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空空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舞蹈课说课稿

舞蹈课说课稿

时间:2023-11-29 17:18:5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舞蹈课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舞蹈课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舞蹈课说课稿

舞蹈课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软开度组合是针对高一年级新生学习舞蹈课程所准备的地面基本功练习组合,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学习了头部、肩部基本动作,并完成1—16×8拍的动作连接。在学习软开度组合之前已经学习了基本站姿,基本手位、手型及压腿、压肩等组合,软开度组合是在学生已具备一定腿部、肩部、腰部柔韧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头颈部,肩部动作的名称及动作要领,并进行颈部、肩部、手指的柔韧练习。同时通过配合音乐的练习,训练学生对音乐节奏及韵律的把握,引导学生练习在舞蹈中运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之美、舞蹈之美的初步能力。

  2、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头部、肩部基本动作的名称及要领(低头、仰头、转头、倾头、环动、单肩、双肩、环肩)

  (2)、学习压指、推指、拉肩、转腰的动作及要领。

  (3)、学习软开度组合17—32×8拍的动作连接。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练习增加颈部、肩部、手指及腰部的柔韧性。

  (2)、通过听辨音乐节奏及合节奏进行动作练习,培养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三)情感教育目标:

  (1)、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旋律之美,用舞蹈体现音乐思想之美。

  (2)、通过引导使学生明确,可以运用表情和眼神将音乐之美,舞蹈之美表现出来,给予他人以美的享受。

  3、重难点的确定

  (1)重点:学习压指、推指、拉肩、转腰的动作及要领,学习软开度组合17—32×8拍的动作连接,能够完整地合着音乐完成组合。

  (2)难点:在练习中准确掌握动作与节奏、音乐的配合,通过动作、面部表情、眼神使组合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说教法

  1、在复习上节课内容及学习新动作的过程中,通过提问、讲授动作名称、要领,示范正确动作及示范错误动作,让学生发现问题并纠正等方法突破重点。

  2、在练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情绪带动,示范富有表现力的动作与面无表情,眼神涣散的对比,让学生感受表情与眼神对于舞蹈表现力构成的重要性,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因为受条件限制,我们没有镜子让学生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动作,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教师的动作,跟随教师的讲述和动作进行练习,通过观察教师表情和眼神的变化,初步学习表情和眼神的运用,通过进行面对面练习,互相评价纠正,加深体会。

  四、教学过程

  1、准备部分

  (1)讲明本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进行课前热身及基本功练习,为学习组合做好准备。

  注:由于舞蹈课程的特殊性,为了避免舞蹈过程中肌肉、韧带的拉伤,课前热身及基训必不可少。

  2、基本部分

  (1)复习上节课内容,合节奏练习1—16×8拍的.动作。教师在复习过程中重点帮助学生回忆动作并及时纠正学生动作中的不足,强调表情、眼神的运用。

  (2)学习新内容

  1、通过示范、讲解、练习的方法,学习新动作并掌握动作名称及要领。

  2、合节奏串联17—32×8拍动作并要求学生快速记忆动作。

  3、合节奏整体完成动作。

  4、合音乐整体练习。

  3、结束部分

  放松练习,评价本课学习情况,布置作业。

  五、课后反思:

  通过教学,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能够独立的合节奏及合音乐完成软开度组合。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比较好的方面是:学生对上节课内容巩固的比较好,在学习新动作时,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动作及节奏。

  不足之处:

  1、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听辨能力不足,在教师不提醒节奏时,容易出现节奏不稳,需要课下多听,多练习,加强自身节奏感。

  2、学生虽然能够明白表情和眼神的重要性,但在舞蹈过程中,还是不能持续地保持愉悦的表情,眼神也容易飘。这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的提醒及训练。

舞蹈课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课题类型: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南京师范大学《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大班健康领域《足尖上的舞蹈》。

  2、内容分析:陈鹤琴先生认为:“幼儿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孩子们进入大班,要写字、要进行手工活动等,难免会接触到一些尖的物品。潜在的危险无处不在。

  如写字用的笔、手工用的剪刀,甚至吃饭用的筷子,都是细细,长长,尖尖的,这些都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因为孩子年龄小,对一些有可能会造成伤害的物品缺乏防范意识。如何让孩子正确使用尖利常用的物品,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足尖上的舞蹈》就刚好契合这一纲要中的安全生活要求。

