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空空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2-05-05 13:57:56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四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四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对幻方有初步了解,知道幻方每行每列对角线和相等,三阶幻方有三行三列,每行,每列及每条对角线和为15。中心数是5,两头凑十。 四个角是双数。

  2、能根据幻方的规律来判断幻方,并能将不完整的幻填写完整。

  3、了解数学知识背后的文化,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 初步认识幻方,发现幻方的规律和特征。

  2、 运用幻方的特征,判断一个九宫 格是不是幻方,填缺数。

  【学具准备】多 媒体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听故事“夏禹与龟”

  2、认识洛书和九宫格

  3、出示课题:幻方

  【设计意图】 导入部分教师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通过听故事激起学生学 习的兴趣,进而认识洛书和九宫格并引出课题。

  二、探究学 习,合作研讨

  (一)初步探究幻方的.秘密

  出示1个幻方:

  1、观察数字特点:1、2、3、4、5、6、7、8、9不重复

  2、算一算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的和。

  3、归纳: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的和都是15。

  4、初步判断幻方

  5、评价:理解星(我会判断幻方)

  (二)深入探究幻方的秘密

  1、观察幻方,发现规律(出示4个幻方)

  (1)同桌讨论

  (2)交流反馈

  2、评价:探究星(我找到了幻方的小秘密)

  【设计意图】 在整个探究环节分为初步探究和深入探究两个部分。在初步探究中 ,通过教师引导,运用观察法和计算的方法使学生发现幻方的数字特点和行,列对角线和的特点。而深入探究幻方的特征上对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大胆的将问题交给学生,采用同桌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共同找到幻方的特征。

  三、尝试迁移,练习巩固

  1、根据幻方的特征做填数练习

  (1)师生互动(完成第一个幻方)

  (2)小组合作(完成第二个幻方)

  (3)独立完成学习单第三题

  (4)交流反馈

  (5)评价:应用星(我会运用幻方的小秘密补全幻方)

  2、根据幻方的特征做选择练习(用手势表示它的序号)

  【设计意图】在内化新知的阶段,教师创设了填数练习和选择练习,练习题由浅入深,从师生互动到小组合作进而到独立完成,逐步学会运用新知来解决问题。

  四、拓展延伸,课堂总结

  1、出示:0、1、2、3、4、5、6、7、8

  提问:中心数是几?和是几?你会把这些数填入九宫格吗?

  2、欣赏幻方

  3、全课总结,集体评价

  【设计意图】 全课总 结的环节,教师以一道拓展题结尾 ,把问题留给学生,最后欣赏幻方,感知数学知识的博大与奥秘。

  【板书设计】:

  幻方

  1 2 3 4 5 6 7 8 9 不重复

  每行、每列、对角线三数之和为15

  中心数是5,两头凑十

  四个角是双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统计表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数据的优点。基于以上的安排,本节课作了如下设计:

  1.利用知识的迁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统计意识,也形成了基本的统计数据的.能力,利用知识的迁移,着眼于“引”,启发学生去“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方式探究新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放性思维。

  2.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设计上,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完成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数据的过程后,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一方面让学生从更高的角度认识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数据和表示数据的优点,体会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根据数据整理的结果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观念和知识上都得到提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好吗?它和本节课的学习有关哟!

  出示谜语:小小两只船,没桨又没帆。白天带它到处走,黑夜停在床跟前。

  学生自主猜谜。

  (如果没有学生猜出,师公布答案:鞋)

  师:淘气和同学们想开一家小小鞋店,应该怎样进货呢?我们一起来帮一帮他们吧!

  (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1.确定调查的内容。

  选两名同学到前面模拟开鞋店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忙进货。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进货”需要调查哪些内容?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师巡视倾听)

  个体汇报:

  预设

  生1:应进一些款式新颖的鞋。

  生2:应主要考虑鞋号的问题,应调查一下同学们都穿多大号码的鞋。

  生3:我也认为应根据同学们的鞋号去进货。

  2.以本班学生为例,对学生们的鞋号进行调查。

  (1)小组讨论调查方法。

  (2)指名汇报。

  (3)选两名鞋店成员,一名调查女生鞋号,另一名调查男生鞋号。

  (4)用表格记录调查结果。

  (5)学生汇报并展示调查结果。

  师:看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1:男生鞋最大号码是38号,最小号码是33号;女生鞋最大号码是37号,最小号码是32号。

  生2:穿34号鞋和35号鞋的人比较多。

  生3:男生穿34号鞋的人最多,有7人;女生穿34号鞋的人最多,有8人。

  小结:通过统计表我们发现穿34号鞋、35号鞋的同学居多。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l.使学生认识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掌握高的特征,知道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求出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根据教材第14页练一练第1题自制的圆锥,演示测高、等底、等高的教具

  演示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的教具。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 说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2. 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及圆柱体(边说边出示实物图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常常看到下面一些物体(出示教材第13页插图)。

  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我们教材中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今天这节课,就学习圆锥和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圆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是这样的圆锥体,谁能举出一些例子?

  2.根据教材第13页插图,和学生举的例子通过幻灯片或其他方法抽象出立体图。

  3.利用学生课前做好的圆锥体及立体图通过观察、手摸认识圆锥的特点。

  (1)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2) 认识圆锥的顶点,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在图上表示出这条高)提问:图里画的这条高和底面圆的所有直径有什么关系?

  4.学生练习。

  5.教学圆锥高的测量方法。(见课本第13页有关内容)

  6.让学生根据上述方法测量自制圆锥的高。

  7.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通过演示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等底等高。(具体方法可见教材第14页上面的图)

  (2)让学生猜想:老师手中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你能猜想一下它们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实验操作,发现规律。

  在空圆锥里装满黄沙,然后倒入空圆柱里,看看倒几次正好装满。(用有色水演示也可)从倒的次数看

  你发现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得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 。

  老师把圆柱里的黄沙倒进圆锥,问:把圆柱内的沙往圆锥内倒三次倒光,你又发现什么规律?

  (4)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教师可出示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

  得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体积的 。

  (5)启发引导推导出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 Sh

  (6)小结:要求圆锥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公式中的底面积乘以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以 ?

  8.教学例l

  (1)出示例1

  (2)审题后可让学生根据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自己试做。

  (3)批改讲评。注意些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强调要乘以 。

  2.做练习三第2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错的要求说明理由。

  3.做练习三第3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第(3)、(4)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圆锥有怎样的特征?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为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4、5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掌握用除、乘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理解题里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乘、除两步运算的方法。

  2、理解数量关系。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例4主题图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出示例4。

  儿童商店情景图

  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指名)

  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

  2、合作探究。

  小明说:“我想买5辆小汽车。”

  小红问:“你应付多少钱?”

  要求应付多少钱怎样来计算?小组讨论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列式计算:12÷3 =4(元)

  4×5 =20(元)

  做一做:

  请学生说图意

  每6盆花可以摆一个图案,用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

  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说给别的小朋友听听,然后独立写出来。

  二、巩固练习

  1题:出示矿泉水图

  指名说图意、提问题、列式计算。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题:说图意、列式计算、独立完成。

  3题:气球图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

  板书设计

  12÷3=4(元) 4×5=20(元)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2-25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01-30

【热】小学数学教案02-01

【精】小学数学教案02-01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02-01

小学数学教案【热】02-01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2-21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3篇06-02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5篇12-30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5篇)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