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空空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第一册教案

第一册教案

时间:2024-04-12 07:07:06 教案 我要投稿

【优选】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优选】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15篇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 1

  教学目标:

  1、据图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解决总是的能力。

  3、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个减法算式。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图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出示图画,描述景色:在田野上有一条小河,小河里有许多鹅在嬉戏,河难上有一些片茂密的树林,有一片草地,草地上羊在吃草,鹅儿在休息,草地上还盛开着一些美丽的野花。在一棵大树上停着许多小鸟,天空中飞来了一些小鸟,春天的.田野真美丽!

  2、看一看,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自主合作,解决问题

  1、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

  3、交流。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能题出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同桌讨论)

  (3)完成书上的填空题。

  2、指导第2题。

  (1)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指导第3题。

  (1)观察图,理解题意。

  (2)小组讨论:换一个数,说一说。

  (3)交流(合理就应鼓励)

  四、总结:你学会了什么?怎样学会的?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 2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人们可以利用海浪来推动发电机发电。

  2、学会11个生字;理解“数不清、整天、追打、贪玩、应该、海岸、奔跑、建造、机器”等词语的意思;会写半包围结构的字:应、建、注意笔顺。

  3、能把句子补充完整,能判断句子的正误。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第4段浪娃娃推动机器发电。

  2、教学难点:识字教学中强调字音——数、应整奔;字形一懂、建、奔、器;朗读指导第2、3段。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小黑板。(句子比较。朗读指导的两句活。)

  3、投影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有关的生字。

  3、学习第一段。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引人新课。

  小朋友,你可知道电是从哪儿来的吗?电是发电厂(站)发出来的。发电厂(站)怎么发电呢?有的是用江河里的水来推动发电机发电的。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讲人们利用大海的海浪来推动发电机发电。(出示幻灯)你看这些海浪多象一个一个可爱的娃娃!(出示课题)学习生字,”浪”

  2.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想想意思,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给课文标上小节序号。

  (3)通读课文,思考:浪娃娃是谁的孩子?他们原来怎样?后来怎样?

  3.检查自学情况。

  (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读生字:

  重点正音:“数”、“追”是翘舌音;“应”是后鼻音;“建”“贪”是前鼻韵母;数

  重点分析字形:

  建:左下半包围结构,先写”“,再写”“,建之旁,不要“走字儿”

  懂:左右结构,

  贪:分析字型完成课后练习1

  器:上中下结构,构字部件可分为“口和犬”

  (3)指名分段读课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口头填空。

  浪娃娃是()的孩子,他们原来(),后来听了(),去给人们()。科学家让他们()。

  4、学习课文第1段。

  (1)指名读第1段,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

  (2)第1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浪娃娃是谁)

  (3)齐读第2句话,出示句字读一读,再进行比较,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浪娃娃很多。

  浪娃娃多得数也数不清。

  该怎样读?

  (4)第2句话除了写浪娃娃很多,还写了什么?

  出示词语“贪玩”,读一读,想一想从哪个词语看出浪娃娃贪玩?(板书:整天)

  出示句子,读一读,比较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浪娃娃和很爱玩。

  浪娃娃整天灾海妈妈怀里跑来跑去,追逐着玩。

  (用红色的比在“整天、追来跑去、追打着玩”下面加点,指导朗读,体会浪娃娃非常爱玩,就是贪玩。)

  5、有感情的朗读第1段,用自己的话说说浪娃娃怎样地贪玩。

  6、巩固字词

  7、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懂、建、器

  课堂作业第1题。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学习课文第2——4节。

  教学过程:

  1、复习字词。卡片认读,完成课堂作业2看拼音写词语。

  2、齐读课文第1段,说说浪娃娃是怎样一个孩子?