  3、幼儿现状分析:《指南》中指出,3——6岁幼儿应该懂得一些简单的健康常识,初步形成健全、安全的生活所需的行为习惯和态度。结合我班的班级区角特色之一《剪窗花》这一主题。选这一主题的原因在于每次活动中有幼儿不会正确运用剪刀、剪纸甚至拿剪刀在空中乱挥。孩子们还没形成“尖利物品使用不当会伤害身体”这一安全意识。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使幼儿通过“足尖舞”又名芭蕾舞这个足尖的舞蹈动作,来真实地体验脚尖站立的感觉,初步感知“尖尖”的含义同时了解到实际生活中尖利的物品如果使用不当会很危险的。

  4、教学重难点:依据活动目标和幼儿实际认知水平,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位于了解尖利物品的特征,知道尖利物品使用不当会伤害身体,学习正确使用方法。活动难点:能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因此目标定位要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充分考虑幼儿身心特点,实现“促进每一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本次活动以这一理念为指导,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芭蕾舞剧《四小天鹅》感知“尖尖”的含义,了解尖利物品的特征,体验尖利物品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2、能力目标:知道尖利的'物品使用不当会伤害身体,学习正确的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能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乐意自主参与活动。

  三、说教法、学法:

  在本次活动中,我将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表现活动,精选的教育法有:

  1、欣赏法:教师组织幼儿欣赏著名的芭蕾舞剧《四小天鹅》,从而启发幼儿感知“尖尖”的含义,寻找生活中尖利的物品。

  2、情境设问法:教师设置一些问题情境,启发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讨论法:师幼商讨,启发幼儿。

  四、说教学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它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为了使目标更好更和谐地达成,我做了以下准备:

  1、准备芭蕾舞剧《四小天鹅》的录像资料或剧照,芭蕾舞演员穿的舞蹈鞋。

  2、准备剪刀、筷子、笔和针等物品。

  3、教学挂图《足尖上的舞蹈》。

  五、说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激发兴趣

  1、教师组织幼儿欣赏著名的芭蕾舞剧《四小天鹅》,引导幼儿观看芭蕾舞演员跳舞的动作特征。

  教师:芭蕾舞演员跳舞时脚是什么样子的?

  2、师幼讨论芭蕾舞的魅力。芭蕾舞演员好像是仙女,足尖好似流水,优美而流畅,所以芭蕾舞又叫“脚尖舞”。教师请幼儿也跳芭蕾舞,让幼儿说说,用足尖跳舞时有什么感受。

  (二)初步感知,寻找生活中的尖利物品师幼再次跳跳芭蕾舞,体验脚尖站立的感觉,初步感知“尖尖”的含义。

  教师引导幼儿体验尖利物品既能给人们带来方便也容易发生伤害事故,教幼儿正确使用尖利物品。

  (三)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本环节是此活动的中心环节,也是重点得以化解的中心。

  教师为幼儿设置一些问题情境,启发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出示一根绳子、小学生的作业本、有洞的衣服、弹子等。

  教师:怎样将绳子分成两根呢?小学生使用什么写字的?衣服破了用什么缝补呢?用什么捡起弹子呢?(知道剪刀、笔、针、筷子的作用)

  (四)师幼商讨,启发幼儿

  1、启发幼儿寻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尖利的,如指尖和脚尖、刀、木匠的工具(凿子、钉子)、大头针等等,并知道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2、引导幼儿讨论尖利物品给人们身体带来的伤害。

  教师:尖利的物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伤害到我们的身体,你有没有被尖利的东西划伤过?划伤后有什么感觉?

  3、师幼商讨使用尖利物品的正确方法,如果使用剪刀时尖头不对着人,随时将尖利的东西放入盒子或袋子内等,并让幼儿现场模拟正确的使用方法。

  六、说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活动室内和幼儿园环境中寻找尖利的东西,并讨论如何安全地使用它们。

舞蹈课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与舞蹈》第二单元中的《傣族舞蹈》,傣族舞蹈是少数民族民间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傣族人民以舞蹈这种特殊的语言,直率、真挚的反映了他们的生活、劳动、风俗、娱乐场景及思想感情,是实现他们精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优美的舞姿把人们带入了诗一般的境界。

  2、教学目标

  (1)调动学生兴趣,积极、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与舞蹈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傣族舞蹈的基本舞姿、风格及动作韵律等特点。

