赏教师制作的房子和动画片中造型有趣的房子后。引导学生展开思路好像交流:我准备给小白兔造怎样的一座房子呢,需要用些什么样的材料最合适,该怎样制作?

  4、教师通过课件讲解制作和表现的`方法。让学生学回用夸张变形的方法,将普通房子设计得新颖独特。

  5、学生动手制作,自主表现。

  6、启发学生再次续编森林里的小动物为小兔建好房子后,是怎样一起度过冬天的。

  7、作业要求:比一比,看谁设计制造的房子新颖独特。

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件6

  教学重点:

  学生可以用写实或幻想的手法完成一件美丽的天空剪贴画或绘画作品。

  教学难点:

  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自由、大胆地把所感所想表现出来。

  教育理念:

  强调了让学生逐步体验美术学习的特征,了解在创作中的多种手法:可以写实,可以幻想,了解作品的多种形式。

  教学内容与目标:

  A.教学内容:用写实或想象的方法完成一幅美丽的天空的绘画或剪贴画作品。

  B.显性目标:学习剪贴画和绘画技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C.隐性目标:尝试用纸、剪子、胶水、吹塑板、水粉色等多种工具和材料,通过想想、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自由、大胆地把所感所想表现出来,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认识常用色。

  教学过程:

  一、 探索天空的奥妙

  1、 唱《闪闪的星星》

  2、 天空不仅有美丽的星星,随着季节和早晚的变化,天空会出现多种美丽的色彩。

  3、 老师这里有很多的你觉得哪你的天空是什么颜色的,学生选一种颜色的彩色纸作为天空。

  4、 想一想你的天空上有什么?

  二、 欣赏

  1、 欣赏作家们的作品。

  2、 欣赏优秀的学生作品。

  3、 说一说你看了这些作品你觉得那些给你的印象最深。

  三、 探索不同的表现方法

  1、 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绘画的方法画出天空中会出现的景象。(可以用彩色纸、水彩笔、蜡笔等多种绘画工具来表现)

  2、 可以用不同的材料通过剪、撕、贴的方法来表现天空中的景象。

  四、 尝试用多种表现方法表现天空

  小组合作表现天空。

  五、 作业展评

  1、 学生自评:讲讲画面上画了什么?觉得表现的最好的地方是什么?哪里还需要改进?

  2、 大家评

  (1) 评出小小画家。

  (2) 评出小小设计师。

  六、 课堂小结

  我们的世界很美,面对这样美丽的天空你想到了什么?你想对大家说一句什么话?

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件7

  教学目标:

  1、通过描画自己的影子,感受图形的外形美。

  2、通过描画和添加的表现手法,对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有初步的了解。

  3、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进行添加和组合。

  教学重、难点:

  通过合理的构图使影子图形作为主体鲜明、饱满的反映在画纸上。产生对事物外形变化的观察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理解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皮影、剪影作品、录像,准备投影仪。

  学生:收集剪影作品,在大自然中寻找影子。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看影子

  放有关皮影戏表演的录像,体会其中的乐趣。利用投影仪做类似的表演。带领学生来到校园里,在阳光下观察自己和大树及其它事物的影子,感受影子的奇特造型。试着在阳光下做手影游戏。

  活动二:再现影子

  以游戏的形式与学生一起通过阳光的照射画影子。学生们自由组合,一人在灯光下做手影游戏,另一人将投影在作业纸上的手影描画下来。

  活动三:再造影子

  通过对物体的旋转,观察由此而产生的不同的影子变化,了解物体外形结构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活动三:创作影子

  学生在阳光下做出各种形体姿态,互相描画。创作出美丽的影子。

  活动四:美化影子:

  在描画影子的画中进行联想与添加,使它成为一张完整的创作画。

  第二课时

  活动一:看剪影

  欣赏民间剪影作品,体会其简洁图形的艺术美。

  活动二:把影子留住

  师生一起以游戏的形式,在投影仪的帮助下将一位小朋友的影子轮廓画在一张彩色纸上,然后用撕或剪的方法作成剪影。

  活动三:我来抓住你的影子

  学生自由组合,利用手电筒将同学的侧影投射到彩卡纸上画下来并用撕或剪的方法使其变成剪影。

  活动四:我们一起演皮影

  将作好的剪影放到投影仪上动一动,请大家猜猜表现的是哪位同学。

  教学评价:

  1、合理的构图使的影子图形作为主体鲜明而饱满的反映在画纸上。

  2、描画的影子清晰并准确的造型。

  3、是否有助于学生产生对事物外形变化的观察。

  反思:

  通过“玩影子”、“画影子”,一年级一班的李嘉宝在家长的帮助下用深灰色的纸剪出了“老鼠音乐会”,造型憨态可掬,充满了童趣。其他学生也基本能够运用画或者剪的方法来表现影子的外形了,本节课的目的已达到。