  3、练一练,(口头指名说)

  (1)天上的()多得数也数不清。

  (2)海里的()多得数也数不清。

  (3)海面的()多得数也数不清。

  自己照样子说句子。

  (花园里的花)多得数也数不清。

  (公园里的人)多得数也数不清。完成课后练习3

  4、讲读课2、3、4段。

  (1)讲读第2段:

  指名读这一段,思考:海妈妈讲了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海妈妈是怎样教育浪娃娃的?(贪玩不好,应该学会给人们做点事。)

  (板书:学做好事)

  (2)指导朗读:谁来做海妈妈?想一想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语气要亲切,速度稍慢,加点的字读得强调一些)

  出示:孩子们,你们老是贪玩,这/可不好啊。你们应该/学会给人们/做点好事。

  (指名读,齐读)

  5、讲读第3自然段。

  (1)齐读第3段,思考:听了海妈妈的`话,浪娃娃是怎样做的?

  (2)出示投影片,图文结合。

  ①理解“海岸’、“奔跑’。

  ②从哪儿看出浪娃娃很高兴学做好事?

  出示句子,想想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语气要读得高兴,速度略快)

  他们一边奔跑,一边欢叫:”哗哗,哗哗,我们来啦!我们学做好事来啦!”

  (”哗哗”是流水声,这里是浪娃娃欢快的喊声。教师范读句子,指名读,齐读,把”欢快”的语气读出来。)

  6、讲读第4段。

  (1)学生自由读第4段,思考:

  ①科学家们听懂了浪娃娃的什么话?(板书:科学家)

  ②他们怎样帮助浪娃娃做好事?(板书:建造发电站)

  ③浪娃娃怎样为人做好事?(板书:推动机器发电)出示幻灯:理解“推动”、“机器”(指发电机)

  (2)小结:浪娃娃真不错,听了妈妈的话,在科学家的帮助下,给人们做好事——推动机器发电。

  (3)齐读这一段。

  5、朗读全文。

  6、作业:

  (1)扩词课堂作业3、4题

  第3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字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

  (1)认读生字、词语。

  (2)听写字词

  2、有感情地钥读课文。

  (1)跟课文录音练读。

  (2)同桌分角色练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3、小结。

  (1)浪娃娃原来怎样贪玩?后来学做什么好事?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介绍。

  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人们可以利用海浪来推动发电机发电,此外,有的发电站是用人力发电,还有的用核发电。如我省的秦山核电站。电给人们带来光和热,有了电,人们的生活、工作就很方便了。

  4、作业指导:课堂作业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 3

  统计

  单元教学目标:

  1、 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举,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 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课程标准中想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1、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 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3、 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4、 根据统计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最喜欢的水果(2课时)

  教学目标:

  1、 激发学生参与统计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 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3、 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难点:

  体验数据、实物整理、统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启发教学,实践体会。

  1、 我们班要举行元旦联欢会,需要习一些水果,现在市场上苹果、梨、香蕉、桔子这四种水果最多,咱们调查一下到底习哪种水果吧!

  2、 小组活动:

  第组一张白纸,四种水果画片。每人选一种最喜欢吃的水果,贴在纸上,让大家一眼看出你们组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完成后,贴在黑板上展示。

  3、 全班交流:

  同学们评议哪个组的图让大家一看就知道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帮助我们班决定习哪些水果。通过讨论,得出贴图片时要一边对齐,按种类顺序排列,左右也要对齐,并允许贴得不符合要求的小组重新调整。

  4、 各小组的统计图进行汇总,制成全班爱吃的水果统计图及统计表,并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练一练:

  1、 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1)喜欢吃苹果和梨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

  (2)香蕉比梨少多少个?

  (3)最多的是什么?最少的是什么?

  2、 说一说:

  (1)哪样东西最多?最样东西最少?