  (2)在欣赏、模拟、表演、创编等活动中,广泛积累舞蹈素材,提高自身鉴赏和舞蹈表现力,并具有一定的创编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乐舞交融所产生的美感和魅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少数民族舞蹈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舞蹈是肢体动作的艺术,不仅仅是做做而已,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民族风格特点,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傣族舞蹈的体态风格,灵活运用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难点是要求学生根据舞蹈音乐来进行创编。

  二、说学法

  课堂标准关注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乐舞交融的教学活动当中,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用视觉来观察模仿老师和图片中所给出的动作,用听觉来把握傣族舞蹈的音乐风格特点,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表现音乐,并用交互式的学习方法,创设学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创编舞蹈作品的热情和信心,让乐舞交融装点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

  三、说教法

  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在教与学的问题上,从重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问题上,要重点关注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达到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了图像观摩法、情景模拟法、比较鉴赏法等,从而使学生获得感受与鉴赏、模仿与表演、创编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情景模拟,亲近艺术。

  课伊始,教师身着傣族服饰,伴随优美的音乐跳一小段傣族舞蹈,接下来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同学们来到具有“动植物王国”之称的云南,开展一次丰富多彩的“舞蹈采风活动”,期间采用“傣族文化”知多少的提问方式,揭示课题《傣族舞蹈》,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发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视频鉴赏,领悟风格。

  通过多媒体辅助式教学,请学生欣赏相关的视频与图片,鉴赏后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了解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瑞丽、西双版纳等地区,人民普遍爱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动,感情细腻,许多动作多为动物的模拟与美化。头、肩、腰身、胯所形成的弧线,俗称“三道弯”,舞蹈造型具有“雕塑性”。

  3、自主探索,领悟动作。

  教师首先播放电脑合成的影片,呈现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手型、手位及脚位,让影片所表现出优雅、柔美的静态舞姿,深深吸引着同学。抓住这一切入契机,教师向学生提出:请同学们三人一组来模仿手型、手位及脚位,让他们自己去感悟动作的要领,再让学生看教师示范,启发学生发表评议,加强手型、手位及脚位动作要领的领悟,然后出示课件:借鉴观赏由舞蹈家杨丽萍表演的傣族舞蹈《雀之灵》,使学生通过影视欣赏——交互模拟——教师示范——借鉴欣赏——师生评议等过程,既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形式,使原本抽象的内容更加形象化、生动化,又较好地掌握了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4、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首先教师给同学介绍云南特有的民族吹管乐器葫芦丝,让同学们对它的外部结构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教师来演奏一小段音乐片断,让同学们了解此乐器的音色特点,然后完整的来欣赏葫芦丝独奏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时,主要采用聆听——讨论交流——感受情绪等三个环节来组织教学。让学生感受、体验:夜幕下的傣族村庄、凤尾竹下的青年男女、村庄恢复宁静进入梦想的情绪,从而更好的揭示音乐的主题和结构特点。

  5、想像创编,体验成功。

  根据刚才欣赏过的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让学生灵活的运用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开展创编活动。首先由学生自主创编动作,初步感知,再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创编音乐中的一段,注意学生强弱搭配,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表演创编的作品,并进行自评与互评的交互式学习,同时为舞姿优美的学生颁发奖品——金孔雀的挂饰,最后在欢乐的音乐旋律中让学生跟随教师尽情的舞动起来,表达乐舞交融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把这堂课推向轻松、愉悦的高潮。

  6、课堂小结,艺术升华。

  我会告诉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傣族舞蹈便是民族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需要我们更好的学习和发扬光大,使这朵奇葩光辉灿烂。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进入教室的那一刻开始,教师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音乐舞蹈环境,使学生经过:情景模拟,亲近艺术、视频鉴赏,领悟风格、自主探索,领悟动作、聆听音乐,感受情绪、想像创编,体验成功、及课堂小结,艺术升华等过程,逐渐熟悉了解舞蹈音乐的旋律,而且在乐舞交融中体会到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最后学生与老师共同表演创编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这种创造性的音乐舞蹈实践中,由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始终保持着高涨的气氛,达到了“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效果。

舞蹈课说课稿4

  一、说幼儿

  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了解幼儿的真实发展状况,是每位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因此,我首先分析一下我班幼儿的发展情况。