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件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发现的眼睛观察雨的变化,用长短、粗细、疏密等不同的点和线,表达雨中的情景,还有色彩的表达。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雨中的情景,体验角色在雨中的不同心情,表现学生在《下雨啦》中的独特心情和情景。体验不同的观察方法(从局部感知到整体感受),提高观察细节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画笔对线条、色彩表现《下雨啦》的愉悦心情,通过观察感受雨中的独特美感,享受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审美状态。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学习观察的方法,发现不同的雨,用长短、粗细、疏密等不同的点和线,表达雨中的情景,还有色彩的表达。

  教学难点:表现角色动态、雨具在雨中的联系及不同情景故事。

  解决措施:通过观看视频,观察雨的多种形态,利用图片定格下雨的瞬间,引导学生对比、欣赏,找到雨与点、线之间的联系,体验用有方向感的点、线画雨景,带来的不同美感。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水彩笔或油画棒。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谜:“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河里都不见。”(谜底:雨)

  (板书)下雨啦

  (二)探索新知

  看视频,观察下雨的自然现象。边看边想用怎样的线条画看到的雨,老师也可在黑板上示范。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下雨时的情景,局部定格,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提问:你们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有些动物找地方躲雨,有些动物喜欢雨天。湖面上荡起一圈圈涟漪……

  1、雨的模样

  你眼中的雨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三位学生到黑板上画雨)

  师生共同点评:

  蒙蒙细雨——稀疏的线、软柔的线

  磅礴大雨——粗重的线、密密的线

  雨的方向——随风而动的斜线

  2、雨的色彩

  想一想,女孩子眼里的雨是什么色彩呢?

  你能用什么色彩的雨表达什么样的心情?

  出示绘本插图《七彩下雨天》带着不同的心情和美丽的想象,我们心中的雨也变成七彩的了。

  3、雨的故事

  雨中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人们穿雨衣、打雨伞,马路上的伞就像一朵朵色彩艳丽的小花。

  妈妈们打着伞来接孩子,同学们已经互相照顾撑着伞走在路上。

  小动物们会找个地方躲雨、有的还会把荷叶当伞呢……

  4、动画示范

  动画示范画伞和穿雨衣的人。

  归纳:我们画雨,可以根据季节或是心情选择雨的颜色,表现出雨中的故事。

  5、创作引导

  (1)出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作品。

  (2)说说自己的创意,想画怎样的雨中故事。

  (三)能力反馈(学生动手实践)

  作业要求:

  用点或线表现出下雨的情景,画一画雨中的故事。

  作业步骤:

  1、先用记号笔勾线画出主体的人物或动物;

  2、画雨,要注意雨和风的方向;

  3、凃主体色,注意露出主体颜色,

  4、添加环境,注意雨景的色彩。教师巡视、帮助学生。

  (四)作业讲评

  组织学生的作品,展开自评、互评。

  1、介绍“我”用了怎样的线条画了怎样的雨,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本课总结: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观察了雨的模样、画出了雨的色彩、讲述了雨的故事,表达了独特的心情,让我们期待更多的美发生在《下雨了》……

  (五)拓展

  观察家乡的雨季,体会家乡雨景的独特美感,画画《下雨了》的连续剧。

  《下雨啦》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属于造型·表现,下雨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细细地观察,会发现很多事物在雨中都产生了变化,人物、动物都会因为自己的需求产生不同的心情,欣赏画笔画下的雨中故事,体会下雨时的快乐和互相帮助的情谊。

  一年级的孩子观察事物简单,对事物的印象常常是先入为主,引导孩子们去细致地观察事物,细细体会其中的特点,是美术课

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件9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2、学生准备学具: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绘画笔等。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主要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归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2、发展阶段

  首先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思路: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然后让深长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学生很难将对称表现得精确,这并不重要,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只要能表现出万花筒的图案就可以了。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3、收拾与整理

  学生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

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件10

  教学目标:

  1、能用绘画和剪贴的方法表现鱼。

  2、用自己喜欢的`材料装饰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过程:

  1、情境导课

  以“美人鱼”形象导入本课学习的内容,看录像,让学生了解各种形态的鱼,激发兴趣,并提示课题。

  2、教师引导

  通过谈话、小组讨论、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怎样用绘画与剪贴结合的方法制作鱼。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作业。

  4、作业讲评

  先让学生说一说,评一评,教师再作总评。

  5、课后小结,整理用具。

【小学一年级美术课件】相关文章:

幼儿的美术课件07-24

幼儿的美术课件15篇07-26

幼儿园中班美术课件12-31

幼儿园小班美术课件01-06

小学英语课件03-02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09-30

幼儿园中班美术课件7篇02-22

小学语文课件04-06

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