  (2)哪两样东西同样多?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讨论)

  3、 第1题先让学生观察图意,明确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让学生数一数各种图形的数量,体会数据的整理过程,再动手画图,完成填空。可以让几个小朋友合作完成。

  4、 第2题,先让学生把书后附页上的水果图剪下来,再独立解决问题。

  5、 第3题,通过学习独立的调查,整理数据,表达结果,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6、 迎新年。

  (1)先让学生独立去观察图。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提出并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说一说自己班如何过新年,开展哪些活动,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 4

  教学目的:

  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

  2、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3、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4、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感受计算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情境图及一些实际数学问题的用品。

  教学方法:

  教学步骤:

  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

  图和环保教育相结合,让学生生活经验与情境相映合,并从中产生数学问题。(积木型板图)

  1、树林中有20棵小树,分两排种植,可是过不了多久一些小树死了,第一排死了2棵,第二排死了4棵,你说怎么办?(一些为几棵树发问,一些为小树的`死着急)。

  2、给小树浇了水,施了肥,还给小树带来了一个朋友,小草、小树快乐地生长,又活了两棵,长哪儿好呢?

  3、小朋友去树林玩,去跳皮筋,p树,摇树,还把小草带回家给自己的小兔朋友吃,小树又生病了,有3棵小树生病了,怎么办呢?

  在众多连续情境的呈现下,学生情感与小树产生关系,达到环保教育这一目的,又引导学生去研究所产生问题。

  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

  8+68+85+8

  这些在情况设计下,产生了这些算式,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1、8+6=14怎么来?

  (1)8+6=14(2)8+6=14

  (3)9+6=15(4)8+6=14

  8+6=14看见8就减2

  (5)8+6=14

  2、自己研究其余算式。

  3、比一比,谁算得快。(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

  8+87+88+45+88+6

  8+34+88+78+52+8

  9+88+93+86+88+2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p103独立完成思考,解决问题。

  题2组织学生交流图意和算法。

  题3先说一说计算方法,再进行计算,也可以先计算,再说一说方法。

  2、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蕴含的数学问题。

  种树问题游戏问题银行问题

  选一些挑战性问题大家进行讨论,并加以解决,使之深刻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3、课外作业。

  课外研究:

  7+6+5+

  有什么办法计算更快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 5

  教材简析:

  《咏鹅》是我国唐代诗人骆宾王7岁时的作品,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咏鹅》教案1。全诗共四句,分别写鹅的样子、游水时美丽的外形和轻盈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对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白、毛、水,认识5个字。

  2、知道鹅的美丽和可爱,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能带表情有节拍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听老师说一则谜语:"头戴一顶红帽子,身披一件白袍子,脚穿一双红鞋子,唱起歌儿伸脖子。"学生猜。

  (老师以一则谜语作为开头,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咏鹅》教案1》。)

  2、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古诗(板书课题)《咏鹅》。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作品,骆宾王十分聪明,7岁就能作诗,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

  二、层层递进,整体输入。

  1、读一读,说一说,初步感知大意。

  ①教师:“请同学们赶快把书打开,看看7岁时的骆宾王是怎样写鹅的?”

  ②读后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③师:“大白鹅呀,大白鹅,你弯着长脖子朝天叫着,好像在唱着欢乐的歌,一身洁白的羽毛,浮在碧绿的水面上,你用红红的脚掌,在清清的水中划动着。这是一只多美的大白鹅呀!我们怎样读,才能读出对大白鹅的'感情呢?”

  2、读一读,听一听,感知古诗韵律。

  ①出示图、文。(一幅大白鹅图画,白鹅的头上脖子上,身子上和脚部分别贴着这首古诗的四个句子。)

  ②教师:“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照它的节拍读才能理解得好,请认真听录音朗读,仔细体会。”

  ③师:“听了录音,你感悟出它的节拍了吗?请自己练习读。”

  ④请学生有节奏地在全班朗读。

  (每一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其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次意境,体验情趣。但刚学古诗的一年级小学生不懂这些,靠老师的讲解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因而让学生从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

  3、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领悟古诗情趣。

  ①师:“大白鹅看着蓝天白云、在清清的水面上唱歌游玩。特别开心。骆宾王看这幅有白有绿,有红有青,有动有静的画面,会在怎样的感情中吟出这首诗呢?我们把他这种感情读出来好吗?”