  本班的舞蹈艺术教育较为突出,在开展《各行各业》的主题活动中,我们没有放过每个利于幼儿表现的好机会,不管是用什么样的方式,特别是音乐舞蹈,他们非常的投入,自由的创造、大胆的想象,如:他们会创编出一段有趣的歌词或舞蹈:《小司机》、《快乐的小厨师》、《卖报歌》、等,让人捧腹大笑。虽然有一定的表现力,但是我发现我班的幼儿缺乏合作意识,在表演当中以自己为中心,而且情感发展水平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谈话当中就能看出部分幼儿还不懂得怎样去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从其他的生活活动当中看出幼儿在面对问题克服困难方面比较欠缺。针对我班幼儿的这些情况,我该如何充分挖掘有效的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下面让我来分析一下我的教学内容。

  二、活动内容的生成与依据

  许多时候我们热切去关注的事,孩子们恰恰无所谓,而他们所关注的事情往往又出乎我们的意料。在围绕5月15号的助残日进行谈话时,我们一起讨论“聋哑人会做什么?请你帮他们找一种合适的工作”就在这时有位幼儿很激动的告诉我“千手观音”,于是它便成了我们共同的话题,孩子们进行了对“千手观音”资料的大搜索。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舞蹈,它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孩子门怎样去帮助别人,怎样与同伴合作,怎样克服困难,勇敢的面对困难,不怕可苦不怕累的完成自己的使命。这是一个非常美的舞蹈,它独特的造型、金光闪闪的服饰,五彩缤纷的灯光等都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纲要中提出:尽可能运用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节日、环境)进行教学,本着《纲要》的精神,我遵循孩子们的兴趣,依据本班幼儿的情况,初步将此内容分为四个步骤进行。首先是资料的大搜索,接着是“我发现了什么”多么有挑战性的问题呀,孩子们从图片、vcd中仔细的观察找出服饰、头饰、手镯等还在区角中自发制作手镯和项链。其次,我们欣赏了乐曲,他们的想象另我出乎意料,最后是舞蹈欣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舞蹈中最为突出的亮点——造型美作为欣赏的主要方面,主要在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及想象创造力。

  三、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新纲要》中指出“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因此,整个活动都是以幼儿的想象为主体,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使幼儿在认知,情感,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具体目标为:

  1愿意用自己的动作形象、语言来表达对舞蹈造型美的感受,提高欣赏舞蹈的兴趣。2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想象创造力,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3教育幼儿尊重并热心帮助残疾人群。目标(1)的制定,将幼儿对舞蹈造型美的感受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为生成下一个艺术活动积累经验。目标(2)、(3)的制定是基于我班幼儿近阶段的能力、情感的发展区,我来因势利导,将获得的知识经验迁移于生活中。

  四、说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

  1、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我们利用家长的资源为幼儿上网查询有关的图片、书籍,了解有关知识,欣赏乐曲,目的是激发幼儿表现的欲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师的准备:首先我对幼儿前一阶段的学习进行细致的分析,目的在于客观了解幼儿的实际现状,其次对教材进行分析,找出舞蹈中最吸引幼儿的部分,并就如何突破重难点提出有效的指导方法,目的在于优化内容。最后,我还精心准备了vcd,网上下载的图片、牙签或火柴、丝巾方便教师与幼儿操作、欣赏、表演,大胆的表现。

  3、环境创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根据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我及时的在美工区中提供包装绳、塑料花、叶子、皱纹纸等让幼儿制作项链、手镯,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在活动室周围张贴幼儿欣赏乐曲后绘制的情节画及幼儿收集的有关舞蹈图片,目的在于延伸活动的快乐,增强幼儿表现的欲望。

  五、教学的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积极的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舞蹈造型的美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难点是感受舞蹈表演中的造型的动感美,并用语言、动作表达。

  六、说教法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三种教法:情景感染法、提问法、整体教学法

  1、情景感染法:感情是舞蹈的灵魂,同时也是幼儿想象力和表现能力的体现.老师以语言、体态语、情绪引导幼儿观察大屏幕图片,感受故事的氛围,体验情绪,由境入情,情景交融、以情感人。增强幼儿欣赏舞蹈的兴趣和表现欲望。

  2、欣赏法是舞蹈欣赏中必不可少的方法,我在活动中结合多媒体运用法,先引导幼儿整首欣赏,其目的是保持作品的完整性,给幼儿一种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赏结合定格观看法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舞蹈作品的造型美,更直观的启发幼儿对造型美的想象,有效的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激发幼儿对舞蹈中演员的敬仰之情及表现的欲望,有效的突破重难点。

  3、采用启发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大胆的想象。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用语言或动作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

  七、说学法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对想象力的启迪,欣赏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根据中班幼儿注意力时间短,爱动、爱表现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学法:

  1、观察发现法是

  幼儿积极主动的一种学习方法,在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引导幼儿大胆的想象,充分去挖掘蕴涵在图片vcd中的知识点,发现新的线索,这些线索能把活动引向深入,让幼儿现有的经验与新的经验实现完美的结合,帮助幼儿突破活动难点。

  2、讨论谈话法:我在活动中积极引导幼儿进行讨论、谈话,孩子们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看法,体现了《纲要》中“创设宽松自由、积极互动的语言交往环境,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目的在于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激发幼儿与同伴、老师之间的互动,利于幼儿大胆的想象,利于教师更深一步的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适时的调整计划及个别指导,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

  3、操作法:在幼儿原有的欣赏基础上,引导幼儿自己创编队形并用牙签、火柴排出来,充分体现了《纲要》“因地制宜地提供丰富的、具有适宜·、可操作性的材料,支持、引发幼儿与材料互动,注意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创造的乐趣。”的精神。促使幼儿的动手、创造、思维、审美能力得到了升华,经过了与材料的相互地接触,他们又再一次学到了知识,获得了编排造型的经验,体验成功及交流的。

  4、表演体验法: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表演的方法,通过表演

  活动,使每个幼儿都有实际体验,获得愉快感,轻松感与成就感,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商量、合作、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兴趣盎然,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获得多样性的认识,也充分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重视幼儿合作、表达与交流能力,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大胆表现自己,具有自信心;”的精神。

  这些方法能使幼儿得到不同的心理满足,体现了新《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八、活动过程的组织

  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个环节,并运用集体、小组、个别的组织形式,主要表现:

  (一)、由境生情,讲述《千手观音》的传说,引起幼儿欣赏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根据《纲要》的精神,将幼儿的情感放在首位,以幼儿的感受为活动的切入点。借助多媒体手段再现幼儿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千手观音的图象,结合优美的故事情节,幼儿鸦雀无声,认真的倾听传说,一下子孩子们被我带入千手观音的遐想中,就如看见了千手观音善良的行为。就这样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及积极的兴趣,让幼儿获得了最感性的`知识,为下一步的欣赏想象和表现做好铺垫。

  (二)、以小组的形式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交流“千手观音变成什么”

  纲要中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让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

  这个环节里,我将下载的造型图片张贴在活动室的周围,接着启发幼儿展开想象,以小组的形式让幼儿互相交流探讨造型的形状像什么,引导幼儿发现造型的特点,掌握知识点:造型整齐、对称的规律,为下一步欣赏vcd画面中舞蹈的造型奠定基础。

  (三)、欣赏舞蹈,引导幼儿发现画面的造型美。

  1、完整欣赏

  舞蹈的肢体动态是兴奋的语言,对幼儿有极大的感染力。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带着这个问题:“看看舞蹈中什么地方美”来完整的欣赏舞蹈,并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看完舞蹈你有什么感觉”,“你觉得舞蹈中什么地方美”,教师发散性的问题引领幼儿从音乐、服饰、灯光、造型中发现美,为下一个环节的开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片段欣赏

  “你喜欢舞蹈中的哪个造型,它有什么特点,像什么”这个问题,是幼儿审美能力的升华,。因此,我组织幼儿进行片段欣赏,启发幼儿将表演中的造型与图片的造型进行比较,启发孩子们用动和静来表达造型美,激励幼儿大胆的用语言来描述,用动作来表现,并掌握知识点:兰花指,目的在于引导幼儿从手形的不断变化来感受造型的动感美。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

  最后我引出问题:“请你用好听的词来夸他们”,并借此问题出示排练时的图片,首先引导幼儿回忆舞蹈的演员的背景,说说这群聋哑人是怎样感受音乐,完成这么美的舞蹈。目的在于激起孩子们的心中强烈的敬仰之情,感受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明白团结合作的力量大的道理。整个环节体现了《纲要》中:“根据幼儿的需要因材施教,使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这一精神。

  (四)、操作创编造型。在舞蹈欣赏的活动中我采用操作法,因地制宜地提供丰富的、具有适宜·、可操作性的材料(牙签、火柴),支持、引发

  幼儿与材料互动,创编出自己喜欢的造型,不仅让幼儿体验发现创造的乐趣,而且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目的在于让幼儿自主学习,体验自由创造的乐趣,获得平面思维的经验,体现引导幼儿从平面向空间发展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并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适时的个别指导,为下一个环节的开展作好准备。