  ②生:“小组读、同桌读者、指名配乐朗读。”

  ③师:“你们谁愿意当大白鹅,表演给大家看?谁愿意做骆宾王,一边观赏一边低吟小诗?”

  ④生:“学生到前面戴着头饰进行表演。然后全班一起边演边背。”

  ⑤师:“你们喜欢这一只大白鹅吗?请你按诗的内容给你手中的"白鹅图"(课前准备好的)涂上颜色。”

  三、识记生字,培养能力。

  1、学生画出诗中要求记住的生字。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字。

  2、小组讨论,汇报识字方法。

  3、练习用字组词,说话。

  (在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画一画、记一记的整个学习活动中,时时体现出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伴随着学生的活动,教师适时调控,使学生的身心始终处在高度的兴历和激动之中。)

  四、巩固练习。(略)

  1、找朋友读生字。

  2、男女生轮读古诗。

  3、背诵古诗比赛。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 6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我”长大了一岁,改正了不少缺点,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我长大了一岁》教案2。

  2.学习编一段话,最后一句是:“我长大了一岁。”

  3.认识13个生字,学习写9个字。

  教学重点:

  1.仿照课文的样子,编一段话。

  2.学习写字,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

  仿照课文的样子,编一段话。

  教学准备:

  课件(课文内容、词语、生字),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愿意认识他吗?(出示人物课件及人物录音)我叫王明,今年六岁,已经上一年级了,我长大了,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愿意看看我的进步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课文——《我长大了一岁》。(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1.听老师读文,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读音。

  2.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读音,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个“△”,可以用拼一拼、猜一猜、问一问的方法来认识它。

  3.分小组合作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小伙伴,小组成员在听别人读书时一定要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4.指名读,谁愿意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自然段也可以)。

  三、认识生字及词语

  刚才你们读书时有没有字音读不准的或觉得有困难的,需要大家帮助的?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词语。

  1.看课件,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一岁乱飞再见弟弟都要欺负

  妹妹抹眼泪大孩子捉小鸟

  2.看课件,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1)自由认读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

  (3)指名带读。

  岁乱再捉弟妹抹

  孩都眼泪欺负

  (4)讨论交流,说出自己记字的好方法,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我长大了一岁》教案2》。(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字)

  指导:“长,再,看,我,要”的`字形,并让学生书空练习。

  (5)比较不同点,组个词语加以区别。

  在()妹()地()

  再()抹()弟()

  指导:“欺负”的“负”读轻声。

  课中休息:学唱一首歌《小松树快长大》。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小组合作学习,思考:你都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疑问。

  3.全班交流、质疑:可以任选其中喜欢的一段说一说因为我长大了一岁,所以我改正了什么毛病,大孩子做的哪些事我都要学会?

  提示:回答时要用上“因为……所以”这个句式。

  板书:

  不捉小鸟

  不欺负弟妹

  学做大孩子的事

  4.指名回答,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每一段内容及图片),同时指导朗读。

  指导看图,同时指导:“你们”都指谁,捉小鸟,欺负小弟小妹为什么不对?

  (渗透热爱大自然,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5.讨论:哪些“大孩子做的事我都要学会”?

  6.各小组再读课文,任选自己喜欢的一段进行边朗读边表演的比赛。

  五、练习背诵

  教师:你们刚才朗读得好,表演得也好,这篇课文写得这样好,你们试着把它背下来好吗?

  自由背诵——小组练背——指名背诵。

  六、说话练习

  1.小组合作学习

  个人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进步,然后仿照课文的样子,编一段话,最后一句是“我长大了一岁。”

  2.个人汇报所编的句子,有能力的可以加动作表演。

  七、写字练习

  教师:看这些字哪些需要老师的帮助,教师指导个别字。

  学生写字。

  八、总结

  这节课我们看到了王明的进步,也找到了自己的进步。你们在今年里进步的特别快,高兴吗?我们一天一天的长大,更要一天比一天进步。

  九、布置课外作业

  你长大了一岁,还懂得了什么,说给老师,或爸爸妈妈听。(有能力的可以动笔写一写)

  老师(或爸爸妈妈)好:

  我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因为我长大了一岁。

  板书设计: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 7

  单元教学目标:

  1、 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 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课程标准中相对的知识技能目标: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小明的.一天(1课时)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点。

  2、 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会认读整进、半时。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认识整点与半点的特点。

  教学准备:

  钟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教师先出一个谜语,让学生猜一猜。

  2、 出示各种漂亮的钟,激发学生认识钟表的欲望。

  3、 拿出实物让学生辨整点与半点时钟分别是如何敲的?

  二、说一说。

  1、 说说课本当中,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结合小组讨论。

  2、 小朋友的一天又是怎样度过的呢?

  三、认一认。

  具体地说说小明几点在干什么?

  一、 比一比。

  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半时和整时的区别,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讨论完后请小组长代表发言,最后教师作出总结。

  二、 结合实践。

  1、 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时间的。

  2、 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三、 练一练。

  1、 第1、2题都是巩固钟表的认识.

  2、 小调查是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说一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作为一次家t作业,第二天来进行组织交流。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 8

  教学目标:

  1、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左手3支笔,右手2支笔。说说哪只手多?多多少支?

  2、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片,理解题目意思。说说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二、 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1、 组织小组讨论:谁多?多几只?你是怎么想的?

  2、 小组代表发言。(允许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3、 列出算式: 11-7=

  4、 研究算法。

  (1) 独立思考,尝试解题。 11-7=?

  (2) 交流 11-7=4 11-7=4 11-7=4

  10 1 因为4+7=11

  10-3=7 11-1=10 所以11-7=4

  3+1=4 10-6=4

  (3) 小结算法

  5、 运用知识,尝试练习。

  (1)、独立完成,试一试。

  (2)、选几题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三、 巩固知识

  1、 指导练一练第1题。

  (1)、独立计算。

  (2)、选2题说说思考过程。

  2、 指导第2题。

  (1)、让学生观察图画独立填写。

  (2)、交流

  3、 指导第3题。

  (1) 独立计算,交流结果。

  (2) 观察题目,说说每一组题有什么特点。

  4、 指导第4题。

  (1) 计算,交流结果。

  (2) 观察算式,说说有什么规律。

  (3) 交流规律。

  四、 总结

  五、板书 飞行表演

  11-7=4 11-7=4 11-7=4

  因为4+7=11

  10-7=3 11-1=10 所以4+7=11

  3+1=4 10-6=4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 9

  教学内容:练习一 p30

  教学要求:

  1、能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演示,初步学会整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找规律填数。

  教学准备:小棒或小圆片、算式卡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练习5以内的'加减法

  1、第一题:先观察情境图,提出教学问题;再列式计算。

  2、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

  3、第五题:找家,先算一算,再连一连。

  4、第六题: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练习,讨论交流□+□=5和□-□=1这两个算式,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想出不同的答案。

  5、第七题:先让学生猜一猜每个盒里会有哪些卡片,再把卡片打乱次序分组整理,指导找到较好的整理方法。

  二、找规律填数

  1、第3题:先拿出学具进行演示,再让学生独立填空,最后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说说每次多几个或每次少几个。

  2、第4题:

  (1)引导学生观察第1小题。

  (2)组织生分组交流。

  (3)反馈讨论结果。

  其它两个小题教法同第1小题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 10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2、 通过情境,使学生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顺序用数位意识。

  3、 初步学会在合作环境中自主学习计算,体会计算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由搭积木来体会加减含义,进一步巩固数位关系。

  教学准备:每组20块规则积木,碰碰车的给条。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与个人思考相结合,抓问题,重技能形成。

  教学步骤:

  一、 由境生疑,引发学习兴趣

  教学时先让学生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玩积木,两人20块积木,学生最想玩的是积木增减游戏,可以用石头剪子布或其它方法,让学生尽情玩,一边玩一边说再放_块或拿走_块 。

  1、 你在玩积木时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在初次玩时学生是地目的的,生活的搬造,有问题后学生才发现其中也有数学问题。

  再放_块 多 +

  拿走_块 少 -

  2、 根据发现,自己再玩积木。

  第二次玩积木是学生对加减认识的巩固,但对其计算能力及技巧是己知的'再逞现,而其中的对手进步是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二、 由疑得技,获得计算能力

  1、14+5=_ 17-6=_

  你怎么算的?

  有了两次合作机会,这次有学生思考更能有独特见解。

  例:(1)14+5=19

  再拔5颗

  (2)14+5=19

  (3)14+5=19

  1个十,4个一,+5个一=1个十,9个一=19

  2、比一比谁算得快。

  19-7 13+5 16-3 15+3 14+4

  12+6 5+13 16-4 15+4 17-5

  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6至8个/分钟。

  3、游戏:碰碰车(小组内活动)

  a、 每小组选其中一组进行游戏。

  b、 每小组各组成员写一数字再组成游戏。(这次游戏由于自写数字会出现两数加减,两位数进退位加减,可由小组研究获得,也可老师告知。)

  三、 实践应用,实现课内外延伸

  1、 今天小技巧:

  今天的计算,只和个位有关,和十位无关。

  自编加减20道,看看符合这节课要求。

  要求:(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2)加减时不进位,不退位。

  (3)可在小组中评价,通过。

  2、 课内作业p71

  其中第3道题既是顺序的训练 ,又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仔细写作业的习惯,应自主完成再集中反馈。

  3、 课外作业

  制作计算卡

  1、2、3后是0-9

  是各数加减两张

  课后评析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 11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几何体,并能结合学生生活积累,增强学生对几何体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认识。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并认识基本几何体。

  教学准备:一套供分类的物体,教师有四个几何体模型。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提出问题情景。(全班参与)

  教学时首先用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结合生活实际,记忆一些问题方法,为教学问题铺路。

  老师要在班中找一个人,怎么办?

  1、讨论一:找怎么样的人?(女七岁长头发爱看书红姓?)

  2、讨论二:怎么找人?(按规则找人)

  二、进入教学情景,讨论问题。(小组讨论)

  给物体分类。(黑板上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并出示课题。

  先在小组内讨论,再按照讨论得出的方法分一分各自的物体。学生分类(允许有不同分法,可以是4类,也可以是3类或2类,学生演示不同分法)。

  今天我们来认识这些比较规则的物体。

  三、新授,让学生在讨论中求知。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长的,方方的,是什么呢?让学生猜一猜,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从桌面上举起来。学生找到后,教师出示长方体。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个物体,摸一摸,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给它起什么名儿?在小组中讨论。学生讨论正方体的特点并反馈。

  (2)举起正方体,它的形状和长方体是不是一样?哪里不一样?找出来,再给它起一个名字。学生讨论正方体的'特点并反馈。

  (3)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分。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让学生辩认图形,贴在黑板上。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p65

  演示:长方体割正方体割长方体(6个面)

  2、认识圆柱和球

  (1)同桌互玩两种物体,让学生在玩玩想想中区分圆柱和球,两生扮演小老师,按研究结果,上来介绍圆柱的形状特点。(先在小组里互说,再请代表在班里说。)小朋友在小组里交流学习并反馈。

  (2)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圆柱和球体。

  3、小结

  今天我们初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再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师生图名物三者分辨。说说生活中什么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球?学生讨论并反馈。

  4、找朋友

  每组拿两件你最喜欢的物体,和讲台上形状相同物体放在一起,请两个同学做观察,谁找错谁帮他。

  5、p64把今天认识的几种物体认一认,读一读。

  四、巩固所学,游戏激趣

  1、做课本上练习。

  2、猜一猜,击鼓传球,一生在袋子里摸球,说形状,其余传球,球停在哪里,就由哪猜他摸的是什么。(或指定形状摸)