  (五)、尝试表演,体验合作的乐趣。

  1、《纲要》中指出: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注意内容的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我设计让幼儿打扮自己,并按丝巾的颜色分组扮演千手观音。孩子们你帮我打蝴蝶结,我帮你系丝巾,互相帮助不亦乐乎,在排练造型中并不断完善自己与同伴间的合作。

  2、激发兴趣需要贯穿于艺术活动的始终,在结束阶段要把孩子们的兴趣引向自我欣赏和获得满足感上,从而把兴趣延伸到新的艺术活动的需求和期待。在最后的结束部分,我让幼儿听音乐完整的表演,并面向大镜子,欣赏自己与同伴合作的造型美,获得成功感。

  (六)、活动延伸。

  幼儿的兴趣未尽,为了引领幼儿的学习、艺术表现向更广阔的天空发展,我利用区角活动,引导幼儿继续探讨其他的造型,并将自己的想法画下来,为新的艺术活动生成奠定基础。

  整个活动过程,老师在不断转换角色,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和表现,使每个幼儿都有进步和成功体验。

舞蹈课说课稿5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民间舞是幼师专业学生的重点学习内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文化古国,各民族民间舞是我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而彝族民间舞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纯朴、清新、欢快、豪放的特点,种类丰富,形式多样。本堂课彝族舞蹈的学习,是为学生能更快的掌握彝族舞的风格、韵律打好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a、通过彝族舞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彝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基本舞步,基本造型,动作韵律特点等。

  b、扩大丰富学生的眼界及知识,广泛积累舞蹈素材,以便不断提高自身鉴赏、表演舞蹈的能力。

  c、培养、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舞蹈虽然是动作的艺术,但不仅仅是做做动作而已,更重要是体现一种内涵,尤其是民族舞蹈,更要舞出本民族的文化与特点。本堂课彝族舞的学习重点掌握第二部分的动律特点及风格,难点在于把握膝部有连续不断的曲伸和踏步的衔接。

  四、说教法与学法

  1、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学生能力水平及舞蹈专业的特点,采用面对面示范,直接面授与学生练习相结合。采用“示范——讲解——模仿练习相结合的动作训练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动作的要领,解决动作规范问题。教学中教师注意让学生多提问、多观察、多动脑、多练习,教师多鼓励、多引导、多帮助的互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克服传统的一味“传授式”“训练式”的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目的、方式、时段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教法。如示范、讲解、比喻、对比、启发、讨论、提问、练习等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特别强调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要求应有所不同。对学习领悟慢的学生要及时的给以帮助和肯定。

  2、在教学中学生以“动”为主,充分感知肢体的感觉,在练习中通过观察、模仿、对比、思考、提问、帮助等方法领悟知识技能要点。特别是难点,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做动作,正确评价学生的问题,尤其让差生多锻炼,多给机会,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及时纠正表扬,共同进步。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程序

  1、导入部分

  a、首先我先完整的示范

  b、让学生们谈谈:看完老师的示范,说说你对彝族舞蹈的了解

  c、对学生舞蹈反馈中出现的易错动作进行强调分析

  2、授新

  在这教学环节中

  a、采用示范——讲解——模仿——练习的程序,首先是彝族舞蹈基本体态和动律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彝族舞蹈的风格特点,激起学生对彝族舞蹈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这个环节教师把舞蹈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让学生们仔细观察,让学生对彝族舞蹈的动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随后教师把这些动作进行分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动作深入人心;再来就让学生自己去模仿,领悟,由组长带队进行分组讨论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设置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让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在这过程中,不时的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对比,“谁的动作做得好看?”“为什么好看”“对在哪里,错在哪里?”;教师的动作与学生的动作进行对比,“老师做动作时,身体的.各个部位是怎样的?”;自己与自己对比:镜子是最好的老师,通过镜子,把一些动作上的细节给弄清楚,“一样的动作,我这样做与那样做哪个更漂亮?哪个更能体现彝族舞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找准彝族舞的特点。)