  3、小小设计师:让学生用各种形状搭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

  五、总结,问题的延续声

  给每人几个名称标签,自己去贴,明天汇报。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 1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

  主题图、有关学具、剪刀

  教学方法:

  参与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前后的方位顺序。老师想考一考小朋友们学得怎样。教室的前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出示主题图。

  1、仔细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

  2、考考你:

  小鸟在小兔的xx面,小兔在鸟的xx面,

  松鼠在小兔的xx面,松鼠在小鸟的xx面。

  3、指名说,评议。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填一填,说一说。

  (1)仔细观察图。

  (2)报名说。

  2、把6写在上一行,把9写在下一行。

  让学生说了哪个数在上,哪个数在下。

  3、说一说。

  仔细看图,同桌讨论,报名汇报。

  4、请你分房子。

  (1)自己动手剪贴动物。

  (2)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5、独立完成思考推理题。评析、校对。

  四、小结。

  本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 13

  教学内容:整理书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按照确定好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学习用具,几何图形。

  教学方法:情境活动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

  组织讨论:说一说是怎样整理的',

  2、让学生看一看教科书的图。

  说一说这两个小朋友怎样整理的。

  3、小结:

  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是一样的,在不同标准下呈现多样性。

  二、练一练。

  1、分一分,说一说。

  (1)怎么分?说标准。

  可以按年龄分类,按性别分类。

  (2)图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按颜色分类,按样式分类,按样式和颜色分类。

  (3)图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分成机动车和非动车两类:大车、小车、自行车三类,按分配个数分成三类。

  2、看一看,可以怎样分。

  (1)图上画着什么,可以怎么分。

  (2)汇报,交流:可以按大小分类,按形状分类。

  3、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

  看图,可以怎样分。

  按大小分类,按颜色分类,按用途分类。

  三、小结,实践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2、实践活动。

  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

  五位置与顺序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 14

  教学内容:跳绳 p34

  教学要求:

  1、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8和9的加减法。

  2、指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教学重点:

  学会8和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二、提出问题,讨论

  1、观察图提出问题。

  2、指名回答,列出算式。

  3、分小组交流算法。

  三、画一画

  1、同桌两人一组,一人涂色,一人记录算式。

  2、组织全班交流,整理出算式。

  四、练一练

  1、说一说,填一填,先学生独立填写,再指名回答,并说出这样列的理由。

  2、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凑成9,先指导学生看明白题目的意思,再连一连,同桌检查连好的结果。

  五、拓展练习,数学故事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猜一猜八戒吃了几块西瓜,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师巡回指导。

  六、课外延伸

  放学后,想一想写一写有关8和9的加减法算式,能写几个就写几个。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 1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3、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

  4、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教师与学生一起复习所学内容,为后面的练习做铺垫。

  二、练一练。

  1、第1题可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题意,再说一说左上、右下、右上、左下所指示的位置,并填空。

  2、第2题,先让学生填空,再说一说规律,也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规律,再填空。

  3、第3题是巩固数的组成。

  4、第4题目的是能正确熟练地进行20以内加减法运算。

  5、第5题巩固认识钟表的四种情况。

  6、第6题是巩固比较数的大小,它不是直接把两个数字拿来比,而是要先运算再比较大小。

  7、第7题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再提出问题并交流和解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8、第8、9、11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并且列式计算。

  9、第12题,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图中符号的含义和题目的意思,再进行统计。

  10、第15题,先观察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独立地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在此可组织交流与讨论。

  11、第18题,是一幅连环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编数学故事,然后说一说,算一算。

【第一册教案 】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12-29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09-16

北师大版第一册的教案03-07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04-04

(优)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04-07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通用(15篇)04-04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学计划02-26

教案中班教案02-23

小班教案健康教案07-08

教案幼儿中班教案02-15