  最后进行分组展示、巩固提高

  b、为了让动作更加规范化,教师一边示范动作,一边讲解要领,这样能使学生动作更加规范、准确。随后把每一个基本动作逐个逐个的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舞蹈。

  c、舞蹈不仅是动作的艺术,还要有灵气、情感和优美的姿态。尤其是我们幼师班学生,因为基础不好,不懂得怎样在舞蹈中运用感情。当他们已能基本完成舞蹈时,我就去引导他们怎样去运用舞蹈中的眼神,处理舞蹈中的感情。从深处去挖掘学生表达情感的本能。

  3、布置了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对彝族舞进行动作到位练习,并融入情感表现。因为整个舞蹈都已经教授完毕,学生在熟练的基础上应该加强情感的渗入。

  4、最后,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总体要以鼓励为主,这是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舞蹈课说课稿6

  说教材

  《采茶》是大班下学期的韵律活动,这4曲子分为四个乐句,讲述了春光明媚,采茶姑娘高高兴兴走到茶园,忙着采茶的欢快场面。音乐节奏欢快,每一句都以长音结尾,让幼儿园小朋友比较容易地区分乐句。现在正是春暖花开,茶香飘逸的时期,苏州名茶“碧螺春”已家喻户晓。前两天还组织了幼儿园小朋友到东山茶庄去亲自尝试了采茶、制茶、品茶的活动。为了能进一步深化这次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表达幼儿园小朋友的内心体验,我选择了这个教材,让幼儿园小朋友将生活化的动作向着细腻化的表达。

  说目标

  《纲要》明确地强调,丰富幼儿园小朋友的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幼儿园小朋友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我班有部分幼儿园小朋友信心不足不愿意表演给别人看,特别是韵律活动中,孩子们大部分趋向模仿教师的示范,创新意识不强。所以结合《纲要》的要求和本班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在幼儿园小朋友熟悉音乐旋律和结构的基础上,学习采茶的基本动作。

  启发幼儿园小朋友创编不同节奏、方位及幅度的采茶动作,根据图谱组成一只完整的舞蹈。

  通过活动让幼儿园小朋友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园小朋友采茶的活动录象资料

  采茶课件一个

  茶园情景布置

  摄象机一个

  活动过程:

  本节课的主要步骤分为四个

  1、看采茶活动的录象资料,讲述自己是怎么采茶的,学习采茶的基本动作。

  2、听音乐,了解音乐的性质。

  3、看图谱创编动作。

  4、拍摄录象自由表演。

  观看录象,讲述生活经验,重点学习采茶动作。

  1、提问:小朋友你们看电视里是谁呀?在干什么?那你们都是怎么采茶的?请你用动作试一试。

  (这个录象资料是小朋友在采茶时拍摄的,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影象后会非常高兴,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有的幼儿园小朋友会说“我是两只手同时采摘的”有的说“我是左右手交替采的,一根一根放……艺术允许幼儿园小朋友自由参与,自由发挥,容许参与者将自身内在信息与外在信息广泛交流,这种开放性特点给幼儿园小朋友的自我表达提供了丰富而广泛的天地。

  2、学习采茶动作,将动作细腻化,体现教师的引导功能。教师除了要不断激发幼儿园小朋友的创造性之外,传播性内容也要把握好。所以将镜头定格在采茶姑娘的手部动作上,让幼儿园小朋友观察她们是那两个手指动的,向什么方向动的,怎么动的?可以运用示范、讲解、练习的`方法来学习基本动作。特别致意“凤点头”的手型和拇指、食指的曲伸节奏,接受力强的还可以提示他们通过提压手腕来夸张动作,将韵律感表现得更优美、柔和,协调性差的就将手关节动起来就行了。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名字就叫《采茶》想听吗?让幼儿园小朋友对音乐有一个初步、完整的感知。

  3。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根据幼儿园小朋友的回答总结:听了这首曲子就能想到茶园里非常热闹,有的托起茶篓,幼儿园小朋友忙着采茶,有的寻找茶叶忙碌得很。通过提问总结将抽象的音乐,情景化、具体化,有利于幼儿园小朋友有内容有动作可表达,而不是空洞的,将音乐于生活经验相结合,儿发展规律中的“建构性”原则。

【舞蹈课说课稿】相关文章:

舞蹈课教案02-15

【荐】舞蹈课教案02-28

舞蹈课教学总结07-11

(实用)舞蹈课教案10-10

舞蹈课教案12篇03-01

舞蹈课教学计划02-16

舞蹈课教案15篇02-23

舞蹈课教案(15篇)02-24

舞蹈课教学总结11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